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考话题作文五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话题作文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话题作文 篇1
吹面不寒杨柳风,初春不期而至。幼芽们、嫩叶们便携一身尚未退去的寒气,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探着稚嫩的脑袋,充满希望地仰视着这个世界。人们总是感叹,到底是怎样的力量,才使这些脆弱的生灵熬过凛冽的寒风,战胜刺骨的冰霜?我想,这大概便是感恩的力量吧!这些个生灵怀抱着对拥有生命的感恩,历经无数磨难,终于在春天看到希望。这没思考能力的生灵尚且如此,而人类是否也该时刻怀抱着这一希望的种子?
千年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不惜做吴王马前卒,只为一朝血洗耻辱。历史都说因为他怀抱野心。其实,那何尝不是一种感恩的体现?!他感恩于百姓对他的爱戴,不因世事的骤变而有所动摇,于是他葬死者,问伤者,吊有忧,贺有喜,尽力为民谋利,他感恩于忠诚良将的常伴左右,于是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委身亲附只为一遇贤才,他感恩上苍的恩赐,留下自己一条贱命,因而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所织则不衣。果不其然,数年之后,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百姓俱三年之食,无人不感恩于越王的仁厚,无人敢不为越王死。可见,因为感恩,君爱民如子,因为感恩,百姓视君如父,因为感恩,举国之内,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为越王最终战胜吴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纵观历史长河,怀抱有感恩之心,最终得以重见希望者,何其多也。正因为怀抱感恩之心,他们面对困难,不曾放弃,面对挫折,不曾言败:正因为怀抱感恩之心,任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仍抹不去他们人性的光辉,也正是因为怀抱感恩之心,他们永久地留在了后世人的心目中,经千年而不朽。
这些无数的往者都在向咱们叙述着这样一个道理:日月更替,朝夕轮回。人生百年,转瞬即逝。休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坎坷、挫折、磨难或许让你身心俱疲,你可以选择苟延残喘,但绝不可就此沉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造化注定给生命以劫难,又有谁能逃避得开?唯一的唯一,便是怀抱一颗感恩之心去面对重重困难,坚信不经历风雨无以见彩虹,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过错有时也是一种施舍,怀抱一颗感恩的心,失败便是成功之母,怀抱感恩的心,阴郁中透出希望的光,怀抱感恩的心,生命必将开出绚烂的花。
感恩的心,你可曾拾获?
高考话题作文 篇2
似一指浮生的过往。六月,或许是我们期盼已久的日子,又或许是我们最感畏惧的月份。欢笑与泪水,成功与失落总是六月不变的情愫。曾今的一切豪言壮志将在在这个月份向我们给出答案,多年来为着人生梦想奋斗的我们也将在这个月份里收获期盼已久的果实。因此,我们心底总带着份紧张,带着份忐忑,带着份不安。
经历过08地震延考的我,对于高考似乎有着更为深切的感情。那份地震中让人感动的记忆,那份帐篷里谈天论地的情谊,那份板房高考的独特经历,至今仍珍藏于胸。曾经的紧张、忐忑与不安现今回想起都让人刻苦铭心。
有人说高考很残酷却也给人希望,这个现今受公平之争的考试方式,一直都在一种看似存在着诸多不平中改变着无数人的命运。我们多年的学习拼搏也只为迈过这道槛,享受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因为这个梦想,曾一直鼓舞着我们不断的追求和努力;因为这个梦想,我们曾信心满满的接受每一次的考验。而今,真的要走上高考考场的时候,心底却涌起了丝丝的恐惧。但在紧张之余,我们更应该对六月充满自信,我们要大声的告诉自己:我能行。
这些天来总会有朋友在qq上留言说,面对高考,突然有种无名的恐惧也不安,整天都难以入睡,一丝的动静都会惊醒原本就易碎的睡梦。期待高考,却又有种难以平复的紧张感。一天天的看着眼前的倒计时牌,一页页的撕掉,就像我们的青春被岁月无情的偷掉。其实,这又何曾不是我们曾经的感触之谈呢。面对这个人生的一大考验,我想不只是我们每一个将走上考场的同学,还有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父母都会在心底存着分莫名的紧张。而我们唯一能做的还是那句老生常谈的话,调整心态、放松心情、自信应考!
