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登泰山作文

时间:2020-12-14 16:12:51 四年级 我要投稿

四年级关于登泰山作文

四年级关于登泰山作文1

  周末,我和爸爸妈妈开车一起去泰山游玩,走了五个多小时终于到了泰山脚下。我们是坐索道上山的,在索道上,象飞一样的感觉。

四年级关于登泰山作文

  山上的风景很美,有各种各样的树、五彩缤纷的花,在山风的吹拂下招着小手,好象在欢迎我们这远道而来的游客;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石头上刻着字、有的石头没刻字。听爸爸讲,这山石上的字大部分都是古代文人墨客游泰山时留下的感慨。我边走边拿着相机不停的拍照。

  接着我们登上了玉皇顶,玉皇顶是泰山的最高峰,海拔1545米。我们在玉皇顶上玩投硬币,我投中了金蟾蜍,山上人说会给我们带来好运。在玉皇顶上还看到了飞来石,真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我们在山上住了一晚。早上,爸爸妈妈去看日出,我怕冷没去看。随后,我们就乘着索道下山了,依依不舍得离开了泰山,结束了这次愉快的泰山之旅。

四年级关于登泰山作文2

  早就听说五岳之首——泰山的雄伟气势,但那只是耳闻,暑假,我亲眼目睹了它的气魄和妩媚。

  在我看来,泰山是秀丽的。从红门向上攀登,刚开始台阶并不陡,爬起来很轻松,环顾四周,古刹幽深,绿荫覆盖,细听,不远处还有知了声,可走过去,又听不见了。渐渐的,台阶密集了,山路也陡了,我们便走一段,再停下来歇一歇。嘘……不要出声,近处好象有水声,似有似无,顺着声音找去,透过那层层叠叠的枝叶,发现了一泓清泉。听着那潺潺流水声,看着这一望无边的绿荫,顿时觉得仿佛整个人都飞起来了,飞翔在丛林间,聆听知了的演唱,嬉戏在水溪边,倾听清泉的呜咽。

  在我眼里,游泰山就是赏文化,到了中天门以后,再往上攀登时,台阶变窄了,变密了,路旁的树少了,石碑石刻倒渐渐多了起来,几乎到处都能见到古代文人墨客的赋诗留言,十八盘是泰山路上的最险的`一段了,台阶也窄得不能再窄了,最窄的时候只有10厘米宽,人走上去颤颤巍巍的,若分心就可能失足滚下山去。还有一段路程就到南天门了,在这条路上,有一个转折点,立着很大一块石碑,上面有许多篆刻,密密麻麻的,一个接着一个,这块石碑大约有7米高,10米宽是我见过的最大的一块了,细细品味这些诗句,押韵动听。到了天街,站在石栏边,眺望远处的景色,看着那些还在奋力攀登的人们,又想起自己的汗水,我深深地体会到攀登者的艰辛和喜悦。

  泰山,是东方文化的缩影,它是美的,它不仅美在自然风景,更美在人文遗迹,当你真的登上泰山时,在天街上环顾四野,眼界大拓时,你方才真正体会到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真正含义。

四年级关于登泰山作文3

  旭日东升,云雾缭绕,泰山好似天境一般。远眺玉皇顶,我们以此为目标,开启了登泰山之旅。

  中天门至南天门,三千多级台阶,海拔近千米。我们匀速前进,走过凉爽宜人的快活三里,翻过被始皇帝封为五大夫松的五松亭。时值正午,太阳当头,我的汗水又不争气地流下。爸爸要求休息,我却咬牙坚持说:“不。继续!”于是我们继续一步步踏上登攀之旅。

  不知过了多久,抬头遥望,只见前方已是十八盘。十八盘分“慢十八”“紧十八”,自古就是泰山最为险峻的路途,这里才是对游客的终极考验。当我登上十八盘的台阶时,不禁慨叹它的名不虚传,它的石阶宽度几乎容不下我这个小孩子的整只脚。中途少有休息点,再加上酷暑逼人,不少爬山者累得四肢乏力。满目所见,到处都是就地而坐大喘粗气的游客。我看着他们,也不觉想要退却。忽然,一名汗流浃背的老人肩挑重担,埋头从我身边走过。只见他走的正是我们熟悉的“之”字线路。挑山工,这就是传说中的泰山挑山工。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我也学着老人走起“之”字路,决心一鼓作气登上南天门。六百米,四百米,二百米,一百米……

  一步,两步,三步……我终于站在了南天门前。此刻,寺庙的钟声适时响起,似乎在为我庆贺。坚持就是胜利。我亲身体验到这真是一个真理。

  走过南天门,登攀玉皇顶的路途明显变得平坦。天街那迷人的景色,为旅行人重燃希望。他们坚信:前面的风光一定更加美好。继续向上,渐渐地,一块巨石映现眼前,上书“五岳之尊”四个火红的大字。这石头虽不锋利,却十分雄伟。石块平而不坦,光洁无瑕。这不正是泰山的缩影吗?高而不险,威而不严,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屹立在华夏之东方,为世人所景仰。

  这就是“孔子小天下处”,五岳之尊——泰山。

【四年级关于登泰山作文】相关文章:

登泰山作文03-07

高二语文《登泰山记》教案09-29

登泰山记高二语文教案10-14

《登泰山记》高二语文教案09-23

九年级语文《登泰山记》ppt04-29

《登泰山记》高一语文教案01-15

关于泰山游记作文04-13

登广州塔作文08-22

关于白登被围的故事10-21

泰山的冬_初一作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