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小学六年级作文(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风俗小学六年级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乡的风俗小学六年级作文1
说起咱家乡的风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那就拿过春节的风俗来向大家介绍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这一天为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一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而且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这也是节目的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到愉快,在新的一年里为人们带来吉祥。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当然就是吃饺子了!为驱邪恶,图吉利,饺子必须要煮得多还得有余,饭后还要在锅里放上几个馒头,这些都意在年年有余。要是饺子煮破了,不可以说“破了”要说“挣了",就是赚了的意思。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两碗,意思是希望新的一年里家里人丁兴旺。吃饺子时还有许多乐趣呢!新年里吃的饺子里包有枣子、栗子、钱、花生米等物质。吃饺子时吃到的第一个饺子里包有什么象征物质,新的一年里就会像物质象征的那样。如果吃到红枣,新的一年里就会红红火火勤劳致富;吃到栗子,就意味着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做事有干劲;吃到花生米,就意味着长命百岁,行大运;吃到钱,那就意味着发大财,日子红红火火……不管谁知道哪一种,大家都会衷心的祝贺。如果是小孩吃到钱,那就代表学业有成,大家都要祝贺他(她)。
春节时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问好,晚辈向长辈问好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打电话拜年,给别人送上美好的祝福。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春节风俗。你们的家乡也一定也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吧?那就把你们家乡的风俗也结介绍给大家听听吧。
家乡的'风俗小学六年级作文2
年的脚步一天天近了,腊月也已悄然到来了。
在我的家乡,一进腊月人们就充满了迎春的热情。走进腊月,年的味儿渐渐地浓了起来,这味儿是从家乡喷香的腊八粥里溢出来的。
每年腊月初八的这一天早晨,各家的主妇们就早早地起了床,忙着洗糯米、捡各色豆类、选各种干果,备齐各种佐料,用小火慢慢熬制腊八粥。腊八粥中赤豆、红豆必不可少,白糖也是重中之重!白糖主要让粥变得甜腻腻的,有甜蜜的口感,而赤豆、红豆则不一样,这可是有故事的呢!
传说有“赤豆打鬼”之说。据说上古时期,有恶鬼专门作祟,小孩子生病、人们品行不端等都是因为恶鬼的原因。而这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单畏惧赤豆,所以人们在腊月初八这天熬粥,借粥里的赤豆、红豆来打鬼,驱疫迎祥,这才有“赤豆打鬼”之说。
熬制腊八粥,要耐心地用小火熬制,等到热气腾腾,香味弥漫整个厨房的时候,腊八粥就熬好了。那份精致,那份温暖,是商店里买来的八宝粥无法媲美的!在寒冷的冬季早晨喝上一碗热气腾腾、香甜软糯的腊八粥,就仿佛心被融化了,全身都热乎乎的。不管寒风多么刺骨,始终洋溢着温暖。
腊八节喝腊八粥,腊八节过后,马上就要迎来了春节。俗话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是春节的前奏,它也别有一番风味!
家乡的风俗小学六年级作文3
元宵被称为“小年”,也是一年当中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成都会有哪些风俗呢?
