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谈高考作文

时间:2021-04-20 11:12:18 高考 我要投稿

谈高考作文汇编9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谈高考作文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谈高考作文汇编9篇

谈高考作文 篇1

  昨天回到了自己的母校,由于是高考,学校显得异常庄严和平和。曾经熙攘的小吃街也鲜有人往来。离开几年之后再去熟悉的地方,很多变与不变得东西,都充满回忆的味道。

  我找到那家上学最爱去的小店,点了常吃的食物坐下了。迎面来是熟悉的热蒸汽和老板招呼的声响。这不由让我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

  当我还是一名等待高考的学生的时候,我把高考看的很重,仿若这是我这辈子唯一的一件事情。我习惯于挑灯夜战,习惯于不顾周围的一切。由于自己的家庭很普通,父母都是农民,所以总是会告诉自己对于高考就是要不遗余力。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像我这样,在十几岁的年纪,便给自己背上了坚硬的盔甲。我自己也是不善于倾诉的人,爸妈也从来没有意识到,我也需要人关怀。他们只知道我很听话,不用多操心什么就能什么都做好。后来,在长期压力下,身体估计也承受不了,我晚睡对它的虐待,终于给与以反击,于是我生病了。

  但是,对于如今上了大学并能够继续再学习的我来说,我反而觉得,十几岁的年纪就应该做十几岁的梦,懂事是一件好事情,但是过分把自己困于责任的牢笼中,的确得不偿失。假若没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可能不会对于自己的高考时代有这样的感慨吧。

  对比于当初有些稚嫩的自己来说,如今的我懂得,高考的确重要,但面对重要的事情的时候,也需要用坦然的态度处理,以为在你逞能拧巴时,可能会为后续埋下遗憾。你只需要在你觉得神清气爽的时候,全心全意,不用和别人比较什么,真正总是要面对的是自己。

谈高考作文 篇2

  一九九七年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而今天的高考则是我们每个考生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有人说:“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除了高考还有很多的选择。”而我认为,我的高考就是一个跳板,跳的越高,我变成更好的自己的可能性也就会越高。

  今天是我国恢复高考四十周年纪念日。四十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和笑语欢声。

  而今天,身在高考考场上的我感慨万千,百感交集。

  高考是寒门学子变得富有的捷径。无论是精神上的富有,还是在不久将来生活物质上的富有,对于许多平凡的家庭来说,用高考改变现状是最明智的选择。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一个人没有参加高考,他的青春便是不完整的,他的人生便是有缺憾的。所以,我用我的坚持换来了今天我站在高考考场上的机会。

  但今天,我的高考会因为我高中三年的散漫不进取而逐渐丧失它原本的价值,变成只能弥补未曾参加高考的遗憾的机会,让我的青春得以完整,让我的记忆中拥有高考的记忆碎片,仅此而已。

  与此同时,我的不甘心又让我产生了新的遗憾。因为我的高考是不完整的,它的意义仅存无几。

  高考是青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完善自我能力的跳板,跳的越高,你就会越努力,就会变得越强。

  我放弃了通过高考得到更好的学习机会,所以我猜想今天高考也会毅然决然的放弃我。

  但我不想这样,更不甘于高考过后成为社会最底层的生活者。高考的作用之一就是“为国选材”,今天我是被淘汰的庸才,而明年的今天,我会是高考考场上的强者,国家需要的栋梁。

  今天你在考场上看见的我是一无是处的淘汰者,明年的今天,你若在高考的考场上看见我,那时的我一定会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并会为之奋斗的全新的我。而那时的高考,将会心甘情愿的让我拥有它的全部意义。

  高考其实是一个浓重的话题,是一个不可小觑的词。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我会学会拼搏,坚持不懈,迎难而上及自信的智慧;在高考的过程中,我会战胜内心的恐惧,学会释然并领悟人生;在高考过后,我会成为一个比现在的我更强大的人。

