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重读抗战家书》初三读后感

时间:2024-06-18 19:23:08 维泽 初三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重读抗战家书》初三读后感(通用10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重读抗战家书》初三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读抗战家书》初三读后感(通用10篇)

  《重读抗战家书》初三读后感 1

  联系当时与现在,一股股无法言说的暖流涌入心中,让人热血澎湃。

  家书是家人之间往来的书信,是写信之人内心世界的反映,里面包含了在外亲人对家深深的思念和担忧,以及写信之人向家中介绍自己在外的种种情况,这是人们表达自己内心的方式。抗战家书,顾名思义,是在战场上杀敌抗战的英雄们写给家人的书信。抗战英烈家书中所记述的,既有高级将领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亦有普通士兵朴素的爱国热忱,生动鲜活地展现了革命英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浓厚的家国情怀,感人至深,发人深省

  那些抗战英烈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了战场上。他们从自己的小家中走出,融入到国之大家当中去,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这种伟大的革命精神,深深打动了无数人,鼓舞着后世千百万如同他们一样在战场上拼命的战士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保卫国家,保护人民。

  读了《重读抗战家书》,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我们应该去学习并传承他们的精神。读到每一封家书,想到他们有家却不能回家,只能为家战死在沙场上,我的鼻子就陡然一酸。

  “夫今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我笔嘱矣,小儿还是在天津托俞先生照料上学,以成有用之才也。”这是1934年抗日名将吉鸿昌在走上刑场前的`几个小时,写给其妻的遗书。写完信后,他从容地走上刑场,慷慨陈词:“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个椅子来,我得坐着死。”坐在椅子上,他又向敌人说:“我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一句“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表达出了吉鸿昌将军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的情怀和不辱使命的民族气节。谁听到这句振奋人心的话会不觉热血沸腾?

  抗战英烈们把他们的热血都洒在了战场上,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搭建起了抵御敌人的城墙,也在人民的心里,筑起了不朽的长城。更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渲染了那灿烂鲜艳的五星红旗!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要通过抗战英烈的家书,来了解那段艰辛的历史。并深深的铭记:没有革命先烈的牺牲,哪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一封封抗战家书摆在眼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我们要努力!我们要珍惜!我们要拼搏!我们要勇往直前!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见证自己的努力,从而传承革命先烈们自始至终贯彻全身的爱国情怀和更多更好的品质!

  《重读抗战家书》初三读后感 2

  言诤诤,沙场绝笔,父母兄长谆谆叮咛。语切切,鸿雁传书,夫妻恋人依依深情。——题记

  在今年寒假即将到来的时候,老师为我们推荐了一本名为《重读抗战家书》的书。我最初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时,在思想上并没有引起什么共鸣,甚至然没有多大感觉。可能是因为那个年代和现在相距甚远,我们根本就无法体会到。

  但是,当我看完戴安澜、左权、张自忠、吉鸿昌、黄洛峰、王雨亭等十数位爱国志士的家书之后,在我的心中,泛起了一股特殊的感觉。因为在这些家书中,既没有那些虚伪的措辞,也没有那些夸大其词的演讲,只有他们笔下朴实的言语,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牺牲的坦然。

  从戴安澜将军的家书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一位抗战志士“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强烈爱国之情,更能体会到一位孝子对“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仙逝,未及送葬。”的愧怍。左权将军在给母亲的信上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这是左权将军对于抗战的决心,既然日寇要灭我中华,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人,当然应该为了祖国,为了中华去战斗。

  他们所写所记的,是包含了自己对家人思念之情。一封封家书,同样也是在牺牲前夕的一封封遗书。其实,这些先烈们与普通人无异,他们也爱自己的妻儿,也想侍奉自己的双亲。但是,在国家危难面前,他们毅然选择投入战场,“以报国家养育!”这是一种怎样的慷慨激昂,又是一种怎样的大义凛然,如果换做他人,又怎会有如此魄力呢?

