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数学议论文

时间:2021-12-07 12:47:53 议论文 我要投稿

数学议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议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议论文

数学议论文1

  课堂提问对于我们的数学教学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和作用呢?本文试图从“以科学设置提问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这一视角,阐述教师能否在教学中关注课堂提问的质量,能否认识课堂提问对于促进孩子思维能力发展的核心价值,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不留痕迹地促进全体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说明课堂提问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面有着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和作用。现在,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提问要能激趣,让思考动力

  笔者在教学《奇数与偶数》时,设计了如下环节: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进行“摇奖”活动,奖品有汽车、彩电、冰箱、笔记本电脑、还有小刀、铅笔等。摇奖的规则是:转动圆盘,指针指向几,就从下一格开始数几格,数到这一格上的奖品就属于摇奖者。

  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奖盘,学生兴趣高涨,纷纷动手尝试,但没有一个学生获得大奖。

  师:同学们都亲自试了一下,可为什么你们每次都只能得到一些小奖呢?

  是啊!学生被这不寻常的现象所吸引,也为下一步的学习做了充分的情绪酝酿和铺垫。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细心观察,结果发现:奇数号中的奖品都是大奖,偶数号中的奖品都是小奖。由于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偶数加偶数还等于偶数,摇奖规则己决定了任何人都不可能中奇数号的大奖。当学生们沉浸在发现规律的无比喜悦中时,教师又及时设疑:“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大奖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趣再次被激发出来。

  “要使学生听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兴趣如此重要,它是教学的基础,因此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问得好,问得巧,才能答出精彩,答出个性。

  二、提问要有价值,让思维有方向

  问题的提出,无论是基于何种情景还是何种活动,都要关注学生的思考,给他们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地探究新知识。

  一堂课的问题几乎是教师习惯性地提问,如“明白了吗?”“是不是呀?”“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这种“短、平、快”的简单肤浅的问题,学生表面上很配合,实际上像一条条无形的绳索,严重禁锢着学生思维的发展。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学生用了滚动法和测量法,这时候就需要隆重推出更科学、合理、简便的操作方法,教师在节骨眼上质疑问难:“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再量一量,动手研究记录一下。”在学生思维的转折处提问,纲举目张,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问题,其提问的艺术匠心,略陈管见。

  笔者在教学“用数学:金色的秋天”一课时,在导入新课部分课件出示美丽的郊外图:多美的田野风光,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玩,而且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小朋友帮助老师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你们能行吗?然后出示捉蝴蝶图:你看到什么?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优美的情境,激发探讨知识的欲望,纷纷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左边有两座山,右边有一座山,共有几座山?有4个小朋友在捉蝴蝶,又来了2个小朋友,共有几个小朋友?左边有三棵小树,右边有两棵小树,共有几棵树?……有价值的提问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动机,促使教与学在思维和感情上产生同频共振,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增强师生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营造出乐学的氛围,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提问要控制数量,确保针对性更强

  提问应具有针对性和推进性,一堂课的提问数量要讲究科学性。发问过多,显得问题零碎,缺乏思考价值,不利于系统思考和分析问题;发问过少,无从下手,长期如此,学生将逐步丧失思考的兴趣。有些教师为了完成学习任务经常用为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设置的“问题”,变着法子引导学生去找自己满意的“标准答案”。 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 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四、提问要调控“火候”,确保恰到好处

  教师的提问决定着学生思维的方向和思维的深度,教师要善于把握发问时机,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激起学生创新与创造的欲望,从而进行想象、发散、收敛、分析、推理等综合性的思维活动。为此,教师不仅要认真思考如何提问、提什么问,比这个更重要的问题该什么时候问,要善于调控提问的“火候”。

  1. 延长候答。《分数的初步认识》中有一个情景:两个小朋友平均分一个苹果,每人得到几个?学生都说半个。教师提问:半个该怎么写呢?谁来表示一下。此时,教师只指明方向却不“带路”,是为了以砖博玉。学生思考片刻,有几个毛遂自荐去黑板前表示,有画苹果图的,有写字的,有列算式1除以2的,还有的写2/1、 1/2。教师要做的就是表扬所有学生的具有创意的想法,维护学生的积极创新的意识,又不失时机地选择1/2作为科学简洁的表示方法,尊重了该学生的创造成果,也为接下来的学习点燃了激情。

  2. 适度追问。在教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时,许多学生已经知道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进率是1000,但他们不知道进率是1000的理由。笔者开始追问:“为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你们能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然后通过学生将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平均分,或将棱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体转化成棱长为10厘米的小正方体再算体积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理由。在学生探究、尝试的过程中,追问加深了他们对教材重难点的理解。

  3. 适时点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科学地解放学生,学会聪明的“偷懒”,不越俎代庖,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高明的教师只需在关键时刻“煽风点火”。在教学《正数与负数》时,课始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下相反方向,“上”和“下”,“左”和“右”,“前进”和“后退”,然后出示信息:填恰当的词,前后构成意义相反的量。“我站在讲台上向北走2米,我回到讲台向( )走2米。”“你昨天做对5道题,做( )5道题。”不同的学生找到了不同的方法,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差异,学生呈现出的记录方式多种多样,有图画加数字表达的,有符号加数字表达的,也有文字加数字表达的。面对如此丰富的现场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方式逐一展示给全班学生看,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维争辩,以达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教师要做的,就是延时处理,静静聆听,等学生充分交流,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展露无余的时候,教师才择时介入,提出问题:“大家的方法都不错,不过我们有必要找到一种既简洁又通用的统一方法,哪一种记录方法体现了这样的特点呢?”经教师点拨,学生之间的默契便达成了,大家纷纷选择了“正负数”记录的这张表单。这样的课堂是尊重生命的课堂,是务实高效的课堂。

  笔者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讲完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后,出示三个纸袋,里面装着三角形纸片,并且露出一个角问一“纸袋里面装着各是什么三角形”?同学们顺利地判断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分别露出的是直角、钝角),适时发问: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露出第三个纸袋的一个锐角,有的同答锐角三角形,有的同学犹豫不决。教师适时再问:能根据一个角是锐角,这一个条件来判断这个三角形吗?使学生茅塞顿开。

  如何问貌似简单实则复杂,关键在教师是否用“心”在设问,只有提的精彩才可能问出学问,只有提得起兴趣才可能发展思维。

数学议论文2

  素质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摒弃教师唱“独角戏”,提倡“做数学”,通过感受发现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我觉得,在“做数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四种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新观念

