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二说明文:陕北情(通用13篇)
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义的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文章体裁。那么什么样的说明文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二说明文:陕北情(通用1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说明文:陕北情 1
我是南方人,要谈起我对江南文化的印象,那就是“缠绵悱恻、婉约柔美的小娇娘”,要谈起我对陕北文化的印象,那就是“铿锵雄浑、高亢豪放的关西大汉”。要我说,江南的风光的确很美——“小桥流水,柳絮飞舞”,陕北的高原则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但我却热爱着陕北这片热土。说起陕北高原,这可是陕北地区的一大亮点,要说其地貌特点,真可谓是沟壑纵横,形态各异。在我眼里,那些用黄绵土叠起的黄土高坡,却是那么地雄浑大气、豪侠仗义。
我在陕北呆过三年。陕北地区属于中温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到大热天,光秃秃的黄土高原上几乎找不到一处可以遮挡阳光的地方,再加上气候干旱,真让人感觉热腾腾的。这“滋味”和江南的热天比起来倒有些不同。有人说,陕北的夏天带给人的感受,好比是站在火炉旁;江南的夏天带给人的感受,好比是站在蒸笼旁。所以每当感到闷热时,陕北人们都会选择躲到窑洞里避暑。
窑洞是陕北高原上特有的建筑。说实话,在没去陕西之前我还真没亲眼见过窑洞。刚来陕北的时候,我便急着想去体验一下住在窑洞里的感觉。陕北的人民一般在山的一侧随形就势,掘洞筑室,利用他们缜密的设计,就这样一个别具匠心的土窑便形成了。窑洞里冬暖夏凉,舒适而节能。据我观察,一般的窑洞都是呈圆拱形,这在以黄土为背景下,却又更显得轻巧而活泼。也正因为是拱形,加大了窑洞内部的竖向空间,使人们住在里面感觉开敞、舒适。就在这小小的空间里,却又渗透着与自然的和谐。
陕北人民不仅智慧,在待人方面,他们憨厚、真诚、无私。陕北大部分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偏低,条件较差,连老百姓喝的水都是水窖里积的雨水,庄稼也是靠天收的,产量的就要数得上土豆和大枣了。有一次,我去同学家做客,他们知道外地人喝不惯当地的水,他们便拿出自己辛辛苦苦攒的白糖掺入水中,让我们喝上去甜滋滋的,感觉不到一点儿从水窖里取出的味道。我想,那些白糖估计他们平时连自己都舍不得吃。
谈起土豆和大枣,这便要说起陕北的两大农副产品。到过陕北的人无不接触到这两种特产。陕北的土豆吃上去与南方的`土豆大不相同,它松软、有嚼头。陕北的大枣与南方的枣子也有所不同,它个大核小,肉质密而细脆,味微甜,或浅绿色或紫褐色,不像南方晒干了的小红枣。绥德“枣林坪”的大红枣更有“人参果”之美称,可直接食用,也可用来煮粥、熬汤。长期食用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补血养颜。在陕北,几乎每家每户至少都有两棵枣树,每到收获的旺季都会看到同学们带着自己家种的大枣来到学校,分给同学们品尝。下课时,同学们有的在比较谁家的枣子味道好,有的在比较谁家的枣子个头大,都把自己家的大枣分给同学们品尝,生活在这种氛围中,无不让人感到快乐、美味。
对各地方言较感兴趣的我来说,陕北方言的确很有味道。与同学们交谈中,我细细品味发现,陕北地区方言多属北方方言的西北官话,方言受山西影响较大,也杂入一些蒙语,至今保留入声。陕北大部分地区地处山区,其独特的地理风貌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蕴藏于古老的陕北方言词语中。“信天游”便是由陕北方言所谱写的一类民歌,以绥德、米脂一带的最有代表性,神府一带又叫它作“山曲”。“信天游”在陕北民歌中数量最多,曲调最多,内容最广,故最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因此,民间曾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之说。多数高腔曲调奔放,悠扬高亢,加之音域宽,跳动大,节奏自由并富于变化。不少曲调用到无限延长音和混合拍子,因而唱起来自由舒展,感情奔放,无不体现出陕北人民淳朴、勤劳的特点。
三年里,我去过革命圣地延安的宝塔山,到过榆林最北的长城古迹“天下第一台”——镇北台,唱过正宗的陕北民歌,跳过地道地陕北秧歌,亲手做过陕北的油馍馍、洋芋嚓嚓、羊杂碎,吃过陕北的小米饭、大杂烩,学过标准的陕北方言……无论是哪一种具有陕北样式的东西,我都会去尝试一下。体验一下陕北人民的生活,体验一下他们的乐趣。
当你站在陕北高原之巅,走在弯弯曲曲的黄土道里,行进在千沟万壑的荒山之间,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那么请记住,这便是勤劳的陕北人民正在用他们的方式欢迎你的到来。
高二说明文:陕北情 2
还有几种建筑是靠挖掘而成的呢?
