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高考话题作文汇总九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话题作文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考话题作文 篇1
陈先生:
您好!您的遭遇,我在网上略有了解。我想说,如果是我,也会如您女儿一般对您进行举报。我这样做,不仅是因为您的所作所为违反了交规,更是因为当您开车载着家人时,那个接通的电话已经将您自己、您的家人和路上的其他人的生命吊在了悬崖之上。下面请允许我和“谈一谈:生命关天,我们必须敬畏。
敬畏自我的生命,此生无悔。《古诗十九首》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每个人都只是这天地逆旅中的暂住之客,我们的生命脆弱而又短暂,无法重新来过。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对自我的生命心怀敬畏,不因任何外因而失去对它的尊重。不由想起了那个“职业是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残疾作家史铁生,当他而说出“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时,当他穷四年之功利用透析后的残存时间写下《病隙碎笔》时,当他在《命若琴弦》中塑造了千弦弹断希望不灭的盲人琴师时,陈先生,希望您能够懂得,正像当代诗人郭小川所说,“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敬畏自我的生命,可以让我们无悔此生。
敬畏与自己相关的生命,此生有责。我们每个个体都与其他无数生命紧密相连,而这些与我们相关的生命,都是我们肩上的责任,我们需要对它们心怀敬畏。看,那为了让独居的母亲颐养天年而辞官奉母的潘岳挂起的官印,在提醒我们,敬畏亲人的生命;触,那落在为了给发烧的妻子降温而只穿单衣站在雪地中的荀粲肩上的雪花,在告诉我们,敬畏爱人的生命;听,那重病在床的元稹在听到挚友白居易被贬江州时吟出的“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的诗句,在教导我们,敬畏友人的生命。陈先生,您一定明白,只有当我们因敬畏而为与自己相关的生命负起责任时,我们才可以俯仰无愧,坦然前行。
敬畏与自己无关的生命,此生崇高。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想,如果我们还可以对与自己无关的生命心存敬畏,则我们的生命一定可以更加崇高,正像尼采说的那样:“我的灵魂清澈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群山。”如韩愈一般,为了天下苍生不受蛊惑,上《论佛骨表》,被贬潮州仍“肯将衰朽惜残年”;如东林学派一般,为了黎元百姓乐于樵苏,发出正直呼喊,惨遭屠戮却成为“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军”;如新东方学校一般,为了汶川同胞重振希望,捐款支教,耗费巨大终获民政部“中华慈善奖”。陈先生,相信您十分清楚,这些人之所以值得我们敬佩,正是因为他们都能对那些与自己无关的生命心怀敬畏,方能普施大爱,让自己的生命清澈而崇高。
这红尘,太污太苦太锦簇;这人情,总浮总疏总麻木。陈先生,您可以看到,当今时代,食品安全隐患多多、医患矛盾逐渐升级、老人跌倒无人搀扶,人们对生命的敬畏似乎越来越淡漠。然而,越是在这时,我们越应该不断自省:对自我的、与自己相关或无关的生命,我们都要心怀敬畏。大儒张载说:“为生民立命。”我真诚地希望您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将对生命的敬畏放在心头,毕竟,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毕竟,这是我们等过了无尽黑暗才睁开的双眼;毕竟,这是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
陈先生,您说呢?
明华
高考话题作文 篇2
鱼说:“没有人知道我在流泪,因为我活在水里。”水说:“我知道你在流泪,因为你活在我心里。”
我循梦远航,“一夜飞渡镜湖月”,“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正当我“迷花倚石忽已暝”时,一位白衣飘飘,端坐在白鹿之上的俊才缓缓而至。噢,是他,诗仙李白!他面色苍白,满脸的抑郁,饮酒高歌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懂,我真的懂。李白一生爱国爱民,满腔抱负,满心希望自己能谋官为民做主,却受到小人的奸害,皇帝昏庸听信谗言,贬谪李白疏远了他,疏远了一个伟大杰出的爱国诗人。圣上啊!你不分清白,受人蒙蔽,造成了何等错误的认识,枉害了一代风流……
我的心里默默流着泪,我能够感受到李白的凄苦。我无言,只在心底歇斯底里地呐喊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逆流而下,一位老者在水一方。他那爬满皱纹的额头,那微微弓着的瘦弱身躯,那沉吟江边满脸的迷茫……我忆起了,他!“长太息以掩涕息,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他在江边徘徊着……突然,仰天长嗟:“天啊!奈何你这般对待我?!圣上啊?!你为何听信谗言,疏远我啊?!天下之大,无人明吾心意也!”纵身一跃,投入了滚滚奔流的江水之中……
我欲哭无泪,欲助无能。只能对着江心,对着屈原呼喊道:“我懂!我真的懂!”
屈原为国为民捐躯,这份真挚强烈的感情铭记在后人的心中,永远不会忘记。……小人当道,统治者无能。屈原满腔热血和报国之心,换来的却是“众女嫉余之峨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悲哉!哀哉!
屈原被迫无奈,愤恨至极,大吼一声:“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以死表达了对国对民的忠诚。
遥想当年,小人谗言,君主昏庸,造成了疏圣贤,亲小人,造成了圣上的错误认识,也造成了李白、屈原等的悲惨命运……呜呼噫嘻!
而他们为国为民所做的一切,后代人永不会忘记!……“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试卷,失向来之李、屈……梦一场……
【点评】
作者以梦游者的身份,跨越时空限域分别“拜会”了徘徊在长江边的李白和徘徊在汨罗江边的屈原,他们均因君主听信小人谗言遭到遗弃和疏远,而投江自尽。文章认为,正是由于当时皇上感情的亲疏,才导致了两名伟大诗人的相继罹难。切合题意,材料引用恰当,得体。
高考话题作文 篇3
高校的自主考试,今年是搞得热火朝天,外地生是“飞来飞去”,本地生是“奔这奔那”,弄得家长、学生、老师、学校、考官、社会,手忙脚乱、精疲力竭。更有甚者,各校之间为了“夺生源、抢时差、出难题”,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自小平同志提倡恢复高考至今,已经走过了33个春秋了。到底我们应该如何对其作出“客观、公正、恰当”的评价,这是每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士,要严肃认真诀断的课题。大家都不要感情用事,更不要草率处置。因为,绝对的肯定与否定一种事理,都是不辩证、唯物的。再说,高考形式的好坏,它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千年万代大计问题。对这个话题,你有什么看法,请合情合理地说说。
审题过程:任何事物,我们都要用“两分法”来加以分析。首先,目前的高考,其“利大于弊”,未来尚难预料。那么,我们又怎样去创造出体现中国特色的高考体制呢?这正是当前人们必须好好审视、细细研究的重要课题。应取的态度是:既不急于求成、也不草率行事,而是有条有理、合情合理地分析、总结、归纳、变革。在国家教育部门的主导之下,选择有关高等院校稳妥试验,并且不断修改、变化、提高,让考试的选拔形式、检测内容、录取手段、改革步骤,越来越符合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高考育才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出具有“创新力、竞争力、协作力、抗挫力、艰苦力”的、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的时代精英!
