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考作文指导

时间:2021-11-22 14:37:40 高考 我要投稿

高考作文指导11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指导,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作文指导11篇

高考作文指导1

  一、立意求新法

  所谓立意求新法,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独到的眼光,独特的思维,去发掘材料蕴含的时代意义,构思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中心思想的方法。运用立意求新法,可以写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章。

  例如:《真没想到……》一题,有位同学这样写道:邻居王叔叔原是一家工厂的一位科长,工厂倒闭后,他也下岗了,原本欢乐的家庭也笼罩上了阴影。几个月后,和他同厂的工人大多自谋到了职业,可王叔叔却放不下架子去谋职,整天在家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可有一天放学路上,我到路旁新摆的自行车摊旁修自行车,没想到摊主竟是王叔叔。王叔叔还笑着说:“我又上岗了。以前爱面子,现在想通了,只要靠双手劳动挣钱,都光荣!”这篇文章由王叔叔的“下岗”到“上岗”,反映了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

  再如:《我尊敬的一个人》一题,写作之前在先确立“为何尊敬”这一中心。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原因,如因某人“反”而尊敬。这样一来,再叫学生写一篇《我不喜欢的一个人》,学生马上会想到,想到他残害人民的思想而确立不喜欢的原因。这样的文章当然具有时代气息。

  二、立意求奇法

  所谓立意求奇法,是指写文时不落俗套而给人出乎意料的立意方法。换句话说,就是运用逆向思维给文章立意的方法,我们也可称之为“反弹琵琶法”。

  例如:“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多数人都知道,一般人认为该批评、讽刺的是南郭先生,因为他没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从这个角度认识,这是求同思维。我们也可以运用求异思维来立意:批驳齐宣王。假如不是他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怎么能混得下去?当今企业中,不是有很多的“齐宣王”吗?这样一来,文章的立意就会别致。

  这种立意方法较为常见,诸如“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等等到,这里我也就不多说了。

  三、立意求深法

  所谓立意求深法,就是以小见大法。就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发掘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做到“借一叶而知秋,以目尽传精神”。如朱自清的《背影》,父亲为儿子买桔子这事可谓小,但作者能从中道出“父爱”这一感人的主题。而《平民总统孙中山》一文的作者马庚存,也就是通过记叙孙中山先生日常生活的六件小事,赞扬了孙中山先生身体力行做人民的公仆这一伟大而优秀的品行。

  再如:《一件小事》可以通过身边、周围发生的一件小事,反映改革春风给人们思想观念、物质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达到歌颂“改革开放”这一大主题的目的。

高考作文指导2

  结尾同开头一样,也是作文中一道重要工序。如果说开头有先发制人的功效,那么结尾更有后发制人的威力。结尾好,会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大放异彩,反之,则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考场作文的结尾,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能结得住,断得下,能够呼应前文,点明意旨,升华主题。切不可草草收兵,或画蛇添足。

  结尾的要求有哪些?一要简洁有力;二要照应开头;三要收束全文;四要令人回味。

  一、结尾方法

  1.升华式结尾。就是在结尾处写出肺腑之言,或充满激情的呼吁,或富有理性的启迪,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

  如《走过一路泥泞》:

  【开头】有多少人在泥泞的路上被牵绊束缚最终倒下?有多少人为了这一路的泥泞不辞辛劳艰难但顽强的跋涉

  【结尾】我们的天空曾经灰暗,我们的天空终将璀璨。没有犹豫没有退缩,跨过这一路泥泞吧,你会发现:生命最终是辉煌的!

  又如:人生就是一条绵延长远的道路,只有泥泞才会留下脚印,只有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到阳光,只有艰难困苦才能铸就辉煌。

  2.照应(呼应)式结尾。结尾呼应开头,关合全文,给人以完整的美感。一是呼应标题。文章标题往往与主题有直接的联系,结尾照应标题不但显得首尾圆合,而且能显示出考生的话题意识,强化文章主题。二是呼应开头。呼应开头显得文章结构完整,关合严密,写得好,可给读者留下整体性的美感。此法当牢记。

  如《走过泥泞》:

  【开头】人们常说:人生,就像一段历程,只有走过,才会留下生命的脚印。是的,一个人的一生只有走过泥泞,才能留下真正的脚印。

  【结尾】让我们一起走过泥泞,留下自己的脚印吧!

  3.总结式结尾。在前文叙述、描写或议论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概括性总结。此方法较常见。

  如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我们就应该坚守信念,在泥泞遍布的生命里,留下坚实而年轻的脚步,在自己的生命里划下最动人的惊叹号!

  4.情景式结尾。就是在结尾处用精彩的语言描绘出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画面,达到情中有景,景中含情,包含意蕴,令人回味的效果。多配合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5.谈心式结尾。就是在结尾处用真切朴实的语言,用谈心的方式,告诉别人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这种方式容易引起别人感情上的共鸣,使人易于接受。

  二、结尾常见的毛病

  1.虎头蛇尾,收束无力。有的同学开头洋洋洒洒,但到结尾处却无话可说,草草几句煞尾,或添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2.有头无尾,结构欠缺。有的同学写作速度太慢,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篇,以致有头无尾,结构不完整。

  3.过分张扬,与文不符。有的同学知道结尾的重要,不管什么文章,都借用一些优美的结尾句,结果造成结尾与正文内容和风格的不符。

  4.公式化,空喊口号。

高考作文指导3

  一、别丧失被别人欣赏的机会书写规范

  书写问题是一个老问题,老调重弹,老调还需重谈。

  书写不好,丧失了极其珍贵的第一印象分。卷面与书写是你与阅卷老师(读者)开始思想交流的一个载体,一个开始,如果书写不好,卷面不整洁,怎能要求阅卷者仔细耐心地阅读呢?

  书写不好,丧失了极其重要的阅读理解度。书写难以辨认、增删太多、胡乱涂画等现象太多,阅卷者怎能理解到文章思想的精髓?连阅读时理解都是断断续续的,又怎么能够把握、分析文章的亮点?阅读一篇文章从开始阅读到判分时间可能在90秒左右,阅卷者不可能为一篇文章的辨读花去太多的时间。

  二、让你的文章像你的青春一样阳光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是一切文章都必须具有的基本品质。所谓的感情真挚指的是作文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而不是矫情、虚伪、生硬做作,为了写作文而写作文。所谓个性,首先要是健康的、积极的,是能够被人接受和欣赏的,而作文的个性就在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情感和认识,也就是智慧地表达自己的智慧。文章以传达思想者胜。这里的思想关注入的生存与质量,生命本真与生活外相,人文精神和科学思考等,即针对事物能有适合年龄特点、适合时代要求、自由抒发主体情感的认识。古语有云:诗言志,诗缘情,言为心声。作文应传达自己丰富的个性思想,表现自我独特的鲜活情感。

  三、公共命题私人化如何做到符合题意?

  作文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首先在于立意。任何文章都是指向表达意义的,高考作文作为选拔性考试更需要一个标准,因而我们要把握住这个游戏规则,在立意上符合标准,尽可能深刻、有震撼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所谓符合题意,就是所答为所问,文章的主旨或立意一定要符合所规定的范围和情感、思想的倾向。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命题的材料、导引、要求三个组成部分作准确、细致、全面地审理,抓住注意、要求中透露出来的信息。还要仔细琢磨材料和导引中的关键语句,分析要求写什么。 公共命题私人化,即如何对命题进行个性的思考,得出个性的创新的见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结合自己的游历,得到一个个性的独特认识有志者事竟成。

  怎么才能做到公共命题私人化呢?

