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

时间:2022-11-09 14:25:37 六年级 我要投稿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12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12篇)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1

  我们家乡的民俗风情可多了,有“走大王”、“舞火捞”、“烧大炮”等等。在我的亲眼所见中,“烧大炮”是一件最让我难忘、最可喜可贺的事。

  在天堂墟这一带地方烧大炮的时间是:农历正月十三。这一天,各村庄及墟镇街道可热闹了。这一风俗盛事在莲塘村和朱所村尤为特别隆重。

  我们小孩子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烧大炮活动开始啦!有人把灯笼挂起来了,那火点在灯笼中闪烁着,仿佛在跟现场的人们说:烧大炮正式开始。

  人们把现场围成一个大圈。村长把炮竹在禾地的中间,手执着火种,点燃了炮竹。顿时,四、五个小炮从炮筒里射出来,并飞快地升到了高空,又慢慢地从天而降……

  “轰隆!”一声炮响,别紧张,现在这枚花炮才是主要的。围在现场的人立即争先恐后跟着花炮,只要捡到了花炮,就会有利是领的哟。当然,花炮也不是只有一个,还有很多在后边争着要上场呢。

  烧完大炮后,会有舞狮来助兴,还有八音为人们演奏,还有趣味浓郁的曲艺表演来献给人们欣赏……总之,节目繁多,热闹非凡,令人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家乡的烧大炮活动虽然规模不大,但人们已经是喜悦满怀,精神抖擞。这项民间风俗同时会带给大家美好的祝福,人们祈祷村子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事事顺利。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2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大市,那里有着独特的风俗,春节更为热闹,更具特色。

  除夕的前一两天,大人们忙里忙外,买鸡呀、鱼呀、鸭呀……家家户户必须大扫除一次,把房屋和被子都洗干净。我的家乡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除夕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家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煮好饭后,家人们都必须去“祭祖”,然后用焚香祷告,祈祷保佑新的一年全家平安。农村过年的仪式很传统,人们的态度也很认真。除夕这天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放鞭炮了。这一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到处是“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天空中,绽放的烟花此起彼伏,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大家都不会睡觉,一起守岁,等待着新的一年到来。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的截然不同,大年初一门外已经贴上了红红的对联,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裳,挨家挨户地到亲朋好友家拜年。在这一天,我们家乡是不可以扫地的,因为会把财运扫走。这一天,人们都会向对方送去最美好的祝福!

  元宵节

  元宵佳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闹花灯,广场上处处张灯结彩,人们都在猜灯谜,玩得不亦乐乎,让人觉得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一眨眼,春节就这样踏着匆忙而又愉快的脚步,走过去了。大家就在这充满喜庆而又热闹的日子里,迎来了新的一年。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3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我家乡的清明节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当然是扫墓了。清明节这一天,我们会来到墓前,献上一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借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的那一边能够和我们一样,幸福和快乐地生活着。此时,我们不禁会回忆起他们曾经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不禁潸然泪下。当然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更应该去瞻仰民族英雄,为共和国的烈士扫墓。如果没有这些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不会有我们的美好未来。我们用这种方式寄托我们的哀思,继承先烈们的遗志,以高昂的精神面貌,投身到学习中去。青山肃立,绿水长歌,我们将永远铭记和颂扬革命先烈的事迹,继承先烈的遗志,将来更好地为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故有“清明前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农民伯伯在清明前后种下自己的希望,期待秋天会有好收成。人们也会纷纷栽下了一株株小树苗,美化自己的家园,使神州大地变得更加郁郁葱葱。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春天把五彩缤纷的颜料四处泼洒,万物复苏,万紫千红。我们趁着这美好时光,带着相机,去山上,田野踏青,寻找春天的足迹。

  清明时节,风筝也耐不住寂寞,凌空而飞,翩翩起舞,绽放于蓝天,如鱼得水,俯仰漫游。小朋友们手里拿着风筝,一个个欢呼雀跃,放飞了童心,放飞了快乐,放飞了希望。

  这就是家乡的清明节,我们用扫墓、踏青,放风筝等各种活动来度过这个美好的节日。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4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在很多地区都已经不过这个节日了,只有在南方才能隐隐约约看到它的影子。在很久以前,上巳节的时候,人们会结伴去水边沐浴,还会去郊外春游,这三月三之所以叫上巳,是因为这天是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据说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轩辕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而且这一天还得吃荠菜煮蛋,这味菜营养价值极高,美味可口。在疫情间我也总算是再一次回味了这荠菜煮蛋的味道。