  《重读抗战家书》让我的到了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他用爱国志士自己的笔,令我们倍感先烈之壮怀激烈。

  虽然七十年多前的那场战争早已沉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是那一封封从沙场上保存下来的家书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当年的硝烟和苦难。

  曾几何时,有多少先烈为了民族大义和祖国母亲而抛妻舍子,背井离乡,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日战场上,用自己的血肉为祖国母亲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我们应该牢记先烈们的遗志,从抗战家书中获取知识,汲取营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而奋斗。

  《重读抗战家书》初三读后感 3

  有这样一封家书,写于1936年8月2日,直到1957年才重见天日,历经整整21年。写信人是抗日英雄赵一曼女士,收信人是她的孩子——宁儿。1932年春,赵一曼在儿子宁儿未满三岁时受上级派遣,从此音讯杳无。不久后,在东北的抗日战场上,赵一曼成为传奇般的人物。1935年冬天,赵一曼为掩护战友、不幸被俘。被捕后,敌人对赵一曼严刑拷打,但赵一曼的革命意志力异常坚定,始终没有透露半点秘密。牺牲前,她给儿子留下这样一封遗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从赵一曼牺牲前一刻留下的`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坚强女人柔情的一面。赵一曼既是一位革命者,也是一位母亲,短短数十字,流露出她对孩子的无限爱意。身为母亲,不能陪伴孩子身边,她的内心必然十分愧疚,在“国”与“家”的抉择中,她选择了前者,她把个人感情放在一旁,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日救国事业中,甚至为之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虽然她不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母亲,但从这封家书中可以看出,她像其他母亲一样深爱自己的孩子,她留给孩子的,不是万贯家财,而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生命诚可贵,亲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正是许许多多像赵一曼那样抛却生命和家庭的抗日英烈,用他们的鲜血换来今天的大好河山。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忘记意味着背叛,惟有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走下去,才不负前人之牺牲。

  《重读抗战家书》初三读后感 4

  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近日,我阅读了《重读抗战家书》这本书,感触颇深。其中有一篇赵一曼英勇就义前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虽然随着手机、网络的普及,用笔写家书对于当今国人来说,这一沟通情感的形式已渐渐远去。但这封近八十年前留下的家书充满了英雄的爱国情怀和母亲的思儿深情,给我以心灵震撼。

  这封家书记录在日军审讯档案里,是时任东北抗联第三军二团政委的赵一曼,在1936年8月2日牺牲前一刻留下的遗言。她给儿子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这本《重读抗战家书》,让我感受到家书中的铁骨柔情和舍身报国的民族气节,并以此缅怀71年前在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为国捐躯的英烈们。战争硝烟早已散去,但抗日英烈留下的这些家书,是一笔永远不能忘却的精神财富。如赵一曼留下的这封家书,虽然由于她牺牲前没有泄露自己的.真实姓名,使这封家书迟到了21年后才传到其儿手中。赵一曼的真实身份也随着这封家书一起在1957年被解开。她原名是李坤泰,四川宜宾人,牺牲时年仅31岁。这是一封激励了整整三代人的家书。

  重读这些沉甸甸的抗战家书,可补好精神之“钙”,能让心灵得到滋养,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让清明成为生命的礼赞,勉励世人勿忘先烈。英烈长眠,浩气永存,精神不朽。

  《重读抗战家书》初三读后感 5

  虽距国家死难者公祭日已过去有一个月的时间,抗战烈士的英雄事迹却一直在脑海中浮现。抗战烈士用他们的英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做到了我们想做却没有做到的事情。

  看完《重读抗战家书》,英雄二字在我脑海久久不能散去。我被他们保家卫国不畏牺牲的豪气所折服,被他们字里行间的柔情所感动。这么多英雄的家书中,令我最难忘和感动的是王雨亭致子书。文中的“但愿你虚心学习,勿忘我平时所教训你的‘有恒七分,达观三分’,锻炼你的体魄,充实你的学问,造就一个强健而又有智慧的青年,来为新中国而努力奋斗。”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教诲,更流露着一位爱国人士对国家的`深深爱国情。短短几句话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们的爱国爱子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它记载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教诲,对未来的憧憬,以及誓死奔赴国难的决心,父与子选择了血洒战场。

  重读完这封家书,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份家书所饱含的思念和牵挂、硝烟和苦难,更加能感受到当年抗日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一封封家书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让我得到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激励。鲁迅先生说:“惟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我仿佛回到那个祖国受侵略,人民身陷水生火热的抗战年代,看到了爱国人士抛妻弃子,远离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当前,我们享受着一位位爱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美好今天,我们年轻人更应好好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得荣思辱,居安思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担当起应有的责任。

  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播放了一个特别节目,重读抗战家书,来缅怀在70多年前的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烈们,在这千千万万个英烈中,读一读左权、张自忠的家书感受到了他们强烈的壮志报国情怀。