  第一,通过类似意味着意味着意味着这样的'造句练习,梳理自己对命题的真知灼见。

  第二,用新材料、新角度来论证新观点,做到出奇制胜。

  第三,朝心灵深处思考,朝人类生存环境、生活质量方向思考。用个性的、探索性的、怀疑的、批判的、否定性的思考,理解生命的真谛与内涵。

高考作文指导4

  著名哲学家王尔德说:“我时常追随父辈的脚印,结果却迷失了自己。”确实,在如今日新月异的世界,只有大胆出格,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有中国“零售大王”之称的马云说:“背对万人驰行,自然万里独一。”他敢于打破常规,勇敢创新,采用新的运营模式。坚持用“倒立”的观点看人,使“淘宝”旗下的“阿里巴巴”在初出茅庐时就超过老牌劲敌ebav网,他本人更是名利双收。独特与出格的思维使他成功了。国家如此,公司如此,个人亦如此。余秋雨常常吸收新异奇特的想法,从另类的角度看问题,并将之融入作品中,所以,他的文章使人读来有一种超脱与明澈的感觉……可见,只有敢于出格,独树一帜,不为生命中狭窄的“巷口”所局限,才能长久发展。走出“巷口”,正是走向辽阔世界的开始。

  古今中外,又有多少悲剧的发生正是没有逃离这宿命般的魔咒?传奇才女张爱玲说:“生命有它的图案,我唯有临摹。”在当时的上海,张爱玲不仅是个有名的才女,更是著名的时尚中人。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因为没有长远的目光。更没有对生命的出格付诸行动,最终只留下了令人悲悯感慨的一生。墨守成规,亦步亦趋,就注定会被时代淘汰,与成功无缘。只有走上和别人不一样的道路,才能看到和别人不一样的风景。

  斯特里马特用阳光中的微尘诠释出格的生命,唯有不拘地移动,才可能永恒地存在;村上春树用山野的鲜花诠释出格的生命,唯有任意地绽放,才可能有繁华的春天:大仲马用乱石中的珍珠诠释出格的生命,唯有改变局势,才可能脱颖而出。所以,万千世界里,不能让风沙掩盖了自己,只有匠心独运、别出心裁,才可以使灵魂出格,在人生的高地里出奇制胜。

  罗素认为,出格之人创造世界,保守之人繁衍种族。当生命之帆落满风尘,唯有打破常规,大胆出格,才可使其在桃华柳密处觅得小径,在大江东去时华丽转身,在万径人踪灭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本文中心明确,笔力集中,论据充分,语言有张力,且能进行理性思考,体现了一定的写作功底。

  “出格”是个多义词,文章未能很好地破题,论证语段只是散乱无逻辑的排列堆砌,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语段开头缺少导入句,给读者以突兀之感,且个别语段分析事例时游离于中心之外。

  对策

  1、破题。“出格”是个多义词,根据文章内容,我们可以将论点确定为“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这样,文章的中心便明确了。

  2、理清思路。先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要打破常规呢?分解理由为二:

  一是只有打破常规,才能给事物注入无穷的活力;

  二是墨守成规只会阻滞事物的发展。这样一正一反,理由充分。

  再说一个“怎么办”:“出格”不是无原则的放纵,不是无理由的包容,而是一种打破常规、特立独行的行为。这样辩证分析,凸显理性光芒。

  3、给论证性的语段加导入句。或名言导入,或理性阐释,避免事例叠事例,使语段开合有度。

高考作文指导5

  一、混淆概念,导致偏差

  有些作文题目的意思容易被误解为其他的含义,或概念被混淆,以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如:

  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考生在文中写下了这样的内容:

  翻开历史的篇章,和珅并非有过人的才干和非凡的本领,但他却能坐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为什么呢?关键在于他抓住了乾隆渴望别人欣赏的心。同样,慈禧太后也需要别人欣赏,需要这种来自欣赏的安慰,因此,像李莲英这样的小太监也成为慈禧必要的心灵创可贴和心灵冰淇淋。

  该考生审题的误区主要在于对“欣赏”这一核心概念的界定错误,“欣赏”的定义应该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认为好,喜欢”,而考生把“欣赏”等同于“谄媚”、“奉承”。由于混淆了概念,导致审题失误,严重偏离了题意。

  二、断章取义,理解片面

  有些考生在审题时,只看到材料中某几句主要的话,对于文题的背景材料或背景语视而不见,以致对题意的理解很片面。文题中提供的一段背景材料或背景语,往往是命题者为考生精心设计的某一种情境,旨在引导考生的写作思维,因此,审题时必须重视背景材料或背景语的内容,否则就会理解片面或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

  “人们追逐时尚,不是因为它适合自己的气质,而只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时尚表现为语言、服装、文艺等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与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中,好与坏,美与丑,各种观点交错杂陈。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能沉淀为经典。请以“品味时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很多考生一看见“时尚”二字,就开始侃侃而谈服装、电影、明星等内容,却忽视了文题中的背景语“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中,好与坏,美与丑,各种观点交错杂陈。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能沉淀为经典”。研析这段背景语就会发现,命题者考查的是对目前社会上风行的“时尚”元素所持的看法,在美与丑、好与坏的复杂“时尚圈”中,我们是否能够鉴别真伪,把握“时尚”的真谛,这才是作文命题的关键。

  三、若即若离,蜻蜓点水

  虽然近年来高考作文多以新材料作文、标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出现,题目宽泛,不设审题障碍,但也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依然要在所给材料、标题或话题范围内进行审题写作,不可信马由缰。否则,就会不着边际,因审题失误而导致写作失败。如:

  有人说,玫瑰是有灵魂的,那是情人间的心语;有人说,梅花是有魅力的,那是优秀者的铮铮铁骨。有人说,生活是花朵,五颜六色;有人说,花朵是生命,开了,又谢了……

  上列文字中关于“花”的解说引发你想到什么呢?请以“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高考作文指导6

  如何为高考写作文?“内容充实、中心明确”的作文是我们作文的基本要求。我们可以形象地说,文章中这两点的作用是“拉一根头发,移动全身”。一篇中心模糊、内容枯燥的文章如何能被阅卷老师认可?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达到这两点,使我们的作文坐上基层的宝座呢?

  (1)围绕中心写内容

  在一篇文章中,中心思想是灵魂,灵魂是主宰,而内容是文章的血肉。只有血肉丰满的人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只有灵魂智慧的人才能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围绕中心写内容是作文的关键部分。怎么做?首先,在从各种来源选择材料之后选择材料。例如,关于“情感上的亲近和对事物的理解”的作文可以提醒我们许多相关的材料,如“情人眼里出西施”和“都说自己的孩子好”。然而,一旦我们建立了中心,我们必须选择与我们的中心相关的材料,如“甜蜜的负担”为中心,我们不能使用“美在于旁观者的眼睛”的材料。

  (2)多面点内容

  对内容进行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的阐述,自然会丰富我们的创作。对于同样的材料,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来丰富内容,通过思考“三个以上”和最大化的内容组成。例如,如果一个人用正常的思维写母亲,他可能会认为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女人,是一个爱我们的伟大母亲。然而,如果你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你可以丰富你的作文,使用旁注,而不是直接写你母亲的勤奋和善良。通过别人的评论和对几件事情的描述来表达你母亲的上述特征,要比直接写她好得多。

