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王阳明作文700字(通用20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心中的王阳明作文7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心中的王阳明作文700字 篇1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间走过来阳明。
山,从他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能看得远,而那些巍峨高山,便能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十二岁的阳明便如此,他认真地问老师:“何为人生第一等事?”老师马上回答:“读书登第”。阳明不以为然“恐未是,当读书做圣贤耳”,要做就做如孔子、朱熹类的大贤!
水,本来便是曲折蜿蜒,形态万变的。为了学习朱熹的“格物致知”,阳明与好友相约,在竹林“格竹子”。五天,好友病倒,阳明仍守着,直到七天之后,他眼前只剩一片朦胧的绿。这一格,格到了缠绕一生的咳嗽病。阳明开始怀疑,绕过了朱学的巨石,奔向远方。
山,素来是坚定不动的。科考两次落第,他淡淡地说:“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看着其他考生捶胸顿足,阳明任凭风乱雨砸,他安之若素。
水,自古便自西向东注入大海,成为浩瀚海洋。静静的龙场,狭小的石棺,顿悟,放声长啸!“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知行合一”注定会在世上成就一番涓涓细流淌入大海,引起了一场大海啸。
阳明出山。
王阳明的人生从此开了挂似的,官职一路高升,崇拜者、求学者络绎不绝。任知县,升御史,平南赣,定叛乱。心理上的战术,总与拿着武器拼命的莽夫要高级多了。
然而,山水是不会被世俗遮盖本色的。不管在哪里,都是“将军在讲课。”不论军情多么紧急,战果多么值得庆贺,他总在讲台前,抱歉地朝学生一笑,平淡地看战报,平淡地嘱咐几句,再平淡地回到讲台。
当皇帝身边的一群多事小人盯上王阳明,他便说:“心即理,致良知。”当宦官们乌云似的围在他身边,他稳如山,对付那一阵狂风,只靠良知指引,吾心光明。当一个一个奸计向他袭来,他静如水,只是见招拆招,光明磊落,亦复何言。
今日,阳明先生已不复存在,但他山水般的品质,始终被一代又一代的人追捧,阳明心学中,山稳,水流。
一鲸落,万物生,哺暗界众生六十年,而阳明心学,就似巍巍高山,涓涓细流,震撼了千千万万的心灵。
我心中的王阳明作文700字 篇2
我起前并不知道王阳明这个人,因为语文老师要上阅读课,在图书室为我们借了《明朝一哥王阳明》这本书。拿到书时,我心想,这个王阳明是个什么鬼?直到过了一天左右,在上自习课没事干时,我翻开了这本书,看到了王阳明有个粉丝团,作者称之为明矾。我纳闷了,明矾不是加速沉降的吗?怎么成了它的粉丝团呢?更让我震惊的是,他的粉丝团成员:曾国藩、梁启超、孙中山,还有一些日本人等。
王阳明是是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军事家和书法家,别人博而不精,他是博而精。他的哲学绝非书斋里的空想,而是学以致用的利器。用到政治上,他成了第一流的政治家;用到军事上,他又成了最可怕的军事家。
这本书讲了王阳明在政治、军事、思想上的成就,也写了他的教育有方,很多弟子都当上了大官……
我一开始看这本书,就想作者脑子有病呗?你写王阳明就好好写呗,在书里东拉西扯,让我看得心累。可是一想王阳明有这么多多粉丝,就耐着性子看了下去。走到看到两个小故事,我才被这本书吸引住。这两个故事是鄱阳湖大战和火烧朱宸濠。故事中他誓死不让宁王上位,要和他决一死战,我也看到了他的英勇报国和临危不乱的指挥能力……
我虽然还没有看完这本书,但收获颇丰。每一个人,无论智商高低,相貌美丑,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可能都会追问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看了王阳明之后,这一问题才在心中解决。
这本书我认为可以推荐给中学生和对自己人生迷茫的人看。因为,我觉得这本书可以帮你找到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心中的王阳明作文700字 篇3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
在一片青翠挺拔的竹林,空气中氤氲着竹子特有的青芬。阳光倚着竹杆,洒下一片斑驳的光影。
这是王阳明格竹子的第七天,此时王阳明头脑昏涨,对朱熹“进阶八条目”的起初两步“格物致知”,就已扑灭了王阳明对朱熹的狂热。
在那个以信奉朱熹为潮流的年代,是王阳明第一个站在了朱熹的对立面。王阳明做了一件大事,他果断放弃了格物致知。向前是勇气,转身是智慧,王阳明是智勇兼备。在一片芬芳的竹子林里,王阳明开始了他对“佛”的追求。
然而,王阳明就像是一棵笔直的翠竹。