  左权将军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亡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张自忠将军战至最后一刻,留下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临终遗言,面对日本强盗,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将自己的生死置至度处,前赴后继,与敌浴血奋战。

  张自忠将军给弟弟写道:“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既到河东与弟弟等共同去牺牲,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倭寇之手,为国家民族之决心,决不半点改变”这些家书,它记载着誓死奔赴国难的决心,他们没有沉浸在儿女情长之中,而是义无返顾,先择了血洒战场。

  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从这些家书中汲取营养,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当前中国进入社会转型的关健时期,不再是贫弱的旧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一去不复还,我们要有忧患意识,高举爱国主义大旗,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重读抗战家书》初三读后感 6

  家书,是一种永远值得铭记的精神财富。当第一次看中央电视台的《重读抗战家书》系列报道时,我的心中充满了震撼。一封封家书是对家庭、父母、妻儿的深情,是对家国的忠肝义胆,是对日军对中国的罪行的悲愤。抗日英烈留给家人及中华儿女的家书,是我们珍贵的财富。

  在此与大家分享左权将军的家书,与大家一同走进烽火连天家国情的铮铮岁月。左权将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烽火连天不休,家书珍抵万金。报道中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深情的念着一封父亲左权将军在牺牲前三天写的家书:

  "志兰:此间一切如常,惟生活则较前艰苦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的事情更多了。可惜三个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见,念,念,念,念。"

  1942年5月25日,也就是写完这封信的第三天,左权将军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日军的扫荡时,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那一年,他的女儿小太北,只有两岁。

  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在她42岁时,母亲将保存的11封家书寄给了她。在读到父亲的家书之后,左太北踏上了追寻父亲足迹的旅途,并将父亲的家书集结成册。

  左太北说:"我就觉得我其实很幸福,我有这么好的一个父亲。我想传递的就是学习父亲的这种精神,就是心里想着国家、想着民族。大家都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和富强。"

  抗战的烽火岁月中,他写给亲人的一封封家信,记载了日军的罪行,也记录了一名军人在亡国关头的悲愤。女儿左太北说,父亲在家书上写了很多,包括他在前线的`所见所闻。包括日本用刀扎死孩子,烧杀抢掠。他在给母亲的信上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

  左权将军的家书,还记载了八路军面临的困境,但将士为国抗争之心,却未曾有分毫的动摇。1937年12月3日,左权在山西洪洞给母亲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当局对我们仍然是苛刻,但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草,准备还吃草。"

  重读这些家书,在我们大家的心中,写信的左权似乎不再是个将军,而是一个普通的父亲,铁骨铮铮的男儿也有柔情的时刻,他在信中述说对妻子的思念,对女儿的惦念。但妻女事小,国家事大。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左权将军选择了义无反顾、选择了血洒战场。他留给女儿的这十一封家书,不仅仅是一个父亲留给女儿的珍贵回忆,也是抗战英烈留给我们后人的精神财富。

  我也不由得想起我的小时候,经常会听爷爷奶奶说起当时日本鬼子侵略时,曾经所经历的艰难的岁月,每天夜晚只能点个小小的蜡烛,一听防空警报响起就四处逃避,经常为吃穿忧愁,遇到家里断粮,面对七八个孩子挨饿的痛苦,怎样通过日本人的关卡,如何将粮食从关卡外带进来,怎样乔装孕妇将粮食藏在肚子上……奶奶也会经常说以前是吃不饱穿不暖,也节约惯了,现在我们多幸福,什么都有,要珍惜,不要去浪费。每每想起小时候爷爷奶奶和我讲的这些,现在想来都是一次真真实实的爱国主义教育。正是先辈们的正义和无畏,捍卫了国才有今天我们温暖的家。

  重读沉甸甸的抗战家书,一封封家书中视死如归感天动地的悲壮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凌然精神,是我们中华儿女们取之不尽的精神之"钙",读家书也让我回忆了祖辈,使我的心灵得到洗涤和震撼教育。让我们知道现在的和平盛世,现在的丰衣足食都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繁荣。曾经多少人渴望的和平自由,必须由我们一代代去维护、开拓和创新,不去虚度每一个光阴,做最好的自己,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重读抗战家书》初三读后感 7