还有几种建筑是真正做得到冬暖夏凉的呢?
还有几种建筑是建在崖边,甚至在地下的呢?
陕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之地,山大沟深,万壑纵横。在这片土地上,自从有了人,就有了窑洞。
自远古时代开始,人类就已经学会了挖掘窑洞。人们挖掘出一个宽3。5米,高3-4米,深5-9米的窑洞,前面装上门窗,冬天不怕下雪,夏天不怕阳光。有些窑洞还会在内部贴纸或窗花装饰。
那么,窑洞是如何挖成的呢?
要挖掘一个窑洞,首先要做的同样是挖地基,但是这“地基”却不能算真正的地基,要根据你所要的窑洞类型确定。地基挖成,就开始打窑洞。把崖面刮平,然后一点一点地把窑洞的形状挖出,把土运走。至此,最主要的步骤也就完成了。最后,即是对窑洞做一些简单的修整,在墙面上抹泥与安装门窗等。
虽说都属于窑洞,但各种窑洞却都有自己的名称。
首先是崖窑。“崖窑”即靠崖式窑洞,顾名思义,这些窑洞经常折线或曲线靠山或沿着沟排列,如果山的高度允许,可以往上多挖几层,类似现代楼房。
下沉式窑洞就是我们常说的“地窑”。先在平地上往下挖个四方的'坑,再向四壁凿出窑洞,一般中间种树,形似“地下四合院”。
最后一种窑洞是独立式窑洞,又叫“锢窑”,看起来像土堆的平房,无须靠山依崖,自身独立,方方正正,也还保存着窑洞的优点。
说到窑洞,《从鲁滨逊飘流记》里的鲁滨逊住的就是崖窑。据说,毛主席在革命根据地延安工作时就是住在窑洞里的。
窑洞,这历史悠久的建筑,建在崖边与地下,冬暖夏凉,挖掘而成,自古至今仍保留着相同的特点,伴随着陕北的炎黄子孙繁衍,生息,创造灿烂的文化。
高二说明文:陕北情 3
我的家乡在陕北偏僻的小山沟。别看是个小小的山沟,那青山绿水还真使我喜欢呢。 家乡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远处是奔腾的黄河。山,虽然比不上泰山那样雄伟,谈不上华山那么险峻,但它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巍然屹立。我每次回家乡,总先去爬山。家乡的'小伙伴爬山爬得很快,每次我总落在后面。遇到不好爬的地方,都争着来拉我。爬山爬累了,就坐在地上歇息,欣赏周围的景色。
山坡上有各色各样的野花,有的比五分硬币大些,有的比一分硬币还小。我只认得蒲公英、小喇叭花和山丹丹花,其它五颜六色的花我就叫不出它们的名字了。有时候,我和小朋友到花草丛里追捕蝴蝶,在草地上嬉闹。小草被踩倒后,很快又站了起来。我默默称赞小草坚强不屈的精神。 山仁的梯田是我和小伙伴经常去玩的地方。农民伯伯看见我们在田边跑来跑去,就喊:“喂,你们跑什么,小心踩坏了庄稼!”可不是吗,那大片大片的庄稼,随着轻风一起一伏,仿佛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农民伯伯起早贪黑地耕耘,怎忍心叫别人踩它呢! 我们在半山腰眺望那条清清的小河,它从深山沟流出,绕过村庄,流入黄河。
夏天,我们在河边游泳、嬉闹,河旁充满了欢声笑语。 家乡不仅有高山、河流,还盛产大红枣、谷子、高粱……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枣,散发出阵阵清香。家乡的大红枣有玉林枣、团枣和母枣三种。玉林枣大而甜,水份也多;团枣大而脆;母枣硬而香。我最爱吃玉林枣,用牙一咬,甜滋滋的,好吃极了。秋收季节,田野里大片大片的谷子,向人们摇着沉甸甸的谷穗,高粱却仰起涨红的脸,在秋风里摇晃…… 回忆家乡,思绪万千。我非常思念这个偏僻的小山沟,更想念纯朴的小伙伴。
高二说明文:陕北情 4
陕北黄土地上的百姓最注重的是春节,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把欢乐、希望全都寄附于过年。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忙起来了。过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换新衣服。