  三月三那天早上,妈妈正在用碗泡着四个鸡蛋,见我来了,赶忙招呼我:“可可,你帮我把那个芹菜的脑叶给摘掉,等下要吃荠菜煮蛋。”

  我听完妈妈的话,感觉我正顶着一串问号。荠菜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吃荠菜煮蛋?不是平时吃煮蛋都是吃红枣煮蛋的吗?今天是个什么日子啊?

  我没再多想,帮妈妈摘完菜,又洗了洗,便看见妈妈把荠菜放到锅子里去煮,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水也越来越调皮,调皮的都冒泡了。可怜的荠菜也变得黄黄的,原先的绿皮肤都套在水身上了,锅中飘出一种浓浓的荠菜味,飘走了的那是荠菜的魂魄。

  折腾了好一会儿,汤汁同没了壳的鸡蛋泡在一起,再加上那红彤彤的枣儿,那样子,看起来十分和谐,好可爱的样子。

  等早餐端上桌,都快上课了,看来是没法好好享用了,接着我就是一顿猛吃,真是有一股好新颖的味道,后来上完课,问了妈妈,我才知道,原来这是我们家乡的风俗。

  “三月三,荠菜胜过灵丹。”这荠菜据说还能治头痛,不知道我这头痛的毛病是否能治好呢?现在大家都快把这上巳节给忘了,真希望这个节日能永远的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5

  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的家乡湖南有一个特别的年俗——舞龙灯。

  很久以前,农村非常落后,没有通电,过年又是农闲的时候,人们为了庆祝春节,就有了舞龙灯的年俗。

  制作龙灯先要编织一些圆柱形的灯笼,一个灯笼就是一节。龙灯的长短不一,可以任意组合,一节一节用红绸布连接,每一节要固定一根竹竿,方便舞龙人扛举,在灯笼里插上蜡烛,龙灯就完成了。龙灯前面的排头兵是形式各式各样小灯笼,有小鱼、虾、椭圆形的、五角星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几乎没有重复的。要想舞龙灯舞得好看,可要下一番苦功夫。每个人在舞龙灯中都不可缺少,大家要相互配合。舞龙头的人要掌握好节奏,快一点不行,慢一点也不行,稍有不慎,整条“龙”都会倒下。

  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舞龙灯的队伍就出发了。天渐渐暗下来,人们怀着喜悦的、期待的心情,等待“龙”的到来。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忽然,在对面的羊肠小道上,一条红通通的长龙映入人们的眼帘,足足二三十米长。只见那条长龙一会儿俯冲直下,一会儿盘旋飞转,形成一个S形曲线,那条长龙不断地翻转,舞动,然后直冲云霄,人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生怕这条长龙真的挣脱飞走。仿佛是真龙在空中飞舞,令人心潮澎湃。舞龙灯的队伍越来越近,敲锣打鼓的声音越来越响,人们屏息凝神,望着声音的方向,等待着龙的到来。忽地,一颗璀璨的龙珠在黑暗中出现,龙来了。一眨眼,龙就来到了眼前,龙头巨大,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直射出两束光芒,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龙绕着龙珠盘旋,随着鼓声的加快,龙的动作越来越快,看得人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不时拍手叫好。到处是雷鸣般的欢呼声、掌声,热闹极了。

  如果遇到有喜事的人家,舞龙头的人会说祝福、赞美的话。比如乔迁之喜,“老龙背上三路黄,主人家坐的好屋场,坐到龙头出天子,坐到龙腰掌朝纲。老龙背上三路鳞,今天来到主家门,一生桃李满天下,强将手下无弱兵,子女教育搞得好,个个名牌大学生”。说的主人开心,就会给红包、糖果和一些粮食。如果有人家往年不太顺利,主人家会请风水先生杀一只公鸡,鸡血绕房子滴一圈,再请龙灯绕房子转两圈,是为了去掉晦气,希望来年顺心如意。不管去年过得怎样,人们都希望来年顺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夜已经深了,但人们的心好像还凝聚在这条巨龙的身上,不愿离开。

