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4-10-20 10:25:45 六年级 我要投稿

[精品]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品]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我家乡的风俗有趣而特别——打年糕。

  打年糕是一门学问,要打得又快又好真的很不容易。但家人说,年糕年年打,生活年年好。所以,妈妈、爸爸、外婆和我一起到慈城打年糕。

  打年糕依旧是在那间小屋子,远远瞧见小屋子,要过一座绳索桥。下面是流淌着的小河,我不敢走,却也不得不走,因为年糕诱人的糯米香深深地吸引着我。

  走过了小桥,杨师傅便来迎接我们,他的头发已经花白,但却很有精神,仿佛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小伙子。

  我一边和杨伯伯热情地打招呼,一边跑去拿那个榔头捶,它在那个我永远不会感到陌生的`地方。我拿起榔头捶往石舀一放,仿佛碰到了解压玩具,软绵绵的,我酷起脚尖一样那一块白白嫩嫩的年糕。在石臼里面熟睡了。

  杨伯伯说:“这块年糕已经打好的,你另外再打一块吧,我用这块做年糕汤!”我看着他又往石臼里放了一块未经修理的“胖娃娃”,我努力挥着捶子向她锤去,她却像刘胡兰一般把身体挺得直,毫无畏惧。

  我仿佛觉得自己要被这块大大的年糕所折服。“娃呀,不要放弃,杨伯伯年轻时来这里打年糕,捶过几下子就不想干了,现在已经干了三十年,打年糕,就像每天要吃饭一样是很平常的呀。”我看着他,他一边和我拉话,一边把玩着手里的“工艺品”。这技术就像拉面师傅一样纯熟,他先把年糕团放在板上搓,随即用菜刀在年糕上挥舞。左边切大块,做大头菜烤年糕;右边切小块,做年糕场汤。

  我再看看石臼里的大团子,“它还是硬邦邦的,呜——腰酸背痛脚抽筋。爸爸冲上来,一把夺过榔头捶,往石臼里死命地锤,像立下了要把它剁烂的誓言;妈妈撸起袖子,双手并用,向着年糕发起进攻;外婆精神饱满打年糕,我们在一旁加油助威,这“年糕战士”的骨头终于软了,被打怕了。

  辛苦过后便是甜滋滋的收获,杨伯伯端出一盘香喷喷的大头菜烤年糕和一碗热腾腾的年糕汤。吃着这富有嚼劲的年糕,祝福着我们全家和杨伯伯一年更比一年“糕”!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2

  俗话说:“三十晚上坐一宿。”没错,在春节前一天,人们在吃完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后,会在家里与家人聊天,吃点心,看电视,这是除夕夜中一道别样的风景,也说明人们对守岁的执着和喜爱。

  说到这,你们想知道我家乡的春节风俗吗?快来看看吧!

  我的家乡在广东化州,当地人喜欢养鸡。所以,在年夜饭的餐桌上,鸡是餐桌上的主角,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年夜饭过后,大家会看看电视,聊聊天,等待新一年的到来,过了零点,人们才渐渐入睡。现在已经很少人守岁了,而我却格外喜欢。这天晚上,在政府旁边的公园里,有卖灯笼的,有卖鞭炮,还有卖烟花的,好不热闹。

  年初一早上,大部分地区的人都只吃斋饭,但在化州,人们并不吃斋饭,而是早早起来,杀鸡宰鸭,准备各种饮料,准备十几桌的丰盛的`酒席宴客亲朋。这就是化州过年独特的风俗,名叫“年例”。

  “年例”即是“溯古例今、年年有例”。敬天法祖、祭祀文化便是“年例”的起源。“年例”是粤西人民过年的传统贺岁方式,年例从农历正月初二起至二月底,各村均有不同日期的年例日,年例日主要集中在新春期间。一般年例日期是一天,有的一至三天。有的地方在农历三月份以后也有年例,称做“返秋(翻秋)年例”。传统年例活动包括:起年例、正年例、年例尾。其实,“年例”不仅是祭祀仪式,更是包含了粤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吃完年例后,有的亲戚会登门拜访,给一个超大红包。因此,我也喜欢上了这里的风俗。

