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作文九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作文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作文 篇1
人心如镜,在纷扰的世俗中难免落上灰尘,他人劝谏之言如同抹布,可以让蒙尘的心灵光亮如新、纤尘不染。常以谏言拂拭己心,方能在心底安守一份净土。
那面精美的镜子只看到了抹布的黢黑肮脏,却未曾想过正是这不起眼的抹布才能让自己每日光鲜亮丽,耀眼夺目。很多人也正是因为只听到了别人劝谏之语的刺耳尖锐,却不知相比于甜如蜜糖的奉承之词,“逆耳忠言”才更利于身行。
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抹布”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更是一种处事的大智慧。京剧名旦梅兰芳先生在一次演出结束后于众人的喝彩声中听到一位老人大喊一声:“不好。”散场后,梅兰芳特意去向老先生请教并诚挚地说:“说吾孬者是吾师也。”老人大受感动,提出中肯的意见,后来梅兰芳每次演出都请老人前来评判自己的过失,拜老人为师,未曾有一丝不满抱怨。正是因为梅兰芳有这种虚心求教、接受谏言的态度,才成就了其辉煌的艺术事业,是他成为一代大师。
睿智圣明如孟子尚言“闻过则喜”,位高权重如唐太宗仍道“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运筹帷幄如诸葛孔明还在《出师表》中谆谆教导刘禅“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于常人而言,放低姿态、温雅谦逊更应该是自身努力培养的美好品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并不可怕,我们看重的应该是对待错误的态度。即便有时“忠言”实在“逆耳”,但真正的智者是将这番金玉良言作为擦拭蒙尘之心的抹布,把它变成通向成功完美之路的垫脚石。而愚者才会轻鄙甚至仇视它,最终落得如那个自作聪明的镜子同样的结果——落满灰尘,无人问津。李世民包容魏征犯颜直谏,才传得千古佳话,留一世英名。杨广“近小人,远贤臣”,不容逆耳忠言,终下场凄惨、众叛亲离,使得隋朝二世而亡。以此观之,即便谏言有时如同一盘看似平淡无奇甚至卖相不佳的家常便饭,但却是真正有利健康的“绿色食品”,而阿谀之词虽然相比而言更像是一场色香味俱全的饕餮盛宴,但难免让人“消化不良”。当一个人抛却了那块“拭心”的抹布,“心镜”便会蒙尘;当一个人关上了别人劝谏的大门,心灵难免黑暗。
佛家禅语将人心比作明镜台:“常常勤拂拭,莫使染尘埃。”留一块抹布在身边,时时擦拭落尘的心;听他人一句劝谕在心间,常常审视在红尘穿行的灵魂。以人之“谏言”拭己之心,让它永远纤尘不染。
高考作文 篇2
外婆已经不再年轻,尽管她不愿意承认。
尽管中秋节聚餐的那天晚上,她还握着筷子,爽朗地跟我们说,自己从不去染什么头发,一切都要顺其自然。可是,大家散去之后,我看到她在黑暗的客厅里,向前凑着,弓着背,看电视上的“神奇一梳黑”广告。荧幕上的光映在外婆脸上,苍白惨淡的,像被时间洗褪了色的衣服。
外婆喜欢那面镜子。它没有繁复的花纹和装饰,也没有什么神秘诡谲的来历。外婆没有把它挂在客厅里,也没有把它像宝物一样压在樟木箱的层层衣服下。它只是安安静静地躺在外婆的床头柜上,每晚伴着外婆入睡。
这面镜子已经有些年头了,它的年纪,甚至比那台给我母亲陪嫁的日本原装松下进口彩电还要老。
我有时候想,镜子真是奇妙的东西,它为什么能反射出物体呢?它后面镀的那层灰绿色的膜又是什么呢?为什么膜剥落掉之后就照不出物像来了呢?我觉得它像是一扇门,一扇接通我们这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的门
我想,外婆还是个扎着两条乌黑油。亮的大辫子的大姑娘的时候,一定是非常喜欢这面镜子的吧。几十年了,它记录了外婆脸上的每一条皱纹的出现,它记得外婆哪一夜辗转反侧,哪一夜安然入眠。外婆接了在南京上大学的表姐的电话,一定是坐在床头偷偷抹眼泪了吧,虽然嘴上逞强说不想不想。这一些镜子都看到了。
镜子看到了用红纸剪的“囍”字是怎样变白变脆变成烟灰。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年又一年,上一年的还没有完全撕干净,新一年的就有覆盖上去,让人猝不及防,甚至有些慌乱地感慨。
它看到了外婆纤细的身材变得丰满,乌黑的长辫剪成了短发。然后儿女绕膝。
我想,等我老了我是一定不要照镜子的,我无法忍受看着自己的脸一天一天变得粗糙暗淡,而向后看看还有绵绵无际的日子在等着我,那简直是比凌迟还要痛苦的事。
……
晚上,外婆在床上躺下之前,会望一眼镜子,她望的不是别的,是她几十年前的青春。
高考作文 篇3
中央电视台一号演艺大厅一期节目开始录制……
崔永元(以下简称崔):各位观众朋友们,欢迎收看新一期的《实话实说》节目。今天,我为大家请来了我们的两位老朋友,白云女士和黑土先生,让我们热烈欢迎!