每年科举考试,都会吸引无数考生进京赶考,场面尤为隆重。排名出来后,红榜上没有自已的名字,场面也是特别壮观,相比考前,哀声一片,唯有王阳明一声不吭。当人们以为他伤心过度时,他像竹子一样一根筯地认为:如果他为这动了心,便做不到知行合一。依他看,天下第一大事是做圣贤。恰似刘桢所说的“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般,他有松竹般的刚劲,绝不为一次落榜而动心,这才是王阳明。
在朝廷,这种品质也不曾消失。刘谨,一个如此贪财的太监,多少官员为这一事件多次向皇帝上书而被当场打死。一个个鲜明的案例摆在眼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王阳明偏要逆着顶斥刘谨,又不禁想到竹子逆着石头生长,明知上方有石头,偏要把石头顶翻。面对刘谨的追杀,王阳明面无惧色,各种耍技、装死,将刘谨玩得团团转。
阳明先生是在1529年去世的。去世前,他的徒弟周积问他有何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最后八个字在耳边响起。
我仿佛看到那片竹林里,那棵尤为笔挺的青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周围,皆是一片青芬。
我心中的王阳明作文700字 篇4
王阳明是我们余姚的四先贤之一,他是阳明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军事家,龙泉山北面的瑞云楼就是他的出生地。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参观王阳明故居。
还未走进故居,远远地就能看到故居前立着的一块写有“新建伯”的牌坊,据说是明武宗因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而对他的册封,穿牌坊而过,前面就是“阳明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王阳明的全身铜像,神情似严肃又和蔼。
跨过高高的门槛,终于迈进了这座闹中取静的古宅,端庄、典雅、大气是我对它的第一印象。自南而北,房屋左右对称而建,四周有高墙,大小庭院错落有致。初秋的下午,阳光淡淡的,爬山虎和常春藤交织在一起,垂在高高的墙上,给人一种萧瑟、宁静的感觉。
我和妈妈沿着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仿佛乘着时光穿梭机来到了500多年前王阳明生活的明朝。在气派的瑞云楼前,我仿佛看到了王阳明出生时祥云照顶的情景;在小巧的书房里,我仿佛看到了童年时的王阳明在烛光下看书的情景;在精致的后花园,我仿佛看到了幼年时的王阳明和同伴一起嬉戏玩耍的情景……我紧紧地跟着妈妈,生怕在这错综复杂的庭院中迷失方向。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瑞云楼里王阳明被贬到贵州后的生活复原场景,看着瘦弱的王阳明被贬贵州的三年时间里,一直居住在一个狭小的洞穴里,让人顿感心酸,但王阳明却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研读诗书,悟出了许多道理,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啊!
天色渐晚,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王阳明故居。通过今天的参观,我了解了王阳明有意义的一生,给了我很多收获,我为余姚出了这么一位了不起的先贤感到自豪!
我心中的王阳明作文700字 篇5
孕育十四个月降生于瑞云楼,祥云笼罩,这是为一代圣人埋下的伏笔。
一代圣人,如龙降华夏。
潜龙初展奇光,是在山中。成化十八壬寅,年十一的阳明随祖父山寺会友。谈笑间,杯起酒下,作诗为乐。阳明虽年少,却毫不逊色,执笔挥毫,神情若蛟龙游水之畅然无畏。《过金山寺》,美仑美奂,《蔽月山房》充满哲思,众人皆叹,可阳明不以为然,只觉得为圣人才是正路。
考取进士,二甲第七名,潜龙化身为游龙,畅游在仕途沉浮的大海中。因为身上留了太多仕途束缚的痕迹,欲隐居于山间潜心修道,却发现人之为人不能离开人伦。于是在历经侠、道、佛三关之后,游龙终于走上圣人之路,为起飞打下了基础。
蛟龙出于水,必将归于水,山留不住他,水才是蛟龙施展才华的场所。正德二年丁卯,阳明为避杀身之祸,假言投江,一跃入水,恰似蛟龙归水。游离的蛟龙,到达贬谪的贵州龙场,居夷处困,石棺悟道,飞龙一飞冲天。
腾龙在天,阳明开始了自己在历史上的惊人演出。恰逢宁王欲反,心学良知在刹那间告诉阳明要制止他。阳明用心学的巧妙,与其周旋。能屈能伸,在宁王招揽之下不变忠心,作一屈;假作宁王手下投降公文,使宁王生疑,作一伸。料定宁王志大才疏,交战之时反攻对方老巢,直击要害,最后以一群乌合之众对阵十万精兵时,如落花流水,大胜而归。阳明以心学之术,犹如蛟龙般,伸曲自如、能进能退,将宁王之心玩弄鼓掌,三十五日便将精心筹备数十年的叛乱平息。此立功之举,犹如为阳明这条蛟龙披上了一身金光,飞龙怒吼,鳞爪飞扬。知行合一,成就了功业,也成就了儒学。