高考话题作文 篇4
高考作文导写教程
话题作文
高考话题作文是近几年来考查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所谓“话题”,是指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其想像力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话题作文与以往的材料作文相比,最大的差别是:“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伟明先生语)。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命题者所作的“作前指导”,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而材料作文行文的主旨要与材料相吻合。如果考生不了解这一区别,抛开话题,随意从材料中自行引出一个观点作文,那么很可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此外,从文体上说,话题作文淡化了文体,只要没有特殊限制,除了记叙文、议论文外,写成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都是允许的;而材料作文常常是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再从结构上看,材料作文中的“料”是必须使用的,如果是议论文,一般应放在的开头作为引出论点的依据,而话题作文的材料,用不用它无所谓。这种开放性作文其优点在于给了考生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和更大的发挥余地。考生可以根据材料所提供的内容,或联系实际,或发挥想象,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熟悉的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一种开放、宽松、灵活的命题形式,深受广大考生的喜爱。
一、话题作文的特点
1、话题作文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材料(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起注释和说明作用) + 提示语(启发审题、立意和明确写作的范围) + 话题 (是核心,是审题立意的对象)+ 要求(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 )。
2、在文体选择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度,考生可根据内容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
3、不限定文题,考生可依据话题材料和自己的选材特点、文体特点自拟题目,展示自己的文题的个性。
二、 话题作文的类型
(一)材料型话题
材料型话题作文,即提供一则材料,择取材料中关键性词语或句子,概括成一个话题。如20xx年的天津卷:世界似画笔下缤纷的色彩,世界如琴弦上跳动的音符;世界因创新而进步,世界缘和谐而温馨;世界可以存在于神奇虚拟的网络,世界更演绎着平凡真实的人生;世界说起来很大,世界其实又很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生活在世界之中……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型话题作文题目一般包含材料和写作要求两部分,由于材料占据主要地位,所以不少考生往往只关注材料,而忽略写作要求。其实,写作要求直接体现出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它对考生的思维方向起重要的引导作用。材料型话题作文中的材料是确定话题或立意的凭借,因此,审题时首先要对材料进行反复阅读。抓准材料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可以快速、准确立意。
(二)关系型话题
关系型话题揭示了事物之间的某种关系,如并列、对比、条件、因果、从属关系。面对关系型话题,审题立意时就要首先辨析话题中出现的几个概念间是什么关系,审题的着眼点和立意的着眼点就应该放在揭示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上。关系型话题作文要突出二者关系的同时,还应该有侧重,要分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如面对多个核心词的关系型话题作文,考生必须具有整体把握各个核心词及其彼此关系的能力,丢掉任何一个核心词,或忽略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写出来的作文都难以切合题意,甚至偏离题意。如20xx年高考全国卷话题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20xx年高考全国卷“忘记与铭记”,都属于关系型话题作文。
(三)解析型话题
解析型话题作文,为了帮助考生全面理解话题的含义,以拓宽思维空间,降低审题难度,命题者在话题推出之前先来一段解析话题的文字。如20xx年的安徽卷作文命题:“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感悟,读是品位,读是沟通,读是超越……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四)寓意型话题
寓意型话题,命题者并不出示具体话题,而是出示一则材料,让考生或以“材料的寓意为话题”作文,或根据自己阅读材料的“启发”作文。
如下列材料:某人喂了两只鸡,一只爱唱,一只喜静。每天,一听到“咯咯嗒”的叫声,主人就从爱唱的那只母鸡旁边拾到一个鸡蛋,因此主人喜爱它,喂它精致的饲料。一天,主人从鸡笼旁经过,刚好看见那只喜静的鸡在草窝里产蛋。蛋一落地,它便起身不声不响的离去,而那只爱唱的鸡却大摇大摆地走到蛋旁,“咯咯嗒”地叫个不停,主人至此如梦方醒。请以寓意为话题,写一篇。寓意型的话题材料是用来说明道理的,语言简约,意旨隐蔽。在行文构思时,应当把思维发散开去,联系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相似的事物或现象,这样才能写出切合话题而又立意深刻的。
三、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符合题意,关键在行文前的审题立意。审题,就是分析研究命题的意义、要求;立意,就是确立主题思想。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立意好不好,关键是审题。审题不清,就会“南辕北辙”。所以说,审题立意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
(一)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作文的审题,首先要正确理解题目中关键词语的含义。这几年的话题大多数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个简洁的句子来表达,我们要准确弄清它的中心词,它的修饰语,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其次要注意吃准题目要求中的关键信息,尤其要准确把握引出话题的材料并认真研读提示语。最后,尽可能激活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储备,发挥想象和联想,再现一些有着个性特征的生活例子,使自己的与话题整体契合。话题作文审题要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话题材料,话题作文的材料只是话题的引子,是用于启发引导考生思维的媒介。对提供的材料,要善于通过抓修饰、限定成分来抓命题者要强调的意思,要善于透过分析材料本身的详略来抓命题者的意图。
2、仔细阅读提示语,弄清材料内涵。提示语的作用是对材料作解释说明,帮助考生理解材料,启发思考,拓展思维。借助提示语,对迅速、准确地把握材料及话题内涵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扣住要求,全面获取信息。高考作文试题中的“要求”或“注意”,是整个试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譬如对文体、字数的限定,我们都要严格“照章办事” 。
4、抓关键词语和句子。要读懂材料的意蕴。一段话、一段文字的内涵,在文中总会有最重要的词语或句子来体现。
【精例详解】
有这么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户人家,生了三个儿子。一个眼睛失明,一个天生驼背,一个天生跛脚。他们的父母让眼睛失明的学占卜,让天生驼背的搓麻绳,让天生跛脚的在家纺线织布。后来三个儿子都过得很好,衣食不愁。
三个儿子三个残疾,弄不好会成为一个家庭的沉重负担。可作为父母,他们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没有把他们看成家庭的不幸破罐子破摔,更没有把他们当作负担累赘而鄙夷嫌弃;而是怀着深沉的爱心,把残疾儿子当作有特长的人来看待。理智地为他们计划深远,让他们各自干自己适合干的事情,从而使个个都能扬长避短,自食其力。可见,对子女光有爱是不够的,重要的是理智。爱,需要智慧。请以“爱的智慧”为话题,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步骤一:整体感知——材料、话题、要求
1、审材料,理清材料关系
父母: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没有把他们看成家庭的不幸破罐子破摔,更没有把他们当作负担累赘而鄙夷嫌弃。
三个残疾儿子:一个眼睛失明,一个天生驼背,一个天生跛脚。
父母为残疾儿子择业:让他们各自干自己适合干的事情,从而使个个都能扬长避短,自食其力。让眼睛失明的学占卜,让天生驼背的搓麻绳,让天生跛脚的在家纺线织布。
2、审话题,把握命题意图