白云、黑土进场……
崔:大叔大妈,欢迎你们再一次来到我们的节目做客!
白:小崔啊,你也甭客气了,俺们不都是老朋友了嘛!
黑:对啊小崔,我们还得感谢你呢,上次的节目一播完,我们可就火了,都上春晚了,还有人找我签名呢!
崔:那个大叔大妈,我们也都别客气了,开始今天的话题吧!今天我们的主题是怀想天空……
白:天空有啥好说的,不就是蓝的嘛,还有鸟在飞。
黑:错!(拿出一个小本子,站起身)浩荡春风吹大地,天空黑了一大片,空气污染不得了,这得抓紧去治理。
崔:那个……污染问题会有人治理的,我们今天谈的这个天空啊,不是那个天空……
白:要不是宇宙?
崔:也不是宇宙,是人们心中的天空,是人们遐思的天空……
黑:那就是理想吧!
崔:差不多就是那意思,那么请大叔先说说吧!
黑:……(沉默)
白:(看着黑土)还是我先说吧,那时候还是小姑娘的时候,没有什么多大的抱负,就想嫁个有钱人,可现在我知道这个想法错了。我这才发现,那时候的生活是多么枯燥,没有乐趣!大概是因为没有追求吧,我的天空也许被严重污染了……好在后来有了黑土……
黑:(握着白云的手)那时候吧我是一个读书人,满怀着报答国家的雄心壮志,可是时势弄人啊!我被当成右倾分子批了,送去了乡下改造……
崔:大叔大妈也就是那时候认识的吧?大叔您也别伤心,您和大妈现在不是过得挺好嘛!
黑:那得全靠她啊!(眼中泛出光芒)那时候我就觉得我的天空一片灰暗,做任何事都失去了意义。后来都亏她陪我,并教导我……
白:那时候我就觉得他挺有才的,却没有用武之地,人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
黑:自从听了她的话后,我就鼓起勇气,开始打拼,我觉得我的天空又放晴了!
白:他的精神也影
响了我,是他把我天空的污染给治理了!
崔:大叔大妈的故事很感人,这也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认真面对生活,我们的天空始终是蓝的,是辽阔的!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天有多高,心就有多高!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天空遨翔,在长天上写下和谐,写下科学!下面请大叔大妈用一句话总结一下吧!
白:娃娃们,要加油啊!为你们的早晨的天空增添色彩!
黑:呃……这次来的火车票,也能给报吧!