  在数学史上,许多新知识的发现乃至新体系的创立,都是对以前知识在一定程度上的“否定”。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个人见解,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既便是不正确的,只要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的结论,也要肯定他们善于发现在和表达新观点的做法。在科学上,从来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对学生表达的错误观点不能以不值一提的心态来对待。这是学生辛苦探索的结论,对他来说,这是来之不易的。也许乐于探索的种子就在这一次种了下去。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某学生掷铅球,铅球经过的高度y(米)与水平距离x(米)之间的函数图像是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的一部分。①求函数的定义域,画出函数的图像;②根据图像说出该学生掷铅球的成绩。学生们一看,自己熟悉的掷铅球运动居然是一个二次函数图像的一部分,心里很好奇,于是他们主动地为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思考,去探究,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心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是我们教学的最主要的目的。教学中通过展现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

  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理财问题;利润问题;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对一个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如何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或模型。我们常常需要对市场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字统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来驾驭和把握市场的实例也不少。这类问题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大有益处。

  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就是一种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精神。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学生互相配合能解决的问题,增进学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在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时,我播放了一分钟内经过校门口的各种车辆的录像,让学生数一下各种车辆的数目,学生要求教师再放一遍录像,因为车辆太多。速度又快,学生数不过来,又放一遍,学生还没有数清楚,这时,我说:“想想办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小组就开始商量,分工合作,在小组内,有数轿车数目的;有数公共汽车数目的;还有数面包车、大卡车等数目的,又放一遍录像后,学生顺利地完成了统计任务,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团队精神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合作的意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合作热情,提高了合作效率。

  这四种能力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注重了这四种能力的培养,就基本上可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学生的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当然,能力的提高是以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为载体的。只要我们在备课时,时时从提高能力出发,多想办法,精心组织,就一定会有好的收获。

数学议论文3

  有一篇逆境出人才的文章写道,古今中外,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往往是在逆境中崛起,文章举了屈原、司马迁、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等4个例子证明自己的论点。这篇文章转载在《论据陈旧》一文中。(《论据陈旧》,《语文报》初中版第257期)

  读完以上的议论文后,我请同学们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1除以3得数是0.333333333由此推论,这是一个循环而重复的3,所以称之为无限循环小数。

  这个推论你信服吗?

  用圆周除以直径,将得出3.1415926由此推论,此数已不可能除尽而且也不可能循环,因此称之为无限不循环小数。

  这个推论你信服吗?

  二、请看以下的假设:

  医生说:吸烟有害健康。我们假设,注意,是假设!

  发现有10个吸烟的人,确实损害了健康。那么,当我们发现第11个吸烟的人时,我们说:这第11个人的健康肯定也受到了损害。

  这个判断能不能使你信服呢?

  如果调查了100个吸烟的人,发觉他们的健康确实受到了损害。当我们发现第101个吸烟的人时,我们说:这第101个人的健康肯定也受到了损害。

  这个判断能不能令人信服呢?

  事情没有完结。如果我们调查了10,000个吸烟的人,发觉他们的健康也确实受到了损害。当我们发现第10,001个吸烟的人时,我们说这第10,001个人的健康肯定也受到了损害。

  这个判断能不能令人满意呢?

  事情还没有完结。如果又调查了100,000,000个吸烟的人,他们的健康也确实受到了损害。当我们发现第100,000,001个吸烟的人时,我们说:这第100,000,001个人的健康肯定也受到了损害。

  这个判断能不能令人信服呢?

  三、脑轻松的广告标语说是:轻松一点,胜人一筹。

  假设以上广告的真理性成立,注意,是假设!

  那么,当全中国只有一个人吃脑轻松,他是否能够胜人一筹呢?

  假设以上广告标语的真理性成立,那么,当全中国有100个人吃了脑轻松以后,他是否能够胜人一筹呢?

  假设以上广告标语的真理性成立,那么,当全中国有100,000,000个人吃脑轻松以后,他是否还能够胜人一筹呢?

  四、逆境肯定能够出人才吗?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吗?

  五、如果逆境肯定能够出人才,我们为什么还要提倡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呢?

  六、如果逆境不一定能够出人才的话,在什么样的条件之下,逆境才能够出人才呢?

  七、人才是在逆境之下容易成长,还是在顺境之中容易成长?

  在给了同学们一定的时间,引起他们的思考以后,我请他们一一回答以上问题。

  关于第一个问题,似乎没有什么疑义。

  有同学直接回答了第二个问题:如果只调查了10个吸烟的人,虽然他们的健康都受到了损害,但还是不能够推论说第11个吸烟的人也会受到吸烟的损害。因此这不能说是普遍的规律。而如果调查了10,000个吸烟的人都因此身体的健康受到损害,那么,这第10,001个吸烟的人身体受到损害的可能性就大大地增加了。但还是不能肯定地说,10,001个人吸烟肯定会对身体有害。但是如果调查了100,000,000个吸烟的人,那这个问题的普遍规律性就更大了,以至于我们可以得出第100,000,001个吸烟的人,肯定有害健康的结论。

  这位同学的发言确实阐明了一个道理,即关于吸烟有害健康的判断的正确率是随着对吸烟对象的调查范围而增长的。范围越大越全面,这个判断的正确率就越高。

  关于第三个问题,有同学回答:如果假设轻松一点,胜人一筹的广告标语是确实的话,注意,是假设!那么,如果全国只有一个人吃脑轻松的话,效果也一定是显著的。如果全国有100个吃脑轻松的青少年,他们是少数,所以领先仍是必然的。但是如果有100,000,000个青少年朋友吃脑轻松的话,几乎所有的青少年都能胜人一筹了,那么,不就等于谁都一样了吗?

  她的发言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有同学据此回答了第四个问题:开课所例举的文章并不能证明逆境肯定能出人才。是的,屈原、司马迁、贝多芬和奥斯特洛夫斯基都是在逆境中成才的例子,但是,这仅仅是例子而已,这些个别的例子并不能够证明所有处于逆境的人都能够成才,就好像调查了100个人吸烟有害健康,并不等于能够证明所有吸烟的人都会损害健康一样。所以,这篇文章的论据是不充分的,是不能够说服人的。

  似乎是没有人反对,不过该同学又继续补充第五个问题道:这个问题是没有必要回答的,因为,它的提出,就已经是在反驳逆境肯定能够出人才的命题了。你看,如果逆境肯定能够出人才,我们为什么还要提倡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呢?可见这个命题的意思是,没有好的条件,人才是不容易成长的,而创造条件,就是为了人才在顺境中成长嘛!

