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三作文

时间:2021-03-05 12:35:54 高三 我要投稿

【必备】高三作文锦集7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作文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高三作文锦集7篇

高三作文 篇1

  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当前高中作文教学却一直处于无序状态,愈来愈多的学生感觉到学了三年的作文反而更加不会写作了——平淡无奇(居多),偏离题(一定比例)。究其原因,平淡无奇者往往是懈怠于写作,平时不懂得积累素材,下笔又不知往深远处多思考,久而久之,用尽老本后便使不出新招了;而偏离题者,其实大部分其出发点是积极的,想在考场作文中以“标新立异”胜出,却不懂得“新异”的前提是遵守作文规则,以致偏离。鉴于以上情况,高三作文教学一定要改革,以达到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标。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二点浅见供大家批评指正。

  一、素材积累要讲方向

  大诗人陆游曾这样教育孩子:“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作文何尝不是这样,要写好作文,就一定要在文外下工夫,也就是要先积累好素材。高三的语文老师们深谙此道, “累并快乐着”地不断给学生印发素材。可事实证明大多“素材”学生没时间看或不知怎么用。所以关键问题不在于素材的多少,而在于学生需要怎样积累,积累什么样的素材。总览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大致可概括出两大特点:一是立意明确的,多为学生熟悉的话题;二是立意粗略的,留给学生独创的空间大。其实,无论是论述具体的话题还是进行独立思维写作都是高中生应该拥有的作文能力,高三阶段的作文教学更应以此为方向,首先在素材积累方面对学生有切实的指导:

  1、指导学生从书籍中分类汲取素材,作文时便能信手拈来。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学生涉足于古今中外文学艺术殿堂,能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正如美国约翰卢保克说:“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比现实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正如倒影里面反映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样。”(《读书的乐趣》)所以从书籍中汲取写作素材是一条捷径。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课内,外素材。目前较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有:《读者》,《青年文摘》,《海外文摘》,《书屋》,《美文少年版》,《散文》,《杂文选刊》,余秋雨和周国平的部分作品等等。同样的道理,一定要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巧取。指导学生对这些素材分类收集,并在平时作文的特定情境里有意识地去运用,最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大有好处的。

  2、丰富自己的生活,情感素材,拥有足够的发挥空间。

  第二个命题趋势的特点,就是给予学生独创的空间大,但空间越大就越需要学生有自身的认知视野和情感体验,才能“与众不同”。著名作家刘绍棠先生在谈创作体会时,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在熟悉的土壤上种自己的庄稼。所以,教师就要在这方面给学生以画龙点睛的点拨,让学生领会到要写好作文,在拥有来自书籍的间接经验素材的同时,更要积累直接独特的心灵体验素材。这种素材来自于学生对周围世界主动的思考和关注。缺乏这种素材的学生提出了“生活贫乏说”,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在两种世界里:客观物质的和主观精神的。学生并不是生活贫乏,而是感情精神的贫乏,只要打开心灵之窗,让心零距离贴近生活,就会发现处处是感动,处处有素材。社会动态,家庭生活,邻里亲情,校园喜怒,花鸟虫鱼皆可成为肥沃的心灵土壤,培育出可人的果实。只有让学生有意识,有方向地不断扩充各种写作素材,培养一定的情感意识和文化眼光,才能在作文的天地里自如翱翔。

  二、课堂指导要有侧重

  高中语文新课标为中学作文教学确立了新的作文价值取向:一是写作的外在价值,即满足表达和交流需要;二是写作的内在价值,即满足自我认识的需要。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曾说过: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写作的最高价值就是用语言来表达思想,认识自我。但这几年,堆砌华丽的辞藻,堆积古人的事例,甚至成了高考作文的一大弊病。作文一旦成了搭建文字的游戏,没有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也就失去了价值。

  我们的作文教学不仅是文章学教学,还应是写作学教学。文章学教学只着眼于教学生掌握文章本身的构成要素——主题,结构,语言;而写作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作文过程中的思想能力和整理思想的能力。相比之下,前者是机械性的,而后者是个人终身需要的能力。我们的教育应满足长远性的需求,高三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关于语言,结构的知识,故此时的作文教学一定要侧重于指导学生对写作素材进行深度挖掘,培养其思想的能力。