爱的智慧是一个偏正短语。其着重点在智慧上,范围不能超出“爱”的限制。二者之间又是互为因果的,因爱而产生智慧,因智慧而爱的更深,更加体现爱的力量。
3、审要求,全面获取信息
话题作文写作要求一般遵循“三自原则”:(1)题目自拟:不能用原话题直接做题目。(2)文体自定: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3)立意自定(略)
步骤二:抓关键词语或句子
关键句:对子女光有爱是不够的,重要的是理智。爱,需要智慧。
由此可见:审题,就是指仔细研究材料和话题,通过分析和综合,达到正确理解题意、把握在写作体裁、选题范围、中心思想、表现方法等方面的要求和目的。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精细思维,抓住“三要”原则,即一要审清材料。材料是为了引出话题,其实也给写作者作了提示;二要分析话题,话题具有定向功能,因而需要认真分析;三要重视要求,搞清具体要求,所有要求都要在写作中体现。
(二)话题作文的立意
1、关于“立意自定”
话题作文都有一定的文字来引出话题,这段引言,在形式上与材料作文也有一定的相似,但这段引言并不是用来限制考生的,它只是话题的一个引子,只是提供一定的思维启发,并不是要让考生从中提炼出作文的主题。
写作时的立意倾向、主提思想,由作者自己决定。如20xx年高考广东卷作文话题“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
“有时,常识易知而难行”,很多常识性的东西,人人都明白,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办得到的。对于学生来说,这一点应该体会很深,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就拿学习来说,记忆、背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又有多少同学在这种基本功上下足了功夫,练就了过硬的本领呢?没有大量的积累,没有基础性的知识支撑,学习复杂性的知识就很难。这就是“易知而难行”。做人更是如此,诸如“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孝敬父母”“助人为乐”“持之以恒”等等品质,谁个不懂,但就是很难做得到,这也是“易知而难行”。其实关于做人、求知这两翼的常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很多人都难以做到的。由此观之,这道作文题可写的东西实在很多。
“有时,常识又须推陈而出新”,真理是不断发展的,从亚里士多德到爱因斯坦,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从宗教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们对人类自身和物质世界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之中。这都是“推陈出新”。中国社会的进程,由前苏联的“高度集中”模式到如今的“市场经济”模式;由民主法制不健全,到如今法制比较健全;由过去的比较闭关,到现在的改革开放30年……那一次社会进程的更替,不是对“常识”的发展和扬弃?
2、关于立意“符合题意”
(1)在所要求的话题范围之内进行写作
仍以20xx年高考广东卷作文话题“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为例。作文的立意都要符合题意,都要在所要求的话题范围之内进行写作。而这个作文的核心词语无疑就是“常识”二字。但题目没有对常识做出明确的界定,因此,这个领域就是学生大显身手的地方,也是区别学生认识高下的地方。这类的题目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因此,在考生的作文里面,这个“常识”内容要具体,这是行文的关键。那么“常识”都是有哪些呢?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常识写出对人生的感悟,例如“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交通安全常识,这样的常识也很容易理解,但为什么在生活当中还难以做到呢?于是深层次挖掘“知易行难”的根源,写出一篇颇具个人观点又有一定深度的。再例如食品安全是生产常识,而三鹿事件却严重违背了这一常识。然后考生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为何如此简单的常识却“知易行难”,同样可以写成非常深刻的,也体现了考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这样的应该比较受青睐。
第二个关键内容就是对“常识”的态度:知易行难或推陈出新。这两个内容是万万不可忽视的,如果只是停留在对常识的介绍肯定是不行的,而是应该落实到对“常识”的态度上,而这两个内容就是对考生的最有力的提示。既可以写“知易行难”,也可以写“推陈出新”,或者二者都兼顾到。关键是要分析的透彻,有一定的深度。无论怎样确立的主题,都不能离开“常识”这一话题范围。
(2)注意作文题本身的提示
话题作文的命题一般对写作有一定的提示,这是在动笔之前应认真研究的。
20xx年全国高考卷话题作文提示有: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这些都是对写作的一种提示,可以以提示中某一点为写作角度,再结合这一角度来确立的立意。
3、关于“立意深刻,思想健康”
“意在笔先”,“意者,一身之主也”,“文以立意为主,辞以达意而已”。立意深刻、高远,的质量才高。立意是思维的深度和厚度的体现,是思想的提炼和升华。说穿了,是涉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问题。
立意深刻,就是要能全面驾驭题目或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剖析和思考,能透过现象触及问题的实质,深入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意义。深刻的立意无疑会使具有极强的震撼力,进而能在众多的中脱颖而出。要使自己的立意深刻,就要注意理性的思考问题,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去看待和分析问题。如20xx年高考江苏卷的作文题要求考生以“倡导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江苏一考生以“绿色生活”为题目,立足于作者眼中平民百姓的.“人间烟火”,无论是中年妇女手中的小煤炉,还是端午节的粽子,在作者笔下都充满了“绿色生活”的韵味。 最后写道:
“无论是绿色蔬菜,还是绿色粽子,总是让我深处绿色生活中,正是这样残败古老的红墙绿瓦中包容了一切绿色,那些友善,那些真诚,那些热情,总让人们时时生活在生机勃勃的绿色中。依然用景仰的神情仰望高楼,依然用享受的姿态拥抱绿色生活。”
虽然立意自定,但在作文中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向上,要有时代气息。在情感的表达上,要融入一种诚实守信、宽容友善的心态;在主旨上,要体现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要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意识相一致。
4、关于审题立意新颖
立意是作者思想境界、认识水平的体现,也是衡量一篇作文思想深度和认识价值的标杆。立意新颖说白了就是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趋,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立意最忌跟随人后,“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再好的地方,去的次数多了,也会失去新鲜感的。考生应力图在别人的观点上挖奇掘新,写出具有个性的东西来,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如20xx年高考天津卷的作文试题,要求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一考生以“相信自己依然优秀”为题,写一个中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一直希望自己是最优秀的。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从小学的门门优秀,到初中的勉强保持,再到高中的力不从心。内心世界的展示真切感人。文中大量的笔墨写自己上学过程中经历的心理矛盾,结尾处写在生活中得到的感悟使表达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最优秀是有条件的”,这种充满着思想光芒的人生思考,不但让考生本人从痛苦中解放出来,也同样给大家(包括成年人)以人生的启迪。
四、审题立意应注意的问题
1、审题要准。要吃透题目或所提供的材料,毫无差错地把握旨意;立意准确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否则即使满篇珠玉锦绣,也不可能得到高分。
2、立意要新。“新”是指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趋,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立意最忌跟随人后,再好的东西,如果说的人多了,也会失去新鲜感的。
3、挖掘要深。“深”就是要能全面驾驭题目或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剖析和思考,能透过现象触及问题的实质,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意义。深刻的立意无疑会使具有极强的震撼力,进而在众多的中脱颖而出。
4、开口度要小。话题作文是一种很宽泛的作文题,写作内容及文体选择都非常广泛,加之题目大,限制少,写起来容易面面俱到,杂而无味。从小处入手,才能把问题谈深谈透。把大题目写小,写细,写准,“以小见大”,才有个性、有特点。