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一定会有一条巨龙穿梭在云层之间,可见其飞舞的姿势,像极了国人平和中庸的样子,可闻其呐喊的声音,唤醒了国人麻木沉睡的个性。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龙腾华夏,繁花漫天。
我心中的王阳明作文700字 篇6
墨水把天空染成了阴暗的颜色,而在层云覆盖下的天空,竟透不出一丝光亮。
我的心也被天空所感染,心中因为最近学习上出问题早就变得压抑,只好外出散心。
不久,我被路边一处别样的风景所吸引,几棵翠竹,一张石桌,两张石凳,我便坐在石凳上静静地看着竹。
伴随着一阵清风吹来,我鼻中嗅出了竹香,脑中浮现了一个人影——王阳明。
刚到龙场时,他也是十分的烦恼,那里到处弥漫着有毒气体,有凶猛的野兽,还有极难相处的土著人,可自己却只能住在一个潮湿的山洞,几个同伴也因水土不服而生病。
他却在这十分困难之时,想着如何改变,熬草药,解毒气,造石门,防野兽,传心学与土著人。
竹,外表挺拔,而内心却也具有不一般的品格,从不弯曲生长是它的信念。
一切困难在他的坚持下逐渐迎刃而解,此时他在我的心中就像一棵竹子,内心坚韧,突破所有困难,而在龙场得到了自己极高成就大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误也”。在龙场作《瘗旅文》和《象祠记》。
“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王阳明在困境中遇到的种种不仅没有气馁,还不断修心悟道,向我们展示了面对困境他的作为。
竹子的坚韧是内心的坚韧像良知。是外表的坚韧为他所作的一切不放弃。
“人人都有良知,所以人人心中都知道是非,但耳朵不听是非,口不说是非,那也不是知行合一。”
之所以后人能给予王阳明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王阳明他不仅有良知,并可以做到知行合一,如龙场悟道。
我想看到王阳明便像看到了竹子,就像能嗅到竹香味,王阳明是竹,竹亦是他,他身上的品格是竹的品格,他身上的清香是竹的清香。
想到这王阳明似是出现在另外一张石凳上对我说:“你的耳朵不能听是非,省了多少闲是非;口不说是非,那也不是知行合一。
此时光破云层,那光不仅照亮了天地,更照亮了我的心,向我指引“知行合一”。
我心中的王阳明作文700字 篇7
倚坐在窗台边,望着盆栽里一朵朵鲜艳齐放的花朵,绿叶紧挨在下面,望去只成了陪衬,我的目光不禁有些黯淡。
缓缓推开窗户,清风扑面而来,吹起了手中书本的书页,“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的一席话触动着我的内心。确实,世间万物皆在人心,“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每一个人都是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立人格。
一阵淡雅的清香迎面而来,通过窗外是几株绿叶茂盛的桂花树,淡黄色的桂花镶嵌在茫茫绿叶之中。桂花虽小但却散发着独特幽香——这是属于它的“独立人格”。
重新拾起积了一层灰尘的魔方,夕阳染红了半边的蓝天,金黄色的光芒照射在魔方上,我的眼中亦闪烁着光芒,我不必因为学习成绩的落后,而成为朵朵鲜花下只能仰望,尽显无助的绿叶,应该发现自己的长处,体现自己的独立人格,散发出那一缕属于自己的幽香。
伴着秋天,那星星点点的桂花,和那本厚厚的《知行合一王阳明》,我静靠在窗边练习着魔方。手指飞快地拨动着方块,发出了阵阵清脆的“啪、啪”声。方块在我的手指间自由变换着,左拐,直行,右转,仿佛乘上了高速公路,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了目的地,我的手若调色盘般变换着颜色,红的红,黄的黄,白的白。常练着,练到天空撒出了一层浓浓的墨色。一个公式练好几次,手指总练到痛,伴着淡青紫色,有时还会发麻,甚至破皮。我也想放弃,泪珠似晶莹剔透的珍珠在眼中打转。“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瞧向那本书,王阳明似站立在我的眼前,他坚定的语气勉励着我。我又沉下了性子,品着那花香,继续练习魔方。
又是一年秋天,打开窗户,桂花香正浓郁扑鼻而来。盆栽中花还是那样盛开,绿叶却摆脱了束缚,长出了新一番的姿态。
恍惚间,我又看见了那树桂花,不,它不是桂花,而是悄然陪在我身边的王阳明。
我心中的王阳明作文700字 篇8
我要向大家推荐《明朝一哥王阳明》这本书,虽然这本书在整体上可能让我初读感觉混乱,但它终究离不开一个理论——阳明心学。阳明心学是什么呢?为什么从明朝到现在有许许多多的人践行呢?
阳明心学简称心学,它是在明朝人们都遵循程朱的理学(即格物致知理论)时,王阳明创造出来的一种不同于理学的一套理论。其核心思想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有三项构成要素,“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此心在物则为理”。
