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做麻糍作文

时间:2025-01-15 15:19:58 夏杰 推荐作文 我要投稿

做麻糍作文(通用2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做麻糍作文(通用2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做麻糍作文(通用23篇)

  做麻糍作文 1

  每年的冬至,外婆家都要吃麻糍。我总是问她:“为什么要在这一天吃?”她说:“古话说不吃麻糍不算过冬至。”虽然我还是没搞懂为什么要吃,但是这应该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习俗吧。

  小时候我曾好几次看到过外公和外婆制作麻糍的过程。那吸收了一整晚水分的饱满而又洁白的颗颗糯米,像极了袖珍版的和田玉。躺在木桶中蒸煮的糯米粒散发出脉脉的香气,时而淡时而浓,我深深地迷恋这份芳香。等糯米蒸熟的'时候,外婆总是会揉上一团,再在糯米团中撒入一些白糖拿给我吃,那味道越嚼越得劲。锤麻糍的时候最有意思了,外婆将那香喷喷、冒着热气的糯米团倒入石臼中,外公脱掉厚重的外套,挽起衣袖,卖力地锤打着,外婆则时不时的拿水帮抡锤摸上点水,那是为了防止麻糍黏在抡锤上。 “咚咚咚”,大锤有规律地一起一落,这可是个力气活。没过多久,一个黏糊糊的大糯米团就做好了。接着外婆将糯米团撕成一个个小圆球,然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芝麻粉里,就那么滚上一圈,然后就可以吃了。

  打麻糍,累并快乐着的一项劳动,在辛勤的敲打中,既收获了食物的甜蜜,又收获了食物的芬芳!

  做麻糍作文 2

  麻糍,是无数人童年的记忆,是三都的代表,当然喽,也是本馋猫的最爱。

  我想知道麻糍是怎么做成的,就来到厨房聚精会神的盯着正在做麻糍的妈妈。只见妈妈将糯米粉与牛奶、白糖揉和成团,取一般糯米粉整合成薄片,放入平底锅,在里面放少量的油,再用锅把薄片两面都煎成金黄,撒上红糖和芝麻粉,并卷成三折,最后用刀切成小块,装盘,这样一碗喷香喷香的麻糍就做好了。金黄金黄的'皮,黑黑的芝麻,如此美味令人流连忘返,好像在和我打招呼呢!看它这样子,就让人直流口水吗,当然,它的味道闻起来也非常的香。

  我先咬下第一口,感觉淡淡的没什么味道。可是,再咬下第二口时,先是有点咸,不过,芝麻甜甜的味道顿时占领了我的味蕾,仿佛全世界只剩下甜蜜,使我忘记了一切,陶醉在麻糍的世界里,淡淡的、咸咸的、甜甜的,味道非常美味,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品尝第三口、第四口、第五口……因为麻糍本身就是淡的,所以再怎么品尝它,也不会感到腻,更不会感到寡淡,使我置身于美味之中,无法自拔……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小吃——妈妈做的麻糍,听了我的介绍,你们的口水流下来了吗?

  做麻糍作文 3

  清明节过去好多天了,而我常常回想起外婆家做麻糍的情景。

  记得那天,我们一大堆人浩浩荡荡地往外婆家赶去。到了外婆家,正在烧水的外婆笑眯眯地迎接我们。水开了,外婆麻利地把摘洗好的青倒进去,烫熟后迅速地拿出来装在筛子里把水沥干,然后再把青拧干。接着,外婆又在锅里蒸上了前一晚浸泡的`糯米,蒸熟后连青一起放到石臼里。

  这时小外公的脚摆成八字形,拿出石杵先轻轻地把糯米铺开,舅舅在一边翻,然后用力地把米和青捣碎,捣在一起。旁边的人觉得很好玩,争先恐后地说:“我来捣,我来捣,让我试试看。”阿姨一捣,石杵就黏住了,怎么也拔不出来,脸涨得通红。阿姨说:“真累,原来这么好吃的麻糍做起来是这么累啊!”

  终于把糯米捣碎了,变成了软软的、黏黏的、绿色的糯米团。外婆赶紧在面板上铺上松花粉。舅舅双手飞快地把糯米团拿到面板上,再铺上一层松花粉。他拿着杆棒用力地在糯米团上滚来滚去,变成了一个大圆圈,像一个黄色的大圆盘,然后拿着菜刀慢慢地切成一块一块。我们一人一块吃着又香又软的麻糍,欢声笑语回荡在外婆家的院子里。

  做麻糍作文 4

  又是一年的冬至节。自从我在学校里学会了做麻糍,我就很想在家里表现一下,做给爸爸妈妈尝一尝。

  我和妈妈洗了手,就开始做了。我把芝麻馅扒下来,揉成了大小不一的麻心团。妈妈在厨房里揉粉团。当我们弄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做汤圆了。

  妈妈把揉好的米粉团搓成长条,再一段一段地摘下来,我先把它搓圆,拍扁了将麻心放上去,再把麻心搓进去,一个汤圆就完成了。不一会儿,托盘里站满了雪白的娃娃,像等待检阅的.小士兵。