5、要紧扣话题,中心要集中,所写内容要紧紧围绕话题所限定的范围,不能打“擦边球”。
高考话题作文 篇5
一、开阔眼界,磨砺思维
话题作文与过去的一般供材料作文相比,确实降低了审题难度,给考生自由发挥提供了一个比较广阔的空间。但是,降低要求不等于不做要求,高考这样一种选拔性考试根本不可能不做限定,完全由考生自由写作。从20xx年开始高考作文在继续保持开放性的同时逐渐加大了限制性,不断凸现思辩色彩。20xx年全国共有15套高考语文试题,有10套试卷作文的话题都是联合式的短语。这样设计话题,我认为是对20xx年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精神的充分肯定,绝非巧合而是有意为之,不但增多话题的限制,加大审题的难度,更好地防止个别考生的“套作”“宿构”,而且由于联合式话题由两个概念组成,而且两者之间除并列关系之外,还存在着因果、条件等关系,所以可以更好地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预测20xx年高考作文会仍然坚持这一方向。所以平时要加强思维训练,不断地强化思维的深度、广度、变通性和辩证性。在写作中养成“袖手于前,疾书于后”的审题习惯,对构成话题作文的四部分——引导材料、提示语、话题本身和写作要求要一一的解读,不要过多受引导材料或者叫背景材料的牵制,不能简单诠释话题或者是复制话题,应以材料与话题作为写作的起点,要从起点上扩展开去,挖掘出深刻的内涵,选择切合话题精髓的立意角度。文章要写的大气离不开立意高远,必须在作文中表现积极的观点、健康的情趣、高尚的追求。不能与主旋律唱反调,唱响主旋律不等于讲空话、说套话。民族精神就是主旋律中一块重要的阵地,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比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因此,要多读书、多看报,关注世界风云,了解民生疾苦,对时事保持较高的“敏感度”。有条件的话,可以看看“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电视栏目。
二、规范文体,夯实基础
话题作文一般要求是文体不限,所谓文体不限,并不是文体不分和文体不明。有的考生忽视文体要求,写出一些非驴非马、“四不象”的文章来,结果丢了不少分数。在写作训练中,要坚持认认真真地写几篇比较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打牢各种文体的基础,力争做到记叙能畅达曲折,描写能惟妙惟肖,抒情能真挚感人,说理能严谨精辟,说明能条分缕析,在此基础上,再发挥特长、求异创新。写作文要先“入格”再“出格”,先“死”后“活”,“死”去“活”来。
三、以读促写,强化积累
据阅卷统计分析,高考作文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很多文章材料虚假,宿构抄袭现象严重,选材撞车雷同,“似曾相识”的“拷贝”文、“克隆”文层出不穷,使得20xx年命题者不得不提出了有点滑稽的“不得抄袭”的要求来警戒抄袭者以净化写作风气。出现这样的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很多考生材料储备不够丰富,对高三的学生来说,通过大量课外阅读是一个“找米下锅”以增加自己写作内存的好方法,正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当然,高三年级的课外阅读不能和一、二年级相同,一些大部头的小说是不宜再读了,要选择一些短小精悍的时文来阅读,强调以精读为主,要从文章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全面分析、学习,好的语段可以抄下来,经常诵读。还可以分门别类选择新鲜素材加以积累,如按照内容分为“爱国篇”“理想篇”“立志篇”“诚信篇”“奉献篇”等,以此来弥补自己视野狭窄、材料贫乏的不足,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四、化整为零,分项训练
进入高三,如果总是写成篇的大作文,往往是疲于应付,难以打起精神,而且写作中的一些问题也很难被发现和纠正,很可能会出现老毛病一犯再犯、新问题层出不穷的现象,为避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多次,可以进行分解专项训练,把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首先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关于作文的要求,对考点要求分项解析,然后按要求,抽出专门的时间进行审题、立意、拟题、开头、结尾、层次安排、语言表达等专项训练。如文章的开头训练,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开好头非常重要,如果在开头多动点脑筋“露一手”,有时会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可以先搜罗精彩的话题作文的开头,仔细分析琢磨人家的开头好在哪里,总结出一些规律来,然后找一些题目专写开头。实践证明这种化整为零的方法,可以大大增强训练的力度和实效性。
五、扬长避短,打造亮点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四面出击,不如出奇兵一路”,在高三有限的时间内想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是不现实的,因此在作文训练中,要先对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特点先进行“盘点”,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和优点长处,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要在经营好“大路货”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积极尝试多种文体、多种写作方式,从而使自己的“长项”得到充分发展,考场上则要善于“藏拙”和“露美”,在作文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情,要有追求“亮点”的意识,征服人心的好作文一定要有“亮点”,这个亮点,或者是一段条分缕析、无懈可击的论证,或者是一段精彩动人的描绘,或者是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或者是令人热血沸腾的激情,或者是令人顿悟的哲思……三两处“闪光点”就有可能把全篇照亮, 以求得在某一个方面跃入发展等级,获得一个较好的分数。《考试说明》规定了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反映了提倡创造思维、张扬学生个性的指导思想;国家考试中心命题负责人曾说过:把作文考试要求分为两个等级,重要的是指导作文教学,在“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等四个方面,哪个方面发展都是好的,有一点好就可以加分,优秀的可以加满分,这实际就是说,作文的发展等级,对考生来说是既可望又可即的。
六、美化文面,重视包装
因为文面不整洁而使作文丢分的教训不可谓不惨痛,但是学生往往对此重视不够。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高考阅卷的特点,据报道,高考作文往往是在90秒之内就被“判定生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因为阅卷小组采取流水作业的方式阅卷,迫使每位阅卷教师必须尽量提高速度以避免“掉队”。二是因为作文是主观性题目,“主观性”试题批改带有很大的“灵活性”,而“灵活性”往往意味着“模糊性”,也就意味着只要阅卷老师打的分数不是太离谱,就不能算批阅差错。今年有些省将实行高考作文电脑阅卷,电脑阅卷展现在老师们面前的是竖立的答案,俗话说:字怕上墙,这种阅卷方式对考生书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字一定要写大些。因为每位老师每天要评阅100份左右试卷(有时晚上也要改),眼睛得一刻不停地盯住屏幕,太小太秀气的字很难看清楚,而大个些的字一眼扫去一清二楚;尽可能写楷书,当然漂亮的行书也很好。要尽可能多用钢笔或签字笔写。在平时就要高度重视作文的“包装”,特别是文面的修饰。抄写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可以每周抄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也可以每天抄一段,一定要认真书写。这种做法不仅仅训练了书写,还帮助我们拓宽阅读面,积累写作素材。
高考话题作文 篇6
色彩是丰富而蕴藉深厚的,盎然的生机绿,宽厚的深海蓝,热烈的火样红,娇嫩的葵花黄我们往往能够把我们的情感与象征倾注于五颜六色中,但你是否关注了简单但同样丰富的黑或白?请以黑或者白为话题,写作一篇文章。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可以编写故事,也可以抒发情感,还可以发表议论,字数不少于800字。
高考话题作文 篇7
现在,离高考只有十几天的时间了,如何搞好作文的备考,这成了考生们正在思考并因有所迷茫而担忧的问题,20xx高考作文猜想:材料作文?话题作文?。
这里,我想给考生们出一个点子,除了按语文老师的指导进行备考外,自己也应积极主动地备考。其中,阅读“美文拔萃”,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美文拔萃”,顾名思义就是对当今众多报刊上发表的时文进行选拔,将其中最为精粹的美文汇编起来,以飨读者。这些经过编辑慧眼选拔的美文,文质兼美,时代气息浓,生活体验新,思想内涵深刻,表现形式灵活,或侧重叙事,或侧重抒情,或侧重议论。读这些文章,不仅能拓展视野、启迪思想、陶冶情操,还能在写作上悟出一些门道。另外,这些美文的最大特点大都是千字文,有的更短,而我们的高考作文字数要求在800字左右,两者正好相合。毫无疑问,读这样的文章大有好处。
那么,怎样来读这些美文呢?
