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三作文

时间:2021-03-24 19:03:38 高三 我要投稿

有关高三作文汇编四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三作文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高三作文汇编四篇

高三作文 篇1

  始终忘不了,曾经在《疯狂素材》上看到的一张图片:白色的雪地背景下,一只海豚与一个人。然而,那个人的手里却拿着棒子一样的东西。那只海豚哀求般的冲着那个人叫,然而那个人却早已失去了人性——将手中的棒子挥向海豚的头部。海豚用尽最后的力气,叫出了最最凄厉的一声。

  那是一张异常撼动人心的照片,那是一张人性丧失状态下的照片,那是一张鞭挞人性丑陋的照片,那是一张令每一个看到照片的人,都会为之心生无限伤痛的照片。

  近日,看了《海豚湾》,才意识到,那张图片只是一张至浅显的,表面的图片,背后还有更多的不为人知的、更为悲惨的镜头,真相。

  《海豚湾》,多么美丽动人的三个字,给人一种如此轻柔舒适之感。然而,却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三个字之后,又隐藏着多少令人心痛至极、悲痛欲绝的残忍与人性的被逼丑陋···

  曾经有人说过,“《海豚湾》,是一部让人看一次哭一次的影片”,我不信。可当我真的看了《海豚湾》,我蓦然,无语——人性却原来可以如此的卑鄙丑陋?!那句话不够,应该是“《海豚湾》是一部让人看一次哭一次,看一次内心抽搐一次,看一次良心反省一次的,揪人心弦的影片。”一个人,看着《海豚湾》,我痛快的哭了出来,为海豚命运的悲惨,却更为人性的卑鄙丑陋……

  纪录片中,太地的负责人(可能是),却还厚颜无耻的说道:“我们的方法已改进了很多,猎杀海豚的方式在时间上也缩短了很多。”(不不明白,海豚,一种多么可爱的生物,为何却要猎杀它们!!!“猎杀”这个字眼给我一种莫大的反感。)可当调查人员拿出刚拍下的视频录像放在他的眼前时,该负责人无话可说。

  我更震撼的是,一位教授竟然在胸前挂起一台电脑,电脑里放的是那些残忍的杀戮海豚的画面。就在那位日本籍的官员说完“我们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猎杀海豚的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为此,我们感到非常的骄傲。(个人补充一句,真不知道,“骄傲”这个词是怎么从他的嘴里发出来的!!!)”就在这时,这位教授进入了会场。他穿行在每一排座位之间,只为让每一个位与会人员看清那残忍的杀戮画面。

  教授说,他亲眼看见一只海豚在他的怀里“自尽”——那只海豚游到他的怀里,看了他一眼,然后深吸一口气,没有在呼吸第二次,便径直掉入了水里。原来,海豚的每一次呼吸都是下意识的呼吸,它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呼吸。当它们感觉这个世界已不再适合它们生存时,它们要做的很简单,只是屏住下一次呼吸,仅此而已,只需片刻的时间。

  太地海豚馆里,那些残忍的工作人员手里拿着矛一样的东西(容我称之为“铁矛”吧),在船上向水里看着。之后便是迅速而敏捷的“刺杀”,(那一个画面让我想到了当年抗日战争,日本的士兵将刺刀插向国人的类似画面。不禁心里涌起一个问题:为何,日本人如此喜欢“刺杀”!!!日本民族如此嗜好杀戮!!!)当铁矛收回来的时候,水里泛起一丝血红……这时候水里的画面是:起初,一群小鱼在成群的游着,忽然,那群鱼儿迅速游走。之后,便是水的颜色暗了下来,当你正好奇这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海水变成了彻底的红色,鲜红色,血红色,那是一种令人感到悚然的红色。然后,不用旁白,也不用多余的加注,“此处无声胜有声“。

  一场杀戮过后,那一片本来平静的水域,已不再是水,而早已成了“水的血溶液“。而工作人员呢?它们还在穿梭着检查是否有“漏矛之豚”。有一只在努力挣扎着的海豚,努力拍打着自己的尾鳍,却终逃不过工作人员的那一支长矛——再次拍打了它一生地最后几下,然后默默的,默默的翻过了身子。

  一场对于那毫无人性的工作人员以及太地的每个人来说,一番“简单”的“处理”之后,刚才还优哉游哉的海豚此刻却都已翻起了白肚皮,刚才还充满着海豚的水域此刻却成了海豚的墓地,刚才还充满着海豚欢快的叫声的峡谷此刻却成了令人悲痛欲绝的地狱!!!

