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55分例文
立意角度
①从家长或教育者的角度,在不以分数论成败,
②教育不能以单纯追求分数为目的。
③从孩子的角度立意,可理解为正确认识自己。
④批评教育好还是激励教育好。
点滴的进步值得表扬,教育也需要宽容。
教育是为优雅的前行
漫画中,两个唇印与两个巴掌,在鲜亮的分数映衬下,显得格外刺眼。假如穿超千年,孔夫子看到这幕,是会开怀一笑,亦或蹙眉不语?毕竟,我们向是不耽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国人的。分数有值,幸福无价,毕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仍需保有一份对不完美人生的敬意,我们,要学会优雅地前行。
诚然,学业重要,分数是衡量学业的重要手段,谁都不甘为人后,谁都愿金榜题名。考试给了所有人以公平,也考验着人们不同的评价态度;学习给了普通人以机遇,也淬炼着我们不同的内心渴望,如果生活永远都如西西弗斯的周而复始的巨石,那种压迫感,自是社会难以承受之重。
加缪说“攀登顶峰,这种奋斗的本身就足以充实人的心。人们必须相信,垒山不止就
是幸福。”相比分数与光环,对幸福的追寻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给予孩子阳光、智慧、包容的态度,才应是教育赋于人最强大的力量,《最强大脑》赛事中,在父亲管束下极少有假期“天才少年”李云龙以为自己落败时的崩溃痛哭,与爱好广泛、潇洒的对手安德烈因担心云龙而黯然落泪形成鲜明对比,陶子的一句“云龙,你的人生,要因为遇见安德烈而有所改变!”,点醒不仅是台上台上的观众,更是我们整个社会对教育的思考,借用比赛落败但征服全场泪点的孩子安德烈的话说:我是来享受比赛的!享受过程、体验快乐、学会分享,才能给孩子以优雅绽放的姿态。
教育是为了优雅地前行,更是为了给人探求的勇气。教育中从不乏对分数的历练,缺乏的常常是给予人格的涵养与包容的心态。很多时候,反观我们的教育,对分数与完美地过度追求,仍是社会与家庭不能承受之殇。且不说萧百佑、蔡美儿狼爸虎妈式教育剥夺孩子幸福童年换来所谓的名校,也不说同为室友的复旦投毒案让死者难安生者痛心,单是留守儿童毕节四兄妹自绝于世,留光环于世人却将痛苦隐于心底的“史学奇才”林嘉文挥别人世的悲剧,都不禁让我们深重反观社会功利教育之痛、灵魂之重。教育的理念不应为分
高考作文55分范文篇二:周鹏高考作文(55分钟搞定55分)[1]
周鹏高考作文思想
(一)多种作文形式并存
从1978年至2004年,高考作文完成了由“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再到“话题作文”的“三部曲”之旅。从1999年到2004年的6年间,高考作文一直走在“话题”作文的旅途上。2004年的15份试卷,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的比例为14︰1,这应该是话题作文的鼎盛时期。
而2005年的命题已开始从这一模式下解套,在16个作文题中,采用话题作文形式命题的只有7个(包括3个全国卷题目),而命题作文占有4席,供材料作文3个,材料加命题作文1个,图画型作文题1个。“话题作文”已经不再一统天下,而是多种作文形式并存,并且各种命题形式相继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回归。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出现的一种全新的作文命题形式——“新材料作文”,或者叫“后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已经不限定一个具体的话题,而只是根据材料给出一些启示和要求,要求考生所写的内容与这则材料的主题相关就可以了,范围比话题作文更宽泛,更少束缚,所以是一种“新材料作文”。这里以2005年湖北卷为例,命题者在提供材料后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话题,而只是要求考生“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作文,“根据材料感悟”,“感悟”什么,怎样“感悟”,都未限定,范围十分宽广,这与话题作文相同,但与话题作文不同的是,命题者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话题,确立什么话题,确立什么主题倾向,还需要考生根据材料进行“二度命题”,这就有别于话题作文。无独有偶,2005年的福建卷同样也是这样一道“新材料作文”,题目也是先给出材料(两幅图),然后要求考生自拟话题作文,“自拟话题”实际上也没有规定话题,也只是启发考生注意从材料中引出自己的主题来作文,读懂材料是写作此类题目的关键。非常巧合的是,2005年上海卷也是采用这种命题形式,命题者在给出了三个镜头以后,提醒考生“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辩析,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命题者也没有给出一个的话题,只是限定了一个范围,这也是一个需要进行“二度命题”的“新材料作文”。坦率地说,湖北卷
