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一作文集合八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作文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作文 篇1
迎面扑来的寒意,睡意朦胧的眼睛猛地睁开。感受着外界的气温,好似穿梭了时空,从炎炎夏日来到了凉爽之秋。但,我只是跨过祖国的大好河山,从株洲来到了青海西宁。
来到了三江之源的青海省,它给我的第一个惊喜不是黄河的波澜壮阔,也不是草原的辽阔无边,而是站在拉脊山上的寒冷之意。没错,在这酷暑之中我感到了寒冷,刺骨的寒。这人站得越高,寒冷之气就越是刺骨,这是事实,不也是人生哲理吗?第二个惊喜便是大块大块的肉。这里不似江南将菜做得小巧而精致,而是通过大盘大碗将那豪迈之气显示得淋漓尽致。生吃大蒜则将这豪迈之气渲染得更加浓厚。
这里还拥有一片雪白的湖,没错,雪白色的。但,那不是寒冷的白色,而是盐的白色。而它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茶卡盐湖。这个湖里只有浅浅的一层水,水下则析出了层厚厚的盐,这盐就像海洋的沙子一般存在于水里,不会为任何东西而消失不见。在盐湖里用手摸一把或者洗一下手那就恭喜你成功的拿到了茶卡盐湖的特别纪念品——盐。而且这里也因盐拥有了盐门雕,一种特殊的工艺品,也是这里人们智慧的结晶。它们便是我的第三个惊喜。
在去盐湖的前一天,车行在高速公路上,看,白白的大云朵像棉被一样盖在了山顶上,好似在给山顶保住最后一丝温暖;望,那些牛羊在近处的草地、远处的山坡上吃着草,就像一块块黑色、白色的宝石在绿色的丝绸上闪烁,为这片辽阔添上一抹亮色;瞧,满天飘来的白色,那不是雪,也不是柳絮,也而蒲公英,这些白色的精灵在阳光下、微风中起舞,为这高地之原送来份愉悦。而那远处的一条蓝线便是我的第四份惊喜所在之地,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早上5:00我从帐篷里出来,冷冽的气息让我忍不住一抖。这为的就是看日出,青海湖的日出。但早起的我们仍然遇上了堵车。与我们有相同想法的人大有人在。而等我们到了湖边,远处的天边已有一抹红色,而近处的的人们早已沿湖站了很远了。终于好不容易挤出了人群,蹲在人群的前面,而眼前的景色早已变了样。有一朵云低低的浮在湖面上,它与湖面之间有一条小小的缝隙。而太阳又想恰好在那里升起,给人的感觉好似有一炉大火将云烧得通红。而且这火是越烧越旺,越烧越旺。哦!我看到火心了,那小小的,圆圆的太阳出现在那条缝隙中,它是如此的耀眼,如此的美丽,它如同透着金光的钻石镶在那缝隙间,美极了!日出就在很多人里眼里看完了,但它在我眼里还没有。太阳在穿透云层时,我看到了,看到了它不是红色的,而是光明的。它一点点的从天空中的一角蔓延,驱散了黑夜,为大地也撒上了一片闪烁的光明。而我,则迎接了一个白天,一个光明的白天。同时也在我心中留下了一个永不黑暗的白天。
“啊嚏!”看完美景的我,同时感受到了寒冷、感冒、高原反应的关照。它们好似在对我之前不管不问表示愤怒,但我仍不后悔对它们的不理不睬。
四个惊喜,留在心底。愉悦心情,写在纸上。我很喜欢这次旅游。纵使我读了万卷书,也不如此次行万里路。
高一作文 篇2
那天,我与一位同学准备一同去另一位同学家,由于初次到访不识得路,结果找了半天的路却仍还未找到。在马路上,我们的衬衫早就被汗水所浸湿,饥渴难耐的我们买了瓶水,小憩一会儿后我俩决定分头找。于是,我独自寻找在冒着热气的马路上。我找了许久,依旧没有找到,我扔下喝完的水瓶又开始找了……
当我骑车经过一段两旁都种满高高的甘蔗林时,四周寂寥无人,忽然,看见了一位老伯正挑着大袋废品踉踉跄跄地走在马路上。我的目光情不自禁地投向了这位老伯——老伯的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全身上下只有穿着一件老旧泛黄的短裤,戴着一顶做工粗糙的草帽,脖子上的褪色的毛巾被汗水浸透,肩膀上的汗水从裸露着的半弯着腰的后背流下滴在裤带上。扁担上挑着的废品将我的视线完全遮挡住,我的视线只能随着他迈出的一步又一步艰难的步伐带动着扁担两头上下摇晃隐隐约约地从中看出他身体的轮廓。他穿的那双拖鞋与扁担同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骨瘦如柴的他随着声响踉踉跄跄地蹒跚慢步,身体也随着那两大袋废品左右摇摆。酷暑正盛,他却仍默默地走在寂静的马路上——此时的他似乎没有发现我的存在,更没有发觉他那汗湿淋淋的瘦弱身躯!