  做好了汤圆,就准备将它们下锅了。一个个汤圆就像不愿洗澡的小娃娃,不情愿地排着队下了水。过了一会儿,我看到它们随着沸腾的水争先恐后地冒出头来。沸水的声音“咕噜咕噜”地好像是它们连声抗议:"我们已经洗好了,让我们出来吧!我们要烫死了!"过了一会儿,妈妈把它们捞出来。

  洗完澡,小娃娃们还光溜着身子。妈妈将它们三三两两地放在一盘豆沙粉里,让它们在里边打滚。我用筷子滚铁环一样将它们滚来滚去。最终,它们变得一身金黄,还弥漫着浓浓的豆香味。 我迫不及待地尝尝味道,嘴中一股豆香混着麻香味。“嗯,真是太香了,再来一个!”我叫爸爸妈妈也来吃,他们也都说很香,我听了感到特别高兴。我吃了一个又一个,今天的麻糍真是特别好吃,令人回味无穷!

  做麻糍作文 5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一样年俗特产,我的家乡——诸暨也不例外。寒假里,我们就去看了诸暨的特产——麻糍,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

  那天,我们一家人走进了一家做“手工麻糍”的店。那里人山人海,来买麻糍的人络绎不绝。

  “快看!麻糍开始做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于是,爸爸带着我,冲进拥挤的人群中,去看做麻糍。

  只见面前有一个大木桶和大木锤,还有一个盆子,里面装满了水。我偷偷拎了一下大木槌。哇!好重啊!我费出了九牛二虎之力,可也只能拿起来一点点。

  几分钟后,一个拿着大铁锅的师傅迎面走了过来,他走到木桶跟前,把锅里的东西倒了出来。顿时,一股冲天的白气瞬间扩散了开来,像一条白龙,直冲云霄。待那热气散去,我才看清那热气底下的.真面目:一坨面团!这大概就是用来做麻糍的吧。

  大师傅把木槌拎了起来,双手持锤,放进面团里,拼命地旋转着木槌,不停地捣面团。面团越来越软。过了一会儿,大师傅举起了木槌,砸向面团,提起来,砸……在提锤子的那一瞬间,另一名工作人员还把手放进水里,然后迅速地将手放进面团里糊一下。锤了许多次后,面团变得又松又软。

  大师傅们把处理好的面团铺到涂有黄豆粉的案板上,用手不停地揉搓,搓到铺满了整个案板。然后,一位工作人员将面饼切成小块,并涂上红糖,麻糍就可以吃了。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年俗和传统,我们应当尊重它们!

  做麻糍作文 6

  每一个人都会有第一次学什么,这不,我就学做了麻糍。今天中午,我心血来潮想自己动手烧一次麻糍。现在开始动手了。

  首先,准备好材料:麻糍,鸡蛋、葱。把麻糍切成一块块的(我是这样做的),从冰箱里拿出两个鸡蛋,打在碗里,使劲搅拌,搅拌好后放在边上备用然后把油倒进一点锅里,待油烧了两三分钟,烧烫了便把事先准备好的麻糍放进锅中,一面炸的黄了,嫩了,再翻过另一面继续炸,等全部弄好了之后,便把鸡蛋倒入锅中,当然不要全部倒下去,只要到二分之一便可,手捏着锅柄把锅摇一摇,让蛋留到下面去,使下面也有一点蛋,接着再反面,重复动作,把碗里的蛋全部倒下去,也像前面一样,手捏着锅柄把锅摇一摇,让蛋留到下面去一点点,继而等待贴着锅底的那一面烧熟了,翻面,然后,用铲子按按那麻糍熟了没,两面都得按。大约过了两三分钟,那麻糍熟了,我便熄火,将麻糍盛入碗中,可是一翻面,呀,背面都烧焦了,算了,毕竟第一次烧吗,也一定有过失的啦。这样安慰自己,将一碗盛好了的给妈妈,妈妈笑着说我:“宁宁,平时妈妈做的你说难吃,今天自己做焦了,反倒不说话了,是不是你自己做没关系,我做的'就不行啊?”听到妈妈的玩笑声,我脸红了起来,低下了头,却大声而有肯定地说起来:“又没关系,我是第一次做吗,下次我一定会有进步的。”话说完,我与妈妈都笑了。

  看着自己亲手做的麻糍,品尝着焦了的麻糍的美味,心里自然特别欢喜,因为我会做麻糍了,虽然功夫还不到位,烧的有些不好,但我还是特别开心。

  做麻糍作文 7

  前几天,我和爸妈去丽水龙泉的外婆家玩,正好赶上他们做麻糍。

  我们先把黄豆炒熟,磨成粉,再加上红糖拌在一起,拌均匀后放在一旁备用。一股香味飘过来,我忍不住用手指蘸了一下,放进嘴里,顿时一股香甜从舌尖散开,直沁肺腑。在我享受美味的时候,小舅公已经生好了炉灶,把泡了一个晚上的糯米放在炉灶上蒸了起来。过了一个多小时,小舅公把糯米从锅里拿出来,放在一个石头钵里,然后用一个大木槌敲击起来,每敲一下,就绕着石钵走一步。我想这是为了让糯米受力均匀吧。我也试着敲了几下,可是木锤实在有点重,几下后我就累得气喘吁吁。敲好以后,我们把糯米饭揉成一个个小球,小舅公又把小球摊平,把拌好的豆粉放进去或者干脆就蘸豆粉吃,那味道,香香的,甜甜的,黏黏的',真的是极品美味。