和福建卷这两道题目命题形式是值得肯定的,有一定的探索性,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但所提供的材料却不能让考生轻易读懂,恐怕一般的考生都会在读懂材料上煞费思量,审题的门槛太高,不利于考生的发挥,与作文考试降低审题要求的精神也不合。
(二)体裁要求具体化、多样化
近年来的话题作文有淡化文体的趋势,但淡化文体并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说要依内容定文体,依自己的所长定文体,依表情达意的需要而选择更为合理的表达方式,曲尽其意。其实,分析历年的高考题,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都特别适合写议论文。
而2005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最大亮点是:体裁要求的具体化、多样化。话题作文可以文体不限,但如果全部这样显然就走入一个误区。一方面,“话题”二字,本来是从内容方面着眼的,并不一定就必然不限文体;另一方面,无例外的文体不限,必然导致有人回避本应掌握的文体写作。2005年的作文命题是对作文文体要求的一次校正,从各地作文题看,考纲要求的“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完全得到落实,不同地区的作文题,有的明确要求写议论文(如北京卷),有的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如湖南卷),有的要求写说明文(如重庆卷),加之试卷中语言表达部分对应用文的考查(如全国卷Ⅱ中要求写请柬等),2005年的作文命题可以看作是关于文体要求的一个新的转折点。
(三)命题表现出共同的追求
高考作文命题从历史的趋势来看,限制性呈递减之势,而自由发挥的程度则日益增强。限定性主要表现在以前由政治化转向道德化;80年代中期有某种道德导向淡化的苗头,但主题有限定,如“毁树容易种树难”“近墨者未必黑”。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思想评论,甚至“中性”的命题,如“习惯”“尝试”等。根本性的突破是基础教育改革展开以后,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题目在价值上的规定性并无明显的线索可循,自由发挥的天地空前拓展。这样的命题可以叫做“无主题命题”。十多个省市自行命
题以后,对无主题命题的认识趋于一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的专家们创造了一种完全开放的作文题:例如,“面对大海”“杂”“忙”等等,表面上是直接命题,实质上是完全开放的,完全开放意味着强制性主题的取消,同时也意味着自主立意压力的增强。对于考生来说,严峻的考验在于,无序的自由思考不能成为文章,极大的自由度,可能造成散漫芜杂,成文的最低限度是集中和有序。如何凝聚思考的焦点,成了对考生素质的挑战。还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福建高考作文题,题面和题干焕然一新,只有十个历史名人和文学形象,任凭考生自由评论。这不但要求考生有凝思概括、逻辑拓展的能力,而且对其文化修养也是一种挑战。一个没有足够课外阅读量,没有起码的独立思考能力的考生,是无法应对这样的考题的。
2005年,自行命题的省市增加到15个,题型更加异彩纷呈,强制性主题作文日薄西山。湖南“跑的体验”,广东“纪念”,北京“说‘安’”,浙江“一枝一叶一世界”,“位置与价值”等等,几乎全部是不设主题限制的。上海今年的命题提供了多元的感性素材,它是复合的,各不相干,处于无序状态,命题的旨意正是要求考生从无序的现象中发现统一的线索,这就不仅需要独特的情感,而且需要独特的智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无主题命题(材料作文)的一大进展。它强调了过去我们多多少少忽略了的环节:独立主题形成于对无序材料感觉的梳理和提炼。学生的主体建构始于感觉的有序提纯。上海命题的好处还在于,在题干中有对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诱导,题干中提示:“对你成长的影响”,这就明显地防止了流于感性,突出了智性和理性提升的要求。
