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高考话题作文锦集五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话题作文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话题作文 篇1
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许多因愤怒而扭曲变形的脸、因愤怒而无法收拾的场景,所以内敛的中国人总把愤怒看成“洪水猛兽”;但也有相反的例子,岳飞的“怒发冲冠”,表现出收拾旧山河的决心,龙应台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展现中国人要挺起腰杆做人的热望……同样的一种情绪,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作用,那么,你眼中的愤怒是什么样的呢?
请以“我看愤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作文。
传说黑海的岸边有一块摸着是温暖的点铁成金的石头,一个青年人得到了这个消息,就变卖家产到黑海去寻找。因为岸边石头太多,为防止重复,青年人就把摸过的不是温暖的石头扔到海里去。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他没有气馁,还是坚持寻找,重复着捡石头、扔石头的动作。
不知过了多少年,有天早晨,他捡起一块石头,一摸是温暖的!但他还是随手往海里扔,因为他已养成了往海里扔石头的习惯。
我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习惯让我们做了许多事,有许多是下意识的,那么习惯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请以“习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作文。
据说,判定瓷器的优劣可以用两个瓷器轻轻相接,发出清脆声音的就是好瓷。有这样一个人,到瓷器店买碗,就用了这种方法;但他总也不满意,甚至价格昂贵的工艺碗。原来,他用一只质地很差的碗作检验的标准,结果所有的碗都发出浑浊的声音。
轻轻相撞的一只碗有问题,使合作者变了,从而一切都变了。生活也是这样,你的参照物错了,你眼中世界也变了味。
请以“标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高考话题作文 篇2
高考作文导写教程
话题作文
高考话题作文是近几年来考查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所谓“话题”,是指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其想像力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话题作文与以往的材料作文相比,最大的差别是:“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伟明先生语)。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命题者所作的“作前指导”,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而材料作文行文的主旨要与材料相吻合。如果考生不了解这一区别,抛开话题,随意从材料中自行引出一个观点作文,那么很可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此外,从文体上说,话题作文淡化了文体,只要没有特殊限制,除了记叙文、议论文外,写成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都是允许的;而材料作文常常是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再从结构上看,材料作文中的“料”是必须使用的,如果是议论文,一般应放在的开头作为引出论点的依据,而话题作文的材料,用不用它无所谓。这种开放性作文其优点在于给了考生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和更大的发挥余地。考生可以根据材料所提供的内容,或联系实际,或发挥想象,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熟悉的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一种开放、宽松、灵活的命题形式,深受广大考生的喜爱。
一、话题作文的特点
1、话题作文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材料(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起注释和说明作用) + 提示语(启发审题、立意和明确写作的范围) + 话题 (是核心,是审题立意的对象)+ 要求(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 )。