  写作素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生所感觉到的事相,主要指与其心灵发生了价值联系,激发其思绪的那部分生活,正如孙绍振先生所说的”是被你的心灵同化了的,成为自己心灵的一部分,与最精彩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东西”。只有找到写作主体与客观生活的思想契合点,才能赋予作文鲜活的生命和鲜明的个性。

高三作文 篇2

  有一种景色让人惊艳过,有一种思绪让人惆怅过,有一个季节让人铭记过,它带走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留下的是说不清道不尽的感动。

  ——题记

  “寂寞秋霜树,绿红各几枝,东来寒气至,天涯飘零时。”林清玄的这首诗把我们带到了秋末冬初的时节。站在柳树下仰望,看着秋风把柳叶舞在一条又一条路上,飘飘洒洒,那美,不只是落在路上,也落进了灵魂,就像那秋风,虽觉得清爽,却也蕴含了秋天深深的喘息声。现已是十一月份了,但是我们仍旧可以感受到一丝丝暖意,我想这也许就是上帝对秋的留恋吧!

  “又一次心仪,群山和夕阳握手,又一次歆羡,黄栌向秋风致意点头。”秋风萧瑟着,犹如一个古代女子,拖着她的长裙,四处炫耀她的美丽。杜牧在“山行”中写道“短发潇潇暮雨,长襟落落秋风。”我们一个路人又怎么了解秋风的情意呢?

  其实我们不过一介书生,每天面对的是一本又一本的书,一页又一页的纸。张晓风说“我喜欢这来自半片木头的洁净和芬芳,我喜欢那上面的生命的记录和留痕。”这一页页写满字的纸上充满了秋的味道。那秋天的枯木将自己最后的一点喘息声都留在了这一张张纸上,我听到了,我听到了那声音,一个来自灵魂深处最初的梵音。

  穿林落叶深深见,飘洒落红款款飞。那园里的花落了,那一刻,她说,她已没有了牵挂。于是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一转身,化作了春泥,默默奉献是她的选择。“花落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有千千万万的人记得她落下的一瞬间,恐怕只有黛玉一人感叹了那一瞬间。花的生命是安静的,她告诉我们,不管时间多么短暂,都要把一切生命用来开放,如果盛放的时刻是美丽的,凋零时尽管无声,也会留下美的痕迹。“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你把那抑或清新,抑或浓郁的芳香留给了世人,正如纪伯伦在诗中提到,“无论你的芳香消失在空中,或消失在人们身上,它消失在何处,就在何处永存。”花开有落,自便有开,开不必喜,落亦不悲。花自飘零水自流,任她来去自由吧!

  秋的脚步慢慢地加快着,想必那远方的游子也会在此刻对着天边的皓月思念亲人吧!月上中天的时候,月在悬垂着,人在孤独着,月上中天的时候,月色在飘洒着,人在沉默着。望着那月亮是不是多了一丝离愁别绪呢?莫名的惆怅总是莫名的,无端的愁怨总是无端的,望月怀远未必有远可怀,对月叹孤总是因孤可叹。还是把感伤的心收一收吧,因为这秋天的月色我们伤不起。

