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春节的来由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人们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季,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
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宋代的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说文解字》中对“旦”字的解释为“从日见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为它分别表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正月的第一个早晨,所以称“元旦”和“正旦”。除上述称谓外,春节还称“开年”、“开岁”、“芳岁”、“华岁”等,在诸多称谓中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春节”这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有不同的特指。汉朝时,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立春称“春节”。南北朝时,人们把整个春季叫“春节”。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但一般人称公历元月一日为“阳历年”,仍把农历正月一日初一称“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即阳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为新年;因为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篇二:快乐的新年年夜饭
再过几天,新年就要到了。全家人都在为有一个美好的年夜饭策划着。而我的心中,却早已有了一个美妙的主意。
在还没有放假之前,我就产生了绝妙的新年主意。现在当然打算好好的用一用啦!具体计划如下……
哥哥姐姐和我是分开的,他们在珠海,我在深圳。新年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回来,我便想为他们买一份新年礼物。同时,邮箱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买一份。正巧钱又蛮多的。想想,在新年的时候送上一份精美的礼物,啧啧……
我在圣诞节的时候,看到那一包包挂起来的彩球时,意外的发现了一包灯笼!只要插上电源就会亮!同时,我家又有唱卡拉OK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正好可以来布置一个小小的卡拉OK庭!
接下来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了,过新年的那天晚上,吃完饭当然就要一起高高兴兴的看春晚,而且还要把我精心准备的礼物献给大家。接下来我们这帮爱玩爱闹的孩子是少不了到到外面去放鞭炮的。当这一切都干完了后,应该吃饺子了,拿出面粉,和两下,再把硬币洗干净,偷偷包进某一个或是几个饺子里。奸笑着等到某一个人一咬,然后硌到大牙的情景。然后,爸爸妈妈还有其他客人把麻将桌搬到电视旁边,以打麻将的方式测试自己今年的财运。正巧,这个客厅也成了一个卡拉OK厅。不断的点歌,唱歌。甚至连小狗的环境都“改良”了。新年这一天,他们可以在房间里玩,而不是在外面受冻。有时还会有这种情况:打麻将的人累了,也来凑凑热闹,而另一个人又去打——轮班儿!
闹够了半个晚上,有的人扛不住了,倒下睡觉。结果因为是倒在沙发,被小狗狗“亲吻”了一下!这个时候再往地上看一下,只见数不清的栗子壳,花生壳,瓜子壳,糖纸,食品包装袋……一脚踩上去嘎吱作响,像是为着精彩的新年之夜做了一个完美的奏乐!
离新年只剩几天了,我真的希望那可爱的新年能够像我想的那样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