2、在文体选择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度,考生可根据内容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
3、不限定文题,考生可依据话题材料和自己的选材特点、文体特点自拟题目,展示自己的文题的个性。
二、 话题作文的类型
(一)材料型话题
材料型话题作文,即提供一则材料,择取材料中关键性词语或句子,概括成一个话题。如20xx年的天津卷:世界似画笔下缤纷的色彩,世界如琴弦上跳动的音符;世界因创新而进步,世界缘和谐而温馨;世界可以存在于神奇虚拟的网络,世界更演绎着平凡真实的人生;世界说起来很大,世界其实又很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生活在世界之中……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型话题作文题目一般包含材料和写作要求两部分,由于材料占据主要地位,所以不少考生往往只关注材料,而忽略写作要求。其实,写作要求直接体现出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它对考生的思维方向起重要的引导作用。材料型话题作文中的材料是确定话题或立意的凭借,因此,审题时首先要对材料进行反复阅读。抓准材料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可以快速、准确立意。
(二)关系型话题
关系型话题揭示了事物之间的某种关系,如并列、对比、条件、因果、从属关系。面对关系型话题,审题立意时就要首先辨析话题中出现的几个概念间是什么关系,审题的着眼点和立意的着眼点就应该放在揭示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上。关系型话题作文要突出二者关系的同时,还应该有侧重,要分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如面对多个核心词的关系型话题作文,考生必须具有整体把握各个核心词及其彼此关系的能力,丢掉任何一个核心词,或忽略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写出来的作文都难以切合题意,甚至偏离题意。如20xx年高考全国卷话题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20xx年高考全国卷“忘记与铭记”,都属于关系型话题作文。
(三)解析型话题
解析型话题作文,为了帮助考生全面理解话题的含义,以拓宽思维空间,降低审题难度,命题者在话题推出之前先来一段解析话题的文字。如20xx年的安徽卷作文命题:“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感悟,读是品位,读是沟通,读是超越……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四)寓意型话题
寓意型话题,命题者并不出示具体话题,而是出示一则材料,让考生或以“材料的寓意为话题”作文,或根据自己阅读材料的“启发”作文。
如下列材料:某人喂了两只鸡,一只爱唱,一只喜静。每天,一听到“咯咯嗒”的叫声,主人就从爱唱的那只母鸡旁边拾到一个鸡蛋,因此主人喜爱它,喂它精致的饲料。一天,主人从鸡笼旁经过,刚好看见那只喜静的鸡在草窝里产蛋。蛋一落地,它便起身不声不响的离去,而那只爱唱的鸡却大摇大摆地走到蛋旁,“咯咯嗒”地叫个不停,主人至此如梦方醒。请以寓意为话题,写一篇。寓意型的话题材料是用来说明道理的,语言简约,意旨隐蔽。在行文构思时,应当把思维发散开去,联系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相似的事物或现象,这样才能写出切合话题而又立意深刻的。
三、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符合题意,关键在行文前的审题立意。审题,就是分析研究命题的意义、要求;立意,就是确立主题思想。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立意好不好,关键是审题。审题不清,就会“南辕北辙”。所以说,审题立意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
(一)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作文的审题,首先要正确理解题目中关键词语的含义。这几年的话题大多数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个简洁的句子来表达,我们要准确弄清它的中心词,它的修饰语,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其次要注意吃准题目要求中的关键信息,尤其要准确把握引出话题的材料并认真研读提示语。最后,尽可能激活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储备,发挥想象和联想,再现一些有着个性特征的生活例子,使自己的与话题整体契合。话题作文审题要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话题材料,话题作文的材料只是话题的引子,是用于启发引导考生思维的媒介。对提供的材料,要善于通过抓修饰、限定成分来抓命题者要强调的意思,要善于透过分析材料本身的详略来抓命题者的意图。