  这就是我的高考。

谈高考作文 篇3

  我常去老街上看车水马龙。我喜欢这个词。

  老街上各式缓慢杂乱的车子才能组成这个词语。我喜欢用闲暇的目光去看一些杂乱但不慌张的话题。生活中的各种忙与缓慢的对比中让人能够清晰、安静乃至幸福。尽管他们总说我是“望呆”,讥笑我说“尖子看一眼,呆子望到晚”,但是我依旧喜欢静静地看,静静地看到过去的日子: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我从前的时候还没有爱上过一个人,但我依旧爱那样的从前。那时候生活里似乎只有一种车,一家只有一辆车。“长征”是一种商标,也有一些隐喻的意思。那个时候生活艰难得也像是长征一样。至少我们的日子是这样子的。我清楚记得父亲的长征自行车,是因为坐在前面的大杠上,一路颠簸到屁股麻木,连鞋子丢了都不知道。这不是狗血的桥段,确实是很多人的经历。后来我们自己学会了“掏螃蟹”的骑车方法,庆幸终于可以自己骑着车子,不用再憋屈在父亲的怀里。可是我们一得意却不知道,我们再也回不到父亲的怀里。我们踩着父亲的自行车长大了,离他们而去了。

  离去的村口有通往远方的汽车。不是豪华的巴士,是冒着黑烟的三轮。这些轰鸣的家伙卷起烟尘很有些嚣张与傲慢。可我们对他们所要去的城市和方向乐此不疲。争先恐后地爬上去,将父亲给的沾满油腻的钱币换来一张通往城市的入门券。车在城乡之间并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他们是一种角色,一种改变人的思路与命运的角色。他的速度决定许多人生活的维度。他们打败了生活的安静与沉着,却又能让那些落荒而逃的不肖子孙乐此不疲。我就是其中一个。如果说高考是改变我们人生的一个重要现场,那么车则是连接现实与梦想的一个重要角色,他改变了速度、方向以及生活的面貌。他是这个荒诞世界以及盲目生活中的掮客。

  但车依旧在路上。只是人已经改变。速度与激情的寄托,不仅仅是对车的追究,更是对生活本身的暗示与隐喻。马车、自行车、汽车、火车以及动车,他们改变了生活的路数,也体现着人们梦想的嬗变。说到底我们的梦想才是车子的加油站,才是速度的离合器,才是方向的掌舵人。车快是因为我们的脚步和心念变快了。我不知道是赞美还是摈弃这一切,因为我们确实光鲜亮丽地活着,不好再说那些南辕北辙而忘乎所以的昏话。

  可是我依旧喜欢“车水马龙”这个有些古旧而散漫的词。那时候车子很慢,生活也很慢,我们连写字都很慢。但是似乎比现在想得清楚,看得幸福,还常常安静地给自己一个微笑。

谈高考作文 篇4

  “与你为邻”这个题目看着比较虚,但给考生留下的想象空间很大。

  它这里实际上讲到的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人在社会中他不是一个孤立的人,他处在人群中,他处在社会里。任何一个人,必然是和他人或事会发生联系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学会“与人为邻”,换句话说就是要学会“与你为邻”。这里的“你”,它可能是一个具像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也可能就是一个想法、一个理想。我是和理想为邻的,我是和正义为邻的,我是和尊重为邻的,我也可能是和张三、李四这样具体的人为邻的。甚至可以说我是和全球其他的民族、其他的国家为邻的等等。因为这个“邻”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单位、一个个人。这是实的。虚的,比如说是一种主义、一种信仰、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关系、一种意识等等。

  所以,我才说这个题目看起来出的很虚,但是可以讨论的空间是比较大。它实际上是在考察你的想象力。你在和不同的“邻”相处的时候,你要把握什么样的原则。想象的空间很大。比如一生中,以正义为邻,以勇敢为邻,以真诚为邻,走完自己的人生。你和正义为邻,你也是一个正义的人;你和真诚为邻,你就是一个真诚的人。

谈高考作文 篇5

  每年高考,被吐槽最多的恐怕就数第一天语文考试科目的作文题。几乎每年各省高考作文题一公布,调侃、讽刺和批评作文题目的文章或段子就开始流传。今年也不例外。

  昨天上午语文科目考试一结束没多久,各省语文科目考试的作文题就很快成为新闻热点。像安徽省语文科目考试的作文题目为材料作文,大意是根据显微镜下的蝴蝶翅膀本没有颜色,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来作文。题目刚一公布,就有生物学专业人士指出作文素材是在造谣。根据某著名科普网站刊发的《蝴蝶翅膀本无色?安徽高考作文题扯淡了》的文章,蝴蝶翅膀的颜色来源包含了翅膀鳞片的化学色和结构色。安徽高考作文题显然是错误地将结构色误认为是构成蝴蝶翅膀颜色的全部来源。