忽然!一阵热风从马路旁的甘蔗林里吹来,卷起了林中的沙土吹向了我和老伯……
老伯抬头望见热风,连忙用左手猛地按住头顶上的草帽,右手紧紧地抓住扁担,暴出了手臂上的青筋,却又微微翘起将眼睛贴在手臂上,歪着脖子紧紧地夹住毛巾,毛巾随风舞动起来却也始终被老伯固定着,废品袋微微摇晃,老伯打了个踉跄,右脚往后一退,便赶紧稳住脚步。风过去了,老伯便用毛巾擦了擦眼睛上粘住的汗水,稳了稳草帽后又开始缓缓行走。这时的他抬头才发现了我的存在,我也才终于看清了他的容貌:老伯的脸上流着汗水,眼睛圆凸凸的,黝黑的脸庞只有眼角有皱纹。看见我如此专注,老伯有些吃惊和不解地瞄了我一下便立刻又“深埋”了他的头继续前进。我也尴尬地回过神来。我这才觉得这样做似乎会伤害到他的自尊心。意识到了这一点后,我发现自己刚才的窥探似乎也有些过分了——我不应该以一种异样的目光去注视他。我与老伯的距离越来越远,老伯的身影渐渐地消失在我的视线当中。可是,我始终无法抹去他在我心中的清晰身影!
老伯的身影似乎有种熟悉的感觉,在我的记忆中仿佛早就有了这种身影,我猛地想起——哦!没错,那也是我父母的身影。我的心里一颤,眼眶里的泪水混杂着汗水滑落了下来,我的灵魂陷入了深深的内疚与惭愧之中……
此刻,我还有什么资格再抱怨天气,再抱怨寻友无路呢?我只有愧疚!愧疚自己对父母呵护的不珍惜,不尊重!
老伯,谢谢您!是您为我开启那被我遗忘了的感恩心扉!
高一作文 篇3
天色一点一点阴沉下来,黑夜渐渐的如大网般笼罩了整片天空,我踏上了前往异地的列车,车上的我,望着眼前的一切,望着落日一点一点消失在地平线上,此刻的我思绪万千…….