“心外无理”是指普遍规律,只有与你的心灵融合才有意义,才能影响你的'行为,否则只是束缚。这句话看似不好理解,其实很好理解。比如,我是一个八年级的学生,我就要遵守八年级的规章制度,而九年级的规章制度跟我就关系不大,我在八年级就不用去遵守九年级的一部分规则。
“心外无物”是指一切活动都是意识参与的结果,离开主体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这个意思是说,这个事物如果你明白,知道它的存在,它才是真真正正的存在。反之,如果你不知道它的存在,那么即使它客观存在,对于你来说它是不存在的。
“此心在物即为理”,是指具体的理体现在心与外部世界所存在的关系,脱离外部世界则无意义。比如,美国的法律允许人持有枪械,但是你在中国,这条法律对你来说无意义。
《明朝一哥王阳明》是传记,但是我感觉它更像一本理论书,它以王阳明的一生为线索,写出了阳明心学的产生、发展和实际应用。我们可以懂得阳明心学,不仅要懂得,还要应用。
这本书体现心学的作用是在第九章和第十章,而理解心学在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我认为最激动人心的片段是王阳明决战朱宸濠,使我惊叹不已。
初读这本书,你也许会觉得枯燥无味,但如果你认真钻研,就会学到这么多东西,这本书非常适合我们中学生去阅读。
我心中的王阳明作文700字 篇9
残花片片,人影疏落,他平静的双眸万古不变,平静无澜。
王阳明身上有一种残花意味,他身居闹市而自辟宁静,保持高贵而融入人潮,如残花般幽雅、高深,孤独飘零,高雅圣洁。去经历了该经历的事,去完成了该完成的任务,在寂灭后再生,用他的佛之心、道之理、儒之行,在时间中光辉宇宙。
只因花残,方能有韵,只因漂泊,方能领悟,龙场其地,心学之初。曾有云:“谬矣三十年,于今吾始悔”,独往龙场的他没了炽烈的高傲。那流动的孤独,奔放的忧郁在他的身边游荡。向死而生,残花败尽。他眼眸中对生死的迷茫和恐惧交织串联成了一片黑暗。
夜,一个有月的夜,他静悄悄的跨入石棺,半合盖子,眉间隐藏着忧郁、迷茫、恐惧,突然微风揉弱了月光,惊起圈圈波纹,他长啸一声,惊天地、动鬼神,那刻万物似他,他亦像万物,心有空明,如山如水,如日如月,如残花败尽,触地一刹,终于领悟世的真理。
花虽残,其芳在,二圣之一,王学圣祖。有云:“你未看此花时,这此花与汝同寂”。花盛只在一时,残花作土,却能护花一世,他留下的不仅盛于明,更话传百家,留芳万世。日本著名将军曾一生低首拜阳明,改变世界的明治维新,也是他在残花杏影下,为了苍生,为了自己,为了良知,为了世事所书写下的。只因拂去几分超然的独善其身,他的功绩也亦不可没。
终究残花没有随着风儿逃跑,其香仍留于世,人故去而消失人海,其精神仍长远留存。初生之花过稚,开放之花过虚,残花落叶方有浮沉。虽残香仍在。
花已残,却无憾。在一个渡头上,万人落泪,却又无声传来,他坐在驶向天堂的船中回忆着陈年的往事,弟子小心的问着他的遗言,看着这完人生命终结的前一瞬,世间的一切都似在静止的悲伤,“亦复何言”,他终还是笑着走的。他如残花般终是逝去了,但他此生无悔,笑面生死,又有什么可叹!
只悲只叹残花落尽,只苦只痛先人之情!
我心中的王阳明作文700字 篇10
淌过文字,越过时间,我看着你,你理智、清醒、一尘不染;你伟大、无畏、料事如神,我敬佩你,你是当之无愧的圣人。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那年元旦,雨雪纷飞,身边亦无家人把酒问青天,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封正义的谏书,是一个太监的迫害。抚着书页,我看着那座草房屋舍,看着那个举着酒杯的身影,我问道,你后悔过吗?“没有。”看着身旁杂草丛生,感受到无数野人、逃犯偷偷投来的打量的目光,你如此说道,我想,“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便是如此吧!
若成圣是山峰之巅,那用以攀登的“圣道”早已支离破碎,在那个黑暗混乱的时代,人人为了利益而活,只有你——你睁开了双眼,找回了灵魂,王门心学就此问世。试问,这是一种怎样的信念,才能让你在如此荒凉之地调整过来,悟出圣道?人心头的最后一丝良知与希冀,它让你背离主流,敢于挑战世俗的成见,大胆挣脱!你的圣道,拯救了莘莘学子。正如席书所说:“圣人之道,重现于今!”
王朝的和平,亦需要你去捍卫,南赣山贼很猖獗,你手中无钱无粮,走马上任,软硬兼施、虚实不定、声东击西,这些都是心学,因为心学,他们的弱点无处遁形,待你一一击破,去狼只、设连坐、征民兵、榨盐商,你无一不出色,庞大而又复杂的关系网连根被你拔出,大明帝国一片清明,就连最阴暗的角落也被照应。后来,宁王朱宸濠处心积虑叛乱,这一次平叛,甚至不是你的使命,可凭着良知,你两手空空地开始准备,最终在鄱阳湖大败宁王,明朝这片大地下,最后一口腐坏的棺材被你清理,笼罩大明的“恶臭”终于散去,天下文武双全者,惟阳明尔!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受他人排挤,人到暮年,你依然没有得到应得的,最终在征战途中仙逝,从南安至南昌,官椁所到之处,哭声震天,朝廷却落井下石——禁心学。真理昭昭,三年后,方献夫公然抗令,在京城共倡师学;六年后,南北国子监均是王门弟子……
你好,王阳明,你去了,留下一片星空;你去了,却有无数人一代又一代,不断闪烁!