  去年高考作文题公布后,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来批评高考作文考试,《高考作文一直都是失败的考试》。认为从心理测量学的角度,高考作文考试既缺乏信度,也缺乏效度。命题人既要避免被押中考题而偏偏不循常理思考,又要通过考题彰显和引导考生意识形态的“先进性”与“正确性”,导致每年频频出现缺乏现实性和生态意义的偏题、怪题。阅卷老师的偏见和价值倾向性直接影响了对考生的作文评分。更重要的是,无论中学写作训练还是高考作文考试,反映的往往不是考生的写作能力,而更多的是考生对僵化语文教育体制的适应水平。

  设计一种技术上成功的考试,从心理测量学角度,必须满足三个基本的要素:效度、信度和标准化。

  所谓效度,也即是考试的题目是否反映了通过考试想了解的学生能力或知识掌握方面,如果考题所能够反映的能力或知识掌握,与试图通过考试想了解的不一致,那么就是一门低效度的考试。

  所谓信度,指的是一种考试的稳定性、一致性及可靠性。稳定性高的考试,每一次考试都能得到相对稳定的考试结果;一致性高的考试,无论是哪个阅卷老师按要求评阅出来的分数应该大体一致;可靠性高的考试,考生不同时候来接受测试应该得到大体相似的分数反映。

  所谓标准化,则要求考试题目设计含义清晰,既不能模糊,也不能引发歧义。标准化的题目应当使所有考生都能清楚明白题目要求,并能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同时,标准化的题目应当有标准化的评分手册,使所有阅卷人能清楚明白且理解无误地遵循同等的评分标准和尺度。

  如果一个考试既缺乏必要的效度,也缺乏必要的信度,题目和评阅也缺乏标准化的起码要求,那么就可以从心理测量学角度来判断这是一个失败的考试。如果仅仅满足于能够将考生甄别开来,那么抛硬币也能有效地把考生甄别为“合格”、“不合格”两类,而且后者不仅简单、便宜,而且相当“公平”。一个在心理测量学上失败的考试,其效用与抛硬币没有本质的区别。

  高考作文考试,试图通过命题作文来了解考生的思考、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思维缜密、阅读积累等综合能力,那么作文命题能够反映出来的考生能力是否就是希望了解到的能力呢?这就是所谓的效度问题。一般来说,写作可以粗略地分为应用文的写作和文学的写作,前者要求使用精准的语言和有效的逻辑以使文章清晰明了;后者则要求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文字表达能力。事实上,经过高中语文教育,以及在高考作文考试中取得较好的分数的大学生中,仍然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写作既缺乏逻辑,也缺乏想象,凭此难以认可高考作文考试是一种有效的考试。

  高考作文命题往往具有极大的偶然性而非普适性,能写好去年度的高考作文命题,不见得能写好今年度的命题;能写好四川省的命题,未必能写好上海市的命题。高考作文常常出现某一篇考生作文,不同阅卷教师评分,从近乎零分的低分到接近满分的高分,完全是天壤之别。同时,由于高考作文命题的审题常常主观设定所谓的“正确性”标准,而这个标准又与特异性的情境命题有关,缺乏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出题人对审题、立意的设定常常相互矛盾,考生揣摩到命题人思路,则容易得高分;揣摩错命题人思路,则容易得低分。因此,无论从稳定性、一致性还是可靠性角度,高考作文都是明显缺乏必要信度的一种考试。

  下面,尝试用心理测量学的这三个指标来衡量,今年度的高考作文题有多失败。如果说“失败”是令人不悦的“负能量”;那么,也可以看看今年度的高考作文题有多成功。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的评判仅仅针对作文考试题目,不能完全反映整个高考作文考试。衡量考试的成败,需要从题目、施测、评阅三个维度来综合考察。高考在施测这个维度上没有什么问题,而评阅暂时处于保密阶段,只有题目是可以评价、衡量的。

  一般来说,题目是三个维度中最重要的,题目失败,那基本上考试就失败;而题目成功,考试则未必成功,还需要评价施测、评阅两个方面。

  相关的指标含义如下:

  ★★★★★:成功的题目。在效度和信度以及标准化方面没有明显的瑕疵。(注意,不是无懈可击)

