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谈高考作文4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谈高考作文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谈高考作文 篇1
每年的高考,网上最热评的高考作文试题,无论出什么样的题目,事逼的网爷都会有一番逼精,好歹是出题大人没与这类人一般见识,地照钟,自然蝲蛄照叫不断。很理解高考作文出题大人的难处,不信让事逼们试试。高考作文命题,最大的难点是千方百计规避中学语文教师的猜题押宝给考生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其次是命题要积极向上,要给考生留有想象的空间,要贴近当下的社会热点又不能直接露底。要我说这是一件苦差、难差、吃力不讨好的鬼差。
题目是谈阅卷,为何拐到考题的命题上了呢?无非是咱们先理解出题人的难处,而后让阅卷老师理解考生的辛苦,这就叫换位思考。
要我说,高考作文,重点是考核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和对中文的语言驾驭能力。其次还有对不同文体结构的掌握程度的衡量。
对分析题目的能力问题的看法。咱是这样理解的,同一个题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考生的作答能够自圆其说,不妨阅卷老师思维开阔一些,甭管他意义积极与否,都应该给予放行。万不可一棒子打死,弄不好你这棒子就会扼杀了一位创新性的人才。我记着,在咱那个年代,曾有一篇阅读短文,自己命题的高考作文题。当时大部分的学生题解的意思都是“毁树容易种树难”可也有极个别的学生解读为“种树难毁树更难”也就是题解成了毁树也不易的意思。当年好像这类怪异题解绝大部分都被阅卷先生一棍子打入冷宫了。对命题作文的解题,可以用“横看峰侧成岭,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胸怀给予包容。
对中文的语言驾驭能力分析的建议。一般的考生,起码都是经过一十二年的中文教育,对中文母语的驾驭能力,应该问题不大,所差的就是书面语言的应用问题了。说白了语言的驾驭能力是考核学生,记叙、说明、议论的有机穿插能力,是考核学生联想类比能力。咱们想想,神经高度紧张的学子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就要完成破题、构思、腹稿、动笔。这一系列动作,其难度不是那些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二百五先生所能理解的。当然文辞优美是更好不过了。但对绝大部分而言,我认为只要语句通顺,承转启合自然就应该放行,给个差不多的分值。在言语词汇上,更希望阅卷先生开放开放再开放,多一点包含当下的网络语言。
至于对不同文体结构的应用,我觉得该从严掌握,感觉绝大部分考生,在这方面问题不大。标点语言也是一个问题,不过绝大部分不错就可以。
二三十年前,我也是一位考生,所以很体会高考学生在考场的心情,更希望决定考生命运的阅卷老师能理解。顺便转引一篇,新锐人物蒋方舟开着空调、喝着茶,思想高度兴奋的狗刨子凫作文。对蒋方舟的这篇《猫中愤猫 》的戏水作 品,我是严重不看好,本想解析一番,但又不想让蒋的阴谋得逞,故而作罢。
谈高考作文 篇2
每年高考,被吐槽最多的恐怕就数第一天语文考试科目的作文题。几乎每年各省高考作文题一公布,调侃、讽刺和批评作文题目的文章或段子就开始流传。今年也不例外。
昨天上午语文科目考试一结束没多久,各省语文科目考试的作文题就很快成为新闻热点。像安徽省语文科目考试的作文题目为材料作文,大意是根据显微镜下的蝴蝶翅膀本没有颜色,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来作文。题目刚一公布,就有生物学专业人士指出作文素材是在造谣。根据某著名科普网站刊发的《蝴蝶翅膀本无色?安徽高考作文题扯淡了》的文章,蝴蝶翅膀的颜色来源包含了翅膀鳞片的化学色和结构色。安徽高考作文题显然是错误地将结构色误认为是构成蝴蝶翅膀颜色的全部来源。
去年高考作文题公布后,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来批评高考作文考试,《高考作文一直都是失败的考试》。认为从心理测量学的角度,高考作文考试既缺乏信度,也缺乏效度。命题人既要避免被押中考题而偏偏不循常理思考,又要通过考题彰显和引导考生意识形态的“先进性”与“正确性”,导致每年频频出现缺乏现实性和生态意义的偏题、怪题。阅卷老师的偏见和价值倾向性直接影响了对考生的作文评分。更重要的是,无论中学写作训练还是高考作文考试,反映的往往不是考生的写作能力,而更多的是考生对僵化语文教育体制的适应水平。