  (3)详细说明和染料含量

  在构图材料进入我们的思维范围之前,它应该是一个空白,需要我们非常小心地工作,即触摸细节。一年的高考作文《黎明前的选择》描述了一位将军在1937年7月7日的前一天晚上决定抗日。有这样一段话:“房间里的灯亮着,一个穿军装的人来回走着,不时发出长长的叹息。桌上的电报被拿起并放下。看完之后,他摇了摇头对将军矛盾心理的描绘非常细致,把内容渲染得非常好,让我们感觉到选择的困难。写作时,我们还必须注意细节。如果我们注意细节,我们也会注意你作文的成功。

  (4)由浅入深的内容

  作文是综合能力的考试,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在写作中,我们通过“定义中心”来丰富内容的另一种方式是“从浅入深”地描述内容,从而使文章在构思和构思上都具有一种在深度上发展的动态美。例如,有一年高考作文《选一个笼子》,主要讲的是施为了“尽快消灭吴”而选择去吴的“笼子”的故事。文章以一个排比句型开始:如果你选择翅膀,你将拥抱整个蓝天;如果你选择鳍,你将亲吻浩瀚的蓝色海洋。如果你选择四条腿,你会欣赏到广阔的绿色森林。这三句话奠定了文章的开头,然后文章直奔主题“但我的选择是一个笼子”。总之,从那以后,文章逐渐深入发展。首先,它说它有一种天生的美丽和勤劳的气质,然后它说它内心认为它应该为国家做它应该做的事情。因此,它选择了“笼子”,这是一个连续的线,写得很自然。

高考作文指导7

  一、如果题目是一个单句

  有些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往往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句子,主、谓、宾齐全,那么,这种题目的题眼,不在主语部分,就在宾语部分,谓语做题眼的情况比较少见。见题目后,迅速扫描主、谓、宾,重点从主语和宾语下手。如《有句话挂在嘴边》,主语“有句话”就是题眼。有句什么话?为什么要说这句话?是什么情况使“我”或其他人想说这句话。从主语这个题眼入手,我们的写作思路一下就打开了。如《年轻渴望飞翔》这个题目,主语“年轻”,谓语“渴望”,都无法下手,扫描宾语,我们“飞翔”就是题眼。渴望的是什么形态的飞翔?要飞到什么地方?从宾语入手,我们很容易就有了思路。

  二、如果题目是一个短语

  1.偏正结构短语,扫描中心词

  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题目,有不少偏正结构短语。如《青春的符号》这个题目,中心词是“符号”,“符号”就是题眼,青春有哪些有象征意义的元素?有哪些有代表性的经验和事件?这就是入手的地方。再如《我的时间》这个题目,中心词是“时间”,定语是“我”,定语部分无从下手,中心词“时间”就是题眼。我们写作时,就要紧扣“时间”去写,写“我”对“时间”的“认识”,写“我”在不同“时间”段的经历和经验。从中心词入手,找到思路并不困难。

  2.主谓结构短语,扫描谓语

  主谓结构的题目,重心往往在谓语部分。如《我能》这个题目,主语“我”看不出什么来,谓语“能”则意蕴丰富,“我”能做什么?“我”能是什么?为什么“能”?抓住谓语这个题眼,文章的思路就出来了。

  3.动宾结构短语,扫描动词

  如果题目是动宾结构,题目重心通常在宾语部分。如《跨过这道坎》这个题目,如果从“宾语”这道坎入手,就偏离了题目的主旨,题目的重心应该是动词“跨过”。怎样“跨过”?为什么要“跨过”,这才是这个题目的意蕴所在,也是我们确立思路的方向。再如《拒绝平庸》这个题目,乍一看宾语“平庸”是题眼,其实审题的立足点应该落在动词“拒绝”上,写拒绝的方法、拒绝的心态、拒绝的理由,这才是确立思路的方向。

  三、如果题目是一个词

  如果命题作文给出的题目或者话题作文要求所写的话题是一个词,那么,题眼可以是词语的本身的含义或它的象征意义。如《目标》《季节》《肩膀》这几个题目,我们的思路可以立足于揭示概念的内涵,或者描绘事物的特征上。此外,我们还可以把这个题目改造一下,变化成上面所说的几种形式,制造一个题眼。如《目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改造成一个主、谓、宾齐全的句子,如“目标期待抵达”,主、谓、宾齐全,扫描主语、宾语,“目标”不好入手,题眼落在宾语“实现”上,为什么要抵达?抵达的方法和技巧是什么?思路就有了。还可以把题目改造成短语,如《高三的目标》《调试目标》《纠正目标》等。有了题眼,我们的思路就打开了。

高考作文指导8

  1、结构冗长繁杂,层次不清。

  “酷”文章必有“亮”形态。高考作文最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就是结构与语言。“结构”是“骨骼”,“材料”是血肉。只有根据材料主题需要,安排恰当结构才能光彩照人。文章结构使文章思路外现,主题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

  2、文章结构单一,八股化程式化

  文章呈现出“老三段”“八股模式”,臃肿虚胖,内容空洞;或段落颠倒,语序不当;或句意跳跃,突兀逼仄;或重复啰嗦,含义不明。

  3、文章“纵”“横”无序,杂乱无章

  文章结构应如《左传昭公四年》所说:要“四季分明,互为承接”,即要“有机相连、逻辑推进”。而考生常犯的错误就是没有布局意识,没有“段与句”意识;就如同一个人一样,应骨骼健全,匀称有序。

  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是:一要“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是与“残缺破碎”相对而言的;二要“层次分明”,从文章的章法上说,好的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的现象。即高考作文段层安排,应力求达到“进递有序、精致关联”环环相扣准则。没有布局观是无法展示思维逻辑层次的,无法展现文章的美感。

  构筑“龙骨”,展现思想

  考场作文结构“龙骨”构造有两点:一是“通体透光”二是“中通外直”。所谓“通体透光”是指行文时要注意文章思维层次的排列和展现,层次清晰,结构条理。所谓“中通外直”,就是指考场作文要多用短句,多设置自然段,多思维标志,使阅卷老师对自己的试卷一目了然,透彻见底。这样,我们在和阅卷老师的“对话”中就以真诚而又善解人意的态度赢得阅卷老师的好感,分数的提升自然是水到渠成。

  铸造考场作文“龙骨”是指着眼于作文内部诸要素的自然搭配和组合。即如何在考场上营造一种紧扣题意,类似“龙脉”结构方法;如何针对考生作文缺少深度的分析和延展的现实,强化对具体事例的解读和运用;如何使文章从个人和自我的层面上上升为国家和民族的层次,使文章有一种大气和精神底蕴;如何打磨一种前后呼应、衔接自然、过渡通畅、文脉通达的内在脉络。

  优化内容,明晰结构

  “内容”优化,是指对文章所举事例或材料的整合和运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面归纳方式。常用的方法是在列举事例之后,用“由此可见”“从中可以看出”“不难发现”等词语摆明自己的观点,亮出自己的思想,对文章所列举事例进行延伸分析,使文章有叙有析,有梯度,有层次。二是反面推理方式。即用“试想一下”“如果不是这样”“假如不……”等形式,对所列举事例作简要分析,这种分析是以逻辑上的“假设”和语法上的“让步从句”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因而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震撼力,令人耸容动情。

  其次确立段落结构。即确立起始段、引入段、过渡段、重点段、小结段、总结段、收束段的布局,从而真正做到层次清晰,上下有序;精致衔接、有机关联。

高考作文指导9

  一、阐释法

  技法概述

  此方法注重于对话题或中心词进行深入思考,依据人物的生平事迹或其他材料,挖掘话题或中心词的内容是什么,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做的,怎样做到这一点,凭借什么去做,这样做有何意义,即对于中心词语或论点的内涵、时机、方法、方式和价值进行具体分析阐释。这样既能扣住中心,服务于表达的主题,又能丰富文章内容,使结构清晰,是考场作文叙述材料常用的方法。