2、仔细阅读提示语,弄清材料内涵。提示语的作用是对材料作解释说明,帮助考生理解材料,启发思考,拓展思维。借助提示语,对迅速、准确地把握材料及话题内涵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扣住要求,全面获取信息。高考作文试题中的“要求”或“注意”,是整个试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譬如对文体、字数的限定,我们都要严格“照章办事” 。
4、抓关键词语和句子。要读懂材料的意蕴。一段话、一段文字的内涵,在文中总会有最重要的词语或句子来体现。
【精例详解】
有这么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户人家,生了三个儿子。一个眼睛失明,一个天生驼背,一个天生跛脚。他们的父母让眼睛失明的学占卜,让天生驼背的搓麻绳,让天生跛脚的在家纺线织布。后来三个儿子都过得很好,衣食不愁。
三个儿子三个残疾,弄不好会成为一个家庭的沉重负担。可作为父母,他们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没有把他们看成家庭的不幸破罐子破摔,更没有把他们当作负担累赘而鄙夷嫌弃;而是怀着深沉的爱心,把残疾儿子当作有特长的人来看待。理智地为他们计划深远,让他们各自干自己适合干的事情,从而使个个都能扬长避短,自食其力。可见,对子女光有爱是不够的,重要的是理智。爱,需要智慧。请以“爱的智慧”为话题,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步骤一:整体感知——材料、话题、要求
1、审材料,理清材料关系
父母: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没有把他们看成家庭的不幸破罐子破摔,更没有把他们当作负担累赘而鄙夷嫌弃。
三个残疾儿子:一个眼睛失明,一个天生驼背,一个天生跛脚。
父母为残疾儿子择业:让他们各自干自己适合干的事情,从而使个个都能扬长避短,自食其力。让眼睛失明的学占卜,让天生驼背的搓麻绳,让天生跛脚的在家纺线织布。
2、审话题,把握命题意图
爱的智慧是一个偏正短语。其着重点在智慧上,范围不能超出“爱”的限制。二者之间又是互为因果的,因爱而产生智慧,因智慧而爱的更深,更加体现爱的力量。
3、审要求,全面获取信息
话题作文写作要求一般遵循“三自原则”:(1)题目自拟:不能用原话题直接做题目。(2)文体自定: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3)立意自定(略)
步骤二:抓关键词语或句子
关键句:对子女光有爱是不够的,重要的是理智。爱,需要智慧。
由此可见:审题,就是指仔细研究材料和话题,通过分析和综合,达到正确理解题意、把握在写作体裁、选题范围、中心思想、表现方法等方面的要求和目的。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精细思维,抓住“三要”原则,即一要审清材料。材料是为了引出话题,其实也给写作者作了提示;二要分析话题,话题具有定向功能,因而需要认真分析;三要重视要求,搞清具体要求,所有要求都要在写作中体现。
(二)话题作文的立意
1、关于“立意自定”
话题作文都有一定的文字来引出话题,这段引言,在形式上与材料作文也有一定的相似,但这段引言并不是用来限制考生的,它只是话题的一个引子,只是提供一定的思维启发,并不是要让考生从中提炼出作文的主题。
写作时的立意倾向、主提思想,由作者自己决定。如20xx年高考广东卷作文话题“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
“有时,常识易知而难行”,很多常识性的东西,人人都明白,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办得到的。对于学生来说,这一点应该体会很深,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就拿学习来说,记忆、背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又有多少同学在这种基本功上下足了功夫,练就了过硬的本领呢?没有大量的积累,没有基础性的知识支撑,学习复杂性的知识就很难。这就是“易知而难行”。做人更是如此,诸如“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孝敬父母”“助人为乐”“持之以恒”等等品质,谁个不懂,但就是很难做得到,这也是“易知而难行”。其实关于做人、求知这两翼的常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很多人都难以做到的。由此观之,这道作文题可写的东西实在很多。
“有时,常识又须推陈而出新”,真理是不断发展的,从亚里士多德到爱因斯坦,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从宗教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们对人类自身和物质世界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之中。这都是“推陈出新”。中国社会的进程,由前苏联的“高度集中”模式到如今的“市场经济”模式;由民主法制不健全,到如今法制比较健全;由过去的比较闭关,到现在的改革开放30年……那一次社会进程的更替,不是对“常识”的发展和扬弃?