再穷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这里,我还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
除夕到了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打醋炭,是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消毒的办法。夜幕降临,老年人总是虔诚地敬神点香烧纸,领着好奇的孙子们叩头。大孩子忙着放炮、点火塔塔。细心的婆姨在门边放上炭块和冰块,在门后立个擀杖和刀斧,据说,这是镇邪的,在这里叫“守岁”。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这夜睡不着觉,一个人静静地踏黑爬上山顶,面向东方了望,这叫“品天”。据老人说,从晓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庄稼的丰歉、村寨的吉凶。究竟灵不灵,谁也不去深究。
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孩子们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这里叫“问强健”,小辈见了长辈都要“问强健”,像“爷爷强健啦!”“奶奶强健啦!”长者便回答“娃娃乖着哩!”意思是夸孩子健康进步。这种拜年礼俗,不仅限于孩子,就是已娶妻养子的汉子,见了长辈也是如此。
高二说明文:陕北情 5
陕北的四月,中午的气温一下子就串到了二十几度,推开窗,微风缓缓袭来,带走了咋暖还寒的三月,暖意扑来。浅浅的绿色漫过柳树梢,春天,终究还是来了。
四月天,人间芳菲开遍。天空,被一种肆无忌惮的明媚所笼罩,仿佛一切都被琥珀了一般,闪着别样的光鲜和色泽。如此春天,让人迷醉,如此美好,也让人心生怜惜。拿起相机,围着安塞小城转了一圈,想留下一抹春的痕迹,然而始终拍不出理想的感觉,终究还是作罢。或许美好,本身就是无法留住的吧,懂得欣赏就足够。
这些日子总是这样,突然了无兴致,只是那般落落地沉默不语。有那么一刻,只想把自己,连同身边所有的宁静、所有的聒噪,一起浸染到春花暗香的烟雨迷雾里,不作它想。我们都倦意丛生,羁绊无数,动容无数。哪里才是心安之处呢?
坐在窗前,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突然很期待一场春雨,就一抹绿色,静静听雨,或者在迷漫的雾里深呼吸,轻嗅春雨溅起的泥土的芬芳……就在期许的一瞬间,突然变得感伤起来。春花再芬芳,很快也要凋谢,春光再明媚,也会被阴霾笼罩。谁可以承受生命之重?再怎样的爱恨恩怨在生命临终之前都不值得一提,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云烟,在听说生命即将终止的时候纷纷迎刃而解。这世间,终究没有不可以原谅的',也没有可以到永远的事。到永远的只是那些内心深处的执念。
所有故事,其实打动人心的,并非它的曲折和怎样的结局,而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那是掩隐在红尘阡陌里的一些怀念,当日子渐渐老去,白发苍苍里,再也不会有那时心情,一切都淡了,远了,去了。
岁月深深浅浅,流年平平淡淡,若有相逢,那一瞬,便是岁月流年里的最亘久,但,已无关喜悦,不关忧伤。
陕北四月天,暗香浮动,温婉蓬勃。并不需要怜惜。
但到底谁在撩拨宁静?掀起了惆怅的旖旎?