我心中的王阳明作文700字 篇11
依灯火之光,照天下人行。
手翻开王阳明一生,摇曳的灯火燃起星星之火。
前生的王阳明提灯寻己。寻己之路漫漫,王阳明也换不止一条:任侠,骑射,辞章,神仙,佛氏。又因坚信朱熹之“格物”,七日格物,落下病根。
此事后,灯摇摇晃晃,念摇摆不定。自刘瑾廷仗后,哀,贬谪龙场。却于龙场石洞,石棺悟道,心灯终平——王阳明心学自此问世。
后生的王阳明散光凡尘。
后经人推赏,提督南赣,仅以一年又三月平四省流民暴乱;经闻宁王朱宸濠叛乱,起义兵仅以四十三日力平宁王之乱;于梧州,二月平定思田之乱……
立功之多,数之不尽;灯光之亮,凡尘皆明。
起于文明书院,初揭心学之纱。后至江西庐陵,南赣等多处转播心学。在日常生活,就算身处沙场烽火之中,也不忘播撒。
风轻拂过,灯火摇曳。
质疑,厌烦甚至抵制之声层出不穷,妄想将这份灯火埋没,隐藏。王阳明怎么面对呢?以最宽宏之居款待——仁心。他以平淡地回应,理智地面对,平和的心境,让他们无话可言。
自此,星星之火一燃成燎原烈火,在中华大地上永不止息。
孟子曾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而王阳明,他早已是。王阳明,他燃尽一身灯火,甚言,他本便为灯火,照己,照人,照心。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灯火光耀,照明人间。
我心中的王阳明作文700字 篇12
中华5000年,可谓人才辈出:孔子,王阳明,曾国藩…最让我敬佩的是我们余姚的四贤之一的王阳明。
趁着国庆假期,妈妈带着我来到了王阳明的故居。下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耸的牌坊,牌坊中写着“新建伯”三个大字。牌坊后面矗立着一尊王阳明雕像,他的目光威严而和蔼,仿佛在“教导”着每一位来故居的游客。
我迫不及待的走进这座飘着“书香味”的院子。“佩口罩,扫绿码,文明游园!"一位保安叔叔指挥着来游园的游客。“嗯,知行合一,文明不是光说说的要行动合一。”我不紧不慢的跟着走进了我最喜欢的阳明先生生活的故居。
沿着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仿佛穿越到了阳明先生生活的明朝。
最让我振奋的是阳明先生居住的瑞云楼。说起瑞云楼,可大有来头,传说阳明先生出生时祥云照顶,所以取名瑞云楼。走进瑞云楼,一幅匾上写着“真三不朽”,无时不刻赞颂着阳明先生立德、立言、立信的最高评价。走进厅里,高悬着阳明先生的画像,上方的匾上写着“吾心光明”、“文以载道”,体现了一代圣人对后人的影响力是多么巨大!
作为新一代的余姚人,阳明先生创造的心学值得我们不断去学习,身为他的同乡我们引以为傲,更应该“知行合一”,学习他在贬官后还不忘“劳其筋骨”的精神,做一个有出息的人。
我心中的王阳明作文700字 篇13
听外公说:“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为阳明学派创始人,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
年初三,我和妈妈来到王阳明故居,只见门口竖着石碑,碑上刻着花纹,上面还写着“新建伯”。
刚跨进拱形院门,就来到后花园,一棵棵绿树拔地而起,池塘里虽不见荷花,但一池莲梗昭示着夏季曾有的灿烂,分明有一种顽强的精神,水中倒映着葱郁的竹林。
走出后花园就来到大厅,大厅门上挂着一块匾,匾上写着“真三不朽”,走进大厅,那里平时是接待客人是用的,绕出来再上二楼有一个西花厅,东边是他祖父睡的,西边就是“瑞云楼”,据说王阳明的母亲生王阳明的时候,有一团祥云罩在楼顶上,还有一道霞光,所以这楼叫“瑞云楼”。厅里的墙上挂着号称“四君子”的梅兰竹菊图。
走下楼就能看到家塾、王阳明书房、王阳明妹绣房等,后院还有佛堂和膳房,佛堂里放着许多凳子,一个香炉,一个垫子,厨房里有土灶、吊桶等杂物。
在王阳明的事迹展厅的小玻璃柜台上陈列着他的毛笔书法,那字遒劲俊美,在我眼前,仿佛出现了王阳明秉烛夜读,坐在灯下展开书卷挥洒着写下洋洋大作的情景。
王阳明到处讲学,在全国各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废除了“程朱理学”,研究“知行合一”,他的文韬武略,使他在距今500多年留下宗师的殷殷风范,他的这种精神值得后人尊敬。
我心中的王阳明作文700字 篇14
海洋广大无边,时间雕琢完人。
王阳明作为中国两个半完人中的一人,有着如海洋一样广阔的胸襟。他成为圣贤仿佛早已注定。
十二岁的王阳明请教老师:“何为人生第一等事?”老师毫不犹豫地回答:“读书登第,汝父也。”王阳明并不认同,反驳说:“恐未是,当读书做圣贤耳。”小小少年却有如此志向,他早已超越了世俗的眼光,有着如同海洋那般宽广博大的气概与胸怀,如广阔的大海一样包容万物。他淡泊名利,超然物外。
然而,海浪袭来最汹涌的时刻来临了。在刘瑾风暴中,他被贬至贵州龙场,周围的海浪狠狠地打击他。之后,璀璨夺目的烟花在某一特定时刻一下子便绽放开来。这也是中国思想史上最耀目的光辉。王阳明的龙场悟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本来,他一直无法参透“圣人是如何改变外部世界有所作为的”。终于,在复杂的人生经历后,风雨飘摇,雨打浮萍,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其心学思想得以冲破牢笼。他明白了,无法从外界寻求道理,转而在自己的心中寻求真理——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正如尼采所说:“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既是不能改变时代,那就从心里寻求事物的处理、解决方式,所谓圣贤,就是最真实的自我。
或许处于低谷之中并不可怕,可怕的失去信心,停滞不前。而王阳明就如同大海一样,他的伟大就在于面对人生的困境,永不言弃。无论和大海一样溃退得多么狼狈,都依然在困境中认清、看淡,坚持自我。在下一次涨潮时席卷重来,创建一番心学的天地,如斯巴达克斯的话语:“我将归来,万马千军。”轰轰烈烈的潮起,心学横空出世,他让人们收拾精神,唤醒人们的思想。
海浪终会退潮……
1529年那个冬天,他的肉体永远地离开了,但他的心学会永远存留在人们心中。他也会化为一片大海,指引着人们的致良知。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是他留给尘世的最后一句话。他如大海一样真切自在,历经种种磨难,他身上带着如海一样淡淡的咸味。他那么淡然,唯一让他动心的,便是对人类的致良知抱有无限期望。
辛夷坞说过:“日出之美便在于它脱胎于最深的黑暗。”王阳明在磨难中反思、修炼,最终砥砺出“知行合一”的生命境界。海浪不停地翻涌着,仿佛述说王阳明那有点咸味又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
不求炫目的繁华,炙手可热;不淆世俗的潮浪,而遗世独立。
我心中的王阳明作文700字 篇15
瑰丽的月华自由地在夜幕这块画布上流溢。
步于中庭,任披上一袭银纱。我,嗅到了月的味道,一种信念与勇气的引导,使人超脱世俗,与月共舞。
在龙场月光下的王阳明,是否感同身受?
