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
《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一起来看看吧!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识字写字
本课生字的呈现方式和指导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学生借助图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根据图意或上下文猜一猜,猜不出来的画下来,和同学一起想办法认识。引导学生说说生字条中已经认识的字,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认识的字,教师予以指导,可出示生字卡片领读。
有的字可在读课文时引导学生随机识记。如“皮”,可以在展示青蛙的图片时,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着重强调“皮”字的笔顺。也可以在学完课文以后,集中生字条里的生字,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如:“阿、顶、肚”可用熟字加偏旁的办法记住字形。
学习“甩”可以和“用”相区别,最后一笔可以想象成动物甩出的长尾巴。“已”要和“己”相区别,可以教学生说说小口诀“张口己,半口已”。
《小蝌蚪找妈妈》朗读感悟
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有点长,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练习时间。
如: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读后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当指导读懂了第一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描写小蝌蚪是按怎样的顺序说的?小蝌蚪可爱吗?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见过或养过小蝌蚪的学生还可以说说它们还有哪些地方可爱。如:小蝌蚪外貌描写“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语言生动富有感情,特别适合指导朗读,要读出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当读到小蝌蚪迎问鲤鱼、追问乌龟的段落时,老师可结合课文插图或课件展示,让学生主动发现小蝌蚪前后的变化。可采取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分小组自编自演,展示“迎”和“追”的动作,在情境中对话。在表演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在对话部分给予指导。小蝌蚪要读出焦急的心情;鲤鱼亲切、热情;乌龟好笑、认真。
当读到课文描写青蛙的那几句话时,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词句,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并且学用结合。如,“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用“碧绿”、“雪白”各说一句话。“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可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通过各种形式学习语言,加深对优美语言的积累和记忆。
读到课文最后时,老师可巧设悬念: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他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多少害虫呢?我们也去探究一下,好吗?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资料:一只中等黑斑蛙一天约吃70多只虫子,一年按捕食7个月计算,可消灭害虫5万只左右;一只泽蛙每天最多可捕食260多只,年消灭害虫4万多只。此处水到渠成就向学生渗透了保护青蛙的意识。
在指导学生朗读和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最好能播放课件,使学生丰富对课文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没有条件制作课件的,可以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来感染学生。
《小蝌蚪找妈妈》巩固训练
习题中的“说一说,画一画”设计得很巧妙,通过学生亲自动口说,动笔画,从实际生活中了解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小蝌蚪变化分成几个步骤,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可能在语言组织上要遇到困难,教师要加强指导,让学生把话说得有条理。这部分内容也可以作为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学生也可以把自己亲自观察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片断赏析
师: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我们来谈谈对青蛙的了解。
生:青蛙会捉虫,是庄稼的好朋友。
生:青蛙的叫声很好听,它还会写诗:“呱呱,呱呱,呱呱呱,……”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生:青蛙走路是蹦蹦跳跳的,它还是游泳能手。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老师,我知道蛙泳就是青蛙发明的。
师(微笑地):是吗?
另一生:不对,是我们学习青蛙游泳时的动作来游泳。
师:也可以说人模仿青蛙的动作。
生:青蛙的肉很好吃。
(教室里一阵哄笑)
师:哦,你吃过青蛙肉吗?
生:我吃过,爸爸说青蛙会捉蚊子,吃了青蛙,蚊子就怕我了,不敢叮我。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
生:你吃了青蛙,也不可能变成青蛙,蚊子怎么会怕你呢?
生: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它一天能提很多害虫,要保护它,怎么能吃呢?
生:如果我们把青蛙全吃了,那地里的庄稼不就被害虫吃光了吗?到时,我们人类还吃什么?
生:哦,原来不能吃青蛙的肉!
【执教者阐述】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教例中,我关注到学生“吃青蛙肉”这一状况,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爱吃青蛙肉”的同学也受到教育,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材简说】
教材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可事先组织学生观察蝌蚪和青蛙。
【学习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1、或多媒体课件,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揭示新课,板课题:小蝌蚪找妈妈,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读课文
1、标出不认识的字。
2、读准字音。
四、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1、课件展示生字。指名读,正音。
2、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习。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五、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习:
1、指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理解“甩着”。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动作)
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
⑴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比较后,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分角色读。
⑵ 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
板书:四条腿 宽嘴巴。
3、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⑴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多媒体或做动作帮助理解“追上去”。
⑵ 交流:为什么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妈妈呢?
⑶ 分角色读。
六、小结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
二、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1、自读第4、5自然段。
讨论交流: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是什么样的?
2、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
3、课件出示青蛙妈妈的话,结合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用“已经”说话。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画出小蝌蚪最后变化的词句。
教师板书:尾巴消失 捉害虫。
5、小结: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也是青蛙生长变化的过程。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字卡,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我会写”的字,学生读一读。
2、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想想该怎么写?
3、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辅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书写情况。
五、演一演
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本剧《小蝌蚪找妈妈》。评出表演得好的小组予以奖励。
六、拓展学习(作业)
1、课后进一步了解有关青蛙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做保护青蛙的小卫士。
2、通过查找资料或网络资源,了解一种动物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以后在班上交流。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相关文章: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朗读07-18
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02-02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05-10
部编版小蝌蚪找妈妈课文09-13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09-05
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课文11-22
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07-30
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课文05-10
《妈妈的账单》课文原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