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初一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0 12:44:55 智聪 七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一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一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一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初一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1

  一、教学内容

  理解回忆录的特点,了解文章的选材和布局,体会文中真挚的感情和简明平实的语言。

  二、课时安排:

  三课时;

  课型:说读课。

  三、预习要求

  1.读课文,了解母亲的事迹;

  2.根据课文第一层次练习“理解·分析”中的三个问题,理解课文记事的顺序和课文的结构布局。

  四、教学蓝图

  全篇文章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重要的教学板块:

  1.整体感知课文

  2.整体理解课文

  3.整体赏析课文。

  五、教学主要过程

  教学板块之一:整体感知课文。

  1.同学们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母亲的品德。

  2.请同学们用“母亲是……”的格式为题说句子,要求在课文之中尽情搜寻、概括,从而理解课文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地立体地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特点。

  3.教师小结。

  教学板块之二:整体理解课文。

  1.教师:《回忆我的母亲》鲜明地表现了回忆录的特点。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把很多值得永远回忆的事情编织起来。请同学们读课文,以“说说‘母亲’的好品德”为题,每人叙述一件事,说说这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2.同学们读课文,理解分析文中的“事例”,准备进行说话。

  3.同学们以四人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说话活动。

  4.学生代表发言。

  5. 教师进行小结:课文有一槌定音的开头,一线串珠的结构,一笔宕开的结尾,一语关情的抒情与议论。作为回忆录,文章从两大方面展示了母亲的形象。一是对母亲事迹的抒写,写了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和坚强不屈的性格。作者在写作中采取了情随事明的记叙方法,在赞颂母亲的优秀品质的过程中始终寄寓着对母亲的真挚感情。二是表达对母亲的感谢之情,从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方面表达了对母亲的由衷谢意,从而表现母亲对自己的影响之大,恩情之深。作者在写作中采用了寄情于事的方法,以抒情、议论的笔触来深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教学板块之三:整体赏析课文。

  1.教师:课文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母亲勤劳朴实的特点。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热情洋溢的抒情,但于平静的叙说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爱。因此,文中寓深意于平实、寄深情于质朴的特点,值得我们认真品析。

  2.请同学们读课文,对课文的语言进行赏析,每位同学准备用……写(用)得好,写出了…… ”的句式说一句话。

  3.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

  4.同学们准备发言。

  5. 教师引导同学们进行赏析性说话活动,对课文语言的品析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1)品味作者在词语中渗透的情感。如“母亲是个好劳动。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这一段中,同学们可以说:“母亲是个好劳动”中的“好”字用得好……,“从我能记忆时起”用得好……,“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 “总是”用得好……,两个“还”字用得好……等。又如“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这一部分中,同学们可以说:“任劳任怨”四个字已经能够很好地评价一个人的勤劳了,但作者还在这之前加上一个“极”字,这就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勤劳;又如“没有同别人吵过架”已是够高的评价了,但作者说母亲“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这就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好性格……

  (2) 品味作者在句式中表达的情感。作者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段,组合成不同的句式,在平实的语言中流露出深深的情感。如“我应该感谢母亲”的反复倾吐,“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的反复咏叹,“母亲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回环往复,都是意蕴丰满、情感深厚的。

  (3) 品味作者在重要段落中抒发的浓重情感。如课文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一段,有叙述,有议论,有抒情;有富于力度的动词,有表示强调的虚词,表达了作者极为浓郁的情感。又如课文的最后一段,一抒哀痛之情,二议如母亲一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伟大,三表自己的决心,语言质朴庄重,深沉之中涌动着激情,既抒写了深挚的孝心,又表现了博大的胸怀。另外,文中大量褒义词语的运用,不少的突出中心句的段落,段中穿插的点点议论,都可以在同学们的品析、品味之中。

  6、文中还有些句子、段落写出了母亲对我影响之大、教育之深,请找出这些句段并激情朗读。这个时期母亲教我许多生产知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我应该感谢母亲……使我从来没有感到过劳累。我应该感谢母亲……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板书设计:

  勤劳俭朴的习惯 整日劳碌 节衣缩食

  回忆我的母亲 宽厚仁慈的态度 任劳任怨 周济穷人

  朱德 坚强不屈的性格 母亲对我影响之大

  教育之深

  母亲

  初一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文中生字词的含义,顺通文意找出文中写了关于母亲的几件事。

  2.过程与方法:在仔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小组讨论,感受这些事迹体现出了母亲怎样的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亲在朱德同志的人生中留下了怎样的影响,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自己的父辈如何影响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读课文,梳理情节,分析文章中母亲的形象。

  难点:感受作家寓于文本中的对于母亲的深情,体会母亲对于朱德同志的影响,想想母亲在朱德革命的一生中起到的激励和鼓舞作用。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PPT展示);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讨论法;教师导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采用多媒体的导入方式。教师使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作家的`生平以及其母亲的人生经历、肖像。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在书本上或舞台上看到关于朱德同志及其母亲的故事,及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走入《回忆我的母亲》一课。(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根据课前预习,以四人为一小组朗读课文(注意:在读的过程中标出自然段,明了文本中讲了母亲的几件事)。

  2.找学生复述故事,谈谈自己读后对文中母亲印象深刻的地方,以及在自己印象中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深入研读

  1.作品中写了很多关于母亲的事件,这些事件体现了母亲的性格特点,自由朗读课文,一一划出来,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明确:事件:母亲养大八个子女,并照顾家庭和农事;母亲聪明能干,把普通的食材做的有滋有味,亲手纺织缝制衣物;作为家庭的组织者,管理分配家庭工作;同情贫农,周济亲戚,反感为富不仁的人;节衣缩食供“我”读书,勉励“我”参加革命的决心……

  小结:勤劳善良、聪明贤惠、明是非识大体的特点。

  2.再次朗读课文,找到写母亲对“我”人生影响的段落,教师范读。

  明确:倒数3、4自然段写了母亲对“我”的人生影响。

  3.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作家通过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朱德同志怀着真挚的深情,回忆了母亲勤劳、朴实的一生,歌颂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的崇高品德,表达了自己将继续革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坚定志向。

  (四)拓展延伸

  谈谈其他我们学习过的课文中描绘的长辈形象,如《背影》中的父亲等。说说他们和本课中的母亲有何共同特点。

  (五)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回忆剧本中围绕母亲写了几件事,以及母亲对朱德的影响。

  2.作业:谈谈自己的母亲,说说母亲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的影响。为母亲描绘一张画像。

  五、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回忆性散文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同时,对朱德其人的生平有所了解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本文,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应结合作家作品背景展开指导学习,知人论世,梳理课文内容,深刻理解文章。

  初一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梳理行文思路,概括主要事件,感受母亲的伟大品格。

  2、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语句,体会质朴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与敬意,理解母亲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重点:

  梳理行文思路,概括主要事件,感受母亲的伟大品格。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语句,体会质朴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与敬意,理解母亲对作者的影响。

  一、导入

  朱德同志自投身革命以来,经历了很多磨难,但在任何困难时刻,他始终坚如磐石,毫不动摇。

  我们再读《回忆我的母亲》,追随着朱德去开启一场精神寻根之旅。

  二、读文本忆品质

  回顾第一课时第2—8段的内容,感受母亲的伟大品格。

  思考:从平凡小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

  三、赏语言悟情感

  浏览课文2—13段,品味质朴平实的语言,感悟母亲对“我”的影响,品味“我”对母亲的情感。

  思考:母亲给了“我”怎样的影响?“我”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回忆母亲的?

  提示:可以找直接点明母亲给“我”影响的句子。也可以找母亲的一言一行,分析其对“我”产生的影响。

  学生活动:(1)组内交流、讨论(2)班级展示成果。派组代表结合关键语句进行交流。

  1、初步感知母亲对“我”的影响,关注文中直接点明母亲给“我”影响的句子。

  2、深入分析,感悟母亲的言行对“我”的滋养。

  要求:浏览课文时,圈划母亲在行动上影响“我”的句子,结合关键语句,进一步分析母亲给了我怎样的影响?

  预设:(1)第5段: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2)第10段:“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3、对“我”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母亲,“我”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回忆母亲的呢?