  ★★★★:比较成功的题目。在效度、信度和标准化方面只有不明显的瑕疵,或者只有其中一个方面有较明显的问题。

  ★★★:不算成功,但也谈不上失败的题目。有明显的错误,但尚算得上及格。

  ★★:比较失败的题目。至少在效度、信度和标准化中的两个方面存在明显的错误,且比较严重。

  ★:失败的题目。存在硬伤且在效度、信度和标准化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1、 全国卷新课标Ⅰ

  作文题目:给违反交规父亲的一封信。

  ★★

  点评:之所以评判为比较失败的题目,就在于作文材料是一起极具争议性的事件,考生的态度倾向如果与命题人或评阅人不符,将可能导致明显丢分。将即使在专家层面也众说纷纭的社会争议事件作为作文命题的材料,既不专业也不严谨。

  2、全国卷新课标Ⅱ

  作文题目:三个人谁最有风采

  ★★★★

  点评:从题目提供的材料看不出命题人的倾向性,因此,考生需要选择自己的观点,并作文。这算得上比较成功的题目。题目没有歧义,考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同时评阅老师也不容易有预设立场,相对而言能比较针对学生的思考和文字评判,而不是学生的态度。

  3、北京卷

  作文题目:自选一位中华英雄,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或深入灵魂的热爱。(二选一)

  ★★

  点评:两个题目都比较失败。第一个题目本身已经限制和设定了学生的态度选择和思考,不难想象如果一个考生通过想象写出一个解构英雄的故事,哪怕思考和文字一流,也很可能成为传说中的零分作文。这个题目与其说是考察学生的写作,不如说是甄别考生的态度和立场。第二个题目令人费解。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深入灵魂的热爱”,题目的设定已经意味着大量考生需要编造这种“热爱”来敷衍行文。如果单独评判,两个题目分别都只应该★;好在提供了二选一,考生起码可以两害相比取其轻者,所以★+★。

  4、天津卷

  作文题目:范儿。

  ★★

  点评:“范儿”是一个北京方言词,对熟悉北方语言的考生或许理解起来没有问题,但对南方考生则存在理解上的费劲。由于题目设计太过开放,考生揣摩题意容易出现发生分歧,很难想象命题人和评阅人能有相对一致的评阅标准和尺度。这种题出现同一份作文不同老师评出悬殊的分数不足为奇,问题出在命题上。

  5、上海卷

  作文题目:人心的坚硬和柔软

  ★

  点评:用比喻来命题本身就极不严谨。人心的“坚硬”与“柔软”本来就因人而宜,人言人殊;题目抛出的观点“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则根本就缺乏逻辑,只是命题人自以为是的武断结论,既缺乏普适性,也不符合生活常识。难以理解这样的题目会用来影响甚至决定数以十万计的考生前程。

  6、广东卷

  作文题目:感知自然

  ★★

  点评:题目本身到还好,但命题的材料却太矫情,命题人颇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范儿。让数十万考生跟着命题人矫情的思绪去构思,想想也是醉了。感知自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方式,岂止命题人牵强附会的“远”和“近”。

  7、山东卷

  作文题目:顺其自然

  ★

  点评:别说城市考生对丝瓜藤、肉豆须傻傻分不清,就算是农村考生,估计也大多分不清。命题选材缺乏生活经验的素材,而且材料叙述也充满歧义,“分辨”到底指辨别还是分开,如果是前者,为何辨别要扯断茎叶呢?“一旦纠缠在一起”分明又是指的“分开”。命题材料语焉不详,父亲的感慨和儿子的行为之间缺乏逻辑和生活性,太明显的人工炮制味儿。

  8、江苏卷

  作文题目:智慧

  ★

  点评:一股子浓浓的心灵鸡汤味。命题材料对“智慧”的描述既不准确,也缺乏章法,“经验”、“能力”、“境界”三个概念分属不同范畴;“大自然”与“智慧”两个概念也是风马牛不相及。如果把作文命题材料单独拿出来呈现给读者,估计很多人会误判为伪心理学的文字。命题人既然要选择“智慧”为题,起码百度一下“智慧”的涵义再编写材料;以对心理学和哲学的无知来闭门造题,命题人还真自信。