  到了年初三,有的人会在早上起来时,在家门口烧爆竹。

  我们会在元宵节前去探访乡下里的亲戚。一到那儿,我们首先会去祠堂祭拜祖先,放鞭炮,然后去探访各户人家。到了中午时分,会到某户人家“蹭饭”,主人家一定会用最丰盛的饭菜招待我们。餐桌上,自养的鸡是必不可少,其它菜都是配角。但是有一道菜,是这里的特色菜——清蒸黑豆腐。他们说配上酱油和香菜更能吃出黑豆的味道。

  我依然回味着家乡的年味。真是颇有乐趣啊!我想,每一个人的家乡都有独特的风俗。我觉得,每个的风俗都应该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骄傲,一代传一代,让我们的后代了解华夏文明。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3

  我的家乡在福建穆阳,那里有很多有趣的风俗。

  过年时,我们那边将敬茶作为祝福,吉利温馨的一种希望给予,我们福安有一句茶语:“年初三盅茶,官符药材无交家。”意思是年初请你喝三杯茶,这一年你就不会因祸与衙门打官司也不会因病和药店打交道,大年初一我们喝的甜茶,叫“做年茶”,那是用碾碎的冰糖加上花生和红枣做的,寓意“尝甜头”,还有成婚叫“新妇茶”,出门叫“出行茶”。

  大年初一的时候我们都不扫地,说是不吉利。在福建,我们大多都是吃年糕,不吃饺子的`,而且新年的第一道菜一定是素菜,之后就是长寿面,寓意年年长寿,我家乡的线面可是特产,历史悠久,至少有680历史呢,而且一直是手工制作的,经发、捶、挤、搓、拉等九道而成,每次走出家门就能看见门前挂着细而长的线面,密密麻麻的,完全看不见对面的人了。

  我家乡的特产是水蜜桃,在水蜜桃成熟的季节,我们还会在举办一年一度的“蜜桃节”。那时候,会在穆阳大桥下的文化广场举行,会有很多与水蜜桃有关的活动。

  这就是我们穆阳的风俗,你喜欢吗?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4

  年糕是中国很多地方传统的新年食品。“年糕”是江南一带的称呼,在北方又称作“黄米糕”,而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则称为糯米糍粑或饵块。

  犹记那时,我与队员们一起打年糕的情景。老师先让我们认识打年糕的物品是石臼、木槌和面粉。再让我们了解打年糕的工序。从掺米、淘米、捶米、上蒸、翻蒸、打糕到切块,做年糕前后要历经十余道工序,其中最累的活是在老石臼中用檀木榔头打年糕。据说好的年糕,得打上一二百下才能成为上品。

  老师拍手集合,到了我们最兴奋的打年糕环节。我们一边拿着木槌在石臼中打年糕,一边嘴里喊着:“节节高!节节高!”大冬天,同学们的额头上都冒汗了,可年糕就是不变成稠状?我们有些沮丧。

  休息间隙,我举手问老师打年糕习俗的由来。老师告诉我们,年糕起源于春秋时的`苏州,最早是用来年夜祭神以及供奉祖先的。我想起了之前爸爸带我到苏州盘门,看到苏州的城墙时告诉过我,传说是伍子胥以糯米粉块砌城门,在战乱中拯救了姑苏断粮的饥民。之后演变而来的年糕,成了纪念伍子胥的贡品。

  我又转念一想,打年糕这一习俗不常见,我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小囡,也才刚刚从民俗老师那了解到,有些惭愧。时代再发展也不要丢弃我们的传统风俗和文化。因为这是我们的“魂”。想到这里,我又重新激起了斗志,继续和队员们高喊口号打年糕。最终在我们的合力下,成功了。

  我看到碗里雪白的年糕表面掺杂着一些米黄色的小米,闻上去是一股米香的味道。好奇的我拿起筷子轻轻一戳,一个凹陷的小洞出现了。大家一人一筷,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劳动后的满足感。我饥肠辘辘,一筷子塞进嘴里。顿时,我的牙齿粘连着软糯的年糕,唇齿间留着米饭的香味。这就是年糕的味道、春节的味道、家乡的味道。“打年糕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习俗”老师边放下筷子,边意味深长地说,“更是百姓们对新生活期待和无限憧憬。”

  年味儿在热气腾腾的米饭香中来到。新年吃年糕,年年高!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5

  我家乡有很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习俗。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在春节期间,我们的习俗可以装满一篮子。除夕之夜,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互相聊天。晚饭后,我们的孩子可以拿着枪战出去玩,而成年人则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起床,喝了一碗甜枣汤,暖身。喝了枣汤后,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在我耳边响起,新年在鞭炮声中开始。这一幕让我想起了王安石第一天鞭炮声中的一岁,春风温暖了屠苏。再加上这首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伴随着一声祝福,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环节,因为每当这个时候,我的口袋都会变得鼓鼓的。晚上,一朵美丽的烟花会在天空中绽放,真是五彩缤纷!看完真的让人觉得很开心!这是我家乡的春节。你的家乡是怎么过春节的?