  我跟妈妈说,下次我还要来做,最好再放点别的,比如芝麻、红豆,肯定也好吃。

  做麻糍作文 8

  哈哈,我今天太开心了,你想知道为什么吗?告诉你吧,因为我们今天要做红糖麻糍了。

  这其实是爸爸心血来潮想出的点子,他在昨天晚上突然说:“明天的早餐是红糖麻糍”“红糖麻糍?,你什么时候会做这个了?”我问。“哼哼,简单的很!”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就是为了观摩到做红糖麻糍的全过程。

  爸爸先掏出一袋糯米粉,加入开水搅拌,再加糯米粉搅拌,再重复,直到面团变得干巴巴的。

  接着看揉面,爸爸拿来切菜的板,把面团放在上面,开始揉起来。等面团开始变得光滑,那么揉面就成功了。

  现在就是凹造型了,爸爸先是变魔术般的做好了两张圆形的,接着又捏了几团面团合并在一起,用到把它的四周变成长方形的.,再切成一长条一长条的,长方形的红糖麻糍就做成了。

  然后就是煎麻糍了,把锅烧热,倒上油,放上摊好的麻糍,两面煎的焦黄,嘿,出锅!一张饼皮马上就摊好了,我在皮上均匀的撒上红糖粉,卷起来,再用小刀切开来,卷卷的红糖麻糍就做好了。

  长方形的可不能撒红糖粉了,我把三勺红糖粉倒进锅里,用开水冲泡,使劲摇匀,红糖浆就完成了。淋在刚烧好的长方形红糖麻糍上,味道就别提有多棒了!你吃几口就知道了!

  早餐端上桌,妈妈第一个品尝,“”怎么样?”我紧张地问妈妈。“好吃!”妈妈竖起了大拇指“这个长方形的也好吃!你们是怎么做的呀?”

  “简单的很!只要把糯米粉……”爸爸滔滔不绝的说开了。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你会做了吗?

  做麻糍作文 9

  晚稻收割后,糯米刚刚晒干,村里的女人就开始张罗舂麻糍。据说,真正舂麻糍是在冬至那天,但现在村里人已不讲究时间了。只要新糯米晒干,村里便有人提议舂麻糍,尤其是双休日,妈妈趁我们在家休息,约了隔壁婶婶一起合舂。我自然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那天,我起得特别早,亲眼目睹了妈妈舂麻糍的情景。只见妈妈先把糯米放在水里浸着,直到傍晚才捞起。中饭后又忙着炖赤豆(作馅用),炒黄豆磨粉。爸爸干活回家则忙着借倒臼、木榔头和甑等器具。

  晚饭后,妈妈再把浸过的糯米倒在甑里,把糯米蒸熟,放到一只大倒臼里,用二、三十斤重的`木榔头舂。每舂一下,需要往中间拨一下,否则,饭会粘在一起。因此,舂麻糍是挺费力的,往往舂二、三十下需换一个人再舂。过几分钟后,还需要加上少量的热水再舂。你听,那“嗨呦嗨呦 …… ”的劳动号子声,人们的欢笑声,奏成了一曲动听的歌谣。

  最后是团麻糍。奶奶、妈妈把手浸湿,到倒臼里切一块舂得粘乎乎的糯米团,搓薄,然后放上赤豆馅,对折,再用手捏圆,撒上黄豆粉。这样,麻糍才算大功告成,我也早已馋得口水直流了。

  小朋友,如果你有机会到我们家乡来的话,热情、好客的家乡人民定会把这甜津津、糯滋滋的麻糍送给你,让你一起分享这劳动的快乐。

  做麻糍作文 10

  我出生于江西宜春。在那里我度过了童年,那里盛满了我的童年趣事。

  小时候,村里盛行着打麻糍,时常嘴馋了便拿出那石桶、木桶打起麻糍来。每到春节,打麻糍这项活动便进行得越发热烈。村支书会在村头让几个壮小伙,拿着木棍,搅和着石桶中的米饭。女人们早早地把蒸熟的糯米倒入石臼,刚蒸好的糯米冒着热气,真香!那颗颗饱满的米粒儿仿佛正朝我招手呢!

