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锦集六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语文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考语文作文 篇1
距离高考还有两个月,你的复习到了什么程度?语文还有没有提升空间?这时需要你回头看看。一般情况是,复习像猴子掰玉米,捡了新的,丢了旧的。这时候重要的不是加班加点做题,而是回头看看哪些该做,哪些可以少花时或者不花时,争取单位时间效率的最大值。
一、强化识记,提升第1卷成绩
识记内容记得快,也忘得快。不少学校复习是从前5题开始的,当时可能识记效率很高,掌握较好,但这些毕竟是强记的,不能长久,加之后面复习其他点,因任务重而没有时间去巩固。根据我校的经验,第一轮复习结束,阅读鉴赏上来了,但前5题反而降下去了,因此,建议各位考生在最后两个月特别是最后一个月强化前5题识记练习。最好的方法是把记与练结合起来,记落实到练,练巩固记,天天记,天天练,每天花10分钟练就行了。可以这样说,第1卷(主要是前5题)决定语文科成败。
如果你的阅读鉴赏水平上来了,你就不要担心马上降下去,正像提上来不能立竿见影一样,因为阅读鉴赏是长线点。但识记要重复,根据艾宾浩斯记忆规律,记忆不断重复就成为长时记忆,就难以忘记。一般情况,最后一个月强化第1卷,能让语文平均上升3-5分。
识记点不仅是字词音形义,还有该背的课文。背诵课文可分两个层次,一是20xx年(今年考试说明默写依据)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三十篇古诗词和十篇散文,这些诗文一定要逐字逐句默写。弄好了这块,保证默写不失分。二是每册教材编者要求背诵的,能背诵并默写重点句,所谓重点句是指揭示中心的主旨句,点睛句,精辟议论句,精彩描写句等。这些句子可以成为你作文的语言或材料。
二、 经营作文,让语文得高分。
如果说第1卷是语文的稳定器的话,那么作文是得高分的法宝。语文要上120分,作文应上50分;如果作文在50分以上,你的卷分应该超过120分。
这个时候作文的每个点应该都已训练过了,冲刺阶段主要是为了升格。我提供以下几点备考方法:
1.备材料。很多考生把精力花在猜题上,网络上也有不少押题,他们便天真地认为押几个题就可以上考场得高分。我认为琢磨琢磨可以,但不可信以为真,高考题是难猜中的,如果被很多人猜中了,那样的命题是失败的。怎样有效?备材料,从多角度提炼材料。一个材料能提炼出多个话题或观点。多备几个材料,也许今年考的题目或话题就在你备的材料中。这既是一种作文的思维方式,又是一种思想的积累,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之策。
例如20xx年一位感动了中国的湖南衡阳的张海迪式的女性李丽的事迹,可以提炼出以下话题或观点:(1)坚强;(2)苦难中成才;(3)爱的力量;(4)善良;(5)乐观……
又如感动中国人物——李晓兰,根据她的事迹可以提炼出以下话题或观点:正义,坚守,责任,良知等等。还有今年初的抗冰救灾,北京奥运以及去年的探月工程等等。
特别可以利用课文作材料,把要背诵的课文与备材料结合起来,一举两得。例如《屈原列传》第3段是必背课文,我们还可以将他作为作文材料,从多角度提炼观点,可以提炼:挫折成就伟大;识人用贤,不分亲疏;正道沧桑;生命的价值;良臣与昏君等。
2.强化审题立意
作文限制尽管在减少,但不可能无限制,如果无限制的话,只要背诵几篇好文章进考场就行了,这才是对考生最大的不公平,因此我省今年高考说明明确是写有限制的作文,这样的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就看谁舞姿更美。
每年高考阅卷,对偏题作文是毫不留情的,因此,审题立意与识记同等重要。湖南语文卷作文形式这4年考了两年话题作文,两年命题作文,其中一年只能写议论文。今年限制一种文体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不符合时代精神,但作文形式操作空间较大,近年来有一种介于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之间的形式,我们称它为新材料作文,请考生注意练习。
什么是新话题作文,我以一例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xx年为54.2%,20xx年为51.7%,而20xx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xx年为18.3%,20xx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这道作文试题,既不同于以前的材料作文有个中心,也不同于近几年的话题作文有个话题,而是介于材料与话题之间,给定材料,不给定话题。这种形式姑且称之为“新材料作文”。
这则材料的中心话题就是“读书”,是讨论读书的“问题”,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叫“主题”,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问题”比“主题”更宽泛,更给了考生写作的空间,考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就更大了。“问题”这种提法,也更接近新课程的要求。