  然后,我们应该把家里所有的被褥、床单和衣服都洗干净,把房子的前后打扫干净,这样窗户才能干净整洁,迎接新年。25开始做馒头。馒头面要发酵,发酵时间可以准备馒头馅。馅料有很多种。我家一般喜欢坐糯米肉丁馅、青菜肉丁馅、豆沙馅、平安菜馅、芝麻馅。现在我觉得家里的`馒头真的很香很好吃,比外面买的馒头耐嚼多了。

  二十八左右开始贴对联和福字,不知几何起,福字都倒贴了。好像以前妈妈解释倒着帖,就是福到。现在的对联一般都是买现成的,手写的少了。记得小时候在家,每年都是自己写对联。当别人来的时候,我的父母会向别人炫耀这是我儿子写的对联。我很自豪。所以小时候很期待过年。除了好吃好喝,我的虚荣心也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除夕那天,我基本上是在家做饭,准备晚上的除夕晚餐,杀鸡宰羊,炖炖肉,准备一张凉菜和热菜的大桌子,晚上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享受。我们家是每个人。每年,我们的兄弟姐妹都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他们都用一张大圆桌吃饭。伴随着晚会上相声小品的哈哈声,新年气氛十足。

  我们家通常在除夕晚餐的中途放烟花爆竹。我们的兄弟姐妹会争先恐后地放烟花,点燃它们放在孩子们的手中,看看谁的烟花放得高,放得远。我很高兴。晚上,我会一直看春节联欢晚会来保持新年。当新年钟声响起时,我们会放鞭炮。然后我们打牌。我们的父母会准备芝麻棒放在门边,在门槛上放一块木头。

  然后吃早餐,一般是枣茶加各种点心,去村里给长辈拜年。

  从初二开始,我就带着礼物去探亲。如果有很多亲戚,我们必须走到十五元宵节才能结束。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

  除夕的夜晚一过,便到了初一,初一这天家家都是要去祭祖的。

  初一早上妈妈早早地起床,早拿去祭祖的东西准备好放到篮子里。篮子里有猪肉有青菜和米粿,还有香,蜡烛,香纸。爸爸的手中还拿着鞭炮。

  我们走过了一座桥,走到了山下,来到了坟墓前。我们将蜡烛点燃插在烛台上,再将一把香点燃了。每个人分几个。拜三拜再把香插在小香炉上。之后就是烧香纸了,把香纸叠起来,在烧是为了让它烧的更快一些之后就是放鞭炮了,这时候我便逃的远远的.,生怕鞭炮炸到自己身上,而声音也是响彻云霄。

  回到家里后,我们在烛台上插的蜡烛,在小香炉里插上三根香放在爷爷奶奶的遗像前。

  哦,我们在上午是不能吃荤食的,必须吃素食在下午三点钟后,我们要开始祭拜了张实物摆在遗像前拜三下,然后在院子里放鞭炮放烟花。只有这些大事过后,我们才可以吃荤食。

  这就是我们家乡在祭祖时的规矩,风格别出心裁,我为我们家乡别出心裁的规矩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7

  春节,在中国人的眼中是一个重要节日。春节来临之际,人们穿梭在大街小巷置办年货,家家户户忙得热火朝天。广西也不例外,人们祭祖守岁,让除夕这一天独具特色。

  除夕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广西的渔民们就在咚咚的太鼓声中为祭祖活动做准备了。大家陆续来到祠堂,祠堂前的空地上摆满了祭祖用的酒肉,祠堂内,一座慈眉善目的神像伴着一排排先祖牌位,在红烛的映衬下显得特别神秘。渔民们祭祀的是妈祖,他们坚信,妈祖能够保佑自己平安出海,满载而归。鞭炮在四处繁响,太鼓声和铜锣声不绝于耳。