  提示:关注抒情、议论的句子,注重体味质朴平实的语言的深刻意蕴

  (1)悲痛

  预设:第12段:“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甚望见你一面”“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2)敬佩

  预设:第5段: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第6段: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3)感激

  预设:第14段: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第15段: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请用“朱德之所以感谢母亲,是因为……”的句式来组织语言,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感激。

  四、猜心语念亲恩

  1、假如母亲有在天之灵,看到儿子朱德如此悲痛,你猜猜她会对儿子说些什么?请结合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说一说母亲可能会对儿子说的话。

  2、有感情地朗读第16、17段

  五、小结

  六、作业

  1、随笔《我的母亲》,仿照本文的写法,借助具体事件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情感。

  2、阅读其他作家回忆母亲的文章,例如:胡适《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要求:从三篇文章中选取一段内容摘抄,并回答:胡适/老舍/邹韬奋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初一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2.学习本文运用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把握母亲的性格特点,感悟伟大的母爱。(重点)

  3.品味文章平实如话的语言风格,及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用母爱的故事和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2.交流作者及背景为学习这篇课文做铺垫。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梳理内容

  2.划分层次

  三、细读,理解母亲形象,体会选材特点。

  1.作者回忆了母亲的哪些事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

  (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小组合作,概括典型事例,感悟母亲形象)

  2.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体会课文选材典型组织材料巧妙的特点,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跳读,体会作者情感。

  跳读课文,勾划重要词句,说说,你读到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些情感。

  (感激和怀念,教育和影响。作者将对母亲的深情扩展到对广大人民对党对民族和国家博大情怀体会领导人的伟大。)

  五、再读,感受语言特色。

  1.勾划出文中议论性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和记叙部分的关系。

  2.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参考课后练习题第四题)

  六、小结本课,一课一得。

  七、作业。

  1.用课文所学的方法,试着写写你的母亲。

  2.推荐阅读胡适《我的母亲》。

  板书:

  忆母亲爱母亲爱党,爱人民

  典型时间

  初一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朱德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小时候手的教育有分不开的联系。他的.母亲教给了他很多东西,他在《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就讲述了这些事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二、介绍作者。

  朱德,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本文是作者为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

  三、抄写词语,注音和解释。

  迁徙( ) 溺( )死 和睦( ) 衙( )门 妯娌( )节衣缩食 宽厚仁慈

  四、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了解课文都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优秀品质并找出表现这些优秀品质的事例的语句。

  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在文中标出,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3、掌握文中词语的意义。

  五、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六、朗读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第一段,这段情真意切,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热爱和怀念。要求学生仔细聆听,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朴素优美的语言魅力,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 提问: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指定几名学生朗读2——15段,要求感情充沛,尽量声情并茂。提问: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但其间穿插着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思考他们有什么作用。“母亲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烈了”“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些语句都是由哪些具体材料来支撑的?请加以简单的分析。

  七、作业。

  阅读课文,进一步熟悉内容,完成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该课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共同探讨课后练习三,完成表格,了解课文内容,熟悉母亲经历的事情,体会作者在文中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答案见教师参考用书。 提问: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条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三、全班有感情地齐读14——15段,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抒写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明确:一是“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仔细朗读这两个段落,谈谈你对这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四、请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两个段落,思考问题:作为全文的结尾,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有三层意思:一是悼念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五、小结本文的布局特点。

  1、以时间为顺序,点面结合,既照顾全局,又突出重点。

  2、围绕中心选材恰当。

  3、详略得当。

  4、前后照应,过度和衔接自然。

  六、小结本文的语言特色:本文语言朴实,但是更难得的是它朴实中的真情实感。(教师应结合文中句子详细讲解句子所包含的深厚感情。)

  七、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和四,抄写本课词语。

  【板书设计】

  5、回忆我的母亲

  情 爱母亲 交融、升华 尽忠于民族和人民

  爱党、爱人民 尽忠于中国共产党

  初一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6

  一、学习目标

  学习朱德母亲优秀品质,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敬意。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朱德年前的照片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2、字音

  3、根据注释说出词语

  4、写作背景

  (三)整体感知

  朱德母亲去世之后,党中央毛主席都赠送了挽联,这样一个母亲为什么获得如此高的评价?结合文章说一说朱德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结构探究

  文章一共17个自然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所以全文的结构怎么划分?

