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改革小学作文教学意见
多年以来,广大教师一直把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课题来研究,进行着多方面的探索和改革,但目前的作文教学仍然没有能够摆脱孤立的、零碎的或者应试型的框囿,在某些方面陷入盲目性,或处在较为严重的不协调状态,以致造成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目前,现代科学正朝着整体化的趋势发展,作文教学顺应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遵循科学发展的必然规律、进行整体改革势在必行。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相对于拼音、字词和阅读教学而独立存在的教学系统,既是语文教学有机的组成部分,又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和归宿之一。所谓作作文教学的整体改革,是指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活动中的一种低一级层次的改革因素。意在从作文教学的性质、目的及其总体目标的要求出发,从整体角度去分析、认识作文教学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与外部事物系统所具有的直接和间接的因果关系,并以系统的、整体的观点,通过反馈信息的上下沟通以及进行纵横向联系,去积极主动地转变教学意识,改革教学手段,以协调、改变教学活动中各因素之间不适应新情况的内部结构状态和与外界联系的方式,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作文教学的整体功能,以求最优化的教学整体效益。
一、依据未来形势,确定教学目标。
形势在发展,人才目标在更新,作文教学也应根据未来形势对人才的要求,确定出本身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作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就目前讲,指现代语文大纲对作文教学所规定的全面要求。不过应该指出此目标是国家教委就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普遍情况提出的一般的目标水准。不可否认,地区不同,情况有别,不同的教学对象也有其个性的明显差异,何况形势还在不断的变化。因此,作文教学总体目标将不是一个永恒的定值。其目标的确立既应以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又应对未来的时代、未来的形势作出科学的预见;既要面对国家的全局,又要立足当地的实际,考虑到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积极地将本系统的整体目标与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吻合起来,形成共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作文教学的本身目的、特点和任务,从思想品质(包括养成端正的文风、具有健康的思想意识)、作文的两种基本能力及智力因素方面,确定出相应的整体教学目标。所谓具体目标,可以理解为,作文教学在特定时期、特定范围、针对特定对象或单项、局部的教学项目所规定的具体指标,具体目标是总体目标的具体体现。
确定作文教学的远期总目标和近期具体目标时,应该想到,随着全国范围的改革开放,社会流通量急剧增大,人际交往更趋频繁,语言这一既可用以承载思维又可用以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式的具有特殊地位的交际工具,显得尤其重要,另外,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物质文明建设的大幅度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也将出现档次的飞跃,对语言的鉴赏水平将大大提高,对新型人才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将要求更高。所以作文教学应该有强烈鲜明的时代意识和紧迫感。不仅要清楚地看到目前教学的现状和形势的需求,还要预先到二十年后中国的今天,预见到世界的未来,以便心中有数地确立其总体目标和分项具体目标,进而扎实、科学地组织好作文教学,加速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最终促其祖国语言日趋于规范、文明、精炼、明快,以至更具艺术性,提高语言的工具效益,增强人际交往的适应性和竞争机制。
二、革除考试弊端,坚持以"说"促"写"
传统的作文的定义不外乎两条,一是"写作文",一是"学生为练习写的文章"。这似乎无可非议,现在看来,此种理解未免有些狭义了。教坛上不是早有"口头作文"之说吗?且这各种提法已得到同行们的认可。当然,"口头作文"在客观上本是一种"事实存在"。人们知道,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的人,完全有可能借助思维的即场加工,当场说出象书面文章那样富有条理,具有一定语言组织形式的成套话来。所以我们应该赋于作文就是作文章的这一新的概念内涵,跳出对作文固有的狭义的理解范围。视以口头作文为作文系统的"半边天"。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这里的"文字表达出来",不仅限于书面,也包括口头。人们的口头表达正是通过凭借语言去驾驭思维,并将思维条理后的文字读出音来反映的,怎样认识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的地位和关系?首先应从人类历史的进化过程看,口头语言远早于书面语言,其次就一个人的语言发展过程看,同样也是先有口头语言,后有书面语言。所以说,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书面语言是口头语言的发展,是根据必要性对口头语言作的文字记录,两者相辅相成。再从语言的社会价值看,口头语言简便易行,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可随时随地帮助人们阐述问题、交流思想。因此,口头语言的广泛性和优越性,远不是书面语言所能及的。但是多年以来,人们只偏重甚至一味地强调书面语言的重要,而忽视口头语言在整个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这正是导致书面表达能力不易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年来在小学低年级专门开设说话课,并且重视在语文课堂上的口头训练和口头作文,同时搞说写结合的训练,这无疑都是具有新的教学意识的突破性改革。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这是为完成作文教学总体目标的奠基工程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孩子创造言讲的机会,让他们不惧于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向别人倾吐出来,而且重视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作文直接挂钩,由观察到说话,由说到写,说写结合,以说促写,不断协调说与写的关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自然会得到稳步提高。