  同学们坐着频频点头,看来颇有同感。

  下面,应该分析第六个问题了如果逆境不一定能够出人才的话,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之下,逆境才能够出人才呢?

  同时有5位同学举手。我请了一位口齿伶俐的小辫子。

  逆境确实不一定能够出人才,但是逆境又是可以出人才的。首先,逆境能够锻炼人、磨练人,使人获得人生的经验和实际的知识;第二,身处逆境,往往能够锻炼人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战胜逆境、做生活的强者的意志和信心;第三,身处逆境,如果有高远的目标,又脚踏实地,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第四,身处逆境却得以成功的人才,往往还能很好地利用机遇。如司马迁,就利用了接近图书的机会撰写史书,而奥斯特洛夫斯基也很好地利用了生病期间进行小说的创作。

  班级显得非常安静,很多同学都陷入了沉思。这位同学的话,才是说出了逆境出人才的真正原因和具有怎样的品格才有可能从逆境中挣扎出来的道理啊!

  紧接着开始了人才是在逆境之下容易成长,还是在顺境之中容易成长的讨论。几乎没有例外,所有的同学都赞成人才在顺境中容易成长的判断。

  问题的讨论看来到此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是我又引出了最后一个问题:既然人才在顺境中比较容易成长,那么,为什么人们经常放在口头的却是逆境出人才这句话呢?

  教室顿时一片寂静,大家都低着头看来他们还是没有把思绪整理清楚。一旦有了新的判断,他们会朝我看一眼的。果不其然!终于有一对眼睛飞快地扫了我一眼,我立刻点名他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是因为逆境出人才是比较少见的,是比较困难的。而顺境出人才却是比较容易,比较平凡的。只有少见的才更为可贵,才更为值得人们称道,才更具有新闻性人咬狗才是新闻,这是老师您说的。

数学议论文4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个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关系着学生未来发展的学科,同时也是学生未来深造的有力根基。本文就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方法

  目前小学数学教育模式仍过于传统,制约了小学教育的创新发展。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只看重书本上所描述的“死”的东西,却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致使学生往往得到了知识却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令一个弊端就是,教师仅重视学生智育的发展,却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会将课堂时间安排的很满,阻碍了学生自我思维发展,学生接受知识十分的被动,同时教师不能够结合实例来传授知识,知识似乎是强加在学生的头脑中的,即使学生储备了知识,却失去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化思维能力养成。

  作为日常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来讲,必须要按照新课标新要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着重于智育的发展,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全方面的素质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够收获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结合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以后深造提供坚实的基础,我们在具体到实践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孩子在少年时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具有探索知识的潜质,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必须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改变教学方式,提倡活动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要解脱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其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自然,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兴趣,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讲具有重大的意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自我拓展知识空间,自我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的基础,有助于学生能够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自学能力的养成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所获得的东西要比书本上获得的更为丰富。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研究数学智慧分析数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学习,去思考。

  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为了在数学教育中实现我国培养全方面人才的目标,教师要解除传统观念的限制,开辟出新的教学之路。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所扮演的角色,要从传统的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让学生成为教学课堂中的“主角”。教师要开辟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积极让学生展开互动,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做出正确性的引导式作答,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教师明白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按着我国新课标的标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于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方式予以解决,同时留下伏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下一定的时间与学生展开互动,提倡学生对课堂上所讲述的教学内容进行激烈的讨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学习倡导先进的教学理论,并将先进的教学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切实的掌握学习方法,要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向学生展现学习过程,显示学习方法的透明度,使学生在探求新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四、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应试教育”中的“考试制度”早已经不适合对当今学生进行很好的评价,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是综合评定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基础。长久以来,“应试教育”模式严重的制约了学生个性化多方面发展,让学生认为“考试分数”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统考升学的模式让教师无法合理的对学生展开真正的素质教育,因此,要培养出个性化多样化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要改变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评定,即从单一的考试评定方式变成从学生日常学习中多方面多角度入手,以多样化的指标来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评定;也要改变单一笔试的考评形式,要实现笔试、口试、面试、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等相结合的综合性考评形式,同时在进行学生中和评价排名时,要将考试分数作为参考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思维的灵活度等多方面作为评定的主要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五、多元化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既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因为,只有学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才能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体现出数学的价值。为此,我注重多方面的结合,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1.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做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班内汇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的过程。

  2.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

  3.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例如:教学“观察物体”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学校大门的内外两面进行拍照,体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会到了解决问题是一种享受。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改变现有的教育理念及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在实际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要着重于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让教学课堂成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知识互动交流的平台。同时要积极倡导现代先进的教学理论,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到小学数学的功能和价值。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拓展学生广阔的视野,培养学生对社会自然的感知力,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灵活的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议论文5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数学,经常从人们身边走过,生活中人们都离不开它,它为人们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们的班级中经常要使用到数学,例如算单元平均分、统计校园电费……等等数不胜数,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购物,买过年吃的糖。超市里糖的花样可多了,有脆皮糖15.80元一斤,牛皮糖10.50元一斤,牛奶糖8.00元一斤,酥酥糖23.9元一斤,巧克力糖21.9元一斤……但主要分为散称和包装。爸爸妈妈问我:“儿子,你希望买什么糖呢?”我望着玲琅满目的“糖果世界”,不知如何抉择是好,但我自幼喜好巧克力,所以我就选了巧克力糖。这时妈妈又给我出题了,他说:“那儿子,你说我们是买散称的呢,还是买包装的呢?”这我就摸不着头脑了,立即心算起来:散称的巧克力糖21.9元一斤,包装的则58.9一盒。散称的巧克力糖一包才10克,包装的巧克力糖一盒就有1000克呢!不过,单单看重量还不能决出胜负,就让我仔细算算——其实算这个并不难,直接用1000克=1千克1千克=2斤58.9&pide;2=29.45(元) 29.45元>21.9元所以散称比包装更划算!我高兴的把我得出的结果告诉妈妈,妈妈高兴的点了点头,夸我爱动脑筋,因此我也就成为了妈妈的"小会计"。

  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数学题。我们常做的应用题,就是在生活中取材,再稍加改编而成的题目。这不,我又在做数学题时发现了一道趣题:

  大河上有一座东西向横跨江面的桥,人通过需要五分钟。桥中间有一个亭子。亭子里有一个看守者,他每隔三分钟出来一次。看到有人通过,就叫他回去,不准通过。有一个从东向西过桥的聪明人,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终于通过了大桥。