  (五)课文研习

  1、齐读第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哪句话交代了写作缘由?哪句话定下来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哪个词既是全文的主线又总领全文?

  2、母亲一生可回忆的事情太多,作者选取了最能变现普通劳动妇女的哪个本质特征进行重点描写?(勤劳)

  3、在文中找出能表现母亲勤劳的句子。

  4、母亲除了勤劳之外还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说说表现了什么优秀品质。

  5、母亲这么多的优秀品质对朱德有没有什么影响?在文中找出来。

  (六)课堂小结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扬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热爱的感情,表达了自己以尽忠于民族的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三、作业

  1、搜集母爱的诗文、名言、俗语。

  2、朱德的母亲对他影响这么大,我们的母亲对我有怎样的影响?以此为话题写个小作文。

  初一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2、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当我们呱呱坠地时,我们享受到的人间第一爱就是母爱。生活在妈妈苦心为我们营造的绿荫下,我们倍感幸福和温馨。母爱是人世间最普遍而又最广博的一种爱。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表现“母爱”的诗篇,又有多少歌唱家用歌声传唱母爱的崇高,不论是凡夫俗子,还是名家伟人,从拥有生命的那一刻起,都会拥有那份浓浓的母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赞颂母亲的散文。

  【幻灯片3】《回忆我的母亲》

  【幻灯片4】学习目标

  检测字词:【幻灯片5】

  一、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佃农(diàn)祖籍(jí)勉强(qiǎng)迁徙(xǐ)慰勉(wèimiǎn)溺死(nì)衙门(yá)私塾(sīshú)调料(tiáo)血溅(jiàn)瞒着(mánzhe)

  二、解释下列词语【幻灯片6】

  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

  任劳任怨: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节衣缩食: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东挪西借: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聊叙: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回忆录知识介绍【幻灯片7】

  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整体感知【幻灯片8】

  一、阅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和品德,用“母亲是”的句式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抓住文中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句子。

  归纳:【幻灯片9】

  母亲是勤劳一生的人

  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

  母亲是个爱劳动的平凡的人

  母亲是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人

  母亲是整日劳碌着的人

  母亲是聪明能干的人

  母亲是能将地主富豪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的'人

  母亲是每天天还没亮就第一个起身的人

  母亲是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的人

  母亲是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的人

  母亲是同情贫苦人的人

  母亲是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人

  母亲是对穷苦农民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反感的人

  母亲是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的人

  母亲是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成功的人母亲是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的人……

  二、文章可分几个部分?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幻灯片10】

  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5段) 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初一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8

  教学目的

  一、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二、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三、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设想

  一、使学生了解,朱德同志所具备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与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和熏陶是分不开的。这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二、学习运用质朴平实的语言,选择精当的材料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表达作者深切真挚的感情的写法。深入理解文章最后四段的内容和作用。这些应作为重点讲清楚。

  三、文中记叙的多是平凡琐事,涉及历史上的一些社会现象,学生不熟悉。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时间”概念一定要弄明确,不能模糊。这些难点一定要帮学生理解。

  四、主要教法是设疑、点拨、讲析、讨论、总结。可适当运用电教手段。如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经历,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可列一个表,绘制在软片上,运用投影机,采用边讲析边打出相关的内容项目的方法,将思路逐步向学生理解,使学生对全文的主要内容能较好地掌握。

  五、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新课,指导预习,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的1—7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们曾学过刘坚同志的《草地晚餐》。记叙的人物是谁?(学生答:朱德同志)。文章歌颂了朱德同志的哪些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学生答:艰苦朴素、坚韧不拔、以身作则、平易近人、关怀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忠诚于革命事业,等等)朱德同志的这些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的养成,固然与他接受马列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革命实践分不开,但也同他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分不开。钟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于1944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叙事散文。

  板书课题、作者及写作年月。

  二、指导预习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做到:

  1.在阅读时,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做好下列字、词练习。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1)佃农(diàn) (2)祖籍(jí) (3)妯娌(zhóulǐ) (4)勉强(qiǎng) (5)迁徙(xǐ) (6)慰勉(wèimiǎn) (7)溺死(nì) (8)衙门(yá) (9)私塾(sīshú) (10)调料(tiáo) (11)血溅(jiàn) (12)瞒着(mánzhe)

  (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的字注音。

  ①不辍劳作(chuò):不停地劳动(耕作)。

  ②任劳任怨(rènyuàn):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③宽厚仁慈(réncí):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④为富不仁(wéifù):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⑤节衣缩食(suōshí):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⑥支撑门户(zhīchēng):勉强维持家庭。

  ⑦东挪西借(nuó):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⑧聊叙(liáoxù):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2.了解全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概括出母亲一生美德的几个方面;体会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的丰富感情。

  3.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和段落层次的划分。

  三、研习课文

  1.什么叫回忆录?

  学生分别查阅写作工具书,讨论。

  明确: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

  学生议论: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

  教师肯定同学们的这些看法,进一步提出: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3.文章可分几个部分?全文共有17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从第2段开始回忆往事,至第15结束。这是文章第二部分。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有些同学对这样的划分可能有异议,主要在14、15段上。暂时搁下,待深入分析到具体段落层次时再研究讨论解决。)

  4.研习课文第一部分。

  请学生朗读或齐读这一部分。提问、思考、讨论:这一段写了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写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写了两句。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第二句“我爱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由母亲的逝世而忆及许多往事,这些往事都反映了母亲“勤劳一生”,母亲“勤劳一生”便成了全文叙事的线索,同时也才“值得我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题旨。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作者热爱和悲痛之情,都是由值得回忆和歌颂的母亲勤劳一生而起。(联系前面回忆录的定义)

  板书: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5.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要求学生阅读这一部分,思考回答:

  (1)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回忆了母亲两方面的事:一是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2—7段);一是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对压迫者的反抗以及对作者参加革命的支持和慰勉(8—13段)。第14、15段,是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2)第一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一大层次。这里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歌颂了母亲怎样的美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第2、3段先记叙了“家境贫穷”的情况,母亲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第4、5段写“母亲是个好劳动”,样样能干,“整日劳碌”。第6段写母亲“聪明能干”,勤俭持家。第7段写母亲“任劳任怨”,与家里人和睦相处以及同情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来回答问题。)

  作者通过这样平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3)作者记叙这方面的事情不仅歌颂了母亲的美德,而且还采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或表明这些美德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或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将这样的语句找出来,仔细体味,并说明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如第7段中“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留有深刻的印象”,是议论;第3段中“这在母亲心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是抒情。这种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对记叙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化的`作用,能更好地揭示所写事情的内在含义,抒发作者感情,歌颂母亲的崇高品质。

  板书第一层意思(2—7段):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

  (4)第二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二大层次。主要是写母亲具有朴素的阶级意识、反抗精神和对革命的同情和支持。作者是通过哪些事来说明的?

  教师提示:主要写了四件事。请同学课后预习第8到第15段,考虑这个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分析”一和“揣摩·运用”四、五。

  2.熟读课文的后四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复习;研习课文第8—17段,归纳中心和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继续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1.8—13段,按时间先后依次写了哪四件事?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要点:第一件事,乙未年(1895年)地主逼着退佃,又加天灾,家庭受到“最悲惨的一次遭遇”,在灾难面前,母亲没有退却,不但“没有灰心”,反而还增强了“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并“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第二件事,庚子年(1900年)前后四川饥民吃“大户”,农民的自发抗争,遭到了黑暗社会“官兵”的血腥镇压,“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这两件事放在第8段中写,没有分开,时间先后顺序有颠倒,同学们要注意。)第三件事,1905年是“支撑门户”,节衣缩食,送子读书。第四件事是1908年对儿子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献身于革命事业,不但不反对,还给他许多“慰勉”。(这两件事是分别在第9、10段中写的)

  通过上述四件事的记叙,充分说明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以及对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支持。

