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考作文指导

时间:2024-05-15 10:56:05 中考 我要投稿

(实用)中考作文指导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考作文指导,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中考作文指导

中考作文指导1

  1. 《“小”动作 多棱镜——描写动作 凸显个性》教学设计

  执教:恩施州宣恩县椒园中学 冯琼()

  2. 与师同行 执教:宜昌市第二十三中学 马燕凌()

  3. 《与众不同的你我他》作文教学设计 执教:天门市岳口镇天南初级中学 汪媛()

  4. 《最熟悉的“陌生人”》教学设计 执教:仙桃市第四中学 杜明()

  5. 巧用对比写人物 执教:黄石八中汪攀()

  6. 我手写我心执教:随州市外国语学校曾凡梨()

  7. 盒子里的秘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人物内心活动写作指导教学设计

  8. 让人物在细节中“立”起来 执教:江汉油田实验初级中学 付正宇()

  9. 写人要为实现写作意图服务执教: 武汉四初 袁飞()

  B组参赛选手讲课教案

  1. 《巧设悬念》教学设计 执教:黄冈市黄梅县八角亭中学 张 枫()

  2. 别出“新材”叙亲情执教:咸宁市温泉中学 孙晓璐()

  3. 母爱深深深几许——妙用穿插,摇曳多姿 执教:荆门市京山外语学校 胡小丹()

  4. 《打开“悬念”之门》教学设计执教:十堰市东风教育分局第七中学 邹文()

  5. 叙事的小秘密执教:荆州市江陵县实验中学 郑 芳()

  6. 歌词里的故事——作文训练:怎样具体生动地叙事

  7. 凡景小事皆入文,最是细微能动情——记叙文之选材指导

  8. 叙事以后巧“点睛” 执教:孝感市孝南区西湖中学 胡乔敏()

  9. 依据表达意图来完善叙事——“记我与父母之间的事”的写作训练

  10.记事如何以情动人执教:武昌水果湖中学 魏毅琼()

  《“小”动作 多棱镜——描写动作 凸显个性》

  教学设计

  1.什么是在动作描写中凸显人物个性?动作描写就是通过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和状态的写作方法。可见,以动作描写为切入点,通过对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进行准确、具体而形象的描写,能够写出人物的不同个性,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活,真实可感。

  2.为什么要训练学生进行个性化动作描写?初中阶段的人物动作描写不能仅仅停留在小学阶段的基本要求上,而应通过不断的阅读、赏析、探究、尝试与评改,能够认识到动作描写对表现人物个性的重要作用,并能够掌握对动作进行仔细地推敲、具体地刻画和精心地修饰的种种方法,以达到动作描写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性格特征的目的,使笔下的人物形象 “立”起来,亮起来,活起来。这也切合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写作“表达力求有创意”的目标要求。

  教学重点:运用动作描写常用的几种方法进行动作描写。

  教学难点:动作描写凸显人物个性。

  二、方法探究与演练

  导写材料一: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打)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我的老师》) .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跑)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故乡》)

  1.把上两则材料中加点的动词换成括号里的词语好不好?为什么?

  2.从材料中你悟出了动作描写的什么方法?(方法一:推敲动词)

  实战演练一:

  请给师徒四人对号入座,再在括号里填上你认为最准确的动词。

  那日,唐僧师徒四人正在大山中跋涉。只见从前面树丛中走来一位美丽的姑娘。 A()了一眼,立刻低下了头,B()了一眼,继续赶路,C( )大了眼睛,摇晃着他肥胖的身子向姑娘小跑去,D( )着那女子,早就掏出了兵器。

  导写材料二:

  倘若有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仔细地听,仿佛在品一首美妙的乐曲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鄂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课《我的老师》)

  1.上则材料中加横线的词语有什么好处?

  2.你从材料中学会了怎样的技巧?(方法二:精心修饰)

  实战演练二:

  你能根据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词语吗?

  老奶奶 地拿起一块西瓜,地往嘴里喂, 地嚼着, 地咽着。 猪八戒 地抓起一块西瓜,地往嘴里塞,地嚼着, 地咽着。 导写材料三:

  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大幅度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人教版下册莫泊桑《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阿长与〈山海经〉》)

  1.想一想: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你从中学会了什么方法?(方法三:巧用修辞)

  实战演练三:

  你能用修辞方法让刘翔比赛时的动作更形象吗?

  赛道上,刘翔半蹲在起跑线上,左脚尖顶住起跑线,右膝跪在跑道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抬着头,目不转睛地盯向前方。随着一声枪响,他飞快地冲了出去。他拼命地跑着,最终率先冲到了终点。

  三、 方法总结与归纳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你学得了哪些动作描写的方法? 学生回答后明确:主要作用:⑴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⑵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主要方法:仔细推敲、精心修饰、巧用修辞。

  附:板书设计

  “小”动作 多棱镜

  准确——推敲动词

  描写动作

  具体——精心修饰

  凸显个性

  形象——巧用修辞

  《与众不同的你我他》作文教学设计

  【选点说明】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精彩的外貌描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刻画出人物的性格。

  (二)教学重难点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特征进行准确、具体的外貌描写。

  (三)教学过程

  Ⅰ.“按图索贼”游戏导入

  1.初识外貌描写。(ppt展示两段人物外貌描写进行比较阅读 )

  例文1:盗丹者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脸不黑不白,眼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

  例文2:盗丹者身形瘦小。他身披金光闪闪的战袍,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张伶牙俐齿的雷公嘴总是透着狡黠的笑意。

  2.了解外貌描写的基本原则:与众不同。

  Ⅱ.抓住特征展现外貌

  1.了解外貌描写的具体内容:容貌、服饰、身形、表情。

  例文:孙悟空身形瘦小。他身披金光闪闪的战袍,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张伶牙俐齿的雷公嘴总是透着狡黠的笑意。

  2.学会抓住特征来描写人物外貌

  (1)描摹容貌

  活动环节:以貌取人

  ①(ppt)展示一段描写容貌的文字并配三幅图片,让学生选出与文字相匹配的图片。 例文: 他有一副多毛的脸庞,浓密的胡须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宽约一指的眉毛朝上倒竖。一缕缕灰白的头发盖不住光亮的额头,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 (配上贝多芬、莫泊桑、托尔斯泰的图片。)

  ②(ppt)展示一位人物的图片,请同学们抓住其容貌的特点进行描述(口述)。 活动目的:学会抓住与众不同的特点并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容貌。

  (2)聚焦服饰

  活动环节:看衣识人

中考作文指导2

  “动”要与“静”结合

  花草、树木及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往往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聚散的云彩,风雨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和小草等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我们观察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若只写静景,就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动笔时,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绘景才会生动、活泼,写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

  树和望海亭,它们是“静”的,而望海亭上空飘动的云彩却是“动”着的,它们“一会儿像人,一会儿像狗,不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匹奔驰着的枣红马,再过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只引颈鸣啼的雄鸡……”小作者把动态和静态结合起来描写,静态美和动态美交相辉映,把晚霞描述得十分可爱。

  “浓”要与“淡”结合

  质朴的语言勾画出景物的特征。怎样做到“浓”和“淡”相宜呢?“浓”绝不是事无巨细都需花费笔墨,“淡”也绝非都寥寥数笔,简笔勾勒,而应该根据主题的需要,分清主次,恰如其分地进行选择。对于那些与主题或所要表达的情感关系密切的景物要泼墨浓洒,也就是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从性质、形态、大小、色彩、声响、滋味等方面着力描绘,使之鲜明、具体和生动。与主题有着间接关系的则要淡墨勾勒,使之简洁、传神。

  春水和春日的特点,简笔勾勒,传神地勾画出了春景的轮廓。接着浓抹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在描画春风图时,为突出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首先借助触觉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其次,借助嗅觉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最后借助听觉写鸟儿“清脆”、“宛转”的鸣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这样,从多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具体生动,美妙感人。

  “景”要与“情”结合

  景物是客观的,但若不能给“景”自然地烙上“情”印,这样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其实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的,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这就要让景与情有机融合,只有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那么如何为情感的抒发找好“婆家”使之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呢?

  关键要挑选好景物,所选取的景物具有的特点必须与作者抒发感情的主旨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处,正所谓“亮景写喜情,暗景写悲情”。例如:鲁迅在《故乡》第五段中,他是这样描写故乡的:“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这枯萎的野草,没能享受阳光雨露,在寒风的摧残下,只能是“断”了,“抖”着,一个“断” 字,何等伤痛;一个“抖”字,何等凄惨;由静到动,何等传神。此情此景,“我”心伤故乡之情,已跃然纸上。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景与情可谓是有机交融。

  “定”要与“移”结合

  描写景物往往处在一个“定点”的位置来进行,而这是远远不够的。景物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即使表现同一事物,立足点、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效果也各不相同。随着观察点的变换,迥然不同的景物就会扑面而来,千姿百态的景象就会呈现在面前。因此,这就需要把定点与移动观察结合起来。

  如何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呢?

