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
中华民族的历史悠远长流,在绵延的历史中流传下来了许多节日:有细雨纷纷的清明节,有月光皎洁的中秋节……在这众多节目中,我最喜欢的是热闹非凡的春节。
在我的家乡,每年的大年三十是最热闹的',在这一天每家每户吃的都是饺子,在吃饺子前,每家每户都会先放一串鞭炮,因为饺子有“交子”的意思,是旧年向新一年的过渡和交替。吃完饺子接下来的事就是看春晚。每家每户都会坐在电视前,端上瓜子,摆上茶水,一起看春晚。常常人们都会熬到凌晨。第二天早上起来就是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人们都会去走亲戚,走亲戚时要买些礼物不能空手去。到了别人家,首先要说一声“新年好”或“新年快乐”然后亲戚们就会给你压岁钱问你的考试成绩,祝你来年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到了大年初二,我们就会去大舅家吃饭,也有很多人会来:姑姑、大姑、姑父……我也难得和他们家的小朋友聚在一起玩。我们还会买来一些鞭炮放,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2
随着端午节的渐渐临近,商场、小摊上已摆满琳琅满目的各色的粽子。大街小巷都飘满了粽子淡淡的甜香。有点忙的都遗忘了啊!又是端午!
爷爷住院已经已经有半个月了,这几日几乎是在忙碌中度过的,若不是看到超市里各色的粽子,几乎忘却了端午节的来临。
爷爷在家的时节,此时家里已经是粽香满屋,到处是年幼的孩子的欢声笑语,一起等待那美味的粽子。粽子在锅中翻腾够了,拿到桌上的那一刻,粽子们热气腾腾。我迫不及待地扯下缠绕在粽叶上的丝线,剔除美味的`最后保护,沾上甜甜的白糖,小心翼翼的塞进嘴中,呼出一口热腾腾的蒸气。闭上眼睛,品味着那浓浓的粽香,粽子从嘴里一路向下。直到全身被粽香包裹着,那叫一个美啊!
爷爷一直说我手笨,怎么也学不会包粽子,学了那么久,一直不得要领。如今爷爷不在家,就只能靠妈妈一个人了。拿起放着的粽叶,看着妈妈熟练地摆弄着,不一会一个完美的粽子就成型了。可我摆弄了半天,不是包不紧就是包不住。妈妈看不下去了及时喝住了我,将我赶到了一边。
妈妈的白发又增多了,这一阵由于爷爷生病,妈妈越发操心,白发越发多了起来。如今我们家端午节倒是讲究不多,无非就是包个粽子,家门口插上几株艾香罢了。
家乡的端午节倒是热闹非凡,赛龙舟、挂菖蒲、艾草、饮英雄黄酒、吃咸蛋粽子等等,不一一列举。唉,好久没有回去了。
看着母亲包完粽子煮在锅里,才匆匆离去做自己的事。厨房里,锅内的水唱着淡淡的歌。
傍晚时分,“砰砰”的敲门响起。打开门一看,原来是爷爷。他手里提着一兜的粽子,没说几句话就走了。望着那粽子,眼泪几乎夺眶而出,久久无法平静。那一个个粽子,就是浓浓的爱意,浓浓的深情!那一粒粒米粒,那一颗颗跳动的心,是一片片不舍之情啊!
浓浓端午节,浓浓粽香情!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3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但也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清明祭祖,基本大同小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晚唐诗人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传达出哀伤。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奠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
每到清明节,我们一家总要早早起来,拎上装满了纸币、金银元宝和香的袋子,准备去扫墓。我们从城里驱车来到乡下的老家,又走了很长一段路才祖先的墓地。这时,太阳已经升出地平线很高了。在我们老家,必须等到太阳把露水晒干了才可以祭祖,我们到达坟地时,时间把握得正好。
这时,爸爸拿出铁铲,从附近的田地里挖了一块方方正正的.土块,我忙问:“这是干什么呀?”爸爸答到:“这是土帽子,用来压钱纸的。”然后爸爸把钱纸放在坟头,再用刚才挖的这块土稳稳地压上。爸爸还跟我说,这钱纸,使人一看就知道这坟墓里的人后继有人。就这样,扫墓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爸爸又拿出一些火纸把他们放在水泥上,再用打火机点燃,跪下来,然后,再拿出一些纸钱。烧了起来。边烧边说:“保佑全家平平安安,保佑我们小川学习成绩好……”。我看了看,感觉很简单,便说:“我能试试吗?”爸爸点了点头。我也像爸爸一样,跪了下来,拿着纸钱开始烧了。先拿了一些把他们分开,然后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到火里,我又放了一些纸钱,每次我都十分小心,生怕火突然一起烧到我,我越来越热,便让爸爸来烧了……
直到所有的纸钱和用纸折成的金银元宝全部化为灰烬我们才能离开,这样,祖先们都收到后辈进贡的钱物了,他们在那边就可以衣食无忧过得幸福了。
清明时节,用这样的方式祭奠祖先,虽然有些迷信,但能表达出我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难怪这样的风俗代代相传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意味着新年的开始。人民为了欢度春节,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放鞭炮、包饺子、守岁等,形式多种多样。而我要介绍的是贴春联。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又称“门对”、“对联”、“春贴”。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述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当在自己家门口贴春联时,就意味着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呢?这是因为可以压邪。我通过查资料得知,关于春联还有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呢!
