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

时间:2024-09-24 23:29:48 雪桃 七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通用2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课堂实录来辅助教学,课堂实录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课堂实录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通用20篇)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 1

  一、直接导入:

  师生问好。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板书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抢答几个问题。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生:鲁迅 (板书)

  师:他原名——

  生: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师:这篇文章出自他的散文集——

  生:《朝花夕拾》。

  师:请一位同学来简单的介绍《朝花夕拾》

  生:是回忆性散文集,早晨的花到了晚上才拾取,比喻青少年时代的往事到了中年以后写成回忆性文章。

  师:《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就象盛开在晨光里的带露朝花,浸透着儿时的甜美,溅起的是读者深思的心灵浪花。

  二.检查预习。

  师:下面我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字词掌握的情况:(幻灯片展示),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确凿 菜畦 骨髓 收敛 桑椹

  倜傥 蝉蜕 宿儒 人迹罕至

  生一:读。

  生:齐读。

  三.解释题目 批文入情

  师:课文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明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记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在这两处记述中有一处明显的过渡,大家能找出来吗?

  生齐声说:第九段。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声朗诵。

  师:请注意这段的最后一句“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称蟋蟀,覆盆子,木莲为“我的”还是“们”,而且还突然冒出了德语,这种写法太特别了,我们能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感吗?

  生:把百草园的动植物称为自己的朋友的一种亲密无间的情感。

  师:在这朴实而又深情的语言中,你能体会到童年的鲁迅在告别百草园是,是什么心情吗?

  生:不舍,依恋。

  四.重回乐园,寻访童趣

  (一.)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师:我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请大家回忆一下,百草园中有哪些美好的事物给童年的鲁迅带来了乐趣?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第一部分,回答这个问题。

  生:思考,回答。

  生一:百草园的精美,故事神秘,捕鸟的乐趣给童年的鲁迅带来了乐趣。

  师:说的很全面,能不能说的再具体些。

  生二:写了百草园中的菜畦,皂角树,桑椹,鸣蝉,石井栏,

  师:我们可以概括为大自然的美丽的景物。还有什么?

  生二:神秘的美女神的故事,还有冬天有趣的雪地捕鸟。

  师:我们简单来说,优美的景色,神秘的故事,有趣的捕鸟给童年的鲁迅带来了乐趣。

  (二)、美点追踪 品读百草园美景

  师:课文哪一段集中描写了百草园的美景?

  生:第二段。

  师:下面我们来重点品析这一段。我教给大家一个品读课文的方法。(幻灯展示方法指导)理解词语妙用,了解课文句式,感知写作顺序,品析巧妙修辞。

  精读课文就是反复的读,从各个角度读,从各个侧面读,最终达到有感情朗读这个目标。下面大家齐读这一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开始”

  生:齐读。

  师:为了更好理解本段内容,老师设计了几个这样的问题(幻灯展示)

  (1)本段描写了那些景物?

  (2)作者描写这些有“无限趣味”的景物采用了什么特殊句式?有什么样的效果?。

  (3)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是按什么顺序序,从那些角度来写的?

  (4)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

  下面同桌之间讨论这几个问题,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结合课文内容找一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生:读课文,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这里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忽然从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覆盆子。

  师:那你来说说,作者描写这些景物采用了什么句式?

  生三: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师:你觉得这个句式的好处是什么?

  生三:说明了百草园的景物之多。

  师:好,还有吗?

  生:沉默。

  师:请坐下,再想想。谁再来说说?

  生四:这个句式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用单单是表现最没有乐趣的泥墙根一带有很多美好的景物,整个百草园应该会更好玩。

  师:哦,也就是说,百草园到处都是优美的景色,单是这个最不好玩的地方就有无限乐趣。很好请坐下。那么,作者抓住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我请同学来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生五:我喜欢的句子是“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这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覆盆子比作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而且把它的色味和桑椹比,通过比喻的对比来表现覆盆子的酸甜和很好的色味。

  师:从味觉这个角度来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很好。请同学们大胆的举手。

  生六:我喜欢的句子是:“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这句话体现了鲁迅的好奇心,也增强了文章的趣味。

  师:哦,看到何首乌想到了神妙的传说,就产生了好奇心,想把它拔起来看一看,那你觉得这个句子表现了少年鲁迅对大自然怎样的感情?