设计一种技术上成功的考试,从心理测量学角度,必须满足三个基本的要素:效度、信度和标准化。
所谓效度,也即是考试的题目是否反映了通过考试想了解的学生能力或知识掌握方面,如果考题所能够反映的能力或知识掌握,与试图通过考试想了解的不一致,那么就是一门低效度的考试。
所谓信度,指的是一种考试的稳定性、一致性及可靠性。稳定性高的考试,每一次考试都能得到相对稳定的考试结果;一致性高的考试,无论是哪个阅卷老师按要求评阅出来的分数应该大体一致;可靠性高的考试,考生不同时候来接受测试应该得到大体相似的分数反映。
所谓标准化,则要求考试题目设计含义清晰,既不能模糊,也不能引发歧义。标准化的题目应当使所有考生都能清楚明白题目要求,并能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同时,标准化的题目应当有标准化的评分手册,使所有阅卷人能清楚明白且理解无误地遵循同等的评分标准和尺度。
如果一个考试既缺乏必要的效度,也缺乏必要的信度,题目和评阅也缺乏标准化的起码要求,那么就可以从心理测量学角度来判断这是一个失败的考试。如果仅仅满足于能够将考生甄别开来,那么抛硬币也能有效地把考生甄别为“合格”、“不合格”两类,而且后者不仅简单、便宜,而且相当“公平”。一个在心理测量学上失败的考试,其效用与抛硬币没有本质的区别。
高考作文考试,试图通过命题作文来了解考生的思考、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思维缜密、阅读积累等综合能力,那么作文命题能够反映出来的考生能力是否就是希望了解到的能力呢?这就是所谓的效度问题。一般来说,写作可以粗略地分为应用文的写作和文学的写作,前者要求使用精准的语言和有效的逻辑以使文章清晰明了;后者则要求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文字表达能力。事实上,经过高中语文教育,以及在高考作文考试中取得较好的分数的大学生中,仍然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写作既缺乏逻辑,也缺乏想象,凭此难以认可高考作文考试是一种有效的考试。
高考作文命题往往具有极大的偶然性而非普适性,能写好去年度的高考作文命题,不见得能写好今年度的命题;能写好四川省的命题,未必能写好上海市的命题。高考作文常常出现某一篇考生作文,不同阅卷教师评分,从近乎零分的低分到接近满分的高分,完全是天壤之别。同时,由于高考作文命题的审题常常主观设定所谓的“正确性”标准,而这个标准又与特异性的情境命题有关,缺乏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出题人对审题、立意的设定常常相互矛盾,考生揣摩到命题人思路,则容易得高分;揣摩错命题人思路,则容易得低分。因此,无论从稳定性、一致性还是可靠性角度,高考作文都是明显缺乏必要信度的一种考试。
下面,尝试用心理测量学的这三个指标来衡量,今年度的高考作文题有多失败。如果说“失败”是令人不悦的“负能量”;那么,也可以看看今年度的高考作文题有多成功。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的评判仅仅针对作文考试题目,不能完全反映整个高考作文考试。衡量考试的'成败,需要从题目、施测、评阅三个维度来综合考察。高考在施测这个维度上没有什么问题,而评阅暂时处于保密阶段,只有题目是可以评价、衡量的。
一般来说,题目是三个维度中最重要的,题目失败,那基本上考试就失败;而题目成功,考试则未必成功,还需要评价施测、评阅两个方面。
相关的指标含义如下:
★★★★★:成功的题目。在效度和信度以及标准化方面没有明显的瑕疵。(注意,不是无懈可击)
★★★★:比较成功的题目。在效度、信度和标准化方面只有不明显的瑕疵,或者只有其中一个方面有较明显的问题。
★★★:不算成功,但也谈不上失败的题目。有明显的错误,但尚算得上及格。
★★:比较失败的题目。至少在效度、信度和标准化中的两个方面存在明显的错误,且比较严重。
★:失败的题目。存在硬伤且在效度、信度和标准化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1、 全国卷新课标Ⅰ
作文题目:给违反交规父亲的一封信。
★★
点评:之所以评判为比较失败的题目,就在于作文材料是一起极具争议性的事件,考生的态度倾向如果与命题人或评阅人不符,将可能导致明显丢分。将即使在专家层面也众说纷纭的社会争议事件作为作文命题的材料,既不专业也不严谨。
2、全国卷新课标Ⅱ