  我初看这道题,一点头绪也没有,难不成坐船过去?这是不可能的。难道走了一会往回走?唉,这好像行得通……

  我经过反复的计算,先想到了走到2分59秒的时候把头转回去,看守的人就会让我往回走,这样不就过去了吗?后来又想了一会,得出只要在走了2分30秒至2分59秒的时候往回走(最好不要到2分59秒的时候走,因为可能你还没转过头来,看守的人就发现了。),就可以成功过桥。

  大家肯定都会说这么容易的题谁都会做,我拿出来吹嘘什么?不,这样子你就错了,我并没有在炫耀自己,我是在告诉大家数学在于联系生活思考,在于全心全意去领悟,而不是拿着别人的成果炫耀。

数学议论文6

  20xx年湖南省实行课程改革以来,我们高兴地看到“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理念逐步被人们所接受;新型的教师观、学生观、现代教学观正在学校中形成;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逐渐发生变化;平等、对话和交流的师生关系初步呈现。但是,课改实验是一项大的教育行动,又是一项业务性很强、要求很高的工作任务。随着课改实验的逐步推进,教育内部显性的矛盾更加突出,隐性的问题也凸现出来。我们要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认真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切实找准原因,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一、当前课堂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有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教育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范围内,新的教育理念还没有形成。有的对课程改革的前景顾虑重重,不想迈开步子走在前面,左右观看,尤其在看重点中学怎么搞;有的认为新高考方案不出,教学深浅不好把握,为了自己心里踏实,仍按原有的一套进行教学;有的对课改甚至有抵触情绪,对课改不理不睬。

  2、课程标准和教材培训不到位。虽然大部分校领导和任课教师都经过了国家、省、市及学校的多层次培训,但由于高中骨干教师的流动,使新上岗的年青教师没有得到及时培训。即使是经过培训的有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仍没有什么变化。教师们感到有些培训比较笼统,流于形式。少部分教师没有课程标准,也就谈不上以课标来指导教学。新课标和教材不能提前发到教师手中,对教材的培训基本上没有做。

  3、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还普遍存在。

  课堂上有些教师仍然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让学生学习数学,缺乏教师的启发,缺少学生的思考,缺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还有些新上岗的年青教师持一种大学教授讲课的方式来给学生上课。教师对满堂灌讲法依依不舍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这一套讲法熟练,讲起来轻松,不需付出更多的思考和劳动;二是怕讲的少,知识点讲不到,学生掌握不好,影响考试成绩;三是对这种模块化的教材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缺乏按新教学理念处理开发教材的能力。

  二、对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建议

  1、必须坚持不断地提高对课程改革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坚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用素质教育的观念来理解和指导课改。实施新课程,认识没有提高,没有教育理念上的真正转变,即使是用了新标准、新教材,也会是“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也会因遇到种种困难或阻碍而回到老路上去,或者根本就没有离开老路。因此,认识的提高、责任感的增强和教育理念的转变是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基础和前提。人的思想问题不解决,再谈任何事情都是虚而空的。在一个学校,校长观念的转变是这所学校课改的关键。如果校长仅仅把课改体现在口头上,没有实际行动支持教师课改;如果校长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在招生和考试,没有把课程改革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还会全身心地进行课改吗?我们在调研中看到,凡是校长和学校其他领导支持课改,这些学校的课改就顺利进行,新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就有体现,教师的教学行为就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改变。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教育部提出的“三个到位”和“三个落实”的要求,切实加强对高中课改的领导,督促学校真正确立起课改所体现的素质教育观念;及时督查学校课改,指导、调整和改进工作;把教师的教学行为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课改的方向上来。

  2、加大对高中教师课改培训的力度和培训面,把课改和教师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根据目前培训面不宽,力度不够的现实情况,落实国家、省、市三级集中培训的人数和次数。特别要加大对课标和教材的培训,以增加实用性,提高培训者的积极性。要从技术层面上对教师的教学设计给以帮助指导。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案例,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目标,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对未接受过培训的高一教师或其他年级的教师也应先从通识培训做起,逐步进行课标和教材培训。要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坚持培训、教研、课改相结合,专家辅导和个人自学结合,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结合,短期面授与长期跟踪指导结合,充分发挥校本培训和教研的作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尽快建立统一的评价制度。评价制度可能是影响课改的一个瓶颈。我们要尽快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机制和体制,建立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学科评价制度,真正实行在“课标”基础上的教学,“课标”基础上的考试,“课标”基础上的评价。改变用一次统一考试决定学生成败,社会从学生的一次考试成功与否来衡量教师、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如果目前脱离“课标”的应试评价制度不改变,课改难以达到确定的目标。有些地区基础课改的结果使学生的考试成绩下降了,这并非说明基础教育课改不对,而只能说明现行的评价制度和课标不配套,考题和课标、教学内容不相符。因此,为了让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教学受到公正、平等的评价,使教师放下困惑和顾虑,使高中课改顺利进展,希望尽早建立与课标相配套的评价制度。

数学议论文7

  摘 要:高职学生的整体数学素质不高,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多难度。笔者根据多年来分层次教学的经验,深入探讨了高职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意义、具体实施方案等。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 学生互助 因材施教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提出:“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首要的、最高的规律。”高职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严重,数学教学要真正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均衡的发展,必须因材施教、分层递进,让所有学生获得信心和快乐。

  一、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1、学生互助学习小组的建立

  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把学生分成数个恰当层次,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把学习目标也分成数个恰当层次。通过分层,运用种种激励手段,尤其是学生团体互助,充分调动学生个人的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向各自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前进,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一个正常班所分的小组个数一般不超过8个,各小组成员的综合水平应该是相当的。各小组的构建必须是民主的自愿组合,要引导学生端正认识,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建立小组的目的就是让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2、各教学环节目标的层次化

  (1)教学目标层次化。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

  (2)教材分层化。一般来讲,越高的层次使用的教材难度越大、内容越多,教材的选用要呈现出阶梯性。如理工科专业,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采用同济大学编的“高等数学”第五版,基础差的学生可以使用“少学时”版的同济教材,根据各层次的学生情况,可适当增删相应的教学内容。

  (3)教学基本要求层次化。教学基本要求可以单独编写,编写时,集中全体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写得明确和具体,最后要将不同层次的教学大纲和基本要求进行对照,保证层次清楚、操作性强。