  二、倒问法

  技法概述

  倒问法,即倒叙设问法,为了给读者留下悬念,避免平铺直叙,打破常规叙述材料的思维,在叙述材料时不急于揭开材料主角的神秘面纱,而先亮出主角行为的价值,或者历史场景,似隐似现地暗示材料的主角,引发读者思考和追读,再点明行为的主角。其基本句式为“是谁……?是谁……?是你,……”,也可以是这种句式的变形。该方法通过两种艺术技巧增强了材料的说服力和论证力度,是考场作文叙述材料比较新颖的方法。

  三、对比法

  技法概述

  对比法是为了使得论证更具说服力、思维更为严谨缜密、材料更具张力,可以从相对角度阐释两则相对的材料或者同一材料的正反两个方面,通过对比以充分论证中心,服务于表达的观点,突出中心论点。

  其中,对于一则能论证中心的材料,可以再增加另一则相对的材料,以构成鲜明的反差,让读者在对比中有更清晰的判断和思考。

  四、铺垫法

  技法概述

  叙述材料论证中心时为了避免突兀,先陈述与中心相应或相对的内容,或用另外的人或事做“衬垫”,或批驳异己思想,从而突出强化中心观点。前面内容铺陈衬垫,蓄势增情,强化表达效果,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

  五、情景想象法

  技法概述

  情景想象法,即在叙述某一经典材料时,抓住历史的某一切入点或某一瞬间,利用与该材料相关的情景事件,大胆想象,突破时空限制,对经典场景加以形象化、诗意化的想象。经典场景有屈原纵身跳汨罗江、项羽自刎乌江、杜甫茅屋悲歌、苏轼泛舟赤壁、嵇康刑场弹琴等。这些经典的瞬间,成为赋予作文诗意的重要源泉。这种方法艺术地再现历史人物当年的情景或化用诗词意境成段,使文笔具有丰厚的形象感,增强文章的深度,同时也强化语言的文学色彩。

  六、反复强调法

  技法概述

  反复强调法是运用整齐划一的句式,紧扣住话题,反复强调某一个关键词语或中心思想,揭示其行为的不朽价值,或通过整合同一类型材料,强化主题,突出思想,丰富文章内容。反复强调不是简单地重复,当多位材料主角同一个行为具有个性化的收获,或者一位主角的同一个行为具有不同的价值时,可以反复强调这一重要行为,并揭示其意义。

  七、排比陈列法

  技法概述

  所谓整句,就是指两个以上句式结构相同、内容相关的句子组合。排比句固然从属于整句。当试图运用若干相似的材料来论证一个观点时,可用材料整句,这样既表现文章的整齐美,使语句更具文采,也使文章更具厚重感与震撼力,增强论证的气势,显得论据扎实,说理充分,使材料内容丰富。

高考作文指导10

  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的比重很大,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必修教材有文言文24篇,选修教材包括《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史记>选读》《传记选读》《<论语><<孟子>选读》。阅读这些经典之作,能给学生带来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的双重滋养。高考的巨大压力下,学生对课外书是心向往之而莫能得之,是心有余而时不足,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古文都是历经千百年考验的文史瑰宝,“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表现在这些作品中的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我们民族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经营的章法,也都足以垂范后世,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

  一、背诵积累求内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必修课程目标明确规定:“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语文学习强调积累,注重厚积薄发,而积累自读书起,背诵始。经典的文言文意蕴优美、文字精粹、情感真切、意蕴深刻,背诵文言文对提升高中生的写作能力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大量优美动人的经典古文就是一部中华文化大全,从社会历史的沿袭变迁到节日的风俗人情,从寄情山水田园归隐到边塞征战登高怀古,无所不及。大量背诵,能积淀丰厚的文化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我们学习文言文,既要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蕴之深,更要使其中优美的字词句段成为自我语言仓库中的一部分,从而充实写作素材,促进语言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果学生对精妙词句、丰赡文化学过就忘,让知识成为“过眼云烟”,对知识不加积累,腹内空空,那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好话、写不好文章的。

  二、锤炼整合贵融通高中生写作的“言之无物”一方面源于学生缺乏观察,疏于积累,对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课外生活中所触及的写作素材,不懂得收集整理。另一方面也因为学生忽略了阅读这一写作的源头活水。阅读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展示不同历史时代、不同国家地域、不同风俗人情的窗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但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学生们的课余时间少之又少,让学生广泛地阅读虽说意义重大但却不切实际;可是不阅读何来写作素材?如何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上获取更多的资源,积累更多的素材呢?入选教材的文言文都是经受时间的锤炼并凝聚着中国古代文化精华的经典篇目。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素材,认真梳理整合,将成为中学生写作的不竭源泉。

高考作文指导11

  审题——若即若离

  近年来高考作文多以“话题作文”或是“新材料作文”出现,题目宽泛,但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在所给话题、材料范围内进行审题写作,不可抛开话题、另辟蹊径地“信马由缰”。否则,就会不着边际,偏离话题。比如上海20xx年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就应该牢牢抓住“必须”、“跨”、“坎”等“题眼”进行审题,还要重点关注、开掘出“坎”的引申义、比喻义。规避:要加强审题训练,针对题目“辨字析词”,盯准“题眼”,尤其对于哲理性命题,涉及辩证关系的,更要深入分析题目的深刻内涵。审题越细、越准、越透,立意的思路就越宽、越深、越广。

  入题——千呼万唤

  “入题慢”,废话很多,以一当十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引用原材料或可有可无的内容占去了很大的篇幅,重点部分无法展开。规避:多看名家精短美文,为我所用,在“实战”中寻找不足,总结经验。

  扣题——蜻蜓点水

  有的考生写作文,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话题、话题的关键词或与话题相近的表述,犯了扣题不紧的错误,看不出是就所给特定“话题”或是“新材料作文”而写的文章,这样得分自然不会理想。规避:在行文时牢记“考纲”中对作文扣题一项的具体要求,依照标准去做,回想老师的相关叮嘱及传授的方法。

  立意——平庸病态

  见解独到、构思新巧、主旨积极的文章无疑是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可惜的是,在考场上有的学生为了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甚至写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文章。如有的学生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中这样写:“我要把爱因斯坦的大脑移植过来,为自己发财致富……”由于思想格调不高,不符合高考作文“思想健康”的要求,降低了作文品位。规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突破定向思维、线性思维,走向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视角独特,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选材——陈旧苍白

  有的学生作文材料陈旧苍白,缺乏厚重感。要么记叙一件事,有骨架没血肉;要么议论一个道理,观点+例子+结论,缺分析少论证;要么连例子都没有,翻来覆去,空谈漫议,写到哪儿算哪儿,凑够字数为原则。规避:积累材料。一是在高三这段时间里继续收集鲜活的材料,并选记一些名言警句;二是把长期以来的“库存”分门别类筛选一下,择出可供用于写作的精品材料列出提纲。

  语言——艰涩难懂

  有的考生喜欢使用缩写、英文单词、网络语言,其实这是要冒一定风险的。有的阅卷教师对这类语言很反感。高考大纲对于作文的要求是语言通顺、用词贴切,文句有表现力。因此,考生应当尽量用优美、有内涵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要用最规范、最传统的语言来写作,最好不用或少用网络语言。规避:平时写作时尽量不使用网络语言或少数人才知道意思的语言。

【高考作文指导11篇】相关文章:

1.高考作文指导

2.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3.高考作文指导5篇

4.高考作文指导3篇

5.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的技巧

6.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

7.定好文体和精选材料高考作文指导

8.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怎么写比较好

在线咨询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高考作文指导11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指导,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作文指导11篇

