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高考作文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作文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作文 篇1
公元79年8月24日,古罗马帝国最繁荣的城市庞贝附近的威苏威火山突然爆发,顷刻间将整个庞贝城掩埋在死亡的火山灰下。1000多年后,人们开始发掘庞贝城,当考古学家一层层地挖开火山岩屑后,一个完整的深埋于地下的庞贝城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不久,无数被埋在火山灰下的死者被挖掘出来,这些遇难者的遗体由于被灼热的火山灰包裹住,凝固后形成一层硬壳,虽然贻害已腐烂消失,但却留下了人形的空壳。考古学家把生石膏灌进这些空壳进行翻模,极为逼真地再现了遇难者临死时的各种姿态神情。
除了遇难的人,考古学家还根据空壳制作出了一只狗和一个小孩的石膏像,并根据石膏像的造型极为准确地描绘出发生在1000多年前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当灾难来临时,在狂奔的人流中有一只狗,它虽然极善奔跑,按照它平时的奔跑速度及逃生本能,它应该可以最先逃离灾难现场,但由于要照顾身后的小主人,它不得不一再放慢速度,好让小主人跟上来。
由于小主人年纪太小,加之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年幼的他已被吓得手足无措,尽管它一等再等,可小主人就是跑不快。它虽然很着急,但液无可奈何,因为它不能像马那样把小主人驮在身上逃离这座即将毁灭的城市。
在灾难到来的瞬间,它本能地伸展着身体覆盖在小主人身上,为他遮挡住从天而降的炽热的火山灰;小主人则蜷伏在它的身下,一只手紧紧地搂着它的脖子。很快,他们就被火山灰淹没了……
此外,考古学家还发现,这只狗的脖子上还挂着一块铜牌,上面刻印着它曾3次成功救过孩子父亲的命!这一次,他虽然没有成功地挽救小主人的生命,但它已经用自己的忠诚向人类表明,它已竭尽全力!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另一个发掘现场,考古学家却发现了一只被主人用铁链拴着的狗。毫无疑问,这只可怜的狗被忙着逃命的主人抛弃了,它浑身被泥浆包裹着,给我们留下的是一副死前拼命挣扎的不甘姿势。
分析:动物比人类更能预知凶险,但这只小狗在即将降临的灾难面前依然牵挂自己的小主人。这份不属于人类的忠诚,令人赞叹。
高考作文 篇2
所谓审题,就是审读题意。它应该包括三个部分,这就是文题所提供的材料、提示语以及写作要求。对于这三个部分,考生都应逐字逐句仔细阅读,认真思考,正确理解,准确把握。
要关注材料的整体性。20xx年全国卷Ⅰ的作文题是根据对一则寓言材料的理解,构思作文。从牧羊人的角度,可写给自己准确定位;从牧羊人儿子的角度,可写追梦无悔。可是一位考生以“落叶不只在秋天”为题写的文章,传达的中心却是事物都有例外的情况,正像落叶不只在秋天一样。
文中所写的“叶子”,小作者是寄有深意的。它们寻找阳光,尽量“积蓄养分”;它们并不躲避风雨烈日的考验,在风雨中“依旧挺立”,在灼热的阳光下还“尽量伸展自己”;冬天到了,在耗尽所有养分之后,它们终于“凋落”了。文中不止一次提到,它们这样做“不是想要当红花”“不是要做秋菊,更不是要做腊梅”,它们“不会忘记自己的身份”,它们只是“想做一片完美的树叶”。——应该说,这些话都是透露文旨表现中心的话。
然而,所有这些究竟要传达一个什么意思?这个意思与作文提供的材料(是“全面理解”,而不是仅抓只言片语)又有哪些联系呢?读者在想过之后还是弄不太清楚。这样的文章,在成绩评定上自然是要大打折扣的。
要抓材料的主体事件。20xx年全国卷Ⅰ的作文题是看图作文。图画的标题为“摔了一跤”,给出的画面是:一个孩子踩了西瓜皮摔了一跤,代表“家庭”“学校”“社会”的三个大人异口同声做出的反应是“出事了吧”。考生要就此作文,首要的是读懂图画,明白寓意。画面反映的是一个什么问题,考生只要关注画面的主体事件,画中人对这一事件的反应以及图画的标题即可明了。它反映的其实是一个教育孩子的'问题,即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独立精神的问题,如何使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问题。考生只要这样去观察画面,并思考画面所揭示的现象的本质,就肯定会有正确的立意,并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来。