崔:……
掌声响起,节目结束……
高考作文 篇4
“高考作文最好不要用文言文写,也不要追求什么意识流的写法。”23日下午,江汉区首席教师、武汉一中语文特级教师夏纯德做客第101期“晨报名师课堂”,与学生及家长面对面交流,他提醒考生:高考作文别太标新立异。
近两个小时的精彩讲座结束后,许多学生和家长仍意犹未尽,争先恐后围着提问。家住吴家山的高二学生小周说,他喜欢写意识流文章,中考时也按此操作,然而阅卷老师只打了5分,他因此与理想的重点高中失之交臂。“高考阅卷老师会不会欣赏意识流文章?”尽管吃过一回大亏,小周仍然不信邪。现场的一位家长也说,儿子从小喜欢读古文,曾将作文写成文言文,可老师拒绝批改,“但我记得以前好像有篇高考满分作文,就是文言文。”
对家长和学生的疑问,夏纯德老师说,四平八稳难拿高分,但太标新立异也不讨好。意识流文章不是不好,但在高考中不提倡。高考作文要求主旨明确,形式和内容统一。意识流文章若把握不好,容易越写越偏题。文言文也一样,要想在时间很紧的高考中,写出一篇好文言文难度很大,他奉劝考生不要冒险。
命题作文审题功夫要下足
命题作文是一种传统题型,审题看似无关紧要,但要想写好一定要下足审题功夫。
建议审题从三方面入手:首先从题目看这篇文章的范围在哪里?把关键字、词从题目中拎出来,确定写作对象或范围,在范围内作文章。其次是把握重点,要死死扣住重点来写。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行”是题目的重点,必须突出,一定是在边走边看中欣赏到的景色。最后就是审其体材,选取什么体材,与题目及个人写作优势有很大关系。有的题目适合写记叙文,但如果学生个人比较擅长写议论文,写成议论文也未尝不可。
话题作文下笔容易高分难
话题作文要较宽泛,内容只要与话题沾边就行。话题作文下笔容易,但想得高分也很难。
写话题作文时,考生要注意一个问题,可以自拟题目时最好是另外命题,不要用原话题作题目。此外,还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安排、文章的主旨摆在哪里、中心思想如何突出,以及适当运用华丽词藻、修辞手法为文章增添色彩等。
材料作文是几类作文题型中最难写的,弄懂材料本身是难点所在。
以今年九月调考的一则考题为例。作文材料大意如下:三个人各推着一车瓦器登顶,第一个人刚到山脚,瓦器就摔碎了。第二个人爬到半山腰,瓦器也摔碎了。第三个人终于爬到山顶,瓦器全摔碎了。第一个人说:“我登顶的本事虽差,瓦器在山脚就摔碎了,省下不少气力,我没什么损失。”第二个人说:“我只花了一半力气,还看了半山的风景,也没吃亏。”第三个人说:“只有我爬上了山顶。”三个人都快乐地推着空车回去了。
对于这段材料,很多考生的第一反应是写“知足常乐”,但材料中只提到“乐”,未涉及“知足”。也有的考生写“舍与得”,可这三个人都没有说愿意舍弃那些瓦器。有的考生想到了“求同存异”,三个人的不同是翻车地点不一样,相同的是虽然都翻车了但仍表现得很快乐,还都为自己找到了高兴的理由。这样看来,立足点应该是“求同”,其意义在于“怎样乐观地面对失败或挫折”、“豁达地面对生活”、“乐观的人生态度”等。
夏老师说,高考作文中,44分以下就算丢分,44分往上走才算是赢家。
“按照现在的复习节奏,基本上三个星期写一篇作文,训练量略微少了点。”他建议最好每周写一篇。题目可请老师帮忙拟,也可以自己挑一个,写完后主动请老师评阅,指出亮点及不足。对于同一个题目,亦可适当变一下要求,转换成不同的题型,认真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写。
高考作文 篇5
技巧1:关键词句入手法。
对题目中关键词句的寓意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审题立意。命题作文,所命之题就是审题的关键,立意的关键。材料作文为突出中心,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重要的词语、开头句、对话句、结语句等),抓住这些词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题目1:
在西伯利亚雪原上有一种动物叫白貂,白貂十分爱惜自己的一身纯白、漂亮的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玷污。于是猎人们抓住白貂的这个弱点,在它的巢穴周围撒上一圈煤粉,这样白貂就束手就擒了;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自己纯白、漂亮的毛。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技巧】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到材料的最后一句话: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自己纯白、漂亮的毛。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就是守护,表现了白貂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自己的操守,联系到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理想、不为外物所动的品行,那么立意时,就可以从坚守这方面分析。
题目2:
比尔教授应邀来中国演讲,在发现最前排无人入座的`原因是怕被提问时,微笑地鼓励大家坐第一排,他说:亮出自己,给自己自信,创造机会才能被人赏识。请理解领悟材料含义,联系生活实际和个人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技巧】亮出自己,给自己自信便是该材料的关键句,这一关键句就是告诉人们要给自己以自信,敢于亮出自己,从而获得被人赏识的机会,并取得成功。抓住这些语句就很容易立意了。
题目3:
蚌壳里的夜,有多长?/不再思量,不再思量/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
【审题技巧】读诗的前三行我们了解到,珍珠在蚌壳里熬过了无数的黑夜,受了无数的磨难,摆脱了无数的苦闷与忧伤,这是理解这首诗的基础。而下面的两句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则是关键,因为读了这两句,我们就会深深领悟到,生命离不开磨难,只有经历了磨难,战胜了磨难,才能赢得生命的辉煌。所以,我们可以从磨难与成功这方面立意。
技巧2:因果分析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有关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来确定立意。
题目1:
猩猩喜欢喝酒。村里人摆上甜酒,用大小杯子装着。猩猩见了,知道是诱惑。但其中一个对大家说:何不尝一点点呢?不吃多了就行!于是大家先喝小杯,不久又取大杯喝。它们实在抵制不住甜酒的诱惑,大饮而醉。村人趁机追捕,猩猩无一幸免。
【审题技巧】从因为抵制不住甜酒的诱惑,结果大饮而醉被村人趁机追捕,猩猩无一幸免中就可以立意。即应该经受住诱惑,不要贪婪。
题目2:
朋友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座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说,他总能找到座位。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
【审题技巧】材料的结果是他总能找到座位,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原因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所以可以确定以下立意:与耐心同行,执著(坚持、锲而不舍)成就未来。如果写成细节决定成败或人生有得必有失属于跑题,写成学会变通或善于发现美属于偏题。
技巧3:联系实际法。
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思想、观点、行为往往通过一些比喻、故事、寓言、漫画等形式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思路往往由物及人(社会)。
题目1:
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
你对材料一定有自己的感受,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联想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
【审题技巧】上述材料的主旨是赞美执着而坚韧的蜘蛛。从蜘蛛的方面可这样立意: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织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韧的昆虫,它的网制得精巧而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由蜘蛛联想到人,联系现实生活,对人生做理性的思考,可这样立意: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于是,我记住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空中。奇迹是执着者创造的。
技巧4:多角度分析法。
对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文章的立意。如:
有个鲁国人,很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夫妻俩想到越国居住,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的。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会不穷呢?
【审题技巧】
由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那么鲁人到越国去必然会穷。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鲁人到越国去不一定会穷。正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才大有市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鲁人听了劝告之后,会有什么反响呢?去还是不去呢?去与不去各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从而得出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高考作文 篇6
吉大附中孙德威老师认为高一新生,首先要有归零意识,“高中是人生新的阶段,面对新起点、新环境、新的学习体系,高一新生要有归零意识,忘记初中的优秀,忘却初中的遗憾,以一张白纸的态度迎接新生活。”孙老师告诉记者,每年都有一些原本很优秀的同学,升入高中后,不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给自己重新定位,导致心态失衡,最后一落千丈,很令人惋惜。其次,孙老师说,认真听老师的指导,在开始阶段形成良好的预习,听课、复习、整理、练习的习惯,这对未来的学生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初高中的学习差异性很大,很多初中的做法并不适合高中,因此在高中养成适合高中学习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在开始阶段,至关重要。”第三,孙老师建议,要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展示自我,认识自我,塑造自我,积极健康地融入到新的集体中。无论是军训活动,日常值日,运动会,班级干部竞选……各项活动根据自己的特长,积极参与,提升自己的集体归属感。”
关键词:拼学习
优秀考生班主任支招:高中学习如同马拉松,匀速坚持到最后,是最理想的状态
“提高学生必要的学习能力,这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对于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兴趣及动机,吉林一中金迪老师分享了他的经验:一是明确学生学习的动因或目的;二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三是创造一个轻松、惬意的课堂学习环境;四是让学生多了解学习的内容及其背景。
对于高中状态,孙德威老师总结的关键词是“匀速”,他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高中学习如同马拉松赛跑,匀速坚持到最后,是最理想的状态。“在平时,总有学生‘常立志’,心血来潮就刻苦一阶段,学到天昏地暗,废寝忘食;突然某一段动力消失,就荒废了学业。所以‘常立志’不如‘立长志’。”
在孙老师看来,保持一个稳定的学习习惯,一个匀速的学习节奏,不急不缓,这样有利于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比如20xx年文科优秀考生王爽同学,从高一到高三,基本没有太大的学习状态起伏,每天保持非常稳定和投入的学习状态,积累的厚度也是最厚的,最终在高考一锤定音!”