我说三点,以供参考——
其一,分散性地读。高考复习时间非常紧张,不允许也不可能抽出整块的时间来阅读,那么,我们可以零散地读,灵活地读,见缝插针地读。你把“美文拔萃”放在手边,下课时用一二分钟,可读个短篇;吃过中饭休息一下,又可以读上一篇较长的;晚上临睡前,也可以读上一二篇。这些文章,可读性都很强,你阅读时会兴趣盎然,因此也可消除你的疲劳呢。
其二,有选择地读。“美文拔萃”版的文章,也不必篇篇皆读,你可以先浏览一下文章标题,选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读,或选择题材比较新颖的读。你还可以采用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方法,有的文章写得特别精彩,你不妨反复读,仔细品,思考作者如何把文章写得如此生动感人,一件事情如何挖掘出其中包蕴的人生哲理,精读细想,定能从中获益。
其三,动笔墨地读。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借用此话,我们也可说:不动笔墨不看报。在读这些美文时,我们手中不妨拿枝笔,一边读,一边画画写写,作些批注。如看到一个新颖别致的标题,你可把它画出来,旁边写上一二句赞赏的话,甚至可只写一个“妙”字,这样做,印象就更加深刻,对自己将来的作文拟题也会有启发;如看到写景的优美句子,你也可以画出来,旁边写点批语,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写景的,用什么方法写景的,这样写景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何作用;如看到文中一些感情丰富又充满哲理的句子,你也可以画出来,明确这些句子对表达文章主旨、升华主题的作用,特别精妙的句子也不妨背一背,写作时可作借鉴。
高考前,语文老师总是提醒大家做好必要的素材准备,我想,“美文拔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大的素材库。你如果时间宽裕的话,还可把每期报上的文章剪下来,分专题或分类别粘贴在一起,就是一本极好的《素材手册》,说句趣话:一册在手,高考不愁。
08高考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每每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一方面备受各方争议和责难,一方面不断摸索改进命题方式,进行得好不艰难。实行了多年的命题作文,被认为束缚了考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全面考查考生的语文能力。近年来出现的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被认为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进步。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形式灵活,既规定了一定的写作范围,又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让考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展现创作才能。但是这两年,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在一些地方又滑向应试窠臼,陷入八股泥淖,批评和指责的声音开始多了起来。高考作文怎么改革,什么样的方案才能真正考查出考生的真实能力,达到选拔人才的目标,目前还没有一个更好的方案可行,争议、批评、探索和改革恐怕还得进行下去。
检索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语文高考试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这样一条发展轨迹。与传统的命题作文相比,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不限文体或尽量减少文体的限制,给考生更多的选择自由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忽如一夜春风来,话题作文放异彩。高考话题作文何时兴起?在其实施过程中又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话题作文应时而生
话题作文何时兴起?语文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具体言之,1998年高考作文题《坚韧——我追求的品格》和《战胜脆弱》就是两个关于当代青少年思想品质修养的话题,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已初露端倪。从1999年的“记忆移植”话题到20xx年的“答案丰富多彩”话题,属于话题作文的诞生期,内容要旨为思维品质(想象);从20xx年的“诚信”话题到20xx年的“心灵的选择”话题,属于话题作文的发展期,命题思路着眼于现实,关注道德品质;从20xx年的“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话题开始进入话题作文的活跃期,命题指向情感品质,养真性,动真情,说真话,表真意。特别是20xx年实行“分省命题”之后,大多数省市的作文命题均采用话题作文形式。高考话题作文,由此风靡一时。
话题作文何以兴起且风靡一时?我以为由两大因素所促成:
一是创新教育的大力实施。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发生了一系列新的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浪潮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知识增长和社会变化的速度空前加快。人类只有改变学习方式,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有鉴于此,创新教育呼之欲出。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而是教育功能上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创新教育的大力实施必然带来教育、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创新。
长期以来,命题作文是训练和考查作文能力的主要形式。但命题作文使学生的写作思维受到较大的局限,他们难以尽情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难以充分张扬自己的人格个性,难以具体表现自己的创造潜能。因此,在大力推行创新教育之时,为了让学生有更宽松的写作自由,充分鼓励他们积极大胆的创新,灵活性大的话题作文的兴起就成了作文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是话题作文的独特优势。
如果说大力提倡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话题作文兴起的背景,那么,话题作文本身所具有的鼓励创新的本质特征就成为话题作文兴起的动因。
话题作文较之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有其独特优势,具体表现在:
第一,命题的开放性。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范围、写作的内容指向,不限立意,不限取材,不限表达方式,呈现出全方位的开放态势。
第二,创新的导向性。话题作文是语文考试命题认识的更新和理论上的发展,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它旨在启发考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激活考生的思维,激励并培育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三,思维的发散性。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都是封闭性的,而话题作文则以话题为定点向四面发散,话题是触发点,是引爆点,引发考生向纵向、横向、顺向、逆向、侧向、分聚等多方向思考。
第四,文体的多样性。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往往只限一种文体,而话题作文的文体则丰富多彩,多达十几种,除要求中学生掌握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外,还可写应用文,如书信、新闻、特写、报告等。写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剧本者比比皆是;写杂文、寓言故事、童话的大有人在,老师笔记《20xx高考作文猜想: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在诗歌中有写自由诗的,甚至还有写格律诗的。
第五,行文的自主性。材料作文讲究起承转合、引议联结,话题作文则不拘一格。立意自定,考生可围绕话题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文体自选,考生可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适合自己的文体;标题自拟,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展现自己、推销自己,考生可自拟文章标题。