从文章写作构思来看,可以写读书的感受,痛苦和快乐,写好书对你的影响,写与书结缘的故事,写有关教材的东西,写对有关人们越来越不读书的原因的探究,比较纸质书籍与网络书的优劣与异同,写提高人们读书的积极性的方法,写读书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等等都可以。只要保持格调高尚,积极健康,与“书”有关,一般不会离题。
当然不能仅备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这种传统的形式现在又被人们重视起来了,我们当然也得重视。
一年一度的高考带动社会的关注。
高考语文作文 篇2
在“万众创新”的大时代背景下,创新使个人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使国家获得更强劲的发展动力。因此,时下许多人秉持着这样一种理念——拒绝平庸。平庸,意味着“无英华可以自见,无名誉可以震俗”。而拒绝平庸,则是摒弃寻常,追求新异,这正如某时尚服装品牌的广告语:不走寻常路。一句拒绝平庸,道出了当下世人创新的渴望。然而,创新并不意味着一味的标新立异,创新更离不开个性的彰显。
先前有人认为,“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在他们看来,因为有创新性的思维方能侃侃而谈;后又有人反其道而言之,“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在这些人眼里,正是因为有创新性思维,所以才点到为止,反而只有“半瓶子水”的人才会搜肠刮肚进行创新。在人人都在热衷于推陈出新的时代,创新的潮流似乎掩盖了曾经纯粹的自我——个性。彰显个性,做纯粹的自己,这个时代不仅需要创新,也需要个性。倘若所有人奔波在创新的路途上,所有人都渴望标新立异,那这个时代并不会因此而多姿多彩,反而会呈现出“伪创新”的境地。因为所有人只想着如何去鹤立鸡群,不惜代价标榜新异,还会有谁记得最初的梦想?还会有谁认识最本真的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潇洒的度过短暂的一生,不言后悔,不言遗憾,告诉世界,我来过。
在这个飞速的时代,我们呼唤创新,亦呼唤个性的彰显。时代的进步离不开创新,无论是科技的创新还是政治理念创新,亦或是文化的创新,这一切创新都离不开个人鲜明的个性。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维,独立的行动方式,个性铸就有意义的创新价值。其实,个性之中孕育着创新的萌芽。牛顿独特的个性使得他具备常人不具备的思维方式,在面对苹果坠地这一寻常的小事中,他创造性的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对整个科技史的发展做出了创新性贡献。与此同时,创新也使个性得到升华。倘若只是单纯的守着个性,面对大千世界或不发一言,或点到为止,而不是抓住时机发声,积极寻求更有价值的创新,这样的个性也终将被时代湮灭。创新促使个性更加有生命力,更加有斗志。
回到伊始的话题,拒绝平庸。因追求创新而远离平庸,因坚守个性而拒绝平庸。于个人,远离碌碌无为;于社会,远离停滞不前。这注定是不平庸的时代,因此人也不可平庸。坚守个性,追求创新,方能拒绝平庸。
高考语文作文 篇3
语文的灵魂是人文理念,人文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要义是生命意识。假如有一天语文远离了人文的内蕴——生命意识,那么语文将沦落为“婢女”。
有谁愿意做“婢女”?于是在语文“本纪”抑或“世家”的“皇帝新装”里发出了一个“天真的声音”:“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位小学生读了很多成年人耳熟能详的著名文学家朱自清的名篇《匆匆》,竟然在作文中写道:“中国打仗时,有许多爱国烈士,他们为国献身,但是,朱自清重病在身,宁可饿死也不要美国人的‘救济粮’,很多人都说他有骨气,但是我却觉得这样做一点意义都没有。如果说不吃不喝,宁可饿死,可以换来别人一句‘有骨气’,我就觉得朱自清死得轻于鸿毛。生命第一,这是我们老说的一句话,为什么有人宁可饿死,也不吃眼前的粮食呢。都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御,但是我认为不会防御,就无法进攻,打仗就是要有强劲的力量,你连饭都不吃,连枪都拿不动,怎么能……”
逻辑上有点“幼稚”,外加对历史背景的无知,不理解“不食嗟来之食”的阶级斗争的政治内蕴,使这段文字在一定程度上让人啼笑皆非。然而,其把时间与生命链接且冲破意识形态执著桎梏的读后感,不要说那些无病呻吟的同龄人望尘莫及,即便时下的有些语文专家,可能也会难以“望衡对宇”。
倘若一个声音高喊着:“说这话是要负责任的!”那么我就会撕去最后一片遮羞布高喊着:“不是‘可能’,而是绝对!”请看20xx年杭州中考作文题:“著名导演张艺谋18岁时迷上了摄影,可在当时连吃饭都困难,哪有钱买照相机学摄影呢?于是,他瞒着家人,偷偷跑到城里去,一连去了5个月,终于攒够了买一架照相机的钱。凭着那架照相机给他带来的艺术积累,他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可以这样说,是那架照相机或者那段的经历,给了他特殊的人生经验,鼓励他不断挑战逆境,走上了成功之路,实现了人生价值。但当人们把羡慕的目光投向成功人士名利光环的时候,往往忽视了他们成功的秘诀。请以‘成功的秘诀’为话题……”