暗香疏影遥望苍穹,渺茫高远,清绝无尘。
低首伊人在水一方,所有情愫,隔了红尘。
高二说明文:陕北情 6
唢呐吹,笛声起,缶声震天。粗犷的陕北汉子,飞扬的尘土,凄凉苍茫的信天游调子,响彻行云的秦腔。我踏上这片黄土地,一股粗犷苍凉的气息扑面而来,心底那种久违的激情猛然迸发。我明白,这才是原滋原味儿的陕北风光,这里才是风景独好的地方。
陕北地貌风景独好。广漠无垠的黄土高原,繁星万点的夜空,贫瘠的山梁沟壑.陕北的村庄,田野,山山水水尽数浮现在眼前。
不同于江南小镇的柔和细腻,也没有塞外的冰飞雪舞。陕北的风景抛弃了娇柔细腻,这里是粗犷苍凉的旷世原野。凛冽的寒风卷着细细的黄沙从远方吹来,在广袤的原野上打着旋,发出一声一声尖利的.呼啸。斑斑驳驳的残雪,凛冽的寒风,风如刀剑,侵人肌骨。好男儿志在四方,陕北粗犷的原野风光将扩展你伟岸豁达的胸腔,这边风景独好。
陕北人文风景独好。早在千年以前陕北就是多个民族的聚居地,鬼方,猃狁,白狄,匈奴在此繁衍生息。这里以秦汉文化为主体,融合了北方草原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文化个性,这便是陕北风景独好的地方。而陕北的安塞腰鼓仿佛就是为了配合这独特历史文化风景而诞生的。
宋代范成大有诗曰“:腰鼓百面如春雷,响彻凉州花自开”。
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从山梁湾子打到现代都市,从黄土高原舞遍大江南北。这便是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充分体现出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艺术个性,这里风景独好。
一曲高歌,响遏行云,全扫靡靡之音。一声入耳,荡气回肠,令人为之痴迷。
廋骨嶙峋的老牛拖着古老的木犁,一曲高亢苍凉的《走西口》仿佛从天外传来,如闪电一般又俶尔逝去,繁星万点纷纷飘落。
我站在高高的山梁湾子上,一眼望去是一望无垠的黄土高原。贫瘠的山梁如凝固的波浪,纵横起伏地延伸向远方。陕北啊陕北,有别于江南塞北的风光,这里才是粗犷苍凉风景独好的地方。
陕北风光无限,风景这边独好。
高二说明文:陕北情 7
清晨,首先叫醒我的久久不绝的鞭炮声和锣鼓喧天的唢呐声,窗外的路上像是被红色笼罩,车道上的车上布置红花,红被子,漫天的红纸、鞭炮飞舞在浅蓝色的天空舞台上。今天是个良辰吉日,是表哥和表嫂结婚的日子。我出了门,踏上了赴一场红事的路。
陕北老家的小县城里,每次回去,隔三差五就能听到、看到红事喜庆的踪迹,最初对它的印象是封建,不像新娘新郎的“幸”,更像是父母亲朋的“福”……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打断了我的思绪,随之而来的就是一支四人乐队:两支唢呐,一个鼓,一个叉,乐器上都系着红绸,四个人摇头晃脑的奏着,给这婚礼增添了一份喜庆。似乎乐曲没有固定的谱子,他们完全靠专业和默契演奏出了陕北独有的风格,是整个婚礼的第一笔红颜色。
伴着音乐,又是几声炮响,新娘子在人群的簇拥中出现了,上午的阳光穿过树叶,照到她金色的`头饰上,她的出现,打消了我曾经所有的偏见,很传统的大红婚服,她神情里带些慌张,但更多的还是喜悦和幸福。她手里端着一个红盆,盆里放着一个花馍。她慢慢走到新房楼下,人群中,她看到了我,笑着朝我挥挥手,她的红妆是那样美丽,在阳光的衬托下,她发着光。人们说说笑笑,给这里增添了气氛,新娘却端庄的立在那里,其实她的心情才是最复杂。
这时新郎跑来了,他似乎被迫害的很狼狈,额头上被画了一个王字,身上沾了面粉。这样一个与新娘格格不入的人,牵起新娘的手,却不知让她安心了几十倍。唢呐声再次想起,人们推着两人上了楼。他们进了新房,大人们就开始张罗仪式了。先是“上头”,把两个人的头发用红梳子梳到一起,一边还有一个大人念着祝福词。太阳照进来,两人的头发上染上了金色,屋里充满温暖。接着还有围馍馍,象征着年年有余,扔枣、花生、桂圆、莲子,象征着早生贵子……一个个传统习俗中,都是长辈们对他们的美好祝福。
到了婚礼现场,听着表哥激昂的向表嫂宣誓,表嫂温柔的回应,我感受到了他们爱情的美好。我才明白,封建的并不是习俗,这些习俗甚至是值得传承的,而被强迫的婚事和那些应被去除的“糟粕”才是。
看着婚礼上幸福的夫妻,不舍的父母,年迈的老人,稚气的小孩,过去、现在、未来,人们对于美好的渴望都寄托在这些趋吉避凶的传统礼仪中,老人舍不得儿女,却也更希望他们未来的道路能越走越好,和婚礼一样红。
高二说明文:陕北情 8
窑洞是陕北的特色建筑,它在很久以前就出现了,距今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的土坡上,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窑洞也越来越少了。
所谓的“窑洞”,就是在土坡上用特定的工具刻出一个规则的大半圆,然后用铲子一直挖,再用石头在内壁固定结实,最后用混凝土和石灰把墙面处理光滑。建成的窑洞一般是高4米,宽3。5米。以前的.人们会把几个窑洞连在一起,把窑洞前的杂草除掉,再把前面修建平整,这便是他们的庭院,非常适合一大家子在一起其乐融融地生活,如果再建一个窑洞的话,也是绰绰有余的。
窑洞以土为主要建造材料,而且又是在高处,所以一般不容易被找到,这样人们就会有安全感,不怕被野兽攻击。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非常适合人们居住,这里的冬天非常寒冷,当外面寒风呼啸的时候,窑洞里却是非常暖和的。而在夏天,外面骄阳似火,窑洞里却非常凉爽。真是“冬暖夏凉”!