刘瑾风暴中,王阳明不畏权势,公开上书,后廷杖四十,被贬贵州龙场。途经艰难才到龙场,却发现旧的厄运结束标志新的不幸到来。阴暗的瘴气,凶猛的野兽,无指望的供应,更有阴挚易怒的少数民族。王阳明只能睡于石洞中,放平心态,思考明天该怎么过。
只有月亮还在夜暮中默默陪伴。
历经彷徨与痛苦,这是成功的前兆。
当王阳明在棺材中体验死亡时,当王阳明对月沉思圣贤时,经一夜,他站起来了。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每个人与生俱来有圣贤之道与良知,作圣贤即是通过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王阳明满怀欣赏,举杯邀月共饮。迷失之人已重生。
皎皎月华通过梧桐倾泻而下,纯粹。
王阳明以良知为盾,以攻心为上,进行“事上练”。赣南剿匪是大戏。对付池仲容时,他先下诏诏安以收拢人心,而间谍池仲安已被他心学所感化。借口卢珂也被假处分,池仲容只能入赣州城,犹如“请君入瓮”。入城期间,王阳明劝他改邪归正,却如对牛弹琴。王阳明充分利用池仲容好色之不足,挽留他再过一夜,最后在餐席上处死他。而三浰群龙无首,一盘散沙。此乃“事上练”,心学,用心,方成功。
日乃昼之明珠,月是夜之明灯。
月华如练,若有若无的轻纱后,能看到背面满空星辰。
在龙场,明月曾照亮过王阳明,使他重生;而现在,他将化为一盘明月,在明朝腐朽统治的黑暮下,发光!这“月光”是心学,这“星辰”是学徒,王阳明心济天下,欲用心学以照亮众生,唤醒世间麻木之人,令人间和谐。
摧毁朱宸濠主力军情报告送来时,王阳明看了看,思索一下,神色如常。“宁王可是败了?”他点点头,回答:“败了,但死伤太重。”说完,又平静地讲他的心学。
在余姚守孝时,他在讲心学,并发现了四句教的解析;途经南浦,南昌时,全城欢迎,王阳明笑传心学;甚至在死前,王阳明还大义凛然:“我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的心学,是救济苍生的良药,所以他夜以继日,由始到终,都在讲心学,一门益于芸芸众生的学术。所以王阳明此心如月般光明,其它,复何言?
月,淡淡地晕开在墨黑的夜,在人世洒下一片清辉。
月光皎洁,久寻清香。
我心中的王阳明作文700字 篇16
今天我和姐姐一起去阳明西路旁的王阳明故居观看一番。王阳明是我们余姚的四大先贤之一,他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教育家、哲学家,龙泉山北面的瑞云楼就是他的出生地。
我们过了新建伯坊,新建伯有四只石狮子,据说这是明武宗因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而对它的册封;后面有一座王阳明雕像。走到门厅,一块石板上写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感觉到王阳明是那么有名。走进门厅,走过一扇门,就到了仪房,里面是知行天下展厅,对面是传习苑,远处有一块大大的屏幕上面有王阳明的简介,前面摆着八把长凳,旁边还有一个雕像,是王阳明坐在凳子上教育童子时的雕像。过了轿厅和仪门就到了大厅,这时用来接待重要客人及举行婚、丧、祭祀等重大礼仪活动的场所。走过两扇门就是至善堂和王阳明居室,至善堂专用客厅,接待亲朋好友的场所,王阳明居室和王阳明度过了童年时光,还有是王阳明妹闺房。回到大厅,在一条羊肠小道进去是书房、棋室、王阳明妹绣房对面是厨房、膳房、佛堂。再回到大厅过羊肠小道就是瑞云楼,里面有许多故事。
在瑞云楼中一个故事让我知道盗贼也有良知。据说他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不管各种讯问都强烈抵抗。一天,王阳明亲自省问大盗,先后让大盗脱下外衣、内衣,只有让他脱内裤,他才不脱,这说明大盗还有良知。
天色渐晚,我依依不舍的回家了,这次观看让我受益不浅。
我心中的王阳明作文700字 篇17
轰轰,只听一声震耳欲聋的机器声从一间房子中传来,我正在准备穿越时空。
时空机器一下子把我送到明代,我看到了明代的圣人:王阳明。当他看见我很惊讶,并问我你是谁,我把我的身世告诉了他,在这过程中我们便熟悉起来了。
“你好,我名叫王守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圣人,你是谁?”