  在漆黑的夜里,这样一条长龙带着人们美好的心愿飞舞着:愿新的一年吉祥、欢乐,家人平平安安,事事顺利。舞龙灯的场景,也深深记在我的心中。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6

  我的家乡是湖北,那里有许多独特的风俗。我最喜欢的是春节的习俗。

  在我们那边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这虽然看起来没什么用,但你做了还是希望会招财进宝,给自己一个美好的寓意和祝愿。做这个金元宝还是挺难的,有一次我制作了4次才做好,不过做完了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年初一,必须要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我特别喜欢拜年中的不问亲疏,因为有些时候成绩没考好,邻居家问起来难免会有些尴尬。家中来的拜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我当时看到这句俗语其实我是感觉有点奇怪的,因为拜年为啥和糍粑有关系呢?

  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动火,饭菜都是先弄熟了,称为“压岁”。我在想如果不扫地的话,家里来的人会吃很多东西。在老家,很少人会扔在垃圾桶里,大部分都是扔在地上。如果不扫地的话,那岂不是垃圾要堆成山了呀!但是我觉得可能是我家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吧,不会发生垃圾堆成山的这种情况。初三才能开始挑水,并在井池旁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

  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地话贴在墙上。原来在过去人们都是自己写对联的,但现在都是买的。我非常喜欢看对联,因为对联上的字都是繁体字。虽然看不懂,但我觉得很好玩,而且我会慢慢地看,总会有一点细节是与楷体是差不多的。但每次我看的时候,总有些字我认不出来。我会去找我妈妈请教一下,也会问一下这个字是怎样演变过来的`。我觉得认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

  正月十五是春节地的高潮,锣鼓敲得震天响。没有锣鼓或锣鼓少的时候,人们会把铁罐子也当成锣鼓敲。我们这边把这个习俗叫做“正月班半敲铁罐”。每当正月十五,我都会戴上我的耳机,因为那时候会非常的吵。如果说你融不进去,会觉得非常的烦。有些时候我会因为这个一个人在那生闷气,想着:怎么这么吵,要是没有这个活动该有多好呀!特别是他敲什么都好,偏偏敲到锣鼓。本来锣鼓声就大,现在刚好又敲这个,天呐!

  我还是很喜欢我家的春节的,每当春节来临的时候我都过得非常充实。每天都有不同的事等着我去做。虽然爸爸妈妈在春节的时候很辛苦,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所有的麻烦习俗都是为了给新的一年开个好头。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7

  “正月十五闹元宵”。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的扩大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南北朝时期,元宵张灯渐渐成为了中华民族独有的风俗。而元宵节拉兔子灯,则是因为兔子灯里的兔子代表着月亮上的玉兔。正月十五既是元宵佳节又是月圆之时,兔子灯表达了人们对团圆的美好期盼。

  拉兔子灯也是许多上海人儿时最有味道的元宵记忆。夜晚,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在弄堂里拉兔子灯。钢丝弯出的兔子架,白宣纸贴出的兔子毛,木轮滚出的兔子脚。

  去年元宵,为了追寻那一丝记忆中的上海味道,妈妈买来了制作兔子灯的材料包,过一个上海味儿的元宵。我取出材料包中大小不一的钢丝圆环,将两个的椭圆交叉,在交点处用黏土固定,把两个稍小的圆环粘在椭圆环的前后两端,就做好了兔子灯的身体。在身体的一端,把两个圆环呈30度角固定在一起,顶端岸上一对长长的椭圆形耳朵。两个最小的钢圈交叉固定后粘在身体的另一端。然后再将带有蜡烛的底座安在兔子底部。最后将整个兔子架上糊上白色宣纸条,贴上红红的眼睛,揣上绳子,一只可爱的兔子灯就完成了。

  我和妈妈把兔子灯拉倒花园里,点上蜡烛。皓月当空,草坪上,无论是手工兔子灯,还是流水线生产的兔子灯,都闪烁着属于自己的光芒。万家灯火将夜晚照亮,我仿佛来到了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

  那个夜晚,草坪上一个个欢乐的身影,成了我最美好的元宵记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8

  一年一度的春节到来了。在我的家乡有一种风俗,那就是在正月初一这天晚上舞龙。

  “鼓咚咚,咚,鼓咚咚,咚……”哪儿来了一阵击鼓声?难道有什么特别的节目在广场上表演吗?