窑洞的门窗是非常好看的。在窑洞建造完成之后,那些善于雕刻的人们,通常会选择一些优良的木材,构成一个门窗的框架,最后再用刻刀刻上形态各异的花纹,窑洞装上门窗,才算完整。
窑洞在中国的住宅历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历史底蕴无比深厚。虽然它们越来越少,但它们的历史地位是不可撼动的!窑洞让人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高二说明文:陕北情 9
入春,陕北的风一如常日,哼着小调,迈着舞步来临了。它轻柔地抚摸着大地万物,用不了多少时日,沉睡一冬的花草树木便努力地抛去身上的尘埃,重新变得活泛起来。但风的温柔不会持续太久,花草树木还来不及体味温柔之感时,风就好像被谁激怒了一样,一改开始时的温柔,猛地狂嚎咆哮起来,不顾及人们的心情,狠命地吹起地面的沙土,使得整个陕北地区变得一片灰雾,天昏地暗。人们为了记住这些恶劣的风,就赐予了他们两个粗狂的名号:过去是老黄风,现在是沙尘暴。在沙尘暴肆意作怪的时段里,无论是在山城街道上,还是山村的庄稼地里,冷不伶仃就会听到转悠或者忙活的人们咬紧牙关谩骂的声音:这个该死的老黄风,这个讨厌的沙尘暴,啥时间才能不刮呢!骂罢,街道上转悠的人们就会用手掌在面前煽动着躲进街道两旁的店面里,庄稼地里忙活的人们就会停下手中的农活,用双手捂着面部等待大风停息。陕北春天的风在人们眼里是邪恶的,人们厌恶它。
陕北的风是未仆先知的算命先生。陕北民间有句俗话说,风是雨的头,屁是屎的头;南风起,要下雨。夏天里,每逢天快下雨之时,总要先刮风,而且刮的风是南风,刮大白风一般都是天气转晴的预兆。人们经常依照这个规律来预测天气的好坏,推断会不会下雨,以此来安排当日该不该出门,敢不敢上山干活。
陕北的夏天是炎热难熬的。傍晚,忙碌一天的农人们背着牲口草或者庄稼回到家里,浑身热的直冒汗。此时,他们从家里拿出几张板凳和家人坐在院子里,一阵凉风习习刮来,顿觉身心无比舒畅。乡村的夏夜特别寂静,一轮明月高挂天空,蛐蛐和青蛙在河湾低鸣。在夜风轻柔的.歌谣下,村里人常常会围坐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拉话,经常会谈论的热火朝天,整个夜空和阔沟二洼都传宕着欢声笑语。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当人们把庄稼背回家里放到场上碾打脱粒后,便要扬场,以便庄稼粒从庄稼的杂质中分出。扬场时,风是万万不可缺少的。农人们看到风吹得大小适合扬场时,便用木锨扬起含庄稼枝叶等杂质的庄稼粒。由于庄稼枝叶经打碾后都变成了碎杂质,没有庄稼粒重,因而,被农人们用木锨扬在空中,风一吹,轻飘的杂质就会随风飘远,而较重的庄稼粒就会顺扬起的方向原地落下,将杂质和庄稼粒分开。有时候扬场不起风,农人们就会打口哨,据说打口哨可以唤来风。
秋末快要入冬之时,风吹黄叶眼前飘,冷风缕缕过耳际。人们从风中能感知到天气逐渐转凉了。进入隆冬时节,陕北的风刮得特别猛烈,风吹过来,寒冷刺骨,大有吞噬人体之势。这段日子,如果没有什么要紧事,人们普遍躲在温暖的窑洞里不出门。
