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精选19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精选1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篇1
今天我读了《明朝那些事儿》第二十章最后的名将——蓝玉。主要写了朱元璋不放心北元,明洪武十三年和十四年向北元发起两次远征,都取得了胜利,但并未对北元形成致命的打击,不断骚扰明朝的边境。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又一次下令远征,蓝玉在历次正沙漠的行动中只是担任了几次配角。蓝玉是安徽远定人,是常遇春的内弟。蓝玉是一个要强的人,他从不会承认比任何人差。这次远征无疑给蓝玉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机会,朱元璋同意了蓝玉的请求,给了他右副将军的位置,主帅自然是冯胜。蓝玉来辽东击破了庆州的重兵把守,纳哈出率二十万军队投降明军。洪武二十一年,蓝玉带兵远征北元,脱古思帖木儿丢下军队逃走,元军投降,北元灭亡。
好词:明目张胆、朝思暮想、百般无奈、无处不在、瓦解、震慑、洋洋得意、狰狞、凶神恶煞、不共戴天。
我欣赏的句子有:“其实他采取这一政策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本来在大都当皇帝的父亲被逼得搬了家,亲戚都被拉去吃牢饭,此仇实在不共戴天。”“这些明军士兵用恶狼般的眼神看着他,脸上露出欣喜的表情,还大声呼喊,很快,更多的明军士兵围拢了来他们一看珍稀动物似的眼神注视着他。他很荣幸的成为第一个俘虏。”
实现理想之后的蓝玉任意妄为,让朱元璋再次挥动屠刀。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篇2
这本书分两个部分来写,第一个部分写的是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个政治家的故事,第二个部分是援助北韩,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在这其中,最让我深有感触的不是什么大的事件,而是发生在抗日援朝这件事当中的一件小事。当时,明朝大将李如松用计,想请日本人谈判,然后使诈,攻克城池。当日本人的使者来到大营内时,李如松的部下李宁,见到日本人,就拿起刀来,砍死了日本使者,差点导致整个计划的失败。
李宁去砍日本人的缘由是什么?归根结底,还是李宁太冲动了。由此可以知道冲动是一个极为不好的性格,冲动时,就一切都不会顾虑,也不会考虑后果,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冲动。
记得有一天,我在看新闻时,看到了一则消息。有一个年轻人,因为他的父亲对待他很不好,所以就在一时冲动之下,把自己的父亲给杀了,最后被判处了11年的有期徒刑。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就是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而把自己送进了班房,毁了自己的前途。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冲动可以带来极大的伤害,我们一定要克制冲动。
切记,冲动是魔鬼!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篇3
刚看完第一步明朝那些事儿,把里面的人作为研究主体,可以发现,其实就是前期朱元璋带领一大堆将领攻城略地,后期朱元璋将他们一一屠杀的故事。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 良狗烹,高度概括了飞鸟和良弓的前半生辉煌和后半生落寞。读完之后,不满足于现象的概括,而志在追求现象背后的根源,于是做了如下思考。
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性格决定命运,在常遇春屠杀投降的士兵的时候,在常玉立了战功骄奢狂妄的时候。但是,真的是性格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吗?