  9、安徽卷

  作文题目:显微镜下的蝴蝶

  ★

  点评:连命题材料根本就是错误的,然后让考生根据错误的材料来感慨,来发挥,这样的命题作文完全是鼓励考生无病呻吟。

  10、浙江卷

  作文题目:文章和人品

  ★★★

  点评:尽管作文题一公布就被人调侃为“马伊俐出的题”,但平心而论,浙江卷的题还算正常,虽然谈不上成功,但也不算失败。材料中的“文如其人”指的是格调趣味,雅俗之间,但题目容易使考生误解,引申到道德品行,如此则应该算是偏题。“人品”一词的模棱两可,容易误导部分考生。(如果命题人本意就是预期考生往道德品行上扣,那就应当减1颗★。)

  11、福建卷

  作文题目:路

  ★★

  点评:题目就一个字,但材料却有三条,围绕“路”的所谓箴言。命题人的预设立场在三条箴言中太过明显,考生面对这个题目将会将大量的注意力和思考耗费在“审题”上,揣测命题人的立场。除第一条箴言取自鲁迅先生文章,后两条箴言则罔顾生活经验和常识逻辑,走错路或许能发现新路,但更可能“误入歧途”,甚至“一失足成千古恨”;世界上当然有走不通的路,每个考生都可能有面对死胡同,或者断路的生活经验。

  12、湖南卷

  作文题目:大树的旅行

  ★

  点评:通过比喻来命题很不严谨;通过童话故事来命题就更是离谱。给17、18岁的年轻人命题作文,用拙劣的童话故事来臆造出一个题目,不知道这样古怪的题目到底想考察考生的什么能力?总不会是卖萌的能力吧!

  13、湖北卷

  作文题目:喷泉与泉水

  ★

  点评:又是一个闭门憋出来到“哲理”题目,既缺乏生活性,也缺乏逻辑性,甚至还是错的。绝大多数考生见过的喷泉都是人工的喷泉,喷出来的是自来水;有多少考生见过自然的喷泉?命题人至少百度一下“喷泉”和“涌泉”的区别,以及到底什么是“泉”再来出题好不好!材料里说的是“涌泉”,不是“喷泉”。而且,“泉有两种含义:定义1:含水层或含水通道与地面相交处产生地下水涌出地表的现象。多分布于山谷和山麓,是地下水的一种重要排泄方式;定义2: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地下的不叫“泉水”,叫“地下水”。

  14、四川卷

  作文题目:老实与聪明

  ★★★

  点评:“老实”和“聪明”不是一对范畴,根据命题材料,老实指的是实诚、忠厚;聪明指是机智、敏锐。仅凭材料中对老实和聪明的三则描述,可能令考生满头雾水。不过“老实”与“聪明”之间的话题,具有一定生活基础,大多数考生应当不难从生活经验中来寻找构思的线索和素材。

  15、重庆卷

  作文题目:公交车上的等待

  ★★

  点评:这道题目预设的.“正确性”太过明显,考察的更多是考生的态度而不是思考。这种具有道德绑架嫌疑的题目很容易使学生写出“八股文”。

谈高考作文 篇6

  作文批改是语文老师感到最棘手的问题之一,面对一个班几十本作文、同一个题目,对于几乎相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写出来的作文也大体相同,老师怎样批改才能避免评语的雷同?我认为写评语一定要有个标准,每篇作文的要求不同,标准也不一样。高考我在作文批改时给自己制定了以下几个标准:

  一、按照既定目标批改作文。

  根据“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一学期的总目标,然后在各节作文课的教学时再制定出具体目标,评语要围绕这些具体目标来写,如初一教材第一单元作文要求学生要有创新,我在制定具体目标时作了如下要求:1、立意新颖,不落俗套;2、语言有创新、有时代感;3、要体现出自己的个性色彩。每篇作文不宜提过多的要求,目标制定2—3个,学生容易接受,在写作文时也容易达到,这样可以降低写作难度,批改时也可以准确定位。

  二、检查学生审题是否正确。

  一篇作文一定要有文题,即使不是命题作文也可看出学生的审题水平,有了作文题目,学生应从那些方面来审题非常重要。作文应该写什么,受哪些条件限制,重点在哪里,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在审题时都应该考虑到,通篇的布局也体现着学生审题的思路。一个有经验的老师,读完一篇作文,就知道学生审题的方法是否正确,如:命题作文《圆》,要求学生写一篇议论文,本来“圆”与人民币中的银元没有联系,如果将“圆”理解为银元的“圆”,写出来的作文就只有写成说明文了,可是在一次考试中有的学生就将“圆”理解为银元的“圆”了,这是审题的错误。写一篇作文的第一步出现了错误,下面的内容也就毫无价值了。

