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以小见大的作文训练
导语:以小见大法,亦称小中见大法,或称小题大作法。即文章作品中,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反映深广内容的写作方法。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欢迎阅读!
篇一:语文作文训练-以小见大
作文指导:作文技法——"以小见大”
一、什么是“以小见大”呢?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以“亲情”为话题。有一位同学写了《明天吃什么》,时间是一天晚上,地点是家里,事情是爸爸和妈妈商量明天早上为要考试的“我”准备什么样的食物。人物对话描写细腻真实、妙趣横生。作文《纸飞机》则回忆了外公生前为“我”折许多种小飞机的事,小飞机虽小,却表现了外公真挚博大的爱。
以“幸福”为话题。有一同学写了《爸爸妈妈的爱情》,文章重点刻画爸爸和妈妈搬运家具时,爸爸的手好像被碰了,妈妈关切的询问,他们互相体贴的这一幕使我对爸爸和妈妈的爱情和幸福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此外,还有同学写童话《我是一只幸福的小狗》,主人公小狗赌气离开穷困的家出走,本文通过它的经历表现了“有钱不一定就是幸福”这个深刻的主题。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应能大概明白“以小见大”这一写作手法的可以怎样去运用了。
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使我们的文章更好地做到“以小见大”呢?
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细心观察生活,合理筛选材料。
②写有价值的“生活小事”。
③联系实际,挖掘材料的闪光点。
④重视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
⑤选择思维方式。
⑥放开眼量,提升到时代高度。
⑦合理想象联想、提升材料层次。
二、作文写人技法之以小见大:
管中窥豹【考试要点】
1、文章所表现的重大主题,小处选材;大型题材,小处着墨;材料众多,选取典型;小处着眼,细节描写等等都能体现“以小见大”。
2、以小见大是写作技巧的一大亮点。
3、看似平凡却不平凡的小事,往往能发现令人意想不到的“亮点”。
4、凡人小事中发现“亮点”,悟出道理,揭示主题。
篇二:小见大的作文范例
以小见大的作文(一)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星期六。鸟儿在欢乐地歌唱,小溪在静静地流淌,心情也越发地舒畅。我想:今天早上玩游戏,下午收拾房间,晚上做作业。一想完这个计划,我的心情欢呼雀跃,因为想到今天有事忙碌的、充实的。
转眼间,就到了中午。我在收拾房间。我在抽屉边缘无意间发现了一只快燃完的蜡烛。“嗨!这么短的蜡烛还留着干嘛啊!”我默默的说。然后我就不假思索的随手把它给丢进了垃圾桶里了。
到了傍晚,吃完晚饭以后,妈妈千叮万嘱地对我说:“现在我要去上班,爸爸不在家。你可要好好地管住自己,作业要早点做玩哦!”我嫌她烦,门一下子就被我关上了。之后,我来到了书桌前,开始“战斗”
做了一会儿,突然停电了,房间顿时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我害怕极了,心里充满了恐惧。我想:怎么办?现在爸爸妈妈都不在家,这么黑我该怎么办?问题是我的作业还没有做玩呢?
我起身开始寻找手电筒,我拿着点蚊香的打火机把整个房间,都没有它的身影。我无助地坐在床上,我非常地绝望,忽然,我想起了早上丢弃的那只蜡烛。
我跌跌撞撞地把它摸到手,如获珍宝似的点燃了它,它就像一朵红色美丽的花,把浓重的夜幕撕开了一角。我就像一位小宝宝受到惊吓时被妈妈抚摸时的心情。心顿时被安抚了下来,值后,我伴随着这微弱而又万丈光芒的光源,又投入了“战斗”。从这小小的事情就可以知道世界上再微不足道的东西都有它的伟大之处。譬如这根蜡烛,虽然只燃烧了一次,但却挽救了精神上受煎熬的我。
以小见大的作文(二)
生活中有许多感人的事,它们像海底的一颗颗珍珠,珍藏在我们心中!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院子尽是小鸟清脆的歌声——我该去上学了!
爸爸推着自行车,我坐在后座准备带我去上学,正在跟妈妈描述昨晚做梦时的情形,并且用手比划着,爸爸什么也不知,只顾着往前走,就在准备要过门槛的那一刻,意外发生了。自行车往前一拱,顿时我身子倾斜,两手不知所措“蹼蹬”一声,我重重的摔倒在地。地下满是尖尖的石头,我的头流淌着鲜血,失声痛哭起来,这声足可以震动山岗。爸妈一看这情形着急起来,爸爸立刻抱起我,飞奔向医院,一边跑一边安慰我可是,不知是谁惹怒了雨神,突然下起蒙蒙细雨,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下起了倾蓬大雨,路上的行人见状纷纷回家,这时爸爸皱起了眉头,不管下着多大的雨,不管路地有多么滑,爸爸都紧紧地抱着我,大步向医院奔去,终于到医院了,爸妈的衣服全湿透了,而我却是浓浓的暖意,感动地泪水夺眶而出。
爸妈我爱您们!
