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考话题作文

时间:2021-06-24 15:04:35 高考 我要投稿

精选高考话题作文集锦五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话题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高考话题作文集锦五篇

高考话题作文 篇1

  我与外婆怄气,只披了一件薄衣趴在凉凉的窗台上。秋风拂着脸颊,一丝寒意袭来,我猝不及防,打了个颤。但感觉有一双慈祥的眼在身后。“天冷,把外衣披上。”耳畔传来苍老的声音。是外婆。她缓缓地伸出手来,递上一件风衣,轻轻搭在我肩上,那是一双多么饱经风霜的手啊!瘦得皮包骨头,指关节清晰可辨,手背上布满皱纹。但那却是那么温暖,那种透过衣服传递的关心。我的心一颤,不由得转过身偎向外婆的怀里。月光如银,落在屋檐上,像是一根根银弦,小飞虫在上面奏出悠扬的旋律,回荡在相同的血脉中。“外婆,”我轻轻地说,“那月亮会消失吧!让我找不到它。”“会啊,到了它该去的时候自然要走。”外婆温柔地说,“就像时间所有的东西一样总会消失。”外婆盯着那弯明月,不再说什么,但我能感受到那种忧伤,就像在说她自己一样。这是我害怕极了,怕外婆会突然消失。为什么会害怕?因为我也关心外婆吧。但她一定是更爱我的,但我总会为一些小事与她争吵,还时不时地故意气她,可外婆总是不在意,永远是那么疼我。“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千年修得共知心。”可是要多少年才能修得血脉相通呢?

  为什么,我轻易地伤害了一个爱我的人?但她总是以一颗充满爱的心包容我,谅解我,就算再怎么受伤,也会先安慰我,保护我,只因为她是爱我的人!这时,我陷入了深深的内疚,心像是被细针扎过,不疼但很痒,酸涩的眼泪一直在打转。外婆,如果真的有一天,一切都消失,我将独自面对,我希望你还能这样爱我,告诉我什么应该珍惜。我一定会好好地呵护它,不让它受伤,就像你对我一样。月光,安静地洒在紧紧依偎的老少身上,干净的月光像是可以洗去一切,不知能否吸取我的内疚?我和外婆坐在一起,什么也没说,但有阵阵暖意流动。一个盛满温情,一个满怀内疚。“外婆,对不起。”月光依然浅浅地静静地洒在地上,心上。

高考话题作文 篇2

  公祭日:以国之名悼,以历史之名缅怀

  今天,是首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今天,站在历史的凭栏处,人们以某种肃穆仪式追忆逝者、缅怀英灵。悼以国之名,祭以民族之大义。

  民族劫难,无法因时间消逝而抹去;历史疤痕,也被许多人的记忆存档。77年前,秦淮河畔、金陵城中,一场举世震惊、惨绝人寰的屠杀,让三十万同胞惨遭屠戮,让山河为之泣血。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惨烈的悲剧之一,亦是中华民族永远消不掉的伤痕。

  77年过去了,时过境迁,可对那些死难同胞的悼念、追思,却丝毫不能因时间河流的冲刷而淡去光色。与追悼逝者伴随的,还有对这场屠杀关联命题的思考,如民族复兴、和平愿景、人道尊严等等。而这些,都始于对历史的铭记,正如某句名言所说的: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也正基于此,让铭记历史找到一个可倚靠的栏杆,让激越情绪得到一个集中迸发的出口,成了我们“以史为镜”“汲取教训”的方式,也是抚慰逝者的必由路径。

  如今,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标注着刻度的日子,能以警钟鸣响,唤醒我们或已沉睡的民族历史记忆,也在传达历史痛感中砥砺我们前行。随着今年2月全国人大对公祭日的立法确认,13亿人民终于得以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用举国同祭的庄严仪式寄托哀思,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共同祭奠中,我们可宣示正义的音量,也凭吊生命的凋零。

  要知道,在历史的宏大叙事背后,站立着的从来都是一个个真实的个体,他们的苦难指控着每一份指向无辜者的罪恶,也提示着战争的残酷。我们无法轻易将其简单化约为一个抽象的群体,只能把他们经受的人道主义灾难写进史书。

  公祭日是为“溯及过往”,更是为了提醒今人:勿忘历史。一如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铭记历史是为了不重蹈覆辙。当然,这不是什么历史宿怨的低回,也非民族主义的发酵,而是让我们能穿透时空迷障,去打探到历史的幽深之处,对灾难进行记忆的温习,进而知耻而后勇,化痛感为前行的动力;究其旨意,也绝非培养什么仇恨,将民族感情矮化为街头泄愤,而恰恰是让我们在是非之辨中,懂得守护和平。