将所有的大臣作为一个全集,搜索他们的交集,会发现性格迥异,真正的共同点是——在前期打敌人的时候表现过于优秀,被朱元璋怀疑一旦自己不在,这些人要反起来,新皇帝hold不住。
所以决定他们命运的,不是性格,而是结构性冲突。他们前期的表现,就决定了后期的结局,不管是清廉,或者腐败,总是可以找个借口干掉的。
我想,唯一可能解决的方法大概也是从结构性冲突入手,只要将自己彻底废掉,变良弓为废柴,比如成功之后突然生活腐化,天天沉迷低级趣味。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篇4
前段时间迷上了这本叫《明朝那些事儿》的书。勾起我读书的兴趣的是网络,是一个叫林子的网友,她最近正在读这本书,而且这本书在网上也很火。于是,我便对着我的同学说,谁看过《明朝那些事儿》。果然有同学向我推荐这本书,而且对这本书的评价很高。于是乎,我抱着好奇的心态来读书。读这本网友写,网友读,网友藏的书。
读历史书,向来是枯燥的。特别是那些正史,资治通鉴我看过几个章节,二十五史我有台湾文白译本,但都没有通读,因为看着看着就升入半空的烟花,在坠落中熄灭。
不过《明朝那些事儿》例外,我可以不上网,可以不吃饭,可以晚上读到十二点以后,可以早晨四点起来接着读,可以读着读着就咧开嘴笑,可以读着读着就皱起来眉头,可以读着读着就眼睛湿润,情感都在其中。
这是一部正史,以《明史》、《明实录》为蓝本,用口语化的文字来解读明史。如果说一般的正史如一具尸骨,那这部书就是神奇的复原专家,把这些历史人物活生生的展现在你的面前。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篇5
历时六个月,终于读完。
有明一代,历时276载,帝祚终。
17年12月初至今,这本书陪伴了我每一个清晨和夜晚。还记得玄武湖畔和某人聊起朱元璋和陈友谅的那场激战,凉风习习,夕阳晚照,画面就此定格。还记得明孝陵细细看每一个皇帝的简介,在陈旧的500年前的明砖下,百感交集。还记得兴城袁崇焕塑像前和某人讨论袁崇焕功与过,还记得再去景山时心里的那种另一番滋味,还记得杭州和北京的于谦祠里感受到的那种坦荡与日月同辉,还记得军事博物馆里那些先进的大小火炮,对知行合一心学粗浅的理解,那每次回家都经过的关宁锦防线,对明末衰败的不忍往下看,对朱棣胡宗宪的复杂情感,杨慎唐寅杨继盛杨涟海瑞,太多太多了……
这些都是关于权利、希望、痛苦、愤怒、犹豫、冷漠、热情、刚强、软弱、气节、度量、孤独、残暴、宽恕、忍耐、邪恶、正义、真理、坚持、妥协、善良、忠诚、慈悲与仁义、温柔与坦荡。
事有成败,人有生死,国有盛衰,皆有定数。知道万事万物都有始有终,生即是死,结束也是开始。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篇6
这是一本有趣的历史读物,流畅的文笔,有趣的语言,良好的历史观,清晰的思路,值得多刷,明朝的人物是最有特点的,也是最复杂的,朱元璋,刘伯温,徐达,常遇春,朱棣,姚广孝,郑和,王振,朱瞻基,杨一清,于谦,海瑞,张居正,戚继光,申时行,刘谨,魏忠贤,王阳明,严嵩父子,袁崇焕……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明朝,这个无数人为之付出心血和努力的朝代,无数人为一己私利尔虞我诈的朝代,既有人才辈出,灿若星河,又有奸臣当道,妖孽横行,仁人志士与奸佞小人轮番登场,似乎很矛盾,然而这便是历史的真相,历史,总是坏人当道,总是让人遗憾,即便如此,在我看来,明朝是最有气节的朝代,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文死谏,武死战,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无论什么情况,绝不认输,然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大厦将倾,无人能力挽狂澜,历史正是有无数个偶然构成的,人力有限,天道无常,这是历史规律,最后看到明朝灭亡,想起一句话,宋亡之后无华夏,明亡之后无中国,莫名的心疼,心酸。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篇7
这是我在这儿读完的第300本书,也是我读了最久的书,里面的内容,读进脑海中的不到10%,这里面记得住的又不到10%。我总觉得自己与历史有缘无分,永远都是此刻读,下秒忘。好吧,安慰自己一句,书读得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读得透,读得清。
历史多有趣,带我去经历过去的风风雨雨,见识前人的丰功伟绩,又看尽残酷的国破家亡。
历史多无趣,死死地被记载在课本里,不像科学能做实验,不像数学能被换算,更不像语文可以写得天花乱坠。
历史多伟大,揭露各式各样的人性,让伟人的理念与事迹流芳百世,教育我善恶因果。
历史多渺小,永远都是被搁置在后方的文字,现在的人们如若只向前冲而忘了回头望,就会慢慢忘了何谓历史。
历史多主观,多少内容,触不着,摸不透,都是靠想象与推断出来,那些所谓的证据,其实多么的无力。
历史多客观,就算曾经是至高无上的帝君,其赤裸裸的人性也被揭开,只有真正为国为民的领导者,
才会被称为伟人。
历史无法被人改变,但是历史可以改变人。通过阅读与领悟,看见曾经与人性,改变现状与未来。
历史是什么?千言万语说不清,心血来潮就挑本书读读,读到什么就是什么了。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篇8
感谢!感谢当年明月!