  趁着这热乎的时刻,男人们个个撸起了袖子,三个人各握一根棒槌交替猛捣,捣烂糯米后,再用力打一阵,使它烂成米泥。一锤锤奏着欢乐的歌,看似枯燥的活儿,到了这些叔叔的手里,就能唱出优美的歌。他们手里干着,嘴上哼着小曲儿。女人们在一旁说着这几年的变化。村口王大伯家盖了新房了,前几年的贫困户小李家去年刚买了房,阿秋嫂家的`小胖考上了重点大学……

  很快软软的饭粒在按压下绽开了笑脸,好似一朵美丽的花苞展开了花瓣,露出了内心雪白的一面。那些叔叔仍然在绕着圈打磨着桶中的这块珍宝。此时,饭粒早已黏合,而香气也早已蔓延了开来。这香气让我感到脸上吹来了一股甜甜的,仿佛掺了蜜的香味。

  旁边的那些大婶看到米饭已黏糊了起来,就连忙从小板凳上起身,伸出早已洗净的双手,从那大块的白花花的团上揪出一小块,揉一揉,压一下放在盛满豆粉的盆中,然后分给了在座的乡亲。

  那一口,就如花儿一样,又香又糯,甜到了心里。

  做麻糍作文 11

  在我的家乡,每逢过年,一些家庭会汇合在一起捣麻糍。用来捣麻糍的工具是一口几十厘米厚的大石锅,它的旁边常年矗立着一把大石锤,平时村里的人都不轻易去碰它,连小孩子碰碰都会遭到大人的指责。

  然而春节将至,这块清静之地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人们,里里外外把大石锅围了个水泄不通,我也混在其中看热闹。只见大人们把一锅已经蒸好的糯米饭倒入石锅中,顿时人群中冒出了一股热气,这时,一位长着大胡子的红脸壮汉走到石锤边,看这架势八成是抡大锤的,我在心里嘀咕着。只见他往手心里吐了两口唾沫,把手轻轻地放在石锤柄上,并催促旁边提着水桶的老汉,让他做好准备。不一会儿,红脸大汉抡起了石锤,一用劲,通红的脸顿时变成了紫色,大锤在它的手中就变得轻盈起来,“通”的一声砸在米饭上,米饭中间马上出现了一个“大坑”。紧接着,另一位老汉用沾有水的双手翻弄着米饭,“大坑”马上消失了,“通”的一声,石锤又砸下来了,吓了我一跳,心想:要是砸到老汉的手怎么办呀?他们两位大汉就这样你砸我翻,交替进行着。看着这富有节奏而熟练的'动作,我知道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在两位大汉的努力下,不一会儿功夫,米饭就成了一锅香喷喷的麻糍了。

  麻糍带回家后,铺上一层粉,切成一片一片,如果你撒上红糖或果酱,含在嘴里会有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保证让你赞个不停。

  做麻糍作文 12

  在我们奉化老家有个习俗,清明节要用自己亲手制作的青麻糍祭祀祖先。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快到了,于是,上周末爸爸带着我们全家浩浩荡荡地前往老家制作青麻糍。

  青麻糍原料特殊,它有一味最重要的原料——艾草,宁波人称之为青。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着浓郁的香气,它的适应性强,普遍生长于路旁荒野、草地。艾草只有在春天才会生长,所以也只有这个时候,才能吃到最新鲜的麻糍。

  青麻糍的原料也是自产的:糯米自己种,松花自己摘,青自己采。制作麻糍的步骤比较繁琐,妈妈和奶奶将采摘回来的艾草反复清洗干净,然后水煮,几分钟后艾草变成深色捞出沥水。糯米提前经过一天的浸泡后,放到蒸笼里蒸熟。将艾草和热腾腾的糯米饭一起放在一个大石臼里,爸爸和爷爷两个人配合,一个人手拿大榔头敲打,另一个在榔头落下的间隙里,快速用手去翻动一下,边上还得准备一盆冷水,翻一次便将手在冷水里浸一下,起到冷却和去粘的作用,保证糯米饭和艾草充分地融合在一起。捣好后,奶奶在桌上撒上一层金黄色的松花粉,将打好的面团平铺在桌面上,用特制的擀面杖压成一大块的`薄饼,接着在上面再撒一层松花粉,最后拿菜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就可以放冰箱储存了。

  我喜欢拿刚做好的麻糍放炭火上烘烤,蘸点白糖,吃起来软糯香甜,还带有艾草独特的香气,简直人间美味啊!对我来说,这样的食物无比亲切。小伙伴们,清明节你吃青麻糍了吗?

  做麻糍作文 13

  家乡的冬至是要吃麻糍的,麻糍我吃过,但是麻糍是怎么做的我就不知道了,今天我就亲眼见识到了麻糍的做法。

  我们在爷爷家吃晚饭时,有一个爷爷的朋友来串门,告诉我们他们晚饭后要“搡麻糍”。爸爸说等会儿我们去看看,让我去见识一下,也能让我了解家乡的风俗。爸爸很兴奋地说他小时候爷爷家每到冬至前夕,都有“搡麻糍”的风俗习惯,那时爸爸和他的同伴一起围着大人们“搡麻糍”,等待享受这香喷喷的麻糍,这是爸爸童年的美好回忆。