作文题目:三个人谁最有风采
★★★★
点评:从题目提供的材料看不出命题人的倾向性,因此,考生需要选择自己的观点,并作文。这算得上比较成功的题目。题目没有歧义,考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同时评阅老师也不容易有预设立场,相对而言能比较针对学生的思考和文字评判,而不是学生的态度。
3、北京卷
作文题目:自选一位中华英雄,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或深入灵魂的热爱。(二选一)
★★
点评:两个题目都比较失败。第一个题目本身已经限制和设定了学生的态度选择和思考,不难想象如果一个考生通过想象写出一个解构英雄的故事,哪怕思考和文字一流,也很可能成为传说中的零分作文。这个题目与其说是考察学生的写作,不如说是甄别考生的态度和立场。第二个题目令人费解。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深入灵魂的热爱”,题目的设定已经意味着大量考生需要编造这种“热爱”来敷衍行文。如果单独评判,两个题目分别都只应该★;好在提供了二选一,考生起码可以两害相比取其轻者,所以★+★。
4、天津卷
作文题目:范儿。
★★
点评:“范儿”是一个北京方言词,对熟悉北方语言的考生或许理解起来没有问题,但对南方考生则存在理解上的费劲。由于题目设计太过开放,考生揣摩题意容易出现发生分歧,很难想象命题人和评阅人能有相对一致的评阅标准和尺度。这种题出现同一份作文不同老师评出悬殊的分数不足为奇,问题出在命题上。
5、上海卷
作文题目:人心的坚硬和柔软
★
点评:用比喻来命题本身就极不严谨。人心的“坚硬”与“柔软”本来就因人而宜,人言人殊;题目抛出的观点“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则根本就缺乏逻辑,只是命题人自以为是的武断结论,既缺乏普适性,也不符合生活常识。难以理解这样的题目会用来影响甚至决定数以十万计的考生前程。
6、广东卷
作文题目:感知自然
★★
点评:题目本身到还好,但命题的材料却太矫情,命题人颇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范儿。让数十万考生跟着命题人矫情的思绪去构思,想想也是醉了。感知自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方式,岂止命题人牵强附会的“远”和“近”。
7、山东卷
作文题目:顺其自然
★
点评:别说城市考生对丝瓜藤、肉豆须傻傻分不清,就算是农村考生,估计也大多分不清。命题选材缺乏生活经验的素材,而且材料叙述也充满歧义,“分辨”到底指辨别还是分开,如果是前者,为何辨别要扯断茎叶呢?“一旦纠缠在一起”分明又是指的“分开”。命题材料语焉不详,父亲的感慨和儿子的行为之间缺乏逻辑和生活性,太明显的人工炮制味儿。
8、江苏卷
作文题目:智慧
★
点评:一股子浓浓的心灵鸡汤味。命题材料对“智慧”的描述既不准确,也缺乏章法,“经验”、“能力”、“境界”三个概念分属不同范畴;“大自然”与“智慧”两个概念也是风马牛不相及。如果把作文命题材料单独拿出来呈现给读者,估计很多人会误判为伪心理学的文字。命题人既然要选择“智慧”为题,起码百度一下“智慧”的涵义再编写材料;以对心理学和哲学的无知来闭门造题,命题人还真自信。
9、安徽卷
作文题目:显微镜下的蝴蝶
★
点评:连命题材料根本就是错误的,然后让考生根据错误的材料来感慨,来发挥,这样的命题作文完全是鼓励考生无病呻吟。
10、浙江卷
作文题目:文章和人品
★★★
点评:尽管作文题一公布就被人调侃为“马伊俐出的题”,但平心而论,浙江卷的题还算正常,虽然谈不上成功,但也不算失败。材料中的“文如其人”指的是格调趣味,雅俗之间,但题目容易使考生误解,引申到道德品行,如此则应该算是偏题。“人品”一词的模棱两可,容易误导部分考生。(如果命题人本意就是预期考生往道德品行上扣,那就应当减1颗★。)
11、福建卷
作文题目:路
★★
点评:题目就一个字,但材料却有三条,围绕“路”的所谓箴言。命题人的预设立场在三条箴言中太过明显,考生面对这个题目将会将大量的注意力和思考耗费在“审题”上,揣测命题人的立场。除第一条箴言取自鲁迅先生文章,后两条箴言则罔顾生活经验和常识逻辑,走错路或许能发现新路,但更可能“误入歧途”,甚至“一失足成千古恨”;世界上当然有走不通的路,每个考生都可能有面对死胡同,或者断路的生活经验。
12、湖南卷
作文题目:大树的旅行
★
点评:通过比喻来命题很不严谨;通过童话故事来命题就更是离谱。给17、18岁的年轻人命题作文,用拙劣的童话故事来臆造出一个题目,不知道这样古怪的题目到底想考察考生的什么能力?总不会是卖萌的能力吧!