话题作文从开始运用到广泛流行,逐渐产生了一种倾向,那就是感性材料往往比较单调,比较粗浅,缺乏情感和智性的含量,这就难免使考生忽略从知觉到情智的跨越。而北京的“说‘安’”(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之类的联想),浙江的“一枝一叶一世界”(从“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来),都在并非单一的感性材料以外,提供了一些指向智性升华的要求,显然更有利于检测考生感受和思绪的纵深层次。
2005年比较好的命题都表现出了共同的追求,那就是在提供感性材料的同时,诱导考生不但要向感情,而且要向智性和理性升华。
这种无主题命题方式之所以能迅速地取得了主导地位,原因在于超越了命题作文的致命弱点。命题作文提供的主题,不但是现成的,而且是公共的,他人的,并不是学生自己从真切的体验中概括出来的。无主题命题的最大优点,就是把确立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立意放在第一位,立意是为文的前提,立意的难度在于,必须在纷纭的现象和错综的感受中进行提炼,所以,控制跑题、离题的潜在危机,成了考查的重点。要通过这样的考查,光凭文字工具的华丽是不行的,对自己思维具有灵活调控的能力才是制胜的法宝。
高考作文题智性含量的增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义。《语文课程标准》对这一点有明确的规定:要让学生在“知、情、意”三个方面,或者三个层次,得到全面的发展。知,是感知,或者通俗地说,是感觉,属于心理比较低的层次;情,是情感,在心理上层次要高于感觉;而意,是意志,属于更高的层次,一般说,是智性或者理性的层次。知情意三个层次都得到发展,这是人的精神全面发展的表现。从根本上来说,自主立意,不但是作文的要领,而且是树人的根本。高考作文题智性含量的增大,是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功能所要求的,高等教育和中等学校的最大不同,就是学科的理论性。没有一点从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起码训练的考生,到了高等学校,是比较难以胜任抽象度很高的理论课程的。
从命题到话题和材料作文,从强制性主题到无主题命题,从封闭性到开放性,从抑制学生自主思考到迫使学生独立概括;历史的发展已经把智慧、智商,把理性思维的考核提上日程。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应该以新课标为准绳,在校正以往不良倾向的基础上,尤其要重视三方面的问题:(1)培养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积极积累素材,积累思想,积累情感,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可忽视的基础工作;(2)培养全面踏实的写作能力,一步一个脚印地练就各种基础文体的写作基本功;(3)培养真诚表达的文风,学会具体的记叙,学会生动的描写,学会准确的说明,学会辨证的'思考,学会真诚的表达,应该成为我们专门训练的内容。
二、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作文现状
在平时作文和各类考试作文中,一大批说理浅薄、故事单薄、缺少层次的平庸之作成为了主流。
1.学生作文中主要弊病
(1)审题不严,偏离题意
一部分学生审题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
①背离:在学生的试卷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些学生的作文主旨完全违背命题者的意图,一点不沾边。
②偏离:这类情况较多。有些学生审题意识薄弱,对文题只是粗略一看,不注意把握试题的内涵,结果重心偏移:或因为不能准确理解题意,或因为没有拟纲写跑了题,或将作文话题在没有“搭桥”的前提下,生硬地去换成其他概念。
③模糊:故作高深,行文晦涩;或者不明确点题,以致阅卷者不能迅速看出主旨而判为离题作文。
④偏颇:不少考生的作文,只能在表面上做文章,缺乏见识和深度,见解平庸,观点烂熟平常,早已无须证明;或认识错误、庸俗;或出语绝对,好扩大,喜夸张,表述一个观点不留余地,非此即彼,无节制地宣泄个人化的情绪。
(2)内容单薄,选材失当
①空洞:全是条条框框,无一点细节,无事实,无引语,无“形象”化句子。
②单调:素材少得可怜,全文证明观点的材料即作文题目所给的材料,或只将作文题目所给的材料进行扩写;或作文材料再加一个寓言故事,不能充分论证观点或表现人物。
高考作文55分范文篇三:2016年高考作文优秀范文集锦
2016年高考作文优秀范文集锦
6月7日高考当天,福建省公布今年高考作文题目——分数与教育,那么关于分数与教育方面的作文要怎么写呢?下面跟yjbys小编一起来看看最新范文吧!