  生六:向往,喜爱。

  生七:我喜欢的句子是“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虽然开头是不必说,但是他也把美丽的景物给说出来了,下面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更加突出了百草园的乐趣无穷。

  师:哦,虽然没有详细的说,也表达了他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你回答的很好,请坐下。

  师:这一段中,作者回忆了在百草园的生活,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小时候的鲁迅,他在光滑的石井栏上跳来跳去,或是爬上高大的皂荚树去聆听游蛉蟋蟀们的低唱长吟,遇上斑蝥就会忍不住按住他的脊梁,看见何首乌就会热情的去探寻。大家说,少年鲁迅在百草园生活的.怎样啊?

  生齐声: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师:他对这些优美的景物充满了——

  生齐声:喜爱之情。

  下面咱们带着这种喜爱之情再来读一遍第二段。

  生:齐读。

  (三)复述故事,演读美女蛇故事神秘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内容,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预习的时候给大家留了一个任务,就是用自己的话绘声绘色的复述这个故事,谁来试试?

  生八:复述故事。

  师:那你觉得这个故事听起来怎么样啊?

  生八:神秘。

  师:它为百草园增添了一点什么色彩?

  生齐声:神秘色彩。

  师:大家觉得这个故事的那一部分最紧张最刺激?

  生:七嘴八舌回答。读课文“沙沙沙……”

  师:半夜里,那个美女蛇来的时候那段,是吧?谁来读一下这段文字?

  生九:读。

  师:不错,有点味道了,我觉得你如果能再把情感酝酿的真挚些有点身临其境的感觉会更好。再试试。

  师范读:朗读指导。

  生十:读“到半夜……敛在盒子里”

  师:读的不错,我觉得你如果能再把情感酝酿的真挚些有点身临其境的感觉会更好。再试试。

  生十一:读

  (四)。想象性朗读 体味雪地捕鸟乐趣

  师:春夏时的“百草园”是如此美丽迷人,充满趣味,那么冬天的百草园如何呢?作者认为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

  生齐声:无味。

  师:其实可以在冬天的百草园里做什么?

  生齐声:捕鸟。

  师:少年鲁迅在雪地捕鸟的时候,他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我们来看课文中描写捕鸟这一情景的是哪一段?

  生:第七段。

  师:我们来读一读这段文字。从“扫开一块雪”到这一段结束,注意一系列动词。

  生:齐读课文。

  师:我们注意这个句子。?(范读)“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

  生十二:读课文。

  (五)小结本部分:

  师:菜畦绿油油、水汪汪的,古老的石井栏光溜溜的,高大的皂荚树干粗枝繁,熟透的桑椹紫红紫红,油蛉细声低唱,蟋蟀声调铿锵,曲折紧张的美女蛇的故事,冬天雪地捕鸟,少年鲁迅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收获的是自由快乐的生活,流露的是天真调皮的童心,拥有的是甜美快乐的回忆。

  五、回味书屋 感受成长

  (一)、整体感知 了解内容

  师:如果说百草园是鲁迅的“快乐老家”,那么三味书屋又将是一个怎样的启蒙学堂呢个?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件展示)鲁迅回忆了三味书屋生活的哪些场面,哪些细节,哪些人物,有何种心情?老师给大家举两个例子,比如

  三味书屋里有博学方正的先生;

  三味书屋里有问老师“怪哉虫”而不得的无奈

  生:默读课文思考(师巡回指导)。

  师:好,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生:交流。

  师:下面我请同学用一句话来说三味书屋里有什么?