话题作文一般由话料、话引、话题和话框4部分构成,对作文起着定向、定位、定性的作用。其中话引的作用最为重要,它是对话料的阐释和对话题的引导,是话料与话题的纽带,甚至能够给我们提示一定的作文思路。话题作文以“三自”(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特征、“四新”(拟题求新、立意求新、形式求新、语言求新)要求,尽显创新魅力,创设了自由的写作空间,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体现了“人人有话说”的高考作文命题指向,体现了新课改的写作目标要求。
两大不足逐渐显露
任何一种形式的作文在刚刚兴起时都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也显露无遗。话题作文亦莫不如此。
其一,开放性不足。
话题作文有别于命题作文,并以其开放性著称,其创设初衷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敢说。允许、包容不同意见的争锋,真正做到让考生自主立意(从话题作文的评价看,人们是欢迎作文题目的开放性的),也就是允许考生对事物的认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实际并非如此。如20xx年的“诚信”话题,根据话料提示,学生只能正面肯定诚信美德,而不能反弹琵琶,提出不同意见。这就导致学生不敢提出异议,怕被阅卷老师扣分。虽是话题作文,实则话题有限;虽云立意自定,实则立意早定;看似开放,实则封闭;暗示立意,窒息思维;已有定论,禁锢感情。
又如20xx年的“心灵的选择”话题作文,话料对话题“心灵的选择”的审题也是早有暗示,因此,审题时一定要像话料中的“选择”一样选择真善美,而不能有所变通。只能选择崇高,不能选择平凡。所谓的“选择”也变得无可选择,因为它把“不能见死不救”的伦理底线摆在了人们面前。在此情形下,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人只能是唯一的选择,这也就等于取消了选择。但这样的是非选择在生活中显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
其二,规范性不够。
不管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或者是话题作文,文字表达都要规范通顺,杜绝语病。而表达不通顺的,如20xx年全国卷的“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前后两个短语的中心词不对应,构成并列不合理,有学者建议应改成“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的正误深浅”或是“感情与(对事物的)认知”才算规范。不仅如此,话题作文整个题目的文字表述也应该规范通顺,如1999年全国卷题目中的“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这句话就是一个病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只能作为写作的前提条件,而不能作为作文内容的范围)。
此外,由于作文命题过分偏重思想道德考量,片面追逐时政热点、宣教重点,话题作文“思想多样性和表达个性化”的特质在无形中被取消。命题紧跟形势,配合政治,把“政治性”凌驾于“言语性”之上,实际上作文就变为道德教化的工具,很难真实地检测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思辨能力及语文素养水平。再者,文体意识淡化,题型实用性差,抄袭、模仿现象严重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当然,如何正视话题作文日益僵化的“八股”模式以及不堪道德重负的现实,应该是每一位参与高考的人员必须面对的“话题”。
一元为主多元并存
高考话题作文从兴起到如今已走过了10年的发展历程,它以“三自”(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特征、“四新”(拟题求新、立意求新、形式求新、语言求新)要求,丰富了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它所代表的宽松作文较好地体现了当今作文命题放开束缚、鼓励创新、发展个性的改革趋势。至于今后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我认为可以用“一元(话题作文)为主,多元(各种命题形式)并存”这8个字概括。
所谓“一元为主”,即以话题作文为代表的宽松作文将是今后一段较长时间里作文命题的首选方式。
话题作文作为中学语文教育适应创新教育发展的产物、高考作文命题创新的成果,它必将在良好愿望的引导下不断完善,走向成熟。话题作文的“话题”是一种较为宽松的标志性信息,话题作文在选材、立意、表达上都有着很大的自由度,在限制上是相当宽松的。如果我们把严格限制的作文命题形式称作严格作文,把较少限制的命题形式称为宽松作文,把不加限制的命题形式称为自由作文的话,话题作文显然就是一种宽松作文。严格作文由于限制过死,不利于考生的发挥,容易造成“假大空套”的流弊。自由作文则会由于放而无当,极易产生虚构、套写,根本考不出考生的实际能力,不为命题者所取。话题作文的宽松、开放、灵活,既能发挥学生所长,又能考出学生水平。话题作文给考生以更大的表达自由与发挥空间的优点不容低估。这一优点,具体表现在思考方向的多向性、文体选择的多样化、思维特点的多重性等方面。这与多元、民主、开放的时代特点是相吻合的,与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也是一致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命题形式,也各有自己的长处,足可成为话题作文的有益补充。因而在话题作文的主导下,今后的作文教学,乃至整个中学语文教育将会有一个更具活力、更为广阔的天地。它提倡的生活化选材、情感化体验、个性化表达的精神已经对中学作文教学、特别是高考作文命题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只不过从内容取向上,话题将更加广泛,从改革趋势上,形式将更加灵活、开放。
所谓“多元并存”,即多种命题形式依然存在。传统的命题作文出现回归,材料作文将以新的姿态呈现。
20xx年上海春季高考作文题又延续了命题作文形式:以“细微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采取命题作文的形式,应该是在未寻找到更好的命题形式之前的一种过渡形式。从前年开始,从全国到各省市,一种新的材料作文命题形式出现了,如江苏卷的“凤头猪肚豹尾”,湖北卷的“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全国卷(Ⅰ)的“乌鸦学飞”等,这种“新材料作文”,有人称之为“后话题作文”。
“后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最大区别就是不限文体,进一步突出了高考作文的三自政策——“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放开了学生手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文体优势。“后话题作文”尽管是给考生提供材料,但材料容易读懂,立意只要从材料中得出即可,不必引用原材料。同时,立意要求更为宽松——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减少考生写作的障碍。
“后话题作文”又克服了话题作文的一些缺点,材料立意多元化,不明确设置话题,但明确要求“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就大大拓宽了考生的写作范围。拿全国卷(Ⅰ)“乌鸦学飞”举例来说,乌鸦的行为既有其盲目的一面,也有其合理的一面,从牧羊人的看法入手,可写乌鸦不了解自身情况,妄自尊大,好高骛远,盲目模仿,最后导致失败,从而要求人们要认真分析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逐步取得行动的成功。写作者既可从乌鸦行为的盲目性方面立意,也可从乌鸦行为的合理性方面立意,还可将两者结合起来,否定其盲目性,肯定其合理性。这样,大大拓宽了考生的写作视野,真正体现了高考作文立意的多元化。如果这个题材用于话题作文,任何一个话题都会限制考生的立意角度,缩小了考生的写作范围。
总之,“后话题作文”的出现,无疑给高考作文命题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它克服了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弊端,既能让学生把握材料,又能让学生展开思维的双翼,发挥自身特长,写出文采飞扬的文章来。在大力实施创新教育的今天,审题难度逐渐降低,保持“一定的开放性”,不会给考生留下狭窄的写作空间,既让学生有话可说,又让学生有话敢说。关注人性、人生,关注时代,关注人类发展的命运,同时个人禀赋、气质、风格以及擅长领域在高考作文中也日渐受到重视。注重文化品位,抒写个人情感,凸显理性认识,注重人文思想,展现真实自我,倡导多向思维,鼓励学生创新,展示考生个性,将会成为高考作文发展的新趋势。
高考材料作文要“三清”“三扣”
近两年,高考材料作文的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因其形式多样、考点丰富、能唤起考生的写作欲望等特点,倍受中考的青睐,大有取代“话题”作文的势头。