  吃完晚饭,爸爸兴高采烈地带着妈妈和我奔向村里那户打麻糍的人家,一进那户农民伯伯的家里,我闻到了一股香喷喷的味道,看见火炉上正用木桶蒸着热气腾腾的糯米饭,过了一会,他们把蒸熟的糯米饭倒进石臼里,几个大人轮流用木槌击打这个糯米团,一个大人的`手一边沾着水一边不断的翻动着这个糯米团,直到把这个糯米团打糊了,才把这个糯米团放到竹匾上,我还发现竹匾的底面上铺了一层粉,爸爸说这是玉米粉和黄豆粉,两个大人迅速地用双手把这个糯米团摊成薄薄的一张大圆饼,然后在上面

  洒了一层芝麻和红糖,再用菜刀把大圆饼切成一块一块的麻糍,主人很客气的把多放了些红糖的麻糍分给旁边的小朋友每人一块,我也分到了一块香喷喷的麻糍,我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今年的冬至过的真不一样,因为我亲眼看到了做麻糍的全过程,还吃到了这么好吃的麻糍,真是一个愉快的冬至啊!

  做麻糍作文 14

  象山是我的老家,每年过年,老家有做麻糍的习俗,麻糍有纯糯米麻糍、艾叶草麻糍,乌饭麻糍,我独爱艾叶草麻糍。艾叶草麻糍由艾叶草和糯米粉做成。艾叶草长于春天。所以每到采艾叶季节,奶奶会采好多好多艾叶草,经煮熟后冷冻在冰箱里,随用随取。今天让我来介绍一下做艾叶草麻糍的过程吧!

  首先,将采来的艾叶草煮熟,拧干,切碎,备用。然后,将糯米洗净放在竹木桶里,然后把木桶放在大锅里蒸熟。还要准备好捣麻糍的工具,石臼,木杵,一盆温水。然后将蒸熟的糯米和切碎的艾叶草放入石臼里,爷爷用木杵轻轻碾压。随后开始大力的`敲打,在打的间歇中奶奶负责给面团翻面,转向,以便艾叶草与糯米粉均匀混合。

  你可别小看了这个步骤。这是一项力气活,没打几分钟,爷爷累了,停下来休息,这时奶奶用温水把木杵上粘着的糯米粉洗净。接着,爷爷继续敲打,一直到艾叶草与糯米粉完全混合。打好后把粉团取出,放在一个大木板上,撒上松花粉,用大的擀面杖擀平擀薄,将它们切成条状,或切成小块切好的麻糍可以马上食用,但是我最爱吃的是把麻糍在锅里加点油煎一下,一口下去,艾叶草的香味夹着糯米的香味,那个味道,一辈子都吃不腻。

  这就是我家乡的美食艾叶草麻糍,欢迎你也来品尝!

  做麻糍作文 15

  每逢过年,我们家里总会捣麻糍。而今年,我在奶奶家又看见了捣麻糍。

  一进家门,便看见家中的一番热闹景象:家里的亲戚们都一刻不停,有条不絮地忙碌着。一股浓郁的糯米香扑鼻而来,让我垂涎三尺,我定神一看,家里的炉灶上的蒸笼里正煮着什么东西,香飘四溢。我好奇地去问爸爸:“爸爸,这是在干什么啊?”爸爸告诉我:“这是在蒸糯米,蒸好后拿去捣麻糍。”“那为什么要捣麻糍呢?”我打破沙锅问到底。爸爸说:“捣麻糍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家家户户以捣麻糍来增添丰收的喜悦。”哦,原来如此呀!

  过了半个小时左右,糯米熟了。爸爸把蒸熟的糯米倒进一个洗干净的.石臼里,开始捣麻糍。只见爸爸拿起一个大石锤,使劲地往糯米团砸去,把糯米团中间砸出一个大坑。爷爷则把糯米团又翻成一团,并泼了一点点水,这样做是一是为了防烫,二是为了防止糯米和石臼黏在一块。捣了十分钟左右,糯米渐渐变成糊状,看不出米粒了,白胖胖,热乎乎的,使我垂延欲滴。

  接下来就是切块了。爸爸现在桌子上撒下草粉,这样麻糍就不会黏在桌子上了,接着把捣好的麻糍在圆桌上铺平,拿起一把菜刀,把麻糍均匀的分成许多小块块,这样麻糍就做好了!

  捣麻糍是家乡的习俗,虽然有点累,但也是喜悦的,带着丰收的喜悦,生活幸福香甜。我爱家乡的麻糍!