2、关于立意“符合题意”
(1)在所要求的话题范围之内进行写作
仍以20xx年高考广东卷作文话题“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为例。作文的立意都要符合题意,都要在所要求的话题范围之内进行写作。而这个作文的核心词语无疑就是“常识”二字。但题目没有对常识做出明确的界定,因此,这个领域就是学生大显身手的地方,也是区别学生认识高下的地方。这类的题目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因此,在考生的作文里面,这个“常识”内容要具体,这是行文的关键。那么“常识”都是有哪些呢?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常识写出对人生的感悟,例如“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交通安全常识,这样的常识也很容易理解,但为什么在生活当中还难以做到呢?于是深层次挖掘“知易行难”的根源,写出一篇颇具个人观点又有一定深度的。再例如食品安全是生产常识,而三鹿事件却严重违背了这一常识。然后考生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为何如此简单的.常识却“知易行难”,同样可以写成非常深刻的,也体现了考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这样的应该比较受青睐。
第二个关键内容就是对“常识”的态度:知易行难或推陈出新。这两个内容是万万不可忽视的,如果只是停留在对常识的介绍肯定是不行的,而是应该落实到对“常识”的态度上,而这两个内容就是对考生的最有力的提示。既可以写“知易行难”,也可以写“推陈出新”,或者二者都兼顾到。关键是要分析的透彻,有一定的深度。无论怎样确立的主题,都不能离开“常识”这一话题范围。
(2)注意作文题本身的提示
话题作文的命题一般对写作有一定的提示,这是在动笔之前应认真研究的。
20xx年全国高考卷话题作文提示有: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这些都是对写作的一种提示,可以以提示中某一点为写作角度,再结合这一角度来确立的立意。
3、关于“立意深刻,思想健康”
“意在笔先”,“意者,一身之主也”,“文以立意为主,辞以达意而已”。立意深刻、高远,的质量才高。立意是思维的深度和厚度的体现,是思想的提炼和升华。说穿了,是涉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问题。
立意深刻,就是要能全面驾驭题目或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剖析和思考,能透过现象触及问题的实质,深入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意义。深刻的立意无疑会使具有极强的震撼力,进而能在众多的中脱颖而出。要使自己的立意深刻,就要注意理性的思考问题,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去看待和分析问题。如20xx年高考江苏卷的作文题要求考生以“倡导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江苏一考生以“绿色生活”为题目,立足于作者眼中平民百姓的“人间烟火”,无论是中年妇女手中的小煤炉,还是端午节的粽子,在作者笔下都充满了“绿色生活”的韵味。 最后写道:
“无论是绿色蔬菜,还是绿色粽子,总是让我深处绿色生活中,正是这样残败古老的红墙绿瓦中包容了一切绿色,那些友善,那些真诚,那些热情,总让人们时时生活在生机勃勃的绿色中。依然用景仰的神情仰望高楼,依然用享受的姿态拥抱绿色生活。”
虽然立意自定,但在作文中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向上,要有时代气息。在情感的表达上,要融入一种诚实守信、宽容友善的心态;在主旨上,要体现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要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意识相一致。
4、关于审题立意新颖
