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四年级作文

时间:2023-09-28 07:43:34 四年级 我要投稿

小学四年级作文(优选3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四年级作文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四年级作文(优选3篇)

小学四年级作文 篇1

  过年时,我们全家一起去江北的老家。

  快到长江边时,我远远地就看到了一座长江大桥,它好似一道美丽的彩虹,挂在浩浩荡荡的长江上。白天,长江大桥上显得格外忙碌。桥上,一辆辆汽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桥下,一艘艘轮船飞快的行驶在宽阔的江面上。

  我们乘坐的车子随着车流开上了长江大桥,我发现桥面被一根根粗壮的钢索拉在高高的塔上,这些钢索像一根根跳动的琴弦,还有一些可爱的`小鸟在这“琴弦”中飞来飞去,好像是在弹奏一首首动听的歌曲。

  就在这时,我们身后传来了两位老奶奶对话的声音。

  “现在有了这座桥真是方便多了,不用像以前那样麻烦。”一位老奶奶说。

  另一位老奶奶回答:“是啊!一座桥就像将江南江北变成了一个地方。以前没有这座桥时,想到女儿家真是太困难了,现在随时都可以去。”

  旁边的一位老爷爷也感叹道:“以前我们想过江时,只有乘小船,遇到刮风下雨时,就没办法过江,有的时候,小船碰到雾天或大浪还会翻船呢!现在的交通真是太便利了。”

  我听着他们的对话,突然发现我们的车子不知何时已经开过了桥。我想:原来这座桥在老爷爷和老奶奶的眼里是那么有用,也是那么的方便。

  望着他们快乐欢悦的笑容和发自内心的笑声,我感受到这是一座给予他们很多幸福的桥梁,真的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小学四年级作文 篇2

  新年,象征着一个时段的结束,预示着新的起点,象征着一个美好愿望的起程。即将听着新年午夜钟声,我却想起了那件事。

  当20xx末日谣言四起之时,我看到了一篇作文———《世界末日的环保》上面报道:“人们在近几年犯下的环保罪行,二氧化碳排放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随日增长,冰川融化似乎在加快,世界温度逐年升高,海水日增月长。如果再不停止,世界末日真的要来了!”谣言平息后,人们并没有刻意去保护环境,仍在加速破坏。想到这些,我不禁伤感!同时默默定下了日思夜想的.愿望:让人们开始自我保护环境!

  在世界上,是谁养育了我们?是妈妈!那么是谁养育我人类哦?是地球,是地球让我们活下来,是地球给予我们无与伦比的智慧,是地球给予我们那美丽的环境。但我们却一直只知道向她索取,还无情地将废物留给地球。“人活下来的意义在于给予而不在于索取。”我们也应该向地球给予一点什么了。

  最近的一个报道让人欣喜,自11月起,在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已经停止减少,但恢复到20世界还很艰难。但人们坚信,只要每年减少废气排放量,就可以恢复到原先状态。只要每人减少排放碳量,环保就自然好起来!

  我心想:“这个愿望一定成真,让地球更好!

小学四年级作文 篇3

  说到松树,你也许会想到一棵棵挂满圣诞礼物的圣诞树。我说的松树可不是它们,是我家住的小区里的一排排松树。它们冬夏常青,无论风吹还是雨打,它们总是坚强地挺立在那里。我非常喜欢松树。

  春天来了,松树长出了嫩绿色的新针叶,把落满灰尘的旧叶换掉。

  夏天来了,针叶变得深绿了,松树长高了,茂盛了,开始为我们遮阴了。在烈日骄阳下,它依旧挺拔地站在那里,任凭那烈日暴晒,也决不低垂一根枝条。

  秋天到了,瑟瑟的秋风刮落了一片片树叶,可松树还是挺立在那儿,不像柳树、杨树和其他树那样随风飘落叶,枝干慢慢变得光秃秃的,而是让自己细针一样的.叶子变成了浓重的深绿色,更苍劲了,就这样傲然站立在秋风中。

  冬天无声地来了,带来了寒风和大雪。可是,松树仍然没有被嗖嗖的北风吹倒,没有被皑皑的白雪压垮。你看,风雪中的一棵棵松树,头戴白帽,身披绿装,在漫天的风雪中更加夺目,真可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啊!

  啊,松树!不怕严寒酷署;不怕寒风大雪;不怕骄阳烈日;你多么坚强!看着这一颗颗松树,它们让我想起了日夜守在祖国边疆的解放军战士,他们手握钢枪坚守在每一个边防哨所,像松树一样,什么都不怕,一心守卫好祖国的边疆。

  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也变成了一棵四季常青的松树……

【小学四年级作文】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作文08-05

小学四年级作文[精选]07-31

(经典)小学四年级作文07-27

【精选】小学四年级作文07-21

小学四年级作文08-06

(精选)小学四年级作文08-03

小学四年级作文(精选)07-30

小学四年级作文【经典】09-08

[经典]小学四年级作文09-13

小学四年级作文(经典)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