三、教学设计系列,突出"三性"特点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一项费时多、周期长、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巨型复杂工程,并非一日之功可就。长期以来,由于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明确的一致性目标,加之高中、初中、小学三级以至各学段、各年级均为"铁路警察,各管一段",造成各级各段的严重脱节,且重复现象严重(当然,语文是环形系统,作文是螺旋式向前发展,相似内容重复出现在所难免),无效劳动甚多。致使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呈"葫芦线"型。为了让各级学校和各学段各年级的教师在教学中有一个统一的目标。克服狭隘的本位思想,建立多项联系,减少消耗,防止无效劳动,加强一致目标下的凝聚力,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全面系统的培养,目前很有必要尽快地设计出一套科学的能统辖学前、小学、初中和高中四个阶段的作文系列。我们认为,作文教学系列的设计应该突出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1、具有一致的目标性。
作文教学的历程不论有多长,训练的途径不论有多条,但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全面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这个目标即是作文教学系列设计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当然,每个阶段还有其各自的具体目标,不同学段、不同年级还有其各自的系列训练要求,这些目标要求,是总体目标的阶段化的具体化的反映。不论是整体的系列训练设计,还是反映阶段的或小局部的设计,都应该有一种"向心"意识和一致目标感,围绕目标取舍"系列"的编排内容,选取"系列"训练的最佳途径,促成"系列"因素的最优组合,以整体训练为主线,并辅以单项、局部的训练,"主"为""辅"纲,"辅"从"主"设,围绕主线,加强主线,达到最大的凝聚力效用,绝不可远离总体目标的中心轨道,偏离训练的主线,各自为政,失之于偏颇,延误总体目标的实现。
2、具有科学的系统性。
作文系列设计应本着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基本精神,按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全过程,全面科学地编排教学内容和训练项目。既考虑作文知识的有机渗透,又注意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既照顾到纵向的发展,又照顾到横向的联系,既有总体目标统帅下的"四阶段"各年级教学内容与训练的承继性、连贯性,又有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相对独立性的和阶段性。最终形成系统的一条龙式的作文教学一致目标体系。
3、具有可行的实践性。
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而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不是只靠传授给他们的作文知识,不是只凭老师的教。固然学生的观察是获得作文材料的窗口,听读是理解、吸收信息的门径,但是没有说,写的有机结合--付之于实践,是无论如何不会将知识变为能力的,知识只有通过实践(训练)这一中介环节,才能逐步转化为能力。因此,作文教学系列设计,应该重在于安排学生的训练活动,突出以训练为主线,进一步提高作文实践的可行性,要使"系列"具有实践的可能性,必须在设计上注意到:训练应分类、分项自成系列。至于根据什么分类,还需在整个系列中通盘考虑。当然"按项分类"也并非把此类、此项一股脑儿地全放进去,类不宜分得太大。
训练的设计应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作文能力的发展规律,使之在练笔的过程中,由易到难,依照规律,寻找规律,顺应规律的发展逐步提高能力,减少无效劳动。
训练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不管出现图画,提示问题,还是指定命题,都要有助于学生打开思路,展开想象,勾起联想,使思维的发展趋于"深"和"广",以燃起学生创造的火花。
训练的设计应配编一定的学生例文或老师的下水文章,以给予学生某种示范。范文的出示,可在学生下笔之前,也可安排在学生经过一番构思之后,让其在比较中受到启发,然后重新构思,在采用范文指导的时候,要提倡多样性,谨防雷同。
训练的设计要突出训练的重点,围绕重点安排一题多练,既有群体练笔的广度,又有个体练笔的深度,既便于单项突破,一练一得,且有助于培养不同气质对象的个性。
四、建立多层次联系,发挥整体功能。
用整体观念来认识事物,作文教学绝非一项超环境的孤立的师生活动,它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各个领域,涉及到学校系统内的不同对象,不同组织机构,不同人际等之间的各个因素,涉及到作文教学本身结构内部有机联系着的各个因素。在作文教学中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间的相互联系,调动各个方面因素的积极性,建立整体联系网络,形成多因素的聚向目标。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整体效能,全面地、大面积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整体改革小学作文教学意见】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02-07
小学二年级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01-31
语文课堂改革教学反思01-28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08-16
劳动教育整体活动方案(精选6篇)04-28
改革的快板台词11-09
北魏孝文帝改革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