  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

  其次在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和不同的角度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

  如作家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由定点到移步换景,即从城内写到城外山村雪后的景色,在不同的观察点,描写了济南冬天不同的特有美景。写城内又从不同角度,即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这样济南美景的整体感就凸现出来了,这就生动形象地再现出冬天济南“温晴”的特点。

  “虚”要与“实”结合

  摸得着的景物,也就是能感知到的现实之景。“虚”景即指未出现之景,也就是联想、想象之景。以眼前之景引发联想凸现出已逝之景,未来之景,或引发想象,创造出新景象,并将不同时空领域的景物糅合在一起描写,这就是虚实相生法。虚实结合地描述景物,能使所描之景更形象,能使作品富有立体感,同时达到深远境界。

  “车辆”,联想到“绸带”、“小船”,这种虚实相间,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再如:朱自清的《春》一文,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种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

中考作文指导3

  很多初中生从小学进入初中,甚至直到初三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从而导致写作总是信手而写,出现诸多问题。希望本文能在这个方面给大家一些帮助,因为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才能让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美”,从而得到好的分数。

  建议学生写作之前留5-10分钟的时间进行完整的构思,在提笔为即将进行的写作有一个大体规划。构思时可参照如下步骤。

  s1:审准题,立深意

  本环节应思考如下问题:

  1、审准标题的关键词,提示中的短语对写作有何限制和深意?

  2、哪些立意符合这个作文题的要求?

  3、在符合的立意中哪一个是最好的?(从新颖及深刻两方面判断)

  s2:筛好材,定结构

  本环节应思考如下问题:

  1、筛选材料。立意过后,心中会有一系列材料。此时需要对这些材料进行筛选,选出其中最好的一个。

  思考在最好的立意里,能选择的材料有哪些?其中最好的是哪一(几)个?

  2、筛好的材料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

  3、用什么结构来组织材料对表现材料的效果最好?(从曲折,吸引人角度考虑)

  s3:实细节,展文采

  本环节应思考如下问题:

  1、具体表现材料时,根据文章主题,应重点充实描绘什么细节?在应描绘的细节中,最打动人的`细节是什么?

  2、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以及重点段落中,是否能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增添文采?

  s4:设亮点

  本环节应为作文设亮点以提高分数,思考如下问题:

  1、开头和结尾是否可采用适当的艺术手法进行创新?

  2、是否可在文章适当位置用用过渡和照应?

  养成如上的写作习惯,再加以平日对相应步骤中所需的技巧和方法的掌握,真正写作时就可一气呵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高质作文,并避免初中作文常见的问题,如跑题,选材不当,详略不当,结构不完整,过于平淡等等。

中考作文指导4

  中考时,考生该怎样根据命题要求以独到的眼光从素材库存中迅速选定材料,拟题作文,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张扬个性呢?

  一、新法拟题——精妙:

  俗话说,文题如眼,题目如美丽传神的大眼睛,给人留下最重要的第一印象,显示文章的形式美与精神美。那么应该怎样拟题呢?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题目要“新颖别致”。就是指自己的作文题目能打破常规,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来拟写,让人一看就有耳目一新之感。话题作文的流行,给标题创新提供了机会和舞台。一个绝妙的标题,具有先声夺人之功效。自拟标题时,首先不要把话题当成题目;其次,可在修辞等方面多费点心思。

  可采用以下几种办法:

  1.善用修辞来拟题:即采用比喻、拟人、设问的修辞来拟定题目。它要求进行广泛的联系、想象,同时要做到贴切、形象、通俗,达到由此及彼、生动形象的艺术效果。如以“音乐”为话题,《心灵的变奏》、《生活中的'阳光》、《锅碗瓢盆交响曲》等比喻新颖鲜活,过目不忘;《一个没有乐队的指挥》与《一个没有指挥的乐队》对比鲜明,各显其妙;《“五线谱”和他的五线谱》、《二胡和小提琴的爱情变奏曲》巧用借代,别出心裁,饶有情趣;此外,还有夸张法(“千年等一回”),对偶法(“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等。

  2.惯用移植法拟题:移用军事、科学文化、体育、音乐、美术等行业术语,适当修改后作为题目,别具一格。如“少打擦边球”,“学生健康红灯频频”等,让人耳目一新。以“我”为话题,可活用歌词《真我的风采》、《我想唱歌不敢唱》、《最近比较烦,比较烦》作题;写老师晚年坚守教坛的文章,可引用诗句《夕阳无限好》作题。用这种方法作题,通俗明了,妥贴自然,并为大家所喜闻乐见。

  3.新视角,别开生面:拟题不仅要快,更要求新求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克服思维定势,逆向思考,追求陌生效果,拟出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怦然心动的好标题。可以违反常情,如《真想做个差生》、《渴望停电》、《无价的花生米》等;可以借用数字,如以《1、3、5》为题,抒写音乐情怀;可以展开想象,如《8与发》、《雷锋“出国”了》、《人脑电脑世纪之辩》等。这些文题不落俗套,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新体验,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总之,拟好题目是写作的重要部分,它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中考作文指导5

  所谓话题作文,是指围绕一个谈话中心,按一定要求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虽然话题作文的出题形式有一定的优越性——为学生提供了相对开放的空间,文体可自选,题目可自拟,立意可自定,但要审好题写好文并非易事。针对同学们在话题作文实践中存在的困惑,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问题的所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话题作文的自由度更大了,但同时对同学们的作文积累和自主要求更高了。在作文的时候,同学们要重点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一、严——阅读材料,认真审题

  不少话题作文看似提倡自主,其实也有诸多限制,并非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近几年的话题作文试题大多由话题材料、写作话题、具体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 “话题作文”的审题,就包括审材料、审“话题”和审要求。材料是提出“话题”的媒介,划定了写作范围和思考对象,因此,它是“话题作文”审题的重点,必须认真阅读,深刻理解。

  譬如这样一道作文题:“不少人待人坦率诚恳,不虚假,不矫情,表里如一,心口如一,真心实意对待别人,当然,生活中也不尽如此。根据你所见所闻,写一篇有关坦诚待人的文章。”题目暗示我们可以写自己坦诚待人,也可以写别人对自己坦诚以待。“生活中也不尽如此”提示我们除了可以写正面的,也可以写反面的,即自己或别人不坦诚待人或未被坦诚相待方面的。作文时,既合乎材料,又合乎“话题”的文章内容,才不会超出题意的范围。如果考生仅仅局限在材料提供的内容本身来写“话题”,就束缚了表达自由;如果超出了“话题”限定的内容范围,考生写出的文章就会偏题、跑题。

  所以,在日常的训练中,同学们就要从严要求,学会认真审题。

  二、佳——选好角度,拟个靓题

  “眼为心窗,题为文眼。”一个新颖醒目的标题会令读者心驰神往、一读为快,令读者一见倾心、先入为主,正如芬芳的美酒,令人未饮先醉。精彩的话题作文标题如《空心看世界》《你不必完美》《花儿努力地开》《为自己准备一个鱼篓》《每天变傻一点点》《最美的是你自己》《放开手阳光灿烂》《遗憾也是一种美丽》《我丑,并不伪装美丽》《有你在,灯亮着》《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试吃一句陶渊明,免费!》《飘香的生命》《收藏昨天》《留只眼睛看自己》等。

  有些学生不重视话题作文的拟题,直接把话题作为文章的题目,使题目过于空泛,不能很好地反映文章的内容,揭示文章的中心。我们平时要加强拟题训练,尽可能把题目定得准确、生动、新颖。最基本的方法是把话题“前增后补,明点暗扣,化虚为实,化大为小”。譬如这样一篇话题作文:“请以‘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我们可以让学生围绕“生活”这个词语,根据文章内容把题目定为:《生活,阳光灿烂》、《二十年后的生活》、《我的理想生活》《生命,不仅仅是活着》等。为了避免拟题平淡、生硬,可以巧用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对比等修辞手法,还可以直接引用或化用学过或听过的诗词、歌曲、广告中的名句,加以修改作题目,增添文学色彩。新颖的题目,可以令人眼前一亮,一开始就获得好的印象。