【2016高考新课标Ⅰ卷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高考作文范文一】
拒绝惟成绩是论的“实用主义”
福州二中韩杨煜
有这样一则漫画:两个孩子同时领回了考试成绩,一个得了满分受到夸赞,另一个因没有及格而受到批评;可在第二次考试,原本的满分学生退步受到责骂,不及格同学获得进步受到了表扬。
当我们解读这则材料,会发现不论是作者还是我们自己,都将成绩与奖惩联系了起来,可这样的“以成绩论英雄”真的是恰当正确的态度吗?我认为这并不可取。
Uber的创始人特拉维斯给出过这样一个“冠军理论”:面对逆境,要把一切置之度外,无论如何都要取胜,这就是成为冠军的意义,这样的“冠军思维”是一种鼓励人们努力拼搏,执著前进的人生态度,不可否认,它在许多人身处困境低谷时给予了有效的指引,但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人都会成为像第一个满分学生一样“冠军”吗?
我们身处一个充满较量的时代,每个人都被督促着匆忙前进,仿佛只有不停地奔跑才得以实现超越,却很少有人自问一句“做冠军真有那么重要吗?”如果注定成王败寇,未得冠军者仅能成为败者,那么惨败的人生又有何意义,真正的成功是对自我的肯定和超越,应是不断自我完善的历程,但绝非“惟成绩是论”的当代实用主义。
伦敦奥运会组委会回答过这样一个问题——比赛的意义在于什么,给出的回答是:学会获得成功,更学会体面有尊严地去失败。我想,你我如竞争赛跑般的人生意义也在于此。有价值的生命贵在勇于坦然面对成败得失,用成绩高低论成败未免太过狭隘了,更不是不成功便无用。
我们的生命是不断前进上升的过程,这其中会有许多或大或小如意和不如意,可真正决定生命质量的是我们以何种态度面对它,我们的社会用一种较为功利化的状态影响了我们,也影响了学校、家长的教育态度,我想我们更应明确的是,学习并非只是为了让我们披荆斩棘地去杀出一条血路,而最后却在头破血流中除了分数和成绩一无所获,无从寻找自己的价值亦或低估了自身的力量。学习的意义在于思想、智慧和修养,它决不是一纸分数可评判的,我们应理性看待,拥有“毕竟东流水”这般向高远未来眺望的气魄,不拘泥于自我,不汲汲于眼前,告别“惟成绩是论”的“实用主义”和“以分数论英雄”的误区,才是实现自我的价值之道。
【2016高考作文范文二】
教育公平与分配正义
厦门双十中学白乾政
一组言简意赅的漫画,直指教育的核心目的,引人深思。漫画中,考过100分的优生因退步两分而受惩罚,而原只有55分的差生因考了61分而受到奖励。表面上是在讽刺当今教育的不公平,实则是在扣问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精英或是鼓励差生?