读《明》前,我是个对历史毫无兴趣的孩子,不知道究竟是当年读书时历任历史老师心照不宣的古板无趣,还是自身本就对于历史不感兴趣,总之结果就是历史考试成绩始终徘徊及格线上一点点,永远是拉分科目,偶尔能考到80分以上,就像过年一样喜气洋洋。
读《明》后,才首次知道原来历史可以很精彩,至少,可以让我这个理科生读起来很精彩。原来讲历史的人,也可以不是古板教条像个老学究一样的!
另外,最大的收获,应该是自身的转变了。
我的性格中有着很幼稚的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很讲究黑白分明,世间万事万物,一定要分出个清晰的是非对错,好就是好,坏就是坏,绝不存在什么中间地带。长大后这种极端的认知稍稍有了些许改进,可是我性格中另一部分幼稚的表现就是喜欢给理论找实践支持,没有活生生的案例拍在面前,就算我天天读《相对论》也不能完全彻底地接受“相对黑白”,而《明》就是那个活生生拍在我面前的案例。于是,我从一个凌厉极端的小孩子,渐渐心甘情愿地向着成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感谢当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篇9
这件武器,从一道命令开始。布置完防务后,袁崇焕叫来下属,让他立即到山海关,找到高第,向他请求一件事。
这位部下清楚,这是去讨援兵,但他也很迷茫,高先生跑得比兔子都快,才把兵撤回去,怎么可能派兵呢?
“此行必定无果,援兵是不会来的。”袁崇焕镇定地回答:“我要你去,不是讨援兵的。”
“请你转告高大人,我不要他的援兵,只希望他做一件事。”“如发现任何自宁远逃回的士兵或将领,格杀勿论!”这件武器的名字,叫做决心。
我没有朝廷的支持,我没有老师的指导,我没有上级的援兵,我没有胜利的把握,我没有幸存的希望。
但是,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不会后退,我会坚守在这里,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即使同归于尽,也绝不后退。
这就是我的决心。
所以在正月二十四日的那一天,战争即将开始之前,袁崇焕召集了他的所有部下,在一片惊愕声中,向他们跪拜。他坦白地告诉所有人,不会有援兵,不会有帮手,宁远已经被彻底抛弃。但是我不想放弃,我将坚守在这里,直到最后一刻。然后他咬破中指写下血书,郑重地立下了这个誓言。我不知道士兵们的反应,但我知道,在那场战斗中,在所有坚守城池的人身上,只有勇气、坚定和无畏,没有懦弱。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篇10
在我的房间里有各式各样的书。例如《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三国演义》……不过要说到最喜欢的,那就得数《明朝那些事儿》了。
要说这一本书,可不得不提示我认识到它的一个“巧合”。那是一年前在大姨家的时候,因为能使万千中小学生神魂倾倒的电子产品——电脑已经被表哥残忍的“霸占”了,我只好无聊地带着随便看看的心情翻起房间里的书来。有看着能使人睡着的历史书,还有让人眼花缭乱的英语词典……看着看着,一本不同寻常的书闯进了我的眼帘,作者“当年明月”用白话文讲述大明朝三百年历史,语言诙谐有趣,吸引眼球,它就是《明朝那些事儿》。
我被这内容不凡的书吸引着,不停地读了下去。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由一介布衣成为帝王的故事一直读到景泰时期(公元1450)杨善将太上皇朱祁镇从异族接回家乡。我同时也在这过程中佩服起了直言不讳、刚正不阿、机智勇敢的于谦;憎恨起傲慢自负,因为个人的欲望置国家于危难之中的小人王振;欢呼起郑和下西洋进行外交的伟大壮举……在看的过程中,我甚至快要忘记了时间,脑子里满是那些历史人物做了什么样的事,这些事迹就像一部十几年才能拍摄完的电视连续剧一样,在我的脑海里不停地播放着。
《明朝那些事儿》给了我许多的知识,也让我在收获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但我知道,一本书仅代表作者的观点,自己也应该有自己的观点,不要拘泥于书本所含有的范围。这,才是看书的境界吧。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篇11
这个星期,我终于读完了当年明月的心血之作《明朝那些事》。本书以通俗小说的形式,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国工人的严谨,法国酿酒师的情怀,美国喜剧演员的幽默,来为我们展示几百年前的风风雨雨。它深深地吸引了我。