据说在东海有一座山叫度朔山。山上有棵大桃树,在桃树的东北方有一座鬼门,门里的妖魔鬼怪会跑到人间玩耍。桃树下有两个神将,分别叫神荼和郁垒。他们负责把守鬼门关。如果善良的鬼想出来就放他们过关;如果恶鬼想去祸害人间,他们就把恶鬼抓起来。老百姓们都怕恶鬼来自己家捣乱,因此人们就在桃木上面写上两个神将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震慑那些鬼怪。后来,人们觉得在桃木上写春联有点复杂,于是就改成在纸上写吉利语用来驱邪。
我家也有年年贴春联的习俗。如果亲自写一副春联,那就更好了。除夕的.早上,我们一家人就准备好了笔、墨、纸、砚,开始写春联。我早就想好了要写的内容,拿起毛笔在红纸上写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的首秀春联出炉啦。字的笔画虽然有些稚嫩,但红彤彤的颜色和大大的福字都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家家各有各的韵味,也各有各的希望。我们家自己写春联独一无二,为春节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氛围。
通过贴春联这个习俗,我知道了春联是一种人们对生活愿景的美好寄托,体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传承。我喜欢写春联,喜欢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5
在我的家乡莆田,春节有一个特别的风俗,那就是要过两次年,一次是在大年三十,另外一次是在大年初四,并且初四比大年三十举办的更隆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据说,在明代中后期,福建常受倭寇侵犯。明嘉靖四十一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莆田城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两个月之久,直到次年正月二十五,倭寇才退去,出去逃亡的百姓才返回家中,开始掩埋遇害亲友尸体。当时年节已过,大家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决定在二月初四补过除夕。过年要贴大红春联,可是原先探亡时家家户户都贴白联,那怎么办呢?于是人们在哀悼亲人与吉庆佳节的矛盾中选择一个折衷的办法,那就是在刚贴的白联上覆盖上大红春联,将白联露出一截,表示心有余哀。这也是莆田特有的白头春联的'由来!
后来,为了纪念莆田这段悲惨的历史,莆田老百姓除了和以往一样在农历十二月三十夜过除夕,还约定把农历二月初四补"做岁"改为正月初四"做岁",并将称为"做大岁",一直延续至今。
这就是我们家乡过春节的风俗,是不是很特别。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幸福在当下,更要努力在当下!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
火花在黑夜中绽放,整个寂静的夜空为此刻成为了背景,大人们点燃烟花,邻居们也开始互相问候,现场变成了大型烟花交流现场。
一天中的夜间是最安静的,可在除夕夜,谁不希望热闹点呢?就算是夜里。于是烟花、鞭炮,搞得整条巷子响亮亮的。一群人跟着声音走出来,也拿出自家的烟花,开始响起来,两人、四个人、五个人……渐渐的,大家习惯了除夕夜的热闹,总是先把饺子包好,在春节联欢开始前,先出来热闹一下。
“妈妈,妈妈,什么时候出去啊?”我拿着小烟花着急道:“乖,一会就出去。”我一听,又是这句话,急得我跺着脚,坐在了旁边的凳子上。这种情况,是个孩子都会着急的,毕竟这次可跟以往不一样,过年了,聚得齐,可以看见平常见不到的人,或认识没见过的伙伴,可现在也只能等着。
过了会儿,一道响亮的声音传入耳中“走!”我如同脚下生风,一溜烟跑了出去。开门出去,只见男女老少全都围在一起,似多年没见的老友叙旧,即使不认识,此刻也如同亲人般似的。看,有刚会走路的小朋友在路上磕磕绊绊地走着;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儿们,在一起吐槽这一年的欢畅;还有年纪大的爷爷奶奶们,其中有连耳朵都听不见的呢……