高考作文指导1

  一、立意求新法

  所谓立意求新法,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独到的眼光,独特的思维,去发掘材料蕴含的时代意义,构思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中心思想的方法。运用立意求新法,可以写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章。

  例如:《真没想到……》一题,有位同学这样写道:邻居王叔叔原是一家工厂的一位科长,工厂倒闭后,他也下岗了,原本欢乐的家庭也笼罩上了阴影。几个月后,和他同厂的工人大多自谋到了职业,可王叔叔却放不下架子去谋职,整天在家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可有一天放学路上,我到路旁新摆的自行车摊旁修自行车,没想到摊主竟是王叔叔。王叔叔还笑着说:“我又上岗了。以前爱面子,现在想通了,只要靠双手劳动挣钱,都光荣!”这篇文章由王叔叔的“下岗”到“上岗”,反映了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

  再如:《我尊敬的一个人》一题,写作之前在先确立“为何尊敬”这一中心。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原因,如因某人“反”而尊敬。这样一来,再叫学生写一篇《我不喜欢的一个人》,学生马上会想到,想到他残害人民的思想而确立不喜欢的原因。这样的文章当然具有时代气息。

  二、立意求奇法

  所谓立意求奇法,是指写文时不落俗套而给人出乎意料的立意方法。换句话说,就是运用逆向思维给文章立意的方法,我们也可称之为“反弹琵琶法”。

  例如:“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多数人都知道,一般人认为该批评、讽刺的是南郭先生,因为他没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从这个角度认识,这是求同思维。我们也可以运用求异思维来立意:批驳齐宣王。假如不是他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怎么能混得下去?当今企业中,不是有很多的“齐宣王”吗?这样一来,文章的立意就会别致。

  这种立意方法较为常见,诸如“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等等到,这里我也就不多说了。

  三、立意求深法

  所谓立意求深法,就是以小见大法。就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发掘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做到“借一叶而知秋,以目尽传精神”。如朱自清的《背影》,父亲为儿子买桔子这事可谓小,但作者能从中道出“父爱”这一感人的主题。而《平民总统孙中山》一文的作者马庚存,也就是通过记叙孙中山先生日常生活的六件小事,赞扬了孙中山先生身体力行做人民的公仆这一伟大而优秀的品行。

  再如:《一件小事》可以通过身边、周围发生的一件小事,反映改革春风给人们思想观念、物质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达到歌颂“改革开放”这一大主题的目的。

高考作文指导2

  结尾同开头一样,也是作文中一道重要工序。如果说开头有先发制人的功效,那么结尾更有后发制人的威力。结尾好,会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大放异彩,反之,则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考场作文的结尾,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能结得住,断得下,能够呼应前文,点明意旨,升华主题。切不可草草收兵,或画蛇添足。

  结尾的要求有哪些?一要简洁有力;二要照应开头;三要收束全文;四要令人回味。

  一、结尾方法

  1.升华式结尾。就是在结尾处写出肺腑之言,或充满激情的呼吁,或富有理性的启迪,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

  如《走过一路泥泞》:

  【开头】有多少人在泥泞的路上被牵绊束缚最终倒下?有多少人为了这一路的泥泞不辞辛劳艰难但顽强的跋涉

  【结尾】我们的天空曾经灰暗,我们的天空终将璀璨。没有犹豫没有退缩,跨过这一路泥泞吧,你会发现:生命最终是辉煌的!

  又如:人生就是一条绵延长远的道路,只有泥泞才会留下脚印,只有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到阳光,只有艰难困苦才能铸就辉煌。

  2.照应(呼应)式结尾。结尾呼应开头,关合全文,给人以完整的美感。一是呼应标题。文章标题往往与主题有直接的联系,结尾照应标题不但显得首尾圆合,而且能显示出考生的话题意识,强化文章主题。二是呼应开头。呼应开头显得文章结构完整,关合严密,写得好,可给读者留下整体性的美感。此法当牢记。

  如《走过泥泞》:

  【开头】人们常说:人生,就像一段历程,只有走过,才会留下生命的脚印。是的,一个人的一生只有走过泥泞,才能留下真正的脚印。

  【结尾】让我们一起走过泥泞,留下自己的脚印吧!

  3.总结式结尾。在前文叙述、描写或议论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概括性总结。此方法较常见。

  如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我们就应该坚守信念,在泥泞遍布的生命里,留下坚实而年轻的脚步,在自己的生命里划下最动人的惊叹号!

  4.情景式结尾。就是在结尾处用精彩的语言描绘出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画面,达到情中有景,景中含情,包含意蕴,令人回味的效果。多配合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5.谈心式结尾。就是在结尾处用真切朴实的语言,用谈心的方式,告诉别人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这种方式容易引起别人感情上的共鸣,使人易于接受。

  二、结尾常见的毛病

  1.虎头蛇尾,收束无力。有的同学开头洋洋洒洒,但到结尾处却无话可说,草草几句煞尾,或添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2.有头无尾,结构欠缺。有的同学写作速度太慢,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篇,以致有头无尾,结构不完整。

  3.过分张扬,与文不符。有的同学知道结尾的重要,不管什么文章,都借用一些优美的结尾句,结果造成结尾与正文内容和风格的不符。

  4.公式化,空喊口号。

高考作文指导3

  一、别丧失被别人欣赏的机会书写规范

  书写问题是一个老问题,老调重弹,老调还需重谈。

  书写不好,丧失了极其珍贵的第一印象分。卷面与书写是你与阅卷老师(读者)开始思想交流的一个载体,一个开始,如果书写不好,卷面不整洁,怎能要求阅卷者仔细耐心地阅读呢?

  书写不好,丧失了极其重要的阅读理解度。书写难以辨认、增删太多、胡乱涂画等现象太多,阅卷者怎能理解到文章思想的精髓?连阅读时理解都是断断续续的,又怎么能够把握、分析文章的亮点?阅读一篇文章从开始阅读到判分时间可能在90秒左右,阅卷者不可能为一篇文章的辨读花去太多的时间。

  二、让你的文章像你的青春一样阳光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是一切文章都必须具有的基本品质。所谓的感情真挚指的是作文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而不是矫情、虚伪、生硬做作,为了写作文而写作文。所谓个性,首先要是健康的、积极的,是能够被人接受和欣赏的,而作文的个性就在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情感和认识,也就是智慧地表达自己的智慧。文章以传达思想者胜。这里的思想关注入的生存与质量,生命本真与生活外相,人文精神和科学思考等,即针对事物能有适合年龄特点、适合时代要求、自由抒发主体情感的认识。古语有云:诗言志,诗缘情,言为心声。作文应传达自己丰富的个性思想,表现自我独特的鲜活情感。

  三、公共命题私人化如何做到符合题意?

  作文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首先在于立意。任何文章都是指向表达意义的,高考作文作为选拔性考试更需要一个标准,因而我们要把握住这个游戏规则,在立意上符合标准,尽可能深刻、有震撼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所谓符合题意,就是所答为所问,文章的主旨或立意一定要符合所规定的范围和情感、思想的倾向。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命题的材料、导引、要求三个组成部分作准确、细致、全面地审理,抓住注意、要求中透露出来的信息。还要仔细琢磨材料和导引中的关键语句,分析要求写什么。 公共命题私人化,即如何对命题进行个性的思考,得出个性的创新的见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结合自己的游历,得到一个个性的独特认识有志者事竟成。

  怎么才能做到公共命题私人化呢?