这就是陕北的风,它是多情的,时而猖狂猛刮,时而轻柔优雅;它是敏感的,能让人们感知到四季的更替变化;它更是陕北人的朋友,陕北人生活中离不开它。
高二说明文:陕北情 10
有很多种感觉,有可说、有可看、有可闻、有可听、有可……,这就是风的性情。
在陕北,春天里风的性子有些急。立春,大风起兮云飞扬,风就像脱缰的野马,狂奔在这片贫瘠的黄土圪梁梁上。黄尘四起,搞的到处是黄羊皮蓬,七拐八歪,根本没有个形。昔日里不知隐藏了多久的废纸、烂烟盒、旧塑料袋子拖家带口的`四处游荡,偶尔停停脚步便又灵巧的一跳,到了别家的门夹中。他们的确成了孤儿,没有家,便成立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呀!。街上行人少见的很,远处偶有人影走动,也都弓着腰,拢紧头巾,紧跟着风,大踏步向前。即便是在讲究的姑娘,唇角干裂,青发随风而起,没有了顺滑。衣服上罩着一层淡淡的,米黄西沙外套,那不是衣物,是沙替风过留下的足迹。春天时节,风低低的横盘在地面,枯黄的艾草被连根带走,做了风的一支枯信使,告诉外面这里正在发生的一切,可有些愣是活活的埋葬,悄无生息,有些迎着风,尽可能将脖子伸长,看着远方,期盼那里的明天,在今天总算有了希望。外地来过的人,回去后提起陕北风情,便说是那里到处风沙封眼,人人灰头土脸,好似野人的生存状态。
我不能驳斥他们的看法,毕竟风在这里给了他们理由,只能说他们或许来的不是时候,不了解这里的风。陕北的风入夏后,性子可淑女了,浮起身子,迈着轻盈的步调,调的男人们再也不愿离开。
高二说明文:陕北情 11
陕北是我的家乡,那是一个美丽地方。陕北的情,陕北的景,说不完也道不尽。那高高的山坡,清清的小河,错落有致的窑洞,构成了陕北奇美无比的四季。
春天,高高的大山变得郁郁葱葱。绿色的草坪铺在高高的山间,清澈见底的小河水中鱼虾在嬉戏玩耍。
夏天,天热得就像火炉一样,所以那美丽的地方如一个空地,没有人,但是夏天的山是温暖的,小河是温热的。
秋天,高高的山上有许多硕果累累的果树。因为秋天是一上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让花凋谢的.季节,只有那菊花一枝独秀的供人们观赏。秋天的水凉凉的,如果你摸一下就会立即怀念起夏天的炎热。
冬天,雪花飞舞,冰天雪地。高高的山上出现了白白的雪,呈现出一片白茫茫的景象。我们可以在被冻住的小河上滑冰,打雪仗。
陕北的一切美丽的地方都有那陕北特有的窑洞,看看那曾经被人住过的窑洞,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从中也可以看出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
是啊,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们不必去游览明山大川,也不必跨过黄沙海洋,我们终会发现,原来最美的风景一直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家乡的景,陕北的景!