  生十三:三味书屋里有读书的场面。

  生十四:三味书屋里有老师读书入神的时候,我们在下面“做戏”、“苗绣像”的相宜之乐。

  生十五:三味书屋里有小花园里折腊梅花,捉了苍蝇喂蚂蚁,寻蝉蜕的乐趣。

  生十六:三味书屋里有老师对学生们的宽容。

  师:这个概括性很强。

  生十七:三味书屋里有人声鼎沸的读书之乐,后院偷乐和苗绣像的相宜之乐。

  师:说的很全面。我们试着来概括一下,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抓住了几个场景来写:(课件展示):

  只要读书的无奈

  后院偷得的乐趣

  人声鼎沸的读书

  习字对课的辛苦

  画画做戏的快乐

  (二)、精段三读 妙点揣摩

  师:可以说,“读书”是贯穿“三味书屋”的关键词,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把包含读书这个意思的词语圈划出来,体会这个句子中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大家迅速的找一找。

  生:默读课文,思考,圈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语句。

  生(七嘴八舌):“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

  “我就只读书”

  师:大家体会一下,这里的“只读书”包含着作者的一种什么情感呢?

  生齐声:无奈。

  师:我向老师请教,被老师拒绝,心中有些不满。咱们接着找。

  生十八:普通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生十九:“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师:大家找的很准确。这就是写道了三味书屋里的读书场面。这个场面是童年的鲁迅记忆当中很难忘的一个场面。咱们自由的读一读。这里一个“人声鼎沸”概括出了读书的热闹场面,大家从“他有一条戒尺”读到“拗过去,拗过去”开始。

  生:自由读。

  师:我想请问同学们,包括鲁迅在内的私塾里的顽童们对他们所读的内容理解吗?

  生齐声:不理解。

  师:是啊,他们读的都没有标点断句,还读错读漏了不少字。与孩子们不明其意的调侃性的朗读相比,先生读书是怎样的呢?

  生二十:入神。专注。

  师: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生二十一:他微笑起来,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师:在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书塾里的小孩们在做什么啊?

  生二十二:做戏,描绣像,画画。

  师:那么先生读书的投入和小孩们的 “低下去”“静下去”就产生了一种对比美,并且学生们人声鼎沸的读书和先生一个人陶醉的读书这个场面也形成了一种层次美。下面我们来把这个场面再现一下。同学们自由选择一个句子,我找一位同学来扮演先生。

  众生和生二十三:演读读书场面。

  师:读得不错。先生读书的时候,先生读书的时候是不是这样一动不动的啊?谁再来试试

  生二十四:演读先生。

  师:童年的鲁迅多少是在怀着一种好奇心来看老师读书的入神的。这个场面构成了他童年记忆中众生难忘的一个神圣瞬间。或许他正是在这个瞬间,朦胧的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并影响了他一生的读书和写作。因此,三味书屋里的老师始终是鲁迅敬重和怀念的。

  师: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这里包含着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怀念,惆怅。

  师:对往事的怀念,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用一种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来读呢?

  生:读。

  (三)小结本部分

  师:童年的时光渐行渐远,我想在古朴的书屋里这位入神读书的寿镜吾先生,还有静悄悄的小花园里,曾经跟他一起捉了苍蝇喂蚂蚁,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者桂花树上寻蝉蜕的小伙伴们,这些记忆的画板上一个个难忘的故人,一幕幕温馨的场景,一定会象自由快乐的百草园一样,会在午夜梦回的时候来到成年鲁迅的心底,漾起他心头阵阵的温馨和淡淡的失落吧。

  六、归纳主题

  师:我们试着用一句简洁的话语来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

  生:回忆了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和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师:我们可以说,百草园就是鲁迅的——

  生:乐园。

  师:三味书屋是一段成长的岁月。

  生齐读文章主题: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自由欢乐的心理。

  七.布置作业

  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疑是一幅童年生活的精彩画卷,成年后的鲁迅在仰望流云时,追寻闪烁在他眼前的一朵朵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是何等的诗意,又是何等的惆怅,放下手中的书本,人生经历的书本却又悄然翻开,让我们也拿起笔,精心描绘一段精彩的童年趣事。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1.七年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课文描述百草园生活的部分,学习课文多角度,多层次,井然有序写景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百草园作为儿时乐园的特殊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感受百草园的趣味生活

  2.通过讨论交流掌握本文多角度,多层次,井然有序写景的特点3.在导游活动中感受作者对百草园的特殊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伟人童年时美好的记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描述百草园生活的部分,体会作者对百草园作为儿时乐园的特殊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多角度,多层次,井然有序写景的特点