  做麻糍作文 16

  宁波老话有“清明麻糍立夏团”的说法。清明时节,田间长满了青青艾草,室外飘散着麻糍的清香,整个东钱湖都沉醉在这种香气之中。其中,下水村的麻糍最为出名。

  作为春天的应景之物,在下水村,你随处可见麻糍的身影。匠人们先将熟糯米团和碾碎的艾草和在一起,倒入石器中不断捶打。转眼间,白糯米便穿上了黛绿色的外衣。接着,他们在擀面杖上洒上适量的松花粉,一大块麻糍便粉墨登场了。

  我听村里的老人说,松花是松树的花。在太阳底下将这些花晒干便有了金黄色的松花粉。我和爸爸出去散步的'时候,看到小广场上晒着一筐又一筐的松花,下面全是花粉。在麻糍上撒上松花粉,再用剪刀把它们一块块剪开,且剪得大小均匀,麻糍的卖相就算过关了。

  麻糍的卖相过关了,口味还得可口。东钱湖的明星小吃——下水麻糍吃起来糯糯的。咬一口,艾草的香气在你的唇齿间来回徘徊,还有些甜丝丝的。“甜而不腻,糯而不沾”大概是最适合形容这种滋味的。

  天下做麻糍的农户千千万,为什么唯独下水村的麻糍是其中翘楚呢?村里做麻糍的老板娘说:“我们做麻糍的秘诀代代相传。这艾草得选好,糯米要不断过筛,还得经上百次捶打,它才能有韧性。艾草还得泡碱水,才能颜色鲜亮,且没有涩味。”听完这番话,我不禁感叹:“一块小小的麻糍竟有如此讲究!原来,我们吃的不仅是下水麻糍,更是东钱湖祖祖辈辈的情怀呀!”

  做麻糍作文 17

  春游啦!春游啦!老师带领着同学们,坐上大巴车,带上自己喜欢吃的零食,一起向欢心农场出发。

  来到那里,老师带着我们吃烧烤、摘草莓和捣麻糍。让我最难忘的,也觉得最有趣的一个项目就数捣麻糍了。

  201班的老师通知我们205班可以去看捣麻糍了。同学们、家长和老师们蜂拥而至,有几个同学还拼命住人群里挤,想要到最前面去看怎样捣。只见石臼里放着一些青和一些热腾腾的糯米。一位老爷爷双手提起一把石锤,用力往石臼里砸,另一位老爷爷蹲在一旁,用手迅速地沾了一点水,把麻糍翻了一下。我非常惊讶:这位老爷爷的力气可真大呀!捣麻糍原来要两个人齐心协力配合好,才能捣出真正好吃的麻糍。

  过了一会儿,老爷爷使劲地把捣好一团的麻糍搬上桌子。他拿来一擀面杖,像变魔术一样一下子把麻糍擀成了方方正正,并在上面洒上黄黄的、细细的松花粉。哇!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同学们都把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张得圆圆的,简直可以塞进一个大鸡蛋,口水流得三尺长。我们在桌前挤来挤去都快要把桌子给挤倒了,生怕自己心爱的麻糍被别人抢走。王警同学不知什么时候从麻糍上抓了一把松花粉,往脸上轻轻地擦着,再用刷子刷刷自己的脸,一下了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大家看到后个个捧腹大笑,人仰马翻了。老爷爷看我们大家都这么馋,忍不住切了一些麻糍给我们尝尝,吃进嘴里的麻糍热乎乎的、香喷喷的,真好吃。

  这次春游之捣麻糍真好玩、真有趣!

  做麻糍作文 18

  今天陈思柔妈妈带着我和陈思柔去图门烧烤。在去图门烧烤的路上,我有幸品尝了一种叫麻糍的美食。

  麻糍是怎样做出来的呢?我怀着好奇的心情仔细地观察着,原来它是由一些糊糊的白色液体,放在一个大铁罐里,然后在后面转一下什么东西,大铁罐上就会长出一双白白的'大“眼睛”,“眼睛”在一把铲子的帮助下一眨一眨的,好象在想办法似的,“砰”的一下两只圆球就在早已准备好的配料里“玩”了起来,一下、二下、三下……一碗麻糍就出现了,那香味把我谗得口水直流。

  几分钟不到,三碗麻糍就“各就各位”了。我挑了一碗,仔细一看,呀!原来那圆圆的球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千奇百怪,形态万千的小糊块儿,我有些纳闷,想这“魔术”变得咋那么快呀!一下子就变形了,古怪!再看一眼配料,就让你头晕目眩了,那配料的颜色真多,有白色,有黑色,有黄色还有透明色,我瞪大了眼睛,那白色的不就是白芝麻吗,那黑色的不就是黑芝麻吗,那黄色的不就是坚果吗,那透明色的不就是冰糖吗。咦?它们几个“小喽喽”怎么摇身一变成了妙不可言的麻糍了呢?

  正当我胡思乱想时,陈思柔已经吃了起来,我看见也“大开吃界”了,我和陈思柔边走边吃,没想到竟走过了头,幸好陈思柔妈妈叫住了我们,不然我们非走到北极不可。

  麻糍的味道鲜美,咬上一口粘粘的,那种感觉真好。不一会儿,我就把麻糍吃得一干二净。陈思柔数了数剩下的,说她有十二颗,我一听,马上向她的麻糍伸出了“罪恶之手”,抢来了一颗,可我还是意犹未尽。

  哎!我为什么不拿那一碗麻糍呢!

  做麻糍作文 19

  建德有一个非常美丽的乡村,就是美丽的三都镇新和,我的第二个故乡,那里的人们善良淳朴。年前人们都是忙忙碌碌,大家都在为过年做着准备,让我来告诉你他们都在忙碌些什么吧!

