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教案

时间:2022-12-11 15:28:22 课文 我要投稿

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教案精选8篇

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教案1

  课文

  卡罗纳的母亲病得很厉害,卡罗纳很多天没来上学了。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孩子遭(zāo)到了巨大的不幸。他明天要来上课,孩子们,你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

  今天上午,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mǐn),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候,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fǔ)下身来向他千叮咛(níng)万嘱咐(fù)。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对他说:“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怜的孩子!但你要坚强!你母亲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她能看见你,她依然爱着你,她还生活在你身边。孩子,你要坚强哟(yo)!”

  老师说完,卡罗纳回到座位上,挨着我坐下。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táo)大哭。老师暗示大家暂时别管他,开始上课。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

  他什么也没说,也没有抬起头来,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

  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我看见母亲在等我,跑过去扑进她的怀抱。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当时我并不明白母亲的用意。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我恍然大悟,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过程

  一、引入

  孩子们,我们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你享受了哪些爱?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什么?有一个小朋友卡罗纳在也无法享受母爱,因为他的母亲去世了。今天我们学习《卡罗纳》看看大家是怎样做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师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再读课文,勾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在旁边写出感想

  3.分小组交流

  三、交流阅读中的收获

  1.说说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2.读4-8段,找出大家知道卡罗纳母亲去世见到卡罗纳的言行举止,在旁边写出感想

  3.分小组交流大家的表现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5.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四、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五、读读“资料袋”并推荐《爱的教育》此书供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爱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情感。(3分钟)

  1、师:一个只读小学3年级的孩子,在他母亲生日那天,献给了母亲一封长达八页纸的信,来深深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热爱,信的四周还画上了漂亮的花边。可是半年后,无限疼爱的母亲竟然生病去世了,他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连两腿也站不稳,好象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他万分伤心。

  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A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B是啊,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母爱,可是他却失去了母亲。)

  这个可怜的孩子叫-----------点击课件,出示课题:卡罗纳

  2、师生问好。(按序发下复印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5分钟

  走进卡罗纳,走进包含深情的字里行间,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明白吗?(生阅读,师巡视)4分钟

  看到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这样投入,说明同学们被这篇课文感动了,让我们先来看看这篇课文的生字词吧。(出示生词课件)

  这些生字词大家都会读了吗?谁来读一读。生(控制在2-3人)读,师点评。(A、你读得真好,普通话很标准。B、准确,响亮,请坐!C、你读得声音很响亮,这个词语试着再读一遍,好吗?D、你的声音真美!希望能经常听到你的声音。)1分钟

  都能写准确了吗?

  三、研读第一自然段(6分钟)

  1、可怜的卡罗纳就要来学校上学了,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引读第一自然段老师的话。

  2、自己再读老师的这段话,读着读着,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画上一些记号。深入到每一个字词,甚至每一个标点中去。板书:庄重严肃热情

  3、老师怀着对卡罗纳的无限同情与热爱,怀着对我们的热切希望说:“生齐读老师的话…”

  四、围绕第一自然段研读课文16分钟

  1、今天上午,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我们又是怎样对待失去母亲的同学卡罗纳的?

  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细细地读课文,用心灵去感受,划出这些句子,圈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找了以后,在4人小组里交流讨论。5

  生讨论,师巡视,点拨引导。

  2、刚才大家学习、研究得很投入、很专心,可见大家是多么具有钻研精神。接下去我们来汇报,按照这样的规则:我们是()对待卡罗纳,我的根据是(读一读课文中的材料);然后再具体地说说我是怎么根据这个材料想到的。

  点拨,随学生的反馈,出示相关课文段落。

  A、(1)为什么大家都没有没有说话,都屏息凝神地望着卡罗纳?

  2(为卡罗纳失去母亲而感到同情。)

  (2)朗读体会。

  B、哪几个动作最能反映我对卡罗纳的同情与关心?

  3朗读体会,止到“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

  从我的一个放,一个贴,一句卡罗纳别哭了,让卡罗纳深切感受到同学对他的同情与关切。

  C、朗读体会。

  D、(1)为什么卡罗纳的目光中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为什么卡罗纳的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他此时想起了什么?5

  (2)为什么这么肯定?