  突破方法:通过“导游”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问题抓住重点,指导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注重方法的指导,引领学生进入课文,与文本对话,与事物对话,从而感受文章的表达技巧,感受作者对百草园作为儿时乐园的特殊感情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导航:情景法、引导法、点拨法、讨论探究法、活动法等

  学法导航:

  朗读法、品味法、合作法、读写结合法、体验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认真分析学情,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和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2.查阅有关“百草园”的书籍、网站,收集与本课时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3.对课堂充分预设,积极寻找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4.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继续朗读课文,掌握百草园部分的主要内容

  2.查阅有关导游知识的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自从鲁迅先生创作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便名噪海内外每到节假日,大批游客涌向浙江绍兴鲁迅故居附近,去游览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以此来回味鲁迅先生小时候的逸事,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怀念

  假如你是当地的一名导游,请根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的内容,为游客做一番声情并茂的导游(出示鲁迅故居图——百草园)你认为一个出色的导游最基本的素质应该是什么?

  (投影显示:能准确挖掘景点的妙处,并将它准确传达出来,以增强游客游览的兴趣)

  今天,大家将面临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为鲁迅老屋后的百草园担任导游,引导游客游览百草园,领略百草园的美希望每一位学员都能顺利过关!

  二、美点概览:

  虽然,我们暂时还不能身临其境去游览真正的百草园但是,我们手头有最好的资料: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们和少年鲁迅一道共同领略百草园的无穷乐趣吧!

  自读课文1~8自然段,用“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是,你看那”的句式概括百草园的妙处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回答示例:

  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是美丽的,你看那高大的皂荚树……

  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是神秘的,你看那美女蛇的故事……

  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是有趣的,你看那雪地捕鸟游戏……

  概括你对百草园的了解,说一说百草园有哪几方面的美点

  学生回答后明确:景物美传说美游戏美

  三、美点欣赏:

  我们已经知道了百草园的景物美、传说美、游戏美,那么它们究竟美在何处呢?下面让我们细读课文,亲自去领略吧!

  投影显示:(百草园图),以持续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句子

  1.课文第2自然段,描绘了哪些景物?它们的特征分别是什么?作者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景物的?作者又是如何做到绘声绘色地描写景物的?

  讨论明确:

  景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蟊”“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园中的景物如此繁多

  特征: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①“碧绿的”“紫红的”写出了缤纷的色彩;

  ②“光滑的”“肥胖的”“轻捷的”写出了有趣的情状;

  ③“长吟”“低唱”“弹琴”给人听觉上的愉悦;

  ④“又酸又甜”写出了充溢于口的味觉感受

  同时这些景物又反映了季节的更迭,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是在盛夏,蟋蟀叫是在秋天,冬天雪景,构成了完整的四季图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 3

  教学目的

  1、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2、学习通过对比来反映生活的写法。

  3、学习运用形象、准确的词语状物、叙事、写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

  (2)记叙的感情色彩。

  2、难点:

  (1)对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和理解。

  (2)两相比照的结构。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解题初读课文,疏通字词,划分文章结构,教读文章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约二分钟〉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好像蒲公英的一粒种子撑起毛绒绒的絮伞离开母亲的怀抱到大自然去寻找自己的天地一样,包含着依恋与向往。鲁迅先生在他四十五岁时,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是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纯真、质朴之情。阅读时要细心体会。

  二、看文下注释和“预习提示”了解作家作品及学习重点。〈约三分钟〉

  三、检查预习情况(不看课文)。〈约五分钟〉

  1、出示小黑板(学生说、互相纠正、教师指导)

  ①常用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用)

  畦 敛 髓 罕 蜕 鼎 拗

  ②辨析读音(要求掌握)

  确凿 攒成 长妈妈 系一条长绳 宿儒

  ③非常用字(要求会读、会理解)

  葚 蛉 蝥 珊瑚 窦 厥 倜傥 叵 盔

  2、出示词语(要求会解释)

  确凿 轻捷 鉴赏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四、默读课文(集中注意力、不动唇、不指读),读后回答〈约五分钟〉

  1、根据本文标题的结构“从……到……”分清写百草园和写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一、(1-8)节、二、(9-24)节]

  2、哪一节是连接这两部分的过渡段?[第9节]