  三、稳——认真选体,展示特长

  话题作文不限体裁,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和所长,“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努力让作文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但不限体裁不等于不讲文体,不是随心所欲、任意选择,只是放宽了对文体的限制,给考生创造了宽松选体的自由。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自己喜好或擅长的体裁。有些考生形象思维较强,想象力丰富,可以选择写记叙文,甚至可以编故事、写小说、拟童话;有些考生逻辑思维较强,看问题有深度,长于辨析,可以选择写议论性的问题;如果知识面广、语言积累丰富、情感细腻,可以选择写散文。“话题作文”虽然淡化了文体,但如果你擅长写记叙文,在记人叙事中必须体现记叙文的六个要素;如果你擅长写议论文,在逻辑严密的论证过程中,要有鲜明、正确的论点,要有充分有力的论据;如果你擅长写说明文,就要科学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准确使用语言……总之,写什么必须是什么,写什么必须像什么。当然,对于一些文字驾御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还可以在稳中求新求变,别出心裁,采取书信、日记、电影剪辑、实验报告、剧本等形式。不过,对考场作文来说,考生应尽量选写记叙文(包括小小说),因为写记叙文,便于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便于编制曲折的故事情节,也便于描绘逼真的画面,抒发真挚的感情。

  四、新——合理立意,稳中求新

  古人曰:“意高则文胜。”一篇好的话题作文,除了有个好题目,选择恰当的体裁,还必须力求立意出新。这里的“新”,不是钻牛角尖,故作高深,怪异另类,而是在于显示你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思考和感悟,发他人之所未发而又言之有理。在日常作文训练中要注意发散思维,对同一事物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多方比较甄别,选出最有新意而又最恰当的一面来立意。例如:同样是写的是步行街的建设,有人看到的是设计师的`聪慧,有人看到的是施工者的勤劳,有人看到的是科学的进步,有人看到的是经济繁荣,有人看到的是维护设施环境的道德文明,还有人看到的是街旁凉亭长椅所体现的人文关怀。而后者,是较少人想到的,这种立意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富有新意。

  五、美——厚实积累,灵活运用

  语言,是中考作文优劣评判的一个重要依据。评价一篇文章往往从内容、结构、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如果文章中有些语句比较优美或富有哲理,会为文章增色不少,读之令人口舌生香。话题作文的写作在这方面也应注意。如《自信》一文的开头:“人,如果缺乏要干成一番事业的自信,通向成功之路的航船就要在河滩搁浅,终生也托不起成功的巨轮。”如《珍惜》一文的开头:“时间是永恒的精灵,当你感到无所事事时,时间会在你漫不经心的一颦一笑中无声无息地溜走。”把精彩的、闪耀着智慧火花的话放在段首、段尾或独立成段,会更有机会让阅卷老师欣赏到,有利于提高分值。

中考作文指导6

  技法概述

  情感真切充沛有两层含义:一是情感要真,不能为情造文,更不能无病呻吟;二是情感要饱满充实,做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要做到情感真切充沛,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事件真实,有感而发

  有的同学在写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可是写出来的作文却不感人,主要原因是叙述的事件不够真实。只有真实的事件,才能有感而发,才能引起读者共鸣。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所写的蔡芸芝老师就是实有其人,文中所叙述的七件事也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因此,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才能不时被这些事所感染。叙述第一件事“她从来不打骂我们”后,作者写道:“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这种学生爱老师,老师爱学生的感情就显得非常真实。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在写记叙文或小小说的时候,也可以虚构,但这种虚构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即生活中这样的事确实存在过或将来会发生),也非凭空编造。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即是如此。普鲁士军队侵占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强迫这些地方的学校改学德语,这样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

  二、抓住细节,精心雕琢

  朱自清的《背影》何以如此动人?那是因为作者抓住了父亲几次“背影”的细节,尤其是为“我”买橘子过铁道时的细节,作了细致的描绘。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对父亲外貌和动作的细节描写,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拳拳之心,和父亲不顾年迈亲自为儿子买橘子的深沉的爱。生活中每个人的外貌和动作等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抓住这些细节作精心描绘,你的情感也就自然地融入其中了。

  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与景总是不可分割的。有时候我们只要把景物描绘出来,情感和心情也就表现出来了。如鲁迅的《故乡》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几句深冬荒凉景色的描写,就将“我”悲凉的心情融入了其中。

  此外,还可以融情于事,即在事件的叙述中,不动声色地融入自己的情感。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的“闲”;“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是刘禹锡的“闲”;“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这是夜游承天寺的苏轼的“闲”……闲中有愉悦,有闲适,有悠然,有豁达,有淡泊……

  日月星辰,山林湖泊,花鸟虫鱼……琴茗书画,吟咏歌舞,静思遐想……田野村庄,万家灯火……皆为“风光”。生活体悟,万千种种。

  请以“闲对风光独自游”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请认真书写。

  试题解读

  此题是一道提供材料的全命题作文。文题分为三个元素,即“闲”“风光”“独自游”。

  从第一段材料可以看出,“闲”和“独自”是相呼应的,因为“独自一人”,所以“清闲”;因为“心境恬淡”,所以“悠然自得”。第二段材料提示了文章的主体——“风光”,可以是自然景色,可以是人文意象,也可以是心之所爱。

  就整个文题来说,意即闲时(或褒或贬,可以是主动“清闲”,也可以是被动“寂寞”)沉浸于一种风光(可取各种意象),自得其乐。

  文章主题可以写寂寞不可怕,一个人也可以享受某种风光的快乐;或是保持恬淡宁静的心态,有利于充分感受一件事物的美等。

  本题的题眼为一个“闲”字,文章中要充分体现这个字,如果只写了“感受××的美”“我从××中获得快乐”,或者干脆写了一篇单纯的游记,那就偏题了。

  记叙文大致可以这样写:前面写有一次和旅行团出游,跟着导游跑,走马观花,只忙着拍照,回来后一直有遗憾。然后写某次有机会,自己一个人故地重游,优哉游哉,方全身心投入美景中,感觉这才是真正的旅行,才真正感受到了美。文章要着重前后对比。

  这是最原始的模板,可以对其进行改造,主要就是写“闲”与“不闲”对风光(意象)的不同感受,强调要“闲对风光”。也可以直接写以闲适的心态做什么事都能感受到快乐的过程,全篇胜在描写细腻,文笔要好。

  满分作文

  闲对风光独自游

  我们有过美好的回忆,只是让泪水浸得模糊了;我们有过清高尖锐的.灵魂,只是让时间磨平了棱角,在城市里浑浑噩噩,终日彷徨。

  ——题记

  那一年,我的父母因为工作需要,把我丢在了老家。

  在城市生活的我,还是不习惯再去住那有些年头的大宅子的。没有网络,没有娱乐设备,没有我熟悉的朋友,只有年老的奶奶和几个不甚熟悉的堂兄妹,还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金色稻海和异常明澈的夜空。

  有个晚上,我偷偷爬上了屋顶,我看到了与城市截然不同的风景。

  在这里,城市的喧嚣被蝉鸣取代;没有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塘里的青蛙自觉奏响了夏日的交响曲;霓虹灯的颜色被月光取代,月光清冷地像一层纱覆在广阔无垠的田野上。抬头,无数的星星在夜空这块绛紫色的幕布上交相辉映,通过电线的缝隙,我看到了远方的山,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盘旋的龙。

  我简直看痴了。不经意间又回想起几个小时前发生的事情。我那么歇斯底里地闹着要走,奶奶劝着,哄着,似乎是她倦了,不知道为什么,她转过身去的那个佝偻的背影和我记忆中那个意气风发的女人逐渐交织在一起,再也分不开了。

  现在想来,真后悔。是啊,城市哪里好?城市人一个个你挤着我,我挤着你,灵魂被挤成纤细的薄纸片儿,浑浑噩噩、麻木不仁地终日飘浮在城市上空。他们也有过清高、尖锐、血肉饱满的灵魂,只不过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喧嚣、物质、浮华、现实的城市生活磨平了棱角。也许只有在这乡村的夜晚爬上层顶赏月时,才能静悟那一份蝉鸣、蛙声、星光、山的影子,才能让心由内而外地归于平静,才能修补我们这些城市人因为太过用力、太过麻木而支离破碎的灵魂吧。

  远方的天渐渐露出了鱼肚白,睁开惺忪的睡眼,电脑屏幕上“下一关”的字眼刺入眼中。昨天爸妈又为了工作没有回家,我又在电脑前睡着了,只是比平常多做了个梦。是时候回老家看看了。

  名师点评

  为了降低难度,命题者对“风光”作了详细解读,善意地提醒考生要拓宽选材范围。“独自游”引导考生关注自己的人生体验、审美体验,旨在希望考生更多地写出自己的个性体悟来。对于在书山题海中艰难跋涉的考生来说,这个题目颇具挑战性。

  文章写小作者在城市回望农村生活,反思城市的喧嚣,向往童年时农村生活的悠闲自得,与命题者的思路暗合。文笔优美,画面感强。且行文时空集中,记叙文文体特征鲜明,结尾以梦醒作结,颇有深意。