各色各样的人聚在一起,谈论着小区的八卦,炫耀着自家的儿女,玩着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游戏,一群人笑着,美着,眼睛都眯成缝了,连满天的烟花和璀璨的星空都只是陪衬。家乡的风俗是用一个理由把我们聚在一起,心连在一起,我又怎能不热爱它呢?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7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热闹非凡的春节,粽叶飘香的端午节,登高祈福的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在元宵节,每人都会吃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汤圆用黏黏的面团搓成有大、有小、有粉、有红、有黑、有白各式各样。煮好的汤圆像一个个可爱的胖娃娃,各个都是那么的圆,那么的白,仿佛是一个个雪白的绒球,咬上一口烫烫的巧克力馅儿像流水般滚入心脾,嘴巴里充满浓浓的巧克力味,舌尖上留着那种甜蜜蜜的味道。
元宵节不仅有好吃的元宵,还有美丽的夜市。夜市好热闹啊!五彩缤纷的服装货摊,各式各样传统的小吃摊在人行道的一侧由东向西排成了长龙,来往的顾客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再往前走,展出的灯河可多了,名目繁多,不胜枚举。有莲花灯、走马灯、塔灯、牛灯,有的是一律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你看那塔灯由香水制成,五屋飞檐式的建筑,外面挂小彩灯,五颜六色,美不胜收。一阵微风吹发出淡淡的香味沁人心脾。突然天空中发出“砰”的一声,我们抬头一看,原来精彩的烟花表演开始了!烟花腾空而起放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朵,白的、红的、黄的像朵朵怒放的菊花,真是好看极了!五彩缤纷的“连还珠”在空中开放了,传出一阵阵悦耳的声音,好像百马在为欢庆的节日唱赞歌。烟花接连不断,有的像垂柳,有的像喷泉,有的'像天女散花。很快烟花表演就结束了,我们渐渐挤出了人群。
皎洁的月光,绚丽的花灯,我不由想起了崔液的《上元夜》中的诗句“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总是过得很快,夜市中的人们渐渐的都散了,我们也随着人群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我相信明年的元宵节会办的更加丰富多彩!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8
有这么一天,大街上人头攒动,街上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屋里早已关不住元宵的香气……想想,这天是什么日子?没错,就是元宵节!
众所周知,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们的元宵节,又被称作灯节,它之所以有这么两个名字,是源于这天的两个重要习俗,吃元宵和赏灯。
今天,就先来说说赏灯吧!还记得小时候,隔壁村每到元宵这一天,大街上都会挂起成百上千的灯笼,而我们村虽然也有,但却很少,当时虽说天气已经冷得能冻掉手掌,但我们仍然冒着鹅毛大雪去了隔壁村。一到街上,我的眼中顿时异彩连连一一街上人山人海,街边一个紧挨一个地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大的、小的、红的,花的,小猫的,小狗的……其中还有一盏巨大的兔子灯笼,爷爷说那叫“兔婆”,象征着多子多孙又多福!
我在人群中挤来挤去,爸爸妈妈几乎要拉不住我了。“哟!这灯上还挂了个字条!是灯谜吧?”我一字一顿地念道:“两个明月挂天边!”“什么意思?”这时,妈妈走到我的身后,说道:“两个明月就是两个月,这个字谜的谜底是朋友的‘朋’”。我恍然大悟,这字迷可真是绝妙啊!