立意是作者思想境界、认识水平的体现,也是衡量一篇作文思想深度和认识价值的标杆。立意新颖说白了就是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趋,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立意最忌跟随人后,“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再好的地方,去的次数多了,也会失去新鲜感的。考生应力图在别人的观点上挖奇掘新,写出具有个性的东西来,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如20xx年高考天津卷的作文试题,要求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一考生以“相信自己依然优秀”为题,写一个中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一直希望自己是最优秀的。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从小学的门门优秀,到初中的勉强保持,再到高中的力不从心。内心世界的展示真切感人。文中大量的笔墨写自己上学过程中经历的心理矛盾,结尾处写在生活中得到的感悟使表达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最优秀是有条件的”,这种充满着思想光芒的人生思考,不但让考生本人从痛苦中解放出来,也同样给大家(包括成年人)以人生的启迪。
四、审题立意应注意的问题
1、审题要准。要吃透题目或所提供的材料,毫无差错地把握旨意;立意准确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否则即使满篇珠玉锦绣,也不可能得到高分。
2、立意要新。“新”是指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趋,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立意最忌跟随人后,再好的东西,如果说的人多了,也会失去新鲜感的。
3、挖掘要深。“深”就是要能全面驾驭题目或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剖析和思考,能透过现象触及问题的实质,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意义。深刻的立意无疑会使具有极强的震撼力,进而在众多的中脱颖而出。
4、开口度要小。话题作文是一种很宽泛的作文题,写作内容及文体选择都非常广泛,加之题目大,限制少,写起来容易面面俱到,杂而无味。从小处入手,才能把问题谈深谈透。把大题目写小,写细,写准,“以小见大”,才有个性、有特点。
5、要紧扣话题,中心要集中,所写内容要紧紧围绕话题所限定的范围,不能打“擦边球”。
高考话题作文 篇3
苏州的雨细软,成都的雨淫绵,而北京的雨,轻灵又不失厚重。
雨打在成贤街的青石板上,雨打在国子监的幽翠古柏上,雨打在含笑而揖的孔子的飘飘儒巾儒袖上;于是,连雨也带着古老的幽幽书香。
漫步雨中,无需撑伞,因为那雨滴由头顶含羞吐蕊的洁白槐花上落下,仿佛夫子的谆谆教诲浸入心田;而你,也宛若走回古代,走回那鼓乐飘扬书声琅琅的贡院,抚摸那历经悠悠岁月的石碑的刻痕,也许,先祖的姓名恰在其中。
雨、槐花、古柏、石刻、孔子像、国子监,这,或许是北京的符号;隐藏其后的,正是脉脉书香。
岭南的风郁热,塞北的风凛冽,而北京的风,和煦而清爽。
风吹皱昆明湖的一池碧蓝秋水,风吹荡开卢沟桥畔的菲菲芦花,风吹响鼓楼檐角细小的铜铃;于是,连风也带着温和的微笑。
漫步风中,不妨同如金风一般亲切的人们一同欢笑。扯起一纸沙燕风筝,让它带你在北京晴蓝的天空中飞翔;将风筝老人的匠心独运一同放飞;摇橹昆玉河中,听不到那古老而悠长的叫卖声或许微有缺憾,但耳边充盈的那爽朗耐听的京片子,是否还有一丝京剧的韵味儿?微醺风中,你听到胡同口那一把京胡的绵软京音儿,阳光映着微青的影壁,鸽哨儿响彻晴空,能不沉醉?
风筝、京音儿、胡同儿、京剧,这,或许是北京的符号,但隐藏其后的,正是浓浓的民俗。
西域的雪凄凉,中原的雪沉重,而北京的雪,厚重如千年历史。
雪落在元大都遗址的残垣断壁上,雪落在紫禁城的金瓦红墙上,雪落在铭记兴衰荣辱的汉白玉华表上;那雪,亦落在新完工的大气庄重的首都博物馆上,落在建设中的拥抱世界的奥运场馆鸟巢上。
纷纷雪花落于身上,左手是观象台的古老,右手是长安街的现代;左手是白塔的红墙绿瓦,右手是中关村的车水马龙;左手是历史,写也写不完的荣辱兴衰;右手是未来,也道不尽的辉煌愿景。北京人的双手,沉重而又轻盈,而那心间承载的,正是落于我们肩上的千年的责任,是那份作为首都人的责任!