  首先家家户户的人都要把家内外打扫一遍,让房子显的更加干净亮堂。而后就是做年糕,外婆告诉我说:以前都是手工做的,那样程序太过繁琐,所以现在大家都是到年糕加工厂去买现成的,而只有麻糍还需要很多人共同努力才能享受到。

  第一步:需要把糍米放到桶里用水浸泡一天一夜。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把麻糍的馅豆沙团做好,先把红 豆 放在锅里烧熟,等熟后用小火把红豆水分沥干,再就需要像外公一样手上力气好的人,把烧熟的红豆粒用锅铲压成沫子,待全部压完后按比例往里面加入适当的白糖,等完全凉透后再搓成乒乓球大小的团子,大家现在是不是觉得很麻烦,可是想要好吃的'麻糍还需要几道工序呢。

  第二步:把泡涨的糯米放到饭蒸(一种蒸饭的桶)里去蒸,一般半小时的大火就能蒸熟。待香喷喷的糯米出锅后把它放在石臼里,用木槌一下一下敲打,这个过程非常消耗体力,需要好几个年轻力壮的大哥哥轮流完成,敲打成糯米团的形状后,快速的放入带有盖子的桶里,因为如果等糯米团凉了以后就会变得很硬,做麻糍是需要软软的糯米团。

  第三步:拿一块像碗口大小的糯米团撑开放入豆沙馅,慢慢的把它合上搓圆,在一块有着糯米粉的平板上轻轻按压,像月饼一样的麻糍就完成了。

  吃着外公给我做的麻糍,嘴里甜甜糯糯,心里充满了对家人的爱意,我想在这祥和喜气的日子,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做麻糍作文 20

  全家的家乡都在衢州江山,唯有父亲全家都是正宗的江山人,外祖母虽生活在江山,但祖籍是江苏高邮人,父亲的老家在记忆中尤为深刻。

  父亲的老家在大桥,江山南边的一个小乡村。那儿都是丘陵和一望无际的田地,爷爷就曾住在那儿。疫情肆虐,使我回不了老家,回忆就在脑海中浮现出来。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挂好晒制过的辣椒,红红火火,喜迎来年。在家家的年夜饭中,必有炒辣椒这道菜,这是传统。大年初一过后,家家户户又拿出麻糍招待来拜年的客人们。麻糍初入口时十分甘甜,再品味时韧劲十足,很是味道,这是家乡印象中最美味的'食物。父亲和祖母总是说:“别多吃,多吃难消化,会积食!”我便不再多吃,因为积食会引起发烧,那样就无法和小伙伴们玩耍了。

  麻糍工艺极其复杂,印象中都是大人们自制的。麻糍的原料是纯糯米,洗净,蒸熟后,将糯米fan放入一个石臼中,用大木槌不停敲打。打时还要有人趁两次捶打空隙翻动,这样才能使麻糍的每个部分都被充分地打到,让麻糍变得又软又糯,吃时口感才能达到最佳。

  每当我品味着父亲从家乡托人带来的麻糍时,我便想起我的三爷爷和大姑父打麻糍的场景,那是象征着家乡的味道。每一口,都充满了对家乡满满的回忆和思念。

  麻糍光吃可不行,芝麻糖也是不可或缺,麻糍的“麻”便指的是它。芝麻晒制了许久之后,等其完全干透,再将它炒熟后用石臼细细碾碎,加入冰糖粉,搅拌均匀,使冰糖的甜味完全融入芝麻的香味之中,只有这样用“糍”粘着“麻”,方为麻糍的美味精髓。

  麻糍,美好的回忆,家乡的味道,它是充满回忆和思念的味道,每当我品尝到它,便有一股思乡情涌上心头,久久不散。

  一块麻糍,就是一个家乡。

  做麻糍作文 21

  麻糍是老家的特产,它相当于年糕,但又不同于年糕。年糕是用粳米做的。而麻糍,用的是糯米。麻糍好吃,但麻糍是怎么做成的呢?我一直很好奇。

  今天,我跟随爸爸妈妈去了赤石乡。这是一个风景优美,素有“玫瑰小镇”著称的小山村。我们来到一户农家,家里的阿婆正将浸泡好的糯米倒在大蒸笼里,放在锅里蒸呢……

  蒸了许久,糯米蒸熟了,四五个人便把大米桶抱起,扣进大石米窑里。这个大石窑足有一米宽两米高,很壮观。开始打麻糍了,只见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拿起了丅形的大木棍捣那热气腾腾的糯米饭,并由一个人不时地将糯米饭翻动。整个过程相当于和面,将饭敲打成了和熟的面。因为糯米会粘到木棍上,所以,一个老奶奶便端来了一盆冷水,说:"用这个蘸一下吧!这样就不会粘上去了。"就这样一蘸一打,配合的非常默契!我家爸爸也按捺不住的说,我也来试试吧。只见他挥动着木棰用力敲打着糯米,只持续几分钟就见他汗流浃背。看来打麻糍真是一件体力活。其他的叔叔伯伯也纷纷表示要表现一下,就这样你捶几下我捶几下,麻糍就打好了。