威尔逊说,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现在我们姑且放下能否成功的复杂心理,去自信满满的全力应考,结果定会是好的。多年的学习磨练让我们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拥有永不放弃的精神,拥有蟾宫折桂的信心,拥有追求卓越的豪迈。所以,请坚信自己的努力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亲爱的同学,愿你在人生一站的考验中,笑以应对沉着应战,拿出那份自信和勇气。
亲爱的同学,让我们自信的走上高考考场,为我们自己画上精彩的一笔。
一位高考得高分,一位高考曾失意,但都有明确的理想,两个女孩告诉你——
今年理科641分的黄婉青,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
未进大学但规划先行
今年高考理科641分,被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录取,计划读完大学后去美国留学攻电影……跳跃式的理想,勾画出雅礼中学320班黄婉青对未来热情而自信的模样。
记者昨日采访黄婉青时,她刚从新东方学校学习英语回来。黄婉青高考英语考了141分,单科成绩居全校第二名。如此好的英语,还要“充电”?因为喜欢。黄婉青说,英语学习一定要掌握方法,有些同学喜欢死钻语法和词汇,忽略了英语整体语感的提升。英语毕竟是门语言,语法和词汇是基本框架,但交流和理解的能力才是填充物。“我有个习惯就是:在家里自己跟自己说英语,或者自己想一个题目,然后就开始讲一小段英文,还有就是读大量的英文原版的文章。”
虽然是理科生,但是黄婉青对电影十分钟情,“读大学我会修双学位,而电影导演则是我的人生理想。”一部电影需要特技人员、美工师、摄影、剪辑人员、演员、编剧等,而导演就好象一个纽带,把所有人的才能集合在一起做出完美的电影,黄婉青对此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共页,当前第页12
高考话题作文 篇3
我上大学时,学英语,把托福听力存进MP3,一天到晚就放在耳边听。反反复复听,每天听十小时以上,整个人都想吐,还是听不懂。
为什么听不懂呢?因为我没有背单词。连单词都不认识,句子怎么可能听得懂?但是,我相信潜移默化的力量,相信听得多总是好的。后来,它每讲一句话,我都知道下面要出来的是什么音节,但是没有用,什么意思还是不知道。
背单词,为了方便,只背第一个意思,而且只记拼写,不看音标。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单词我也背过,但因为不看音标,不知道怎么读,听听力时仍然听不出来,全部抓瞎了。后果就是,我过四级和过六级中间隔了五年,而且这五年我一直都在努力学习英语,努力考试。为什么效果这么差?因为我把邪路认成正路,把错误的方法认成正确的方法。
今天,很多人依然相信潜移默化的力量。比如认为只要读书就是好的,就不会错。哪怕没读懂,也有潜移默化的好处。听起来好像不错,但并不是那么回事,只是这种解释让自己感觉更舒服而已。那种潜移默化留下的,就跟当年一天十小时托福听力在我耳朵里“潜移默化”留下的一样。
看事情不能稀里糊涂,要去推究背后的原因和理由。同样是上学,同样是一天七八个小时坐在教室听老师讲课,有人考90分,有人考20分。有人高三就考上大学了,有人要复习到高四高五。考20分的人,他也潜移默化了呀!复习到高四高五的人,潜移默化的时间更长呢!