“我叫陈卓立,我想成为一名伟大的人。”
“我能否问你一个问题?”
“问!”我毫不犹豫的答道。
“你以为人生是什么样的?”
“人生是具有挫折的,我们要克服挫折!”
“是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就好像船过水无痕,云过天无声,坦途虽好,却平淡无味,坎河泥泞之路,方能留下深深的脚印!”王阳明一本正经的说“我小时候家里富有,没遇到过什么挫折,可长大了,东逃西逃,九死一生,在这样的挫折中我还活着,所以你即使开头一帆风顺,经过一定很困难,在这时你不要放弃一丝希望,努力活着!”
我连忙点头并问:“你为何觉得想成为圣人,圣人这么难,你却说我们可以成为圣人?”
“如果你这么认为可以从我一个弟子说起,他出去旅游,回来之后说满大街都是圣人,我说‘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我马上明白,和他走进面馆吃面。
“我们玩玩对联吧!”王阳明说“上联轰字三个车,余斗字成斜,车车车,远上寒山石径斜。”
“下联,嗯——品字三个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我想了一会说。面上了,我和王阳明吃了起来。
在吃时,王阳明说出了心里话,“现代的明朝,士兵都是老弱病残,而大将,却在京城吃饭聊天,其他人都在读书做官,我们汉人才被其它人欺负,所以应该还要学武,文武双全,我们汉人才不会被敌人欺负!”
我听了之后才明白了为什么我们中国以前会被欺负,而现在不会!
当我们走出面馆已经入夜了,我就此和王阳明分了手,回到了现在。
从这次时空旅行,我明白了人生和为什么做圣人,受益匪浅。
我心中的王阳明作文700字 篇18
今天我们一家来到王阳明故居参观。
到了后,爸爸给我讲解:“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是阳明学派的创始人,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军事家……”在故居的门口竖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花纹,上面还写着“新建伯”三个大字。房屋是明代普遍民宅建筑风格,结构是三进式的,这种房屋给人一种等级十分森严的感觉。想起500年前小阳明就是在这一个地方读书、成长的,这让我十分好奇,想进屋一探究竟。
来到大门口,一条十多米的石板直通大厅,我们先后参观了故居的桥厅、大厅、西花厅、东花厅、瑞云楼……。
走到大厅,可以看到在厅前挂着一个“真三不朽”这四个大字。这四个字就是王家人做人做事的标准:“立德立言立仁”房内的牌匾及王阳明先生的肖像,看了旁边的解释,我了解了牌匾上“真三不朽”的深层含义,还知道了王阳明先生身体为什么消瘦的原因。在东厢房内有许许多多的小屋子。有王阳明父亲的龙山供公书房、画室、王阳明祖父的画室等;西厢房有王阳明的画室,他妹妹的绣房、厨房等等。在这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能闻到一阵阵墨味,或是从厨房里飘出缕缕饭香。
走出大厅,我们来到了“瑞云楼”。传说王阳明在出生之夜,他奶奶在梦中梦到,一位仙人。腾云驾雾,来到了人间,送给他们家一个男婴。所以他奶奶取名叫王云,也是瑞云楼名字的由来。
在王阳明故居我懂得了“真三不朽”;在学校中,老师也教会了我们什么叫“知行合一”、“致良知”;在今后的日子里要“立德、立言、立仁”。
我心中的王阳明作文700字 篇19
江南盛产莲,人们亦喜食莲子。采撷一颗莲子,送入口中,如一味中药,又苦又涩。而细细咀嚼,鼻腔中弥漫出淡淡的甘甜。可惜,许多人不喜欢莲心的苦而去之,殊不知,只有尝过莲心的苦才会为它的清香而赞叹!人生也是如此,甘与苦是如影随形。
回首阳明的人生,亦是如此——怀胎14月,母亲方产下阳明,苦;五岁之余,阳明仍未开口说话,爷爷竹轩翁坚信“贵人语迟”,苦;后来阳明之母扔弃了他喜爱的象棋,苦;十九岁,阳明听从了朱熹先生的“格物致知”之学,遍读朱熹著作,格竹七日,不但没有结果,反而落下了咳嗽的病根,苦。
入官场后又遭刘瑾的追杀,但此时,阳明所受之苦,仿佛迎来了一丝转机。
从浙江到江西,再从江西进入湖南,从湖南进入贵州,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在1508年初到达了他的放逐地——贵州龙场驿站。
初到贵州,此处瘟疫肆虐,从中原流放到这里来的人,很多死在半道。即使到了流放地,也因各种原因饿死或病死,谁能想到,在如此艰苦境遇,心学横空出世!