  第一,通过类似意味着意味着意味着这样的'造句练习,梳理自己对命题的真知灼见。

  第二,用新材料、新角度来论证新观点,做到出奇制胜。

  第三,朝心灵深处思考,朝人类生存环境、生活质量方向思考。用个性的、探索性的、怀疑的、批判的、否定性的思考,理解生命的真谛与内涵。

高考作文指导4

  著名哲学家王尔德说:“我时常追随父辈的脚印,结果却迷失了自己。”确实,在如今日新月异的世界,只有大胆出格,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有中国“零售大王”之称的马云说:“背对万人驰行,自然万里独一。”他敢于打破常规,勇敢创新,采用新的运营模式。坚持用“倒立”的观点看人,使“淘宝”旗下的“阿里巴巴”在初出茅庐时就超过老牌劲敌ebav网,他本人更是名利双收。独特与出格的思维使他成功了。国家如此,公司如此,个人亦如此。余秋雨常常吸收新异奇特的想法,从另类的角度看问题,并将之融入作品中,所以,他的文章使人读来有一种超脱与明澈的感觉……可见,只有敢于出格,独树一帜,不为生命中狭窄的“巷口”所局限,才能长久发展。走出“巷口”,正是走向辽阔世界的开始。

  古今中外,又有多少悲剧的发生正是没有逃离这宿命般的魔咒?传奇才女张爱玲说:“生命有它的图案,我唯有临摹。”在当时的上海,张爱玲不仅是个有名的才女,更是著名的时尚中人。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因为没有长远的目光。更没有对生命的出格付诸行动,最终只留下了令人悲悯感慨的一生。墨守成规,亦步亦趋,就注定会被时代淘汰,与成功无缘。只有走上和别人不一样的道路,才能看到和别人不一样的风景。

  斯特里马特用阳光中的微尘诠释出格的生命,唯有不拘地移动,才可能永恒地存在;村上春树用山野的鲜花诠释出格的生命,唯有任意地绽放,才可能有繁华的春天:大仲马用乱石中的珍珠诠释出格的生命,唯有改变局势,才可能脱颖而出。所以,万千世界里,不能让风沙掩盖了自己,只有匠心独运、别出心裁,才可以使灵魂出格,在人生的高地里出奇制胜。

  罗素认为,出格之人创造世界,保守之人繁衍种族。当生命之帆落满风尘,唯有打破常规,大胆出格,才可使其在桃华柳密处觅得小径,在大江东去时华丽转身,在万径人踪灭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本文中心明确,笔力集中,论据充分,语言有张力,且能进行理性思考,体现了一定的写作功底。

  “出格”是个多义词,文章未能很好地破题,论证语段只是散乱无逻辑的排列堆砌,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语段开头缺少导入句,给读者以突兀之感,且个别语段分析事例时游离于中心之外。

  对策

  1、破题。“出格”是个多义词,根据文章内容,我们可以将论点确定为“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这样,文章的中心便明确了。

  2、理清思路。先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要打破常规呢?分解理由为二:

  一是只有打破常规,才能给事物注入无穷的活力;

  二是墨守成规只会阻滞事物的发展。这样一正一反,理由充分。

  再说一个“怎么办”:“出格”不是无原则的放纵,不是无理由的包容,而是一种打破常规、特立独行的行为。这样辩证分析,凸显理性光芒。

  3、给论证性的语段加导入句。或名言导入,或理性阐释,避免事例叠事例,使语段开合有度。

高考作文指导5

  一、混淆概念,导致偏差

  有些作文题目的意思容易被误解为其他的含义,或概念被混淆,以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如:

  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考生在文中写下了这样的内容:

  翻开历史的篇章,和珅并非有过人的才干和非凡的本领,但他却能坐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为什么呢?关键在于他抓住了乾隆渴望别人欣赏的心。同样,慈禧太后也需要别人欣赏,需要这种来自欣赏的安慰,因此,像李莲英这样的小太监也成为慈禧必要的心灵创可贴和心灵冰淇淋。

  该考生审题的误区主要在于对“欣赏”这一核心概念的界定错误,“欣赏”的定义应该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认为好,喜欢”,而考生把“欣赏”等同于“谄媚”、“奉承”。由于混淆了概念,导致审题失误,严重偏离了题意。

  二、断章取义,理解片面

  有些考生在审题时,只看到材料中某几句主要的话,对于文题的背景材料或背景语视而不见,以致对题意的理解很片面。文题中提供的一段背景材料或背景语,往往是命题者为考生精心设计的某一种情境,旨在引导考生的写作思维,因此,审题时必须重视背景材料或背景语的内容,否则就会理解片面或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

  “人们追逐时尚,不是因为它适合自己的气质,而只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时尚表现为语言、服装、文艺等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与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中,好与坏,美与丑,各种观点交错杂陈。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能沉淀为经典。请以“品味时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很多考生一看见“时尚”二字,就开始侃侃而谈服装、电影、明星等内容,却忽视了文题中的背景语“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中,好与坏,美与丑,各种观点交错杂陈。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能沉淀为经典”。研析这段背景语就会发现,命题者考查的是对目前社会上风行的“时尚”元素所持的看法,在美与丑、好与坏的复杂“时尚圈”中,我们是否能够鉴别真伪,把握“时尚”的真谛,这才是作文命题的关键。

  三、若即若离,蜻蜓点水

  虽然近年来高考作文多以新材料作文、标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出现,题目宽泛,不设审题障碍,但也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依然要在所给材料、标题或话题范围内进行审题写作,不可信马由缰。否则,就会不着边际,因审题失误而导致写作失败。如:

  有人说,玫瑰是有灵魂的,那是情人间的心语;有人说,梅花是有魅力的,那是优秀者的铮铮铁骨。有人说,生活是花朵,五颜六色;有人说,花朵是生命,开了,又谢了……

  上列文字中关于“花”的解说引发你想到什么呢?请以“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高考作文指导6

  如何为高考写作文?“内容充实、中心明确”的作文是我们作文的基本要求。我们可以形象地说,文章中这两点的作用是“拉一根头发,移动全身”。一篇中心模糊、内容枯燥的文章如何能被阅卷老师认可?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达到这两点,使我们的作文坐上基层的宝座呢?

  (1)围绕中心写内容

  在一篇文章中,中心思想是灵魂,灵魂是主宰,而内容是文章的血肉。只有血肉丰满的人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只有灵魂智慧的人才能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围绕中心写内容是作文的关键部分。怎么做?首先,在从各种来源选择材料之后选择材料。例如,关于“情感上的亲近和对事物的理解”的作文可以提醒我们许多相关的材料,如“情人眼里出西施”和“都说自己的孩子好”。然而,一旦我们建立了中心,我们必须选择与我们的中心相关的材料,如“甜蜜的负担”为中心,我们不能使用“美在于旁观者的眼睛”的材料。

  (2)多面点内容

  对内容进行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的阐述,自然会丰富我们的创作。对于同样的材料,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来丰富内容,通过思考“三个以上”和最大化的内容组成。例如,如果一个人用正常的思维写母亲,他可能会认为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女人,是一个爱我们的伟大母亲。然而,如果你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你可以丰富你的作文,使用旁注,而不是直接写你母亲的勤奋和善良。通过别人的评论和对几件事情的描述来表达你母亲的上述特征,要比直接写她好得多。

  (3)详细说明和染料含量

  在构图材料进入我们的思维范围之前,它应该是一个空白,需要我们非常小心地工作,即触摸细节。一年的高考作文《黎明前的选择》描述了一位将军在1937年7月7日的前一天晚上决定抗日。有这样一段话:“房间里的灯亮着,一个穿军装的人来回走着,不时发出长长的叹息。桌上的电报被拿起并放下。看完之后,他摇了摇头对将军矛盾心理的描绘非常细致,把内容渲染得非常好,让我们感觉到选择的困难。写作时,我们还必须注意细节。如果我们注意细节,我们也会注意你作文的成功。