  (4)教学方法的层次化。根据学生的特点,可将内容区分为教师精讲、泛讲和学生自学三部分。要引进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课外作业的层次化。各层学生作业题基本一致,但内容和要求不同。学困生做课本上的基础题,侧重于简单模仿型作业;中间层学生完成书上基础题外再做一些有一定综合性和提高性的联系,侧重于新颖易做的作业;优生层学生在完成书上基础题外,可以布置一些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讨论型的问题,旨在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技能。 3、分层次评估

  (1)不同计分法。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80分,拓深题40分。其计分方法是:基础好的学生,实得分=100分——扣分;基础中等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0;基础差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

  (2)激励跃层。学生分级达标后,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基础得到了巩固,部分学生跃层条件日趋成熟。老师应在授课中有意识地创造跃层条件,引导他们向上一级台阶过渡,根据高中低三个目标分别选配三组题目,让学生选做。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学习状态好,每位学生都找到了自信,各层次的学生都顺利完成了各自的学习任务。

  (3)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思考、提问、自学、讨论、练习等,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老师的评价不仅要着眼于某个学生在何层面上,还要以发展的观点,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以激励的方法给学生以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要多采用表扬、激励方式,使他们看到希望,克服自卑,重塑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揭示其不足,指明努力方向;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则采用竞争评价的方式,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谦虚、严谨、努力拼搏。

  二、结论

  实践证明,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实施“分层次教学”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分层次教学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各层学生都能学有所成、学有所获,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进步的喜悦,学习兴趣不断加强。实施了分层次教学,面对的是同一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的内容、方法等方面很容易把握,备课和组织教学等就会事半功倍,教学质量和效果就会大大提升。分层教学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教师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有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元骏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意义与实施[J].高等理科教育,20xx,4。

  [2]刘明中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xx.12。

  [3]唐晓杰数学课堂教学与成效评价[J].中学数学,20xx.2。

数学议论文8

  数学网论文摘要: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发现利用媒体创设情境,能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学生会全身性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因此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有机结合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就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从而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媒体创设情境;数学课堂;激发兴趣;创造性思维;充满活力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堂教学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愿意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也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从而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入新课。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精彩的数学课,往往有一个成功的开始。课堂导入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它是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第一个环节。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立疑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从而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自己拍摄到的自行车、摩托车的停放过程。让学生观看之后,再让他们探讨:为什么把它们的两个轮子与支撑架三点着地就能把其停稳当呢?相反,支撑架收起之后能使它们还稳定的站立吗?在此案例中,教师以学生所熟悉的身边具体事例为依托,引入新知识。教师的设问也恰到好处,充分发挥了“激其情,引其疑”的作用。教师从学生熟知,却又不能做出恰当的解释的身边事例导入,就能使其求知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由此可见,在多媒体课件中选择身边事例为情境导入时应“当其时,适其时”,才能使我们精心创设的导入情境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种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这种交互式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二、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学习的向导,也是学习的主要动力。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把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作为基本要求,为了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而忘返,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爱学”、“乐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学《奇妙的图形密铺》时,教师力求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做中发现、在做中感悟、在做中自主建构起对密铺图形的认识。为了突出常见的平面图形中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这一重点时,教师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方法,利用教学设备白板,让个别对电脑操作比较熟练的学生上讲台进行图形密铺的实际操作,而让其他学生观察并欣赏在电脑上设计的图形,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极高,抢着想上机操作来展示自己的才能,当学生操作完后进行演示并说说哪些图形能密铺,哪些图形不能密铺,教师再逐次演示其他图形的密铺情况,让学生观察总结,这就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也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接着教师课件出示各种图片,让学生欣赏大师的创作,带学生进入埃舍尔的艺术世界,对图形密铺的知识了解的更多而充实自己。因此学生在这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既获得了知识,又获得身心地愉悦发展。

  三、利用媒体创设情境 ,有利于丰富知识面

  数学不是一门孤立的科学,孤立主义的数学文化,一方面拒人于千里之外,使人望数学而生畏;另一方面,又孤芳自赏,自言自语,令人把数学家当成“怪人”。如何使学生热爱数学,就需要教师传播优秀的数学文化,让数学教学变得生气勃勃、有血有肉、光彩照人。例如,在讲《圆的认识》这一课时,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为学生展示圆在人类历史、生活、文化、审美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比如:“圆与桥梁设计”“圆与中国剪纸”“圆与中外建筑”“圆与著名标志设计”等,让学生欣赏“自然中的圆”,欣赏“人文中的圆”,让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用数学的眼光解释生活中圆的应用,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让学生的数学成长与美丽同行。在本节课的实践中,学生对圆的认识、圆的美丽有着深刻的感悟,觉得数学课堂丰厚有趣,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地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学生觉得数学非常平易近人,不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多种能力,这样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这种超越时空的情境创设,正是借助于先进的媒体技术,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就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弥补了数学课堂受时空限制的缺陷,填补了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知识、信息等方面的“空白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产生首先源于人类的生活或生产需要,感受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四、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媒体教学中, 教师运用创造性教学策略,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 疑为主轴, 探为主线的新型教学模式, 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的基础之上, 进而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环境。数学课堂教学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亲身体验过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创新欲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媒体,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展现知识的动情点,使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情感体验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轻松地、愉悦地学习,获得对数学知识的丰富感觉。多媒体课比较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并且目前也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学生营造创作动机,不仅是学习的动力,而且也是创造的起点。

  总之,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实现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有机结合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教师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决策者和创造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自觉地转变教学观念、主动地探索、大胆地创新,变传统的人的客体性、被动性、依赖性为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真正实现学生个性的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实现具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教学价值。

数学议论文9

  一、目前初中数学总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和经济不断地发展,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完善,在教育上,我们不断地推行和完善素质教育,在课堂上,教师越来越注重课堂效率,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也十分地重视效率问题,在总复习的课堂上更是如此.数学课堂的复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复习,还是对知识掌握能力的一种提高.而数学总复习课堂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只关注教材课本上的知识点,对学生的关注程度较少.教师对课本的研究都是很深刻、很细致的,这保证了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知识点的很好把握,但很多时候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原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没有估计到学生的全面性,但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达到总复习的作用.第二,教师过分地追求知识的数量,而不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总复习课堂上,教师一般都会给学生一些目标要求学生来完成,一般也是固定模式的习题,这样的方法是有助于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却没有培养学生对数学习题解答的能力,学生的解题能力比硬式的知识点更重要.第三,教师一般只注重对知识的反复练习,而忽视了对知识层次进行梳理.总复习是对课程知识点的一个重要的梳理时间,这不仅仅是针对数学课堂来说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通过对知识点的梳理加深记忆是更为重要的.