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有的,但要去分别不同的情况。什么时候该谈潜移默化?“勿以恶小而为之”,第一次做坏事,很紧张,很害怕,下次再做,就没那么紧张和害怕了,做十件百件,整个人就完全变了。这种事上,一定要谈潜移默化。
但人们往往不爱在这种事情上谈潜移默化,倒爱在另外的事情上谈:看一本书,没看懂——“我潜移默化啦”;办一件事,掉链子了——“没事,吸取经验,潜移默化啦”。
为什么会这样?做了恶而无益的事,不谈潜移默化,就可以把大过失看成小过失,把有过失看成无过失;做了劳而无功的事,谈潜移默化,就可以把沒长进看成有长进,把没功劳看成有功劳。人实际上滑头得很呢,总爱把事情往让自己舒服的地方想。
孔子讲“好学”是“不迁怒,不贰过”,如果一次做砸了,下次在同样的地方还做砸,就是“不好学”。以“反正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借口,就是懈怠、放任、稀里糊涂、似是而非。
【素材运用】
“潜移默化”,一直觉得是个很美妙的词儿,意味着总在无意间提升、丰富着自己,也坚信随着那种感觉,一定会柳暗花明别有洞天。细品,才身冒冷汗:不辨是非、缺少理性的潜移默化,原来是慢性毒药。凡事要理性思考,明辨是非,切不可想当然。
【速用名言】
1.意志力是幸福的源泉,幸福来自于自我约束。——美国美学家乔治?桑塔耶纳
2.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德国剧作家莱辛
【适用话题】理性思考;不能想当然;做事方法
高考话题作文 篇4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事不做,何以做大事。”每个人一出生,就肩负着一种神圣的使命,那就是责任。我们学校就是一所以责任教育为主的规范化学校。我们的校训是:为己负责,做事有责,对人尽责。
那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去年冬天,我跟几个同学每天都一起去车站等车,但是天气太冷每当下雪公交车就会来的不及时,为此,总会面临上课迟到的危机。几个家长商量后,决定租车。租的是一辆面包车,没有营运证,每次拉9个学生。每天早上,我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挤在小小的面包车里,甚至有拉不上车门的时候。但是,司机为了多挣钱,我们为了避免上课迟到,都默不作声。每次下车,肚子都被挤得疼,胃也不舒服。
通过这件事,我终于明白了学校校训的深刻含义。它每天都在提醒着我们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做一个对社会、对每一个人负责的人。“为已负责”,这次我好像没做到。但是从那一天开始,我又开始做公交车了,每天比以前起的更早,每天骑自行车上学,既锻炼身体,又不会迟到,一举两得。
学校在不久后开了家长会,讲了关于坐黑车的危险性和学校对于严查的决心。班主任老师也给我们开了会,在班级中统计坐黑车的人数,对此,我没有诚实,撒了谎。撒谎的滋味真是难受极了,内心的煎熬与身体的受罪让我无法平静。终于,在一个早晨,我们的车被城管抓了,并且随之而来的曝光让我们赤裸裸的暴露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意外的是老师并没有批评我,而是关心我,包容我。作为班里的优秀干部,我的撒谎让自己难堪,我的行为让自己为之自责和后悔,老师的包容让我感激。我开始反省并下了决心:再也不会做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事情。
做一个诚实的人,真的很重要。人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长大,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慢慢开始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我爱的学校,愿我身边的每一位同学、老师都能够诚实、为已负责,这样,我们的学习才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为建设我们的和谐校园奋斗!
高考话题作文 篇5
曾在高考中风靡一时的话题作文,如今正在渐渐让出高考作文的舞台。刚刚结束的全国高考,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20套试卷中有19套为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仅有天津卷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依旧保留着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
一道《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作文题开启了高考话题作文的时代。这种命题形式甫一出现,便受到社会各界的纷纷赞赏,并从此被反复使用话题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的宽松规定为考生提供了充分的发挥空间,让考生有话可说。而在此之前使用多年的材料作文命题形式,被人认为标准单一、发挥空间小,容易束缚考生的思维。
然而,随着话题作文在高考中的多次出现,其弊端也渐渐开始显露。话题作文在题面上一般没有观点、主题上的限制,形式上也往往是体裁不限,这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间,但另一方面,也为模式性、投机性的写作提供了可能。
受益考生
打磨作文模板屡试不爽
高三一年老师让我们写了五六十篇作文,不管什么题目,我每次都用三个人物:李白、苏轼、陶渊明,最后高考时也是如此。浙江大学的研究生(论坛)苏岳告诉记者,不管是什么样的话题,他都采用同样的模式:先写一个题记,开头用一串排比句进行总述,然后分列三个小标题,分别写李白、苏轼、陶渊明,最后一段引用名人名言进行结尾。
这三个人无论是性格还是经历都具有极其丰富的特点,不管话题怎么变,总是能沾得上边。苏岳称自己从高二下学期开始反复打磨这套作文模板,并且屡试不爽,从来没有失灵的时候。
随着高考临近,作文训练由原先的一周一写改为两天一写,苏岳的模板也随着反复练习而愈发稳定,不仅是文章结构和人物,就连具体内容也几乎不用做改动,只需根据话题的不同,稍微调整若干关键词即可。到了高考的考场上,几乎就是在默写。
