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唇相讥的释义及造句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造句吧,造句是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有一定的语调,表示不同的语气,句未有一个较大停顿的语言单位。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造句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反唇相讥的释义及造句造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反唇相讥的释义及造句
词语:
反唇相讥
拼音:
[fǎn chún xiānɡ jī]
释义:
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讥笑、讽刺对方。
造句:
(1) 小明对小朋友的指责反唇相讥。
(2)无疑,我们将会被告知现在并不是反唇相讥的时候。
(3) 保罗反唇相讥,"但是,有些人依然认为它是货币。"。
(4) 他听出话中带刺儿,但并没有反唇相讥,而是笑了笑说:"请你再帮我想想主意。"。
(5) 我的朋友们,现在不是反唇相讥的时候。
(6) 同学们见解不同的时候,不能反唇相讥,既不利于团结,又不利于解决问题。
(7) 平时心高气傲的小美,这次被詰问时居然没有反唇相讥,实在有点出乎眾人意料之外。
(8) 辩论会上对方先是一愣,但马上如睡狮猛醒般,展开了强有力的反唇相讥。
反唇相讥成语故事
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年青有为,很有才华。二十岁时被汉文帝召为博士。由于他知识丰富,才能杰出,很受文帝的赏识,很快便提升他为太中大夫,并让他负责修改过去制定的法令、制度。由于在修改法令、制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得罪了一些握有大权的公卿、大臣,因此,当汉文帝提出要进一步提升贾谊为公卿时,受到这些人的诋毁。后来,汉文帝也渐渐地疏远了他,把他调离了京城。
多年的实践使贾谊认识到,诸侯王的权势过大,各种制度还不够严密,加上外族的侵扰,都危及到中央王朝的统治。因此,于公元前174年向汉文帝上了一道奏疏,这就是著名的《陈政事疏》。在奏疏中,贾谊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建议汉文帝采取果断措施,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以求长治久安。这道奏疏言词恳切,说理性强,深深地打动了汉文帝的心,因此,很快便被汉文帝采纳,对巩固中央集权的西汉政权起了重大的作用。
在奏疏中,贾谊谈到过去商鞅在秦国实行的变法,强调指出了新法中的口赋制度所带来的弊病。他认为,口赋制度虽然刺激了生产,但是却背离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套风俗习惯,对家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造成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不和,引起婆媳,姑嫂关系紧张,常常为一些小的利害冲突而发生争吵,反过来责问、讽刺对方[原文是:“妇姑不相说(同 “悦”),则反唇相稽”]。
贾谊通过这一事件,劝说汉文帝要认真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人们用“反唇相讥”(“反唇相稽”)这个成语,指双方在发生争执时反过口来讽刺、责问对方。
反唇相讥的`成语故事
解释:
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讥讽对方。
典故:
汉朝《汉书·贾谊传》:“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战国七雄中,秦国起初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下定决心要发奋图强,使秦国强大起来,于是下了一道命令:“谁能使秦国强大,就封谁做官。”
商鞍是战国时期出身于卫国宗室的少年才俊,刚开始在魏国任职,但是没有得到重用,总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他听到秦孝公招贤纳士的消息,就来到秦国。通过秦孝公亲信的引荐,得到了秦孝公的接见商鞍的治国理论引起了秦孝公浓厚的兴趣,他们越聊越投机,一连聊了好几天。从此,商较受到秦孝公的赏识和重用
商鞍的变法运动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得到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但是,商鞍变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力行法制,主张轻罪重判,刑罚严酷。他首开连坐的法律先河,规定居民要登记户籍,五家为伍,十户为什,户与户之间相互监视,彼此检举,以达到对人民的控制。
这一举措虽然有利于君王统治,但是却背离了长期以来形成的风俗习喷,造成邻里甚至父母、子女、婆媳、姑嫂之间关系不和。常常为很小的利害发生争吵、苛责。即“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相稽。”后讹变为“反唇相讥。”
【反唇相讥的释义及造句】相关文章:
果然造句及释义10-26
牵肠挂肚成语的释义及造句03-03
垂头丧气的释义和造句10-29
伤弓之鸟成语故事及释义08-09
异军突起的成语故事及释义11-20
论功行赏的成语故事及释义03-21
按兵不动成语故事及释义03-31
匀称的解释及造句03-17
欲望的意思及造句03-17
织机的解释及造句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