高考语文作文 篇4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郎朗的父亲在《我和朗朗30年》这本书中,讲述了郎朗从一个普通的孩子迅速成长为超一流的钢琴家的故事,介绍了培养郎朗成功的秘诀,其中一条是: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更快一些。这引起了家长们的热议。
家长甲说: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培养孩子确实要尽早、赶快,要尽可能地早学,多学。家长乙说: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培养孩子不能求快,求快势必会伴随严苛的训练,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再说,像郎朗这样成功的又有几个?
家长丙说:是啊,梁启超先生说过,学习不必求猛进,像罐头塞得太多太急,不见得受益。他教育出的子女个个都很杰出。
家长甲说:可是时代不一样了啊!
--------
要求:以上对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考语文作文 篇5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化亦然。充满变数的时代中,如何护佑传统文化之根?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方能使悠悠文墨,贯穿古今。
变数之中,见微波而知暗涌,闻弦歌而知雅意,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方为智者之所为,更是优秀文化得以传承的必然选择。具有优秀基因的文化,当在变化之中有所坚守,更有面向环境的创新求解。
自强不息,创新求解传承传统。
诗词歌赋似一脉清流,滋润现代人的心灵。近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的热播,还人们苍白的生活以斑斓的色彩。然而,有人或化身怀疑论患者,认为所谓“文化热”不过是刺激感官、吸引眼球;或成为无厘头病人,以看秀方式做台下的“吃瓜群众”。人们或怀疑或戏谑,却忘了正是热播节目的创新求解,让诗意悄然重新进驻人们的生活,让悠悠文墨在热议中得以传承。
与时俱进,重新定义传统文化。
有人痛批当下的“汉字危机”是对母语情感的淡化,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然而我们不可能限制一个民族尽情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这是不近人情的因噎废食。魏源云:“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有机结合,才能使悠悠文墨“受光于天下”,从而传播四方。《中国诗词大会》的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以现代科技还原古典意境;“摇一摇”、新媒体互动,搭建传播平台供文化驱驰。以现代科技之土壤护佑传统文化之根,方能养其端倪,植其苗芽。
重拾自信,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
价值观的多元、外来文化的入侵,难免使国人迷惘于光怪陆离之中,忘了去拥抱传统文化。然而正如李清照所言:“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秉持“民族文化乃一流”的信念,才能以不卑不亢的姿态与其他文化握手言和。林风眠在水墨的清雅韵致中得到滋养,方能调和中西,打破画种界限而真正融会贯通;潘天寿挥毫落笔强悍霸道,以最大力量表现传统文化的优秀状态,与各族文化平等交流。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让悠悠文墨,贯穿古今。
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让传统文化被拖拽的踉跄脚步恢复稳重,让现代中国人不仅会敲击键盘,也会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这是传统文化的创新求解,更是民族的未雨绸缪。
高考语文作文 篇6
高考专题辅导:常见作文文体之说明文
说明文由于其对象的科学性强,而学生接触的生活有限,因此,命题有一定局限:若命制学生熟悉的,如钢笔,又容易被老师压中;命制学生不熟悉的,学生又不好写。故而在高考试题中,说明文作文大作文来写,可能性不大。但作为一种常见、常用、适用的文体,可放在语言运用中考查。也可以作为小作文考查。如重庆市的《筷子》(20xx年)。因此,我们不能怀着侥幸的心理,放弃这一块的复习。
说明文的特征及相关的知识
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
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
三、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高考语文作文锦集六篇】相关文章:
6.高考语文作文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