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渔父》有感作文(精选5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渔父》有感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渔父》有感作文 1
历史的波涛,会卷走河底的沙尘,但深沉巨大的磐石却稳稳地沉淀下来供后世瞻仰。我似乎又听到屈原在吟诵着《渔父》向我走来。 ——题记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渔父》中,屈原这样向渔父也向我们解释着他被无情流放的原因。此时他已颠沛流离多时,身心潦倒不堪,却仍然骄傲地诉说着自己的“清”、“醒”。
他难道还不明白正是自己孤行到底的“清醒”把他推向了潦倒的边缘吗?他当然知道!面对渔父的善告,他再次激昂愤慨地大呼:安能身之察察而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实际上,这是坚守理想的他在告诫疲惫不堪的自己,在鼓励几近崩溃的自己!
这不能不让人以之动容啊!屈原,他的一生都在为实现“美政”的理想奔走呼喊,即使遭人排挤,即使被贬流放,即使失意一生,也不改初衷。
也许有人会像“渔父”一样,认为他这样做有些不值。可是,如果人人都为了享乐苟活而放弃自己的理想,这世界将变成怎样?
这世上将没有《史记》了———如果司马迁没有因为坚守理想,受刑之辱早已将他吞噬殆尽;这世上将没有“戊戌六君子”了———如果谭嗣同他们没有因为坚守理想,他们将不至喋血市口;这世上将没有《日心说》了———如果哥白尼慑于教会而放弃理想,他将不会落得葬身火海!
可这些假设全部不成立!因为他们无一放弃理想,无一不是为了理想愤然前行,完成了为人的涅磐,书写了人类灿烂光辉的历史,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坚守理想,于他们自己本就是一种幸福快乐,于整个人类更是伟绩卓著!
所以,“渔父”们,请你们别再为屈原坚守理想不值。相反,我们都应该为了理想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我们的困难挫折与伟人们相比,简直微不足道;他们尚能为理想奉献一生,我们有什么理由因挫折困苦放弃理想?
心怀理想。让我们再次瞻仰那吟诵着《渔父》的屈原,就让深厚的古典蕴藉深刻我们的理想。
读《渔父》有感作文 2
渔父无疑是大自然塑造的最干净、最亲切的人类。千山鸟飞绝时,孤舟蓑笠翁,一只孤舟在浩无边际的江上漂荡,舟上只坐着戴着一个斗笠,穿着蓑衣,垂钓的白发苍苍的老人,与水为融,在世俗的污水中,他选择“濯吾足”,足,恐怕就是他跺在脚底的,厌恶的`污水,大自然的清水,他选择“濯吾缨”,缨,系帽的带子,愿清水洗涤内心,留下一片澄净在脑海,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隐者,“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在对屈原的关切疑问,屈原的决然严肃后,他选择在歌声中离去,他与屈原不同,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苟和不妥协,他明哲保身,随遇而安,与世推移。
他又与屈原相同,与世无争,内心清高,只是他们选择的态度不同,屈原积极入世。渔父消极出世。无论怎样,他选择的大自然,是最纯净的地方,没有官宦的争位,没有世俗的占据,没有人心的推搡,有的是青山绿水,平静安逸。渔父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象而具有了某种的文化内涵,遗世独立,清高隐逸,历经沧桑,明于得失,归于淡泊,与世无争,愿为大自然中渺小的一抹,享受当下的生活,与水一样,平静安逸,清静无为。
读《渔父》有感作文 3
楚顷襄王放逐屈原,屈原至于江滨,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故。”这样,渔父第一次被历史记住,第一次走进诗人的世界;他也同样记住了历史,诗人同样走进了他的视野。“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自说孤舟几十春,不曾逢着独醒人”,他也寻找清醒的`诗人,寻找清醒的世人。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漫山皆白,雪野茫茫,鸟雀不见,路径无人,孤舟蓑笠,独钓寒江。雪大雪密,雪浓学厚,流动的江水都积满了雪而奇寒!渔父不怕雪大,不怕天冷,忘掉一切,孤高清傲,凛然不屈。渔父的形象,诗人的寄托。
渔父不语,?乃而已。静时独留盘石,动时出没风波,好个温文沉静,好个惊涛骇浪。渔父的隽永,渔父的惆怅,渔父的闲适,渔父的匆忙,纵横交织,纤陌缠绕。总之,渔父者,宁静闲适,超然物外,不落俗套,凛然清高者也。连狂放不羁的太白也为之幻想:“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读《渔父》有感作文 4
《楚辞》中渔父是一个隐者的形象,代表了一种遗世独立的清高。他隐居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有点陶渊明的风格;而屈原则与渔父相反,他有自己执着追求的理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渔父对屈原说:“世人皆浊,何不其淈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餔其糟而歠其酾?”可见屈原一味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却没有考虑周围的环境,实际上是自我限制,假如他能辅佐一位贤明的君主,那么屈原可能不会被流放了,他的人生会有更多的作为。