  日本,大和民族,却为何容不下弱小的海豚呢?大和,“和”在哪里!!!我看不出哪怕是半点的“和”,却还叫“大和”!!!大和民族是一个嗜好杀戮的民族!!!

  影片的最后,那位教授说道,我希望能在我的有生之年看到停止对海豚的杀戮。

  我也希望,人类能尽在停止对海豚的杀戮。然而,这需要社会每一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诚然,一个人的影响力毕竟有限,他所能影响的也只是他的世界,不世界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某一个行为而去改变什么。然而,我又想到,其实,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扩大因子。我们不能去奢求仅凭某一个人的力量就让社会去改变什么,那是痴人说梦。但是,谁都不能否认,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个人做某一件事,不求所有的人都去做,只要少部分传播下去,哪怕是只有一个人好不好,那也足够,而这个人又可以继续传播开来,所以最终结果将是不可预估的。这便是“蝴蝶效应”。

  所以,不要说仅凭一己之力做不了什么,要知道“在南卡州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会在北卡引起一场旋风”,一己之力聚起来将不再是一己之力!所以,请每一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哪怕是一份微薄之力!!!

高三作文 篇2

  我的家坐落在美丽的梁溪河畔,背靠隽秀又不失壮丽的二茅峰。儿时,当河水还很清澈的时候,我喜欢每天早上起来,在路上随意捡起一根长长的竹棍,跟着妈妈去爬山。在熹微晨光的照耀下二茅峰总是闪烁着红白的光,山顶就好像初升的太阳,阳光就是她美丽的衣裳。在小学的6年里,除了雨天和雪天,我从没有停止过攀登这座秀丽的山峰。即使有时候滑了一跤,在尘土滚滚的地上滚上两圈,我也从来没有放弃向山顶进发。当然,在爬山这艰苦的过程中,我也没少了用“娱乐”来犒劳自己,一边攀爬着,一边唱着山歌。炎炎烈日的夏天,在大汗淋漓从山脚下冲下来后,我喜欢穿着件小背心拿着个盆跑到河边,与早已泡在水下的小朋友打水仗。没有书本,没有作业的负担,青山绿水间传来孩子们的欢声和笑语。

  在成长的日子里,父母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的妈妈是一位睿智的法官,她教会了我如何阅读各类书籍,尽管那些书厚且枯燥,都要定下心来将书读透。以前,我常常看见妈妈,放弃了看电视剧的时间,在本就不大的书桌上看着几乎占尽了桌子一半的法律书籍。她很少从书房中走出来,而且一看起书来就要到深夜。或许是受到了妈妈的熏陶,从那时起,书房内又多了一张小桌子,每天甚至每个周末,一有空我就坐在妈妈的旁边看书。神奇的是,我竟然抵挡住了当时风靡全国的“哪吒传奇”动画片和“大话西游”游戏,一心一意地跟着妈妈一起看书。当然,妈妈对于读书不仅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教导我,还时常对我进行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便是妈妈经常对我说的箴言。记得,我那时候正在读《红楼梦》,因为《红楼梦》有120回,每回都有上千个字,而且还有很多生僻的古汉语,所以我时常看的一头雾水,看了上面忘了下面。妈妈便开始教我如何进行排序和摘抄。她让我将每一回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并且标注好时间记在我的小本子上,这样再看下一回的时候认真复习前面的知识,便能做到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就在妈妈的悉心教导下,等到小学毕业的时候,我已经熟读过了“四大名著”。当我去我的初中母校(无锡最好的学校之一)面试的时候,老师一听到我能熟练地阐述四大名著的主旨和内涵,并流利地背诵林黛玉《葬花词》,就立即录取了我,还夸奖我读书很多很细致。