元宵节必不可少的就是吃汤圆,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这一天我们一大早就得起来包汤圆。包汤圆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头一天就得把皮儿给和好,只需要用开水把糯米粉冲好,慢慢搓成团状,留着第二天包汤圆用。第二天一早外婆会把芝麻和黄糖放到一个石头做的容器里使劲捶打,直到它们充分地混合到一起,馅儿就做好了。这时候全家老小就回一起到灶前包汤圆,首先在搓好的皮团上揪下一小块,按成皮饼,握在手中,再用勺子舀一勺馅儿放到皮儿上,再包裹起来,一定要包紧,不然等会儿就会煮烂。
汤圆在锅里煮,我们在外面等。汤圆一出锅,我们眼睛都掉到里面去了,吞下嘴里的口水,拿起勺子就开始吃汤圆。小孩子都狼吞虎咽得吃,挣着抢着去舀第二碗;而大人们都会细嚼慢咽地吃,觉得好不容易过个元宵,吃个汤圆,就要细细品味。
吃完汤圆,大人们去聊天,小孩们去玩耍,一起等待着晚上的活动。
元宵节的晚上,大街小巷都会挂起花灯,有红的、黄的、绿的,有长方形的、圆形的、花型的。大人们都会牵着小孩的手,去看花灯、打灯谜。听说猜出最难的灯谜,就回得到一碗免费的汤圆,这可吸引了许多大人纷纷上去破解这个“难题”。小孩们则会去制作他们自己的小花灯,带回家做纪念。还会有小孩去找老师傅玩皮影。大街上充满欢笑声、说笑声,好不热闹。平时早早就睡了的孩子,今天精神好的不得了,大家把这个元宵节所有的乐趣都放到这个晚上了。如果自己愿意的话还可以去祈个福,祈求自己这一年平安健康、多财多福。
元宵过完,也就证明年也过完了。大家就会去工作、上学。像这样的热闹,又要再等上一年。
家乡的风俗小学六年级作文4
春节悄悄地跟着冬天的脚步,欢天喜地来和我们欢聚一起。你看!家家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店铺也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整个世界都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进腊月,人们就像蜜蜂一样忙碌起来了:晒腊肉,腌咸鱼,晒腊肠,炸丸子,做藕夹·······还要为孩子们准备新衣服,压岁钱,希望他们来年学习更上一层楼,天天开心。虽然有些累,但每个人都开心地笑着,流露出幸福的神色。
中国红在这一天可谓是欢迎的颜色了:红红的鞭炮,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红包········红色,在中国人眼里,是吉祥色,幸福色!
大年三十了!一家人忙里忙外,做着团圆饭,小孩儿呢?则有懂事的大哥哥大姐姐带着,去放炮竹烟花,一声声烟花划过天空的声响,打破了夜晚的寂静,无数烟花绽放空中,描绘除夕之夜的美好画面。
“吃饭啰!”“我要吃鱼丸!”“我要吃鸡腿!”·····孩子们吃着,笑着,嚷着:“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家欢天喜地的接过红包,心里盘算着拿多少钱去买玩具,多少钱买文具····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烟花闪烁,鞭炮引吭,过年的气味仍弥漫空中,沁入心田。
家乡的风俗小学六年级作文5
“软、糯、顺、滑,丝丝入扣,回味无穷,寓意深远……”没错,说的就是我们龙游的风味——发糕,这一过年必备点心。
龙游发糕是圆形的,大小不一,看起来像一个个大圆盘。它有一股独特的清香,尝一口你会不自觉地赞叹道;“啊!真是甜而不腻,糯而不粘。”特色的,当然是它在制作过程加入糯米酒发酵,吃着比用发酵粉发酵的面食更松软,一口有一口的味道,一口有一口的香味。
关于这个加糯米酒的工序还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女子,年年做发糕给人们吃。有一年她在制作过程中一不小心倒入了糯米酒,于是她就将错就错,发糕做出来后不但闻起来没有酒气,而且淳香了不少,吃起来也更加有味道了。后来它成了众人皆知的美食。就这样人们做发糕就会有放糯米酒的习惯。
要说起来发糕的起源,那么可要从明代说起,据《龙游县志》记载:龙游发糕的制作始于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制作工艺独特,配料考究,成品色泽洁白如玉,孔细似针,因“发糕”为“福高”之谐意,所以有吉祥涵意,即为逢年过节必备名点,又是馈赠亲友之佳品。
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龙游发糕形成独特的制作技艺和习俗文化,是龙游人民过节等喜庆的场合必备的食品,是民间任何酒席的首道点心。随着龙游人民把发糕赠给亲友们,亲友又把发糕分享给其他人,这便让龙游发糕这一美食,传到了大江南北,成为了广大人们都爱吃的一道甜点。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想吃了呢?心动不如行动,快来龙游尝尝发糕吧!
过年吃发糕,便是我的家乡——龙游的一种风俗。
【家乡的风俗小学六年级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02-21
家乡风俗小学作文11-03
小学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1-05
家乡的风俗小学六年级作文11-09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小学优秀作文02-28
家乡的风俗04-17
家乡风俗05-15
家乡风俗08-14
家乡风俗04-09
家乡风俗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