  诚然,我们无法穿越到历史现场中去,去亲历、见证那些罄竹难书的恶,可擦拭掉记忆石碑上的尘埃,至少能让历史被看见。它有利于将罪恶的指证存照,据了解,随着国家公祭日临近,新征集的7602件珍贵文物、《南京大屠杀辞典》等著作及大屠杀死难者姓名,都以较为丰富翔实的确凿事实,向世界揭示了大屠杀的真相,也让罔顾公义、企图歪曲历史的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不攻自破,让为军国主义招魂者无法讳认那一段历史。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抚今追昔,默哀致敬,就是为了照亮未来,让未来不必罩上历史悲剧的阴影,能在明亮的路途上走得更远。

  而今,我们集体为过往的逝者悼念、缅怀,在记忆苦难的仪式感召中记住那些伤痕,也在民族情感的共振中找到一种奋进推力,既不忘来时的路,更为找到通往未来的方向。

高考话题作文 篇3

  久居河边的一只青蛙,对自己的走路方式极为不满,四条腿用力,一蹦一跳的,看那些人,两腿直立行走,又高级又潇洒,要能像人那样走路该有多幸福啊!

  于是,青蛙不停地到河边寺庙中去拜佛许愿,盼望有朝一日能像人一样走路。年复一年,青蛙的诚意终于打动了神灵,青蛙的愿望实现了。

  青蛙骄傲地站了起来,近开两条长腿(原先的后腿),大步流星地走了起来,可是它莫名其妙地离河边越来越远,怎么也走不回水边去了,也无法再捕捉到食物,饥渴难当的青蛙终于死掉了。

  原来,青蛙站起来走路后,它的眼睛却只能望见后面,腿往前走,眼往后看,这样的怪物自然无法生存。

  请以追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注意:

  (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高考话题作文 篇4

  虽然我还是个初中生,但是如火如荼的高考却早早引起了我的关注。今年高考期间,我就看了许多相关新闻了解它。

  真是想不到本该只是学生和学校方面的事,却牵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神经”。特别是高考当天,交警部门专门制定了学生赴考路线,严禁出租车拒载考生。政府也为考生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工地施工不得超过十点;私家车上班必须错开时间;对忘带考试相关证件的学生可派专人去取等。

  而作为当事人,考生们一些住旅馆,喝补品,受到周围所有人的特殊照顾,但许多人还是十分紧张,一些学生还因此失眠、焦虑等,有的学生甚至还为此去拜神佛、算命。家长在一旁全心全力的照顾,学校则使尽浑身解数要让学生考好。考完之后学生和家长依然轻松不了,还要面对估分一关,估低了上不了本该能上的学校,估高了还要集资。 这高考就像打仗一样,所有人都如临大敌,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呀。

  我认为这一切有可能会使考生过度紧张,导致连正常水平也发挥不出来,而且现在升学率已经比较高了,还是别如此大动干戈,放轻松一点好些。

高考话题作文 篇5

  曾在高考中风靡一时的话题作文,如今正在渐渐让出高考作文的舞台。刚刚结束的全国高考,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20套试卷中有19套为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仅有天津卷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依旧保留着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

  一道《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作文题开启了高考话题作文的时代。这种命题形式甫一出现,便受到社会各界的纷纷赞赏,并从此被反复使用话题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的宽松规定为考生提供了充分的发挥空间,让考生有话可说。而在此之前使用多年的材料作文命题形式,被人认为标准单一、发挥空间小,容易束缚考生的思维。

  然而,随着话题作文在高考中的多次出现,其弊端也渐渐开始显露。话题作文在题面上一般没有观点、主题上的限制,形式上也往往是体裁不限,这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间,但另一方面,也为模式性、投机性的写作提供了可能。

  受益考生

  打磨作文模板屡试不爽

  高三一年老师让我们写了五六十篇作文,不管什么题目,我每次都用三个人物:李白、苏轼、陶渊明,最后高考时也是如此。浙江大学的研究生(论坛)苏岳告诉记者,不管是什么样的话题,他都采用同样的模式:先写一个题记,开头用一串排比句进行总述,然后分列三个小标题,分别写李白、苏轼、陶渊明,最后一段引用名人名言进行结尾。

  这三个人无论是性格还是经历都具有极其丰富的特点,不管话题怎么变,总是能沾得上边。苏岳称自己从高二下学期开始反复打磨这套作文模板,并且屡试不爽,从来没有失灵的时候。

  随着高考临近,作文训练由原先的一周一写改为两天一写,苏岳的模板也随着反复练习而愈发稳定,不仅是文章结构和人物,就连具体内容也几乎不用做改动,只需根据话题的不同,稍微调整若干关键词即可。到了高考的考场上,几乎就是在默写。

  与苏岳的自主研发相比,湖南大学的赵宇则是在语文老师的刻意训练下进行模板化写作的。我老师的方法总结起来有三点最为核心:开门见山,巧用排比,旁征博引。赵宇具体解释道,开门见山,是为了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巧用排比,是为了显出文采和气势,旁征博引,则是展现丰富的积累和开阔的视野。