  三、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

  批改作文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写作方法,课本上根据内容不同,在每一单元中都侧重了几点写作方法,在实践中训练应用,评语中也要体现写作方法的优劣。在批改作文时老师切忌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只要学生运用的方法有助于反映主题思想,那么这种写作方法就可以运用,要让学生放开手脚,灵活多样地选取自己喜欢的写作方法。

  四、重视材料的运用。

  学生作文的内容是否广泛,开合是否自如,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掌握材料的多寡。作文的材料有三种:指定性材料、半指定型材料和非指定性材料,学生如果能灵活运用材料,可以为文章增添不少色彩,教师在评语中体现这一点,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运用材料的重视。

  五、写作要有文采。

  一篇文章的文采决定了这篇文章的档次,如果文章的选材和立意都很新颖,可通篇都是病句,那么这篇文章也顶多划入二类作文。有了文采文章也就有了闪光点,这些文采正体现了文章的价值所在。老师可根据学生程度不同来决定不同学生的“闪光点”,对于一个差生来说,平时的作文一塌糊涂,偶尔写了一篇稍好一点的作文,那么其中只有一两句话是本文的亮点,也可定为该篇文章的“闪光点”而给于肯定。

  另外批改作文时还应注意学生应达到的起码要求,如书写规范、整洁,运用格式、标点、修改符号正确等,将这些细则都列入计分总项中,这样作文批改才能给学生一个准确评价。

谈高考作文 篇7

  文章不是无情物,这个情,当然是真情,高考作文“感情”点滴谈。但历年的高考作文中,总有一些背情逆理的假大空文章。由是,xxx年的语文《考试说明》在作文基础等级里加上了“感情真挚”的要求,表述为“思想健康,感情真挚”;xxx年的语文《考试说明》将这条表述置换为“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小小的位置置换似乎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作为导向,高考评分深刻关注作文的“感情真挚”,以试图纠正应试作文中普遍存在的矫揉造作的不良文风。

  感情真挚,就是要求考生在文章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不矫饰,不做作。

  从古为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意思是很明白的:桃李不事张扬,但树下自然地走出一条小路,那是因为树上结满了果实;男儿种下兰花,但嗅不到它的芬芳,那是因为他内心没有这份情感。凭草木这样微末的事物,(尚且)要据情感来求实理,何况文章要以表达心志为根本呢。言语与心志相背,文章怎能充分地表达呢?

  毫无疑问,感情真挚是作文最基本的写作要求之一。但是,纵观历年考场作文,寡情无情、虚情矫情的作文实在不少。考生往往囿于狭小的生活圈子和肤浅的阅读层面,急于事功地从时文那里套取法宝,机械模仿与简单照搬,造成情感的或荒或芜、失真失度。考场上多的是独吟自唱的伤感,矫情做秀的落寞,搔首弄姿的轻浮,少的却是真正关注心魂的交响,和从这心魂里流泻出来的文字。这种虚情假意的文章,真让人有粉黛了面目以邀宠幸的感觉。

  考生在写文章时要注意,感情千万来不得弄虚作假,试图用矫情和谎言代替真情的做法,实践证明是不能取悦于阅卷老师的。如果明白文章的真情源自生活的真情,真情为文就非难事。

  首先,要体察真情。成长中的青年,要善于体验自身已承受的真诚关爱。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就要求我们总用积极进取的乐观态度直面生活,不被浮云遮望眼,观察体验到生活中的真善美,发现并领悟出人生的真情、真谛。

  其次,要表现真情。作文是无需将真情藏掖起来的。要敢于把自己从生活中获取的真实感动袒露于字里行间,用己的泪去濡湿人的眼,用己的情去撞击人的心。考场作文完全能有真情的流动,由是,无需刻意地取悦而终获首肯。

  第三,要升华真情。考场作文当然有它的功利性,这就是要让阅卷者能够产生真正持久的感动。这样,光有作者自己的感动还是不够,还需要将这种感动升华到一定的高度,使之共鸣、共振,甚至从中得到普遍的人性而不无启悟。

  湖南卷20xx年的作文题是“诗意地生活”,有一位老师写了一篇下水作文,开篇这样写到:

  “记得丰子恺先生说过:由儿童变为成人,好比由青虫变为蝴蝶。青虫生活和蝴蝶生活大不相同。很多时候,我们大人先生已做成了蝴蝶,便忘却了要从爬行开始,就不顾了青虫们是否情愿,在它们身上装了翅子,以为可以一同飞翔。”