  二、提高数学总复习课有效性的措施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传播者和引导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程的传授中有着总览全局的作用,所以想要让总复习的有效性达到最高效果,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对教材有细致地研究,了解课程重点与难点.对教材的了解是每个教师必须要做到的,但教师更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细致地研究教材,找出学生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这样可以提高总复习课堂时间的使用效率.第二,教师要有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的比重还是很大的,初中数学涉及的主要知识点覆盖了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三角形、圆等,这就考查学生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就要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梳理;教师在总复习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和课程中的全部知识点进行引导.第三,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国开始实施新课程标准改革后,教师的教育观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改变,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进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对知识点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分析和整理,要引导学生自己梳理知识内容,自己去发现数学公式中的规律和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第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总复习时制定符合自己自身的复习计划,制定相应的复习目标.总复习课程与平时的课程的最大的不同在于,总复习课程是对学生知识点的一个拔高的过程,在复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检查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但制定的目标一定要切合自己本身,不能过高过远.第五,教师要注意总复习课堂的课堂节奏,复习的内容要有层次性.数学知识点的传授都是从易到难的,在复习的过程中,也要掌握从易到难的层次性,对较为简单的问题可以稍快一些,对较难的问题就要多用些时间来复习,针对学生的学习盲区,要有计划地进行讲解.第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知识的结构,不应该太过于看中所做练习题的数量.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能单单只从练习题的数量上进行评价,对知识结构的掌握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三、关于总复习课程中的教学实践案例

  以下是两则关于总复习课堂上,教师在注意了以上所提到的问题,进行改进中的总复习课堂后的情况.此案例中,老师在第六位学生回答错误时,并没有选择批评他,而是要求他具体说明,把反思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本人,这样即不会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记忆.老师在得到一种解答方式后又问了另一种解答方式,开放了学生的思维.

数学议论文10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课程,对于以后的学习以及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数学是教学当中十分重要的学科,也是学生以后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将学科型的教学游戏融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游戏当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本文主要分析学科型教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学科型教学游戏的内涵分析

  学科型的教学游戏是将知识或者学科技能作为教学的基础,并且促使学生在游戏当中掌握知识以及或者某项技能,这样的做法对于学生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教育和游戏相互集合,促使学生可以在游戏当中学习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相关能力,此外,游戏当中,学生可以增加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使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学科型教学游戏具有以下几点主要的特点:第一,教育性,教学游戏是为了教育才设计,因此,教学性是学科型的第一个特点。第二,趣味性,学科型教学关键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应当具备趣味性。第三,拓展性,学科型的教学游戏当前还是处在一个发展的初期阶段,因此,应当及时发现当前教学游戏中的不足之处,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游戏,从而促使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的潜能。

  二、学科型教学游戏的重要性分析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来看,小学儿童的注意力相对不够集中,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在课堂中常常出现分神等问题。这种现象对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学习中,数学知识由于难度较大,又相对枯燥,因此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科型教学游戏引入小学数学课堂,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游戏是儿童喜欢的一种娱乐方式,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时,采取不同的游戏可以教授不同类型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根据上课的内容,设计合适的游戏,引入课堂中。但是,这种教学方式进入我国小学课堂的时间还不长,有些教师也反映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但是,学科型教学游戏对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是真实存在的。同时,人们必须认识到,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将知识教授给学生,并让他们理解和学会运用教学内容,才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目的。因此,必须将教育性视为学科型教学游戏的中心思想。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完美的融入学科型教学游戏中,让学生在进行游戏的途中学习和理解教学的内容。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发散思维

  小学儿童正处于具体形式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重要过渡阶段,因此,开发其思维活动能力,对小学生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学科型游戏教学方式可以让小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课堂教学中,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理解和掌握课堂中教授的数学知识。同时,鼓励他们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用于平常的生活中。在进行游戏时,学生必须开动脑筋,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独立思考、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在有些类型的游戏中,强调必须团结协作,发挥团队的力量才能取得胜利。因此,对于学生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也是极其有利的。所以,学科型教学游戏进入小学数学课堂,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学科型教学游戏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相关策略

  (一)根据学习的内容,巧妙设置游戏形式

  如何根据课堂教授的知识内容,设置合适的游戏规则,十分考验教师的智慧。教师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将日常生活内容融入游戏中。例如,在教授学生人民币面值大小和单位等问题时,就可以将日常购物的情境引入课堂教学中。在进行游戏前,教师可以准备好代替现金的小卡片,将不同换算方式教授给学生。准备一些物品作为道具,要求一个学生担任小商店的老板,其他学生作为消费者,学生可以用自己手中的代币小卡片购买商店中的物品,可以竞价,商店老板需要算好每一位顾客选购的商品总额。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学生在运用卡片的过程中,全面感受到了人民币单位换算的规则,也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二)数学知识和生活知识相互融合,给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小学课堂中教授的很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有很强的实用性的。例如,在教授学生重量单位时,学生可能不太了解一克有多重,一公斤又有多重,那么就可以将称量的工具引入小学课堂中。让学生亲自动手,称取身边常用的物品,直观感受一下,一支铅笔有多重,一支钢笔又有多重,一个橡皮,一个黑板擦呢?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让他们对于数学知识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

  (三)将游戏带入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中

  上文提到过,小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发育都还不够健全,因此,小学生很难长时间的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这也是为什么小学课堂时长的设置要短于大学时长的设置。教师必须尊重这种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所以,将游戏引入小学数学课堂,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当他们全身心的投入游戏中,自然就很难走神了。例如,在学习人民币单位时,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让一个学生扮演购买物品的消费者,另一个学生充当收银员,计算随机购买多样物品时,应该花费多少钱,看是顾客算的准确,还是收银员算得又快又好。

  (四)开展师生竞赛,激发学生兴趣,解决数学问题

  如果只是用一些常见的数学问题引出教学内容,那么学生在一开始就很可能失去学习当堂内容的兴趣。可以选用师生竞赛的方式进行课堂的导入工作。例如,在教授闰月时,教师可以将万年历提供给学生,自己口头回答,让另一名学生随意提问,有万年历的学生翻阅回答,看是翻阅回答的学生快还是教师口头回答的快。在竞赛胜利后,将闰月计算的规律教授给学生,学生自然有兴趣学习闰月的知识。同时,也是对于学生发散思维,不用传统方式,而是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鼓励。学生和老师在进行竞赛的过程中,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当中应用学科型的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发散思维,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应用学科型的教学策略包括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巧妙设置游戏形式、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将游戏带入小学数学课堂、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议论文11