13、湖北卷
作文题目:喷泉与泉水
★
点评:又是一个闭门憋出来到“哲理”题目,既缺乏生活性,也缺乏逻辑性,甚至还是错的。绝大多数考生见过的喷泉都是人工的喷泉,喷出来的是自来水;有多少考生见过自然的喷泉?命题人至少百度一下“喷泉”和“涌泉”的区别,以及到底什么是“泉”再来出题好不好!材料里说的是“涌泉”,不是“喷泉”。而且,“泉有两种含义:定义1:含水层或含水通道与地面相交处产生地下水涌出地表的现象。多分布于山谷和山麓,是地下水的一种重要排泄方式;定义2: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地下的不叫“泉水”,叫“地下水”。
14、四川卷
作文题目:老实与聪明
★★★
点评:“老实”和“聪明”不是一对范畴,根据命题材料,老实指的是实诚、忠厚;聪明指是机智、敏锐。仅凭材料中对老实和聪明的三则描述,可能令考生满头雾水。不过“老实”与“聪明”之间的话题,具有一定生活基础,大多数考生应当不难从生活经验中来寻找构思的线索和素材。
15、重庆卷
作文题目:公交车上的等待
★★
点评:这道题目预设的“正确性”太过明显,考察的更多是考生的态度而不是思考。这种具有道德绑架嫌疑的题目很容易使学生写出“八股文”。
谈高考作文 篇3
虽说鄙人煞费苦心跳槽已是饥渴已久之事,然未见初晓。如此下去,亦难逃书写高考作文之命运。便智鸟先飞了一段。
涉猎高考作文,鄙人内心汹涌。原来高考作文很简单。你无需思考此话真假如同你可以无需思考高考作文怎么写。高考作文,无需发动你不灵光的脑袋创造俏丽骈文、唯妙比喻、波涛排比、真假拟人之类佳句。你亦无需拥有海量想象、前卫认识、另类观点。高考作文,可以无需你写,学会用就OK了!
关于抒情。抒喜情用“漫卷诗书喜欲狂”、“采菊东篱下”……抒悲情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抒报国用“会挽碉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信念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抒抱负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关于描写。写景用“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写人用“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花,目若秋波”……
……
关于议论。正如我要证明“高考作文,可以无需你写,学会用就OK了!”这一观点而把历史的结晶拿出来作论据一样。你也可以用“用”来议论!到这里,足以证明“用”的可能性。
上面的结晶大都产于教材。由此可证明“用”的可操作性。
《也无风雨也无情》,xx年山东高考作文,颇具“用”之模样。《太白突围》,xx安徽高考作文,颇具“用”之肌肤。此两篇产于《最新高考模版示范作文》!《犹记书香》,xx高考满分作文,全国卷,遗址“用”之血肉。《是梦境与我为邻》,xx高考满分作文,广东卷,深入“用”之骨髓。由此可证用之实用性。
上述事实证明,你确可以不“写”高考作文,学会“用”就OK了。
如果你想增强实用性,在作文中脱颖而出,就用外国结晶。例如用拿破仑“‘不可能’这三个字在我的字典里是没有的”谈自信;用诺桑。麦克伊斯文“我们赚钱只为了讨生活,我们施舍是为了过生活”谈美德;用加谬“文学不能使我们活得更好,但能使我们活的”谈文学……当然,对于整天啃教科书都难啃动的我们而言,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学会“用”,高考作文可信手拈来。但有一大禁区万不可涉足。像我这篇文章,要是出现在高考场上,绝对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我倒不认为是竞争之火将之化为灰烬……
谈高考作文 篇4
一、辩证思维——引导作文正确路径
有的同学在复习语文的时候常常走入一个误区,认为语文基础知识虽多虽难,但复习起来容易操作,复习效果快而明显,可是作文训练却不好把握,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多写几篇文章对提高分数没有明显的帮助。因此,在复习中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放到作文训练上。其实这种思想并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固然重要,但作文分数重,对考生的心理影响较大,更不能偏废。
要想写好作文,思维能力的训练非常重要。面对一个作文题目能够进行准确的认识分析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关键,尤其是议论文,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说理,说理需要认识分析,认识得越充分,分析才能越深刻,说理才能越透彻。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注重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生活学习中,我有意识地锻炼自己观察认识问题的能力,尽量用所学过的知识一分为二地想问题、办事情,以发展、变化、联系的观点去对待身边的事物,努力使自己保持一种健康、上进、善良的心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一个心智健康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所谓文如其人。以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写文章,会避免看问题的片面性,减少审题不准的毛病,引导正确的作文路径,同时也能丰富作文的内容,提升作文的认识层次。