  祭祖仪式过后,便是舞狮表演。渔民们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观看。伴随着激烈的鼓点,那头色彩斑斓,装饰华丽的“狮子”,摇头晃脑,还时不时一蹿一跃,活灵活现。几个顽童往狮子的脚前扔了一小串鞭炮,“嘣,嘣嘣”!短暂而剧烈的响声,吓得狮子慌忙抬脚,向后急退,又背过身瑟瑟发抖,这惟妙惟肖的表演把人们逗得更乐了。

  广西的舞狮,俗称“南狮”,“醒狮”,人们认为舞狮可以驱鬼避邪,舞狮的形式也丰富多样。狮子出场,先是“喜”形于色,接着被外物阻挡骚扰,不胜其烦,“怒”发冲冠。好不容易去赶走骚扰,棘手的问题又来了,木桩太高跳不上去,难免伤心,曰“哀”。经过几番折腾,狮子终于跳上木桩,少不了一番庆祝,扭身摇尾,“乐”在其中。哎呀,一串鞭炮袭来,“惊”也就顺势上场,经过这么一番折腾,狮子真是怀“疑”此生。喜、怒、哀、乐、惊、疑,这六大表演形式,正是南狮起舞的精髓所在。

  舞狮的高潮是“采青”。人们事先在演出场地的最高处悬上一棵生菜。精力旺盛的“狮子”在梅花桩边上蹿下跳,忽一抬头,看见高处有棵生菜,便跃下地,不断向上张望,抓耳挠腮,犹豫不决。过了半晌,猛的'一跃,叼住生菜,匆匆咬碎,再吐出来。围观的人们拍手叫好,这就是“采青送福”。

  舞狮表演结束,祭祖活动也就进入尾声,太鼓铜锣和鞭炮声渐息,喧嚣过后,留下满地喜气洋洋的红色碎屑。到了晚上,渔民们在自家庭院里,燃起熊熊篝火,架上烤肉,呼朋唤友,相互聊起今年的收成。孩子们则去海边点起期盼已久的烟花爆竹,将心愿撒向天空。他们追逐着,嬉闹着,累了就躺在沙滩上,数一数天上的星星。色彩鲜艳的烟花装饰着夜空,篝火燃着,孩童叫着,大人聊着,家家户户灯火通明。

  这就是广西渔民们除夕守岁的美妙画卷,除夕大摇大摆离去,新的一年正在大步流星地来临……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8

  老师让写一篇关于民俗的作文,这可难坏了我,想想每天繁重的作业,困在斗室的我,望着四角的天空,能写点什么呢?城市的节日比较寡淡,我倒是觉得奶奶家的“迎喜神”有点意思。

  喜神是谁呢?就是自焚于朝歌的商纣王。他不是个生性残暴的昏君吗?哈哈,那是你电视看多了,不过这事还真的和《封神演义》有关,纣王死后,被姜子牙封为"喜神",生前没得到公正评判,死后却得到了人民的.欢迎!

  迎喜神,正月初四,吃过早饭,大姑娘、小媳妇,没了牙的老爷爷,穿着开档裤的小娃娃,没有一个在家里呆的住,早早地汇聚到了村委会门口。

  个个打扮的妥妥帖帖,精壮的汉子们牵出了自己家的牲畜,这是时候,是骡子是马还真的遛遛,劳累了一年了,是该活动活动筋骨,舒展舒展精神了。

  迎喜神,有时辰,有方位,只有为数不多的老人才懂。九点的时候,大家渐渐的涌到了村口,老远看乌泱乌泱的一片。村长一声令下,精壮的汉子们,挥鞭打马一去七八里,焚香、烧纸、祭拜,即刻返回。

  老远就喊:“喜神来了,喜神来了!”这时等待的人群也会高喊“喜神来了,喜神来了!”鞭炮炸裂,烟花四起,鼓声震的人心口直跳,锣声响的耳朵轰鸣。

  谷场上点起了篝火,窜天的火焰映着人们欢乐的笑脸,划旱船,耍丑戏,扭秧歌,踩高跷,大头娃娃,憨媳妇,还有小孩子们爱的孙猴子,所有的观众都是表演者,所有的表演者都是观众,期盼着夏日的风调雨顺,秋日的五谷丰登!