在这本书里,自始至终都蕴含着一种力量,一种永恒的、催人奋进的力量。这种力量,支持着戚继光抗击倭寇,不畏困难;支持着于谦打响“北京保卫战”,力挽狂澜,延续了大明两百多年的历史;支持着海瑞冒着杀头的危险,“抬棺骂嘉靖”——这种力量,叫爱国!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教育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我有责”。我开始只是懵懵懂懂地懂一些,可自从拜读了《明朝那些事》后,我看到了张居正、徐阶、夏炎等人的爱国事迹,才真正懂得了爱国的含义,我从中汲取了无穷的力量。
我希望大家能喜欢《明朝那些事》。因为,我从这套书中,我不但看到了大明王朝三百年间的风雨飘摇,还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不灭的精神,经过历史与时间的沉淀,让后人为梦想不停奋斗、努力的精神。
还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生动幽默。也许有人说,历史不能幽默。但我认为,让老百姓看得懂的读着轻松的历史,才是优秀的历史书。
《明朝那些事》,为你欢呼!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篇12
最近,班里《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特别火,听同学说好看的不得了,我经不住诱惑,也买了一套看。
这本书语言风趣幽默,时不时蹦出来点《三国杀》之类的小插曲也让人觉得十分亲切,这才促使我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看完了整整7本。
《明朝那些事儿》讲述了明朝从太祖皇帝朱元璋38年登基到年清军入关,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兴衰,在这条长河中有于谦、杨涟这些忠臣,有死太监王振、魏忠贤这些奸臣,有浙党和宦党、东林党和庵党的明争暗斗,有严嵩和徐阶、高拱和张居正的首辅之争。
在忠臣里,我最喜欢于谦,一年级的时候我就会背“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可当他站在城楼上决定与也先决一死战的时候他还是没带兵打仗过得一个小小的兵部侍郎。我想敌众我寡,于谦绝对不会赢的。可是当他报出自己的作战计划时所有人都团结一心,最终大获全胜,也先不知道,这叫决心和信念。
在皇帝里我最喜欢朱元璋,从一个几乎一无所有的贫农到建立了27年的王朝的明太祖。把元朝的领地一点点的收入囊中,最后建立了明朝,表现出了他过人的能力。
在奸臣里,我最讨厌魏忠贤,没有他,明朝可能就不会灭亡。这都是因为不管事的木工皇帝朱由校,如果我是朱由校,早就把他拉出去凌迟灭九族了。
当然了,历史是不能改变的,历史就是是用来借古喻今,告诫后人的。总之,《明朝那些事儿》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大家可以去多看看哦!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篇13
我从小喜欢历史,所以,我也比较喜欢看有关历史的书籍。我原先是三国迷,《三国志》、《三国演义》我都看过了,所以我一直觉得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丰富多彩的阶段。一直听闻《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很好的书,语言幽默,但又不乏鲜艳的笔墨;以小说的笔法来写,但又以历史为基础。所以,在这个寒假,我充分利用了我的空余时间看《明朝那些事儿》。虽然并没有看完,但是我已经感慨万分。
《明朝那些事儿》一共有七本,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余年发生在明朝的事情。这期间,发生了许多事,让我对皇帝对大臣们都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所以,我的心一直被震撼着。
说到明朝,我们大家脑海里第一个浮现出来的人物,应该就是朱元璋了。朱元璋,本是布衣,生活艰苦,没有读过书,然而,他从一个卑微的贫民走向成功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让我深感佩服。“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人也一样,在经历痛苦和艰难的磨炼之后,方才会成功。朱元璋告诉我们,获得胜利的关键在于隐忍的耐心和准确的判断,而这也体现出朱元璋一生的信条:要么不做,要么做绝。朱元璋,他是明朝皇帝的典范,他的勇猛,他的坚强果断,他的信念,都值得我们学习。虽然,有的人说朱元璋刚愎自用,疑心太重,杀人太多杀人从不手软,心狠手辣,但是,这是他为了维护巩固自己的政权而已,他也无非是想让天下不要那么黑暗。毕竟人无完人,他依旧是一个很成功的皇帝。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篇14