“阳明小洞天”的一个晚上,阳明忽从睡梦中惊醒,像着魔一般喊叫起来,寂静的夜空传来一声长啸,这就是“龙场悟道”。
他认为圣人之道,就是良知,良知人人都有。判断事情对错是非,标准就是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一些事物。悟道后,也医好了自己的心病。
在艰难困苦中,阳明以圣人对待困境的态度作为精神支撑,苦不入心。他在初至龙场无所止结草庵居之中说:“缅怀黄唐化,略称茅茨迹”他沉湎在儒佛道思想之中,并渐渐感悟。他将思想的粗略处与生活的精微处相结合,用内心的意志抵抗物质的贫瘠,对待凶险像对待坦途那样平静,而不在意谪居龙场的困苦。
苦尽之后,必有甘来。
郭沫若曾说:“王阳明是伟大的精神生活者,他是儒家精神的复活者。”他的心学不仅医好了自己的心病,更是一方中药,医的是人们的内心,医好社会之病的良方。
阳明心学影响了明朝无数的读书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是他心学的核心。面对明王朝深重的社会危机,他开始对理学和理学教育进行检讨,反思、批判,重振儒家的伦理道德,使之落到道德的实处。他把“正人心”作为拯救危机的灵丹妙药。加强封建道德教化,唤起人们内心的天德良知,把沉睡中的人们唤醒,自觉地遵从封建的统治秩序和伦理纲常,达到消除明皇朝的政治和思想的危机。
阳明学说从何而来?由苦而来,“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王阳明道。当我们接纳苦,把“苦”看作是人生的必然历程时,苦便不再“苦”,至少阳明心中,是如此。苦,成就了他。诚如,当我们再细嚼莲子时,苦尽是甘甜,令人回味无穷。
苦不入心,生命自有芳华。
我心中的王阳明作文700字 篇20
得道之人是可以达到不为是非左右的境界的,在生活中可以超越一切相对事物,从而得到一种超然的自由。这种“不为是非左右的境界”就是淡泊。中国人不仅倾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欣赏他的淡泊人生观,常常借用他的一句话“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来自我勉励。
王阳明提倡淡泊的心态。淡泊名利是王阳明家族的“传家宝”,他的六祖王纲性情淡泊,文武皆通,但是为了躲避乱世,他便往来于山水之间。
王纲和刘伯温是好友,但他对刘伯温说:“老夫性在丘壑,异时(你)得志,幸勿以世缘见累,则善矣。”以此可见其淡泊的心境。
只有对生活琐事的淡泊,才能让我们有时间和精力去实现我们远大的理想,也只有能够安静地坐下来,我们才有时间去思考人生。
战国时齐国有位贤者,名叫颜蜀。齐宣王十分仰慕他,便把他召进宫来。颜蜀走进宫内,来到殿前,就停住了脚步,不再行进。齐宣王叫他上前,颜蜀不仅一步不动,还叫齐宣王下来迎接他,还说:“如果是我走到大王面前,说明我羡慕大王的权势;如果是大王走过来,说明大王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羨慕大王的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齐宣王生气地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蜀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士人尊贵!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脑袋的,就封为万户侯,赏金千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脑袋还不如一个死了的士人的坟墓呢!大禹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多,是因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多;如今,称孤道寡的才二十四个。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得失的关键。从古到今,没有不务实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王要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耻,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
齐宣王听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理亏,于是对颜蜀说:“听了您的一番高论,茅塞顿开,希望您接受我拜您为师。今后您就住在这里,饮食有肉吃,出门有车乘,您的家人个个衣着华丽。”颜蜀却说:“玉,产于山中,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坏;虽宝贵,但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如果选拔上来,享有利禄,他外来的风貌和内心世界就会遭到破坏。所以我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饥饿了才吃饭,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做乘车。平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颜蜀说罢,向齐宣王拜了两拜便离开了。
在大富大贵面前,颜蜀安于淡泊的生活而不追名逐利。做人的确需要几分淡泊,只有如此,才能豁达地面对人生的得失。王阳明提倡心中以良知为主宰,不以当官为荣,不以不当官为辱,坦坦荡荡,心无困扰。所以说,淡泊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
淡泊的人是幸福的,淡泊使人心更加宁静、更加自由,不再受外物羁绊。淡泊是不慕名利,远离喧嚣和纠缠,走向超越。淡泊是在遭受挫折时仍有与花相悦的从容,淡泊是别人都忙于追名逐利时仍然保持恬淡。只有淡泊,才可以使你真正地享受人生,在努力中体验欢乐,在淡泊中充实自己。古往今来多少名士终其一生都在寻求淡泊的心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算得上是个淡泊者;钱钟书学富五车,闭门谢客,静心于书斋,潜心钻研,著书立说,留下旷世名篇;齐白石晚年谋求画风变革,闭门十载,破壁腾飞,终成国画巨擘。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轰轰烈烈是暂时的,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平淡中度过。只要怀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弃的追求,才能获得生活馈赠的那份幸福和快乐,拥有成功赋予的那份慰藉和乐趣。
【我心中的王阳明作文700字】相关文章:
我心中的王阳明作文600字(精选9篇)03-07
余晖味的阳明-我心中的王阳明作文600字02-17
檀木味的阳明-我心中的王阳明作文600字02-17
王阳明心学语录10-20
读王阳明心学有感04-07
王阳明名言警句集锦04-03
我心中的我09-05
我心中的黄河作文12-25
《我心中的彩虹》作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