以小见大的作文(三)
这个星期五,我无聊之际打开了电视,在《天天向上》中,我为这个男孩流下流泪。这是一个叫贾盛强的普通男生,他在《天天向上》中比较较真,会弹一手好吉他,身高只有1米66的他眼中闪烁着执着,刚毅的外表下隐藏着对家人温柔的心。
一曲《姐姐》把对姐姐的思念烘托得淋漓尽致,从“泥巴抹在脸上那是做游戏,关着脚丫说我要教训你。”到“大手牵着我的小手,陪着我长大。再到“长大以后现在的你已经为人其为人娘。”
当之前“天天向上”五人开玩笑道:姐姐没来,这位男生眼中流露出一丝失望和悲伤,那是一种深切的情感,是由体内的血液奔腾激流勇出的失望和悲伤,他是多麽希望自己的姐姐可以看到自己的成功。
后来,姐姐从后台小跑而来,他看着观众的欢呼声,露出迷茫的神情,小心翼翼的回过头,只见一团白影扑来,眼睛一下子红了,一点冰凉的晶莹的泪水无声滑了下了,那一刻,他是幸福的,没有了之前的失望和悲伤,有的只是突如其来的惊喜和幸福。真真切切的幸福感包拢着他,在眼中的悲伤被幸福压下,亲情化为泪水,心是冷的,泪是热的,泪溶解了心,心溶解了世界,亲情流淌过了心,是一种温润暖和的感觉,如蜂蜜,更胜于蜂蜜,我想,拥有那一刻的他,宁愿用整个世界来换,只求多一秒钟。可惜我的笔尖描写不出万分之一的复杂心情,他或是欢乐,亦或是惊喜,又或是不可置信,姐弟相遇的镜头只有三两秒,但我相信,在他心里这一瞬间永远被定格,包括那是复杂的心情,说不上是惊是喜的心情。
姐弟情深,天地可鉴,每一个兄弟,每一朵金兰,都是我们要爱的人,团结一致方可共建美好地球村。
篇三:以小见大的高中作文的写法
唐代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一首咏史诗,借出土文物折戟和吴国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真可谓大内容、大主题、大感慨。但这首诗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这些大的方面的。前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末分裂动荡的年代,联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以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三、四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真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在作文时借鉴的。
笔者认为,根据小的内涵的不同,以小见大的写法大致有下列几种:
首先,以小事见大
这一类的文章往往通过叙写生活中的一件小小的极其平常的事情阐述一个大的事理。台湾著名女作家张晓风的《买橘子的两种方法》就是以小事见大的一篇典范之作。这篇文章取材于生活小事——买橘子:我买的每一个橘子都带梗带叶。而且,我又专爱挑叶子极多的那种来买,而公公买的却是光秃秃的一点枝叶都没有的那一种。我比较看重橘子的观赏价值,而公公看重的是橘子的食用价值。我没有自以为是地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公公,而是在说明自己选择连枝带叶的橘子的理由后,又入情入理地分析了公公选择光秃秃的橘子的心理原因。
他选没有梗叶的橘子买,是因为梗叶这些东西占重量,买三斤带梗叶的橘子等于少买了一个橘子,划不来。公公这样做、这样想,自有其道理。因为公公那一代却是从贫穷边缘挣扎出来的,对他来说,如果避开枝叶就可以为家人争取到多一枚的橘子,实在是开心之极的事。他把这‘买橘秘笈’传授给我,其实是好意地示我以持家之道。公公平日待人其实很宽厚,他在小处扣省,也无非是守着传统的节俭美德。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我没有把自己买的非常满意的橘子拿出来给公公看,而是悄悄地把自己买的带叶桶柑拎进了自己的卧房。我的举动,我的宽容,来自善解人意,然而善解人意则是由于我善于换位思考。正如我所言,我对他也对,真理往往不止一个。这就生发出一个大的意旨:为人应善解人意,换位思考,应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气度,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次,以小物见大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评价屈原的《离骚》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意思是,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旨趣却是极大的。
刘燕敏的《一棵核桃树》(《读者》2004年第5期)中写道:菜地荒了,篱笆没了,门前就多出一棵树。孩子4岁时,去了一次乡下,回来问我:‘妈妈,爷爷院子里有一棵枣树,我们家的这一棵也是枣树吧?’……我还真不知它是棵什么树。农校的一位朋友审视了一会儿,说:‘这是一棵李子树,一看叶子就知道。’。寒来暑往,它开花了,适逢爷爷从乡下来,对着被我们叫了三年的李子树,十分肯定地说:傻孩子,李子树什么样子,我能不知道吗?你们家的这一棵是樱桃树。直至深秋的一天,拆迁丈量的画线员说:这是谁家的核桃树你看看那上面,明明挂着一颗核桃。这棵树多次被我们张冠李戴,最后是它用一枚小小的果子,向我们证实了它的真实身份。