  我每次做数奥都是拿起一道题拉起来就做,因为我觉得这样做起来很快。可是今天做数奥时,有一道题改变了我的看法,做得快不一定是做得对,主要还是要做对。

  今天,我做了一道题目把我难住了,我苦思冥想了好几个小时都没有想出来,于是我只好乖乖地去看基础提炼,让它来帮我分析。

  这道题目是这样的:求3333333333的平方中有多少个奇数数字?分析是这样的:3333333333的平方就是3333333333×3333333333,这道乘法算式由于数字太多使计算复杂,我们可以运用转化的方法化繁为简,也就是把一个因数扩大3倍,另一个因数缩小3倍,积不变。使题目转化为求9999999999×1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11111=11111111108888888889因此,乘积中有十个奇数数字。这道题,我们还可以位数少的两个数相乘算起,就能发现积中奇数的数字个数。即3×3=9→积中有1个奇数数字。33×33=1089→积中有2个奇数数字。333×333=110889→积中有3个奇数数字。3333×3333=11108889→积中有4个奇数数字。……

  从上面试算中,容易发现积是由1,0,8,9四个数字组成的,1和8的个数相同,比一个因数中的3的个数少1,0和9各一个,分别在1和8的后面。积中奇数的数字个数与一个因数中3的个数相同,可以推导出原题的积是:11111111108888888889,积中有10个奇数数字。

  做了这道题,我知道做数奥不能求快,要求懂它的方法。

数学议论文12

  摘要:纠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重视基础训练,调整复习计划,树立成功的自信心;因材施教,降低教学难度;改变学习习惯,改善学习方法。

  关键字: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信心

  随着浙江省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以及高考制度的改革,普通高中的分层教育不可避免,尤其是准备考三类院校的学生,课业上减轻了不少的负担,但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通过一年的摸索,对如何提高该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谈几点个人的想法。

  一.纠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学生的思想当中一直存在着一个困惑:学数学有什么用?例如当我问他们“你为什么学习数学”这个问题时,他们的回答多数是“不知道”或者是“为了高考”。这一错误的学习动机导致很多同学在学习数学时,感觉象是被逼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觉能动性的心理状态,主要由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构成。在考三类院校的学生中对学习数学的动机一般是不明确的,同时也是这些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大心理障碍。

  纠正学习动机的同时,如何激发兴趣显的格外重要。相对其他学生,考三类院校的学生有更多的需要,其中最迫切的是信任的需要,他们能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了解到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因此,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地接近他们和他们交朋友。俗话说:爱屋及乌,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

  二.重视基础训练,调整复习计划,树立成功的自信心

  过去的一年在三类班的教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些学生的自信心。考三类院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屡遭失败,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学习自信心差。当一个学生对学好数学学科彻底失去信心时,任何的说教都将无济于事。所以,需要我们正确地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认真分析他们困难的原因,允许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反复,从中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他们能品尝到取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

  (1)重视基础训练。通过对20xx年浙江省新高考数学试题的研究,在考卷中高一数学内容的试题量及分值占了较大的比例。文科是军中有63.64%的试题是高一学生可做的,且分值占61.33%,加上高一学生不能做的,但以高一知识作为基础的试题,高一知识几乎占文科数学高考的77%;而理科试卷中高一所占比例也相当大,几乎达到65%。由此可见基础知识在高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2)调整复习计划。尤其在高三的第一阶段复习中,绝大部分学生抱着强烈的热情投入到高三的复习,但往往复习到函数时,热情就降到了冰点,因为一道道函数题让大家飘进了云里雾里。于是,我个人尝试着把立体几何的内容作为复习的第一块内容,因为它基本不需要太多的高中其他的知识点,而且从困难学生做题的顺序可以发现,他们在立体几何这块内容上有着很强的优越感。

  实践证明,绝大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感觉自己数学还是能学明白的,并且在一系列的考试中立体几何都保持比较高的得分率。

  三、因材施教,降低教学难度

  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三类班级的学生知识欠账多、认知能力差、思维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讲解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以降低教学起点。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引新,新中有旧。比如在三角变换和三角函数的教学过程中,公式的运用以及函数图像在学生脑海中就是几个英文字母和一堆波浪线,为了方便学生的记忆,只需讲透,其他公式采用变式训练的形式给出,结果学生对诱导公式和倍角公式全都采用这个公式转化。虽然浪费了不少时间,但学生不用再翻书找公式了。最后通过大量基础训练反馈以及个别辅导的形式,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同样,三角函数的内容在讲透之后,及时做好总结,要求学生记住性质的表格,把问题程序化,效果非常明显。同时,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每节课前以预习内容为主线先做练习,然后带着问题上课,降低迁移坡度,让学生把知识加工、内化。

  四、改变学习习惯,改善学习方法

  高三的每位学生都对高考报以很大的期望,因为自己三年时间的浪费,数学的概念基本为零,但往往所给出的借口为“从小学开始数学就不行”,其实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存在很大的问题。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培养非智力因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三类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1)加强常规训练,严格要求。如对待上课的四十五分钟,不但要能坐得住,还要能专心的听教师讲。教师上课时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一些异常举动。(2)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施加压力。要求三类学生的课后练习当天完成,绝不拖拉。对困难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完成。(3)及时表扬,有的放矢。当这些在学习习惯方面有点滴进步时,要及时鼓励,更上一层楼,对学习习惯不良的后进生不讽刺挖苦,要针对他们的个性,因势利导,期待进步。

  在考三类的学生的教学当中,数学往往是一个比较困难的科目,同时也是对高考结果影响比较大的一个科目,所以,显得尤其的重要和突出。学生在高三初期的决心很大,教师要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在学生的心理和身体上,把学生的决心转化为动力。当然,这是一个长久的课题,需要大家不断的在摸索和交流中前进。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而促进其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最终达到促进三类班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26

  3.沈文选《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

数学议论文13

  一、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堂课就像一场战斗,需要有周密的安排和部署。那里应该重点防护,那里是进攻的缺口,都必须一一弄清并做好相应的安排。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接下来整堂课的教学就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有些学校搞目标教学试点时,往往是在黑板的左上角将重点难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然而重点难点不仅仅是写在黑板左上角就行,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明白重点、难点并把注意力集中到重点难点上。教学时,通过声音的高低起伏、手势的变化、板书的强调等或数学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把学习的精力投入到重点内容上来。例如教学一次函数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难点是能用一次函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关于教学方法,没有万能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或者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因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等因具体情况而多有不同。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情,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方法较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常常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例如:教学“相交线”时,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让学生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让学生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探究、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及时反馈,多加表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跟进了解学生的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就是“一学就会,一丢就忘,一做就错”。例如,前面的内容;讲完一个例题后,将板书擦掉,有意识地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另外,教师还可应腾出恰当的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基础较差的后进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提较为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稍有进步,及时表扬鼓励。