  (4)由浅入深的内容

  作文是综合能力的考试,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在写作中,我们通过“定义中心”来丰富内容的另一种方式是“从浅入深”地描述内容,从而使文章在构思和构思上都具有一种在深度上发展的动态美。例如,有一年高考作文《选一个笼子》,主要讲的是施为了“尽快消灭吴”而选择去吴的“笼子”的故事。文章以一个排比句型开始:如果你选择翅膀,你将拥抱整个蓝天;如果你选择鳍,你将亲吻浩瀚的蓝色海洋。如果你选择四条腿,你会欣赏到广阔的绿色森林。这三句话奠定了文章的开头,然后文章直奔主题“但我的选择是一个笼子”。总之,从那以后,文章逐渐深入发展。首先,它说它有一种天生的美丽和勤劳的气质,然后它说它内心认为它应该为国家做它应该做的事情。因此,它选择了“笼子”,这是一个连续的线,写得很自然。

高考作文指导7

  一、如果题目是一个单句

  有些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往往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句子,主、谓、宾齐全,那么,这种题目的题眼,不在主语部分,就在宾语部分,谓语做题眼的情况比较少见。见题目后,迅速扫描主、谓、宾,重点从主语和宾语下手。如《有句话挂在嘴边》,主语“有句话”就是题眼。有句什么话?为什么要说这句话?是什么情况使“我”或其他人想说这句话。从主语这个题眼入手,我们的写作思路一下就打开了。如《年轻渴望飞翔》这个题目,主语“年轻”,谓语“渴望”,都无法下手,扫描宾语,我们“飞翔”就是题眼。渴望的是什么形态的飞翔?要飞到什么地方?从宾语入手,我们很容易就有了思路。

  二、如果题目是一个短语

  1.偏正结构短语,扫描中心词

  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题目,有不少偏正结构短语。如《青春的符号》这个题目,中心词是“符号”,“符号”就是题眼,青春有哪些有象征意义的元素?有哪些有代表性的经验和事件?这就是入手的地方。再如《我的时间》这个题目,中心词是“时间”,定语是“我”,定语部分无从下手,中心词“时间”就是题眼。我们写作时,就要紧扣“时间”去写,写“我”对“时间”的“认识”,写“我”在不同“时间”段的经历和经验。从中心词入手,找到思路并不困难。

  2.主谓结构短语,扫描谓语

  主谓结构的题目,重心往往在谓语部分。如《我能》这个题目,主语“我”看不出什么来,谓语“能”则意蕴丰富,“我”能做什么?“我”能是什么?为什么“能”?抓住谓语这个题眼,文章的思路就出来了。

  3.动宾结构短语,扫描动词

  如果题目是动宾结构,题目重心通常在宾语部分。如《跨过这道坎》这个题目,如果从“宾语”这道坎入手,就偏离了题目的主旨,题目的重心应该是动词“跨过”。怎样“跨过”?为什么要“跨过”,这才是这个题目的意蕴所在,也是我们确立思路的方向。再如《拒绝平庸》这个题目,乍一看宾语“平庸”是题眼,其实审题的立足点应该落在动词“拒绝”上,写拒绝的方法、拒绝的心态、拒绝的理由,这才是确立思路的方向。

  三、如果题目是一个词

  如果命题作文给出的题目或者话题作文要求所写的话题是一个词,那么,题眼可以是词语的本身的含义或它的象征意义。如《目标》《季节》《肩膀》这几个题目,我们的思路可以立足于揭示概念的内涵,或者描绘事物的特征上。此外,我们还可以把这个题目改造一下,变化成上面所说的几种形式,制造一个题眼。如《目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改造成一个主、谓、宾齐全的句子,如“目标期待抵达”,主、谓、宾齐全,扫描主语、宾语,“目标”不好入手,题眼落在宾语“实现”上,为什么要抵达?抵达的方法和技巧是什么?思路就有了。还可以把题目改造成短语,如《高三的目标》《调试目标》《纠正目标》等。有了题眼,我们的思路就打开了。

高考作文指导8

  1、结构冗长繁杂,层次不清。

  “酷”文章必有“亮”形态。高考作文最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就是结构与语言。“结构”是“骨骼”,“材料”是血肉。只有根据材料主题需要,安排恰当结构才能光彩照人。文章结构使文章思路外现,主题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

  2、文章结构单一,八股化程式化

  文章呈现出“老三段”“八股模式”,臃肿虚胖,内容空洞;或段落颠倒,语序不当;或句意跳跃,突兀逼仄;或重复啰嗦,含义不明。

  3、文章“纵”“横”无序,杂乱无章

  文章结构应如《左传昭公四年》所说:要“四季分明,互为承接”,即要“有机相连、逻辑推进”。而考生常犯的错误就是没有布局意识,没有“段与句”意识;就如同一个人一样,应骨骼健全,匀称有序。

  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是:一要“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是与“残缺破碎”相对而言的;二要“层次分明”,从文章的章法上说,好的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的现象。即高考作文段层安排,应力求达到“进递有序、精致关联”环环相扣准则。没有布局观是无法展示思维逻辑层次的,无法展现文章的美感。

  构筑“龙骨”,展现思想

  考场作文结构“龙骨”构造有两点:一是“通体透光”二是“中通外直”。所谓“通体透光”是指行文时要注意文章思维层次的排列和展现,层次清晰,结构条理。所谓“中通外直”,就是指考场作文要多用短句,多设置自然段,多思维标志,使阅卷老师对自己的试卷一目了然,透彻见底。这样,我们在和阅卷老师的“对话”中就以真诚而又善解人意的态度赢得阅卷老师的好感,分数的提升自然是水到渠成。

  铸造考场作文“龙骨”是指着眼于作文内部诸要素的自然搭配和组合。即如何在考场上营造一种紧扣题意,类似“龙脉”结构方法;如何针对考生作文缺少深度的分析和延展的现实,强化对具体事例的解读和运用;如何使文章从个人和自我的层面上上升为国家和民族的层次,使文章有一种大气和精神底蕴;如何打磨一种前后呼应、衔接自然、过渡通畅、文脉通达的内在脉络。

  优化内容,明晰结构

  “内容”优化,是指对文章所举事例或材料的整合和运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面归纳方式。常用的方法是在列举事例之后,用“由此可见”“从中可以看出”“不难发现”等词语摆明自己的观点,亮出自己的思想,对文章所列举事例进行延伸分析,使文章有叙有析,有梯度,有层次。二是反面推理方式。即用“试想一下”“如果不是这样”“假如不……”等形式,对所列举事例作简要分析,这种分析是以逻辑上的“假设”和语法上的“让步从句”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因而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震撼力,令人耸容动情。

  其次确立段落结构。即确立起始段、引入段、过渡段、重点段、小结段、总结段、收束段的布局,从而真正做到层次清晰,上下有序;精致衔接、有机关联。

高考作文指导9

  一、阐释法

  技法概述

  此方法注重于对话题或中心词进行深入思考,依据人物的生平事迹或其他材料,挖掘话题或中心词的内容是什么,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做的,怎样做到这一点,凭借什么去做,这样做有何意义,即对于中心词语或论点的内涵、时机、方法、方式和价值进行具体分析阐释。这样既能扣住中心,服务于表达的主题,又能丰富文章内容,使结构清晰,是考场作文叙述材料常用的方法。