  基于这三个要点,赵宇的老师为班上同学总结了一份近一百页的作文写作须知,内容可谓极其详细具体,不仅有大量排比句式和写作素材,就连文章应分几段,每段写多少字,用多少个句子,每句话起什么作用都有明确的规定。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赵宇所提到的旁征博引,几乎是所有受访者的'共识。积累背诵大量名言警句和名人轶事,是许多考生在考前一年的必修课。赵宇说,康德、尼采、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的著作,他至今没有读过,今后也不大可能去读,但在准备高考时,这些人却像是他的多年老友一般被他在作文中熟练地提起。

  一位高考满分作文的作者更是向笔者坦言,他对自己在作文中所引用的著作和言论毫无了解,都是来自于高考前的突击准备。而这篇作文获得的评语,则是知识面极广,材料信手拈来,令人耳目一新。

  专家学者

  阅卷方式加剧模式化

  尽管依靠自己总结的模板在高考中吃到了甜头,但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苏岳却显现出几分失落。从小喜欢阅读和写作的他,在高考过后,却发现自己下笔时不再像从前那样轻松自如,总是不由自主地写成高考体,而对文字的敏感度,也感觉大不如前。上大学后一年多,他才慢慢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

  在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话题作文的盛行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违背了它的初衷。不限体裁,本意是鼓励考生们尝试各种文体,但在实际当中,考生却常常会抱定一种文体进行反复训练而不及其余,这很有可能造成了文体偏废的状况,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熊丙奇认为,高考作文阅卷过快是造成作文模式化的一大原因。他向笔者谈到,一位高考作文阅卷老师曾在《南方周末》撰文表示,全国绝大多数省份作文评分均速每篇只有20多秒钟时间。正因如此,老师在指点学生写高考作文时不得不迎合这种快速评判的需要,多引用好词好句,搭好花架子,甚至不惜让学生说谎。

  对熊丙奇的观点,北京某大学的学生程欣感触颇深。他毫不讳言自己在作文中常常说谎,不是不愿意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是高考毕竟太重要,实在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冒险。

  与诸多考生相同,程欣也十分推崇在作文里引经据典,但与不少考生下工夫突击掌握大量素材相比,他的招数则显得更有效率。程欣所引用的材料,常常是自己的原创。引用的人一定要真实,要著名,但他说的话和做的事则可以灵活处理。

  所谓灵活处理,就是写作者自己编制出符合话题需要的观点和事例,安排在一个真实存在的著名人物身上。程欣对自己的方法很有自信,阅卷老师在那样的快节奏下不可能花时间进行核实,他反而还会觉得考生的知识面很宽。

  后话题时代

  应试作文的先天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话题作文问世之初一片叫好,随后质疑声频频的情况下,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又在悄然发生新的变化。

  随着话题作文在高考中的连续出现,考生渐渐摸清了它的套路,模式化的写作越来越多,而这种情况也引起了命题者、评卷者的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创新一步步地成为了俗套,也不再受到阅卷者的青睐。

  在一定程度上,高考作文已经进入了后话题时代。北京精华学校高中语文教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生马昕告诉笔者,20xx年高考是话题作文的鼎盛时期,全国15套试卷中,共有14套试卷采用了话题作文。而在此之后,话题作文所占的比重便逐年降低,到了20xx年,全国18套试卷中,仅有2套试卷依然采用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到今年,更是只剩下了一套试卷。

  与多数省份纷纷采用话题作文,又逐步回归到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北京卷却一直对话题作文说不。北京市高考开始自主命题,除当年高考为话题作文外,从《转折》、《包容》直到《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近8年来,北京高考一直采用命题作文。

  相比于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由于命题和材料选取的不可预测性,能够较为有效地遏制套作的现象。然而,人们对其产生的质疑也一直从未停止。由于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写作必须建立在透彻理解题目和材料主旨的基础上,如果考生与阅卷者对题目的理解稍有不同,整篇作文就有可能满盘皆输。

  在很大程度上,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问题,话题作文有话题作文的问题,命题作文有命题作文的弊端。马昕说。

  熊丙奇认为,这种两难处境在目前情况下难以得到有效的化解,一刀切的高考制度注定了高考作文的困境。学生在平时用一套思维体系、表达体系,到了考场上,却必须用另一套思维体系、表达体系,按照出题人、阅卷人的思路写作文,难以做到我笔写我心。在熊丙奇看来,目前情况下,考生不应将作文训练作为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应该加强日常的写作与积累。

【精选高考话题作文集锦五篇】相关文章:

1.【精选】高考话题作文集锦6篇

2.精选高考话题作文集锦六篇

3.【精选】高考话题作文集锦4篇

4.【精选】高考话题作文集锦五篇

5.【精选】高考话题作文集锦10篇

6.【精选】高考话题作文集锦三篇

7.【精选】高考话题作文集锦8篇

8.精选高考话题作文集锦四篇

9.精选高考话题作文集锦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