接下来便是吃元宵了。元宵又叫做“浮元子”,有黑芝麻馅儿的,花生馅儿的,水果馅儿的……当然,我还是最爱吃黑芝麻的。每次元宵一出锅,我便立马伸筷子要在锅里夹,却总被热气烫得泪水涟涟。唉!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元宵节,这个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古老习俗,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爱元宵节,爱赏五彩斑斓的灯,爱吃香气四溢的元宵,但我最爱的还是元宵节的寓意一一大家幸福快乐,团团圆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9
新年,是大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过新年可以让大伙团圆,可以吃年饭,还可以放鞭炮、讨红包。
大家除夕回到了湖北,因为湖北有一个风俗,就是嫁出去的女儿除夕晚上不能回娘家住。所以当天,我和母亲去宾馆住了一天。虽然我觉得这种风俗不好,刚回来又不能回娘家住,还不能和亲朋好友团聚。但是入乡随俗,大家还是在母亲同学开的五星级酒店里住了一晚,也是很好的。
年初中一年级,大家坐舅舅的车来到了乡下。我特别高兴,由于我可以见到姥爷姥姥了。到了姥爷家,只见姥爷姥姥正在厨房里忙着,忙得不可开交。我挤过去一看,呀!是珍珠丸子、红薯丸子,还有可乐姜,都是我的.最爱。珍珠丸子是用猪肉剁成碎,做成一个个小丸子,外面裹上一层晶莹剔透的糯米,好似孩子子穿上了一件白棉衣,之后放入蒸笼里蒸熟。红薯丸子是把熟红薯弄成红薯泥,加入糯米粉揉均匀,然后搓成丸子的模样放入油锅里炸。这个时候一股香味飘了过来,把我肚子里的馋虫叫醒了,我忍不住拿起一个刚炸好的红薯丸,不考虑脏手、不考虑烫嘴,直接向嘴里塞。母亲笑着说:“真是个小馋猫。”
年初中三年级,我跟着母亲来到了姑奶奶家拜年,表哥表姐携带我到处玩,我还讨到了几个红包,我打开一看“全是整百的。”我高兴地大叫。我还想:这过新年会让我发财的。
新年那几天,大家几个孩子叫爸爸妈妈帮买鞭炮回来放。弟弟买了一大盒摔炮,哥哥买了两排大鱼雷,我买了五盒蜘蛛炮。弟弟把所有些摔炮都拆开,一包一包地扔。弟弟和哥哥开战了,弟弟扔了一包在哥哥身边,“砰”的一声把哥哥吓一跳,哥哥火了,点燃一个大鱼雷到弟弟身旁,一声巨大的“砰”把弟弟吓得团团转。我点燃两个蜘蛛炮,扔到他们各自的脚边。“砰”地一声,把他们吓进了房屋里,最后的赢家是我。
那几天我特别高兴,我多么期望天天都是新年。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0
过年时,凛冽的寒风冻红了人们的小手,却冻不住大街小巷的锣鼓与鞭炮声,更冻不住人们那似火的热情。
大年初一早上,人们是被街上的锣鼓阵阵和那开心的叫嚷声叫醒的,而我也不例外。一大早醒来,变成听到村里大队中传来的锣鼓声,与那跳秧歌的口号声了。
穿戴整齐,去到街上秧歌队便已开始了。走在最前面是踩高跷的人,他们一个个虽然有四五十岁了,但是他们一穿上那靓丽的衣服,踩上高跷,走到人群中,就像是二三十岁的小伙子一样,浑身洋溢着青春的色彩。
紧接着便是扭秧歌的了,村里的一些大妈,小老。全部加入到队伍里了,他们身着粉绿色的衣裳,脸上化着妆,迈着十字步,扭着秧歌走着。村里的秧歌讲究的是跑扭结合,他们在奔跑中扭动,女的扭腰抖肩,手里的布缎一甩一甩的,看上去既活泼又大方;男的上部抖肩,在女性的.队伍中又以增添了一份阳刚之气,英俊又帅气。秧歌队是由村里的大爷大妈组成的,个个都五十多岁,可在这儿,没有人这样认为,反而看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就像是年轻人一样。她们扭腰抖肩,看得我们也不禁想参与进去。
这是我妈一下子把我和弟弟推到队伍里,只见弟弟随着音乐摇头晃脑的,把旁边的人逗得笑个不停,我在队伍里也怪不好意思的,这是我姥姥在队伍后边说:“快扭啊!”我转头一看,哦,原来我姥也在这里边我带着我表弟溜到我姥后边,学着姥姥的动作,踏着音乐的节奏,在队伍后边儿扭起了秧歌来。扭着抖着,感觉自己的烦心事儿也抖没了,心情也开朗了许多。
秧歌队后面接着舞狮舞龙的,只见那龙绕着人们走了一圈又一圈,时不时还走到人群里跟我们一起嬉戏。那狮子可十分活跃,一会儿从那蹿过去,一会儿又从那蹦出来。在大年初一,人们卖力的表演着,只为了人们的欢笑和将着“大年初一扭秧歌!”的习俗传承下去。
年过完了,也许今年与明年又不一样,但这家乡的习俗是不会更改的,它会陪伴着人们度过一个又一个的年!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1
今天可是个好日子,因为元宵节到来了!
