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家乡名人——顾炎武六年级作文

时间:2023-10-19 10:25:09 芊喜 六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乡名人——顾炎武六年级作文(精选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名人——顾炎武六年级作文(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家乡名人——顾炎武六年级作文(精选7篇)

  家乡名人——顾炎武六年级作文 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使人热血沸腾的口号令整个中华民族变的激情亢奋,奋起向上,成为支持人民奋斗的精神力量。这句神圣的话语,正是出自己的家乡的一位名人——顾炎武之口。

  顾炎武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爱国思想家、史学家和语言学家,苏州昆山人,一生创作的大量爱国主义的诗篇。他小时候有一个小小的读书故事,成为了扭转他人生的转折点。正是因为这件事,他从一开始那迷迷糊糊的印象转化为事业的辉煌。

  年幼的顾炎武被寄养在在叔叔婶婶家。叔叔早逝,留下小顾炎武和婶婶相依为命。顾炎武的.婶婶出身书香门第,喜欢读书且有学问,对顾炎武寄托着很大的期望。为了教育顾炎武,婶婶教他读书写字,给他讲历史故事,让他背诵名言名著。小顾炎武十分聪明好学,知识接受力也很强,不久便有了很大的进步。邻居们纷纷夸赞,顾炎武开始有些骄傲了,学习也有些心不在焉了。婶婶很快就觉察到了他的这种思想苗头。一天,婶婶让顾炎武背诵刘基写的一篇文章《卖柑者言》。太简单了,顾炎武心想。于是他摇头晃脑,十分流利的背了下来,喜滋滋地等着婶婶的夸奖。然而,婶婶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夸赞他,而是问他:你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意思吗?文章揭露了某些人有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形象,华而不实,是不值得欣赏的呗。顾炎武不假思索地回到道。婶婶看了他一眼,意味深长地说:那如果一个人刚有了一点进步就骄傲自满,满足于一知半解的知识,不求上进,最后沦落为废物,这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又有什么区别呢?顾炎武听出了婶婶的言外之意,脸蛋刷&的一下子红了,惭愧的垂下了头。婶婶见他醒悟,就又亲切地对他说:孩子,你的人生道路还很长,不能只满足于小时候的一点点知识,要精益求精,步步向上,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为祖国做出贡献。顾炎武明白了婶婶的良苦用心,从此牢记婶婶的忠告,是刻谦虚敬慎地学习,终于长大后成为了一代大家,实现了他当年的梦想。他开始钻研文化,发现了中国汉字和语言的巧妙,从而发掘出了他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在战争暴发期间,面对国家的软弱,顾炎武心急如焚,他真希望自己的文学也能加入进这场战斗中;而更让他痛恨的是有一些统治者竟然逃离了祖国,从此不见了踪影,这分明是在抛弃自己的母亲啊!想到这儿,顾炎武悲愤交加,随后,他长叹一声,说出了那句千古传诵的名句:天下兴亡,匹夫应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此全心全意忠于祖国的一位伟大的文豪,他不仅是我家乡的名人,更是我们整个中国的骄傲!

  家乡名人——顾炎武六年级作文 2

  寒假的一天,我淋着小雨,踏着愉快的脚步,来到了昆山顾炎武故居。

  还未进门,迎面扑来一陈清香。我上前闻了闻,有点银杏树的味道,但想想又不像。于时,我带着满脑子的疑问走了进去。

  故居向东,西墙正中上方,有一块小匾,上书“贻安堂”。下方挂着一幅优美的画,画里有山有水,景色宜人。画前面,是两张饱经风霜的八仙桌,四周分散着红木椅子。当年,“贻安堂”是接待尊贵客人的会客厅,而且“贻安堂”还是一位名叫廖纶的县令所书的。据说,顾炎武就是在这儿出生的,他第一次与父亲学习,也是在“贻安堂”开始的。

  我走出贻安堂,发现后屋前面是两棵叫不上名字的古树。我立刻明白了那纯净疏淡的清香的来历:原来是那古树所发出的独特香气。

  我走上前一看,古树的'树皮一层接着一层,一片盖着一片,如鱼鳞般鳞次栉比。走上前去细看,仿佛是一个做工细腻的工艺品,而不是古树。这时,我突然发现树上有几处淡淡的伤痕,原来是当年八国联军攻击而成的。风儿吹过时,树叶“哗哗”地响着,仿佛在诉说着当年悲惨的遭遇……

  走进后屋迎面是一个平面电视,上面正讲述着顾炎武那离奇曲折的一生:他二三十岁放弃科举,专心写书。国家灭亡,他奋起抗敌,在外逃亡达数年。母亲和养母惨遭杀身,他忍辱负重。逃亡时期,仍不放下写书,创下了许多教育、政治名著,像《日之禄》《音学五书》……其中最有名的名言便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字字敲击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

  顾炎武,一位有着一生传奇的人。他留下的文化遗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家乡名人——顾炎武六年级作文 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还在我的耳畔回荡着,却一直在震撼着我的心灵。满腹经纶,忠心爱国的昆山名人顾炎武一直在我的眼前浮现着。

