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元宵节四年级作文

时间:2021-10-17 17:43:33 四年级 我要投稿

元宵节四年级作文锦集五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宵节四年级作文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宵节四年级作文锦集五篇

元宵节四年级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我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到奶奶家。

  奶奶早已给我和姐姐准备好的灯笼,我的是一只笑眯眯的小猪,他的样子非常可爱,还带着一个小肚兜。姐姐的是一只小蜻蜓,它的翅膀像真的一样,可以来回扇动。晚饭前,奶奶让我和姐姐用灯笼照一下粮仓和墙角等地方,奶奶说这样照过了的地方一年四季就不会生虫了。

  晚饭过后,我们又到屋外放烟花,爸爸抱出一个很大的烟花,放在院子中间,一点火,噼里啪啦,只见火光冲天,烟花变成了一个个金黄色的小圆球,飞向四面八方,真漂亮,我和姐姐激动的又蹦又跳。

  今年的正月十五我过得真快乐呀!

元宵节四年级作文 篇2

  我感兴趣的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喜欢的是元宵节。家家户户都在吃汤圆,代表团团圆圆,而且还可以观看花灯。

  大街上灯火辉煌,人山人海,三五成群,两旁的花灯各色各样,左边有‘孔雀’灯,‘金鱼’灯,‘大象’灯。右边有‘飞机’灯,‘火箭’灯,‘地球’灯,还有很多很多种类。

  最引人注目的是;‘地球’灯,‘地球’灯会转来转去,就像在天上转来转去。

  突然,一阵‘嘻嘻哈哈’的笑声从后面传来,我跑过去一看,原来那里有一盏‘猪八戒’灯。我仔细看了看,原来是西游记里常被嘲弄的‘猪八戒’。只见它头戴憎冠,正中间有一个金光闪闪的‘佛’字,猪鼻子足有二寸长,一对蒲扇似的大耳朵还忽闪忽闪的。它翘着二郎腿,露着猪八戒那有趣的模样,我笑得前俯后仰,我的笑声感染了四周观灯的人,大家都笑了起来。

  大家指着那盏灯连声喊;‘真漂亮’,‘真漂亮’。灯多,人更多,灯美,人心中更美。

元宵节四年级作文 篇3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元宵节的作文。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中学生作文《元宵节的作文》。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该习俗始于宋朝。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从此,元宵节吃元宵便成了一种历史。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一说春秋未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这两个传说不见史料记载,不足为信。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贵,姜白石有诗“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诗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元宵节四年级作文 篇4

  这一天,各家晚餐都吃米粉团子。小粒无馅的为“糖圆”,大颗有馅如百果、枣泥、油水的称“元宵”。晚间家宴后,外出赏月观灯。

  入夜,火树银花,大街小巷到处彩灯游动,令人目不暇接。处处敲锣打鼓,钹铙萧管齐奏闹元宵。女士结对出游“晾街”,正是“邀月客邀邀月客,看灯人看看灯人”,热闹非凡。当时有首儿歌描述常州灯市的'盛况:“甘棠桥,对鼓桥,鼓楼对着庙门口,镗镗镗!灯来哩!灯来哩!嗲个灯?一团和气灯,二龙戏珠灯,三元及第灯,四面如意灯,五子夺魁灯,六角凤菱灯,七子八婿灯,八仙过海灯,九莲灯,十面芙蓉灯,镗镗镗,灯来哩!后面还有一条老龙灯,一跳跳出二十四个小猢狲,吓得娘娘小姐呆瞪瞪。”

  太平军攻克常州后,每逢元宵节,“圣兵”敲起“太平军锣”欢庆元宵。青云坊两侧戏楼上,太平军男女“圣兵”化装演唱滩簧,军民同乐,往往通宵达旦。这天,街头巷尾常有五至七人在一起,手提锣鼓,边敲边行,俗称“浪街元宵”。来回路线不能重复,称“走三桥”;有的途中摘一把初出叶的菜,拭衣领,称为“解发腻”,乡间姑娘还把秃帚、竹枝等用麻茎扎成一丈来高的芦炬,在田间焚烧,谓“照田财”,以占卜干旱和雨水的情况。

  这就是常州的元宵节。

元宵节四年级作文 篇5

  今天是元宵节,妈妈带我去沿江大道看舞龙舞狮。我们到表演出地方时,一只白狮和一只黑狮正在舞蹈,一会儿跳跃,一会儿转动,一会儿站立……突然,双狮从口中吐出一副对联,观众拍手叫好。

  紧接着群龙出阵。红的,绿的,金黄的……一条条长龙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中,尽情地舞起来了。看,五颜六色的莲花船摇来了;穿着花花绿绿的秧歌队也扭过来了;长胡子的财神爷拿着金元宝也款款而来;大头娃娃也眯着眼裂着大嘴笑着来了。

  最令人捧腹大笑的是“司老爷查街”。司老爷是个滑稽人物,打扮像戏曲里小丑,翘翘的胡子边有颗大黑痔,手拿一根长长的烟杆,坐在一根长长的竹杆上,旁边吊一只便壶,由两人抬着,后边还跟着两个拿扫把的跟差。随着竹杆的上下晃动,司老爷也抖动起来,可笑又可爱!

  沿江大道上人山人海,据说光长龙就有70条,整条街成了表演的海洋,也成了拍照的海洋。瞧,街两旁的观众你挤我涌,高高举着手机,照相机或摄象机在拍照,演员们很配合的作着各种姿势……

  狮子欢快地跳跃,长龙威风地摇摆着,美丽的采莲船划着,锣鼓冬

  冬声,鞭炮噼里啪啦声……整个沿江大道舞动着元宵节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