  (3)朗读:看到我的母亲在等我,看到我扑进母亲的怀抱,卡罗纳的目光里………

  ……………。我恍然大悟…………。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这也是母亲把我推开,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的用意。

  五、小结4分钟

  当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我们又是怎样对待失去母亲的同学卡罗纳的?

  庄重严肃热情

  这庄重严肃,热情包含了我们对卡罗纳的…………………?

  这庄重严肃,热情是老师对我们的希望,也是我母亲对我的希望,也是我们的希望,也一定是我们502班每一位同学的希望。这庄重严肃,热情包含了我们对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深深的爱!(板书:爱)

  出示课件,齐读:

  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她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她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我们相信,卡罗纳在这么多爱的笼罩下,心头的悲伤会渐渐消退的。

  爱,让人间充满温馨。

  六、内化拓展10分钟

  1、写信

  A请您给卡罗纳写一封信,给他以春天般的温暖,让他心头的悲伤早日消退。

  B请您代表卡罗纳,向关爱他的人(选取其中的一个)写一封信,感谢他对卡罗纳的无限关爱和帮助。

  学生选择写信,交流。

  2、出示《爱的教育》,课外阅读《爱的教育》。

  板书:

  庄重

  严肃爱!

  热情

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教案2

  学习目标

  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21 搭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三、出示挂图“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1.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

  “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 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四、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同学们在上一堂课还在其他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做了记号,今天咱们继续学习课文,把你还没读懂的地方提出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紧走搭石慢过桥” 的俗语,体会景之美。)

  二、就在这美丽的山村,清澈的小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的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到处都洋溢着美好的情感,你们看,一个承诺也温暖了许许多多面临重重困难的人们,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小黑板上出示的短文《一个承诺》。“这是美国东部的—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了冰天雪地的山区,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午男子路过此地,他二活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雪地,拉到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这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时,中年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多人,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同样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6年后,克雷斯被一次骤然发生的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当他要感谢时,少年竟然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是我要求你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三、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然后抄下来。(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四、各学习小组自学生字,对容易出错的字相互提醒。

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处处、时时、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积累“撕心裂肺、死去活来、挣扎、呻吟”等描写病人痛苦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像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再写下来。

  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华佗发明麻沸散的经过,感受华佗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优秀品质。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媒体出示: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二、导入新课

  1、我们学习12课,指名读,跟老师写课题,注意:“醉”左边西里面有一横。

  2、齐读课题,读了后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

  (1)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谁?

  (2)麻醉剂有什么作用?

  (3)他是怎样发明的?等等。

  3、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里。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初读课文媒体出示:勉强、凑巧、挣扎、大夫、折了腿、撕心裂肺出示图片,介绍: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

  出示: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有一位的大夫叫华佗。由于他医术高超,被人们称为“神医”。

  出示:“高超”泛红。初读课文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文中找找答案。

  正音,读准词语:勉强、凑巧、挣扎、折了腿、撕心裂肺

  重点解决(1)、(2)问题

  1、解释“麻醉剂”。课文中指的是什么?找找句子,再看看它对病人有什么作用?文中指麻沸散——一种中药麻醉剂。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读句。

  2、谁是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华佗)用书上的句子介绍华佗。

  A、什么叫“高超”?能不能给它换一个词?

  B、谁能变换一下句式再来介绍一下华佗?研读课文

  出示:表格着,华佗心想。出示:看着这醉汉,华佗沉思起来: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术不就没有痛苦了吗?

  出示:华佗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他看到。

  出示:华佗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他看到。又想起。出示:第二次手术做完后,病人竟没有一点儿痛苦,人们十分惊讶。华佗也觉得很奇怪,就问抬汉子的人:“?”抬汉子的人回答道:“。”

  出示:8、9小节的内容。出示: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

  出示:这样,华佗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他的发明比外国早了一千多年。

  出示:华佗,三国时,东汉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鼻祖”。华佗从小就喜欢读书,通晓各种经书和养生的学问。他立志以医救世,为民众解除病苦。华佗行医遍及很多地方,深受群众的爱戴。

  三、研读课文

  学习2—7小节

  1、师过渡:作为一个“神医”,华佗也有深感不安的时候。课文向我们写了华佗两次动手术的过程,分别是:给小孩动手术、

  2、给喝醉酒的汉子动手术(出示表格)。华佗在给这两个不同的病人做手术时分别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结果怎么样?又想到什么?请你们静心读课文,并完成课后表格。手术看到听到想到给小孩割去毒疮乱蹦乱跳给跌折腿的醉汉做手术

  4、读课文第四小节,完成练习。

  (指导学生先用课文中的说法说,然后再换一个说法说。)

  5、这句话是什么句?