  2.写了上述四件事后,作者又进一步回忆了自己离开母亲、投身革命、加入共产党后母亲的一些事。请同学们阅读第11、12段。思考:还写了些什么事?表现了母亲的什么精神品质?寄寓了作者什么感情?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第11段写作者1919年将母亲接出来,可因为她“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歌颂了母亲热爱劳动的崇高品质。第12段写母亲积极支持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当1927年大革命受到挫折和困难时,为了支持儿子革命,她“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当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时,她“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儿子革命,鼓舞儿子的革命斗志,“期望着中华民族解放的成功”。这充分体现了母亲支持革命以革命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对此,作者是深怀敬意,永不忘记的。两个“永远想念”,母子之情感人肺腑。当听到母亲想见作者一面,未能如愿时,作者再也忍不住内心的巨大悲痛,深情地写道:“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一个“竟”字,含义深刻,既寄寓了作者把党、革命、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的崇高品质,又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与怀念之情。

  3.请学生朗读第13段。思考这一段追叙强调什么?说明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强调“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直到晚年(1944年)“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真可谓“勤劳一生”。母亲身上的这种勤苦耐劳的美德,正是中华民族广大劳动妇女的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作者对母亲的歌颂,也就是对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的歌颂。这样写的作用,既照应了前文,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请细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

  板书第二层次意思(8—13段):写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反抗压迫、支持革命的精神。

  4.这一层次记叙事例的时间跨度很大(从1895—1944年近半个世纪),可内容并不松散。以时间为顺序,紧紧围绕着母亲勤劳的品德及对作者的影响这一主线和中心,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有条理地组织材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明确。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研析,细心体会这种记叙方法和写作技巧。

  5.学生个别朗读或大家齐读第14、15段(即第二部分第三层次)。思考: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段落结构的形式上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对此要引导学生仔细体味感谢母亲的深刻理由。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运用了排比段。

  板书第三层次意思(14、15段):由衷地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6.有的同学对14、15段这种划分归类认为不妥,多数同学同意。让同学们讨论,分别说说各自的理由。(提示:可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上考虑)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补充:从内容上看这两段感谢母亲的内容,正是对第2到第13段所叙述内容的概括。从文章结构上看,这两段对文章第二部分有总括收束作用,而与第一部分照应并不紧凑。但第16、17段(第三部分)则与第1段(第一部分)前后照应,联系紧密,气脉相承。若把这两段归在第三部分,就会使结构上显得松散,气脉不畅。从写法上看,这两段的议论和抒情正是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与前面记叙的事例内容割裂,记和议的相辅相成作用就会削弱,影响文章内容的准确表达。

  板书第二部分的意思(2—15段):记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崇高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三、研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

  (1)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

  (2)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

  (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1)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无限热爱的真挚的感情。

  (2)说“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以此对上述这方面的意义进行强调。

  (3)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才算爱母亲。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这一段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奋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三部分。

  板书第三部分意思(16、17段):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四、回顾全文。

  1.指导学生根据段落层次的意思,归纳整理写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2.进一步体会本文选材精当,安排得体和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最后两段。

  2.做“揣摩·运用”题六中的部分题目

  初一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9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重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难点)

  3、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细致严谨的科学方法。(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导入本课学习。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通读全文,理清说明顺序

  提问1: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明确:全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段),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2—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

  这一层次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2—3段说明对地穴

  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段说明建穴,第5—7段写伺机出穴。

  第三层(第8—11段),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

  这一层次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是按对事物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8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9—10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1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其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这一部分可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层(第12—13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过程和数量等。第二层(第14—17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第三层(第18—20段),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出壳。

  第四层(第21—23段),写幼虫落地。

  第五层(第24段),写幼虫挖穴隐藏。

  第六层(第25—26段),概括蝉的生活历程。既照应了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卵生长过程的说明,也是对全文形象化的总结。

  目标导学二:默读课文,品味说明语言

  提问2:这是一篇说明文,但我们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无味,为什么?

  明确:《蝉》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但是,作者在表达上采用了一些文学性语言对说明对象的科学资料进行综合介绍,因此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如写蝉产卵,写出了可怜做母亲的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同时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而由卵发育成蝉所经历的漫长艰苦的历程,更使我们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多么不易啊!从而对作者在文末的一大段抒情产生共鸣。再比如最后一个自然段里的苦工享乐歌声穿起等。

  二是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脱壳过程。它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整个动作顺序有它自身的规律,其中的腾

  跃翻转倒悬等动词用得非常准确,把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准确而又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三是把自己的观察过程写得富有波折,有情节,有描写,就像是小故事一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目标导学三:感知内容,了解作品精髓

  提问3:作者为什么能把我们熟视无睹的蝉的成长过程说明得这样清楚明白?

