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片段赏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片段赏析】
师:刚才同学们谈了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感受,大家分别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内容谈了自己的感受。其实从文章的标题也可发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显然作者主要写了两个地方的生活,同时,“从……到……”也表明这两个地方是有时间上的先后和空间上的转换关系的,那下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明这两个地点转换的句子。
点评:由小结学生阅读感受入手,引导到简析课文标题,进而进入对课文的深入学习讨论环节。
生:“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师:刚才这位同学把这句话读了出来,但老师希望同学们能把这句话朗读出来,简单讲也就是带着自己的感情和理解读出来。下面请同学读出这句话中应该重点读的词语,并说说为什么要重读?
点评:学生是很容易能找到这句话的。但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继续深化点拨,提出了哪些词语应该重读的问题。而这一环节,恰恰是很多老师容易忽略或者一带而过的。
生:我认为“为什么”应该重读,因为作者非常想知道为什么要到“三味书屋”去。
师:那从这一段,作者知不知道要去三味书屋的原因呢?
生:不知道,因为第九段写了三个“也许是因为”,可见作者是带着猜测语气的。
师:那成年后的鲁迅会认为他被送到三味书屋是这三个原因呢?
生:不会,只有小孩子才会这样去猜测。
师:那鲁迅为什么要用小孩子的心理去猜测离开百草园的原因呢?
生:因为作者非常怀念童年在百草园的生活。
师:还有哪个词语,你认为应该重读?
生:我认为“全城中”和“最严厉”这两个词语应该重读,因为“最严厉”表明了“三味书屋”不是一般的严厉,“全城中”指出了严厉的范围大,他不是全村和全镇而是全城。
师:那作者为什么要从“程度”和“范围”角度写出三味书屋的严厉呢?
生:这样就与“百草园”自由自在的生活有了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喜爱和留恋,也更加强烈表明作者对去三味书屋的恐惧。
师:老师还要补充一点,老师觉得这一句中的“书塾”也该重读,因为作者通过这个过渡段,下面重点写了“三味书屋”书塾的生活。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带着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留恋和不舍,通过重读重点词语表达出来。
生:(朗读)
点评:老师一启发,学生就能分析得头头是道,这样穷追不舍,让学生既体会到遣词造句的妙处,也能揣摩到 鲁迅先生语言表达的匠心。如果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找出这句过渡性的语句,那是无法达到这样深入阅读、深切感知语言表达的魅力的。学生对经典美文的阅读,需要自己预习,边思考问题边默读,也需要老师范读,或这样由老师提出问题进而深入研读。
师:当作者离开百草园的时候,是那么的情不得已,那样的依依不舍,那百草园到底有什么这么吸引作者呢?下面我们重点阅读1——8自然段,去百草园逛逛,看看,百草园哪个地方最有意思?
生:我觉得百草园的油蛉和蟋蟀们有意思,他们的声音很好听。
师: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
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中的“低唱”和“弹琴”看出。
师:那老师把这两个词语改成“吵闹”和“鸣叫”可以吗?
生:不可以,之所以用“低唱”和“弹琴”,是因为作者很喜欢这些动物,他是带着喜悦的心情在听的。
生: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鸟叫声的悦耳动听。
生:这也可以看出作者非常热爱动物,热爱自然。只有热爱了,鸟的叫声才能悦耳。
师:是的,百草园里有“好听”的鸟叫。百草园中还有其他有意思的吗?
点评:本课教学提纲挈领,抓中间,带两头。以过渡句为分界线,抓住了“坐标原点”,再分别阅读“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上面的环节,就是引导学生谈论百草园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其中充满教学机智的是老师提出把“低唱”和“弹琴”这两个词语改成“吵闹”和“鸣叫”的讨论,通过比较,让学生品析语言的精妙。
生:我觉得“拔何首乌”很有意思。因为何首乌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成仙。
师:你相信吃了人形的何首乌会成仙吗?
生:不相信。
师:那童年的鲁迅相信吗?
生:相信,因为他年少无知。
生:我觉得他也不是很相信,想拔出来吃了试试看。并且他从没见过像人形的何首乌。
师:不管相信不相信,你觉得当作者拔何首乌弄坏了泥墙,他爸爸妈妈会不会打他?