文章结尾处,由物及人,以核桃树这一小物见出大道理:有时我想……作为一个人,你必须奉献出自己的果实,否则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会真正认识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五段写园中蜂儿、蚂蚁、瓢虫、蝉等小昆虫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着、活动着,正是这些小动物向人们展现出缤纷的生命世界,无言地诉说着生命的美丽。这使我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无法替代的。最终,我从这些小生灵身上找到了答案:虽然残疾,但不能一味消极地想到死,而应豁达地面对死亡,以平静的心态看待死亡,进而获得顽强活下去的信心。
第三,以小人物见大
这里的小人物是指在社会上不出名、没有影响的人。以小人物见大,即以生活中平凡的小人物为叙写对象,通过塑造小人物的形象,揭示其闪光的性格层面,彰显其伟大的人格,折射出底层人民的光芒,喻人以大道理,动人以大感情,从而起到激励、感化读者的大作用。荣获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品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靴匠格斯拉,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一时穿不坏的——他好像把靴子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他虽然很穷困,但他恪守职业道德,他一生中只做一件事,也就是制作靴子。
他用最好的皮革,不惜时间,不让别人插手,废寝忘食,不预收工钱,经常断炊。他把做靴子这件事做到尽善尽美,宁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的质量。他认为他是最懂得靴子的人,可是顾客要的是时髦,这些最终导致他生意下滑,直到饿死。他身上表现出了底层劳动者的诚实敬业和高尚的劳动道德。通过这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形象,揭示出了深刻的大主题:小说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了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了靴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同时借这个形象,揭露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最后的常春藤叶》(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塑造了老画家贝尔曼这个小人物形象。
他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这凸显出他的善良。为挽回琼珊的生命,老人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冒雨踉踉跄跄地爬到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墙上,颤抖着调拌黄色和绿色,施展他的艺术才能,画出最后一片常春藤的叶子,却因此得了肺炎而去世。他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的精神由此得到了体现。借这个小人物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美好心灵。
第四,以小细节见大
细节是对人物、环境的某一局部的具体描绘,或是对情节发展中某一细微过程的形象展示。写一个人物,就要仔细描写出这个人物的形象、性格、精神状态……这一切,都必须用细节来显示。(夏衍《给一位青年的信》)写作比较短小的文章,一个细节就能成为一篇文章的主干;一个精彩的细节,也能成为揭示文章主题的关键。
丁海珍在《一笑》(《中学生作文大参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这篇文章中,于一瞬间敏锐地捕捉住了灿烂的微笑这个细节,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干,富有诗意地对其进行了描写。文章以看到一期封面有一幅题为微笑的花的画和附有胡适小诗《一笑》的《读者》为切入点,由小诗的触动引起了我与微笑的一段缘的回忆:初三毕业前,我与几位同学去一所师范类专科学校面试。在我准备进行最后舞蹈测试时,心情非常紧张,手心渐渐渗出了汗。
我前面一位参加测试的考生,步伐轻盈,动作优雅,但在跳到高潮时突然摔倒了。她的失败令我惴惴不安,可是当我们在练功房门口擦肩而过的一刹那,她抬头给了我一个灿烂的微笑,鼻翼微皱,嘴角稍稍上扬,没有丝毫怯懦与沮丧的微笑。这笑是如此纯美……我已不再紧张压抑却充满了信心和力量。我边唱边跳,歌声与舞步是如此地和谐,而展现在我眼前的始终是一个灿烂、纯美的微笑。后来我以很高的分数接到了这所学校的合格证,我笑了,为那个微笑而笑了,那个微笑一直留在我心里。
行文至此,对这一细节进行了升华:微笑,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了,但我们身边的人却可以从中得到安慰和鼓励。把你的灿烂微笑散发到周围,让微笑去告诉身边的朋友:我只想在你的理想和希望中,为你增添一份鼓励;我只想在你的生活出现疲惫和失意的时候,能给你一点力量和希冀。本文以灿烂的微笑这一细节作为主干,并通过这一小小细节揭示出了一个大的主题:至真、至善、至美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