  五、教读文章第一部分,重点分析第二节。〈约二十八分钟〉

  1、范读第1节,回答:〈约3分钟〉

  这一节包含几句话?[两句]每一句话的重点词语是什么?[①句:百草园;②句:是“我”的乐园]

  把一、二句的重点词语连缀成句,概括本段内容。[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本段中“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试用现代语“好像确实”加以体会。[不必求同,只要体会出“现在”与“那时”的不同即可。]

  2、齐读第2节,思考:〈约13分钟〉

  作者是如何写百草园的生活的?[先用两个“不必说”总写百草园的概貌,使下面“单是”的内容更为突出,一略一详。]

  作者写百草园时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用了哪些准确生动的词语来描写?(要求边讨论,边批划,一并完成练习二1。②)

  指导:作者在描写百草园时抓住了春、夏、秋的动植物,从色、状、声、味各方面对百草园的静景、动景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运用:让学生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造句。(完成练习二)

  再读第2节,进一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并运用准确的词语描绘百草园的。借助黑板上的词语当堂试背课文第2节。

  3、速读3—6节〈约5分钟〉

  第3节有什么作用?[过渡]由此引出了一个什么故事?[美女蛇的故事]

  引导:让学生复述美女蛇的故事,并指出课文穿插此传说,并非宣扬封建迷信,那么其作用是什么?[增添神秘色彩]

  思考:从课文的哪一节可以看出此故事是虚构的?(第6节)

  4、小声朗读7、8两节〈约5分钟〉

  画出描写捕鸟动作的词。[扫、支、撒、系、牵、拉]

  为什么作者只写了几十个字,就把捕鸟过程交待清楚?[动词用得准确、贴切]

  引导:捕捉益鸟是违法行为,我们要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

  练习:口说一种游戏,描写连续动作,至少用五个表动作的词。

  5、教师小结〈约2分钟〉

  作者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那么,“我”为什么还要离开百草园呢?下一课我们共同分析。

  六、布置作业〈约二分钟〉

  1、抄写常用字、多音多义字、生词。

  2、熟背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继续分析课文第二部分,进行写作指导。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约六分钟)

  1、听写常用字、词。

  2、抽查第二自然段熟背情况。

  3、作者在描写百草园时,流露出什么感情?从哪里最能看出来?[热爱大自然,怀念百草园的生活。从“是我的乐园”这一句能看出来。]

  二、继续教读课文(约十八分钟)

  1、导入正课(约1分钟)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美好的景色,无限趣味的动植物,还有长妈妈讲的神奇故事和闰土父亲教捕鸟的趣事。百草园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那么,“我”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2、齐读第9节,体会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感情。(完成练习三)〈约3分钟〉

  连用三个“也许”和本段第一句哪些词语呼应?[“不知道为什么”、“最严厉”]

  最后一句“Ade”,“我的……”表达了怎样的心情?[依恋]

  3、默读10—20节,思考:〈约7分钟〉

  三味书屋的环境与百草园有什么不同?先生对“我”与长妈妈和闰土的父亲对“我”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讨论归纳:百草园:优美开阔;三味书屋:封闭沉闷。长妈妈慈爱,闰土的父亲善良、耐心;先生既和蔼,也有严厉的时候。(板书关键词语)

  4、分读第21节(约5分钟)

  引导:你们刚才读的内容都懂不懂?[不懂]不懂为什么先生还要学生读呢?[封建社会的私塾教育,就是强迫学生死读书。]

  你认为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个怎样的人?[方正、质朴、博学、对学生和蔼、至诚、宽和,但他深受封建教育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毒害,有些迂腐可笑。]

  当老师读书入神的'时候,少年鲁迅在下面画画,这种做法可取吗?为什么?(鼓励学生各抒已见)

  5、讨论练习一,可懂本文中心意思。〈约2分钟〉

  点拨:童年是一个人的清晨,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的一段生活往事,把它视为“夕拾”的“朝花”。可见感情的基调是缅怀,从童真、幼稚的行为中,发现纯真的美。用成人的眼光回忆童年的感受,对三味书屋所受封建教育,不很满意也是很自然的。

  三、自我检测(约二分钟)