  糯米捶好了好像和好的一团面,阿婆把麻糍装到铁盆子里,再把它用手撕出一片一片的,揉一揉揉成团,然后把白乎乎的团团放进早已准备好的`黑芝麻粉堆里。就这样,裹了一层黑芝麻粉的麻糍就做好了,夹一个尝尝,香糯可口,嚼劲十足,实在是美味啊!因为麻糍很黏,还总爱粘牙,所以要嚼很久,嚼着吃着,所有人都吃成了一只黑牙黑嘴的小花猫。哈哈哈…

  这次赤石乡之行非常幸运,让我看到了麻糍的的制作过程。我深深的感受到,一粥一饭当之来之不易。作为新生代的我们,真的应该厉行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做麻糍作文 22

  “卖麻糍了!卖麻糍了……”又是这该死的叫卖声把我从梦中吵醒,不用看,现在一定是六点三十分。这老头真准时啊,每天都这个时候来叫卖。

  我们楼下,最近来了一个卖麻滋的老头子,无论刮风下雨,无论节假日还是周末,都雷打不动。每天搅了我的好梦,害得我因为没睡够,上课无精打彩,被老师批评了好几回。我不知道在心中骂了他多少遍了。

  直到有一次,我对这个卖麻糍的老人改变了看法。

  那是一个星期天。妈妈去外面办事了,我照例被叫卖声吵醒了。我用被子紧紧把头捂住了。突然,我生了一个念头,反正睡不着,去买个麻糍吃,顺便看看是怎样的老人。

  我拿了点钱,走出家门,顺着叫卖声寻找那位老人。远远就看见有一大群人排着队。好不容易轮到我了,我上下打量着这位老人。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很是整洁,饱经风霜的脸上留下道道岁月刻磨的皱纹,身体既硬朗又精神,脸上始终洋溢着和蔼可亲的笑容。但想起他害我每天睡不好觉,不禁怒火就冒了上来。于是拿了两块麻糍,顺便把钱一扔,就头也不回地走了,边走边吃。麻糍软软的,散发着一股淡淡的'米香。

  我刚走几步。突然老人把我叫住了:“小同学,麻烦你过来一下。”我不由的一愣,又走回到老人身边,老人不好意思地说:“小同学,刚才我忘了找你两块钱了,实在对不住了,现在给你。”原来是这样,我不禁脸一阵红一阵白,不知怎么办才好。我真恨自己,我怎么能在心里骂这样一位用辛苦劳动养活自己的老人呢?

  望着老人忙碌的身影,我对他产生了无比的敬意。我不禁感慨万分,今天,老人为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人间需要诚信,更需要有爱心。

  做麻糍作文 23

  今天社团课,是一节独一无二的社团课,我们去四都小学过麻糍节了!麻糍甜蜜松软,我想着想着,连口水都流出来了。

  坐了半个小时的车,终于到了四都小学,看,篮球架那边还放了几个石臼呢!我们四年级的同学齐刷刷地坐在地上,看了精彩的表演,捐好了书,我就围成圈看着四都小学的老师打麻糍了。

  我们看着打麻糍的老师,首先把几大勺热腾腾、香喷喷的米饭倒进石臼里,然后用石硾碾一下里面的米饭。坐在石臼边的人,用水泼一泼。现在开始打麻糍了。打麻糍的老师,扎起马步,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再举起石硾,准备来一个“重力一击”,石硾打去时,里面被碾的米饭就“啪噼”响了一声。而在石臼边的人马上在石臼里面快速翻了一下子,石硾又打下来。就这样一翻一打、一翻一打……我们都不禁齐声为打麻糍的'老师说:“加油!”打麻糍的老师听到了我们的加油声,速度加快了,力量也变大了,仿佛得到力量似的,最有趣的是有些同学用铁碗和筷子敲起了“饥饿交响曲”。我们坐在周围的旁观都像观猴子一样,眼睛睁得大大的。过了一会儿,麻糍终于打好了,而我们像饿鬼一样,使劲地敲着铁碗,碗里的饭早已被打成一堆“浆糊”了。

  到了梦寐以求的吃麻糍时间,大家蜂拥而上,老师叫我们排队,我们只好一个一个排着队享受这麻糍的美味了。终于轮到我了,一位家长把一块麻糍递给我,我一大口把这一块麻糍塞进嘴巴里。“哇噻!太好吃了!比小摊上的麻糍好吃多了!”麻糍进入嘴巴里时,一股甜蜜的滋味涌上我的舌头,刚吃进去,麻糍的味道就被我记住了,对我来说真是“舌尖上的美味”呀!

  麻糍节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四都小学,在公车里,心里还在想着甜美的麻糍。

【做麻糍作文】相关文章:

做麻糍作文11-25

捣麻糍作文01-20

卖麻糍的老人六年级叙事作文09-14

小麻猫10-29

可爱的麻鸡10-21

小麻猫09-19

卖麻团的老人作文10-08

卖麻团的老人05-02

邵永丰麻饼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