  文中写到一个女孩:“女孩一律是嘴馋的,阿津念念不忘我女儿给她的雪峰橘,我便挑选了几个送她,高考辅导《高考作文“感情”点滴谈》。乃瞻我橘,她便载欣载奔地飞来,旋即飞回她的座位,每人一瓣地让紧邻桌儿的同学有点分享,便宝贝地将橘儿收藏在她独有的世界里,有好些时日不吃。”

  “她是哭笑都不矫饰的女孩,高挑的模样儿长袖善舞,动静也就不甚分明。一堂课下来,我正微愠她上课偶尔讲小话,她因赶明儿赛舞而即刻要出发,需为很国粹的舞做个解说,便惶惶然来找我。我于跳舞之类,思想的底子是藏着偏见的。倒不是盲目于手舞足蹈的美,总觉得要耽搁些备考的专题,甚是为她可惜。我在她的催促声里,凑成几句,她欢天喜地地走了。不知怎地,我竟惦记起她来,她毕竟学舞起步晚些,我不知道她的舞可是好,也不知道她索要的词儿可是妥贴……间天,阿津回来,老远就读到她欢喜的生气,努力坚持的舞蹈已能让她升上大学。”

  文章这样结尾:“生路既非单一,为何要用我们的经验去左右了阿津们的飞翔呢?我只是知道舞蹈是肢体的艺术,并不曾了解在寻舞的路上,她会见鸟在飞,蝶在舞?阿津千真万确是个现代的女孩,而汉唐歌舞的流风余韵总该有点儿着落的罢,纯净如阿津的孩子愿来作些传承,其实是对的。”

  “小虫从叶缘的卵里探出它的头脑,重要的是自己的攀爬。大人先生却很不以虫们的自在为然,即刻就要虫成了蝶去。结果就沉寂了它们的梦想,即便将来果真可以飞了,却只是先前的蝶的重复。”

  尽管是摘录文字,我们已经读到了师生间的真情,以及由这份真情所传递出来的思悟。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说:“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进而提出两个致力的目标,“就是训练思想与培养感情”,他想以此改变假大空文章子孙不绝的局面,其用心可谓良苦。经历20余年的高考实践,“思想健康”和“感情真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文章的精髓,渐已成为作文教学的共识。这也是《考试说明》将“思想”“感情”并提的根本所在。可以说,感情的虚假苍白甚至消极颓废,必定要影响到作文思想的建树,说得通俗一点,感情真挚与否,不仅仅是一个作者有无其情的小问题,它还是一个关乎文章思想高下的大问题。

  那么,从操作的层面上,怎样做才能写出“真情”作文呢?我们提倡:事当、情真、言美。

  事要当。议论文中举事用例,必须以能支撑文章观点为度。感情往往寄寓在一定的事件中,感情“真”,先要求事件“当”。事情凭空捏造固不可取,都来亲历也不足信。叙事当否,全在事件本身的真实性、典型性以及情感度。真实并不无感动且足够支持立论的材料,可来自两个方面:自身或亲友师长体验到的斑斓的生活和丰富的阅读。其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以“当”(贴切)为尺度,有所选取地驱遣于我们的笔端。

  情要真。中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阅历多不可能太丰富太复杂,很多时候,调动真情的确并非易事。在可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要慎重取舍事件。“为情造文”,关键在一个“为”字。平日里做了有心人,积累既丰,见识便广,所谓成竹在胸,心中有情,怎么写都会是好的。临阵时才来抱佛脚,感受已浅,认识辄低,所谓全无主持,心中历乱,弄不好就会矫揉造作,贻笑方家。拒绝体验的虚情假意,绝不可能打动人心;而开启人生的真情实感,则必须在对现时生活有所体察、认知的基础上才能获得。

  言要美。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有纷纷繁繁的情,如何表达?而所表现的感情,有高雅粗俗之分。并非只要是真情实感就可以入文,语言要迎合哪类情味,是颇有讲究的。美好的语言是高尚的情感最终得以附丽的基本保证。