生:我觉得不会打,因为他年小不懂事。
生:我觉得会打他,他这样会破坏百草园的何首乌。
师:不管会不会打他,作者下次还会去拔何首乌吗?
生:会,因为这样很好玩。
师:我是童年鲁迅的话,我也会再拔。明明知道有可能要被再打,还要去拔,这就是童年,因为年少无知而可爱,因不懂事而有趣。除了好吃的何首乌之外,百草园还有什么有意思的吗?
点评:上面这个环节是继续讨论百草园里有意思的地方。何首乌的讨论中,老师宕开一笔,提出了会不会挨打的问题,是为了点出“童年、童真、童心”的.含义,这样解读更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
生:我觉得雪地捕鸟很好玩。他给冬天无趣的百草园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师:下面我们先来读一读直接描写雪地捕鸟的段落。(PPT)看看作者是怎么样把雪地捕鸟的过程写得这么精彩的。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生:作者用了一系列精彩的动词,这些动词很准确地写出了捕鸟的细节。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充分注意到了动词,老师也写了一个捕鸟片段。请同学们说说看,老师这样写与鲁迅的写的有什么区别,像老师这样写行不行?(PPT)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棒支起一面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绳,人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生:我觉得老师不该把“短棒”中的“短”字省略,因为只有“短棒”才能让用更少的时间罩住鸟。
生:我觉得“大”的竹筛中的“大”字不能省,只有用大的竹筛,目标才能更大,吸引鸟过来,鸟也不容易逃走。
生:我觉得“远远的”不能省,人只有远远的才能更隐蔽,才能不被鸟发现。
生:我觉得“底下”不能省,只有当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才是捕鸟的最好时机。
师:看来,鲁迅的这个片段老师一个词都不能改,这或许就是描写的经典,不可多一词,也不可少一词。
师:那鲁迅为什么要把捕鸟的过程写得这么详细精确呢?
生:因为鲁迅对儿童时的捕鸟记忆得很深刻。
生:因为雪地捕鸟深深吸引了童年的鲁迅,给他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生:因为他善于感受生活。
点评:上面这样环节是对雪地捕鸟内容的阅读,侧重于动词运用的比较阅读,让学生的对比中明了了关键词对表情达意的重要性。
师:刚才大家找到了百草园好玩的地方,百草园中还有好玩的地方吗?
生:抓斑蝥挺好玩的。按住斑蝥的脊梁,它会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师:这喷出的烟雾是什么大家知道吗,那是斑蝥在放屁。很臭的,这有什么好玩的?
生:(大笑)
生:但玩的时候,很有趣,对孩子来说很好奇,很有吸引力。
师:是的,斑蝥的屁是臭的,但玩斑蝥的心情是很开心的,这就是童心和童趣。
点评:这一个提问,是记叙深入启发学生讨论,谈出自己的看法。斑蝥的烟雾,这里并非不等大雅之堂,而是启发、强化学生对“童心和童趣”的认识。
师:百草园中不仅有好听的,好吃的,好玩的,这些都是在第二自然段直接写到的。在预习时,有同学提出文中写百草园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点评:如果说雪地捕鸟的讨论之后,会进入美女蛇的讨论环节了。但上一个环节学生还在纠缠于百草园里好玩的情节,那还有很多值得分析的地方。所以这里老师只得直接点明美女蛇的故事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无休止地自由讨论下去,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留下让学生自主阅读中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定空间。即使是这样原生态的课堂,不是公开探讨交流课,老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也一定要有所体现。
师:我们先结合故事中的语句看看,童年的鲁迅听美女蛇故事的都有哪些心情?
生:我觉得作者听美女蛇的故事时是害怕的。因为文中讲到作者听完故事后得到一个教训,倘有陌生人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的。
生:我觉得是既恐惧又好奇的。文中讲到作者小时候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但他同时他又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可见,作者又是对美女蛇的出现是非常渴望和好奇的。
师:是的,你们平时有没有这种既惊又喜,既惧怕又好奇的心情呢?