与苏岳的自主研发相比,湖南大学的赵宇则是在语文老师的刻意训练下进行模板化写作的。我老师的方法总结起来有三点最为核心:开门见山,巧用排比,旁征博引。赵宇具体解释道,开门见山,是为了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巧用排比,是为了显出文采和气势,旁征博引,则是展现丰富的积累和开阔的视野。
基于这三个要点,赵宇的老师为班上同学总结了一份近一百页的作文写作须知,内容可谓极其详细具体,不仅有大量排比句式和写作素材,就连文章应分几段,每段写多少字,用多少个句子,每句话起什么作用都有明确的规定。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赵宇所提到的旁征博引,几乎是所有受访者的共识。积累背诵大量名言警句和名人轶事,是许多考生在考前一年的必修课。赵宇说,康德、尼采、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的著作,他至今没有读过,今后也不大可能去读,但在准备高考时,这些人却像是他的多年老友一般被他在作文中熟练地提起。
一位高考满分作文的作者更是向笔者坦言,他对自己在作文中所引用的著作和言论毫无了解,都是来自于高考前的突击准备。而这篇作文获得的评语,则是知识面极广,材料信手拈来,令人耳目一新。
专家学者
阅卷方式加剧模式化
尽管依靠自己总结的模板在高考中吃到了甜头,但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苏岳却显现出几分失落。从小喜欢阅读和写作的他,在高考过后,却发现自己下笔时不再像从前那样轻松自如,总是不由自主地写成高考体,而对文字的敏感度,也感觉大不如前。上大学后一年多,他才慢慢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
在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话题作文的盛行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违背了它的初衷。不限体裁,本意是鼓励考生们尝试各种文体,但在实际当中,考生却常常会抱定一种文体进行反复训练而不及其余,这很有可能造成了文体偏废的状况,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熊丙奇认为,高考作文阅卷过快是造成作文模式化的一大原因。他向笔者谈到,一位高考作文阅卷老师曾在《南方周末》撰文表示,全国绝大多数省份作文评分均速每篇只有20多秒钟时间。正因如此,老师在指点学生写高考作文时不得不迎合这种快速评判的需要,多引用好词好句,搭好花架子,甚至不惜让学生说谎。
对熊丙奇的观点,北京某大学的学生程欣感触颇深。他毫不讳言自己在作文中常常说谎,不是不愿意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是高考毕竟太重要,实在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冒险。
与诸多考生相同,程欣也十分推崇在作文里引经据典,但与不少考生下工夫突击掌握大量素材相比,他的招数则显得更有效率。程欣所引用的材料,常常是自己的原创。引用的人一定要真实,要著名,但他说的话和做的事则可以灵活处理。
所谓灵活处理,就是写作者自己编制出符合话题需要的观点和事例,安排在一个真实存在的著名人物身上。程欣对自己的方法很有自信,阅卷老师在那样的快节奏下不可能花时间进行核实,他反而还会觉得考生的知识面很宽。
后话题时代
应试作文的先天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话题作文问世之初一片叫好,随后质疑声频频的情况下,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又在悄然发生新的变化。
随着话题作文在高考中的连续出现,考生渐渐摸清了它的套路,模式化的写作越来越多,而这种情况也引起了命题者、评卷者的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创新一步步地成为了俗套,也不再受到阅卷者的青睐。
在一定程度上,高考作文已经进入了后话题时代。北京精华学校高中语文教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生马昕告诉笔者,20xx年高考是话题作文的鼎盛时期,全国15套试卷中,共有14套试卷采用了话题作文。而在此之后,话题作文所占的比重便逐年降低,到了20xx年,全国18套试卷中,仅有2套试卷依然采用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到今年,更是只剩下了一套试卷。
与多数省份纷纷采用话题作文,又逐步回归到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北京卷却一直对话题作文说不。北京市高考开始自主命题,除当年高考为话题作文外,从《转折》、《包容》直到《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近8年来,北京高考一直采用命题作文。
相比于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由于命题和材料选取的不可预测性,能够较为有效地遏制套作的现象。然而,人们对其产生的质疑也一直从未停止。由于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写作必须建立在透彻理解题目和材料主旨的基础上,如果考生与阅卷者对题目的理解稍有不同,整篇作文就有可能满盘皆输。
在很大程度上,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问题,话题作文有话题作文的问题,命题作文有命题作文的弊端。马昕说。
熊丙奇认为,这种两难处境在目前情况下难以得到有效的化解,一刀切的高考制度注定了高考作文的困境。学生在平时用一套思维体系、表达体系,到了考场上,却必须用另一套思维体系、表达体系,按照出题人、阅卷人的思路写作文,难以做到我笔写我心。在熊丙奇看来,目前情况下,考生不应将作文训练作为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应该加强日常的写作与积累。
【【精选】高考话题作文五篇】相关文章:
5.高考话题作文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