中考作文指导7

  一、出题越来越贴近生活

  许淑君指出,纵观近五年来的中考作文,体现着稳中有变的规律,但仔细研读就会发现,中考作文,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命题的规律和写作的主题。

  近年来,青海中考作文的命题特点以半命题和话题作文居多,基本采用二选一的形式。

  在内容上,中考作文命题越来越接地气,贴近生活实际。例如:20xx年西宁市中考作文题目,一是以“发现”为话题,这类题目不设障碍,生活中处处有发现,学生可以写的东西非常多,比如《我发现了妈妈的白发》《我发现幸福就在身边》,在许淑君看来,“发现_____”学生们选取的角度都是身边的人和事,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多主题充分发挥写作空间,这类话题作文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内容可写,绝大多数学生不会离题、偏题,只要突出“发现”这一主题就可以。

  半命题作文以“走进______”为题,其中,所补的内容,题目都会给出一定的提示语,这类作文关键在于高明补题、精心构思。

  在主题上,离不开“情”“理”二字。在许淑君老师看来,中考作文的主题无非两个字,一个是“情”字,一个是“理”字,情如友情、乡情、亲情、恋情、爱国情、对专业的衷情……还有一个“理”字,这个理就太多了,譬如做人的理、处事之理……表达方式上都离不开这两个字。

  另外,中考作文淡化了文体的限制,给了考生更多的自由选择。许淑君认为,无论什么文体,中心都是统帅,材料必须为中心服务,绝对不能游离中心,二者是统一的关系。

  二、平时要注重积累素材

  中考作文命题贴近生活,学生都能读懂,这样的命题让学生有话说,容易写,学生比较容易适应。

  在许淑君看来,要写好中考作文,功夫在平时。学生们是从初一开始,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训练,才能在考试中做到游刃有余。平时学生所练习的题目,大多是从全国各省市历年来的中考作文题中筛查两道,侧重半命题和话题作文,让学生选择练习。写完之后,老师会对两种题型有一个系统的解析,从不同的方面启发学生。

  三、真情实感最重要

  对老师而言,学生在中考作文中存在的误区可谓老生常谈。首先是题目太直白随意,没有新意,如:走进曹操,曹操是一个具体的人,但是他的特点没有表现出来,如果换成走进白脸-雄,就让人一目了然。其次是立意,多数学生作文的立意流于一般,常会走调,对所写事例没有自己的认知,老生常谈。比如:没有_____,哪有_____,超过一半的学生会写“没有失败,哪有成功”“没有挫折,哪有成功”这一类的主题,缺乏创新。再次,选材陈旧、俗气。如:选材多是居里夫人、爱迪生、霍金或者上幼儿园、上小学时候的故事。另外,大多数学生表达上欠缺,这跟平时不注重积累和读书少有很大关系。

  对于阅卷老师来说,他们更喜欢立意高远深刻,语言流畅,文采突出,结构层次分明,读来有乐趣的文章。无论是生活小事儿,还是家国情怀,无论是接地气的还是高屋建瓴的,只要有真情实感,有自己的认识与思考都可以。

  四、题目很重要

  写出一篇好作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长期的积累努力。中考在即,如何在剩下的时间里使中考作文取得高分呢?许淑君老师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题好一半文,题目一定要新颖别致。对于半命题作文,补题有三方面的技巧,一是要以具体带抽象。比如:半命题作文,“_____助我成长”,有些同学会写父亲、老师助我成长,这样的`题目显得直白乏味,如果换成老师的眼神助我成长,这样会更具体,更有韵味。二是要以特征来带具体。三是巧用以点带面。如果拟的题目过大,则难以下笔。以走进_____为例,有人会写走进唐朝,走进忧愁等等,显然,要在较短的篇幅中,写深写透一个主题不容易,更别说写出真情实感,所以,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比如可将上面题目换成:走进诗歌的殿堂,走进双溪“舴艋”,既锁定了主题,又缩小了范围,文字更有文采。

  另外,无论写什么,立意要高远、新颖、深刻,结构层次清晰分明,当然,富有文采,语言表达流畅、书写规范的作文更容易得高分。这段时间多读点范文。

  五、话题作文占优势

  通过对近几年中考作文的综合分析,许老师认为,未来青海省的中考作文依然还会延续近年的风格,半命题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学生自己去补充)和话题作文(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仍然占绝对优势,材料作文也占有一席之地,采用二选一的命题形式。另外,从近几年的中考作文中,明显感到,紧密联系社会,贴近生活实际,将是今后中考作文的趋势。

中考作文指导8

  今天我说一篇文章。要求比较宽泛,文章中要有“笑”的元素,可以以它来当标题,也可以是文章中必须有关于笑的情节。

  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作文呢?其实是为了锻炼大家发现的能力,也锻炼大家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面对同样的作文题目,高手和一般同学在想法上是很不一样的。

  不擅长的同学,可能搜肠刮肚也找不到好的题材,最后只好胡编乱造,草草敷衍成文,字数600完事大吉;稍好一点的同学,会在行文当中考虑文章的结构;阅读面稍微宽一点的同学,或者头脑稍微灵活的人,会想到自己从前读过某一篇文章,可以加以灵活的运用和改造,于是一篇文章就写成了。

  再说说真正的擅长写作文的同学:他们会认认真真的去思考文章的主题,然后寻出一件事情,对照自己读过的名篇佳句,细细确定文章的结构,甚至在作文纸上写到第几行事情进展到什么程度,都有比较细致的规划,在语言方面呢,则会借鉴已有的成熟的篇章,之后文章便洋洋洒洒的写于作文的纸上,毫无疑义的是,这样的作文一定会稳稳的得高分。

  其实能够灵活借用文章,只要稍加训练,那么离真正擅长写作文就并不遥远。

  会写作文之前,务必会读别人的作文,会读作家的名篇佳作。

  只有会读的人,才能从读的过程中汲取营养,或者是闪光的字句,或者是巧妙的修辞,而最上层的理解,这是文章的结构和内在的思想。

  现在回到这次作文的具体要求,文中要有“笑”的元素。

  思维不一定有顺序,但行文却是有顺序的。围绕着一个“笑”字,我们的思维当是发散的`。就“笑”的主体而言,具体如下:

  是谁发出的笑?是父母还是老师?还是其他的亲人,或者陌生人呢?或者是作者自己呢?为什么会笑?

  “笑”也是有原因的:是欣慰还是感恩?是舒心的微笑,还是含泪的微笑?是悲伤之后的微笑?是成功之后发自内心的微笑,还是面对失败时发出的苦笑?

  感受“笑”的角度,眼耳鼻舌身,这是人的五官,对于“笑”这个事物而言,用眼睛去感受,毫无问题,但我们是否可以考虑用耳朵去感受呢?

  在文章的艺术手法上,如果一般人都用眼睛去感受,有人用其他感官感受,那么文章就会变得很新颖。

  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具体的事件,还没有选好,文章的主题,也没有确立。可见作文的构思是一种动态的过程,那种希望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的作文方法,可能会沦于僵化。

  下面结合具体的文章来说一说。比如某一篇文章的标题叫《那串串难忘的笑声》,文章的开头两段,是这样的:

  春天来了,篱笆院内的老槐树,再一次挂满了雪白的花朵,清风徐来,满树的花儿像蝴蝶在空中翩然起舞,花海中的老屋,一阵阵爽朗的笑声不断飘来。老屋陈旧,却很干净。院子里不见一片树叶,一丝杂草,连花盆都时时刻刻整整齐齐。每次走到门外,外婆的笑脸总会出现在窗口,她的白发一年年增多,可脸上的笑容却没变,久病多年的外公也直起身来,望着我嘿嘿直笑。

  像这样的文章的标题,以及文章的开头,都是非常有新意的。笑的主体是外公和外婆,笑的原因是看见了外孙来看望他们。我们也看到作者感受“笑”的方式,既是听觉的,也是视觉的,这就比单一些看到了笑容要丰富得多。

  而且更为可贵的是,在开头不长的篇幅中,小作者运用了环境的描写,又展现两位老人的生活和状况,所以读完了开头,后面的文字也同样会吸引大家。

  大家都学会了吗?

中考作文指导9

  生活在集体之中,你一定有过与人合作的经历,如相互切磋学习经验,一起参与科技制作,分工创办班级小报,共同夺取球赛胜利等等。在交流中学会学习,品尝快乐;在协作中学会做事,分享成功。请选取你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以“合作”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要求:①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②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合作

  真不知撞着了哪路神仙,面对化学老师出的实验题,我几次思索,霎时便“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我高高举起了手,老师让我到讲台上来做实验。并让“小麻雀”来协助我,我心里想,她是只绣花枕头,榆木脑袋不开窍,老实锤子老实敲的家伙!