  “一树摧残几片存,栏边为汝最伤神。休翻雨滴寒鸣夜,曾抱花枝暖过春。”走在上学的路上,看着脚下这条被黄叶铺成的路,我沉默了,望着一片正在下落的柳叶,我却不知是喜是悲了,我在想,叶的别离,是风的无情,还是树的不挽留?她给了我回答,原来都不是。看她笑得如此淡然,我该祝福她吧,她这样年复一年,不正是希望与根在风中相依吗?她做到了。叶与根本是一对情侣,已经不记得那是几生几世前叶对根说的话,“如果爱上你是我今生无法逃脱的宿命,那我选择束手就擒,俯首称臣。如果读你,看你,恋你,爱你,是我今生注定的课题,那么我,必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叶与根原本如此的陌生,如此的不相干,原本各走各的路,各看各的天空,不应该有交集。他们就像是不同象限里的点线面,却在超越时空的领域里莫名的相遇,原本可以各自走开,但却都将目光紧紧的停留。根回头看叶,叶回头看根,就是那一眼,造就了一场永恒。在这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你还会相信永恒吗?我相信,因为叶与根的故事重新唤起了我内心那个关于永恒的童话。我知道,无论这个世界如何变化,只要我们的心不变,只要我们相信永恒和真爱,它就一定存在。叶与根让爱融为了纪念,苦痛化成了歌曲,一路经历了风风雨雨,但这些都成了他们走向幸福的催化剂,淅沥的雨淋走了眼泪,呼呼的风吹来了坚强。

  很多人都知道三生石的故事,或许根与叶也早已约定了生生世世,他们就是前世相约而再来的情侣,许多年,许多年之后,在星空与彩虹下相视一笑,当时的幸福还满溢。

  落叶也走了,而我看到的那一片落叶又飘向了何方?正如冰心所说“我和你,是无限之生中的偶遇,也是无限之生中的永别,再来时,万千同类中,何处更寻你?”

  清爽的秋风,干裂的枯木,飘零的落花,皎洁的明月,忠贞的落叶,还有美得比春天更动人的秋云秋霞,你抬起头来深深的感动,却是万语难及。叶与根告诉我们,爱的开始是一个眼色,爱的尽头是无限苍穹。爱,不需言语,只需要微笑,还有真诚的注视。如果我们都可以像他们一样有一个及时的,温柔的一瞥,可能,终生遗憾的事就不会发生了。此时我的内心升起了一个愿望,那也是林清玄所提到的“但愿天下人都能以三生的相约来看待,珍惜自己的因缘,不辜负前世,不枉费来生。最重要的此生此世,则能以爱为灯,穿越时空,以美为光,照亮生命。”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个秋天不过是一个小事物的无限放大,或许是一片叶,也可能是一朵花,对我们来说这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这个季节而言,这就是全部,是整个世界。

  每一年都有美丽的秋天,但是生命中有感动,有启示,有觉察的秋天又有几回?我深深的感激这个秋天,感谢她留下了她的美,她的爱。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是如果秋天是微笑的,我们又何必悲伤?我觉得应该铭记,铭记这个秋天的点点滴滴。无论谁与谁在低声细语,而,世界一往如昔。秋,渐行渐远,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转身的背影。20xx年里,有一种景色让人惊艳过,有一种思绪让人惆怅过,有一个季节让人铭记过,它带走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留下的是说不清道不尽的感动。

  无论过去怎样,离别的时候只记得美丽的感觉,想念的是携手并肩的日子,留下的是最美的笑容,祝愿的是一路顺风。

高三作文 篇3

  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

  这是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的一句话,这句话固然有其道理,是的,世界上,总有一个地方,让你流连忘返,也许像北京的万里长城那样众人皆知,也许是喧嚣城市安静舒适的不起眼的一隅;总有一个人,让你印象深刻,也许是你的亲人朋友、同学同事,也许是在特殊场合有着特殊的行为举止的其貌不扬的平凡人,也许是春运火车上没座位也能微笑的农民工,也许是一双纯洁清澈透明孩子的大眼睛;总有一种情感,让你刻骨铭心,也许是无微不至的父母无私的爱,也许是像冬日阳光般温暖的友情,也许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总有一种味道,让你回味无穷,也许是一碗热腾腾的手擀面,也许是尽带酸甜苦辣的五味瓶,也许是满是苦味带有微甜的苦瓜菜。

  不知是谁提议晚上去吃附近的手擀面吃面,不禁让我想到小时候,每每放完学回家,便在木桌上写作业,以前家里不是特别富裕,一家四口生活在妈妈工作的单位房里,条件不是很好,但是很温馨,让我有个幸福快乐的童年。一般情况下,我和弟弟在桌边写作业,妈妈则在一旁用擀面杖擀面做手擀面,不要以为很简单,这个是很费力和费时的,第一道工序和面,需要适量的水和适量的面充分搅拌,搈成一撮面坨,放上一段时间,然后用擀面杖开始用力地擀,把它擀成薄薄一层,这力度足以让桌子震动,使我们写作业有一定的难度,心想着,长大以后就不再让妈妈劳累亲手制作,去超市买着吃……