进入高三冲刺阶段,我在复习语文的时候,仍然非常注意有计划、有针对地进行作文训练,注意观察考试作文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向,尤其重视思维的准确性训练。鉴于高三复习时间紧迫,我在作文时,常常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审题上,对作文题目形成自己的认识后,把思路理清,写下提纲,交给老师批改,或与老师讨论。这样可以节约不少时间,同时又很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思维训练,增强对作文题目的灵敏感觉,为写好一篇立意准确的好文章奠定了基础。多做这样的思维训练是很有好处的。
二、让思想变成海绵,吸纳生活的养分
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中学作文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古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现在的考试早就不是对教材的机械重复,所以高考语文不可避免会涉及到社会文化的内容。高考作文命题趋势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强调时代感,突出实用性,像20xx年的高考作文题“诚信”,20xx年的高考作文题“论亲疏关系”就体现出这样的特色。
关注生活、文化、人生、情感是高考的要求,作文训练,更是应该关注现实生活,更有现实针对性,更关注现实存在的问题,要注意反映和解决现实的、熟悉的、带有倾向性的、典型的、具体的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在一定的文化修养、文字积累的基础上,打开思路,激发写作的热情,加强创造性作文训练。心中有了丰厚的积累,上到考场时才能言之有物。
我在高三复习时仍然坚持用一定的时间去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以及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读本,丰富自己的思想,注意训练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提高认识能力。由于复习很紧张,我会见缝插针阅读报刊杂志,《读者》《青年文摘》《21世纪报》等是我的最爱,或者一些经典名著的片断,以丰富自己的阅读面,为自己的写作打好基础。使得写出来的文章有自己的观点,内容更充实.更有真情实感,因而更有深度和力度,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三、不说废话,让语言准确流畅
高考对不同表达方式运用能力的考查都作出了相应不同的要求:记叙要能清楚完整,详略得当;描写要能具体生动;说明要能把握特征,语言简明;议论要能论点明确,论据比较充分,论证合理。高考作文对不同表达方式的运用有各不相同的考查重点,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提高把握不同文体、不同表达方式特点的能力很有必要。
在复习中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我注意既要把握不同文体各自的写作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综合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在写记叙文时,加入较多的描写,避免了呆板呆滞;写议论文时,运用举例和说明,使文章显得充实生动。
同时在复习作文时重视语言的运用也至关重要。语言是叙事、说理、摹形、传情的工具,是写作能力中最基础、最稳定的能力,对语言能力的考查是高考作文的重点。高考作文语言的要求是“规范、准确、连贯、得体”。“规范”,指用字规范,合乎语法,合乎逻辑;“准确、连贯、得体”是指用词造句的技巧方面的问题。在行文过程中我注意叙述的流畅,不无缘无故堆砌辞藻,说废话、套话,尽量把自己的观点看法,用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做到文从字顺。同时,调动平时的积累,使用贴切、生动、优美的词汇,扣题、活泼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显得更有文采,为文章锦上添花。
【【推荐】谈高考作文4篇】相关文章:
2.高考作文期待
3.谈
4.高考作文排比开头
5.姐姐的高考作文
6.高考作文我期待
7.谈意气
8.谈责任
9.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