  以上是根据爸爸年少的回忆,脑补出来的场景。现在的奶奶家,已经见不到了当年的骡马,家家户户买上了小汽车,上了年纪的奶奶爱上了广场舞,时髦的小伙子们都在打麻将,喜神不见了!

  是喜是悲,或忧或愁,五味杂陈,不可表述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9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不同的风俗,我的老家是山东济宁,我们到了过年,几天更是热闹了。

  在那一天的晚上,我们都会去逛年会,说是年会,无非就是来准备年货和供小孩玩的。年会上琳琅满目的东西,应有尽有,有套圈,烤肉,玩具,鞭炮等等,我到了那儿,恨不得把所有的好吃的东西都尝一遍,并且,每个摊位上都挂着灯,形态各异,但都是发的红光。我们那儿的年会,可不止如此,年会上还有一个马戏团表演,只需要买一张票就能进去,那里面的动物那叫一个神,仿佛和人一样,人说什么,它就干什么,让人匪夷所思,比驯服的狗狗还听话哈。每个年会我都会去,目的.不是看表演,而是品尝一下美食,好吃极了。逛完了年会,人们回家的回家,收摊的收摊,大街上只剩下那几盏灯在暗中发着光。

  到了家,我们那儿还会走亲访友,那时候,我一天收到了好多礼物,还会收到许多压岁钱。但也要跟着大人东跑跑,西跑跑,一天下来也很累,但心里也很高兴。

  吃完年夜饭,第二天早上时,也是我最期待的,在我们的村口,正中央摆了个大舞台,会表演京剧,那时候,我听的云里雾里,只坐个小板凳上呆呆的看,听乏味了,就找几个小朋友去玩,可开心了。这虽然不是风俗,但每年都这样,自然我也就称风俗了。

  在二月二,我们都会去剃头,说是辞旧迎新,并且还会把黄豆用调料腌好,放油锅里炸,我们俗称“蝎子爪”,防止家里有蝎子,一个又硬又小的豆子,但味道还可以,一咬嘎嘣脆,吃着可带劲了。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你呢?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0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来了,周围到处洋溢着笑容,人们喜笑颜开,到处热闹非凡,让我们在这欢乐的氛围中走进元宵节吧!

  早晨一起床,妈妈就叫我们:“吃元宵啦!”看着餐桌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元宵,我已经迫不及待了。这时我发现,咦?元宵怎么是五颜六色的?妈妈说:“七彩元宵,代表七彩生活,这样不仅营养更丰富而且更有食欲。”让人眼前一亮的元宵,像一颗颗宝石,光是看着,已经够让人流口水了,更何况是大碗大碗地盛在碗里,大口大口地吃进肚子里呢!咬开一看,有白糖的,有巧克力的,有草莓的,有黑芝麻的,代表着一年里甜甜蜜蜜,红红火火,芝麻开花——节节高。一个个元宵酸酸甜甜,香香糯糯,预示着一个个美好的祝愿。我希望新的一年家人和和美美、快快乐乐。

  吃完饭,妈妈就让我穿上外套,说:“走,去‘遛百病’。”我走到外面,大街小巷,人潮涌动,大家都来“遛百病”了呀!小区的人们还在互相寒喧:“张大爷,您也来遛百病了呀,祝您高寿!”“是呀,我今年都八十九了。””李大娘,您真是越长越漂亮,越活越年轻了呀!”在街上有的小朋友拉着大人,有的大人搀着老人,大家都来遛百病了,原来,遛一遛可以把病痛丢在外面,回去就是健康、崭新的'人,这样大家都能青春常在,永不衰老。

  夜幕降临,外面到处张灯结彩,树上、楼上、街上,到处挂着彩灯,有的像星星,一闪一闪;有的像糖果,五彩斑斓;有的像瀑布,流泻而下。红得热闹,绿得耀眼,蓝得深邃,加上霓虹闪烁,如梦如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元宵节真是快乐的节日,给人美好的回忆,但我也知道,元宵节结束代表春节落幕,要迎接新的开始了!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美食,让人垂涎欲滴,让人流连忘返。今天,我要介绍我家乡风俗的一种美食——锅盔。