列车一点一点开向远方,故乡的景物一步一步离我远去,心中有千千万万个不舍,却也无可奈何。多想时时刻刻呆在故乡,可是能够吗?人总要向前走,不能停留在原地。如此看来,离开故乡是我们人生中一定会经历的过程,只是现在早点经历罢了。
跳下列车,看着人来人往的人群,我开始不知所措起来,竟在一时之间不知道自己的前进的方向。我拖着行李箱,迈着沉重的步子行走在这繁华的街道上,我似乎可以预测到我前途的渺茫,在陌生的环境竟无人可以求助。这时候,便好想真的有亲人在。可是,我知道不会,身在异地,只能靠自己。
当夜幕降临之时,无助感再次爬上我的心头。躺在床上,望着月亮一步一步爬上山头,心中一心一念的只有故乡,此刻我已经能够了解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心境了。望着明月,对故乡的思念又增加几重,是否故乡的人会与我看同一轮明月,可为什么这里的月亮没有故乡的月亮好看呢?也许月亮是同一个,只是看月亮的人的心情不同罢了。我闭上双眼,想象着故乡的人、故乡的景,一股酸流即将从眼眶喷涌而出,也许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只有离开家乡,才知道家乡的美丽。我应该振作起来,既然已经离开,我已不再后退,奋勇向前才是如今之计。伴着这一想法,我渐渐的进入梦乡。
当清晨的第一束曙光射入房间,我很清楚这是新的开始,我收拾好行囊,再次走入街上,此刻的我是有目的的前行,而不是一粒散沙,不知前行的方向。我迈入大学的校园,坐在课堂上,望着窗外,看着南飞的鸟儿,提醒自己,一切都重新开始了。
远方,时间留不住我们,我们踏着远方的步子,正在缓缓向未来靠近。
高一作文 篇4
古人看月亮,猜想那是“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人间仙境;但从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那刻起,婵娟的桂宫变成了一个处处坑洼的丑陋的球体。
仰望星空的人,总认为星星是宝石;但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和地球一样,有灰尘、石渣。
一块纤尘不染的白布或一块白壁无瑕的美玉,总是代表着完美和纯洁;但当放在显微镜下时,各种微小的细菌与细密的纹络尽收眼底。
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是生活中,眼睛也可以欺骗你。
同一样事物,人们在脑中想象的和实际中存在的有很大差距。在很远的地方看与在很近的地方看,同样有不小的距离。记得有一年暑假,妈妈带我到内蒙古大草原旅游,导游遥指一片山头,说那里是电视剧《还珠格格》拍摄地,我和妈妈都很激动,那漫山如茵绿草和悠闲的马匹正是我们这种在都市樊笼里的人心驰神往的。我们顶着大太阳奔到那座山上,定睛一看不禁大失所望。远处看大片的绿草实际上只是三三两两的直立在贫瘠的土地上,俯身看草下土地,各种各样的昆虫清晰可见,那些马匹臀部还有厚厚的马粪,不断甩着尾巴驱赶成群的牛虻。这就是人间天堂?一座山上的草地与马匹,只隔着几百米远,便可以有如此大的不同,更何况那与地球相距几万里甚至几光年的月亮星星,以及比肉眼分辩率小一千倍的显微镜下的世界?
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同样可以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如果人们不能多角度多方面统筹看待问题,同样会闹出笑话。一家纺织公司新进了一种布,当拿到董事会桌子上时,桌子东边的人说它是红的,而西边的人说它是黄的。当桌子两边的人互换座位以后,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刚才都只是从一个角度只看到了布的一方面。其实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多角度看问题的人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一个角度看问题的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总是自己欺骗了自己。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为”固然不可,但“目见耳闻”不是全部。人是有思想的芦苇,想做一个智慧的人,就应当远观近看,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分析万事万物。惟有此,才能成为生活的智者。
高一作文 篇5