  (1)指导朗读。

  (2)你能不能抓句子中关键词语提问?预设:沉思是什么意思?华佗沉思什么?他为什么会这样沉思?

  (3)根据问题提出讨论。联系上下文,完成填空。(指导学生给“任人摆布”换个说法)

  (4)华佗这样想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在前面的句式上加上:“又想起。”

  (5)从中看出华佗是个怎样的人?(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

  7、师生合作读2—7小节。

  8、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当第二次手术做完以后,病人竟一点儿痛苦也没有,人们十分惊讶。想象一下,这时,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练一练,说一说。小结:前面我们通过读读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提出问题及深入思考的方法理解了课文、体会到华佗是一个能为病人着想的、有良好医德的人。

  学习8—9小节

  1、华佗究竟是怎样发明麻醉剂的呢?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默读8、9小节,用学过的抓重点词语提出问题的方法先找出这句话中的重点词,然后根据词语提出问题,并设法解答。

  2、先交流第8小节,根据学生交流,点出重点词语:时时、处处。

  (1)华佗时时、处处搜集,这说明了什么?(写出华佗随时随地都注意观察,注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2)说话练习:开动脑筋,想象华佗在发明麻醉剂时是怎样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的?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3)“终于”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写出了这项发明是极不容易的,华佗为取得理想的效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交流第9小节

  (1)根据学生交流,重点词语泛红。

  (2)“第一个”“一千多年”等词语说明了什么?(说明麻沸撒是医学上的重大发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超前和发达、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值得我们自豪。)

  (3)齐读句子。(赞美、敬佩)

  5、简单介绍华佗。

  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华佗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因为他具有善于从最常见的和偶然的事件中发现问题并刻苦研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因为他具有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好品质,他不愧是神医。希望大家努力学习,将来也能创造出一个个世界第一来,为国争光,为人类造福。

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教案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由两封信组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提出的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避免类似问题;二是学习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

  【学情分析】

  本课题材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容易理解,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教学理念】

  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见解。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信封。)

  1、提问:

  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2、谈话:

  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二、指导阅读

  1、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

  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2、讨论:

  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3、自读回信,思考: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朗读课文,感悟柯老师信中的语气特点:真诚、耐心。

  三、总结延伸

  1、自己归纳书信的格式,发现去信与回信的异同。

  2、合作交流,教师小结。

  3、辩论会:

  结合本班实际,自由组成正反方,展开辩论。

  【板书设计】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正视自己

  善于沟通

  【相关作业】

  1、给自己的亲友写一封信,注意书信格式。

  2、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读后感。

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熟悉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学习的故事。

  教学重点:学生能熟读课文,从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学习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含义。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叫看图说成语。

  2、这四个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要--勤奋。和老师一起板书。(板书“勤奋)

  观察一下“勤”这个字,是力字旁。这个力字可有讲究了?你知道为什么吗?(说明要努力,卖力,用力)

  3、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谈一谈勤奋这个话题。(补充板书“说”)谁来朗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检查初读效果

  2、课题叫《说勤奋》,那么课文中那些句子告诉我们勤奋很重要?快速读课文,然后用横线画下来。

  指名说,相机出示:

  A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B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C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D只有一生勤奋,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你觉得这四句话都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把这两句话并成一句话。比喻句。

  3、作者是怎样把要勤奋这个道理说清楚的?(板书举例子、司马光、童第周)

  4、他们是什么人?他们有什么成就?齐读课文,再全班交流回答。(板书:)

  小结:作者通过举着两位名人的例子,其实是在强调“勤奋能够成才”。

  5、这两个人,你最敬佩谁?用朗读来告诉大家。(指名读2、3自然段)

  6、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勤奋?用笔画一画,然后读给大家听一听。(老师评价学生读好了哪个词语)。疏通词语。

  7、他们这样勤奋,浇灌出了怎样的鲜花呢?

