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人生作文
茶道人生作文
对于茶文化,我从小就耳濡目染。我并不十分懂茶,但十分喜爱它,因为我喜欢茶淡淡的苦涩与品后留在口中的清香。仔细斟酌思量,茶不就是人生的缩影吗?
取出一点茶叶,置于杯中,倒入沸水将它们洗礼。我们来到世上,就是来接受困难挫折的洗礼的。开始都会很痛苦,而后,干瘪的茶叶在沸水中上下翻腾,渐渐回复绿色,舒展开来,释放出四季的风韵。世间众生,又何尝不是这茶叶?经历过困难之后,往往会变得更加富有生机、更加坚强、但不要因为这而沾沾自喜,浮在水面上的茶叶往往会被喝掉。而沉在最下面的茶叶,直到被倒掉时还散发着茶香,如同那些万古流芳的伟人。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经历。只要我们经历过,体验过,我们来到世上的意义就更加明确了。往往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才会将人生看得很透彻,而那些碌碌无为,处处逃避困难的人就好比冷水泡茶,难以散发出清香。
每次经历过后,有的人猝然倒下,有的人站得更直了。只有经受得住考验的人才能散发清香。我想大概茶道的兴起就是因为茶具有别的饮品无法比拟的品质吧。
古今中外多少伟人都有过不幸的人生。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小就生活拮据,并患有先天性的癫痫,但我们可以看到他一部部名著:《白痴》、《罪与罚》、《死屋手记》;贝多芬、爱迪生耳朵都有残疾,但前者谱写了一篇篇华丽的乐章,后者带来了约两千多项发明。我们除了惊叹他们的坚强,还应该审视自己的不足。我不敢确定他们是否感悟过茶,但我敢确定他们一定感悟过茶一般的人生。想必如果他们见过茶,一定会被这饱含哲理的叶片所折服,所震撼。茶之道,就是经历一切,最后回味一切。
为什么接待客人都要以茶水侍侯,想必这是在寄托对友人的一种希望吧。中国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恐怕就是由领悟茶之道德一代人传承下来的。
我品了品茶,回味自己所经历的一切,虽然略带苦涩,但依然回味无穷、芳馨诱人。
茶道人生作文
人生,如茶般淡雅、清香、浓郁,素雅的笔庐,在满是清香的香木桌上,一只只小巧玲珑的茶杯中,铁观音、云南滇红,赋予了它清新丽人的.香醇。
茶宴,由一块红色锦绣铺成,5只茶杯特别吸引我的目光,紫砂光滑、细腻,淡雅的气息充盈在里面,独特的造形,使人赞不绝口,青瓷的外表迷人,特色的各式条纹和斑点为它穿上了一件光彩的外衣,使人感受到一种纯洁神圣的力量注入了人体;而灰烧、花斑、彩点,交杂在一起,但看上去并没有杂乱的迹象,用手摸上去,舒适极了。
人生如茶,当然,泡茶也富有韵律。
俗话说“一泡三起”,笔主用两根手指,提起小巧玲珑的茶杯,通过网过滤茶杯,记得刚才,盛在竹节、花瓣形的小碟子中,缕缕丝丝清香令我陶醉其中,令我感叹那缕缕浓郁、淡雅、香醇,或清纯的人生滋味,使我的手,始终不愿松开那只碟子。
自然的泥土味儿,青竹味儿,山间最甘甜的山泉与田野里,一株最嫩的芽的味道,好似都在这杯人生的茶中,满载着芬芳来到笔庐,淡中带甜,香间带甜,似乎已经带我来到了这美妙芬芳的大自然,带我游山玩水似的,给予我一种最舒适,令人最陶醉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渐渐的,杯中沸水的翻滚平息了,茶叶宛若刚刚从狂风骤雨覆盖着的大海里脱险的小船,此时此刻,安静地在岸边休息,卷起的茶叶,仿佛是小伞兵,自然的撑开了降落伞,从水面上努力的往下跳,最终沉入水底。一副副斑斓的画面在脑海中一页页的翻开,使我沉浸在自己的小宇宙中,久久回不过神来,绿茶卷在一起的身躯,渐渐展开,沉入水底,只有还未展开的一两团儿,还好不动摇的轻浮在平息的水面上。
当我目光呆滞,两眼无神的坐在那儿发呆,不知不觉,一只只小巧玲珑的茶杯中,盛满了清香的茶水,人们说:“茶要三口喝完。”我谢过,端起茶,迫不及待的品上一口,脸上的期待神情转眼消逝,我皱着眉,瘪着嘴的难堪神情出现在脸上,我奇怪了:“刚刚明明闻到的是一股清香的气息!怎么会在这样呢?”过了一阵,又一缕清香的气息从嗓子眼儿里倒转回来,甜滋滋的,那复杂的味道之间,夹杂着雨露的气息、山泉的滋润、花草的芬芳、园丁的汗水与明媚的春光……深吸一口气,静静地闭上疲劳不堪的眼,所有烦恼被远远的抛在脑后,只留下一天的心情的愉快与美好,明媚的阳光暖暖地照进心里。
是啊,人生如茶,先苦后甜,才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事物的本质,理解它的含义。
品味第二口茶时,从入口到消尽,口中唯独有清醇的回味,使我不由自主地闭上双眼,深呼吸,享受的回忆着过去。
是啊,人生如茶,在遇到挫折解决之后,往往都会给人一种甜蜜、知足的安慰。
正当我再次端起茶杯,预备最后一次享受时,心中充满了不舍,往往,我会将它包在嘴里,细细地品味,恋恋不舍的回忆。
是啊,人生如茶,当你喝下最后一口时,会责怪自己,为什么不珍惜?
【茶道人生作文】相关文章:
高考人生作文12-22
感悟人生作文05-13
人生感悟作文05-09
感悟人生_关于人生的作文600字05-22
人生高一作文08-20
人生高二作文05-22
人生高一作文08-20
理想点亮人生作文08-24
人生的路标作文08-24
感悟人生优秀作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