韶光暂留。爷爷的脸在日光灯下,不满的情绪透过那浑浊的镜片:“你搬走桌子就不能多添一步,把台玻璃底下的纸片花儿都留下?”爸爸甚是不耐烦,换张餐桌,把原来的弃掷,再简单不过的事,拘泥于不明原因的繁琐,实在浪费时间。
“唉,那些好东西,都是想给孩子多看看的,能一天,是一天……”我摊开掌心,看那漏网之鱼——许久前本该垫于桌下的。如此,便成了一去不返,留下的唯一痕迹。
将记忆从过往中翻出,同这张纸片一起,敝帚自珍地数过。
爷爷爱读报,每每叫他不应,定是入了迷。从小看他,一样的姿势,纱窗下,光晕支离破碎,尘埃轻舞,举着报一动不动,隐约闪烁在镜片后的'情绪。
只是,不知从何时起,他多了一项工作。变戏法似的,塞给我一张纸片,定睛,原是从报纸上裁剪下的,嗅那表面的味儿,报纸独有的,古老,富有生机,仿若一位从民国翩然而来的故人,用浅浅的语调,念过寥寥,念过婉转。总是敷衍道:“爷爷我回去有空再看。”语罢欲塞入兜中的手被他止住:“好文章啊好文章,不行,你得看,帮你压台玻璃底下,吃饭时随性看看总不浪费时间吧?”日子汹涌地向前,光阴如棋子,落子的位越来越少,年岁越过越薄。
偶然撞见过爷爷裁剪,仿佛雕琢着的工匠,多一分阳光溅落到视野之上,亦是搅扰。“好文章啊好文章,不能荒废了的。”这样划着一道道线,咂嘴,兀自发笑。渐渐受他感染,奶奶也起了兴致,时不时压一张“青少年如何保护视力”,如此类,被爷爷发现,不过几天,便无处可寻。
爷爷的眼光不容置疑。沉浸于那灰白色的纸张,漫步走过烟雨笼罩,黄白交错的苍穹下,看尽更迭的人面,烟花破碎的世事。往往中途吃饭到一半,便凑近了玻璃,一心一念,不知身处何方。奶奶因此少不了责备爷爷,爷爷仍是那一副悠闲模样:“不急,不急,看完再说。”
这样的纵容,维持到此番爸爸的失误,经年累月,一瞬间化成云烟,就在目睹中,飘摇过头顶。
爷爷也爱惜报纸,却因为剪报,他那里剩余堆积着的,不再完整,残破不堪,与我这里留下的一张,便成为追寻那笔财富的痕迹。
可我知道不止于此,文字领我走过的河山,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路,编织,造就了回忆中的印痕,刻于血液。
那一张张纸片,成了过去。留下的痕迹,在身体中,却磨灭不尽,厚重的复古气息,老一辈的用心,使这痕迹壮大,生根发芽。
一念,百草生。
念那随风,本该沉潜的书香。
高一作文 篇6
引文:
面对高一新课程苏教版的作文,我们沉思,我们疑惑:重主题轻文体、写作指导与写作实践相互脱节。本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学实际出发,领悟与思辩了高一苏教版作文的编排,让感悟与思考流露出真切的言语,为您、也为我,走出作文教学中曾几何时的迷茫。
正文:
明察秋毫:剖析教材和学生现状
纵观高一的作文,有一个感想:“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苏教版的作文放在每个专题后,每次的写作指导看似与专题文章内容相似,而写作实践却变幻莫测,游离于专题内容之外。如必修一第四个专题“像山那样思考”,课文有《江南的冬景》《西起地平线上》《赤壁赋》,写作指导是指导如何写写景散文,但写作实践却出现了小品。俯视高一四册课本,其间有话题作文、散文诗,中间穿插议论文、新闻通讯,以演讲稿结束。在这一年里真是百花齐放,搞的老师、学生晕头转向、云里雾里,似乎什么类型的作文学生都有接触。从高一开始,苏教版的作文编排就让学生站在高考的起跑线上,奔窜于各种文体的驿站中,却丧失了最基本的文体进程学习。虽然现在苏教版的作文次数增多了,但我们老师却处在“雾里看花”,越来越难于上作文指导课,而讲一节课所花的精力也倍增,更何况学生呢?苏教版的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但敢问路在何方?
岁月悠悠,人生匆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像一茬又一茬的庄稼在夏季里成熟,从我们身边走过,但每一届学生的写作困境却似曾相识,大致存在如下误区:
一、千人一面。有相当一部分作文的题材总是选用历史文化名人,常见的历史文化名人有陶渊明、苏轼、李白、杜甫等。结构表现为“穿靴戴帽三段论”,即用三段左右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为作文主体,再加上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这种文章的套用使得所有的文章都长一样的面孔,而最让人痛心的是,许多学生误以为那些空洞的文章就是他们努力的目标,渐渐地,对写作的厌恶之情由此而生。
二、虚情假意。此“情、意” 本指学生的真情实感,但到头来,情感都是虚假的。学生作文情感的缺失、无病呻吟,矫情造作已非一朝之弊,一篇写奶奶的文章可以用于外婆、大妈;一位陌生人成为了自己的朋友兄长;一段优美抒情移花接木,足不出户云游八方;文中无辜送命的亲人何其多!每一次写作指导课之后的800字作文,对大部分同学来讲,那真是感情上的折磨、五雷轰顶,而对老师而言,批阅也就成了一种审美疲劳。