  四、精讲例题,精选练习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讲例题。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例题的难度、特征、思路、方法等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不片面追求所讲解例题的数量,而在于质量。解答流程视具体情况,可由教师完整条理地写出,也可部分教师写出部分学生补充,或者请学生写出。讲解例题的时候,要采用适当的引导方法,让学生跟着思路走,而不是教师一个人承包,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讲解例题之后,需要相应的练习辅佐。练习的量和难度,都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在题海战术已为大家诟病的情况下,习题的选择就是一个不新而又“新”的课题了。

  总之,在第三学段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效率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参考标准。因为学习内容越来越复杂,而时间上的安排却在逐渐减少。目标、方式、方法、手段、例题讲解及习题的选择等都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考虑的。

数学议论文14

  一个学期,转瞬即逝,又到了学期期末的复习时候,拿着这一本书,孩子,你是否感到了迷茫:那么多的内容,该从何下手?好像面对一个大于你人体几倍的蛋糕,感觉真的无从下口。

  其实,孩子,你不用害怕,静下心来,好好地梳理一下我们的语文课本,好好地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重点难点,就像回忆一本好看的电视剧一样。这样,你会有一定的收获。

  或许有同学会说:“老师呀,你别往自己的脸上贴金了,你讲的课哪有电视剧那么好看!我们怎么回忆得起来?”孩子,我也知道我的课没有电视剧那样精彩,但是,我却有自信说我们的课堂上曾经也有精彩的细节。只要你用心回忆,也一定能够有所收获。

  或许我们一直来习惯于跟着老师复习:老师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如果你常这样想这样做,总有一天你会被这种“习惯”击个粉碎:老师不是万能的,或许在复习的时候也存在知识的盲点,如若你只是跟着老师复习,而不会自己选择复习,那么老师知识的盲点也将成为你的盲点,那到时候你一定会遗憾。

  那么我们该如何复习呢?孩子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要在自己的大脑里,建构一棵知识的大树。这颗大树上很多的树杈就是很多的知识点。

  那如何建构这颗知识树呢?针对我们的语文课本来,老师有个建议就是做横向和纵向的网状建构:

  所谓横向的就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单元复习。每个单元有哪些课文,每篇课文讲了些什么,每篇课文中我们曾经做过哪些基础练习,哪些词语需要我们掌握,哪篇课文需要我们背诵,都要做到了然于胸。这样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复习过去,那么全册的内容你都会了如指掌。

  那么什么又是纵向复习呢?老师认为,纵向复习就是把其中的一个知识点作为一条线索进行复习。比如,能够找出文章中某段落的总起句就是一个知识点,比如能够找出文章中的过渡句也是个知识点,比如缩句和扩句是个知识点,这样一个点一个点地复习过去,那每个知识点你都能清晰明了。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做这样复习的时候总是从字词知识点开始的。比如词语意思的了解,比如,比如近义词反义词,比如按规律填写词语,这些都属于字词知识点里的分支。字词以后就是句子复习了。你要翻阅一下作业本,这个学期我们曾经练习过哪些句子练习,这些句子练习的类型方法是否都掌握,你甚至可以自己出几个题目自己做做,这样有利于你巩固学过的知识。以此类推,你一直可以自己复习到作文。

  当这种横向的复习和纵向的复习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了一棵网状结构的知识树。

  老师不知道我说的这一切是否每个孩子都能懂。但有一点我想孩子们一定明白:不要在复习阶段被动地复习,而要主动地获取。只有当你的复习超前于老师的时候,复习的效率才会成倍地增长。如若你始终落后于老师,那么你会跟得很累!当然老师也会很累!

  孩子们,为了你自己的轻松,也为了把这份轻松带给老师:请你一定要“超前复习”!

数学议论文15

  数学老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地讲着,我的头不时与桌面进行亲密接触,我看见周公正向着我招手,待我睁眼一看,是那位我最最亲爱的数学老师站在我面前,双手叉着他那可以和酒桶相比的肚子朝我微笑。结果当然是被骂一顿。从此,我恨死他,永远只知道表扬好学生,却从看不到一个差生的痛。

  同学都回家了,只有我,趴在桌子上,进行反思。我想着我的数学成绩为何一蹶不振,看着挂满灯笼的数学试卷,我哭笑不得,只能证明:我是一个数学白痴。

  以前,我的数学成绩还可以维持在九字状态。而现在,我抱着令我骄傲的语文和拖着令我讨厌的数学上了初二,来到这个人才济济的班级。再那里,成绩好的一大片,数学好的更是数不胜数。我想象着自己像一只蚂蚁,被越踩越小。我也想过如何提高我的数学成绩,至少,可以抬起头面对数学老师。

  晚上,坐在家里写数学老师给我的作业,苦苦地思索几道题,花了几个小时。然后在从华罗庚骂到陈景润,从上帝骂到如来佛。骂累了,又接着学,学累了又接着骂。看者稿纸上密密麻麻的数学演算,我的上眼皮与下眼皮以每秒0.1厘米的速度上下平移。没办法,喝上一杯咖啡,又去学我的数学。

  我问数学尖子到底有何秘方,数学尖子笑而不答。我偷偷观察过数学尖子,无非也就是整天上网,打篮球。考场内,数学尖子在拼命地演算,我边转笔边思考。数学尖子用了1小时答完试卷,然后出去打篮球。我也用了一小时答完试卷,然后看我的小说。试卷发下来,数学尖子得了107分,我得了71分。我苦笑:这也许就是天才与白痴的区别,没有天才,哪来的白痴呀!

  我依旧拖着我不满意的数学成绩,在教室里写着被数学老师罚的作业,嘴里骂着他那八字行的脸。我还是喜欢不受束缚,在校园里招摇走过。只是,该去面对一些事情了……

【数学议论文】相关文章:

我们生活中的数学-初三-议论文01-08

把握自己议论文_议论文12-15

把握今天议论文_议论文12-15

把握当下议论文_议论文12-15

议论文11-29

不怕挫折的议论文_议论文12-15

爱的奉献议论文_议论文12-15

高中议论文议论文五篇12-10

从一张数学试卷中感悟-议论文-高一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