  顾炎武生于明朝江东名门望族昆山,他从小就大量的阅读儒家文学经典,“忠孝”两个字就深深地刻在顾炎武的心间,顾炎武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韵家,他一生经历过许多波折。他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新创一种治学方法。因此被后人称为清学的“开山鼻祖”。

  著名的艺术家们用国粹昆曲的形式演绎了顾炎武波澜起伏的一生。全剧分为思归,决母,惊碑,对狱,荐试,问陵六幕,其中决母这一幕让我最为之感动,母亲绝食而去的遗训让顾炎武悲痛欲绝,顾炎武与母亲王氏和妻子贞姑的对话中让我明白了顾炎武反清复明的坚强信念。后来在惊碑这幕中,顾炎武弃笔从戎,带兵抵抗清兵,结果惨败,许多战士惨死沙场。这件事被清朝皇帝知道了,便叫李万去捉拿顾炎武。于是顾炎武被关进了私人监狱,在狱中遇见了自己的两位知己,他们见了顾炎武心中大喜,他们互相勉励,互相支持。他们心里都有着反清复明的坚强信念。

  最后“荐试”和“问陵”这两幕更是衬托了顾炎武“誓不仕清”坚强信念,问陵这幕剧中那一句“何谓亡国,何谓亡天下?”更是振奋人心。昆曲艺术家们将顾炎武独一无二的.伟大人格,博大精深的思想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我为伟大的顾炎武喝彩,我为感动人心的昆曲喝彩!

  家乡名人——顾炎武六年级作文 4

  我自幼儿园开始就一直待在昆山,目前已经是一名四年级的学生了,但说起对昆山历史的了解却是知之甚少,幸而得本学校组织的这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妈妈带我去了“亭林先生”顾炎武的故居。

  我们在顾先生的故居内参观了约两个多小时,参观完后我对顾先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对昆山的历史了解了不少。让我知道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背景和意义,而不再是单纯空洞的八个字,我被顾先生的民族气节深深地感动了。在明朝灭亡之后他的种种选择,他的民族气节,我认为都与他的家庭教育有关系。

  首先,他出身名门望族,衣食无忧,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少年勤奋读书,14岁中秀才,他应该对当时的明王朝也是非常认可的。

  其次,他过继给养母后,4岁开始养母就教他学知识,而养母教他的最多的就是岳飞、文天祥等人精忠报国、以身许国的英勇事迹。我想这些历史事件及人物性格早已经渗透到顾先生的内心,而他当时也是身处动荡的年代,他可能这个时候起心里就有了一颗精忠报国的心吧。

  接着,当清兵入侵的时候,他亲眼看着自己的四弟、五弟被杀害,亲生母亲被清兵砍断右臂,还有养母在常熟绝食15日殉国,养母遗嘱让他不事二姓,家中也被洗劫,当时他对清朝充满了痛恨,是清朝让他走到了国破家亡的地步。于是他终生都没有在清朝做官,在此后他所作做的便是组织及参加反清复明活动,这个时候就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在我看来顾炎武先生是一个胸怀天下,心系百姓的伟人。

  最后,在多次反清复明未成功之后,他选择了专心做学问,但坚绝不接受清王朝的高官厚禄,并还以死相逼来拒绝,除了遵守养母的临终遗嘱外,还有他内心深处对明朝的怀念吧。由此可见他的民族气节是多么高尚,让人敬佩。

  有人说顾老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明朝已亡为谁守节呢?像他的三个外甥,都是识实务的俊杰,才华卓绝都做了清朝的高官,退休后是昆山的大富翁,可谓一生荣华富贵。你如果是顾老,会选哪条路呢?我想如果时光倒流,让顾老再选择一次,他应该还是会选择这样一条道路吧。让我们青少年都来给顾老的风骨节气点赞,我们都应该时刻胸怀一颗爱国的心。

  总之,历史上的顾炎武是一个值得后人敬仰的伟人,同时也是一位难能可贵的名臣。

  家乡名人——顾炎武六年级作文 5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走进顾炎武纪念馆,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一句话。这是至今流传着的爱国名句,它不仅只被世人传诵,更包含着一位老者的`家国情怀和对天下人民的期望。

  顾炎武,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是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开山始祖。

  他孝顺。嗣母王氏为保气节,最终殉节。留下遗书,他含泪阅读,想到嗣母以前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不禁大声疾呼:“吾从母言,一仕二朝!”自此终身铭记而践行,“三拒修史”就是最好的解释。

  他削发不削志。满清贵族入关后颁布“削发令”,只留顶部一小圆形头发编成一条长辫拖在背后。顾炎武粗粗做了个小辫来应付,而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戴布帽、草帽、笠帽......充分表现了他的志气。

