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一年级下册《司马光》课文原文教案

时间:2024-05-31 07:39:14 课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下册《司马光》课文原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下册《司马光》课文原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下册《司马光》课文原文教案

一年级下册《司马光》课文原文教案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分别抄有第四、五两段课文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师述: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并相机出示挂图。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4、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标好自然段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精读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再次自由认读生字词。

  2、不看拼音,直接认读生字词。教师检查:开火车读。

  3、看到课后字表里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住?你记住了吗?你是怎样记的?你已经记住了哪些生字?

  4、指导书写“几、个”两个生字。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三、发散学生思维。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司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还有什么办法救小朋友呢?

  要求:大胆想象。

  学生踊跃讲出自己的办法。

  四、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孩子!)

  五、小结。

  学了司马光砸缸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司马光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

  2.自己描生字,记字形,相互交流记字方法。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

  候:不要漏写第三笔“竖”。

  孩:第三笔是“提”,右边要写紧凑。

  都:指导双耳旁的写法,第一笔“横撇弯钩”,不要误写成2笔。

  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四、作业布置。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一年级下册《司马光》课文原文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话题“如果有人落水了,怎么样去救人?”展开讨论,积极发言,表达个人的想法。

  2、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思考自己阐述的救人方法和方式是否有效。

  3、能愉快的围绕话题讨论,尊重他人意见的同时表达自己的意见。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倾听故事了解司马光在紧急情况下是怎么沉着、勇敢的解决问题。

  难点:能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不跑题。

  活动准备

  视频资源、白纸、笔、故事图片、情景图片

  活动过程

  一、再次了解《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1、导入:分页解读故事

  2、讨论一:这些孩子在干什么?

  (幼:在玩游戏)

  4、讨论二: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5、(有个小朋友掉水里了)

  小结:孩子们在玩儿捉迷藏,一个孩子爬到树上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

  二、关于“司马光砸缸救人方法”展开讨论

  1、一边讲述一边提问,切入话题司马光救人的方法、。

  2、讨论一:其他孩子看见同伴落水了,是怎么样做的?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幼儿自由讨论:如:在跑,找大人帮忙。司马光在那儿站着想办法)

  小结:其他孩子看见有人落水了,有的'嚎啕大哭,有的去找大人帮忙。只有司马光沉着冷静,观察周围,怎么去救那个落水的孩子。

  3、讨论二:司马光除了用石头砸缸救人,还可以用什么其他方法?

  (幼:用绳子、可以用棍子)

  4、讨论三:水缸比我们要高还要大,拿棍子够不着,绳子也扔不进去呀,还有什么其它的办法吗?

  (幼:积极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意见,也可对他人的意见进行质疑和反问。)

  小结:观察周围,冷静下来的司马光,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

  三、关于“遇见有人落水,怎么样去救人?”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1、讨论一:你会怎么去救他?(小组讨论,并记录在纸上,选一人来说说你们的办法)

  幼:自由发表意见。

  小结:我们会去找救生员、找棍子、找游泳圈等。

  2、讨论二:刚才有小朋友说跳下去救他,那他会获救吗?有什么又能保护自己又能救起落水人的方法?

  幼:自由发表意见。

  小结:即使小朋友会游泳,老师也不太建议下水去救他,因为小朋友的体力不够,不仅救不起别人,还会让自己失去生命,我们可以找找周围有没有可以救助水里人的工具,如果没有应及时去找达人帮忙,或者打119求助

  活动总结

  在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司马光遇事冷静、勇敢,不慌不乱积极向案发解决问题,从而知道自己遇事时也要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哭。在活动中孩子们对“如遇别人落水了,应该怎么做的问题时”说出来各式各样的方法,思维非常的活跃。对于孩子们所提出的方法我们进行讨论是否可行,最后孩子们得到了即能保护自己也能救助别人的方法。整个活动幼儿能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也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气氛很活跃。

一年级下册《司马光》课文原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3、指导说话“有的……有的……还有的……”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出示提示)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其他小朋友,司马光,最后。

  [低年级小朋友的概括能力不强,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学生说得较有条理。]

  过渡: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这个故事。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自读,想想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2、指名读,交流,相机理解个别词语,朗读句子:

  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古时候:距离现在很远的时候,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是发生在距离现在近一千年前。)、地点(花园里)、人物(司马光和小朋友们)

  提示,比较这两种说法,哪一种好。

  花园里有一座假山,假山远处有一口水缸,缸里有水。

  花园里有一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师:是啊,小朋友们在这里玩真是太危险了。<你说得真清楚,相信你能把第一小节读得很好。>

  [第一自然段给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存在的隐患。但发现这些内容要让学生归纳出来有些困难,站起来的小朋友都是读文中的句子。经过思考,修改如下:每个故事都有它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故事是由什么引起的)、经过(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和结果,读读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这里的哪些内容?]

  过渡:司马光和小朋友一起在花园里玩,他们玩得可开心了,可你们知道吗?玩着玩着竟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学习第二小节

  1、读读第二小节,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交流,指出事情是: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水缸里。)

  2、这是一只怎样的水缸?(指名说,强调“在假山下面”,“大”,“装满水”)一位小朋友掉进这装满水的大水缸里,他可能会遇到什么危险呢?(指名交流)

  [再让学生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水缸”是为了让学生再次进入到情境,感受掉入水缸的小朋友的危险。]

  3、是啊,这时的.情况十分危险,真是“千钧一发”(出示词语,领读)突然发生这们的意外,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4、小朋友在这种情况下,心里害怕极了,吓得一点主意也没有,这句话中有一个字最能说明小朋友此时的心情,哪个字?(点:慌)你还从这句话中哪些词看出小朋友“慌”了?(点:哭喊跑)

  (1)他们会怎么喊呢?