  刚一走向广场,就见到一片火红的灯光在路道上跳舞,看戏的人们响起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十几位舞龙者有的伴奏乐器,有的舞着龙,有的在喝彩……

  只见那龙,全身都是火红的鳞片,一片连着一片,中间没有一丝缝隙。龙头上长着75度至85度的嘴,头上两个龙角向后倾斜,鼻子上长着两条又细又长的龙须,上面还有一双既圆又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舞龙开始啦!只见一位魁梧的大汉手上举着一个跟足球一样大的龙珠,上面镶着五彩缤纷的花纹。龙看见后,立刻直奔龙珠,随着龙珠升腾。大汉在龙面前把手中的棒子抡了几大圈,龙也随它,一圈又一圈的盘起。过了一会儿,龙似乎累了,停留在半空,身子围成一个大圈。

  接着龙珠又上下摆动,龙紧追不舍,也跟随着上下摆动,犹如海面上刮起了一阵风,把浪吹掀翻了。不一会儿,龙珠直冲云霄,龙也不甘示弱,一圈一圈往上盘,仿佛这是一座黄鹤直冲太阳。龙珠见状,马上缓缓下降,准备落入人间。龙可不想放弃,仍就跟龙珠一起下凡。最后,龙珠边上下摆动,边围着广场绕圈,龙也在它的带领下形成连绵不断的山脉。

  这正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所讲到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9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的家在被誉为“道德之乡”——涡阳县城的一个村庄,也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就拿过年来说吧!

  大年三十俗称除夕,在这一天家家都吃肉饺,寓意是昏昏沉沉地过完了一年。在吃饺子时要比家里的人口数多盛一碗,就是希望“年年有余”呀!

  除夕晚上,每家都会点上两根大红蜡烛,彻夜不灭,并且一直点燃到大年初一早上。也有人会在这一晚“守岁”,老年人守岁是对匆匆流去时光的惋惜,而小孩守岁,则是为了延长长辈的寿命。俗话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大年初一凌晨五、六点的时候,我们这可不是去拜年,而是去上坟。一大早,我们便动身去上坟,拿着冥币、黄纸,还有鞭炮。人们在上坟的时候,会将黄纸点燃后放在坟头前,那燃过的黄纸灰被寒风吹起,像是逝者对人间亲人的问候。

  大年初一,家家吃素饺,而不会像前一天那样吃肉饺,寓意是今年不能像去年那样昏昏沉沉地过了。吃完早饭,男人通常会带着一群小孩去挨家挨户地拜年,而女人们则在家里接待来拜年的客人。拜年时,最能吸引孩子们的就是拿红包了,不过这红包得来的可不容易呢,因为这是小孩跪地磕头得来的。

  随后在大年初几的这几天,吃饭都要放鞭炮,而且放鞭炮的时间都是在一天三顿饭之前,所以,这几天鞭炮声会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显示出春节欢庆而热闹的气氛。

  一个普通平凡的习俗,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些文化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这些结晶需要我们继承与保护。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10

  我们国家有许多佳节,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有不一样的风俗。今天我就拿春节包粽子来说吧。

  年二十八一大早,妈妈就背着一个篮子到山上去了。到山上去干嘛呢?原来是去采摘新鲜柊叶去了。又大又厚的柊叶最合用了。回到家里,妈妈把摘回来的柊叶放进盆里,让柊叶在水龙头下认真的清洗干净。接着,我就把柊叶上的柄用剪刀剪掉,然后把一片片叶子摆放整齐。可你们别以为这就完成了,还有一大堆的工作没有完成呢!拿一把大刀把刚买回来的五花肉切成一大块一大块加入适量的五香粉、糖、盐腌制一下;再把绿豆、糯米淘洗干净晾干水,加入合适的油和盐入味。这样所有的准备工序做好了,可以包粽子啦!