  我虽然是个北部女孩(算不上北方是因为我的家乡江苏地处于南北中间),家乡主食是面,但我不喜欢吃面条,手擀面,这是我唯一挑食的地方。

  不知不觉来到手擀面,这家店的老板用着浓重的北方口音和我们交谈,去南方读书后就能准确分别南方北方的人,光靠声音就可以辨别的。他们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与此同时,我们开始期待手擀面,毕竟是人工的,费时,我们就这样边聊天边等,过一段时间手擀面终于上桌了,热气腾腾的,散发着它独特的香味,我似乎闻到了面粉的味道,闻到了家乡的味道,闻到了家的味道,闻到了妈妈的味道,不知不觉眼泪溢满了眼眶,想到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妈妈和已经过世不久的爷爷,爷爷劳累一生,每每回家就是自己做白水面条打鸡蛋,没有享几天福,他走了,世上又少了一个疼爱我的人;妈妈,一个用尽自己爱呵护我们不受任何委屈伟大的母亲,为了我和弟弟,埋没了她宝贵的青春,操劳直至现在,眼泪还是不知不觉地落了下来,同伴问我怎么了,我摇摇头,继续慢慢的哽咽着吃下那碗面……

  回去的路上,同伴赞叹着手擀面的美味,是的,这是我有史以来吃得最多的一碗手擀面,按照某某人的说法,人总是犯贱的,是的,在家里从来不吃面的我在离家数千米的地方花钱吃手擀面,不过我想告诉某某,这样才能吃出手擀面的真正的味道。

  手擀面的制作是平时生活的艺术,它是人们生活的见证。记得小时候邻居之间聊天问到晚饭吃什么的时候,十有八九都是手擀面,尤其是冬季。随着这两年物质水平的提高,买着吃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习惯,人工面逐渐被机器面所替代,品种也由原来老土的豆面面条、玉米面面条、杂面面条换成了好听的龙须面等等。

  人们逐渐忘了手擀面的做法,却记得它的味道,其味道远比买来的面要香的多,纯正得多。现在手擀面在南方成为了特色小吃,这点不难理解,南方主食是大米,若要在北方成为小吃,又为什么呢?是人们逐渐淡忘了它的制作,还是人们忙于工作学习,没时间制作,我不知道原因,也许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还是手擀面这类手工面制作发展的必然,这值得人们深思和探讨。

  现在的我,多想立刻回家,美美地吃上一碗带有妈妈味道的手擀面啊!

高三作文 篇4

  知路孔者,国之少也。

  寻文字着作、历史史书似乎见不到“路孔”这两个连字。然,我却今生有幸深深的理解了一次路孔镇。

  路孔镇是一片古老的遗居区。其古老的年代大致为宋朝始,至今止。整个小村镇的集市房屋建筑、民俗风情大体保留了古代的风格,这与传言的著名人文名胜、古迹略有区别。古村镇的面积不大,小汽车站前行弧形石阶窄路约百米,有一较工整的邮局,或可知道,这工整的邮政局应该是这一古镇的唯一最让人思念得以以现代的方式清晰表达的地方了吧!想那远离家乡的学子、民工给家中亲人邮寄思念的时候,想那家人接收、邮寄思念的时候……那种总让人冲动的落泪感觉总是涌起!