生:我觉得以前小时候捅马蜂窝时也是这样的,明明知道去捅可能会被咬,偏偏要去捅。
师:是的,可能还有的同学在看恐怖小说时也有这样的感受。
生:有时看晚上明明知道看恐怖小说会出现幻觉,很害怕。但我还是要忍不住要看。也是这种既惊险、恐惧、好奇的心情。
师:是的,试想有了这样一个故事,在童年鲁迅看来,这是一个怎样的百草园呢?
生:这是一个充满神奇、神秘色彩的百草园。
师:那作者为什么要想美女蛇的故事呢?
生:因为有这个故事,百草园变得更加神秘和神奇,这也给童年鲁迅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点评:关于美女蛇的讨论,一是老师拓展到了捅马蜂窝的事件,突出其“惊险、恐怖、好奇”的特点;二是对百草园的整体认识,突出其“神奇、神秘“的特点。
师:是啊,正如作者所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师:不过这里也有同学提出问题,既然是我的乐园,那“似乎”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矛盾吗?
生:似乎确凿只有野草说明,不仅仅只有野草,还有其他东西在百草园。
师:那还有什么在百草园呢?
生:还有童真、童趣、童年的快乐、思念与怀念在百草园。
师:还有不同见解吗?
生:我觉得确凿只有一些野草是从成年后鲁迅看到的。而童年的鲁迅就不仅仅是只有野草了。
师:有依据吗?
生:文中第一段说道:“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那时”一词说明是童年的时候,现在可能不是我的乐园了。
点评:对重点词语“似乎”“确凿”连同的分析,让学生在以上所有环节的基础上,得出对百草园的整体认知,属于小结前面的教学内容。
师:是的,作者最后一次相见百草园已经七八年了,这里用了一个词语“相见”正如钱理群教授所说,“相见”一词可见,鲁迅是把百草园当成朋友一样来写的。对童年的鲁迅来说百草园中那自由自在充满乐趣的生活确实让他深深怀念。作者在写百草园的时候用了一个特别句式来表达百草园的趣味无穷?这就是第二自然段中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作者重点写这个句式的哪部分内容?
点评:由“相见”,引出北大钱理群教授对这个词语的解读,十分新颖别致,也恰到好处。对“不必说……也不必说……”等这个关联词的分析,也是必须要提醒学生注意的。老师在这里就换了一种提问方式,而并非一直是提出百草园有哪些好玩或有意思的地方了。
生:重点写“单是”后面的内容。
师:那再说说是“单是”后面的内容有趣,还是“不必说……也不必说……”这部分内容有趣?
生:是“不必说……也不必说……”这部分内容有趣。
师:是的,作者为了突出百草园有无穷的乐趣,他就单单具体说了不是最有趣的地方。那下面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和自己的想象,看看假如是你生活在这个百草园,你能在作者“不必说”也“不必说”的地方带我们去玩一玩吗?看看同学们会怎么去玩?先请同学们看看图片: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点评:对这个关联词语义表达的重点,是“单是”后面的内容,但有趣的内容反而是前面的内容,这个分析很有必要,避免了学生的误解。这里还可以布置一个小作业,让学生仿照这个关联词的格式,课外写一个片段。
生:(沉默)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石井栏为什么会光滑的?
生:可能有人在井边玩耍把它磨光了。
师:那孩子们会在井边玩什么呢?
生:孩子可能会趴在井边看井里的水。
生:有的调皮的孩子可能会往井里吐口水。
师:这么坏,吐口水好玩吗?
生:好玩,口水在水里会慢慢扩散开来,有时还能吸引小鱼玩耍。
生:还可以往井里看自己的倒影。
师:看来,小孩子天生就具有贪玩,爱玩,会玩的天性。可以在花样百出的玩耍中磨光了石井栏。难怪百草园成了童年鲁迅的乐园。下面让我们也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去三味书屋,重点阅读10——24自然段,看看三味书屋的生活是否有意思?
点评:这是对“不必说”重点内容的记叙深化探究。学生的回答充满想象。“光滑“也可能还有其他原因,如打水时绳索长期摩擦的原因等,老师可以一语带过提及一下;井水中是否会有小鱼,老师需要做一个纠正评价。
生:我觉得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枯燥无味的。因为作者不喜欢上课。
师:那作者为什么不喜欢上课呢?