  有天早上,我独自在街上行走,还没吃早饭的我饥肠辘辘。刚拐了个街口,一股浓厚的'香味扑鼻而来,顺着香味我看到了锅盔店。哟,有不少顾客呢!我不知不觉走进店里。

  店里的师傅正在揉面,只见他麻利地搓着面团。揉了一会儿面团,他把面粉撒在面团上,洒点水,紧接着继续重复。师傅拉着两头,双臂弯曲,面团变成了饼状,师傅仿佛在众人面前变起魔术。这时,师傅将锅盔往炉里一贴,它们便在炭火中嬉戏开了。时间一到,师傅单手熟练地拿出锅盔,刷上配酱、辣酱,再将锅盔用纸一夹。这不,一份外焦里嫩的锅盔就完成了。

  看到师傅高超的技艺,我赶紧点了一份尝尝鲜。不一会儿,一份锅盔递到了我的手中,我细细地看着锅盔,如果说这面皮是陆地,那么上面的菜叶、肉沫就恰似绿树怪石。这哪是吃的,分明是一幅风景画嘛。这锅盔,兼具色香味全,简直是“舌尖上的美味”。抵不住这美味,我开始了狼吞虎咽。

  怎么样,你是不是已经流口水了,快点来品尝我家乡风俗的美食吧!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2

  年三十的夜晚,我被那“哒哒”声给吵醒。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月光朦胧的夜晚,看见外婆在拿菜刀在切着什么。“咔咔咔”“呼呼呼”的声音使我又一次陷入了沉睡中去。早上起来才明白是在做饺子,才明白明儿是大年初一我们这儿有吃饺子的风俗……!

  初学会叫爸爸的大孩子,会出门叫车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饺子,敢说谁不是嘴里立即生出一种香香的美味感觉的?它是由肉和各种蔬菜混合而制,光看那长相就好似一个个胖嘟嘟的“小女孩”。再闻闻那,香甜的味道。就觉得快要发疯了口水,早已垂涎三尺了吧。再把他往那像叹气似的锅儿里一放,那一个个饺子好似在泡温泉似的旋转开来,它别提有多诱人,无时无刻都在引诱我。光看他那样就足以咽上三口以上的吐沫了。更何况,他是大碗大碗的装着,大匙大匙地朝嘴里塞灌呢!

  听闻早些年前饺子不叫饺子而叫“姣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_包上一些驱寒的药物用来治病。为的是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真有一点意思。饺子虽然好吃,但是想包好她还是有难度的。起初以为只要把饺子皮一合就可以了,可没想到一下锅,饺子就与肉馅分离了,就好似牛郎织女,彼此思念对方,却无法在一起。哎!一起“车祸现场”,而妈妈和奶奶包的却十分挺立。像一个个“小战士”似的,昂首挺胸,表现了守卫家乡的英雄气概。

  终于要下锅了。饺子一下锅,就好似一个个小球似的,不停地翻转着。你看它们有的好似在跳双人舞。有的'好似在冰上表演着双人转。还有的则在表演水上花样游泳。一派欢乐自由的场面!终于饺子烧好了。我想包我不会,可是吃我在行啊。我把饺子一分为二,只见皮里面镶着肉。肉夹着鲜嫩多汁的青菜。由从这些缝隙里慢慢地流淌出来,饺子还没有到嘴边,我就感觉幸福到了极点。喜得快要发疯了。

  在大年初一的夜晚,明月高照,在天空之中星星一闪一闪的,一缕缕微风。从窗缝里拂过。送来一个个祝福。在这一天里,在这一个团圆桌上,我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风俗?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这就是我们的家乡风俗。在点点繁星中结束了这场盛宴,哎对了,你们的家乡风俗呢?也不妨说说看!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3

  周六,我和爸爸妈妈,还有我那调皮又可爱的弟弟一起去吃水席。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了洛阳水席园。为了感受一下这个特色美食,我充分做好了心里准备,因为妈妈说会有点辣哦。

  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牡丹燕菜终于上桌了。因为今天是周末,所以等了好久啊,我都已经饥肠辘辘了。提前还吃了两个面包垫底,好吧,因为妈妈说了,“好饭不怕晚”。

  牡丹燕菜端上桌以后,我迫不及待的就吃了一口,妈呀,快被辣死了!而且一点也看不到辣椒的模样,我又看了看那萝卜丝,几乎跟头发一样细。看着牡丹燕菜那诱人的样子,我不敢再吃了,太辣了……妈妈说这个辣是胡椒粉的辣,酸辣是洛阳水席的.特色。