关键词:拼能力
优秀考生班主任支招:学生独自思考,独到见解,独立整合是成功的助推器
高中三年,除了学习,老师们认为能力的提高也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孙德威老师提出关键词:思考,对此他解释道,高考,是一个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考试;高中学习,是一个源于教师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过程。在这个拔高阶段,学生独自思考,独到见解,独立整合是成功的助推器。20xx年的高考文科优秀考生张哲同学,就非常善于思考,他对于热点时事,社会现象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每次模拟考试之后,他答的卷子都非常简洁,很精辟,一般他的答案都直击标准答案,甚至是答案的优化版,这在文科考生中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孙老师告诉同学们,独立思考是学生学习的命脉,也是自身飞跃的最根本保障。
“谈到能力,我认为学生还要有责任意识,学会担当。”金迪老师说,在培养学生责任心时,要坚持细微、严密、长期性原则,“确定近小的目标,确定精少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每个学期最多侧重训练三到四个习惯。”
“想要走得快,就一个人走;想要走得远,就和大家一起走。”孙德威老师认为,任何优秀的个人必然根植于一个优秀的团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切磋讨论,往往有着老师所不能企及的作用,对于学生查缺补漏,完善知识体系作用颇大。所以,孙老师建议,“学生要学会与他人互动,在竞争与合作共存的情况下促使双方都取得突破和飞跃,这是高中比较理想的同窗关系。”
对于尖子生,优秀考生班主任有话说
抵抗挫折能力 超越自我
在金迪老师看来,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学生耐挫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要使学生明白,在现实生活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不能一味地对尖子生讲顺利、成功的一面,否则他们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因毫无思想准备而手足无措。当然,要让尖子生学会征服挫折,光有对挫折的思想准备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教会他们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金老师告诉记者,首先要让尖子生正确认识自己。“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尚浅,还不能正确地估量自己的能力,有时会产生不切实际的目标,容易产生挫折感。像这样由于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而产生的挫折感,老师要及时地给予情绪上的疏导,并帮助学生调整过高的目标,交给他们估量自己的方法,端正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获得新的成功,增强他们的耐挫力。”
其次,金老师说,要给尖子生提供一些锻炼机会。开展一些小活动,让他们也受到失败的磨练,以防他们过分自信而造成自负。“在为他们设计的情境时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他们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应是孩子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因为,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第三,要在心理上给尖子生以暗示,让他(她)相信自己是可以克服障碍的,但在实施办法上要循序渐进。金老师举例说:“老师可以先给一些简单的、短期内能够实现的任务,然后再提出比较复杂的、需要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从而锻炼尖子生的意志,坚定他们排除障碍的决心,鼓励他们做出自我努力,达到预期目标,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耐挫力。”
高考作文 篇7
1、帆清楚地知道:在大海上航行,难免会被风吹折,也可能会被大海吞下,但这些危险决不会使帆低下高昂的头颅!因为帆早已把生命交给了大海,也把死交给了大海。帆懂得:如果离开了这沸腾的航海事业。帆即使活着,还不只是一块闲置的破布。