生:因为上课的内容听不懂。
师:确实,让我们来一起念一念作者读书的内容。
生:(读)
师:你们读懂了吗?老师也没读懂,更何况童年的鲁迅呢?假如老师上课给你们读这些,你们会不会把老师轰出教室?
生:会。(笑)
点评:先说出对三味书屋的总体认识,再逐一说出理由。这种由整体到部分,由概括到例证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判断与例证能力。由私塾先生的教学与管理,联系到当今老师的教学,老师评价语言诙谐幽默。
师:还有其他没意思的吗?
生:他问很想知道的“怪哉”虫,先生不告诉他。
师:是的,自己想知道的事没人告诉他,自己不喜欢读的书偏让他读。这与百草园中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生活相比确实没意思了许多。那三味书屋的生活都是没意思的吗?
点评:老师评价及时,简明扼要。
生:课堂上在指甲上做戏和画画有意思。
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生:有,有时老师讲课不想听时,我们会趁老师转过身时讲悄悄话。
师:这些话为什么不课后讲,为什么要冒着被老师批评的风险讲?
生:因为这样既能打发无聊的时间,很刺激。
师:很刺激,这就是童心。
点评:还是围绕“童心”这一关键,分析课文,解读文本。同时,也侧面警戒了学生上课开小差的现象。
师:三味书屋中还有哪些有意思的事呢?
生:还有折腊梅,寻蝉蜕,抓苍蝇喂蚂蚁。
点评:由主到次。梳理全面。先分析“没意思”的,后找出“有意思”的,一分为二。
师:看来百草园的生活受到了限制,不像百草园中那样无忧无虑了。那我们小组合作一下,找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生:有喜有忧。
生:有苦有乐。
生:苦中有乐。
生:酸甜苦辣。
……
点评:突出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学生的踊跃发言,体现了由整体感知、例证赏析、再全面概括的一个思维过程。
师:是的,老师觉得,只要从两个方面去看待三味书屋的生活就是符合文本的。在慢慢长大中,我们的生活也可能不会永远像百草园中的生活那样简单纯净的。但鲁迅留给我们的精神中的那个百草园却会一直陪伴我们,陪伴我们的民族,这就是民族的脊梁,这就是鲁迅的不朽。
点评:老师的小结,充满了生成性,避开了参考书上关于“封建礼教”等内容,针对课堂的文本阅读和分析,顺势而下,得出结论。
总评:
章国华老师从教8年来,坚持做课堂实录和反思,对平时课堂教学精益求精,这篇课堂实录片段,就是平时教学实录中的一个案例。这种坚持不懈、孜孜以求、不断奋进的课改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从整个课堂实录过程来看,这节课是一节符合新课标理念的高效课堂。具体体现在:
1.发挥师生主动性,实现师生平等对话。
2011版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节课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体现了师生双边的作用,实现了平等对话。老师的提问,富于启发性,启发学生阅读、思考,积极发言,表达各自的看法;又充满引导性,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及时评价,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等等。
2.寻找最佳切入口,提纲挈领深化阅读。
章老师从要求首先找出“百草园”过渡到“三味书屋”的句子入手,提纲挈领,分别分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课堂节奏清晰。在“百草园”部分,注重于重音朗读与语义体味,重点字词比较,关联词侧重点与内容分析,课内外连接拓展,情感认同与主题概括等等。尤其是雪地捕鸟的动词比较,富于创意。对百草园的认知,侧重于“童趣”的中心。
对“三味书屋”的阅读,稍微比“百草园”挖掘要浅显一点,避开了对“封建礼教”与私塾先生的形象与性格特点的过多分析,还是从“没意思”和“有意思”的角度分析,即“童趣、童真”的角度一以贯之的去分析,显得文脉一致,教学思路一气贯之。
3.落实课标新理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011年版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不少老师追求公开课时候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并没有恰如其分地达到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提升阅读能力效果,没有达到扎实有效的高效课堂的目的。这节课,学生发言积极,回答问题整体水平较高,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得到提升。如果坚持下去,相信会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享受经典美文丰富多彩的美,尽享课堂阅读的快乐与积极思考的成功,语文素养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