  哪些问题基本清楚;哪些问题还不明白;除练习中的问题外,自己又发现什么问题。

  四、写作训练〈约十七分钟〉

  1、情境速写。〈约10分钟〉

  要求:同学随意朗读21节第2句引号中的话,再现私塾上课情景,感受“人声鼎沸”的含义。教师模拟先生读书陶醉的样子,学生在下面各搞自己有兴趣的事。

  2、仿照下面的描写,写一种你喜爱的东西,表达赞叹的情感。〈约7分钟〉

  橘子小到和孩子的拳头仿佛,恰好握在小手里,皮极薄,色明黄,形微扁,有的偶带小蒂和一两片绿叶,瓤嫩筋细,水分相当多,到嘴有一种柔和清新的味儿。

  五、布置作业(约二分钟)

  1、试以《炒蛋》为题,写一段文字,表现其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

  2、模仿本文的对比写法,联系现实,写一个片断,反映减负后的学校生活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 4

  【指导思想】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合上书,快速回想课文内容。

  2、提问:

  ⑴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

  ⑵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

  ⑶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重要意义?

  (板书:乐园)

  三、分组讨论

  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

  四、引导学生总结

  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1、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2、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小结:

  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漏着永恒的生命力。

  童年是半空里的风筝,整天飞行在嬉笑中。

  所以当鲁迅一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上学去了。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小孩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上学的情形。他能适应得了学校生活吗?

  五、快速阅读我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百草园是我用回忆美化了的乐园,三味书屋却是我生活了七年的学堂。

  (板书:学堂)

  小组讨论:

  1、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于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细致的观察生活,好奇心。

  2、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原来的贪玩到现在的用心学习,有趣的故事到听不懂的文章。对长妈妈的依恋到对老师的尊敬。

  3、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鲁迅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自己的烦恼,自己的思想与见解了,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他能够逃避,不去上学吗?

  (板书:成长)

  4、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是年龄的增大?是体重的增加,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见解。

  六、再次认真看课文,请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七、回到课文中去,模仿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写一段话

  八、小结拓展

  学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鲁迅的童年与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活泼、天真、好奇、求知欲强等。)

  在我们学过的《风筝》一课中,在我们看到的鲁迅的照片中,他却是一个很严肃的,甚至有点不近人情的感觉。那么鲁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的作业就是搜集关于鲁迅的文章、作品与资料,然后写一篇《我眼中的鲁迅》,时间是两周。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 5

  一、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认识,这一课着重实现两个教学目标:(一)学习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准确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遣词造句的精妙。(二)体会作者轻松愉快、幽默风趣的散文笔法。

  二、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回忆童年趣事,是温馨而甜蜜的。中年时的鲁迅为了追寻这种甜蜜,特意写了一组回忆散文,结集为《朝花夕拾》。单看书名,就洋溢着浓浓的诗意和情趣,今天我们学习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

  教师以轻松愉快、幽默风趣的语调朗读全文(或用配乐磁带),为学生理解文意题旨及风格特点作好铺垫。(如换成学生自读,效果较难保证)。

  四、重点学习

  (一)详学“百草园”部分。

  问:作者回忆描述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地的童年生活,文章以此分为两部分。

  大家觉得哪部分最有趣、最爱读?(百草园)那我们就重点学习“百草园”部分。能否给这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①《我的乐园——百草园》;

  ②《童年的乐园》;

  ③《童年趣事》;

  ④《绿色童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答案不求一致。)

  “相传叫百草园”,连园名都是“相传”而来,可见年代久远。开篇即渲染一种沧桑感、神秘感,令人向往,急欲一游。第一段最后一句“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画龙点睛,成为第一部分的“文眼”。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怀恋。

  问:具体描写“百草园”最精彩的是哪一段?(第二段)

  学生齐读第二段。教师引导学生想像“百草园”的美景,并给学生时间,将之扩写得更

  细腻逼真:“百草丰茂的百草园,在身体四周铺展开来,空气中弥漫着百草清纯的芳香和泥土温和的气息。时而站在菜畦的垅上,弯腰间一间苗,菜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阳光下闪耀着七彩光辉。时而站在井台上,用手摸一摸石井栏,洁白而光滑。纵身从井台上跳下,仰起头来,看高大的皂角树,从墨绿的树冠上,透射下一缕缕笔直的光线,斑斑驳驳地印在地上,微风过处,无数光斑闪耀,像一地碎纸屑在翻动。爬上桑树,把柔嫩的枝条拉弯,摘一