  沿着石阶前行会有个丁字路口,左手边的石阶是和小汽车站相连的,右手边的道儿则是正街。迎面的侧偏位置是一家古药铺子(请老人应许我这样称呼)。门脸装饰,古色古香,清幽淡雅,阵阵药香丝丝入鼻。近点细观:铺子正堂一张大黑色的案子,案子上笔墨纸砚全,算盘、小称、药具……一字排开,偶有散药颗粒、未完书、画。案侧壁板墙上皆书法装点,案后是药架格子,案与格间是把老的发黑褐色的椅子,多有一老者端坐,老人面有浓须、须皆白,书法绝佳,且不吝赐。老者姓名不详。前行百十米的道路石阶旁还有几家药铺,但已经现代化了。

  行不过三十米便要遇到一家茶馆,没有字号,平日里茶馆都是闭门关窗,只待逢场(场:集市。这里一周一次场。)才开门大吉。茶馆由一老妪和两个小姑娘大点上下。老妪行动还算自如,打水提茶,收取场桌费用,帮忙做送小菜点心。两个小姑娘面貌清秀、白净,语言机敏动听,十六、七岁的年龄,大的是姐姐,小的是妹妹。当年听姐姐说她已经高考结束了,妹妹还在初中读书,父母都在市里打工。姑娘满脸的青春、活力。偶有一次机缘巧合,竟目睹了两个姑娘与一群赶场人打牌的场面。甚是好奇。闻知:当场桌没有被占满或者却一的时候,她们便要上桌。她说的时候语言一样是动人心扉,有一股子灵秀味儿。知道这个小镇是临江水的,也知道人临江水生秀气可人。今天有缘亲历了。

  小镇是有江水的。听这里的长者讲这里的水是与长江的水连通的,这里的水位可以控制长江的水势。老者讲了很多,大致的表达就是他们这里的江水比长江的水更有故事、更伟大、更神奇。老爷子激动的说到最后还要做我的义工带我去他们这里最年长的老人家里看历史记载。大凡说是历史资料的都是学究的管辖,我也就婉拒了。谢过老人可以自己去江边看。

  江水就在石阶街道的左排房屋后面,站立街心静听可以闻知江水的欢笑。其宽不过两百米,有石桥连接,长不能尽头尾。沿桥过对面,有依稀人家。听说有小学校,但没能亲见。

  路孔镇位于四川边界,属重庆辖。听村言知这里也是政府的保护区域。后来返回的时候巧过村口,读石碑方知其村人言语真实。

  通走路孔多少有些累意。坐在通连江水的石头上思想仿佛一下被牵引到了古镇的起始点。想来建设着这石头桥的人也是满腔报复之辈,要在这个连通两块土地的石桥上体现自己的远大报复,却不知随着自己年岁的增加,石桥水垢的增厚,自己还是个孤苦的自己,想知石桥定然是没能给这位伟大的修筑者带来政绩,不然这个拥有着它和被连通着的两块土地的古路孔镇也不会就这么的沉寂千年吧!人终究是要走的,然而他有生之年修筑的没有能捞到功绩、称赞的石头桥却是硬硬的等到了今人的抚慰。石头桥内尽头的一宗大宅院子是旅馆。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宅子主人说的一句话:修后院儿石桥的'人早把自己融化到石头桥中了。是啊!人没了,然而属于他的石桥尚在;十日久远了,然而报复之精气依然尚存。

高三作文 篇5

  在我们这个社会发展并不完善的当代,依然存在着种种矛盾与弊端。夏明的漫画中:一位孩子需要得到满分,才能受赏,而另一位孩子仅是及格就得到了赞扬。显然,这揭示了我们现代社会中厚此薄彼的严重问题。

  不论是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还是重学习成绩,轻文化素养,都清晰展现了我们当代人不全面的发展观:总是重于一方面的发展成绩而忽视了对另一方面的协调发展,厚此薄彼的现象因而随处可见。

  在我国现代社会的教育体系中,厚此薄彼的现象更是严重。在寂静严肃的校园中放眼环视,一个个弯腰埋头的学生都整齐地在课桌前奋笔疾书,努力刷题,课桌上的作业本亦是多的数不甚数。严格的教学环境与紧张的学习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埋没了多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美好理想。虽然,整个校园被治理得井然有序,可是在其背后却压制了不知多少学生的欢声笑语。这样的学校并不是个例,而是我们中国大多数学校的现状。若我们继续放任这些学校只重成绩而忽视兴趣培养,那么不知会有多少优秀的、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被摧残、被埋没。没有了这些祖国花朵的开拓,那么我们未来的祖国又谈何创新发展,谈何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呢?可见这样的厚此薄彼的现象的确值得大家好好反省与思考。