高二说明文:陕北情 12
中国疆域辽阔,由于各种因素,每个地方的生活习惯都不相同。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独特的风俗,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我的家乡地处黄土高原,这里地表崎岖,气候干燥。正因为如此,人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创造了一种适合陕北人居住的房屋——窑洞。它呈圆拱形,一般都是几孔或十几孔连在一起。它的抗压能力很强,冬暖夏凉也可以将水蒸气聚集在屋内,正解决了干燥的'天气。窑洞内少不了一种东西——炕。陕北的炕和灶是一体的。当人们在灶上做饭时,顺便也可以把炕烧热。
陕北的饮食也颇具特色。由于气候的差异,这里只能种植一些小麦、高粱、马铃薯等作物。但这里的人们却将它们做的五花八样。单说土豆,就可以来一桌土豆宴:洋芋擦擦、洋芋馒馒、蒸洋芋……陕北人喜欢用荞麦来做东西,具有代表性的煎饼就是用荞麦做成的。先要把荞麦去壳,再倒入水制成糊,将最浓的精华取出来,再放在案上摊成皮,卷入豆腐干,凉菜等,沾上汤料,就是一碗美味的煎饼。
陕北葬人的方式都是土葬。家中的人去世了,先要摆灵堂,让亲戚朋友前来祭奠。过了几日后,再将死者的棺材埋到山上。
风情民俗,在不同地方,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和诠释。但我认为,陕北风情是最有特色的。
高二说明文:陕北情 13
在陕北地区,春节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候,是祭祀祖宗的时候,也是探亲访友的时候,是劳作一年休息的时候,更是文化娱乐的时候。过年,是陕北高原的盛典,也是陕北风情的展览。
一年又一年,如今的陕北人不知度过了多少年。年年岁岁过法相似,岁岁年年过法不同。旧的习俗在不知不觉中变易,新的习惯在慢慢地形成。古稀老人回忆幼时过年和近日过年会惊讶地说:“尔格过年和我小时候过年大不相同!”确实,如今陕北的过年习俗有了很大变化。
第一,如今的陕北过年的神秘色彩减少了。随着科学文化的普及,经济的发展,陕北人用新的观念认识世界,而过年中的宗教迷信色彩日益少了,过年贴对联时,不再贴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大吉大利之类的东西了,虽然有的.地方老乡过年时仍给神灵贴红帖帖,点几炷香,叩拜一下,但很少有早晚一炉香、晨昏三叩首的举动了。而且这也是老年人的做法,年轻人很少向神灵顶礼膜拜了。神权日益式微,所以拜灶君、拜老君爷等节日趋简单,春节闹秧歌由新秧歌代替了旧秧歌,载歌载舞,欢乐吉祥,即使谒庙、转九曲等过去宗教色彩甚浓的民间活动,也减少了敬神的项目,增加了喜庆的内容。而莫名其妙的禁忌之类已不被人们重视。
第二,由于生活改善,人们过年时的衣食住行日益讲究,相对来说并不铺张,尤其是在年茶饭的置办上。过去,腊月里做下了一正月的食品,有时由于天气转暖,年茶饭时有腐坏现象。而现在人们注重新鲜,讲究随做随吃,因此,年茶饭数量少了,质量却大大提高了。主食中的白面、大米食品显著增加,副食中的新鲜蔬菜、海鲜等也上了老百姓的饭桌,饮料中除了传统的米酒、白酒、茶以外,增加了啤酒、咖啡、果汁、酸奶等各种各样的饮料,甚至到酒店吃年夜饭。衣着上城乡追求新潮、时尚的衣服,款式新颖,美观大方,更是今非昔比了。
第三,亲戚朋友之间的交际,省去了不少繁文缛节,拜年时只互相问好,而少了叩头作揖等礼节。亲友之间互相应酬的礼物档次提高,数量也有所增加。尤其是压岁钱显著增加,有的孩子正月收两三千块钱压岁钱也不为稀罕。当然,也有把压岁钱改做书籍和其他礼品的新风气。
第四,过年的文娱活动内容多了,新了,欢乐的气氛浓了。春节闹秧歌、唱戏、听书,再加上看电影、看电视、进歌舞厅、进行有益的体育活动等,过年的活力日益丰富,而诸如放鞭炮等易于引发火灾的活动有所减弱,赌博等不良风气也有所改善。
第五,发展是硬道理,陕北人投身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在过年习俗中也有所反映。正月里,群众闲暇的日子少了,即使闹秧歌时,不少人家也忙于生产,不少人利用春节,学习科学技术,推销商品,寻找致富门路。陕北人的生活有了新的节奏、新的内容。
陕北人的过年习俗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将有不少变化,而观念的变化是最根本的变化。不少人放开眼界看世界,陕北过年习俗也吸收了外面不少新的内容,陕北的春节呈现出崭新气象。
【高二说明文:陕北情】相关文章:
陕北窑洞说明文01-19
枫叶情高二叙事作文09-17
情水湾弯高二抒情作文09-23
依依古韵·悠悠情高二作文06-29
高二说明文作文01-24
高二说明文作文11-17
优秀高二说明文11-10
陕北民间谚语介绍90句07-10
高二介绍雪梨说明文06-09
情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