  他“采铜于山”。骑着一头跛驴,用一匹瘦马驮着几箱书,开始了实地考察生涯。他曾三登泰山,北行经过山东、山西一带。如果去到某地,遇到不懂的地方,便翻看史书,直到明白为止。这是真正做到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但最重要的,还是他爱国。明朝灭亡后,他誓不损节,不为清朝服务,还参加了抗清复明的复社,杀了逆贼阎茂才,放火烧了衙门。他六次至南京明孝陵祭明十三陵,多次哭吊明代末帝。而每逢端午,他总是在门前悬挂蔓青,在里面塞上蒜,并在后面挂一块白布,在上面写“避青”二字,意思是“不知国朝恶而避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百姓保住天下,这也正是顾炎武做的,这激励着中华儿女同心同德,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家乡名人——顾炎武六年级作文 6

  周末,妈妈带着我去亭林公园游玩,进了大门不远处,就看到一座高大的石像,是一个古代的老爷爷形象。我问妈妈他是谁?妈妈告诉我他叫顾炎武,公园门前的亭林路就是以他的号命名的,他是昆山的骄傲。于是,我和妈妈一起去参观了他的祠堂。

  顾炎武出生1613年,去世1682年。昆山千灯人。在顾炎武的雕像后面,有八个大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人,和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清初三大儒”。

  顾炎武教会我三个道理。第一,我们要学以致用。学了东西就要派上用处。如果学了东西不派上用处那么为什么还要学呢?假如我语文不好,数学很好,另一个人语文很好,数学不好,我们俩就要互相学习,我教他数学,他教我语文。第二,我们要懂得耻辱,因为我们是个有文化的人。顾炎武说过,“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我们不知道羞耻,就称不上是人。第三,顾炎武还说过,“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民”。那时候,皇上的'权力是最大的,顾炎武希望把一半的权力让给老百姓。皇上的权力也不是最大的。这就是顾炎武教会我的道理。

  1644年,顾炎武31岁。生母去世了,是被清军砍了胳膊而死的。他的养母也去世了,是绝食而死的。清朝,朝廷想让顾炎武做官,可顾炎武不愿意做官,他不会忘记生母被清军砍死。

  这就是我眼中的顾炎武,他教会我要学以致用,懂得耻辱。

  家乡名人——顾炎武六年级作文 7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听过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出自被人们称之为“亭林先生”的顾炎武之口。无论是古代的老百姓,还是现在的人民,都被他热爱祖国的精神,和魅力所折服,对他称赞不绝。

  顾炎武是江苏昆山千灯人,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他一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写下了名贯古今的著作《日知录》《天下群国利病书》《亭林诗文集》等。他不忘先祖的遗训,与一支义军一起南明抗清。他做这些全是为了国家着想,为国家做贡献。正是因为顾炎武的这些英雄事迹和精神品质,后人才编出了昆剧——《顾炎武》。

  昆剧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也是受文人雅士,艺术专家精心呵护的戏曲品种。昆剧主要是以弘扬品质精神为主。

  编剧罗周说,自己在编剧过程中“努力接近顾炎武伟大痛苦而孤独的灵魂。”从这句话中,可见顾炎武的一生是多么崎岖和坎坷,对国家又付出了多少宝贵时间和心血啊!江苏省演艺集团董事长郑泽云说:“《顾炎武》运用全新的机制,打造艺术精品,是演艺集团和昆山市近几年来卓有成效的探索。”又可见这部昆曲的`震撼性。

  昆剧《顾炎武》一共有六个场面,这六个场面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顾炎武对祖国的一腔热血,分别是《思归》《决母》《惊牌》《对狱》《荐试》《问陵》,主要讲了顾炎武临终前的回忆。精彩的唱念做打和表演给观众生动刻画了顾炎武的精神品质。其中最能表达出顾炎武内心情怀的,当然要数《思归》和《问陵》了。

  《思归》讲的是清康熙二十一年,客居山西的顾炎武有心还乡,因年老体弱,骑马时不慎摔下马背。临终前他的口里不停地呼唤着母亲,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于是回忆过去,也因此有了接下来的五幕。让我最感动的,是他第一时间会回忆起的祖国,我也不仅对顾炎武大为感叹一番。

  《问陵》讲的是年迈的顾炎武只身来到明孝陵,与康熙不期而遇。他们谈论着更替变迁,心中包含着无限的苦难和屈辱。谈论中顾炎武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旷世警言,又不禁对世界发出了叩问:“何谓亡国,何谓亡天下?”这些话语深深地震撼了康熙,对顾先生有了深深敬仰之情。可见亭林先生即使逝世,也不忘记自己的祖国,想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亭林先生”对祖国的博大情怀,和热爱,启迪了我们要用自己的才华来回报祖国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不辜负它对我们的希望。

【家乡名人——顾炎武六年级作文】相关文章:

名人故事:顾炎武勤于攻读04-24

顾炎武是哪个朝代04-10

家乡的名人作文05-12

顾炎武著书立说09-14

家乡的名人小学作文12-20

顾炎武著书立说的故事05-12

顾炎武的传世名言名句(精选100句)07-24

顾炎武《廉耻》文言文翻译10-20

家乡名人故事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