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消彼销高二作文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情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自古文章多磨,文人用语言简意赅,却又发人深思,让人觉得妙不可言,因此才会流传出脍炙人口的美诗美文。
“销”的魅力不亚于此。从这个单字中流露出的不仅仅是古代诗词的精髓,还有一种勾魂摄魄的魔力。
“销”字通“消”,也有消失之意。而唐诗中,很少有“消”字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销”。这当然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练的缘故,毕竟“销”字要比“消”赋有更深的意味。
“销”字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比较浅显易懂,是“腐化金属”。《史记·秦始皇本纪》“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镰金人十二”中,“销”即为此意。杜牧有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虽然“销”字只是轻描淡写,但治国大将之风采无疑呈现在眼前,给人以强烈震撼力,这也是“消”所不具备的。
再一就是“销”的另解:独与“愁”并用。这更为“销”的神秘添上一抹黑色。人说愁是“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古代文人墨客,或左迁或心情不顺,借酒浇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这个“销”字别有韵味。此处用“消”亦可,为何当时借酒浇愁的李白偏爱“销”字?肯定“销”比“消”有更过人之处。
用“销”取代“消”,关键在于“销”给人以微妙之感。单看一个“销”字,其内涵很难从字面上看出,因此需要更深刻的理解。“消”在人们眼里只是“没了,不见了”,而“销”却远不止这些。“销”给人一种沉甸甸的厚重之感,这或许与其偏旁有关。其次,“销”常与“愁”连用。这是一个让人发怵的字眼,似乎刚一听到,毛孔就张开,汗毛随之轻轻一动。李商隐《风雨》:“心断新丰酒,销愁又几千。”李白《将进酒》:“唤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此的豪言壮语出自二李之口,姑且不说用酒是否能“销愁”,单“销愁”二字就引出了“几千”甚至“万古”之巨辞,可见“销”字非同一般。它横贯长空,竖击玉宇,承载了多少感情,而这些感情都倾注在这月下独酌的'一杯酒中——装得下这整个苍穹。“销”字包含了“消”字,却也超越了“消”字的境界,这正是“销”的艺术特征。
要说“销”何以有这样的艺术特征,就不能不谈及诗歌语言背后的暗示性。一些文学大家正是通过这些暗示使文字呈现一种独有的魅力,一种浓厚的文学色彩。我比较喜欢这些富有暗示性的文字。例如“沆瀣”,或许你刚看到这两个字时有些迷茫,不知其意也不知其音,然而当你真正查取资料后,便可知这是多么美妙的两个字——“沆瀣”乃“夜间的水汽”之意。看到这个解释,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烟笼寒水月笼沙”,微云遮月,有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感。这便是文字的魅力。而“销”字正暗示着一种神秘的力量,一条缠绵却又十分有韧性的细带将你围住,让你无法自拔地产生无限遐想。
古代的文人很少考虑这一点,只是诗随境发,然而却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无比巨大的文字财富。也许浊酒一壶,明月之下,月明明兮凄凉,酒浊浊兮思“销”,才会有更深韵味吧。
评点:
这篇文章说明了“消”、“销”的语境用法。本文主要就“销”字在诗词中的不同释义展开叙述:“销”首先是通“消”,但“销”字包含了“消”字,并超越了“消”字的境界,指出二者的差别所在的同时,这也是“销”的真正艺术体现。作者举出了李商隐的《风雨》、李白的《将进酒》中“销”字所独含的韵味。作者在说明“销”字在诗词、诗歌中所占的分量后,总结出“销”具有“一种独有的魅力,一种浓厚的文学色彩”这些艺术特征。作者对“销”的释义理解深刻,对其在诗词、诗歌中的作用引证全面。
【此消彼销高二作文】相关文章:
妾心此去终许国作文12-03
彼脱拉克的故事11-29
电销工作报告01-16
何彼襛矣原文及赏析10-16
字字知彼,实虚知己散文12-11
《虎门销烟》优秀教学案例04-26
《虎门销烟》优质教学案例03-05
小学课文《虎门销烟》教后反思06-16
《解语花·风销绛蜡》宋词赏析05-05
此广告位一元出租励志故事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