  (2)小朋友们有的都急哭了,有的大喊救命,还有的跑去找大人来帮忙,急坏了的小朋友还可能会怎么做呢?(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

  (3)小朋友们真是急啊,你们看到这们的情景心里急吗?那你们一定能读好这一小节。(自由读,指名,男,女,齐。)

  过渡:此时,有一个小朋友的表现与大家完全不同,他是谁呀?司马光有没有逃走?有没有害怕?师:他非常冷静,镇定,他是怎么做的?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读读第三小节,把写司马光动作的词圈出来。

  2、指名说说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3、比较句子:

  司马光没有慌,他拿起一块大石头,砸那口缸。

  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低年级学生要他们独立找出一句话里的重点字词,比较困难,把重点字词点出来,通过对比,学生比较容易感受到重点字词的作用。]

  4、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1)指名。

  (2)谁愿意上来学学司马光砸缸的样子?

  (3)一起读好这句话

  5、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小朋友们,你们此时的心情怎样?

  五、总结全文

  1、小朋友被救了,我们也松了一口气,可多亏了司马光了,谁来夸夸司马光?

  2、司马光在这种十分危急,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一点也不慌,我们可以用这几个成语来形容(出示:“临危不惧、从容不迫、方寸不乱”领读)在这么危急的时刻他想出砸缸救人的好办法,我们也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时的司马光,(出示:“多谋善断”领读)。

  3、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这个小朋友?看谁的办法比司马光更棒?

  4、总结:司马光的办法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是最好最有效的,让我们再一起来夸夸司马光。(齐读全文。)

  [“多谋善断”这个词语是指“很有智谋,又善于决断。”课堂上小朋友们想到的办法,可能司马光在当时也想到了,这是他的有智谋,但这些办法中用石块砸缸在当时是最好最有效的,司马光善于决断,总结下来,司马光是个“多谋善断”的人。可以看出重点是在办法的好坏、是否有效上,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办法,在对比中突显司马光的“多谋善断”。修改如下:

  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这个小朋友?看谁的办法比司马光更棒?

  总结:司马光的办法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是最好最有效的,在这么危急的时刻他想出砸缸救人的好办法,我们也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时的司马光,(出示:“多谋善断”领读)]

一年级下册《司马光》课文原文教案4

  学习目标:

  1、借助比读,体会文言文语言特点;(文白对比、文言文之间对比)

  2、学习查注释、看插图、组词语等方法理解文言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讲故事,通过古今对话、百家小讲台等活动反馈学习效果;

  3、借助与《破瓮救友》及《孔融让梨》《道边李苦》的比较体会古时候孩子的聪明、礼貌、机智。

  一、整体比读,感悟特点

  1、整体回顾,揭示本课是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板书)。朗读过程中做到注意词句间的停顿和节奏。

  2、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进行比较,初步感受文言文最大的特点——简单!简洁。明确本节课目标,学习一些小方法,帮助理解故事内容。

  二、问题探究,互动点拨

  1、尝试理解第一句:

  ①指名读。

  ②同桌交流,有什么好方法能帮助我们理解。如书中有注释的是“庭”,“瓮”两个字。

  ③指名说。

  ④教师小结:组词语 查注释 看插图 都是帮助我们了解的好方法。

  ⑤完整的说一说主要讲了什么,即把关键词语连起来说一说就行了。

  ⑥活动1: “古今对话”同桌一名同学读文言文,另一名同学说一说它的意思。古今对话,双方互评。

  ⑦同桌展示。

  ⑧教师引导师生对话。

  2、尝试理解第二句:

  ①情况十分危急,接下来群儿表现如何?一起来看第二句。

  ②学生理解众皆弃去。众人(组词语)、皆:都(看注释)弃去(放弃、逃走)

  ③光持石击瓮破之。

  ④找一找司马光是怎么救人的?用Δ勾出描写他动作的词语。(持、击)

  ⑤引导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

  ⑥最后结果怎样?水迸,儿得活。(迸:涌出)从中我们看出司马光是一个沉着、冷静、聪明!急中生智的孩子。

  ⑦我们再完整地读一读、讲一讲故事。

  ⑧引导学生比读完整版《破瓮救友》体会司马光从小好学聪明。

  三、同题拓展、比读提升

  1、引导学生比读《孔融让梨》、《道边李苦》两篇文言文,体会古时候同样聪明懂事孩子的'故事,同时再次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合作学习,“百家小讲台”、

  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小组合作:选择其中的一首,小组做好分工,进行展示。

  ①我会读:根据停顿符号,朗读故事,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②我会讲:古今对话——运用所学的方法,尝试理解故事大意,并在小组内讲一讲。

  ③我会画:勾画出最能表现他们聪明懂事的语句。

  ④我会评:分别对组内同学和文中小朋友的表现,进行星级评价 。

  3、小组合作,教师巡视。

  4、分组汇报,交流展示。

【一年级下册《司马光》课文原文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司马光》课文原文教案(精选8篇)12-07

一年级下册《影子》课文原文11-18

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教案02-06

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案07-18

观潮课文原文07-19

泉城课文原文08-25

穷人课文原文11-06

背影课文原文08-10

白鹅课文原文07-27

《赵州桥》课文原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