谈高考作文 篇8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人们常说“道德文章”,将道德与文章并称,强调立人对为文的影响,追求文品与人品的统一。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曾经说过:“有德者必有言。”将言语与品德联系起来,认为德行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言辞的好坏,言辞被认为道德修养的自然流露。汉代扬雄在《法言》中则更形象地描述道:“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认为从作品的格调高低可以直接判断出作者的品质的高尚与卑下。南朝刘勰在其集大成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中也指出:“世远莫见其面,文辄见其心”。可以说“文如其人”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影响深远的命题之一,俨然成为一个格言,一条定律。

  的确,纵观历史长河,许多伟大的作家都是文品与人品的高度统一。正因为性情高古清正,陶潜唱出了一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远之歌;正应为忧国忧民心怀天下,杜甫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悲壮的喟叹;正因为经历世事沧桑看淡人生起伏,苏轼写下了“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样深有禅意的词句。

  然而每个命题的都不是无条件成立的,清代叶燮之论:“功名之士,必不能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能为敦厚大雅之响”中两个“必”字,就下得过于片面、轻率了。文如其人的说法也不是在所有人身上都能完美的体现。无论中外,文品较高而人品不佳,甚至十分底下者,亦累见不鲜。西晋潘岳性情轻浮急躁,趋炎附势,曲事权臣贾谧。他常同劣迹昭彰的石崇一起等候贾谧出门后,“望尘而拜”。这样一个精于逢迎拍马,阿谀奉承的人却留下了恬淡高洁,清新淡雅,为人称赞的《闲居赋》。对此,金代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不禁发出这样的反问:“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怎信安仁拜路尘。”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说出“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在其著名的《培根论文集》中,论友谊、讲人生、谈真善美的绝妙好句俯仰可拾。但他却是一个德行有亏的人,身为大法官,却公然接受贿赂;为了博得女王好感,而出卖对自己有恩的好友。其文品与人品完全分裂,公然背叛了自己主张。

  由此可见,文品与人品既可以和谐统,又有可能全然矛盾。“文如其人”,是我们大多数人美好的愿景。我们不能因为文人无行就否定文人的写作成就,甚至视其作品为洪水猛兽;也不能因为其文学成就而将某位无行文人的一切缺点都掩盖起来,给他带上巨大的光环。

谈高考作文 篇9

  1、命题性质:关系命题。要讲清感动与出发的关系。

  2、主语的补足:可以是大家,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特定的人、特定的群体、特定的事情。

  3、感动与出发的关系。感动是前提,出发是结果;感动是内在的,出发主要是外在的。

  4、词语的推敲:感动是感悟的,也可以是外在引起的。出发,可以是观念的出发,观察、处理问题的方法方式的出发,也可以是行动的出发。回报社会、关爱他人、立足本职、健康心理都是它的内涵。带着,有时时提醒、时时鼓励的意思。

  5、感动与出发的内容比例。学生可能认为出发是个起始性的词语,因而这方面的内容少得可怜,大部分内容放在感动上,比例失调。最保险的办法是感动和出发交替出现,融为一体,互相作用。其实,出发在这里已经是行动的代名词,包括了行动的过程。

  6、定势思维的干扰。平时写惯了“感恩”之类的话题,结果不动脑筋,生搬硬套。没有把重点放在出发上,偏题了,也偏离了出题者的意图。因为人类任何思想的结果在于行动。

  7、表达方式,最好是叙述、议论、抒情有机结合的散文,议论文次之,说明文难度较大。

  8、思维方法——收放结合。放,就是联想。联想人:家人、友人、师生、各行各业的人;熟人、陌生人;领导、群众;健全的人、残疾人;伟人、凡人;古人、今人;中国人、外国人;大人、孩子;男人、女人……。联想事:雪灾、奥运、震灾、一件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却令人感动的小事……联想物:天地万物为我所用,供我生存,可歌可泣。放,就是所有的段落、所有的文字、所有的材料都要百川归海,回归一个中心,否则就是一堆砖石的堆积,不等于一座精美的楼房。

  9、超凡脱俗难。雪灾、震灾可写,写的人肯定多,但是写出新意难,如何以小见大或另辟蹊径,那就要动动脑瓜了。

【谈高考作文汇编9篇】相关文章:

1.精选谈高考作文汇编6篇

2.关于谈高考作文汇编6篇

3.关于谈高考作文汇编九篇

4.谈高考作文汇编8篇

5.谈高考作文汇编五篇

6.精选谈高考作文汇编九篇

7.谈高考作文汇编六篇

8.谈高考作文汇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