每到元宵节,人人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心的聊着天。而小孩子则匆匆的扒拉几口饭,就成群结队的上街看烟花,街上到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都灯火通明,色彩绚丽,喜庆而又美丽。
孩子们个个手里拿着姿态万千的灯笼,个个喜气洋洋,脸上流露出欢快的神情,有的高兴的叫了起来,用声音来表示高兴和兴奋,有的张开双手用动作来表示无法言表的激动。
放鞭炮可是这个节日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时候孩子们都拿出自己精心挑选、珍藏已经的鞭炮,三五成群地聚拢在一起,随着鞭炮那震耳欲聋的.响声,孩子们兴奋地较量着谁的鞭炮更响,鞭炮声、喊声、嬉闹声给这个节日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晚上更是热闹非凡。到处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人们肩挨着肩,脚踩着脚,孩子们在人群中来回的穿梭。
“哎哟,好疼呀!”
“是谁原来是撞到人了?”
还没来得及说声对不起,就又被人群给冲散了。
人们在这些重要的节日里,尽情地展现着自己的特长。如踩高跷、戏曲、打鼓等。
孩子们回家后依然沉浸在快乐之中,元宵节真是这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这一风俗给当地的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2
在众多节日里,我最喜欢元宵节。曲阜的元宵节十分热闹,在放着花炮的夜晚吃元宵赏花灯,多么欢乐啊!
早晨八点,妈妈就起来去买做花灯的材料,十点十分准时开始做花灯,寓意“十全十美”。用小刀把萝卜芯切掉,里面插一根蜡烛,用刀小心翼翼地刻出一道道花纹,一朵漂亮的萝卜灯就做好了。我记得邻居家的王奶奶会做面灯,当时,我还小,想跟着学,但是面灯没做好,却弄得满脸都是面粉,王奶奶做花灯技术娴熟,用手在面团上一捏,一只猪耳朵就出现了,左边一捏,右边一揪,不一会儿,一只奔跑的小猪就做好了,在太阳下晒一会儿,等面团固定,插入一根蜡烛,一个小猪形的面灯就诞生了。看得我心里直痒痒,软磨硬泡,拿了好几盏灯呢。元宵节吃元宵。这是从古流传至今的习俗。香香甜甜的炸元宵,外酥里嫩,现在的元宵口味繁多,有豆沙的,草莓的,哈密瓜味的,真是应有尽有。我最爱吃豆沙味的,一口咬下去,浓香从嘴巴滑入胃里,美极了。
元宵节最具有特色的习俗就是赏灯。每当这一天,我们都要成群结队去看灯展,各式各样的灯挂在街上,每一盏灯都各具特色,有的是纱灯,淡淡的灯光照在白纱上,上面的图案隐隐约约,带有几分朦胧之美,像害羞的.小仙女;有的是玻璃灯,耀眼的灯光照亮了夜空,像江湖中的侠客,威风凛凛。花灯种类繁多,看得我目不暇接。
元宵节寓意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吉祥如意,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3
我们溧阳有个习俗,新年来临前,家家家户户都“请祖宗”。我家也不例外,我们会请“老祖宗们回家过年”,俗称“请祖宗”、“做羹饭”,这是一种祭祖形式,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
“请祖宗”的时间多是在除夕晚饭前。每年我都会跟着爷爷、爸爸一起“请祖宗”。爷爷告诉我,“请祖宗”是为了祭祖、怀念祖先、先人。奶奶负责准备好祭祖的食材,有猪头、雄鸡、鲤鱼、肉圆、豆腐、青菜、萝卜丝、小团子、苹果、酒水、碗筷、小酒杯、蜡烛一对、香一把、香炉……我和爸爸按照爷爷的指示,把八仙桌摆到大厅正中间,桌子上方放一条长凳,然后左右两边各放一条长凳,下方不放凳子,地上放一个草蒲团,磕头用的。爷爷把食材、器具摆放到桌子上,一眨眼的功夫,一切都摆放好了。我好奇的问爸爸为什么要准备这么多东西。爸爸娓娓道来,准备的这些材料都是有讲究的,都是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的。食材一般是“三荤三素”,三荤一般是鱼、肉、鸡,三素一般为豆腐、青菜、萝卜。还会有猪头、猪手、猪尾巴,鱼必须是一整条鲤鱼,不扣腮、不去鱼鳞,鸡必须是雄鸡而且要会打鸣的。我听得全神贯注,不时的'点头。