  只见妈妈先拿一个敞口碗,放上几张柊叶,再用勺子往柊叶里加上一层米、一层豆、两块肉,再一层豆、一层米,接着按顺时针的方向把叶子一层一层的叠好,最后把碗倒放过来,一个中间高凸下底方正的粽子成型了。为了防止露馅,妈妈还用一条长长的竹绳子把粽子结实“捆绑”起来。经过两个小时的奋斗,二三十个粽子终于被我们包好了。爸爸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开始煲粽子啦!

  我心情激动的等啊等!十几小时后,粽子熟了。可以出锅了!刚蒸好的粽子带着谈谈的清香,剥开外面的柊叶,吃上一口,糯米、豆子和肉的香味一下子从嘴了冲进了鼻子,那味道别提有多好了。

  大年初二开始,人们就提着那香喷喷的粽子走访亲朋好友,热闹极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1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清明节时的情景,清明节上上坟,扫扫墓,祭拜已故的亲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以往我都是在长沙过清明节,没有去扫过墓,更没有接触过清明节的传统习俗,而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清明节我在老家过,在老家过必定有特定的习俗了。

  清明节这天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每年一到清明节,我们便要举行纪念活动,来缅怀革命先辈,纪念战斗英雄。在这一天我们还要进行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等活动。在这一天我们还要吃许多美食,比如说:鸡蛋、青团、篙子粑粑、艾粄等,其中我比较喜欢青团。

  青团是一种甜品,用菠菜做的。首先要准备好材料。将菠菜焯掉水,放入料理机里,加入少量热水,搅打成绿色菜汁,加入糯米粉和澄粉还有白糖混入面粉里和成面团。然后加入猪油揉匀。接着将面团分成一份一份的,按扁,取一份放上你自己喜欢吃的馅,最后用手慢慢推上去收口,点上油脂放入蒸锅内蒸八分钟便可以了。

  每当妈妈一做好,我和弟弟便一人拿一个,先猜猜是什么馅的,再咬一大口看看猜对了没。当我拿到豆沙馅的时,便得意地对弟弟说:“看!我吃到了你最喜欢吃的豆沙馅!哈哈哈!”

  青团虽然美味,但不一次不能吃太多。没吃过的人可以试一试,真是人间美味呢!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12

  我家在过年时可有许多习俗呢!想知道吗?

  过年前夕,家家户户手忙脚乱地把腊肉腊鱼等做成美味佳肴,在窗前、墙壁上、门上都贴着火红火红的对联和倒着的“福”字。

  紧接着,只见爸爸妈妈忙得不可开交,有的买年货,有的打扫卫生,奶奶则是在街上逛街,比如买鸡或是买鸭买几只还是买其他的。

  过了一会儿,奶奶终于回到家了,我看着那充满生机的五花肉,立即“口水直流三千尺”,可奶奶怒气冲冲:“不准偷吃,这是给客人吃的!”“哼!我才不稀罕呢!”我小声嘀咕着。但是我的脸上还是没有减少过年的那种喜悦。

  振奋人心的时候到了,桌上摆着许多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我的眼睛却圆鼓鼓地盯着妈妈刚刚拿走的零食,伤心欲绝,香喷喷的米饭也勾不起我的食欲感。奶奶又请了很多的人,我家可谓是门庭如市,鞭炮声也连绵不绝,客人们笑容满面,而我们这些小孩,就像是多余的,不需要的,碍眼的,为什么呢?因为桌子被围得水泄不通,夹个菜都难,连坐的地方也没有,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啊。

  晚饭过后,奶奶连忙端出了一盘饺子,原来爸爸妈妈早就知道晚饭过后会有饺子,故意不吃饱,而我的肚子已经圆鼓鼓的了,只能看着他们一口一口吞噬着。但值得欣慰的是我收到了许多红包。

  今年情况特殊,受疫情影响初一初二街上虽有人拜年,但也并不多。很快就元宵节了,到了这一天我们全家人都会买元宵来吃,煮的、炸的都有,到了这天,我们晚上还会看晚会,看着乏了,也就去睡了。

  怎么样?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过年时热闹非凡,元宵节那美味的汤圆也等着你来尝,你们那里呢?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相关文章: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11-05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11-09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12篇11-05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12篇)11-05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12篇11-09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集锦12篇)11-05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02-24

家乡的风俗04-17

家乡风俗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