  我的父亲表面上看过去很和谒,平时和我有说有笑,如好朋友一样不分你我、大小,对我充满希望和期待,却对我实施了最严厉的“看管”,尤其是在他认为我犯了原则性的错误以后,总是让我坐在他的对面,从小处入手,从大处着眼,一谈就是二、三个小时,直到我认识错误为止。记得读小学的时候,因为调皮又喜欢恶作剧,会经常受到老师的责难,我的父母也因此隔三差五被老师叫到学校训斥,即使被班主任认为是最差的孩子,父亲也从来没有放弃过我,始终坚信我会出类拔萃。鼓励我、帮我确立追求目标,要有不懈的努力和恒心;学会坚强,要遇到任何挫折和打击决不放弃;学会分析,要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像自己所喜爱的篮球明星乔丹那样,有远大的目标、充足的信心和为实现梦想而付诸努力。同时要强健体魄,我的体育爱好就是他培养的。读小学时小区里没有操场,他就带我到隔壁的中学里跑步。一遍遍训练我的起跑和抬腿。他对我的姿势的'要求近乎完美,每当起跑前我的跪姿角度小于135度时,他总是会立即喝止我,不厌其烦地让我重新准备,直到我的姿势跟教科书上一模一样,他才满意。

  在父亲的培育下,运动不仅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快乐,还给我带来了一个很强壮的身体。就算有时候得12点才睡,可第二天我还是能7点起来,而且注意力非常集中。

  这就是我成长的家,,青山绿水让我领略了山川的秀丽,激励着我探索着更加神奇美好的未知领域;妈妈让我爱上了阅读,不论书多厚,内容多枯燥,我都能静下心来进行梳理;爸爸让我学会了坚毅,迷上了体育锻炼,练就一个好身体,满载着活力与热情迈向未来的世界,攀登知识的高峰。

  今天,当我拿到美国高校第一份录取通知书时,我想在不久的将来我会暂时离开心爱的祖国,离开生我养我的土地,离开温暖的家,为了心中的梦想——当一名天体物理学家去打拼。

  我爱我家,我爱我成长的地方。

高三作文 篇3

  岁月总是在人们的咀嚼中更富意味,在遗忘中愈显寡淡。它仿佛一把无形的刀,不断地以它自己的方式雕塑出不同时代的特质。尽管物质生活环境的改善会使人忘乎所以,或多或少淡薄了他所生活过的时代中的某些体验,但他所具备的那个时代的特质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消亡的,因而回首往事,总能够找回一点自我一点本色。

  虽说物质的困乏能使人很无奈的断了好吃、贪吃的欲念,但是,一旦有那么一点点触动的因子,便会使濒于消亡的欲望萌生。小时候对于赶集(俗称赶闹子)总有一种心驰神往的渴求,尽管身无分文,就算是徒步行走十几里甚至数十里的路程去赶集(那时很少有车坐),也绝然感觉不到辛苦和劳累,哪怕赶到集市什么也没买,什么也没钱买,空在市场里转悠数十个来回,似乎也是心满意足的。

  总觉得当时买点吃的或玩的都好难抉择,因为要了吃的就没了玩的,要了玩的就没了吃的。那时期做孩子难而做父母的更难,尽管省吃俭用,可一年到头也没有几个零碎子。孩子多的家庭往往入不敷出,能有口饭吃亦是不易,哪还拿得出钱来像现在的孩子们这样大手大脚的要这要那呢!因而赶集的权力在悄然中被劳苦又无奈的父母剥夺了。因为他们不忍心见到自己的孩子来到市场,面对那些稀缺又诱人的商品垂涎三尺而赖着不肯走的情行。认为带孩子赶集,简直就是在用刀剜心,所以赶集对那时的孩子来说就只能是一种奢望。