2、当你为成绩和荣誉而自赏时,你应该想到:别人和你一样,也有成功,有长处,因此切不可骄傲自满,忘乎所以 ;当你因挫折和失败而自卑时,你应该想到:你和别人一样,也有失败,有痛苦,所以万不能妄自菲薄,自暴自弃。
3、大地说,是河流给了我生命和活力;河流说如果没有森林,也许我早就被湮没了,森林说,是大地母亲养育了我。
4、有人说,秋风是冷酷无情的,抱怨它吹落了树叶,吹下了果实,吹掉了种子,说它吹走了一个勃勃生机的世界。人们啊,你可曾想过这样的道理吗?如果不是秋风将树叶吹落了稍头,那片片叶子不是要被严冬撕碎吗?如果不是秋风将果实卸下枝头,那果实不是要被冰雪吞噬吗?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冻僵吗?是秋风,把叶子介绍给根须,使它找到了延续生命的道路;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温暖的家,使它保存了生命的胚胎;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一个萌生春天的温床。
5、 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终于站起来了。它不再是任人践踏的小草,而是一株苍翠挺拔的大树,它不再是那经不起风吹雨打的雏燕,而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它不再是那懦弱的猫鼠,而是一只觉醒而怒吼的雄狮。
6、领导者手中的权柄啊,既能给人们谋福,也能给人们酿祸;既可以成为领导者手中建功立业的宝剑,也可以成为给人们挖掘坟墓的铁锹。掌握他人命运的人啊,哪怕有一点邪念,一丝疏忽,一分渎职,都将会铸成千古难饶之罪。
7、孩子紧紧地牵着高飞的风筝,不,那不是风筝,那是孩子放飞的梦;黑色的天幕上镶嵌着星星,不,那不是星星,那时妈妈期盼孩子回家的眼睛;雨天里,母亲为孩子撑开雨伞,不,那不是雨伞,那时母亲呵护孩子的温柔之手。
8、有人以身着奇装异服、举止怪异为洒脱,有人以模仿明星、冷漠待人为洒脱,有人以我行我素、玩世不恭为洒脱,有人以拉帮结派、称兄道弟为洒脱。
9、春的萌动、夏的奋发、秋的成熟、冬的蛰伏,自然以季节为单位延续着它的生命,季节是它回响曲中的每个段落。
10、没有划分生命段落,没有回顾,没有总结,没有对心绪的清除和整理。于是,我们才一再重复着前一个遗憾,而且一再悲哀地认为生活就是这样的平淡,最后连悲哀也失去了新鲜感。
高考作文 篇8
记者:我最近在您博客上看到一篇文章《中国文学进入装神弄鬼时代?》,引起争议,而我读此文的第一反应就是中国作文也进入这个时代了,你觉得有道理吗?
陶老师:您说的作文是学生平时的作文还是高考作文?
记者:应试作文,现在有的学生不关注现实,经常用装神弄鬼的形式花样,或者靠倒腾古人名言警句满天飞,试图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陶老师:现在学生要表达的真实想法和教育部门、老师的要求有一些脱节,不太能够讲真话。比如学生对所谓榜样人物、主旋律之类东西其实有自己的认识,但真正想说的话不一定可以说出来。我们的教育常常是鼓励人讲假话的。
记者:我也有同感。我去年在中央电视台节目的时候,有一句话被广为流传作文的训练成了一种撒谎的训练。
陶老师:哈哈,这也不光是作文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在公开场合说的话和自己内心想说的话不一致,人格分裂导致话语分裂。而最最基本的分裂是我们的生存环境的分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部是分裂的。
记者:是的,现在孩子的作文有两套话语系统,一套给老师、应付考试的,一种是给自己写日记、写博客的。
陶老师:作文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情实感,现在的情况是作文以及其他在公共场所流行的话语是虚假的;而真情实感只有在日记或者博克里面表现。
记者:您认为写什么不写什么以及怎么写,对孩子的人格、审美标准、价值观念的养成有影响吗?我比较担心,有一些孩子经常用另类的方式表达另类的想法。
陶老师:另类这个术语现在很流行,这个词的基本意思应该是反主流、反潮流,张扬自己的独立个性。但是我注意到现在年轻人追求的所谓另类虽然有些反主流的意味也就是不那么官方化,却没有反潮流的意味我指的是市场主导的商业潮流。这表明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复杂性:主流常常不代表潮流。另外,我还注意到另类主要局限在生活方式和消费(包括文化消费)的领域,政治上的和意识形态上的另类仍然是不允许的,年轻人好象也不怎么关心政治。他们只要娱乐至死,只要娱乐领域有自由就可以啦。但是我们这个社会最需要的却是政治自由。
记者:这样来说,另类是个中性词。
陶老师:是的,就看实质性的内容是什么。
记者:叶圣陶有一个观点,训练学生作文是在训练一种表达能力,是应用性文章的训练,是受用终生的。在这个基础上,天分好的成为作家,不适合当作家的就做个普通的会写文章的人。但最近几年,青春文学写手的炒作比较厉害,明星示范效应起作用了,孩子们都朝着文学写作去了,基础性的写作被忽略了,您觉得呢?