  “重读抗战家书、祭拜壮士国魂”,来缅怀在70多年前的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辈们。在这些先烈中,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左权,有“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戴安澜将军,也有“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的赵一曼女士。从这些抗战先烈们留下的家书中,笔者感受到了他们强烈的壮志报国情怀。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也有过如花似玉的青春,是典型的大家闺秀,有着不俗的文人气质,为了国家的安危,民族的'灾难她毅然投身革命。在革命的大家庭,她找到了幸福的婚姻,有了志同道合的爱人,有了心爱的儿子。她的爱人是弼时妻子,陈琮英的哥哥陈达邦。

  赵一曼为了革命,离夫弃儿,把儿子宁儿寄养在陈达邦大哥家,投生到抗日的洪流中。1935年11月15日,赵一曼和团长王惠同,带领50多名战士在哈尔滨铁北左撇子沟附近被日军包围。赵一曼带着腿伤昏倒被俘,敌人对她进行了令人发指的折磨。她被剥得赤身裸体,手脚相缚,电流从她最私密的部位进入,用马鞭子抽打她左腕的伤口,又用鞭杆狠戳她腿部伤处。

  赵一曼疼得死去活来,只有信念时刻保持着清晰。为了祖国,她献出了女人的尊严,女人的名誉,母亲的仁慈,那受难的耶稣之痛也不及她的万分之一。她用坚强的信念和意志战胜了敌人的残酷折磨,淡然面对生死,让信念之花在东北大地血一样盛开。她是我心中坚强的自由女神。

  牢记“抗战精神”多一些“家国情怀”,就是要少一些个人的卑琐与私利,多一些崇高和大气。位卑未敢忘忧国,人微未敢忘忧党。封建士大夫尚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情怀,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则更要牢记“抗战精神”怀有以天下为己任、爱民爱同胞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以家国为重个人私利为轻,常念同胞之冷暖,常思国之兴衰,常想党之安危。

  牢记“抗战精神”多一些“家国情怀”,让“抗战精神”与“家国情怀”心手相牵,乃国之幸运、党之利益、民之福泽,也是民之责任、党之遵循、国之精神。

  《重读抗战家书》初三读后感 8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抗战时期,枪林弹雨中,革命英雄们浴血奋战,决战沙场,殊死拼搏视死如归的背后,支撑着他们的是人民最终可以当家作主还有小家的温馨,想象着经过了一天奋勇杀敌的战争,空闲的时间他们最大的快乐莫不是写封家书,聊以寄慰。

  家书的价值在战争的`时候是无以计量的,远在万里的家人唯有通过珍贵的家书才能知晓彼此的生死安康,将命在身,即便亲人离去,奈何心中悲痛无比,痛惜未能尽孝床前,也只能凭借一封书信寄去哀思,思儿心切,望见证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儿女绕膝,尽享天伦,也敌不过时局有变,只能在信中以一句"可惜三个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左权家书》作结,其间的思念在几句"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21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敌人又自本区开始扫荡,明日准备搬家了。"《左权家书》,虽只寥寥几句,但情深意切,"别时容易见时难"道出了革命英雄对妻子的遥远相思,"念念念念"言有尽而意无穷,漫漫相思穿越千里,一封家书承载起了太多的温馨、不舍、浓情与坚定。《戴安澜家书》中一句"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又是怎样的决绝与坚毅,面对风雨漂泊中的国家,危难时刻,英模们挺身而出,《蔡炳炎家书》中的一句"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铿锵几字道出了匹夫的责任与担当,尽忠报国取义成仁的张自忠决战之前,掩去了对小家的眷恋,以军中战士为"家人",写出了鼓舞了士气的"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的豪言壮语。

  今天,英模们奋战过的土地,早已日新月异,飞速发展。我们的国家政治上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经济上在国际中总量已达到了世界排名第二,文化上中西交流、博采众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国已经以新的姿态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时代的我们,人民的公仆,将牢记当年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困苦,忠于自己的本职岗位,坚信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踏实努力、奋发有为,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重读家书,心有戚戚然,回望往昔,战火纷飞,思绪难安。立足当下,踌躇满志乎,当承遗志,以身效国,奋发图强。斯人虽已逝,其神却永存!