材料作文的内容一般来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话题式”的材料。在所给的一段文字中表达一个相对集中的中心,或者是一个相对明确的语意指向,我们把这一中心总结出来后,按照“中心”来构思、写作,就完全是在围绕“材料”来写了,这类的材料作文,我们把它看成是“话题”作文,只是多了提炼中心的环节。另一类是“选择式”的材料。在所给的文字中展示出所给话题的几个方面,考生只要选择一个方面来写就可以了,这种形式多见于“格言”、“哲人说的话”中。
面对灵活的表现形式,缤纷的文字内容,考生往往不能抓住材料的根本,导致作文偏题、跑题,成为困扰考生的难点。写好材料作文其实并不难,面对材料,考生要做到“平心静气”,摒弃一切浮躁心情,调整好自己的写作状态―――这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前提条件。
审题要“三清”
1.看清材料,领会内容。在阅读材料时,要注意判断这段材料属于哪类材料作文,具体理解整体材料的内容,要把材料实实在在地读懂,这一环节重在整体把握材料。
2.理清内容,提炼中心。这一环节是决定是否跑题的关键,一定要认真对待。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如果是“话题式”的内容,要概括其中心,明确材料的主旨,这就是写作要确定的主题;如果是“选择式”的内容,需要选取一点,来确定这一点的主要方向,从而确定作文的写作主题。
3.读清要求,规范写作。读完材料后,千万不能忽视的是“写作要求”。材料叙述后的要求需要细细阅读,如果有“根据材料”、“结合材料”的文字,最好作文里要巧妙体现材料的内容或影子,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引材料”,但“引材料”时切忌生搬硬套;如果没有上述文字要求,就可引可不引了。然后再看具体的写作要求,明确作文在拟题、文体、写法、字数等方面的限制,然后再规范地写作,决不能“越雷池一步”。
构思要“三扣”
1.扣住材料,明确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也是联系材料的主要纽带,因此作文中的主题一定要明确突出,这是写出优秀作文的必要条件。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主题最好与所给材料有直接联系,并且在作文各个部分(开头、中间、结尾)都有体现,所以在构思时“点题”的设计就尤其重要了。
2.扣住主题,明确文章的重点。如果要写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论证无疑是全文的重点;如果要写一篇记叙文,重点部分就是最集中体现文章主题的部分,对这一部分的描写要尽量丰富、形象,从而明确其在文章中的地位,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主题。
3.扣住重心,明确文章的亮点。文章的亮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它可以是全文的素材选择、情节构思还可以是语言表达、修辞的运用等等,不管是哪个方面,总之需要考生把文章的亮点在有力地突出主题的同时明确出来,这样作文就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写作要“五个一”
一个靓丽的题目:题目文章的眼睛,一个精炼又吸引人的题目,是一篇精彩的文章内容的集中体现,所以千万不要简单处理自己的作文题目,在拟题时要特别关注这一点。
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文章的开篇要显示出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新颖、别致的开篇往往是吸引人的最主要的亮点。
一句点明主旨的话:在具体的写作行文中时刻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因此要想明确主题,至少一句点明主旨的话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结尾像是乐曲结束时的音符,越是回味无穷,越是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一个整洁的卷面:试想谁愿意读一篇“龙飞凤舞”的潦草字迹的作文?我想你也不愿意读,因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写作的提高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材料作文的写作亦是如此,因此以上说的都是实际写作时提高作文质量的方法,希望考生能在平时不断练习,把上述“三招”综合运用,养成写作习惯,这样面对材料作文你就可以轻松下笔啦!
高考话题作文 篇8
曾在高考中风靡一时的话题作文,如今正在渐渐让出高考作文的舞台。刚刚结束的全国高考,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20套试卷中有19套为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仅有天津卷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依旧保留着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
一道《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作文题开启了高考话题作文的时代。这种命题形式甫一出现,便受到社会各界的纷纷赞赏,并从此被反复使用话题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的宽松规定为考生提供了充分的发挥空间,让考生有话可说。而在此之前使用多年的材料作文命题形式,被人认为标准单一、发挥空间小,容易束缚考生的思维。
然而,随着话题作文在高考中的多次出现,其弊端也渐渐开始显露。话题作文在题面上一般没有观点、主题上的限制,形式上也往往是体裁不限,这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间,但另一方面,也为模式性、投机性的写作提供了可能。
受益考生
打磨作文模板屡试不爽
高三一年老师让我们写了五六十篇作文,不管什么题目,我每次都用三个人物:李白、苏轼、陶渊明,最后高考时也是如此。浙江大学的研究生(论坛)苏岳告诉记者,不管是什么样的话题,他都采用同样的模式:先写一个题记,开头用一串排比句进行总述,然后分列三个小标题,分别写李白、苏轼、陶渊明,最后一段引用名人名言进行结尾。
这三个人无论是性格还是经历都具有极其丰富的特点,不管话题怎么变,总是能沾得上边。苏岳称自己从高二下学期开始反复打磨这套作文模板,并且屡试不爽,从来没有失灵的时候。
随着高考临近,作文训练由原先的一周一写改为两天一写,苏岳的模板也随着反复练习而愈发稳定,不仅是文章结构和人物,就连具体内容也几乎不用做改动,只需根据话题的不同,稍微调整若干关键词即可。到了高考的考场上,几乎就是在默写。
与苏岳的自主研发相比,湖南大学的赵宇则是在语文老师的刻意训练下进行模板化写作的。我老师的方法总结起来有三点最为核心:开门见山,巧用排比,旁征博引。赵宇具体解释道,开门见山,是为了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巧用排比,是为了显出文采和气势,旁征博引,则是展现丰富的积累和开阔的视野。
基于这三个要点,赵宇的老师为班上同学总结了一份近一百页的作文写作须知,内容可谓极其详细具体,不仅有大量排比句式和写作素材,就连文章应分几段,每段写多少字,用多少个句子,每句话起什么作用都有明确的规定。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赵宇所提到的旁征博引,几乎是所有受访者的共识。积累背诵大量名言警句和名人轶事,是许多考生在考前一年的必修课。赵宇说,康德、尼采、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的著作,他至今没有读过,今后也不大可能去读,但在准备高考时,这些人却像是他的多年老友一般被他在作文中熟练地提起。
一位高考满分作文的作者更是向笔者坦言,他对自己在作文中所引用的著作和言论毫无了解,都是来自于高考前的突击准备。而这篇作文获得的评语,则是知识面极广,材料信手拈来,令人耳目一新。
专家学者
阅卷方式加剧模式化
尽管依靠自己总结的模板在高考中吃到了甜头,但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苏岳却显现出几分失落。从小喜欢阅读和写作的他,在高考过后,却发现自己下笔时不再像从前那样轻松自如,总是不由自主地写成高考体,而对文字的敏感度,也感觉大不如前。上大学后一年多,他才慢慢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
在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话题作文的盛行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违背了它的初衷。不限体裁,本意是鼓励考生们尝试各种文体,但在实际当中,考生却常常会抱定一种文体进行反复训练而不及其余,这很有可能造成了文体偏废的状况,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熊丙奇认为,高考作文阅卷过快是造成作文模式化的一大原因。他向笔者谈到,一位高考作文阅卷老师曾在《南方周末》撰文表示,全国绝大多数省份作文评分均速每篇只有20多秒钟时间。正因如此,老师在指点学生写高考作文时不得不迎合这种快速评判的需要,多引用好词好句,搭好花架子,甚至不惜让学生说谎。