  父母赶集也并非如现在的人,是因呆在家里心烦或无聊了要出去瞧瞧热闹散散心。他们却是为了养家糊口,去用自家生产或豢养出来的蔬果或禽畜这些从自己口里省下来的农副产品换取一家子老小赖以生存的粮食和日用品。当然,运气好买卖顺,他们也不忘多带些纸包糖(那时称卫生糖)或“小人书”什么的给孩子们“接包”。至于他们自己,只要是能省的还得狠心的省,所以每到赶集那天挨饿或吃上一个他们头天晚上就准备好的红薯算是中餐,那是经常的事。对这些,我们做孩子的自然还不甚理解,最重要的是,知道父母要赶闹子了,或许运气好,就能有糖吃了。因而,赶集的头天晚上整宿也睡不安稳,老睁着两只眼睛,兴奋地盼天快亮。第二天一大早,也随着父母早早起床,陪着他们做完赶集的准备事项。然后,草草吃了那顿不太像样的早餐,便目送着父母走出村口,接下来的时光就是等待。那种等待,现在想来简直就是折磨,既焦虑又满怀期盼,在村口一直很有耐心地等待父母的归来。一旦等久了等急了,每遇其他赶集回来的人,总会不失时机探问一番父母的情况。如果问到父母的买卖比较顺时,心中自是高兴不已,起码这长久的等待终算有了一个甜美的结果;如果问到的情况不太妙时,心中除了懊丧便是失望,当然还心存幻想,也因此还要等下去,直等到看见父母远远归来的身影。无论怎样,照样是欢呼雀跃地迎上去。而父母无论买卖顺或是不顺,总会从手中的竹篮或跨包里拿出些许糖果什么的,心中有数地分配给孩子们。那年月尽管穷,可父母心疼自己的孩子,他们不想把生活中太多的失望留给孩子,要苦就苦自己。而孩子们自然还不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拿着自己那份子,欢天喜地地奔回家,若路遇别家的孩子,也不忘在他们的面前显摆显摆,说:“我有糖吃哟,我爹妈给我买的!”那份满足又得意的劲,现在的孩子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

  物质的匮乏,生活的艰难,叫人不堪回首,然而,那时的人极容易获得满足。吃肉很是不易,一月中能有一顿肉吃,就已是很不错了,而且还得凭国家按计划发放下来且少得可怜的肉票。所以一年中最开心最热闹的一天便是年终生产队杀猪,按工分分肉的那一天。这天,全村男女老少喜气洋洋聚集在村中的大堂屋,热望着几十面大案桌上分摆好的百十份猪肉,等待队长点名捻阄取肉。那年月的人,根本不管自己分来的那份肉质的好坏,只要份量足就行。孩子们穿梭十数面大案桌间,企望能从案桌下捡到点大人们不慎剁掉在地的肉丁和骨渣。运气好又灵活的孩子总能捡上二、三两,然后得意又兴奋地跑回家,用冷水稍稍冲洗一下,连肉带骨剁成末,和着数十倍的水,再搭上一大捆蔬菜煮熟,便又是一家人难得的一顿。席间父母除了说一大堆褒扬的话外,还特意给这个孩子多盛点肉末以示奖励。如此这般,其他孩子也绝没有一丝不公的感觉,因为这一顿毕竟是他的功劳呀,不然哪能打上这么好的牙祭呢?

  如今的孩子连鸡腿都不愿吃了,吃腻了,吃怕了。可那时除了过年或是什么重大节日能够吃上鸡肉外,其它时日里只能是跟着鸡的屁股后面跑——看一眼。有时杀了鸡,尽管鸡只有两条腿,但是慈爱的父母总会像变戏法似的把鸡砍出四只腿肉来。而孩子们却另有一番安排,最初是舍不得吃,总想留着后一天或是更后一天才吃。因为一下吃完了,心里就没有念头了。所以那时的孩子吃鸡腿不仅仅是为了饱口福,很多时候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满足,至于口味如何绝不是要考虑的问题。虽说物质生活影响和制约着人的精神状态,然而,在当时,物质的极度匮乏似乎对人的精神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只要能吃饱,一顿红薯跟一顿米饭的效力是没有多少区别的。吃饱了,脸上洋溢着的同样是满足,干起事来照样劲头十足,可以说,那时的人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求一个“饱”字。