但是在试卷评阅中,我们却看到一位考生写的这样的文章——《迟来的关爱》。文中虽然也联系了画面内容,但写的并不是有关教育的问题,而是探求酿成事故的原因和防患于未然的问题。显然,由于作者未能抓住孩子摔跤这样的主体事件生发议论,文章写得剑走偏锋,离开了题意。由于对题意的理解歪了,文中详写的两个重点事例以及略写的一则公益广告也都全军覆没。古人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论据是为阐述论点服务的,立意偏了,接下来的引用也好,例证也好,又有什么用呢?这样的教训,每位考生都是应该好好记取的。
要理解题中的关键词。近年来,命题作文受到各省市的青睐,遇到这样的文题,要特别注意题中的关键词语。安徽卷的“提篮春光看妈妈”,“春光”在这里用的是比喻。它既可指子女的成长成熟,也可指他们的成绩成就,还可以指孩子们的感恩、回报和孝心;至于“妈妈”,既可实指,也可虚指。湖南卷的“诗意地生活”,根据提示“注意题目中的‘地’字”,关键词应为“诗意(地)”,考生在文章中应重点阐明如何生活才叫“诗意地”生活,这才切合题意要求。
高考作文 篇3
为了猪的快乐
最近因为欧盟和英国政府的两项规定,英国有农夫们真是伤透了脑筋。
欧盟的新规定要求猪农们必须在猪圈里放进可操作的物品,为猪解闷、寻开心,让猪们娱乐娱乐。物品的种类嘛,稻草或其它天然物品都可以。这样的规定到了英国却变得复杂起来,英国政府正在考虑要求农夫用玩具替代欧盟规定的天然物品,并变本加厉地要求向猪发放有意思的玩具。猪农们如有违反,将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不同数额的罚款。
这一罚,立即掀起了政府和猪农们关于猪玩具的口水大战。
什么玩具才算有意思的玩具?难道让小猪们轮流掷骰子,来上一场大富翁游戏?还是让它们踩踩自行车,快意地御驾乘风?
看来,为了猪们的快乐,英国政府和猪农们还要吵上一阵子。
高考作文 篇4
安·别雷目光伸向俄罗斯春夜的远方,他说,“远方是另一种生存,星星的呼吸那么明净……”。汪国真将远方喻为“迷人的错”,仰首是春,俯首是秋,远望为诗,他说,“远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于是,我们不禁一次次望向远方,一次次眼含热泪。
望向远方,因为远方是美。“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远而望之,已皎若太阳升朝霞。“皎皎牵牛星,迢迢河汉女”,蟾宫月华下,鹊桥为媒的婵娟已让七夕乞巧的女儿们心驰神往。“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川烟草,色如碧玉,因为朦胧在远处,依稀不可辨,便可任人用想象为其增色,那平凡如小草也美得“绝胜烟柳”了。
望向远方,因为远方是心灵之依。“露从今夜白,清光千里同”,客居他乡的游子谁不曾把明月举头望,将满腔忧思难任寄于皓月?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远方那心心念念何时才能在我远眺中归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思往事,惜流芳,远山悠悠。多少人不忍登高望远,却又情难自已;又有多少目光含着心中的悲鸣,一次次将“长淮望断”,却只见霜风劲、猿啸哀,山河破碎;还有多少在高台悲风中,远望山河誓与国同在,这渺渺河山承载也见证了他们毕生的抱负。
远方寄托了太多人太多的向往与怀想,一次次看、一次次望,其实都只望向心里。爱也罢,愁也罢,远方于他们只是心的倒影。只是望只是看,远方还那么遥远。然而,却有人将“远方”真正收拢于心,真正情系“远方”。爱之深,不惜拼却一切地走向远方。
那是柏拉图。正如他的对话录中记载,柏拉图不满足于石壁上模糊的阴影,他独自转过身,却发现身后那春风沉醉的“理想”世界。他本可以在其中蹈舞,但他却回到“远方”的洞穴。前路多舛,踬踬踣踣,他声嘶力竭的呼喊,只为唤醒沉睡的“远方”。
那是鲁迅。他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他不只期待周遭光明,更愿大地同辉。由此他高举新时代的火炬,亟于将曙光带向“光明未至的黑暗”,唤醒沉睡的远方。纵逆风执炬,火焰灼手,他仍大踏步走向远方。
遥望远方的人,也许都是渴望走向远方的。远方是美是诱惑,然而近处的安适不也让人依恋吗?前行的路,或许道阻且坚之时,遥远的远方依旧不可企及,此时不会令人退却吗?所以,对于太多人,远方的美只是镜花水月,可感可知却不可构及。只满足于对远方的一切美的设想,却不敢用脚步踏上征程。
然而我多么希望,年轻的我们可以勇敢的走下遥望的高台,踏上走向远方的路。一步一步,让曾遥望的远方终可以构及。多么希望我们前行的路,就像《日内瓦医生》中所写的:我们走着,不停的走,一面唱着“永志不忘”,歌声休止的时候,我们的脚步、马蹄和微风仿佛接替起这只赞美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