  我和她快步来到讲台。一切静悄悄的,老师和同学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我们。窗外,鸟儿“啾啾”地叫着,令人赏心悦目。

  我迅速取出一支试管,用镊子夹取几块黑色氧化铜,放在试管口,慢慢竖直试管,让它们轻轻滑至管底。她手脚挺快,为我取出了稀硫酸和胶夹滴管。我拉紧橡胶乳头,再将其伸入稀硫酸中,硫酸被吸上来了,我将胶头滴管悬在试管正上方,慢慢拉紧胶乳头。一滴滴硫酸无色透明,黑色氧化铜像变魔术似的变成了蓝色!她笑了,老师赞许地点点头,同学们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我觉得自己俨然是一个小化学家,窗外鸟儿欢快地唱着歌,我快飘飘然了。

  接下来??糟了,什么来着?刚才由于太兴奋将思维搞乱了。我茫然不知所措,这回是牵着羊走进照相馆——尽出洋(羊)相了。我想,她肯定帮不了我。在失败面前,我是七尺汉子六尺门——不得不低头。面对老师等待的.目光,面对同学诧异的眼神,我脸上火辣辣的。

  “接下来应使用氢氧化钠呀!”谁知在我眼中似乎是“绣花枕头”的她竟提醒了我。顿时,思维闸门完全打开。我舒了一口气,她熟练地将氢氧化钠滴入试管,蓝色溶液果真变成了老师所要制得的蓝色沉淀!

  我和她都笑了。一种极有力的声音在我心头回荡:合作需要信任。在热烈的掌声中,我怀着思索和她春风般地回到座位上。

  【实战演练】

  童年的一件趣事

  要求: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详略得当;

  ②运用恰当的顺序,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③不少于600字。

中考作文指导10

  1、事例开篇,简洁铺陈

  选择是难的,更何况是心灵的选择。高渐离为了荆轲,他选择了死;马本斋的母亲为了革命,她选择了牺牲;祝英台为了真挚的爱情,她选择了化蝶。在这友情、亲情与爱情之间的选择,他们是这样做的。

  (《生死之间》)

  文章开头以名人事迹简洁铺陈:高渐离为友情选择了死亡,用自己的头颅捍卫了"士为知已者死"的至理名言,成为千古奇士;马本斋的母亲选择献身,用自己的至情——博大母爱以殉人间大义,为儿子也为后人树起一座人格丰碑;祝英台选择了化蝶,用自己的灵魂升华了梁山伯的爱情,为有情人的`天长地久树立了楷模。

  2、对称开篇,整齐明快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学会历史般的旁观》)

  文章开头用一组对称句子,赋予蝶、蜂、花人的性情,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形式与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体现了考生高超的语言技巧。

  3、诗词开篇,凸显底蕴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是李后主的感悟;"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的感受;"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是徐志摩的不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又是苏东坡的坦荡……

  (《美丽的离别》)

  4、抒情议论,气势不凡

  其实宁静就是那么简单,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一颗能包含一切的心灵,足以使一张紧绷的脸松弛开来,让笑容在人们脸上轻轻地绽开,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边的云朵,轻轻地点缀着那片蔚蓝的天,清新而自然。

  (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从天空想到的》)

  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丽的,美丽的青春在于奋斗,在于拼搏。愿天下的人们都能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花一样的馨香!

  (选自吉林省中考满分文《花样年华》)

  技巧点拨:这两段文字发于心,出于情,运用排比、比喻修辞,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结尾气势不凡,强劲有力。

  5、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

  (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雨中品读》)

  技巧点拨:这段结尾的特点十分突出,景物烘托的作用也很明显,小作者通过对雨后景物的描写暗示了两代人之间情感隔阂的消失,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此刻,一缕阳光从外面射进病房,我感到自已真像一棵受伤的小树沐浴着它。呵,成长的路上,虽然风云莫测,但是阳光毕竟很好!我想。

  (选自湖北省仙桃市中考满分文《在阳光下成长》)

  技巧点拨:这段结尾突出阳光的作用,将阳光与成长结合在一起,暗示自己成长道路虽不平坦但充满阳光,表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既照应了主旨,又显得情韵深厚。

中考作文指导11

  散文的文体特点

  较宽泛的文体定义是认为文体只有四类:散文、诗歌、戏剧、小说。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形式精粹亲切。表达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散文与记叙文的最大区别在于,散文中所写的人生、自然、事件、景物等,都是从自身感悟出发,是作者对事物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是知觉、思维、感觉的综合思维结果,体现着作者的深思妙悟,是散文的情、理、意、味。而记叙文是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并不从作者的感悟出发。

  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不间万象、宇宙万物、各色人等、宏观微观无不涉及,而这些材料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就立即刻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悟,代表着作者的人生经验、观点感受。所以,同样的材料,不同的作者看到的内涵是不同的。这里,我们把散文的取材叫形,把作者的感悟叫神。散文的文体特点就是:形散神聚。

  散文的写法较其他文体更活泼自由,不拘一格。常见的方式是抒情,即使是记叙,也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散文常把记叙、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夹叙夹议。表现手法上能出奇制胜,让读者产生新鲜独特的阅读感受。散文的结构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在材料选取上,般运用联想手法。

  总体来看,抒情的散文有时气势磅礴,有时低吟浅唱;记叙的散文如诗如画,曲径通幽;议论的散文情真意切,精彩纷呈……但是,不管作者怎么样安排文字,怎样组织材料,归根结蒂还是为了表达他对人生或自然的特殊感受悟。

  基础等级

  一、感情充沛

  没有感情就不成其为散文。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散文一般的写作规律是:对事物、人生、景观突然有了感悟,感悟深化升华,敷衍成文。这感悟就是散文的意味之本,是散文的中心立意。可是要表现这样的中心立意,就得抒情。所以好的散文、记叙、议论都带有强烈的感情,字里行间都有渗透着感情。

  如河北省中考优秀作文《点滴真情令我感动》一文,就是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出发,抒发自己从中受到的感动。写这样的文章,事件并不是主要的,关键就在于充沛的感情。再如徐州市中考作文《获取青春的梦》,通篇讴歌青春的美好,激情涌动。文章总是以情动人,散文就更是如此。

  二、立意独特

  散文的立意其实就是散文的感悟,有感悟才有散文的写作。可是普通寻常的感悟是不得人心的,看见蜡烛想起老师,看见葵花想起小学生……这些感悟已经不再给我们产生美感,而是产生憎恶;这样写作已经不再是生产精神产品,而是谋杀我们的阅读欲望。散文的立意要求独特,就是说作者的感悟是体现作者独特情志、独特感受、独特体验的感悟,是他人所不能产生的精神产物。

  如《人类,止步吧!》一文。把文章的立意放在对《天净沙?秋思》一词的全新诠释上。分为三个小标题:1、枯藤+才能树+昏鸦=优质的木材;2、小桥+流水+人家=人类的日用品;3、古道+西风+瘦马=桌上的'美食。这一巧妙的构思,把散文的灵动、形散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对于环境的问题不是什么独特的发现,可是作者不是简单地申明要保护环境,而是把目光定格在人们在做什么、做了什么、有什么后果,提醒人们应该反省。

  三、形散神聚

  这里讲的是散文的取材。我们还以《人类,止步吧!》为例。

  全文分为三部分,引的诗句所抒发的感情本与本文主旨毫无关系,但经过作者巧妙的联想,它双完全和本文要表达的中心契合了。它所引用的材料也是几个似乎没有关联的场景。这种形式很散,但它们都指向同一个主旨:保护环境。这就是散文形散神聚的好处,可以让文章活泼灵动,变化多端。

  四、感悟具体

  散文以感悟为灵魂,但感悟是什么,得在文章中说明白。有些散文含蓄,不明说感悟,但文章的景致、人物、事件均可以反映向感悟。感悟的清楚明白如同记叙文的主题一样,要明白畅晓,让人觉得可喜,引人思考,同时要清楚地出现在文章中。

  如《亲近你》一文,就把抽象的感悟体验通过大量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幼鸟第一次避开慈母的呵护,飞翔有蓝天白云下,他体验到了自由的博大;蓓蕾在一场春雨后,绽放笑脸,新奇地看着这个世界,他体验到了尘世的纷杂;海燕在暴风雨中长鸣,勇敢他宣传革命圣火的到来,他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蝴蝶第一次来到大花园,飞东飞西,万紫千红的花为她绽放,它体验到了人世的热情……通过这些具体的意象,作者的感悟就很容易让读者感同身受了。

  发展等级

  一、入笔精微,以小见大

  上面说过,散文往往出奇制胜,以少胜多,说是有散文表现中心的方法。散文的这一用法是独特的。一般的散文写作,我们可以从细小的方面入笔,做到以少胜多,以小见大。实际上,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涕一笑;事物中的一枚叶片、一粒沙土……都可体现出大的主题。《点滴真情令我感动》就是这样一篇佳作。它的着眼点都有是我们生活经常遇到的小事,但对一个有心人来说,它们同样可以写出好文章。