  除了教育体系的问题之处,其实社会上厚此薄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生活在当今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中的一代人,总是忙于工作,拼命赚钱,却忽视了亲情的关怀。报载,湖北一家医院,一位正忙于工作的医生因工作繁忙从没有时间回家探望父母,而他的老父亲因思念儿子的情感过于强烈,只好默默地在儿子的门诊下挂了个号,老人终于见到了儿子一面。这样的一则新闻,显然暴露了当代忙于为工作打拼的年轻人重于工作而轻于亲情,他们总是把工作放在生活中的第一位,对于亲情的关怀却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难道工作的成功能换来诚挚的亲情吗?

  对于这些厚此薄彼的社会现象,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加以思考。只有改变一个人内心中不平衡地发展观念,才能从全局来考虑问题并解决问题。诚然,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总要面对多场不同的考试,对于这些考试我们都应平等而认真对待,把每一场考试都当作人生至关重要之点来应对,切忌厚此薄彼。

  社会依然在日新月异地快速发展中,让我们把厚此薄彼的苟且远远抛于脑后,人生的航船才能顺利地抵达诗与远方。

高三作文 篇6

  这里是城市边缘的余角,是城市触觉延伸不到的地方,是发霉的,陈旧的,以前光鲜过的地方,也早已被皱纹抹了一头一脸。凝刻在斑驳的青石板上的古呓,源远着数百年风华的遥远的画面,飘渺的如同暮钟般的罄音,就像蓬莱岛上的一则传奇蒙印着典色,落满历史尘烟的人楼阁榭,似乎被远古拉长,渺渺于烟霞之中,流年在这里回转,恍惚成久违的传唱。那便是关于古巷的沉忆,它就如同一湖沉淀数百年风尘的清水,静默着微笑。湛江就有很多古巷,坐落在城市之中。

  晨曦中迎来芳菲的露水,凝结在古巷朦胧的罅隙中,人们在久微的“浣纱”中醒来,沉睡的古巷开始摇醒冗长的梦,和着木桶节奏的余音,人们在清晨中忙碌起来,古巷披着百姓的外衣哼着古老的曲子,会偶尔被炊烟呛一下,青石板脚下的一楼光鲜,横亘在古老瓦砾间,编织着谧动的欢欣,沿着古老的声音,那些镜头被缓缓拉长,古巷开始生动起来,人们在寻里敦睦友谊,订立烟盟,孩童在狭小的古道上嬉戏,仁慈的精灵在清泉和井水周围飞翔,古巷笼罩在一片朝气之中,年近古稀的老人靠在青藤木椅上,斜倚在树阴之下,闭着眼睛慢慢摇晃,那些坠落在眉宇间的沧桑,与古巷静静地融合,那些故事被风吹散在古巷的某一个角落,不留下任何一丝痕迹,它们曾经纵情纵夜地歌唱,现在伴随着古巷,和着被覆盖烟尘的弦律一起悄悄静默。

  静静地走在青石板上,聆听思想的声音,那来自远古追寻的瑶唱,心灵会变得安谧,在沉酵的空气中远行,沿着仄仄的古巷渐行渐远时,会发现那些醇厚的画面盈现在我们眼前,凝眸处,似乎又在诉说一段新愁,当渐渐与古巷融为一体时,就像沿着时间的河流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

  当黄昏的余华消尽,人们踏着晖华各自归宿,木门前翘着盼望的妇人,劳作归回的汉子,嬉尽的孩童,归栖的鸟儿,古巷流溢着温馨的色调,显现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情境。古巷在渐渐溢满的苍茫中结束一天,朝为夕露,暮作沉寂。