爷爷开始主持仪式,他先把香炉上的蜡烛和香都点着,大家要保持严肃不能说笑。接着,爷爷拿了几个元宝在大门口点然,一边点元宝一边嘴里振振有词的说:“老祖宗们,回来吃年夜饭啦!”话音刚落,我看见爸爸开始给“老祖宗们”倒酒。桌子的三面,各放着三个酒杯、三副筷子,爸爸倒好一次酒就磕一次头,一边磕头一边嘴唇不停地念叨着。爸爸磕完头,我就立马跟上去磕头,一边磕头一边祈祷老祖宗们保佑我们大家平平安安、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酒过三巡,爸爸给“老祖宗们”添饭。我和爷爷在大门开始烧元宝,爷爷一边点元宝一边说:“老祖宗们,拿去用啊!”我不停地把元宝放进去。爷爷说:“烧元宝时要虔诚,元宝要慢慢烧。不要用木棍去挑动元宝,否则会弄破元宝。很快元宝都烧完了,“老祖宗们”都拿到了。这时,我听到爷爷在说“老祖宗们,吃完饭,慢走啊!”我抬头看到,爷爷一边说一边在挪动长凳。
夜幕已经降临,“请祖宗”也接近了尾声。我若有所思,“请祖宗”虽然是传统风俗,但是在举家欢庆之日将老祖宗们请回家,是对祖宗先辈的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同时,爷爷和爸爸的祈祷,是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我们后代平平安安,是深情的祈福祝愿。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4
盼呀盼,新年终于到来了。欢乐的气充盈着我们家,整个家里的样子经过一番打扫焕然一新,我写的新对联贴在了门口。当然,来我们家拜年的人也络绎不绝,这也为我们家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
不过,我发现一个问题:来我们家拜年的人吃剩的糖纸会四处乱扔,妈妈却不劝阻。我向妈妈提出了心里的疑惑,还自告奋勇地去拿扫把。妈妈却一把拉住:“我不要去扫这些糖纸,这个不能扫!”不能扫地?真是奇怪。我理直气地反问道:“妈,我们家‘扫房’时不是弄得平干净净吗?要是这么个脏样来待客怎么能行?”
妈妈语重长地说:“这个就是不能扫,至于为什么,你自己上网去查吧!”
于是,我真的去网上找到了答案:原里糖纸代表着财气,如果扫出门,就相当于把财气扫出了门,所以不能扫糖纸。
我还在网上找到了过年的多项禁忌,比如初一不能喝粥,因为这代表一年四季穷苦,是不吉利的;比如不能吃红薯,因为这代表着眼睛会出火毒;比如过年不能吃药,这个像象征着这一年会疾病缠身。还有一些言语上的'禁忌,例如有船的家庭新年时不可以说“翻”这个字,因为这会让船翻掉……
原来,过年也有不少学问,只要你用心发现,就能发现它的乐趣所在。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5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过春节时的习俗有很多,贴春联就是其中一个。
听爸爸说,这个习俗大有来历呢: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用以辟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除夕上午,我和爸爸一起贴春联。我拿着一把剪刀和透明胶布,爸爸拿着春联,一起来到门外。爸爸先贴横批。我用剪刀喀嚓喀嚓地把胶布剪成小块,递给爸爸。有时候我剪多了,就把剪多的胶布的一半贴在门上,另一半悬在空中,当做备用。爸爸轻轻地贴住春联,免得贴皱了。我们俩配合得很默契。爸爸先贴横批,再贴上联和下联。我看了奇怪地问:“爸爸,你为什么上联贴在左面,下联贴在右面呢?”爸爸回答:“传统来讲,右联为上,左联为下。横批从左往右念,上联就应该贴在左面,从右往左念,上联就应该贴在右面。现在通常的.横批都是从左往右念的。我们家的也是,所以上联就应该贴在左面。”最后我们又贴了值得大大的福字。贴完春联,从远处一看,红红的,很喜庆。横批是福星高照,上联是金鼠贺岁年年好,下联是万事如意步步高。
春节家家户户都贴春联,迎新春。祝愿家家户户在新的一年里都能过得吉祥幸福,快快乐乐!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10-07
家乡的风俗作文01-24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8-19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8-03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7-30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10-01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07-26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01-31
家乡的风俗作文12-31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