  二、夹叙夹议,感情真实

  含蓄的感情也罢,激昂的感情也罢,都要真实地表现出作者的状况。散文因为有对生活或事物的感悟,就得采用夹叙夹议定书表达方式,引导读者理解,体味文章的意味。如《百合花的笑容》等文章,把记叙、议论有机结合起来,全文感情真实,浑然天成。

  其他各类文体写作技巧

  这里所说的其他种类文体,是指除前面提到的记叙文、议论文、小说、散文、杂文之外的其他一切文体。一般在考场上出现的有:应用文,戏剧、诗歌、童话、寓言等文体。

  应用文体有严格的格式,用这种文体进行创作,一定要遵循这些格式。如果是给人写信,就要遵循写信的基本要求:如果是写请假条,也应把内容纳入这一格式中。

  诗歌这种文体在考场上用得很少。一旦决定写诗歌就要符合它的文体特点。

  诗歌最重要的是它内在的韵律,也就是音乐性。诗歌的节奏在形式上常表现为分节、反复、押韵等等。除此之外,我们在写作诗歌时,还应注重词语、句子的长短、轻重、缓急。这种韵律是诗歌独有的,也是诗歌析美感所在。

  对初学诗歌的同学来说,押韵有助于形成诗歌析节奏。诗歌的押韵是指诗句的最后一个字与下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在韵上要一致。比如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中休和走押的都是ou韵。有时候诗歌可以隔行押韵,有时候可以转换押韵,但一首诗歌总体上的韵律一定要有。诗歌的韵律不仅是反映押韵,还反映诗歌句子的节奏、形式等的统一。如上例中的我曾经……和你何时……就是这样。

  诗歌讲究意境和意象。诗歌的意境指诗歌的语言所能营造的境界,这个境界是带有诗人主观情志的环境和意味的综合体。有人把意境神秘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说意境是可以体味出的,但语言不能准确表达。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名的意境是:活泼灵动的自然境界的轻松愉快、无欲无求的内心世界。其中明月的亮和泉的流动是意境的主体。

  诗歌的意象指诗歌中的物象,这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能够表现意境的事物,同时本身也含有丰富的内涵。如明月和泉。一般来说,诗歌中的意象越丰富,诗主特点出就越明显。

  中考和高考中一般不考诗歌,因为诗歌很难把握,很难写好,再就是人们对诗歌的评价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诗歌意境的体味全在各人的主观感受。人的体裁味能力也千差万别,所以很难统一为诗歌定一个评判标准。可时这不是说我们就不能写诗歌。只要文章题目没有规定不能写诗歌,爱好诗歌的同学们在可放开手脚,写一篇中考诗歌。当然,我们首先要熟悉诗歌的文体特点,我们写的诗歌首先应该是一首诗。

  戏剧这一文体在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喜爱。中考作文中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考场剧本。要写好这一文体,首先要有感同身受的能力。剧作家最大的法宝之一就是具有感受同身的能力。它使一个创作者不必亲身经历与故事情节完全相同的情境与遭遇,也能准确地描绘出合适的情境气氛与人物感受;其次要有具体化的能力与想象力。在大多数的戏剧风格里,剧中人物永远是用第一人称来说话的。剧作者必须能模拟每个剧中人物的心理、性格与情绪状况,这样才能说一人像一人;最后还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写作剧本时,你就是上帝,时间、地点、人物、气氛全都由你安排。这就需要高超的组织能力,否则你创造的世界就会乱套。当然,这也是上帝最大的乐趣。

  好的剧本在本质上和其他文体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学形式很容易,找本剧本来看就清楚了。要想写出好剧本,关键还在于你的思想深度和语言的表达。

  近年来,中考中写作童话、寓言的学生越来越多。这种文体比较容易掌握,但要想得高分也不容易。写好童话、寓言,首先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让自己的思绪自由飞翔,从自然万物中去寻找动人的力量;其次便要注重故事情节的构思,构思巧妙,故事动人,文章就已成功了大半;最后要注意语言的新鲜灵动,优美的语言能让童话、寓言锦上添花,是得高分的保证。

  随着作文教改的深入,各种新鲜的文体在学生作文中层出不穷,如BBS、网络聊天、实验报告等。在考场上,这些新鲜的形式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增强得高分、满分的机会。但是,写作这类文体最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能随便写。有些同学认为:只要是新鲜的,就可以尝试。往往不伦不类,反而得分偏低。因此,同学们要在熟悉格式的基础上,注意练习,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从而实现得高分的目的。

中考作文指导12

  一、原题再现: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回味”一词作如下解释:【回味】①名 食物吃过后的余味:回味无穷;②动 从回忆里体会:我一直在回味他说的话。

  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

  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二、审题指导:

  材料第一段告诉考生要理解题旨,明确思维原点和指向,紧扣“余味”、“从回忆里体会”审题立意。

  第二段“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主要回答“怎么理解回味”的问题。该段着眼并强调“过程”,引导学生从“再次感受”、“深入理解”、“重新认识”三个方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深入理解文题的内涵,写出有生活气息且有思考的文章。“回味”一定要有自己“新”的认识、体会、理解——对人生的、学习的、事业的……当然,这个“新”是对于自己原先的体验、理解的层面而言的。

  第三段“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主要回答“怎么打开‘回味’思路”的问题,重在引导考生审题思维活动由题意理解把握层面进入生活联想审视层面。学生沿着这一提示去展开思维活动,延展思维,盘点自己生活,精选并优化素材,写出能展示自己才情的作文,从而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感受、体验、认识。

  但是我们在阅卷的时候发现,有些考生重在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而忽略了写思考层次的东西,使得文章有“回”没“味”或有“回”寡“味”。

  审题:“回”字搭平台,“味”字分高下

  文题中“回”是“回忆”(“回想”“回顾”),从叙述的时间的概念看,要求指向于过去(曾经历的人与事、曾经欣赏的景与物……);从取材范围的角度来看,人、事、景、物等在叙述主体(如考生)的脑海中留下的深刻印记,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集体,国家、民族;从表现的内容来看,可以是日常生活,可以写重大事件,可以写文学艺术,可以写历史地理,可以写正面的经验,也可以写反面的教训;可以是蓦然回首的感动,可以是痛定思痛的酸苦,也可以是拨云见日的顿悟等。

  “味”是“余味”“味道”,也是“品味”“体味”“咀嚼”,要求在回忆的基础上“味”出有价值、有意义、有作用的情感、思想、哲理等深刻的内涵来,如果作文中表现出随着时间的'积淀和阅历的增加,回味曾经的人、事、景、物、理时,表达出新的、更为深刻的内涵与体会,则是评价作文立意的亮点的标志之一。

  “回”后必须有“味”,“味”前必须有“回”

  “回”是“味”的基础和前提,“味”是“回”的有力提升,“味”脱离了“回”则会变得空洞牵强,只写“回”而没有了“味”,则会显得平庸而寡淡。

  务必区别几个相似的概念:

  1、回味≠回忆,“回味”是在回忆中体会,“回忆”则是对过去的回想,二者的相似点是都指向于过去,区别在于是否对过去的人、事、景、物深入品味出有价值、有意义、有作用的情感、思想、哲理等深刻内涵。

  2、回味≠品味,“品味”是“仔细体会”、“玩味”,从叙述的时间的角度来看,更多的是指向现在,而非过去(也可以指向于过去),而“回味”必须指向于过去曾经经历的人与事,曾经经历的景与物……

  所以平时在作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例如从题目中的关键词入手去审题,从作文的提示语入手去审题,审出作文选材,审出作文立意,审出作文的表现手法,比如今年的作文提示语就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去年的作文提示语就要求考生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

  今年的高分作文很遗憾地大多判给了写相似的题材的作文上,这一类作文一般又判分在55分以上,例如写爷爷或奶奶或家中的某一位亲人为自己或为他人制作玫瑰蜜、玫瑰糕;桂花蜜、桂花糕,或者是其他的一道精美的吃的东西……然后抒发自己的感想或感悟,选材符合要求,立意存现了,写作手法也到位了,所以分数不可能低。但我们阅卷老师在感叹考生语言、结构等功底的同时,又为考生的千篇一律的选材感到惊心,难道生活中就没有让我们回味的其他的人和事了吗?我们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视野是不是太狭小了呢?我们是不是忽略了教给学生观察更广阔的大生活的意识呢?这样的学生教出来,心胸、境界是不是值得人担忧呢?