在《渔父》的最后一段中,渔父唱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句话是一语双关,渔父告诫屈原,要依照周围环境选择自己的行为,这是一种超脱自我的心态;不追求名利,不受外界干扰,当时代清廉时,自己再出世有所作为。这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思想,而是一种应时事而变,十分理智的做法。
相比于屈原投江,以示对祖国的忠心,我更赞成渔父的想法,怀揣一颗自由心,即使受到打击,也可在最快的时间内调整好状态,让心中多一丝镇定与坦然。“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陶渊明潜于官场,最后隐居深山,都说明了我们要像渔父一样,不能一味地向一个方向前进,不知回头。
放眼当今社会,人们忙于繁忙的生活,不大可能保持内心的宁静淡泊,所以渔父的特点在当今社会依然适用。当然,你阮籍那样自傲的性格,在现代也是行不通的,现代社会的生活如同大浪陶沙,稍有落后,就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所以我们要懂得应时而变。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像屈原和渔父这样的人:有的豁达乐观,有的自命不凡。这代表了两种生活态度:他们没有对错之分,不论哪种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屈原以死昭示了对国家的忠心,渔父仰天长叹,表达了对时世的无奈,他们都关心天下的人,只不过是以两种不同的方式罢了。
其实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像渔父一样的人,他们崇尚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知难而退。例如诸葛亮刚出山刘备的实力不强,所以诸葛亮毅然舍弃当时的总部新野。诸葛亮因为有像渔父一样知难而退的`思想才使得吴蜀汉三足鼎立之势。刘翔在奥运会上退赛被人们指责,但如果他坚持比赛就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这种种的例子表明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懂得以退为进,不能一味蛮干。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学习渔父的消极避世的做法,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真的学识,还自认为很像渔父一样的隐者,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这些昔时的场景已被碾为尘埃,虽然屈原和渔父已被人们逐渐淡忘,但他们留给人们的经验和教训却永远不会消失。
读《渔父》有感作文 5
读完《渔父》,首先对于屈原的逝去表示惋惜与同情,但我并不认同他的做法。屈原宁赴湘江,葬于江鱼之腹中,也不懂得变通自己。以屈原的才能和才华,如果能有渔父那样的想法,那么如今史书上就不是对他的惋惜,而是对他的赞叹了。而他选择一死了之,再也看不到世道之乱,百姓之苦,解脱了自己,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何尝不是违背了当初的治国初心,放弃了百姓呢?
司马迁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回顾屈原一生,如果他没有跳江的话,那在那个举世皆浊的大环境下,我相信屈原一定能坚持自己做出一番功绩,或者不那么肯定的说,就算他没能实行自己的理念,但也会有更多的想法流传到今天,由我们来传承。
在这样的逆境面前,屈原心灰意冷,悲观厌世。他没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唤醒沉睡的众人,也没有变通自己。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其推移。”屈原没能明白。渔父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也没能明白。屈原只感到天地之大,却无他容身之处,所以他执拗地选择了葬身鱼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屈原不愿随遇而安,以决绝的方式告别了自己,最后依旧是什么也没留下。而我们在现实中更是用的是渔父的.态度,我不认为渔父的态度是消极的,明哲保身,随波逐流是对环境的适应性,正是这种适应性才能让你灵活变通,渔父的淡然心态才是我们在大环境下所需要的。
适者生存,无论是谁,身处在哪里,都应学会随遇而安,做好自己生活。生存法则,只会留下适应者。
【读《渔父》有感作文】相关文章:
渔父乐10-10
渔父岛堆沙04-15
屈原《渔父》原文及译文03-17
《渔父》教学实录(精选7篇)10-11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赏析12-14
《沉醉东风·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01-17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翻译06-19
高二语文《渔父》教案(精选10篇)06-19
《渔父》教学案例教案(精选9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