  现代社会里,我们向来把温饱放在一起相提并论,然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挂在人们嘴上的唯有一个“饱”字,“温”字似乎被忽略了,只要不使身躯大面积裸露,稍能抵御严寒或遮遮羞就行。什么款式,什么品牌,在人的头脑里根本就没有一点意识,在穿着打扮上是土得不能再土了。人们穿着最具时代特色的几乎都是用纯“四色”即黄色、蓝色、黑色和红色布料做成的仿军装或仿中山装,谁要是有所标新立异,不是招致艳羡并是引来非议。发型也很单一,男的短平头,女的扎辫子或是刘海或是齐耳根的“妹妹头”。尤其不能打扮得稍有花俏,否则便无处藏身。还记得那时有一个很时兴的词叫“水老官”,就是针对那些装扮比较花俏的男人(当然怎么花俏都不及现代人的百分之一)而言的,而女人们却在“不爱红妆爱武装”的感召下,俨然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男人婆”。在那样的年代,大多数人是一两套单衣物加一双千层底布鞋惯度日月。夏天不论男女,衬衣的款式、布料花色大抵相同,冬天一条单薄的裤子被呼啸的北风吹得吧嗒吧嗒作响,能否御寒可想而知了。家庭条件稍好的,还有可能有那么一两件用蓝色或黑色咔叽布夹着自家产的棉花缝制的棉衣。而且大部分家庭往往是把千方百计缝制好的衣物相袭传递:先是老大穿,老大穿不了了就老二穿,以此相传直至谁都穿不了或是不能穿了,方才把它大卸八块留作它用,或做帽或作肚兜或作鞋袜,到头来一点也不浪费。因为穿惯了破旧打满补丁的衣物,所以一旦谁穿了一件新缝制的衣物,那是很引人瞩目颇费他人口舌的。如此这般反被弄得浑身不自在,仿佛是偷来似的,小偷一般逃回家换上那些补丁衣物方才轻松起来。当然,出现这样的情行还另有一个原因,当初整个社会很注重出身成分,谁要是被界定为地主富农什么的,那是吃不了兜着走的。因而,人人都不想沾上这些成分,都以做贫农或贫下中农为荣,而成分的界定依据就是看家庭条件的优劣。如果吃得的穿的比大多数家的好,注定不能做贫农了,做不了贫农就会受人蔑视,别人就对其近而远之。如此这般还有谁愿意冒这个风险?也因此闹出不少把新制的衣物用剪刀弄破后才穿的笑话,那是不足为怪的。

  岁月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驱动下,缓缓前行,善良的人们似乎包容了当时的一切,尽管饱受饥饿与寒冷的啮噬,但却永远保持着一种积极奋进的精神,怀揣着一颗闪亮的感恩之心顽强地生活着。是非公私异常分明,人人都本分做人,没有现代人这无限度的私欲贪心。那时的人对知识对文化的渴求无论大人小孩都到了痴念的地步。子女多的家庭对此很是难以作出决定,让谁放弃读书都不忍心,可又不能全数送到学堂,无奈之下只能痛苦地进行筛选,谁平时表现最出色就送谁读书。有时被选送的是哥哥或姐姐,为了分担家庭负担照顾弟妹,只好忍痛割爱让给弟妹。当然未被选送的,似乎也没有多少怨言,因为他们都懂得在那样的生活条件下做父母的苦心和艰难。既然肩负了读书的使命,那就是一家人的希望,于是在心里暗下决心,读书就读出个样来,决不辜负所有人的期望,给家人挣个面子。也因此,谁家考了个高中,谁家上了个大学,在全公社是会引起关注和轰动的。有时为了激励本村的孩子更多的考上大学,不少村队想尽法子从公家的收入或出产中拿出一定的粮物赠送给有孩子考上大学的家庭,并想方设法筹资请一年中都难见一面的电影放映队来到村上,在孩子上大学离村的头一天晚上热热闹闹放映一整宿电影以表欢送。如今想来,那确实是一种无上光荣的事,这个家庭也从此备受敬重,远近有名。

  今天目睹见识那么多的孩子都不愿意上学,害怕读书,放弃学业,沉迷网吧,空虚无聊,乖戾自私,冲动无知,心中总有种说不出的滋味,真不知是不是富足的生活、宽松的环境把他们本应有的良好品质掏空洗尽了。所以在生活条件如此优越的今天,我们再回过头去想想以前走过的那段艰难的岁月,对今天的孩子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育,同时对我们自己也不失一种自我调适。如果一味忘记过去,遗忘苦难,人终究会失掉自我,到头来我们除了钱以外,将什么都没有了,这跟行尸走肉能有多大区别,人活着那还有什么意思呢?