  (1)老师介绍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就。

  (2)他们取得了这么伟大的成就都是靠――勤奋。所以,作者在文章开头就写道:勤奋就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作者在最后又告诉我们什么?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课文一开头,作者就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接着举了两个事例,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学习的故事来说明道理,在课文结尾再次强调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像这样的文章结构,是说理文常用的方法。

  三、生字教学

  1、6个左右结构的字,特点是左窄右宽。

  2、枕、惯、础的写法,描红。

  3、末、基的写法,描红。

  板书:

  勤奋

  司马光资治通鉴

  举例子

  童第周剥离手术

  成功

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劈、浊、丈”等7个生字,会写“微、劈、缓”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播放音乐)(课件出示2)师: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吗?(课件出示3:古代神话故事图片)

  指名回答后出示答案。

  师: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神话故事;都是成语;都写了谁干什么。

  2.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神话中的人物——盘古,学习他“开天地”的故事。(板书:12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劈、浊、丈、隆、肢、躯、液”(课件出示4)

  劈: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pì”;

  浊: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chónɡ”;

  隆:“隆”和“降”是形近字,不要读成“jiànɡ”;

  躯:“躯”和“区”是形近字,都读“qū”。

  3.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劈、缓、浊、丈、撑、竭、累、血、液、奔、茂、滋、宗”(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缓、浊、撑、竭、液、滋”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找出多音字,组词识记。

  5.指名接读课文,纠正读音。(二三自然段重点齐读。)

  6.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题目有了哪些理解?(简单说说)课文的哪句话是直接写“盘古开天地的”,画出句子,读一读。

  反馈“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7.师:是啊,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混沌一片)你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hùn)沌(dùn)一片,像个大鸡蛋。)

  8.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盘古拿起斧子猛劈,将天和地分开,他头顶天,脚踏地,不让天地合拢。盘古用他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课件出示6)

  9.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同学交流,集体订正。

  三、朗读提升

  自由练读,把自己最愿意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盘古,初读了课文。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咱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1.听写词语:

  浑浊劈开肌肤血液茂盛祖宗

  (课件出示8)

  教师集体订正。

  2.谁能把课文的主要意思说一说:

  盘古将黑暗的天地分开,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这个信息?

  (1)先自己读,然后齐读,读出伟大的盘古。

  (2)说说对盘古的印象。

  (3)读最后一段。

  二、研读文本,体会伟大

  (一)出示词语:(课件出示9)

  混沌一片黑乎乎轻而清

  重而浊缓缓上升慢慢下降

  1.指名读。

  2.找找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写什么的?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句子。

  2.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句式:(课件出示10)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

  3.师:这是多么荒凉寂寞的世界。齐读课文第一段。

  4.出示句子:(课件出示11)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齐读。找出其中的反义词。

  (二)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2)

  拿起劈顶撑

  1.齐读。

  2.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它们是用来写谁的?读有关句子,想象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出示课件,学生看图想象。(课件出示13)

  引导学生在读懂第3自然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

  过渡:巨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盘古终于累倒了。

  (三)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4)

  飘动的云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

  1.指名读。

  2.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出现的,是用来写什么的?

  师: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件出示15)

  他呼出的气息—— ;

  他发出的声音—— ;

  他的双眼—— ;

  他的四肢—— ;

  他的肌肤—— ;

  他的血液—— ;

  他的汗毛—— ;

  他的汗水—— 。

  同桌对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身化万物)

  3.交流发现,反馈:(课件出示16)

  (1)他的.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举例)

  (2)句子前后有联系。

  (3)总分段式。

  (4)并列句式。……(读读,体会语调的变化。教师范读)

  4.师:盘古临死了还想着为人类造福,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5.师: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段中的“……”。请你想一想,省略了什么?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展开合理的想象,仔细思考,写下来。

  6.反馈交流。(四人小组合作展示,学着课文的样子,先说“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面对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你想说什么?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展示这美丽的画面。(齐读第五自然段)

  指导朗读:排比段读出语调的高低。

  7.师:面对这样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我们不得不感谢:“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8.师:同学们,是盘古,使混沌的世界有了光明;是盘古,使万物生灵生存繁衍;是盘古,使我们看到了花开的灿烂、日出的辉煌……这一切,全是因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三、拓展延伸,体会精神