  《重读抗战家书》初三读后感 9

  一封简短的家书,一段漫长的硝烟岁月。近日,中宣部宣教局组织编辑的《重读抗战家书》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重读抗战家书,我深切地体会到爱国诗人杜甫“烽火连三日,家书抵万金”的情感。在民族解放的召唤下,在抵御外敌的峥嵘岁月里,多少中华儿女背井离乡,只身上战场从容赴死,仅仅依靠着一封简短的家书联系远方的亲人。在这些为了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烈中,有“为国而战,事极光荣”的戴安澜将军,有“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的赵一曼女士,有“为时代而死”的吉鸿昌将领……为了国家兴亡,他们放下儿女情长,以满清热血保家卫国。再次打开这些尘封的家书,依然能读到硝烟和苦难、读到思念和牵挂,更能读到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

  “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读完戴安澜将军的家书,我泪眼婆娑。这是戴安澜将军的最后一封家书,在敌人的炮火下,他孤军奋战,视死如归。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铮铮男儿的'满腔柔情化作了一封简短的家书,这里面包含了一个儿子对年迈母亲的想念,一个丈夫对妻子的思念,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为了国家的存亡,戴将军舍小家,顾大家,不能给母亲尽孝,不能与妻子长相厮守,不能陪伴幼子长大成人,将自己的所有责任、将家庭的重担全部抛给妻子。他是儿子、父亲、丈夫,更是一名中华儿女。他有愧于妻子、家庭,却无愧于国家。为国而战,事极光荣,戴安澜将军为此贡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从他的最后一封家书中,我体会到了一个铁血军人以身殉国的赤子之心。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像戴安澜将军一样为了祖国生死存亡而抛家弃子,奔赴战场的革命先烈们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国人自豪、敬仰和骄傲。

  伟大的爱国主义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硝烟已经散去,然而战争带给中华民族的劫难和伤痛却是永远无法抹灭掉的,它在中华儿女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烙印,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不忘战争、不忘国耻,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继续传承和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

  先辈们用生命为我们换取了和平幸福生活,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战火年代,我们深刻德感受到一封家书的弥足珍贵,而在这个通讯发达的时代,我们更要珍惜亲情,充分利用科技给我们带来的福祉,多与家人沟通联系

  《重读抗战家书》初三读后感 10

  一封封抗战家书,展现了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浓厚的家国情怀。这些家书有出自普通士兵,有出自抗战名将,虽然身份不同,但是他们都怀着同样的梦想,那就是保家卫国,他们不惜远离家乡,赶赴抗战前线,甚至献出生命。在家书中,他们表达了对家的思念,对亲人的期盼,对国家的期望。

  全书中最年轻的作者金方昌,他的家书给我感触最深。年仅19岁的生命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种种酷刑,即使被砍掉了一只胳膊,挖掉了一只眼睛,他依然没有动摇,“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宁死不屈的气节在这位青年身上得到了最深刻的诠释。在写给哥哥的`家书中,他坚定的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他更清楚的知道自己会为了民族解放而牺牲,哪怕在死前一分钟也都要为无产阶级工作。更是嘱托哥哥要把后辈都能培养成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当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生命之间得到传承,国患无望?

  再看现今,19岁的青年依然还是扎堆在学校的稚嫩模样,时常面对学习的压力都有些喘不过气来,大都是独生子女的他们更是沉浸在父母亲人的关爱中,时常任性。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去想象金方昌被捕之后面对的是多大危险和恐惧,庆幸的是,他心怀的信念够坚定,他的举动够勇敢。就如曾经三哥金瑞昌在前往山西抗战时劝说金方昌:年纪小,个子矮,还是去读书吧!金方昌怀着满腔热情质疑道:小孩也能办大事,个子矮还不能当小兵吗?虽只有19岁,虽身材矮小,但他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形象无比崇高和伟大,更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心目中伟大的抗战英烈。我们向您致敬!

  我们是幸福的一代,没有生活在腥风血雨的时代,更没有经历枪林弹雨的危险,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创造了今天的伟大中国。我们感恩,感恩国家强盛,感恩社会进步,感恩父母养育,感恩组织培养,感恩生活像花儿一样灿烂。在新时代,爱国、爱家、爱工作是对家国情怀最接地气的诠释。作为基层一名普通的税务工作者,特别是一名新同志,我想应该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人。做到主动学习,多思考,多做事,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工作中要精益求精,生活中要廉洁自律,提高党性修养,心怀感恩之心。

  最后,让我们一起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奉献生命的英雄先烈!

【《重读抗战家书》初三读后感】相关文章:

给父母的家书初三作文11-03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三09-17

2020初三傅雷家书读后感09-18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三8篇09-08

重读高三日记范文1200字06-27

写给妈妈的家书07-11

一封家书07-15

一封家书07-03

感激——写给父母的家书07-17

关于傅雷家书的读后感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