故宫、白塔、世纪坛、长安街,这,或许是北京的符号,隐藏其后的,正是北京人承载责任与历史的心!家在北京,心在北京,留住历史的符号,创造未来的符号,正是每一位北京人的心愿。
高考话题作文 篇4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巴尔蒙特的这句话,自从我第一次读到它,就几乎一天也没有忘记过。诗人就像一个从来没有受过伤害的人一样,如此诚挚、欣喜、宁静地歌颂着大地、阳光和人欢马叫、喧腾不息的世界。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写到“我”在火车停站时,见到一位卖牛奶的姑娘:“……晨光映红了她的面庞,她的脸比粉红的天空还要鲜艳……有如可以固定在那里的一轮红日,我简直无法将目光从她的面庞上移开……”普鲁斯特对于阳光的敏感与迷恋,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体验阳光、体验美、体验幸福、体验纯净、体验温馨、体验柔情、体验思念和怀想,这样的精神生活,这样的心理空间,实在太有魅力。即使是受尽心理折磨的尼采,到了晚年还依然怀恋着年轻时代“那些充满信任、欢乐,闪烁着崇高的思想异彩的时光——那些最深沉的幸福时光”。那些最深刻最博大的灵魂,几乎都是既能充分体验人性之暗昧,又能充分体验阳光的明朗和温暖的人。
究竟是伤痕累累的心灵容易感到人世间的美丽温馨,还是没有受过伤害的心灵更容易感受到这样的美丽温馨?我老是被这样的问题所萦绕。也许无论是否受过伤害,一颗善良的灵魂总是可以敏锐地感受阳光与温暖的。
但是,没有受过伤害的心灵,他不只是能够感受阳光,他就是阳光本身,只要你见到他,你就不难感到他们纯净、透明与温暖。这是任何受到伤害的心灵所不可比拟的。
一颗纯净的心需要另一颗纯净的心的相互映照,一颗黑暗的心更需要一颗纯净的心的照耀与沐浴。由黑暗而光明,由痛苦而幸福,这是一种漫长的灵魂洗礼。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
为了成为阳光,我祈祷于世上。
简评
掬一捧水,整个太阳便笑在掌心里,魅力四射,谁能拒绝?我们的呼吸,我们的灵魂,都在接受阳光,那么灵魂都可能化成阳光。文章思辨性强,哲理深刻。
高考话题作文 篇5
非故效颦于余秋雨先生,乃是由于此叹的由来已久的酝酿和不得不发的冲动。只希望叹过之后,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只是希望而已,何况已近乎一种奢望。
我不知道他何以会就这样丢弃了“诚信”,而且是在“思索”之后。我不禁想问:他真的曾经思索过吗?余秋雨说:“只有当生命被逼迫到了最后的边界,一切才变得深刻。
”然而我真的不希望看到,在生与死的边缘,曾经出现了这样一种舍弃“诚信”的“深刻”。这种取舍,无论如何我都无法认同。
也许正是由于他曾经有过漫长的人生跋涉,他才会有了如是抉择?也许他是害怕了吧。说到诚信与风度,不能不谈魏晋。那是一个真正的乱世。“龙质凤章”的嵇康何尝不是至诚至信之人?然而现在在哪儿呢?只留下临刑抚琴的慷慨与豪情,还有“《广陵散》从此绝矣”的凄怨哀叹。还有岳武穆,不是一样连同他的“精忠报国”、《武穆遗书》葬于黄土?他不能不害怕,因为有着太多的前车之鉴。所以他在对历史教训的“思索”后,选择了抛弃“诚信”。千年后的人们毕竟对于英雄的悲剧有了淡化的念头,然而却因这教训而抛弃“诚信”,那么千年前呢?这样“诚信要不得”的观念该是何等地深入人心呀!所以我这一叹,不仅在现在,也叹到千年前,那个人心尚古的年代。
我也知道历史,知道历史的教训。然而我会为保留“诚信”而不惜抛弃其他的六个背囊,甚至“健康”。我不要健康的肉体,而要健康的灵魂。没有诚信,灵魂便是一种残缺和卑琐的存在。这样的存在,我宁愿它湮灭于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中,重新洗尽铅华。
没有诚信便没有历史。中国文化便是无数前代史家们的诚信碑载。所以,回顾历史的所谓教训前,你应该先看到血与泪书写的“诚”与“信”,你不应该在用诚信的笔书写的历史的回顾中抛弃了诚信,你应该对自己说:诚信,自我而始。
保有这样诚信的念头,或许是由于我“跋涉”的人生尚短。或许走的多了,看的多了,自然会产生一种超拔念头。就像我们在高处看蚂蚁搬家,总会发现它们在择路上的诸多可议论处。不仅是诚信,当你面临任何一次生死抉择时都该有更深刻的思索。不要潦草地选择,否则那也是在潦草你的人生。
【【热门】高考话题作文锦集五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