我的回答是后者,教育的目的不应简单地以功利主义的结果论来裁决,而应以培养并激发普通人的潜能使之有能力追求更高的美以及更幸福的生活为宗旨。这就解释了为什么98分的优生考得比61分的差生好却遭到惩罚。因为教育的初衷是让他们突破自我的桎梏,而非同他人比较。
这组漫画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莫过于今年沿海地区高校招生名额向西北内陆转移而引发的史上最大的家长维权活动。表面上看有能力考98分的考生无法获得优质教育资源,而仅仅只考61分的西北地区考生却能轻松上名校是一种不合乎逻辑的行为,是违背教育资源分配公平的行为。然而,细剖背后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以及道德哲学的充分考量。我们必须承认:这是完全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以及分配正义的要求的。
西方哲学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曾指出:“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就是分配正义。”这其中的“社会公平”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也包括教育公平的问题。当前中国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政策的倾斜看似荒谬不合理,实则是为了最大程度上地维护教育公平分配正义。我们不能否认沿海考生的努力及成就,但受制于不同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影响,让沿海考生与西北内陆的考生同台竞技,无疑只会加剧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和不同地域关系的紧张程度。因此,适当地“照顾”西北考生,是我国教育理念的一次提升和进步。这说明传统的“择优取士”已逐渐向现代教育理念靠拢——无论是考过100分的优生,还是只有59分的差生,卷面的分数已不再是衡量教育成效的尺度,卓有成效地挖掘每个个体内在潜能并赋予个体追求自我幸福生活的能力,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而要达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理论高度,就必须努力推广教育资源的公平以及分配正义的理念,让不同水平的人,不论是100的优生还是55分的差生,能享有同样的机遇去发挥自我的潜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忽视优生的培养,只是在一套相对公平的体制下,每个个体都能因自我的突破而获得嘉奖和鼓励。也需要有人鞭策退步的人奋发图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与分配正义。
亚里士多德曾言:“教育活动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培养具有美德的公民。”惩罚98分的优生和奖励61分的差生,都应在于培养共和国的公民,使之具有更高级的道德追求,而不应一味鼓励高分而扼杀天性。教育公平与分配正义的理念应当体现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如此,方能有道德完善素质良好的公民撑起共和国的大厦,推动中国崛起!
【2016高考作文范文三】
回归人学,淡化分数意识
满分少年稍有失误辄遭责骂,后进儿童些微进步即迎赞许,而进退步间的衡量标准竟唯系于分数,于如此转折对比中不难看出简单以分数为指标的功利化家庭教育的现实图景,着实令人嗟叹!
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几乎每个为人父母者皆希冀孩子能够成龙成凤,寄望于其在成长中能有所进益。其出发点绝对是无可非议的,但以分数论实施标准却是有失偏颇的。然而,这种标准取向却又非个例,而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于是有学者韩桐彦在《素质教育》一书中尖锐地把中国教育模式概括为小学听话教育,中学分数教育,大学方为知识教育。
如此家庭教育中的分数崇拜趋势是考试机制所造就的功利主义的一种集中表露。在当下中国许多家长的思想里,高分与好大学与光明未来之间是存在必然关联的。且在施行高考体制的当下,考试也的确乃是多数人进入高校学校的唯一渠道。由是,功利教育观便有了其存在的现实土壤,且在现实趋动下愈演愈烈。并产生了诸如虎妈、狼爸之类以激进高压手段帮助子女成长的现象,且不乏拥趸。似此般教育乱象无疑是与苏霍姆林斯基的“人学”、陶行知的真教育相背离的。德国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强调:“教育应是对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与认识的堆积。”可当下现状许已是本末倒置了。家长、教师、学生往往如赫伯特、马尔库塞所形容的单向度社会中人一般为分数这一单一的指标因素所左右。并且,还沦陷到更深程度的教育领城的异化中去,丧失了支配自我的能力。而这皆是根源于社会价值取向的单一化及教育体制机制的单一固化。众人皆追利而去,为求高校青睐而千万人同挤一独木桥。竞争的不断激化也使得教育不断畸化。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是在指责高考机制。事实上,高考已是目前实现教育公平的最优化方案之一了。而应是要求个体在此般形态下的自我审视与调整。德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有言:“在教育中一切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教育者的过度功利化将致使受教育者的偏离。虽无法脱离考试分数的框架桎梏,但一定程度上对人学本源的回归。卢梭提倡“自然主义”的教育观,倡导遵循自然天性,让孩子在教育中占主动地位。或许现行体制下其难以实现,但逐渐淡化分数意识,呼唤教育回归已实乃当务之急。
【高考作文55分】相关文章:
高考作文06-01
高考作文06-03
高考作文话题05-22
高考作文期待04-06
早高考作文07-16
跳出高考作文07-17
镜子高考作文07-17
我的高考作文06-29
他们高考作文06-29
自序高考作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