陶老师:叶圣陶的观念体现了一种平民教育思想,认为中学甚至包括大学的教育,不是培养天才,着眼点是培养全民的语文素质,因为基本的写作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这和培养天才很不一样。天才需要一种很偏或者很奇特的才能,一个天才常常在某个方面具有非常的天赋,而在另一些方面却出奇地笨,其智力甚至不及一般人。天才的教育是畸形的,是不可能普及的,也没有可供推广的模式。但是基本的写作能力的训练却是有基本方法的,是可以普及的。天才的教育没有可操作的模式。现在的一些少年才子,像韩寒,不是现行的教育制度可以培养出来的。有一段时间,有人呼吁高考语文就考一篇作文。我觉得不合适。因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天才。如果培养天才可以这样考。不掺入价值评价,我以为现代教育是、而且只能是平民教育。
记者:所以说学生阶段应该,还是着眼基本能力的训练。
陶老师:是的,现代教育是平民化的,现在有些家长不按照现行的教育模式培养孩子,有些的确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套方法是很个性化的,是不可能推广的。剑走偏锋。只能是个别的现象。
记者:您好像对今年的北京的高考题有自己的见解。
陶老师:我认为出得不好,把自由发挥和随意发挥弄混了。高考作文题一方面不能把思路限得太死,否则考生没有自己发挥的余地。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没有限制,随意写。今年北京地区的作文题选择的两句诗因为脱离了上下文根本不可能知道其准确的含义,怎么理解都可以。当然,你也可以干脆以春雨和落花为题目叫学生写一篇作文,干脆不给题解。可是这个作文题偏偏给出了四个提示,而这四个提示互不关联,莫名其妙,相当的无厘头,象林长治的《Q版语文》中的选择题差不多。这样会搞得学生无从把握出题者的意图,不知道怎么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必然不伦不类。
记者:今年的很多高考的许多题目都表现出了诗意,您怎么看?
陶老师:我想这种现象反映了一种对现有高考作文题的反思,出题者也希望题目更灵活一些。记得有几年的作文是非常死板的,好象有标准答案的阅读理解,束缚学生的思路。
记者:如果考生文学功底深的话,对这样的题目理解就比较容易,理工科的学生就觉得有点不好写了。
陶老师:不一定。如果文体不限,应该对文理科的学生影响不大。比如有个题目是《有一句话常挂在嘴边》,在题材、文体、文类方面都没有限定,理科的学生也完全可以写好。北京的题目既想让学生发挥,又给莫名其妙的限制,不三不四。当然,象《有一句话常挂在嘴边》这样的题目,也比较容易套制和事先准备。现在中学生作文训练很多,而且常常把一些文章背下来了。这些背下来的作文很容易直接套到《有一句话常挂在嘴边》这个题目上面。
记者:几个人出题来面对全国的评析,实在是不容易。
陶老师:这是现在出题者面临的一个矛盾和悖论:如果对学生的限制太死,那么创造性受到限制;但是如果题目比较抽象、灵活,又很容易套作。
记者:有老师说,前几年,北京的命题只给了会写议论文的学生一定空间,您认为呢?
陶老师:相对来讲,议论文的普及性强,诗歌什么的普及性差。但我更赞同不限定文体。
记者:文体意识淡化是时下学生中的突出特点,您觉得好不好呢?