  另一个现象是抄袭范文中的选材。例如有考生写《作文与考试》中的爸爸为我熬银耳红枣羹,父亲制作银耳红枣羹时的外貌描写:起球的毛衣、围着围裙的微凸的肚腩、氤氲的水汽中搅拌的汤勺,再如妈妈因我受凉咳嗽制作枇杷汤前清洗枇杷叶上的细毛的过程……这些选材确实符合作文的选材和立意的要求,但它不是你的东西,就不应该写到你的考场作文里来,遇到这类抄袭的作文,火眼金睛的阅卷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便毫不客气地将之打入五类卷。通篇抄袭的作文赋分为10分。

  平时我们在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作文选材,不能鼓励学生的抄袭行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平时也要大量的阅读有关的作文资料。

  有些考生卷面潦草,给人极不好的印象;也有些考生字体太小,看时特别费力;还有部分考生涂抹严重,甚至给人做标记的嫌疑。

  时间来做这样一件事。

  1、审题立意。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整篇文章成败的关键,只要审题立意正确,文章结构没有大问题,就可以得42分以上;如果审题立意有偏差,纵然整篇文章不错,也只能得35分左右。

  2、结构思路。任何文章都要有思路结构,动笔之前要大致勾勒一下文章的框架,切忌写到哪里算哪里,否则整篇文章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要得高分就很难了。考场上对于文章结构还是要按正规套路出牌,不要胡乱创新。

  3、文体鲜明。这也是作文本身的要求,写什么文体就是什么文体,纵然是书信,也应遵循书信的基本格式。

  4、细节要美。要写出能表现中心的细节,可以是人物描写,可以是景物描写,可以是环境描写,这样的文字出现在你的文章中,可以使你的作文成绩至少提高2-3分。

  5、书写要清。在评分标准中,书写是其中的一项。整洁的卷面、规范美观的书写能给人良好的印象。书写是一项基本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靠平时的练习和加强。

中考作文指导13

  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事物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同时这种状态对现实和未来存在着一系列影响。我们把事物发展到在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呈现出来的状态和影响,称谓事件的结果。

  事件的结果,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一是事件本身呈现的状态——包括相关人物和事物的状态。比如:戈比回家的时候(特定的时间点),唯一在家的奶奶,奄奄一息地躺在角落里,嘴角流着血(人的状态)。所有的财务被洗劫一空,屋里的桌椅板凳、箱柜东倒西歪,各种东西凌乱地散落了一地,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事物的状态)。

  二是事件产生的影响——包括对现实的影响和未来的影响。例如:一篇文章讲述五十多岁的老人勇斗歹徒的故事,文章结果是这样写的——“......周围所有人的心都放了下来,命悬一线的紧张气氛缓和了下来,四周变得异常宁静,人们默默地注视着这位英勇的老人,在心底默默的赞叹!(对现实的影响)不久,这位伟大的老太太因此被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对未来的影响)。

  一、研究实验——探究叙事过程中,交代“事件结果”在行为中的最佳位置

  下面五件事,分别交代了:事件发生的起因,时间、地点、行为主体、具体行为和时态,后面的括号里,是事件发生的结果,请将“事件结果”插入叙事当中,确保语言流畅,然后归纳,在叙事过程中,在那个位置交代事件的结果最好。

  1.单位要组织专业水平测试,妈妈天生要强,担心可怜的分数丢了自己的面子,这几天,她在家里总要学习到午夜才上床休息。(最终,她以681分,名列单位榜首。)

  2.由于家里距离学校很远,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一道也没做;他想赶在老师到校之前,抄完所有的作业,星期一一大早,我的同座就来到了学校。(不想,老师到的比他还早,所有的如意算盘全部落空,他被老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偷过懒)

  3.考试的铃一响,他就在座位上紧张得浑身战抖。要检测的内容,一点也没复习;他担心考分太低,父亲会责罚自己。(然而上帝并不因为这一切就原谅他,结果,他名列班级倒数第一,这次考试因此成为他心底挥之不去的阴影。)

  4.清明节一大早,他就来到爷爷的坟前,望着墓碑出神。爸爸和后妈对这个弱小的孩子就像对待仇人,他每天仿佛生活在地狱里,他多么希望能从爷爷那里获得一点儿哪怕只有一丝的心灵慰藉啊。(然而事与愿违,陪伴他的,只有冰冷的山风和枯黄的荒草!)

  5.昨天放学,他偷偷把老师汽车的轮胎气给放了,早晨,他在校门口,见老师远远地走来,担心和老师面对面,紧张的神情出卖了自己,于是转身就跑。(没想到,刚刚跑出两步,就听到了老师喊他的名字,他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停下了脚步。)

  二、实验结果

  有两种情况,语言表达流畅:

  第一种:“事件结果”全部放到叙事最后

  1.单位要组织专业水平测试,妈妈天生要强,担心可怜的分数丢了自己的面子,这几天,她在家里总要学习到午夜才上床休息。最终,她以681分,名列单位榜首。

  2.由于家里距离学校很远,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一道也没做;他想赶在老师到校之前,抄完所有的作业,星期一一大早,我的同座就来到了学校。不想,老师到的比他还早,所有的如意算盘全部落空,他被老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偷过懒。

  3.考试的.铃一响,他就在座位上紧张得浑身战抖。要检测的内容,一点也没复习;他担心考分太低,父亲会责罚自己。然而上帝并不因为这一切就原谅他,结果,他名列班级倒数第一,这次考试因此成为他心底挥之不去的阴影。

  4.清明节一大早,他就来到爷爷的坟前,望着墓碑出神。爸爸和后妈对这个弱小的孩子就像对待仇人,他每天仿佛生活在地狱里,他多么希望能从爷爷那里获得一点儿哪怕只有一丝的心灵慰藉啊。然而事与愿违,陪伴他的,只有冰冷的山风和枯黄的荒草!

  5.昨天放学,他偷偷把老师汽车的轮胎气给放了,早晨,他在校门口,见老师远远地走来,担心和老师面对面,紧张的神情出卖了自己,于是转身就跑。没想到,刚刚跑出两步,就听到了老师喊他的名字,他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停下了脚步。

  第二种情况,采用倒叙,先写直接结果,然后叙事,最后交代长期影响(没有的就不写)。

  1.本次单位专业水平测试,妈妈以681分,名列单位榜首。妈妈天生要强,担心可怜的分数丢了自己的面子,这几天,她在家里总要学习到午夜才上床休息。

  2.他来到学校,发现老师到的比他还早,所有的如意算盘全部落空,他被老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原来,由于家里距离学校很远,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一道也没做,他想赶在老师到校之前,抄完所有的作业,星期一一大早,我的同座就来到了学校。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偷过懒。

  3.本次考试,他名列班级倒数第一。原来,考试的铃一响,他就在座位上紧张得浑身战抖。因为要检测的内容,一点也没复习,他担心考分太低,父亲会责罚自己。这次考试也因此成为他心底挥之不去的阴影。

  4.孩子蹲坐在松树下,陪伴他的,只有冰冷的山风和枯黄的荒草!清明节一大早,他就来到爷爷的坟前,望着墓碑出神。爸爸和后妈对这个弱小的孩子就像对待仇人,他每天仿佛生活在地狱里,他多么希望能从爷爷那里获得一点儿哪怕只有一丝的心灵慰藉啊。

  5.刚刚跑出两步,就听到了老师喊他的名字,他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停下了脚步。原来,昨天放学,他偷偷把老师汽车的轮胎气给放了,早晨,他在校门口,见老师远远地走来,担心和老师面对面,紧张的神情出卖了自己,于是转身就跑。

  三、实验结论

  1.最流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叙事之后,顺势交代事件的结果——事件的结果放在最后。一般情况下,交代结果之前,要指出这个结果出现的时间。

  2.采用倒叙方法,先交代结果,然后再记述事件。这种叙事方法比第一种写法难得多:一要用起始句形式,点明到了哪个时间段,事件呈现出怎样的结果。二是结果提到最前面去写,其中的“影响”部分,必须放在事件的最后,否则,语感别扭,行文不流畅。三是先交代事件的结果,后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二者不是顺势衔接,需要用一定的词语或短语来完成内容上的转换和衔接,最常见的词是“原来”。

  3.事件的结果可以单独交代某个时间点,事件本身呈现的状态,也可以同时描述事件本身呈现的状态和影响,但不能只交代影响。

中考作文指导14

  1、来一个崭新的形式。

  作文,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写到了高中,总不能还是分三大段来写吧?!要勇于尝试一些新的形式,如:书信法、小标题法、日记法、报告法、启事法、倡议书法、说明书法、影视戏剧法、传奇演义法、故事新编法等等。只有如此,形式独特、写出新意,才能让人拍案叫绝!

