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初一拜年作文4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拜年作文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拜年作文 篇1
新年是一个开心的节日,用崭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一年。春节期间,到处都是欢声笑语,美丽的烟花绽放灿烂的“花瓣”。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学习会像烟花般灿烂!
“放鞭炮,贴春联,穿新衣,收红包”是每年春节都必须做的几件事,今年也不例外。不过,今年拜年是最有趣的。初一的早晨,我们穿上新衣服,去奶奶家拜年了。一路上,我们全家说说笑笑,看看路边的风景,也别是一番风趣!公路两旁的高山布满了浓密的松树,由于山里温度低,山上的雪并没有完全溶化,雪水顺着山径流到小溪里,山峦上的松树都被雪压弯了,真是一幅美丽的冬日画卷!
一进奶奶的家,我就大声地喊:“爷爷奶奶,我们来给你们拜年了!祝爷爷奶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是爷爷奶奶最小的孙子,他们最疼我,看到我来给他们拜年,又听了我一番吉祥祝福的话,乐得爷爷奶奶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爷爷亲切地抚摸着我的头说:“谢谢我的乖孙子,奶奶爷爷也祝你新年好!学习好!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的成长!”随后又给我发了压岁钱——一个鼓鼓的大红包。这时,姑姑姑父、大伯大妈他们两家人也相继来到了奶奶家。看到人多热闹如此喜庆的气氛,我就故意调皮的挨个给他们拜年,还很大声地说:“大伯大妈新年好!姑姑姑父新年好!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接下来,一个又一个红包进入了我的腰包。我在丰收了压岁钱的同时,还丰收了长辈们对我的关爱和祝福。
大人们的宠爱,乐得我屁颠屁颠的。经过这番“大拜年”之后,我收获的祝福,把心装的满满的、美美的;我收获的压岁钱,又把我的腰包装得满满的、鼓鼓的。当然,我也用晚辈真诚的祝福作为回报,用幸福和甜美装扮了爱我的长辈们的心田!
拜年,是送温暖,是送祝福,也是送欢乐。
初一拜年作文 篇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一首千古传唱的好诗。小时候,每到过年时期,我和小伙伴们便开始吟诵这首喜气洋洋的诗,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不久,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熟悉了这首诗,故乡的过年习俗也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我至今依然刻骨铭心。
我的故乡位于湖南炎陵县鹿原镇,但镇旁乡村的春节才令人回味无穷。大年30早晨,我早早地来到婆婆家拜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对精巧的对联,那鲜红纸上的一撇一捺显得龙飞凤舞,像一个笑眯眯的脸蛋,洋溢着春节欢乐的气息。听婆婆说:贴对联是当地的一门手艺,大年30一大早,家家户户老老小小就得在对的一字一句的字眼间上下一番苦功夫了,怪不得一幅对联上藏着各种各样的笔风:有稚嫩的、潦草的、坚韧的`……应有尽有。虽然不算工整,但是包含着一种浓厚的风情。走进厅堂,桌子上花花绿绿的食品看得我眼花缭乱:清脆的藕片铺在“宝莲灯”上,各种各样的瓜子成堆地散落在“蝴蝶翅”中,色彩鲜亮的油炸食品摆成奇形怪状的形状等等。丰富多彩的食品一方面招待拜年的孩子,另一方面食品越多,喜庆分布则越来越广泛,是来年的好兆头。
但是食品的诱惑并不能使我馋涎欲滴,蚕豆粉丝的味道才是真正的十里飘香。在故乡,贴完春联后,拜年的客人接连不断,但是到了中午,大家都急匆匆赶回家和亲人团聚在一起吃蚕豆粉丝。快到中午时,我和表兄弟们赶紧跑到田埂上塞住耳朵,等待爷爷婆婆放鞭炮。鞭炮声震耳欲聋,惊天动地,我们躲在远处的田野,心像小兔子似的怦怦地跳起来,只因为这鞭炮像张牙舞爪的怪兽,发出可怕的声音,胆小如鼠的我不寒而栗。鞭炮放完之后,新的一年来到了,我们一溜烟跑回家。堂屋里弥漫着烟雾,可以说是伸手不见五指,但是我们几个小馋猫可不管三七二十一,狼吞虎咽,贪婪地吮吸着润滑而又带有韧性的蚕豆粉丝。汤汁的香味扑鼻而来,似乎掩盖了难闻的烟味。烟雾散尽后,我们一窝蜂冲出去,手捧一堆鞭炮,悄悄地来到水边,用火点燃鞭炮扔入水中,随后水花四溅,一股泉水直冲上天,几条鱼儿一跃而出,翻了个跟头,一会儿,水面上又恢复了平静,我们早已不见了踪影。有时候用烟屁股点燃鞭炮,还没来得及见检查是否点燃,就一闪而去,可水面上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当我们欢呼而来探个究竟时,突然,一个大浪头翻滚而来,鲤鱼打挺的景象又重现。接着,一阵又一阵的惊叫声回响在周围,打破了山峦的寂静。这就是孩子们唱晚而又惊险的游戏。晚上,亲人团聚在一起放烟花,天空中五彩缤纷的雨点散开来,蕴含着一股轻松而又欢快的心情。
故乡的春节令我回味无穷,故乡春节的风土人情更让我感受到人间的美好。
初一拜年作文 篇3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这是明代诗人文征明写的一首关于“拜年”的诗。
拜年又有许多别称,像“见节”、“拜节”、“贺正”、“贺年”、“贺岁”等等。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监利县风俗习惯别具特色。农历正月初一这天,先拜祖仙、后拜父母、出外叫出行。初二拜丈母娘,初三家家户户互相团拜。拜年时晚辈要向长辈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那我们为什么要拜年呢?