  明确:这是因为作者经过了长期细致的观察。从文中看,比如蝉4年一个生命周期,在阳光下歌唱只有5星期,都说明作者对蝉的观察是长期而细致的。有时,还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正像作者自己说的那样: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必要时,还要借助观察工具。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正是作者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和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让他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而能写出这样生动而又准确的文章。

  三、板书设计

  蝉蝉的地穴地穴特点

  出穴脱壳

  蝉的卵树枝产卵

  孵化幼虫

  钻入土里

  变为成虫生动形象的文学笔法

  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

  细致深入的科学观察

  教学反思

  初一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有重点的选取材料的写法。

  2、学习语言朴素,质朴中见深刻的写作特点。

  3、理解回忆录的特点。

  德育目标:学习朱德同志献身革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品德,增强学生对党,对母亲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材料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选材和布局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回忆录的特点。

  2、理清文章的结构。

  一、导语:

  朱德同志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的母亲钟太夫人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平凡而伟大的女性。1944年她逝世,朱德同志怀着悲痛心情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回忆录。

  二、了解回忆录的特点

  三、布置学生自读阅读提示,圈划出回忆录的特点。

  四、理解字词

  1、要求读准的字:佃 睦 豌 庚 妯娌 溺 塾 衙 辍 差役

  2、要求掌握的词:

  五、读课文,理清段落结构

  (一)(1)痛悼母亲逝世引起对母亲一生的回忆。

  (二)(2—15)追忆母亲一生的事迹。

  (三)(16—17)对母亲的沉痛悼念

  巡回指导、阅读,标清层次。

  六、布置作业 回忆录中共回忆了母亲几件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赞美了母亲哪些品德,把握选材特点

  教学环节:

  一、提问字、词

  二、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本段点明主旨的句子。

  2、表明叙事线索的句子。

  3、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

  三、讲读课文第二部分:

  1、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对革命的支持,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2、在回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这一方面记叙了母亲哪些具体事情?

  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者通过哪几件事说明母亲具有朴素阶级意思,反抗精神和对革命的同情与支持?

  4、当作者走上革命道路,加入共产党后,母亲又是怎样支持的?作者寄予了什么感情?

  四、总结: 课文第二部分追忆了母亲一生的主要事迹。

  指导学生读文。

  指导学生找出写母亲煮饭,种田,养蚕,挑水,不打骂孩子,周济穷人等事。

  指导学生概括出退佃搬家,送我读书,同情革命,坚持劳动等事。

  指导学生概括出(1)母亲过着俭朴的农妇生活。(2)作者永远想念母亲。

  读文并圈划。

  讨论并回答 阅读,讨论,概括,回答。 独立总结。

  五、作业 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文章选材和布局,学习语言朴素而深刻的特点。

  教学环节:

  一、检查上节课的内容

  边提问边纠正、思考回答

  二、讲读课文第三部分:

  提出问题:作者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与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给我们什么启示?

  解决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感情的升华,由母爱推广到爱劳动人民,决心尽忠革命事业的感情上。

  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指派代表回答。

  三、概括文章主题:

  1、本文围绕哪个特点写母亲的?

  2、选了哪些小事?

  3、这些小事体现了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什么本质特征?

  四、总结写作特点:

  1、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2、语言朴素,简洁,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

  边指导朗读边帮助学生整理

  特征: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

  讲述写作特点

  感情朗读课文,分析概括。

  五、布置作业 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整日忙碌 勤劳俭朴 节衣缩食 宽厚仁慈

  任劳任怨 周济穷人 退佃搬家 反抗压迫

  送我读书 支持革命 同情革命 坚持劳动

【初一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6-22

初一上册语文《散步》教学设计12-27

胡适《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8-14

回忆我的初一作文06-13

初一第5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精选10篇)05-11

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5-03

初一上册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10篇)04-11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05-31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05-04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