今天要跟大家一起分享的这套书叫《明朝那些事儿》,20xx年起在“天涯社区”连载的一篇历史小说,耗时三年连载完毕。因网络反响强烈,作者就边写作边集结成书出版发行,据说当时还掀起了明朝热。
作为一名普通女子,我也不喜欢历史,甚至有点厌恶学生时期的历史课,因为总是死记硬背那些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如今,就成了一个“历史盲”。但这本书早有耳闻,于是趁着某次活动,在网上以优惠价买进了这套书。最近,才得空翻阅此书。
当读到明英宗因听信王振之言,草率带兵亲征蒙古瓦剌最后导致土木堡之变时,对王振这个死太监恨得咬牙切齿,又为二十万明军惨败而痛心疾首,也为明英宗被俘悲愤交加。蒙古也先带兵大举进犯北京,为于谦于危难之中挺身而出誓死保卫京城的勇气和谋略而振奋,最后却又因明英宗复位含冤遇害而悲痛,但从此却成为我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九千岁魏忠贤一手遮天残害忠良、祸害天下,为曾经如此辉煌的大明王朝终于走进了最黑暗的时刻而感慨万千。卢象升求援被拒、弹尽粮绝,明知此战必败,依然奔赴战场与清军决一死战、以身报国,卸下卢象升尸体上的盔甲,底下却是为父亲所穿的麻衣,此时我已泪流满面……
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甚至是网络用语,使原本在明朝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作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所以读此书毫无普通史书般那么枯燥乏味。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涌现了太多历史人物与故事。相信你读完此书,必然也会喜欢此书,同时驱使你去读更多的历史……(顾治萍)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篇15
明朝的文官集团十分猖狂,朝政官员、皇帝的私生活,啥都要干预,尤其是言官,沽名钓誉,没事儿找事儿的太多了。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一个于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匡扶社稷的能臣,事成之后还要被一群“战时未见其功,闲时但见其骂”的小人们弹劾,心里真是愤懑难平。但自古以来最不缺的就是嫉妒心强的小人,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公道自在人心。下次去杭州,一定去于谦祠拜祭下这位在污浊世界里依然坚守操守的英雄。
当年明月花了很大篇幅写徐阶,说他如何忍辱负重,斗倒严嵩为自己的恩师夏言报仇,我不敢苟同。严嵩掌权20年,下台的'时候已经86岁高龄,在我看来严嵩的倒台更多来自于气数已尽,徐阶的所为不过是顺应形势。严嵩贪污,徐阶也不干净;严嵩的儿子受贿,徐阶的儿子占地;严嵩独揽大权,徐阶也是如此;但严嵩怠工,徐阶干活,所以徐阶比严嵩好得多。可是在严嵩掌权的那些年,他未替忠臣言一语、未救百姓于水火,所谓的隐忍等待有什么意义?相比之下,我更敬佩戚继光和胡宗宪这类人,在昏暗的世道下竭尽所能寻找救济天下的方法。
还有张居正,他不是个道德品质多么高尚的人,他是个缺点很多的俗人。但他靠着自己的天资和努力,好不容易从平民爬到了最高位时,本可以占土地、聚钱财、养党羽,趁机搜刮一波,也为将来留好退路,但他没有,他选择了改革(一条鞭法和考成法),将矛头对准了能给他带来巨大利益的阶层,给百姓带去了福音。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篇16
在五年级的时候,我看到班上同学那几天都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我留意了一下!原来他看着的是一个名叫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当时我认为是一部历史书,一定很难懂。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市图书馆也有这套书,借来看看的。啊!受益匪浅!
《明朝那些事儿》以通俗的方式,很幽默的讲述了600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元末农民起义,并将讲述至明末的几百年历史。特别是第五本之《帝国飘摇》,主要讲的严世蕃入狱,严嵩倒台,一直到明朝将领领导沿海人民一起抗击逶寇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尽管是明朝从富强走向衰退的过程,但她也是奸臣倒台,人民生活重新安定的一个阶段。特别是打击日本鬼子侵略的事情,联想到中国的抗日战争的历史,真的解气!