  虽然不太适合我们小孩子吃,可是我知道了牡丹燕菜原来是由中国的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赐名,后经周总理的夸赞才有了今天这个响亮的名字。我环顾大堂四周,几乎每个桌子上都有这道菜。

  相传在武则天时代,洛阳郊区的农田里长出了一个三十多斤重的大萝卜,农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萝卜,于是就把萝卜献给了武则天。武则天认为这是个吉祥的征兆,于是很高兴,就命令御厨将此萝卜做成一道菜。后来他把萝卜切成了很细的丝。拌上粉芡,经过九蒸九晒,再加上鲜美的高汤,终于做成一道菜进献女皇,女皇吃罢,赞不绝口,说道,不是燕窝胜似燕窝,故赐名燕菜。

  后来在1973年10月14日,敬爱的周恩来爷爷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华访洛,在品尝洛阳水席时,厨师特地精心雕刻了一朵牡丹花摆放于燕菜中央,使此菜显得雍容华贵,周总理见后风趣的说道:自古洛阳牡丹甲天下,没想道菜里也能开出牡丹花。于是,洛阳燕菜更名为牡丹燕菜。

  今天真是开心的一天,既品尝了美食,又学到了美食文化。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4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风”。我的家乡在江苏省台州,我们的家乡有自己独特的习俗。朋友们,我会带你去感受我家乡元宵节的狂欢节!

  元宵节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春节节日,虽然元宵节不像新年的第一天那么热闹,但元宵节是春节的.结束,有一个好的元宵节,象征着整个春节的成功谢幕!

  正月十五,大街小巷灯火通明,精致的灯笼照亮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人们成群结队地吃完晚饭,来到一个非常热闹的市场,四处逛逛,四处看看。街上的商店里摆满了关于元宵节的商品。大人小孩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觉得这是元宵节的嘉年华。

  元宵节自然要吃元宵节,欣赏灯笼,猜灯谜。孩子们吃芝麻、糖、豆沙等馅料,用糯米粉包裹,意味着团圆、吉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满月之夜,也是春天的夜晚,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人们争先恐后地走出家门,聚在一起,享受美丽的夜景,享受即将到来的春天。

  除了吃元宵节,最有趣的习俗是赏灯猜灯谜。据说在汉明帝永平时期,为了祈求来年的顺利进行,皇室下令在正月十五在宫殿和寺庙“燃灯表佛”参拜神佛。从那以后,这种习俗就传播到了民间。直到现代,为了增加他们欣赏灯笼的兴趣,人们在各种灯笼下挂着红丝带,在丝带上写着谜团,让每个人都猜谜团。成年人聚在一起互相猜测。人们绞尽脑汁思考,终于猜出了谜团。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和快乐的微笑,我认为这是元宵节的狂欢节。

  走在嘈杂的街道上,成年人牵着孩子的手,孩子们手里拿着各种灯笼,享受着节日的快乐,饱满`热情迎接一年的新开始,享受美妙的元宵节嘉年华。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5

  母亲的家乡在长江中游,那里沃野千里,盛产水稻。从古至今,人们将秧苗插入田中,也将那悠远的稻作文化埋入了土地。

  农民插秧时,头上顶着烈日,双脚陷入泥潭,背上压着酸痛。望着遥无边际的田地,无人不会渺茫。于是一切的烦闷霎时间爆发,高亢悠长的劳动号子“啰啰咚”响彻田野。

  作为劳动的`人民,他们唱出的号子都是从心底流出的。田间,一个人直起身子来,仰面向天,喊起“啰啰咚”。随后一呼百应,田间农民接二连三,你一句我一句地传唱起来。唱时不用顾及内容,有时甚至全是衬词的组合。唱响劳动的热情,吐尽心中的冤屈。人们以歌唱出原生态的生活,便是稻田文化在音乐上的体现,人们代代传唱,这曲便让历史有了温度,成为一块块“活化石”,经久不衰。

  如今,机械化耕作取代了人力,因为不再需要劳动时的鼓舞打气,于是“啰啰咚”逐渐从田间消失。但那文化的种子早已埋下,“啰啰咚”以稻田文化的形式流传于世。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风俗六年级作文08-17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10-10

六年级家乡风俗作文02-19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01-03

【精选】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01-27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1-03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1-02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01-24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04-07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