  二、倒问法

  技法概述

  倒问法,即倒叙设问法,为了给读者留下悬念,避免平铺直叙,打破常规叙述材料的思维,在叙述材料时不急于揭开材料主角的神秘面纱,而先亮出主角行为的价值,或者历史场景,似隐似现地暗示材料的主角,引发读者思考和追读,再点明行为的主角。其基本句式为“是谁……?是谁……?是你,……”,也可以是这种句式的变形。该方法通过两种艺术技巧增强了材料的说服力和论证力度,是考场作文叙述材料比较新颖的方法。

  三、对比法

  技法概述

  对比法是为了使得论证更具说服力、思维更为严谨缜密、材料更具张力,可以从相对角度阐释两则相对的材料或者同一材料的正反两个方面,通过对比以充分论证中心,服务于表达的观点,突出中心论点。

  其中,对于一则能论证中心的材料,可以再增加另一则相对的材料,以构成鲜明的反差,让读者在对比中有更清晰的判断和思考。

  四、铺垫法

  技法概述

  叙述材料论证中心时为了避免突兀,先陈述与中心相应或相对的内容,或用另外的人或事做“衬垫”,或批驳异己思想,从而突出强化中心观点。前面内容铺陈衬垫,蓄势增情,强化表达效果,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

  五、情景想象法

  技法概述

  情景想象法,即在叙述某一经典材料时,抓住历史的某一切入点或某一瞬间,利用与该材料相关的情景事件,大胆想象,突破时空限制,对经典场景加以形象化、诗意化的想象。经典场景有屈原纵身跳汨罗江、项羽自刎乌江、杜甫茅屋悲歌、苏轼泛舟赤壁、嵇康刑场弹琴等。这些经典的瞬间,成为赋予作文诗意的重要源泉。这种方法艺术地再现历史人物当年的情景或化用诗词意境成段,使文笔具有丰厚的形象感,增强文章的深度,同时也强化语言的文学色彩。

  六、反复强调法

  技法概述

  反复强调法是运用整齐划一的句式,紧扣住话题,反复强调某一个关键词语或中心思想,揭示其行为的不朽价值,或通过整合同一类型材料,强化主题,突出思想,丰富文章内容。反复强调不是简单地重复,当多位材料主角同一个行为具有个性化的收获,或者一位主角的同一个行为具有不同的价值时,可以反复强调这一重要行为,并揭示其意义。

  七、排比陈列法

  技法概述

  所谓整句,就是指两个以上句式结构相同、内容相关的句子组合。排比句固然从属于整句。当试图运用若干相似的材料来论证一个观点时,可用材料整句,这样既表现文章的整齐美,使语句更具文采,也使文章更具厚重感与震撼力,增强论证的气势,显得论据扎实,说理充分,使材料内容丰富。

高考作文指导10

  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的比重很大,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必修教材有文言文24篇,选修教材包括《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史记>选读》《传记选读》《<论语><<孟子>选读》。阅读这些经典之作,能给学生带来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的双重滋养。高考的巨大压力下,学生对课外书是心向往之而莫能得之,是心有余而时不足,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古文都是历经千百年考验的文史瑰宝,“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表现在这些作品中的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我们民族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经营的章法,也都足以垂范后世,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

  一、背诵积累求内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必修课程目标明确规定:“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语文学习强调积累,注重厚积薄发,而积累自读书起,背诵始。经典的文言文意蕴优美、文字精粹、情感真切、意蕴深刻,背诵文言文对提升高中生的写作能力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大量优美动人的经典古文就是一部中华文化大全,从社会历史的沿袭变迁到节日的风俗人情,从寄情山水田园归隐到边塞征战登高怀古,无所不及。大量背诵,能积淀丰厚的文化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我们学习文言文,既要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蕴之深,更要使其中优美的字词句段成为自我语言仓库中的一部分,从而充实写作素材,促进语言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果学生对精妙词句、丰赡文化学过就忘,让知识成为“过眼云烟”,对知识不加积累,腹内空空,那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好话、写不好文章的。

  二、锤炼整合贵融通高中生写作的“言之无物”一方面源于学生缺乏观察,疏于积累,对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课外生活中所触及的写作素材,不懂得收集整理。另一方面也因为学生忽略了阅读这一写作的源头活水。阅读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展示不同历史时代、不同国家地域、不同风俗人情的窗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但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学生们的课余时间少之又少,让学生广泛地阅读虽说意义重大但却不切实际;可是不阅读何来写作素材?如何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上获取更多的资源,积累更多的素材呢?入选教材的文言文都是经受时间的锤炼并凝聚着中国古代文化精华的经典篇目。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素材,认真梳理整合,将成为中学生写作的不竭源泉。

高考作文指导11

  审题——若即若离

  近年来高考作文多以“话题作文”或是“新材料作文”出现,题目宽泛,但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在所给话题、材料范围内进行审题写作,不可抛开话题、另辟蹊径地“信马由缰”。否则,就会不着边际,偏离话题。比如上海20xx年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就应该牢牢抓住“必须”、“跨”、“坎”等“题眼”进行审题,还要重点关注、开掘出“坎”的引申义、比喻义。规避:要加强审题训练,针对题目“辨字析词”,盯准“题眼”,尤其对于哲理性命题,涉及辩证关系的,更要深入分析题目的深刻内涵。审题越细、越准、越透,立意的思路就越宽、越深、越广。

  入题——千呼万唤

  “入题慢”,废话很多,以一当十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引用原材料或可有可无的内容占去了很大的篇幅,重点部分无法展开。规避:多看名家精短美文,为我所用,在“实战”中寻找不足,总结经验。

  扣题——蜻蜓点水

  有的考生写作文,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话题、话题的关键词或与话题相近的表述,犯了扣题不紧的错误,看不出是就所给特定“话题”或是“新材料作文”而写的文章,这样得分自然不会理想。规避:在行文时牢记“考纲”中对作文扣题一项的具体要求,依照标准去做,回想老师的相关叮嘱及传授的方法。

  立意——平庸病态

  见解独到、构思新巧、主旨积极的文章无疑是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可惜的是,在考场上有的学生为了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甚至写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文章。如有的学生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中这样写:“我要把爱因斯坦的大脑移植过来,为自己发财致富……”由于思想格调不高,不符合高考作文“思想健康”的要求,降低了作文品位。规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突破定向思维、线性思维,走向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视角独特,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选材——陈旧苍白

  有的学生作文材料陈旧苍白,缺乏厚重感。要么记叙一件事,有骨架没血肉;要么议论一个道理,观点+例子+结论,缺分析少论证;要么连例子都没有,翻来覆去,空谈漫议,写到哪儿算哪儿,凑够字数为原则。规避:积累材料。一是在高三这段时间里继续收集鲜活的材料,并选记一些名言警句;二是把长期以来的“库存”分门别类筛选一下,择出可供用于写作的精品材料列出提纲。

  语言——艰涩难懂

  有的考生喜欢使用缩写、英文单词、网络语言,其实这是要冒一定风险的。有的阅卷教师对这类语言很反感。高考大纲对于作文的要求是语言通顺、用词贴切,文句有表现力。因此,考生应当尽量用优美、有内涵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要用最规范、最传统的语言来写作,最好不用或少用网络语言。规避:平时写作时尽量不使用网络语言或少数人才知道意思的语言。

【高考作文指导11篇】相关文章:

1.高考作文指导

2.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3.高考作文指导5篇

4.高考作文指导3篇

5.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的技巧

6.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

7.定好文体和精选材料高考作文指导

8.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怎么写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