一直之前我听说的都是中国的八年抗日战争,原来我们的邻居国的日本一直在欺负我们中国,杀戮抢劫我们的人民。书中有一句话叫“不打不服”,对日本人的强掳,只有硬起来反抗,把他们打回老家去,一直打到他们服气,从戚继光到李舜臣等将领,打得日本人气焰消灭,狼狈而逃!痛快!我看得很是感动,为我们中国的前辈们的英雄气概!
同时《明朝那些事儿》之《帝国飘摇》,语言很幽默诙谐,通俗易懂,很多事情打个比方过了我也很明白了!原来历史上是这样争争吵吵的!老百姓很辛苦,整天为生计烦恼!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值得去珍惜!原来我们是这样的幸福安定!
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去看看。我真的很喜欢这套书,更喜欢这第五部的历史!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篇17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那些残台断瓦,古庙荒冢吗?就是那些发黄的书本吗?不是,绝对不是。
历史是过去的事实与经历。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法王朝,那些真相隐情,那些明争暗斗,那些议论杂说,都是十分精彩的,这都在《明朝那些事》中表现出来。
从一个贫农朱重八,到后来的太祖朱元璋,其间还有一段艰苦的造反过程。我本并不知道其中的过程与艰险,但读了这套书后,我便了解了包括这段历史在内的大明二百年的荣华富贵、凶恶奸邪、创立与毁灭。
对于我们而言,史书枯燥而难懂,对我们的兴趣不大,但由当年明月创作的《明朝那些事》是有趣生动及通俗易懂的,好像历史的一幕幕就在我们眼前放映,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历史是灿烂的,它孕育了许多爱国将士、著名人物;历史是残酷的,有许多正义人士为真理而死,奸诈小人却一手遮天;历史也是公正的,因为到最后一直是正义战胜邪恶;历史可以借鉴于当今社会,如今官员的贪污之风,也不是如同古代官员那般?
历史是篇精彩绝伦的小说。人物、出场及争斗都把握得准确、淋漓尽致。八股的死板不能套用它,散文的形散不能把握好它。它也是议论文,古今中外,议论纷纷,众说一坛,百家争辩,有多少政治家就是在言官的唾沫星子中倒下的啊!
历史绝不是单一的黑白色,它如黑白混和的灰,如彩虹五彩的缤纷、真假难辨、兴盛衰败。
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明朝那些事》就证明了这一点,这本书带来的不仅如此,还使我们正确地意识到了对待历史的态度和参考。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篇18
《明朝那些事儿》一共有九本,读了《明朝那些事儿》前7本,有很多的感受,分享一下。
首先,朱元璋不想反,最开始,他是一个乞丐,他只想活下去。但是,当时的元朝的政府太腐败,地方战乱四起,他不得不反。不反,也是死,反,还可能生。当只有这个选择摆在他面前时,他只能选择反。换作是你,你也只能选择反。
既然选择了反,那就只能一路反下去。后来,他面对了很多次九生一生,与陈友谅,张士诚和王保保。但是朱元璋最终还是赢得了天下。这一路下来,并不简单。
朱棣一开始并不想反,因为他一开始就是藩王,他有钱,有权,但为何他还要反?因为他不反,当时的建文帝也不会放过他。他起兵造反,反了四年,甚至差一点放弃,最终胜利。朱棣每一次战争,基本都是身先士卒。
与朱元璋和朱棣相反的,宁王则没有那么好运,他想反,但是他并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家。没有去攻下南京,没有直接去攻打当时的首都北京。
后面的几本,我更多的感受到的是几位首辅大人之间的斗争。徐阶打到严崇,然后徐阶被高拱打倒,然后高拱又被张居正打倒,然后张居正死后也被抄家。
看到里面各位首辅斗来斗去,我看到了人性的恶,也看到了人性的善。
我发现,每位首辅都有他的目的,但是,我也发现,可能前几页纸还很牛的人,后几页就很惨。比如严崇,你能想像,最后他儿子被徐阶借皇帝之手杀掉,严崇一家被抄家。最后80岁了严崇上街讨饭。
在《明朝那些事儿》中,我读到了太多的人性的恶,也读到了人性的善良。
但历史其实并不像小孩子感受到的那样,只有黑与白。中间还有很多灰的部分。
了解人性,对于我们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是很有帮助的。
希望大家都来读完《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精选19篇)】相关文章:
1.明朝那些事儿
2.明朝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