高三作文 篇4

  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当前高中作文教学却一直处于无序状态,愈来愈多的学生感觉到学了三年的作文反而更加不会写作了——平淡无奇(居多),偏离题(一定比例)。究其原因,平淡无奇者往往是懈怠于写作,平时不懂得积累素材,下笔又不知往深远处多思考,久而久之,用尽老本后便使不出新招了;而偏离题者,其实大部分其出发点是积极的,想在考场作文中以“标新立异”胜出,却不懂得“新异”的前提是遵守作文规则,以致偏离。鉴于以上情况,高三作文教学一定要改革,以达到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标。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二点浅见供大家批评指正。

  一、素材积累要讲方向

  大诗人陆游曾这样教育孩子:“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作文何尝不是这样,要写好作文,就一定要在文外下工夫,也就是要先积累好素材。高三的语文老师们深谙此道, “累并快乐着”地不断给学生印发素材。可事实证明大多“素材”学生没时间看或不知怎么用。所以关键问题不在于素材的多少,而在于学生需要怎样积累,积累什么样的素材。总览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大致可概括出两大特点:一是立意明确的,多为学生熟悉的话题;二是立意粗略的,留给学生独创的空间大。其实,无论是论述具体的话题还是进行独立思维写作都是高中生应该拥有的作文能力,高三阶段的作文教学更应以此为方向,首先在素材积累方面对学生有切实的指导:

  1、指导学生从书籍中分类汲取素材,作文时便能信手拈来。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学生涉足于古今中外文学艺术殿堂,能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正如美国约翰卢保克说:“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比现实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正如倒影里面反映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样。”(《读书的乐趣》)所以从书籍中汲取写作素材是一条捷径。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课内,外素材。目前较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有:《读者》,《青年文摘》,《海外文摘》,《书屋》,《美文少年版》,《散文》,《杂文选刊》,余秋雨和周国平的部分作品等等。同样的道理,一定要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巧取。指导学生对这些素材分类收集,并在平时作文的特定情境里有意识地去运用,最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大有好处的。

  2、丰富自己的生活,情感素材,拥有足够的发挥空间。

  第二个命题趋势的特点,就是给予学生独创的空间大,但空间越大就越需要学生有自身的认知视野和情感体验,才能“与众不同”。著名作家刘绍棠先生在谈创作体会时,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在熟悉的土壤上种自己的庄稼。所以,教师就要在这方面给学生以画龙点睛的点拨,让学生领会到要写好作文,在拥有来自书籍的间接经验素材的同时,更要积累直接独特的心灵体验素材。这种素材来自于学生对周围世界主动的思考和关注。缺乏这种素材的学生提出了“生活贫乏说”,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在两种世界里:客观物质的和主观精神的。学生并不是生活贫乏,而是感情精神的贫乏,只要打开心灵之窗,让心零距离贴近生活,就会发现处处是感动,处处有素材。社会动态,家庭生活,邻里亲情,校园喜怒,花鸟虫鱼皆可成为肥沃的心灵土壤,培育出可人的果实。只有让学生有意识,有方向地不断扩充各种写作素材,培养一定的情感意识和文化眼光,才能在作文的天地里自如翱翔。

  二、课堂指导要有侧重

  高中语文新课标为中学作文教学确立了新的作文价值取向:一是写作的外在价值,即满足表达和交流需要;二是写作的内在价值,即满足自我认识的需要。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曾说过: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写作的最高价值就是用语言来表达思想,认识自我。但这几年,堆砌华丽的辞藻,堆积古人的事例,甚至成了高考作文的一大弊病。作文一旦成了搭建文字的游戏,没有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也就失去了价值。

  我们的作文教学不仅是文章学教学,还应是写作学教学。文章学教学只着眼于教学生掌握文章本身的构成要素——主题,结构,语言;而写作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作文过程中的思想能力和整理思想的能力。相比之下,前者是机械性的,而后者是个人终身需要的能力。我们的教育应满足长远性的需求,高三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关于语言,结构的知识,故此时的作文教学一定要侧重于指导学生对写作素材进行深度挖掘,培养其思想的能力。

  写作素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生所感觉到的事相,主要指与其心灵发生了价值联系,激发其思绪的那部分生活,正如孙绍振先生所说的”是被你的心灵同化了的,成为自己心灵的一部分,与最精彩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东西”。只有找到写作主体与客观生活的思想契合点,才能赋予作文鲜活的生命和鲜明的个性。

【有关高三作文汇编四篇】相关文章:

1.有关高三了作文四篇

2.有关高三作文四篇

3.有关高三英语作文300字四篇

4.有关高三英语作文四篇

5.有关高三了作文300字四篇

6.有关高三作文300字四篇

7.有关高三作文汇编9篇

8.有关高三作文汇编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