  1.“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这句话非常朴实,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深情;这句话甚至连感叹号都没有用,却饱含着人类对盘古的无限敬仰与赞叹。(师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2.课件出示盘古身体各部位的变化。(课件出示17)师引读。

  3.指名复述这部分课文。(课件引导)(课件出示18)

  四、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课文,认识了盘古。千百年来,盘古已经逐渐积淀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华夏热土上,盘古文化不断繁衍,传播中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查找有关盘古的资料。

  2.布置作业:课后寻找其他的英雄神话,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12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教案7

  《观潮》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字词,理清思路,学习描写景物的笔法。

  教学难点

  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钱塘江大潮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大奇观,钱塘江观潮的盛事古已有之,南宋时,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潮来之前有水军操练,轰轰烈烈;潮来之时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技艺奇绝。那时从宫廷到民间,万人空巷,观潮者黑压压挤满江头,场面热闹非凡。今天,我们学习南宋作家周密写的《观潮》。题目中的“观潮”,就是观看钱塘江大潮。

  简介作者周密及其作品。

  观看中央电视台拍摄的钱塘江大潮的景况。

  二、诵读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画下生字词。可以采用幻灯片展示课文,需要突出的字词用红字强调。

  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准确读出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如个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轮读。巩固生字读音,熟悉课文内容。

  三、理清思路

  学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讨论,总结。

  第一段:写钱塘潮的雄伟景象。

  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

  第三段:写吴儿弄潮的高超技艺。

  第四段:写江岸观潮的盛况。

  四、串讲

  学生串讲课文第一、二段:

  结合语言环境解释重点实词、虚词和短语,边解词边翻译句子。

  既望、际天、沃、岁、艨艟、乘骑、弄旗、标枪、履、倏尔、略不、舸、逝;

  以、而、于、既而、为。

  讨论这两个段落的内容和写法。

  五、小结

  文章结构清晰,紧扣“观”字,突出“潮”字,抓住典型场景,集中描述,从几个侧面把江潮壮阔景象和观潮的热闹场面艺术地再现出来。

  第一段起句点题,提挚全文,接着采取居高临下、由远渐近的写法,着眼于色彩、声响、力量、气势几个特点,正面描写江潮,然后以“势极雄豪”一语收结,并引诗印证形象,使读者一开始就对此“天下之伟观”,获得强烈的印象。

  第二段聚焦于水军演习。水军演习,虽然仅是每岁一次,但它选择在潮盛之日,作为一项盛大的活动,这一段的描写与对江潮的描写映衬呼应,共同构成雄伟的奇观。

  学生进一步朗读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文章结构单纯,但内容却丰富多彩,原因何在?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本文突出地运用了映衬手法。在第一、二段中,以滔天的江潮映衬出水军操演的从容;水军操练的盛况反过来也衬托了江潮的波澜壮阔。

  文章第一、二段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学生讨论,老师总结。

  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银线”“玉城雪岭”的形象比喻,使大潮自远而近滚滚而来的镜像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吞天沃日”“鲸波万仞”的惊人夸张,令读者感受到江潮的澎湃的气势。

  总结:

  文章前两个自然段生动描写了钱塘江潮水的雄伟景象,那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的潮头,那一年一度动人心魄的水军演习,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使人恍如身临其境,目不暇接。阅读此文,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能唤起我们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拓展阅读:《观潮》原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教案8

  教材简析

  故事中讲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幸福。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读懂故事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从而懂得珍惜幸福。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了解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2、通过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指引学生的认识和行为。

  3、理解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发现身边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初步形成幸福观。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复习导入:

  巨人因为学会了分享,所以最后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看来他的幸福是从“学会分享”中来的。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

  (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

  板书:挖小水井

  四、分析课文的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并且给别人带来好处。)

  【学法指导】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读后的体会。

  五、朗读课文起因部分,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七、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查字典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教案】相关文章:

上册语文热门课文教案11-12

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教案06-24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11-24

课文语文课件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03-17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搭石》教案03-15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幸福是什么》教案03-03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名师教案10-17

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教案8篇12-08

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教案(8篇)12-09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8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