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四年级作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作文 篇1
想起在小学生活的处境,多么幸福、快乐,但更忘不了我的那些知音同学;关爱我的老师;与我度过六年义务的母校。想到他们,我情不自禁的流下眼泪,脑海里也全是他们,无法抹去。
那些幼稚的同学们,我们即将分别,升入初中时代,大家都是依依不舍。我还记得我们曾经打闹,现在去回想看,是多么幼稚、可笑。同学们犹如我人体的二分之一,有了他们在身边,可以得个依靠。如今,我们“方向”已是不同,各奔各的,但是,无论到哪里我们的心永远是连在一起的。希望同学们能够想起自己之前的老同学,此刻都铭记于心!
在与小学老师告别之即,又是一次沉痛的打击。想起老师的谆谆教诲,心里不是滋味,因为没能来得及和老师回味之前的教诲。当哪位同学做错了事,老师会说:做错事可以改正,但是品质一定不要变,要是变了品质,你的人生将是一场无墟的`人生。这几句话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和脑海,我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老师,谢谢你们这六年来教诲了我们许多,也让我们懂得了许多,我不会让你们的心血白白流淌的!
在这六年来,除了家人的怀抱就只有母校的怀抱是温暖的、是热切的。它经历了风风雨雨,只为了遮掩我们,让我们快乐、无忧的成长。我们高兴,它也就高兴。在那静悄悄的教室里听着,能听见它为我们祈祷;注视着,能看见它为我们做的一些事情;抚摸着,能感受到它曾给我们多少温暖。母校,我们不会辜负你的一片好心!
小学四年级作文 篇2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却说;“书籍是人类枯燥生活的一剂良药”。书是我心灵的归宿之地,书更是我成长的园地,让我感到无穷的快乐。后来渐渐地如痴如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爱书,诗歌、散文、小说像磁石一般吸引着我,而他们又像“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曾经爱过金庸、古龙的武侠,也曾为古典小说而沉醉,常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书让那无趣的生活一点一滴变得滋润起来,身心也在潜移默化地成长着。
我爱诗词,诗词之美在于他们如画的意,动人的情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壮美,也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宁静。有“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爱国之情。也有那“匆匆,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的缠绵小意。更有“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的国之悲痛。还有那“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三两杯淡酒怎能敌它”的爱之悲痛。
我更爱散文,散文在于作者那丰富的想象,强烈的感染力,一次次的抒情往往引人入胜,打动人心。用它的空灵、虚幻,用一个个细致的描写,勾勒出美妙的幻境世界,让人沉醉在其中洗涤人们的心、魂。在这世界中,曾与朱自清一起听过那丝弦合鸣的《歌声》,也曾在那西园中,看见那落红,那点点的离人泪。曾跨过那《三重们》,渡过那《九月悲伤逆流成河》,才了解《梦里花落知多少?》。心也曾在世界中跟随三毛,一起去撒哈拉大沙漠邂逅荷西,和罗兰一起品味《寂寞的感觉》。
在书中我挣脱看了世俗的枷锁,他用感悟的神奇、领悟的哲理、感悟的奥秘。为心灵洗尽铅华。让它不再彷徨,不再迷茫,不再惆帐,一心明镜,只为书;心如止水,只为书。在书中没有了世俗的纷扰,没有了喧嚣。只有书与我。只有书中的他、她、它。我与书成长,在故事中成长,在书中成长。
小学四年级作文 篇3
下课铃响了,很多同学都纷纷回家了,然而在操场上,聚集了一些同学,为什么他们还没有回家呢?哇!我怀着好奇的心朝着操场的.方向走去,哇!操场上热闹极了。我们班有的同学在打篮球,有的在跑步,有些同学跟二年级一班的同学进行拔河比赛。
两班同学咬着牙,涨红了脸,紧紧地踩在地上,他们拼命地把身体往后仰,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往后拉。很多同学都激动地大声喊着:“加油!加油……”忽然,二年级一班有位同学不小心跌倒了,其他同学也随着跌倒了,于是我们班的同学抓紧这个机会,齐心协力拼命地往后拉,眼看红领巾向我们这边移了过来。
最后,我们班同学众志成城,取得了胜利。我们高兴地跳了起来,大声喊着:“耶!我们胜利了!”这次拔河比赛,让我想到了那句俗话,说:“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就难折断。”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要懂得依靠集体的力量,所谓“团结起来力量大”嘛!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小学四年级作文】相关文章:
[精选]小学四年级作文09-20
【精选】小学四年级作文07-21
(经典)小学四年级作文07-27
(精选)小学四年级作文10-01
小学四年级作文(精选)07-30
小学四年级作文[精选]07-31
(精选)小学四年级作文08-03
(经典)小学四年级作文12-01
小学四年级作文[经典]11-07
小学四年级作文(经典)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