三、巧妇难为。俗语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囿于学生的阅读量的减少和阅读面的狭窄,四大名著的接触都只是停留在电视层面,更不用说经典作品了。所以材料的贫乏,语言的空洞是目前学生作文最大且最难以短时内扭转的弊病。试问学生腹内空空硬要挤出一篇800字的作文,真难煞他们。老师平时课堂上作文技巧的教授都是隔靴搔痒,“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让学生做巧妇也不现实。
四、文体模糊。通过好几次的作文指导课,笔者发现学生对文体很陌生,不知道何为小说、散文,更不用提议论文了。所以在苏教版的必修一专题中一旦出现议论文写作时,学生就手足无措。四不像的文章出来了,议论中记叙的冗长,议论语言的匮乏,文中甚至还来了几段抒情性的文字。文体观念在他们看来是雾中之花,水中之月。
有的放矢:高一作文教学土方。
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种种误区,笔者下面所讲的并非高深莫测、玄乎又玄的理论,也不是中规中矩的条框,而是结合自己教学过程中实际情况和实际操作的一些愚见,以抛砖引玉。在客观分析学生写作现状基础上提出较为积极有效的方法,尽最大可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源头活水,理顺作文训练顺序
教材是死的,教师是活的,面对苏教版模糊的作文编排体系,笔者认为不妨脚踏两只船,立足新教材的教学目标,兼顾已有的较为成熟但并不落后的作文编排体系。按照学生习作文体和思维语言及作文感受过程,梳理写作线索:首先从感知丰富多彩的世界开始,会感动,这与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的内容合拍,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作文: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对于青春,高一的学生正开始步入这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要他们在这个关键而特殊的年龄阶段动用自己敏捷的感官来体会世界,体会生活,笔者相信学生肯定有许多可以讲的话;第二篇是写人物形象,从身边熟知的人入手,绘形貌,写性格;第三篇是在必修一“月是故乡明”后面的写作指导,回忆故园,梳理学生的童年乡村生活痕迹,当用记叙抒情。又根据课时进度安排“假如祥林嫂没有死”的想象作文。总之,第一学期以记叙、抒情为主。第二学期首先安排诗歌,其次是议论文,通过集中练习,加深学生对此种文体的印象。在理清文章教学指导顺序之后,我们可以更为清晰有效地展开教学。
二、亡羊补牢,重明文体培养情感
作为高中作文教学并不能完全的顺其自然,面对学生薄弱的基础,笔者充分利用每次作文课耐心而反复地讲解文体概念,但一学期有限的作文指导课是没有多少时间可以讲且讲明白的,笔者认为大可利用教材中阅读课文的范畴进行作文文体观念的落实。如在教学《劝学》《师说》等文言文时,除了主要教学目标落实文言字词句和了解思想外,可以将文章结构的分析与现代文中议论文文体特征相结合,晓之以论证手法,议论结构,议论语言。同样《乡土情结》《前方》《想北平》《西地平线上》《听听那冷雨》等等都可以作为散文体裁的例子在教学目标落实过程中加以强调。寓文体教学于教材的课文中,学生对文体的印象会相对而言收到较好的效果。说到情感的培养,其实情感的培养途径很多,需要我们细腻地感知生活,体悟周围,总有学生在抱怨我们生活枯燥,我们三点一线,没有情感。试想一下,在这狭小的天地里,对学习有怎样的反映?对住宿生活态度如何?对星期天怎样评价?对未来如何思考?一系列问题其实蕴涵着学生们充沛的情感。我想此时,我们教师可以提一些在学校范围之内的写作素材,第二学期必修三第一专题要求写诗歌,我们高一备课组经过集体备课设计了最简单的教案,写几行诗歌,以校园内的一棵树为内容对象,要求写5—8行诗歌,学生在5分钟左右就有成形的文字,而且写得还有模有样,在这次诗歌写作的初步指导后,让学生训练了一次诗歌,从批改的情况来看,有些写得相当的出色,而且情感饱满。例如:
(学生一):
千年风雪
你璀璨 依旧
花开花落
云卷云舒
斑斑古迹
见证灵魂的不屈
(学生二):
缄默的老者
守着庄园
流水的年华
坚硬的骨
伤痕累累
碾碎了丰腴的庄稼
那是第一只乳房
乳香漫长
较好得写出了老树的形象。