  2、置一个严谨的结构。

  写作文,一定要注意使之结构完整,首尾照应。结构严谨,不仅看起来美观大方;而且读起来意思明了,富有节奏感、音韵美。

  3、做一次大胆的创新。

  “做人,重在求真;作文,贵在创新。”只有创新,才能精彩纷呈;只有创新,才能回味无穷;只有创新,才能赢得关注;只有创新,才能得到青睐;只有创新,才能赢得高分!大胆创新吧!成功一定属于会创造的`人。

  4、命一个小俏的题目。

  命题要做到新、小、俏这三点。新,顾名思义就是新颖,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小,就是说题目的范围要命得小一点,便于写得具体完整、短小精悍。俏,就是要命得像花季少女一样,亭亭玉立、花枝招展,让人一看就喜欢,便迫不及待地往下读。

  5、写一个迷人的题记。

  题记不宜过长,百字以内为最佳。可引用名人名言,可组成排比、对偶句,也可化用历史典故、人物事件等。这样不仅可以点明主旨、升华主题、丰富内容,还能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吸引读者,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

中考作文指导15

  中考作文的布局,按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分为纵向式、横向式和纵横交错式三类;按材料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传统式和创新式两大类。近年来话题作文、不限文体作文不断增加,给了学生“天高凭鸟飞,海阔任鱼跃”的写作自由。如能掌握一些创新式格局,对写好考场习作是大有裨益的。常用的创新格局,有以下几种——

  一、日记式

  日记是学生最熟悉、最常用的一种练笔形式。它用之于考场作文的布局,具有层次分明、过渡简便、感情真挚等优点。如2001年江苏省盐城市作文题是:以“考题”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体裁(除诗歌外)作文。一考生以《都是考题惹的祸》为题,用三则日记展开。文章写的是“我”这个差生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因很多考题未做对而引起的一连串“麻烦”。三则日记分别写的是“教室里老师刻薄的批评”、“寝室里同学恶意的讥讽”、“家庭中父母粗暴的责骂”。且三则日记巧妙运用“小雨”、“大雨”、“暴风雨”这些有关天气的词语来暗示情节发展,传递作者的心情。这篇文章因布局巧妙、感情真挚而获得了高分。

  二、镜头式

  镜头式也叫剪辑式。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把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景的不同镜头按一定的顺序有机的连接起来。运用这种方法,可以突破时空局限,灵活自由,变而不乱,视感强烈。镜头式是考场作文中运用频率很高的一种布局方法。如2001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题是:《那里留下了我的》。一篇《那里留下了我的童年》的一类文,就是以镜头式布局的。作者用“小树”、“小蚕”、“小故事”、“小风车”为小标题

  串起全文,文中写与我一同长大的小树,写让我吓得要死的小蚕,写奶奶给我讲的“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小故事,写舅舅给我做的漂亮的小风车。用一组典型的镜头再现了我金色的童年,流露了作者对生我养我的小山村的深深依恋。如《校园生活二三事》(2000年哈尔滨市中考题)就可用镜头式布局。

  三、散点式

  散点式是指围绕一个中心,从数个点上进行发散、铺排,每个点都有一个精美的句段,数个点连成一体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种“散点式”习作最突出的优点是层次明晰、语言优美、情感浓郁。用散点式布局往往能出奇制胜。2001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作文题是:写一篇文章,题目中必须含有“喜欢”二字。一篇题为《我喜欢……》的习作是这样写的——

  我喜欢在薄雾缭绕的早晨,看天边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

  我喜欢在热浪炙人的中午,听树林里此起彼伏的蝉鸣;

  我喜欢在蛙声震天的月夜,嗅田野里迎面扑来的稻花香;

  四、书信式

  以书信的形式写大作文,显得自由灵活,亲切真实。如2001年重庆市中考作文要求是以“北京申奥”为话题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一考生以《致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一封信》为题作文,文中客观地介绍了中国承办奥运会的实力,热情地叙述了中国人民为申办奥运作出的种种努力,激情地抒发了中国人民承办奥运的渴盼,也得体地表过了中国人民办好奥运的信心,文中处处洋溢着作者满腔的爱国热忱,本文也因形式灵活、内容翔实、表达得体而获得了满分。

  五、短剧式

  剧本因其时空情节集中,矛盾冲突尖锐,台词简练生动等优点引人入胜。用剧本形式写中考作文,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2001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作文题的要求是:以“对与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一篇《错?对!》的习作就是以独幕剧的'形式来写的。剧情大意是:我是个爱好写作的学生,到了初三仍忙里偷闲写些小说,不想被老师逮个正着。师生间为“初三生写小说究竟是对还是错”展开了一场争论。文中以典型的环境描写、生动的人物对话、形象的舞台提示、激烈的矛盾冲突,反映了当代学生学业上的迷惑,颇能引起人们对现代教育的深思。

  六、创编式

  创编式即“旧瓶装新洒”式的故事新编。即借用大家熟悉的神话、寓言、童话等,对之进行创造改编,注入新的内容,借来-

  讽喻折射现实生活,这样的文章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如2001年湖北省潜江市中考题是:以“钱”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一考生以《仙界新说》为题构思一篇妙文,请看节选的精彩片断——

  宙斯一见玉帝,便气冲冲地说:“玉帝呀,你来评评理,智慧女神雅典娜欲辞职不干,带着她那帮圣斗士去开什么“创意公司”,说什么凭她的头脑一月至少也能挣个千儿八百的,当神有屁用:丘比特现在射一箭,开价两万,谁给钱多就为谁射,这不,想辞职去给××

  公司当形象代言人呢……

  文章以仙界折射人间,寓庄于谐,耐人寻味:连神仙也不能超脱金钱的诱感,可见金钱对某些人的腐蚀!

  七、对话式

  对话就是口语交际。对话的形式可以是面对面交谈、打电话交谈、网上交谈。用对话写作也不失为一种创造。如2000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目是:可以以“压力”为题目作文,也可以根据你要写的内容,在“压力”二字的前面、后面或前后加上适当的词语,然后自拟题目作文。此题就可用对话方式写,如题目可拟为《关于压力的对话》;内容可写自己学习压力大,思想负担重,于是打电话咨询心理专家,“减负”后压力为什么还有那么大?家庭社会应如何高度重视?应如何正确引导?这样写形式灵活,主旨明确,一定能写得出类拔萃。

  【新题导练】

  文题一:今天是个好日子

  在你的心中,一定有些特别高兴、值得庆贺的日子。在那一天你做了什么,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又想了些什么?请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点拨]如采用纵向式布局,则可围绕一件事(比如写我国申奥成功)来写,将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娓娓道来,并穿插故事,巧设波澜,充分展现文章引人入胜的魅力。

  如采用横向式布局,则可选择多件事(比如选这样的材料:同一天里,勤学的爸爸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下岗的妈妈新开了一家饮食店,品学兼优的我戴上了闪亮的团徽。)来写,多角度“拍照”,尽情展现文章异彩纷呈的美感。

  如采用纵横交错式布局,则应集中前两种布局之优点,并于纵横交错处做好必要的衔接与过渡。

  文题二:校园生活剪影

  在你的初中生活中,有哪些美好的生活片断永远的留在了你的记忆里,抹也抹不去?请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作文。

  [点拨]此题较宜于用镜头式布局。此种布局的关键是列好小标题。可以时间为小标题,比如“早上”、“中午”、“晚上”;可以地点为小标题,比如“教室”、“操场”、“寝室”;可以人物为小标题;可以事件为小标题;可以字母为小标题;可以数字为小标题;也可用空格代替小标题。所选镜头应典型性强,角度各异,或于德、智、体、美中选点,或在苦、辣、酸、甜上生发。总之要能从几个精彩的镜头中反映出当代中学生的精神风貌。

  文题三:一次的合作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事情是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的,往往需要共同合作。这些合作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有的给人启迪,有的留下教训……请将文题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点拨]这道文章除了可用传统式布局外,还可选用日记式布局、创编式布局、童话式布局、短剧式布局等等。

  这里以《一次糟糕的合作》为题举例介绍一种童话式布局——

  ①鸟类王国有许多歌唱高手。

  ②鸟类之王凤凰决定组织这些歌唱高手表演一次大合唱。

  ③合唱前,每一个歌手都先单个出场表演,那美妙的歌声让在场的鸟儿都陶醉了。

  ④合唱时,由于各位歌手演唱的节奏、音调各不一样,演出效果糟糕极了。

  ⑤用一只老山雀的话点明“合作”之重要,收束全文。

【中考作文指导】相关文章:

中考作文指导04-16

中考作文的指导04-23

中考作文指导02-29

中考英语作文指导07-16

中考叙事作文指导09-16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07-16

中考作文的写作指导06-07

中考作文指导:中考作文的谋篇布局04-20

中考话题作文审题指导09-06

中考语文话题作文指导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