拜年的来历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但主要的说法是: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物,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出来,挨家挨户地残食人群。人们只能把肉食放在门口,然后关上大门,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上,人们开门见了面,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兽吃掉。
小时候,我们很早就起来了,出去拜访亲朋好友,碰到认识的长辈就要说一声:“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新年快乐,祝您身体健康、吉祥如意。”长辈们就会给来拜年的小孩子发红包,不管红包里包了多少钱,我们总是开心地接过,高兴地向长辈们说:“谢谢!”
可是现在,时代的发展,信息变得发达了。不再需要很早起来,不需要出去拜访别人,不需要与别人面对面的祝福。早上躺在被窝里,拿出手机,打开QQ或者微信,把别人发的祝福语复制,粘贴,最后再发出去,年就拜完了。红包什么的也只用手机发一下就完事了。以前人们是在躲避年兽,在不久后的今天人们却被另一只“年兽”给吃掉了!
唉,现在拜年再没有原来拜年的真实感和趣味了!
初一拜年作文 篇4
今年过年我随爸爸妈妈一起回到了信阳老家,不图别的,只为吃上家乡的糍粑。
糍粑是家乡人过年必备的年货,由做糍粑、吃糍粑而形成的过年习俗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名谚有“腊月二十八,又打糍粑又烧蜡”,吃到糍粑,就是过年了。
糍粑还是一种割舍不去的情结,萦绕在家乡人的心间。即使是远在外乡打工的人,过年也要赶回来,就是为吃上一口糍粑。每年到了腊月二十八前后,家家户户都忙开了。我家也不例外。腊月二十六、二十七,人们便开始准备做糍粑用的材料|:要挑选上等的江米,然后把米放在一个大缸里浸泡一两天,等到米泡软后,再放在一个大锅里蒸熟。爸爸妈妈怕蒸的米不够做糍粑用,他们就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铁锅来蒸米。红红的火光映红了他们的脸,红红的火光驱走了一年的辛劳和忧愁,红红的火光也点燃了生活的希望。
爸爸又搬来一口捶打江米的大缸,接着扛来一个杵江米的大石杵,他们把蒸好的米倒在大缸里,抱着杵上下杵江米。爸爸每杵几下,我就用小铲子把江米翻搅几下,免得江米捶不碎,才干了一会儿,我就累得不行了,爸爸额头上也冒着汗,口里还喘着粗气,后来爸爸干脆脱了衣服,光着膀子干得更有劲了。
当糍粑被杵打成泥状时,就可以进行最后一道工序。
他们把锤打好的糍粑平铺在一个干净的大板子上,再用一个板子盖在上面,第二天糍粑就成型了。
每家每户做好糍粑后都要送一点给邻居,让大家分享欢乐,嘴里还要说几句祝福话:“拜年拜年,糍粑上前。”在家乡,拜年的糍粑是有讲究的。给长辈拜年得带上刻有“寿”字的糍粑,期望长辈健康长寿,给同辈拜年则要带上刻有四点纹饰的糍粑,表示祝愿对方四季发财,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老人们常说,过年能吃上糍粑是一种福气。据说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倒骑毛驴过我们家乡,正赶上过年,就问老百姓要了一块糍粑吃,真香啊,仙人高兴了,就给家家户户做的糍粑吹上一口仙气,有病人吃上这样的糍粑,立刻就没了病。这个传说流传到现在,糍粑就成了一种吉祥如意的象征物。过年时,凡有去外乡做客的,都要带上家乡的糍粑。
今年的寒假过得真愉快。
【实用的初一拜年作文4篇】相关文章:
1.拜年的初一作文
4.拜年初一作文
5.初一拜年作文
6.初一拜年叙事作文
7.初一拜年日记
8.初一拜年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