除了教师的专门引导思考生活,我们也可以在课堂上随时打开学生的情感之门,《一个人的遭遇》《流浪人,你若到巴斯》让学生比照现实,体味自己生活的幸福;《六国论》《阿房宫赋》让学生徜徉在浩淼的历史时空中畅想古人;《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让学生品咂那浓得化不开的情感;《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山川颂》激荡爱国热情。接触了鲜活的材料后,学生那如一潭死水的情感之池也会荡漾,才会重新清澈。虽然有亡羊补牢之嫌,但我们还是应该勉力而为之。
三、涓滴成河,攒积语言融会贯通
怎样积累材料、语句和篇章。笔者采用了其他老教师的一些方法,早自修词语的听写(这一方面是语言基础的积累)。让学生准备一个硬皮本,坚持做摘抄,抄写的内容是课外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好段甚至好篇,并要他们适当作一些点评,大部分学生能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当然有些是为完成任务而敷衍,但这样实施下来照顾了大部分比一个不顾及总要好。笔者给学生定下了标准,即摘抄如何有效,看你每次作文有没有用进去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语。正如笔者提醒学生对待课外书籍的态度,不要心怀大志,而要着眼细节,以少成多,细水长流,才能泉眼不枯竭,写作之素材丰富,填充自己的库存,增加储量。在对学生摘抄检查中笔者发现,摘抄的内容有杂志上的隽永之语,诗词的赏析之语,课堂上补充的经典之语,名著中感动人的哲理之语,简短精练的名人睿智之语。在这些纷呈的语句集合中,笔者似乎看到了写作提升的希望。。com
四、下水示范,摸索兴趣提升途径
让学生有兴趣写作文,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笔者没有新招。笔者个人的体会是应该加强作文批改周期,众所周知,大部分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尽可能快的把作文批改的结果告知,这说明学生对写作总有一种期盼感。如果作文如泥牛入海般在快要忘却之时去讲评,试问一而再再而三的这样,学生写作积极性和兴趣何来。笔者也不免有时迟发,但一般两周左右反馈一次。每次遵循打印几篇例文,选文学生不重复的原则以鼓励他们的积极性。笔者打算在学年末编一本两个班的优秀作文选,这项计划在我教上一届高三时就已经有预想了,一直未能实施,我想今年有望。
二则教师以身作则,笔者认为作为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大谈如何写作,说一百句好不如同题写一篇给学生看,笔者朝这个方向努力着。这是对学生的鼓励,也是对自己的加压。在提升学生的同时也加强了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呢?
作文教学,很多语文老师心中永远的痛,因为它比语文本身更难见成效,笔者有时也存在很偏激的不可教论,但静心思之,作为高中语文学习的重头戏,作文教学是学生在离开语文课本之后最有价值的知识。高一教学一年将尽,回顾其中的摸索、实践,心中感慨良多,通过本文试图理顺一些高一作文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高一作文 篇7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而人在逐梦路上,又何以活得如此洒脱呢?
现实的种种羁绊,总是让前进的路变得曲折坎坷。于是便自然地驻足回首,回首逝去的美好时光,排遣当下的不愉快。
一路走来,有个叫“快乐”的小家伙偷偷地逃跑了,但我,听得见空气里尚存他的一丝游离的声息,触碰到从他身体里流淌出的带着浓稠哀伤的血迹。我知道他遍体鳞伤,却不知道他在哪里。我现在是多么地需要他,我要找到他!
快乐啊,你会在哪里呢?是不是藏在那个大大的彩色糖罐里呢?那些饱满而晶莹剔透的糖果,像泡泡一样载着五颜六色甜蜜的梦。我记得我们一起尝过它们的味道,那是一种“幸福”。现在我忍不住又舔了舔它们,却发现,这种甜已让人发腻了。我想,你应该也嫌弃它们了吧?
那你在哪里呢?是不是躲在我们一起嬉戏过的那片草地呢?那里阳光肆意地倾洒,跳跃着生命的绿色,点缀着繁星一样的野花,迎风摇曳的狗尾草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那时候我们多自由呀,有那么多的时光可以坐在一起懒懒地晒太阳,数着蔚蓝天空上的“棉花糖”。可后来的我,怎么总是那么忙,像机器一样不停地转。忘了有多久了,没能再和你一起来这个地方。而现在,我在萧瑟的秋风里,只看到满目的苍凉。哪里还有你的影子呢?