陶老师:文体是人为划分出来的,所以是相对的。散文和诗歌的界限就不是很明确,所以有散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活的,文体的规范是死的,不能让死的东西束缚活的东西。所以我觉得文体意识淡化或者跨文体写作没什么不好。但是,淡化和跨的前提是对文体有基本的了解。我们的教育一开始就给学生灌输文体意识文体理论,教给诗歌的特点是什么,应该如何写,戏剧的特点是什么,应该如何写,这样的灌输和训练一直到大学。所以文体的淡化其实是返璞归真,和根本不懂得文体为何物是两个概念。
记者:我最近连续发表了一些文章,如《作文创新要从规范开始》,和您的观点有一些不同。三大文体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各自有内在的逻辑和章法,如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大家在交流的时候,如果把这个顺序和逻辑打乱,就没有办法交流了。而时下有些所谓的另类文体,如处方体、数学公式体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陶老师:章法和逻辑还不是一回事。逻辑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不管是选择什么文体,一个人要想把议论文写好,逻辑不通是绝对写不好的,因为他思维混乱。但是章法是一些文章的结构、写法上的传统惯例,比如开头怎么开,起承转合怎么安排,这些东西我觉得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先提出问题再一步步解决,但是先提出结论再一步步论证,其实是无所谓的。这就象写小说,顺序好还是倒叙好?没有绝对的标准。
记者:最后请您回答两个问题:学生如何对待作文?老师如何给学生出题考作文?
陶老师:对学生来说嘛,应该把写作当作生活中的一部分,人有思想感情要表达,自然要写作文,所以作文不是强加的东西。
记者:对老师呢?
陶老师:我考大学的时候,差不多还是一篇作文定终身的那种。当时的命题方式,带有一种明显的精英教育倾向,它可能选拔出天才,但弊端也很明显,很多人会因为偶然性而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我觉得现在今天这个时代,老师考学生的作文题目,太虚和太实都不好,体裁也不要太限制,意识形态色彩尽量弱化。关键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是绝大多数的学生有话可说而且说真话。如果他说的是言不由衷的话,老师一眼就能够看出来。
高考作文 篇9
某高中学校举办“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其内容配有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照片,引来个别同学的担忧,认为照片冲击力太强,不太适宜。这种“温馨提示”可能对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以为在高中做安全教育宣传活动还是直接放真实的照片为好。
绝大多数高中生都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看似“惨烈”的车祸现场应该有较强的接受和面对能力。不仅如此,许许多多高中生极有可能亲自见过车祸的现场,何况是照片呢?如果不痛不痒地改成漫画等“温馨提示”的方式,高中生不仅难以产生兴趣,而且会嗤之以鼻,也达不到宣传的目的。
因此,还是用真实的照片为好。不要以为一些漫画就可以解决问题,漫画只是虚构的情景,很难触动读者的内心,让人难以感受到鲜活生命被猛于虎的车祸夺走的强大冲击力。马克﹒吐温曾经慎重地警告世界:真实比虚构更陌生。许多同学交通观念冷漠,平日里闯红灯也是家常便饭,如果不亲眼见到惨烈的车祸场面,遑论从内心深处产生真正的交通安全意识呢?也许这些高中生就会成为将来的“中国式过马路”群体中的一员!高中生对漫画式的车祸场景的确难以真正产生心理触动,为何不直接使用真实的车祸场面照片呢?让学生走近真实场景,加深印象,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目的,保证自己在以后的交通行驶过程中规规矩矩距地按照交通规章制度进行。
另一方面,交通安全问题在高中校园进行宣传背后的反映的事实让人揪心,透露出目前交通安全教育的现状堪忧。对比国外,瑞典幼儿2周岁时就开始对他们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使他们掌握交通法规最初步、最基本的知识;丹麦孩子8岁时,就具备了相当强的安全意识,知晓安全过马路等常识。然而,中国高中校园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仅仅是挂了一幅真实的车祸照片,就引来个别人的担忧,难道中国的高中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就真的那么脆弱吗?连高中生都还要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不正是从一个侧面反映我们国家其实处于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吗?如果不放一张真实的车祸照片来惊醒更多的人,让他们认识到交通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认识到生命的难能可贵,暂时接受一点点刺激的可能性与保全可贵生命的必然性相比,那一个更重要?不言而喻。
的确,那张真实的照片已经包含着一个甚至好几个家庭惨剧了,真实的照片用真实告诉读者:请惊醒!这是真的!请你注意交通安全!回过头来看,该校校长肯定是懂得教育理论的人,他挂出真实的车祸照片,他的内心又多么无奈,对高中生的安全问题又是多么重视!寓言家伊索认为:灾难能证明真实。我认为,灾难的照片不仅能证明灾难的真实,还能惊醒更多忽视灾难的人!
【【精品】高考作文九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