对熊丙奇的观点,北京某大学的学生程欣感触颇深。他毫不讳言自己在作文中常常说谎,不是不愿意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是高考毕竟太重要,实在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冒险。
与诸多考生相同,程欣也十分推崇在作文里引经据典,但与不少考生下工夫突击掌握大量素材相比,他的招数则显得更有效率。程欣所引用的材料,常常是自己的原创。引用的人一定要真实,要著名,但他说的话和做的事则可以灵活处理。
所谓灵活处理,就是写作者自己编制出符合话题需要的观点和事例,安排在一个真实存在的著名人物身上。程欣对自己的方法很有自信,阅卷老师在那样的快节奏下不可能花时间进行核实,他反而还会觉得考生的知识面很宽。
后话题时代
应试作文的先天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话题作文问世之初一片叫好,随后质疑声频频的情况下,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又在悄然发生新的变化。
随着话题作文在高考中的连续出现,考生渐渐摸清了它的套路,模式化的写作越来越多,而这种情况也引起了命题者、评卷者的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创新一步步地成为了俗套,也不再受到阅卷者的青睐。
在一定程度上,高考作文已经进入了后话题时代。北京精华学校高中语文教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生马昕告诉笔者,20xx年高考是话题作文的鼎盛时期,全国15套试卷中,共有14套试卷采用了话题作文。而在此之后,话题作文所占的比重便逐年降低,到了20xx年,全国18套试卷中,仅有2套试卷依然采用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到今年,更是只剩下了一套试卷。
与多数省份纷纷采用话题作文,又逐步回归到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北京卷却一直对话题作文说不。北京市高考开始自主命题,除当年高考为话题作文外,从《转折》、《包容》直到《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近8年来,北京高考一直采用命题作文。
相比于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由于命题和材料选取的不可预测性,能够较为有效地遏制套作的现象。然而,人们对其产生的质疑也一直从未停止。由于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写作必须建立在透彻理解题目和材料主旨的基础上,如果考生与阅卷者对题目的理解稍有不同,整篇作文就有可能满盘皆输。
在很大程度上,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问题,话题作文有话题作文的问题,命题作文有命题作文的弊端。马昕说。
熊丙奇认为,这种两难处境在目前情况下难以得到有效的化解,一刀切的高考制度注定了高考作文的困境。学生在平时用一套思维体系、表达体系,到了考场上,却必须用另一套思维体系、表达体系,按照出题人、阅卷人的思路写作文,难以做到我笔写我心。在熊丙奇看来,目前情况下,考生不应将作文训练作为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应该加强日常的写作与积累。
高考话题作文 篇9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代诗人陆游这两句诗,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表现了人生或社会变化发展的规律性,富于哲理。
对此,你有类似的生活体验吗?你有新的感受吗?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教育硕士考试
[写作提示]仔细审读材料,认真揣摩其内涵,可以知道“山重水复”比喻逆境和磨难,“柳暗花明”比喻光明的前景。因而,本作文试题的最佳命意为:逆境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无论道路多么艰难,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进取,人生就能“绝处逢生”,迎来光明、成功和辉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大自然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她可以启发人们去思索生活,去寻求生命的意义。高山教人以刚强,溪流教人以欢快;菊花教人以高洁,绿茵教人以质朴;大海教人以胸怀豁达,森林教人以庄重沉静。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结合自己思想经历,以“大自然的启迪”为话题,写一篇800字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颇具特色的话题作文试题。考生写作此文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根据作文材料的行文特色,特别是写作要求,要写好这篇作文,最好选用托物言志的散文体裁;第二,认真审读作文材料,仔细揣摩写作要求,从作文审题方面,切实把握好“从大自然中得到的人生启迪”的话题导向,并以此作为立意的基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当看见一株青松从泰山的岩缝中长出来,傲立山巅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逆境与磨难更能造就坚强的性格……
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吗?请就自己的经历及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试题,在材料中,给出了多种自然现象及可以参悟的人生哲理,要求考生“就自己的经历及感悟”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笔者在此特别提醒考生,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注重引导考生贴近现实生活,贴近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这一道作文试题,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命题导向。“就自己的经历及感悟”作文,就要求考生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自己的真实感悟,而不能以写他人为主,不能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地泛泛而谈。另外,考生要注意写出感悟,感悟不是一般的酸甜苦辣的浅层感受,而是要在记述经历的基础上,层层开掘,参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相声百年经典》一书中,作者记述了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一段往事。在排演相声《关公战秦琼》时,他特地去请教了京剧表演艺术家这样一个细节问题:关公那个代表性的亮相姿势,究竟是左手捋髯、右手背在身后,还是右手捋髯,左手背在身后?对大师的这种做法,人们无不称叹,你又有何感受?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拟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阅读这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去揣摩材料内涵,可以得出不同的作文立意:一是抓住“细节”二字,可以得出“细节决定成败”的哲理;二是抓住“请教”二字,可以得出“要虚心求教”的观点;三是体味侯宝林先生探究问题的特点,得出“要有认真的态度,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作文立意。
五、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中国教育报》曾刊发过一条来自新华社的新闻,标题是“有责任感的毕业生求职最受欢迎”,内容是山东人才网对200家用人单位的人事主管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在挑选大学毕业生时,看重的因素依次是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待人接物能力等等,其中责任感被排在第一位。公共管理硕士考试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请以“也谈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要瞄准材料中的关键词“责任感”,从不同角度着眼,层层开掘,确定出不同的作文立意。例如,可以从“责任感”的重要性的角度,确定这样的立意:①责任是人生的最美内涵;②要勇于担负责任。也可以从“责任感”与他人关系、与学业事业的关系上立意:①责任是人生之本;②责任是事业成功的基石等。
【【实用】高考话题作文汇总九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