我在岁月流逝的时空里,像月光一样,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由此及彼的移徙。可是,依旧没有——你的消息。
我去过我所能想到的地方,做了我所能做的。那些曾经温暖鲜艳的画面可真让人怀念,而现在我却一直找不到你,是不是我早已在无形中忘记了找到你的方式。
风吹过小树林,听得见满树林的叹息,它们是不是和我一样也在想着你?我多想你能陪我,看这人世间的细水流长,望那长空中的云卷云舒。快乐,下个春暖花开的时候,你会回来吗?
点评:本文采用拟人手法,富有童话色彩,写得含蓄而有韵味,表现现在高中生的一种精神状态:渴望自由,渴盼快乐。学业的繁重,已让一部分高中生失去了自由快乐的时空,这不能不引人思考和关注。指导老师:薛豪
高一作文 篇8
在我丰富的课外生活中,“吃”可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呢!
我最喜欢的是中式古典大餐。这里的品种经典,菜单、口味各式各样。《水浒传》让人流连忘返,《红楼梦》让人又酸又甜,《三国演义》苦中带甜、甜中带酸,还有《孙子兵法》、《儒林外史》等等,常常成为我的“盘中之物”。
与中式古典大餐相比,中式现代大餐愈发通俗易懂些。《红岩》常辣的我满腔热血,《朝花夕拾》则显得平淡些,却又让人回味无穷,这盘大餐可让我吃足了瘾。
接下来是西洋大餐,顾名思义,这全是些外国作品:《老人与海》、《羊脂球》、《茶花女》、《基督山伯爵》等等都是异域的风味独特的佳肴。吃完这些,是不是顿时疲劳全消呢。
吃完大餐后,再吃一点甜点吧:《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书中美丽的画面、扣人心悬的情节、美好的结局是不是让你置身于甜蜜之中呢?
除此之外,还有应有尽有的饮料:健力宝(《体育世界》)、威士忌(《世界军事基地》)、白兰地(《十万个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加,我的自助餐也从以前的“儿童套餐”变成了现在的“豪华经典菜式”。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书带给了我许多的财富,尤其是那次,更让我有着说不尽的感慨:那天,天正下着一场大雨,“轰隆隆———”闪电在空中划过漆黑的夜幕,天很黑,伸手不见五指,河也是黑的,甚至连房屋也是黑的,大雨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般不断的往下砸,一阵风拂过,不再是以往那种柔弱。此时,风仿佛是一位发怒的恶魔,所到之处,树摇摇摆摆的晃着,似乎马上要倒了、沾满雨点儿的窗剧烈的抖动着,倾诉着它的不满。我蜷缩在角落,颤抖着,我的心乱的像一团交错在一起的线,我不满,不满为什么我的视力会如此糟糕,不满为什么被人眼里美好的事物在我看来确实模糊不清的景象?以前,我总会为自己的眼睛引以为傲,而此刻,我真希望这是个梦,睡醒后一切都会好的!可是,当睁开眼后,模糊的景象在残酷的嘲笑着我:啊哈哈,你近视了,并且十分糟糕!就在此刻,我顺手拿起了一本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主人公是一位一生都生活在黑暗中的可怜人——海伦·凯勒,她虽然从小就看不见任何东西,但是她却用对未来有着美好憧憬的一颗心来迎接生活,她虽然因患猩红热而被夺走视力和听力,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命运的勇气,她用心带给了自己和他人光明,她用知识充实自己的生活,卡赞扎基曾说过:“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强制的躯体!”这正是对海伦·凯勒真实的写照啊!想想她,再想想自己,我顿时觉得羞愧无比。合上书,这一夜,我一夜未宿。
雨停了,太阳缓缓从山头升起,天空很蓝,蓝的没有一丝白色,仿佛有人故意将天空洗了一番似得。地上坑坑洼洼的雨水经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仿佛是一颗颗晶莹的钻石。雨后,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静。水更清了,山更绿了,小鸟欢快地歌颂着大地。温暖的阳光照进屋子里,照进窗户上,照上了那本书,发出淡淡的光芒……
【【精品】高一作文集合八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