  唐寅流淌不止的诗行从青石上滑落,化作今日的静谧,那是个优美得有些黯然的地方,就如同一颗古心置于大城市的喧器和繁华之中,是与尘巴隔绝的另一个世外桃源,它就这样静默着,悠悠地弹奏它的色调。几百年亘古不变,化作舟泊枫桥的臆想,如同一位邈远天地情的老者,笑着看着人们生长,老去,生生不息,然后悄悄披上历史质色的外套,抹了粉套着旗袍的歌女,坐在秦淮河尖尖的小路里晃悠悠地荡了开去,古巷也拄着拐杖走得越来越远了……

高三作文 篇7

  回家了,只道是风景依稀似去年:梅花怒放。不同的是,邻居大娘头上的银丝由几根多到几缕,村里不比城里,一出门就是风吹日晒,加上劳作,人苍老得很快。邻居的伙伴们长大许多,没有了去年的唧唧喳喳,交流起来,发现我们的思想近乎格格不入。虽然,这是在我的意料之中的。

  习惯了坐在楼顶看日落,即使是在冬天。其实所谓楼,不过只有两层,但在我的家乡,已经没有什么能遮得住视线了。看到远处的麦田,想起小时侯,我和爸爸举着自己糊的风筝,一起在田里跑,还有每年初春时候,去野外采药草,那些开紫色的绒花的叫地黄根……这些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微微抬起头,冬日的阳光特有的安静,撒下最后的光辉,我朝夕阳落下的方向看去,脑海中隐隐浮现出十几张稚嫩的脸,不禁幽幽叹息,想想三年前,各个信誓旦旦,而今我却独自坐在这儿,不由有点怅然若失:以前因为学过散打加入梅花帮,我这个三当家曾在那帮比我年龄长几岁的“小弟”们面前威风凛凛。记得很多次半夜村外破屋、残灯下的秘密会议,记得大哥嘴里的烟卷,记得帮中弟兄讲述被砍的经历时,我愤愤地说与那“十三鹰”势不两立,记得二哥破门而入时摔在地上的十几把砍刀。直到父母让我转学……

  冷风吹过,把我从回忆里拉回。我不由地低头,挽起袖子,淡淡地看着手臂上浅浅的刺青。那些曾经让我觉得刺激,曾经以为很风光,曾经认为是成熟的往事,今天觉得真的很傻。

  想起余秋雨的那句“成熟是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我理解,也曾尝试,只是做到了高度,却相当陡峭。

  我承认,那是年少的轻狂和无知。现在梅花帮还在,也许胜过从前,但我也知道,我和他们选择了两种不同的路。虽然他们见到我还会喊我姐,大哥、二哥我也照叫,但我心里总有个声音:他们虽然还是你的朋友,但道不同,不能相为谋。在我看来,他们很义气,也比以前成熟了不少,但谈话中常常夹带的不和谐的字眼让我频频皱眉,尽管知道他们毫无恶意,甚至是出于自然。

  难道自己真的变了?看看不远处的梅花,繁华得近乎摄人心魄!

  在外上学的我,从一开始就给同学们留下了很开朗的感觉。现在想想,我也许本来就不属于那里。我带来的,只有高高飞起的风筝、田野里那一朵朵紫色的绒花,当然还有手臂上的刺青――三片梅花。我已经适应了把那三片梅花只看作风景。我不是圣人,无法屏弃别人的目光,来个睥睨人生。但那“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的感觉我很清楚。我不想再过多的回想,更没理由让自己的人生暗淡。所以,每当有同学问起那三片梅花时,我总是笑而不答。曾经留恋往返也好,曾经惘自沉迷也好,既然已是风景,那就要笑着观赏。

  在学校里,人人平等,互相尊重。我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了欣赏的眼光,交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想,我在慢慢成熟,拥有高度,那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必备】高三作文锦集7篇】相关文章:

1.【必备】高三了作文300字锦集10篇

2.【精品】高三了作文300字锦集7篇

3.高三英语作文300字锦集6篇

4.高三了作文300字锦集九篇

5.【精品】高三了作文300字锦集九篇

6.【精选】高三作文锦集七篇

7.【精华】高三了作文300字锦集6篇

8.【精华】高三了作文300字锦集5篇

9.【实用】高三了作文300字锦集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