  把桑椹,又红又紫晶莹剔透,不用吃,嘴巴里已溢满了口水。看到树叶里拉长声音、引吭高歌的鸣蝉了吗?看到黄黄的菜花上那只忙忙碌碌的黄蜂了吗?时起时伏,嗡嗡不已。突然,一只轻快的叫天子突然从草间直窜上云霄去了,天瓦蓝瓦蓝,只有朵朵白云飘浮着,天上早没了云雀的影子。……”富有诗情画意的想像以引导和扩写训练,使学生如临其境,更增添了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作者写百草园的概貌很有次序,反映出观察得细致:第一个“不必说”从低处写到高处,写植物,是静态,是春景,给人清新辽阔的感觉;第二个“不必说”又从高处写到低处,写动物,是动态,是夏景,使人感到人迹罕至的百草园充满生机;“单是”以后,又从动物写到植物,动物又分有声和无声,植物分可吃与不可吃,是秋景。对各色动植物的形状、声响、滋味各方面都作了恰当的点染,使人感到百草园确实生机盎然、乐趣无穷。第二段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反复诵读,限时背诵。

  问: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用了哪些动词、形容词,把“百草园”的各种景象描写得形象生动、历历在目?

  (形容词如:“碧绿”“光滑”“高大”“紫红”等;动词如“长吟”“伏在”“直窜”“低唱”“弹琴”等。用词准确、精练而生动。)

  教师强调:描写景象,需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巧用动词、形容词。(板书)

  问:为表现“百草园”的“无限趣味”,作者采用了一种什么句式?(采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

  这种句式的容量很大,不但在“不必说”之中,做到了简略地概说,而且突出了“单是”以后的重点,让人感到仅仅“单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已趣味无穷,可想而知“百草园”的佳趣一定比比皆是,数不胜数,更勾起了读者无限美好的向往。要求学生运用“不必说…”句式及恰当的动词、形容词,进行口头作文。5分钟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口头作文,或讲述童年玩“老鹰叼小鸡”的游戏,或回忆小学捉泥鳅的情景,或口述升入初中后的见闻。如《我校的宣传走廊》:“跨入初中大门半月来,我感到一切都很新鲜。不必说宽敞的实验室仪器琳琅满目,也不必说校史陈列馆的内容丰富多彩,单是校门内两侧的宣传走廊,就有无限的情趣:‘时事要闻’‘文苑天地’‘数理世界’‘学生风采’……”口头作文费时不多,却为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架设了一座桥梁。

  描写百草园时插入的“美女蛇故事”,可不讲或略讲:这是由“赤练蛇”引起的相关联想,丰富文章内容,增添阅读情趣,涂抹神秘色彩。说明即便是惊心动魄的“美女蛇故事”,也是趣味盎然的“百草园”的`一部分,中年的鲁迅依然记忆犹新。

  问:春夏时的“百草园”是美丽迷人、充满趣味的,那么冬天的百草园如何呢?(不下雪的百草园比较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作者描写雪后的百草园也是充满乐趣的,重点写捕鸟。教师要求学生熟读“扫开一块雪……养不过夜的”一段,体会“雪地捕鸟”一段作者连续运用了哪些动词?(扫、露、支、撒、系、牵、拉、罩)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捕鸟的经历,谈谈捕鸟时紧张而愉悦的心情,并准备竹筛、短棒、长绳等捕鸟用具,让学生按照鲁迅文中所指示的方法,动手演示捕鸟过程。这样,既引导学生认真看课文,体会一系列动词的准确性,又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增添了课堂的生活情趣。

  教师强调:交待事情,需有条理、准确地运用动词。(板书)

  印发或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的片断,与课文比较阅读,异中见同,扩大阅读面:“……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全文见新高中《语文》第二册)

  (二)略学“三味书屋”部分

  问:作者如何从描写“百草园”过渡到“三味书屋”?(用过渡段)学生齐读过渡段,体会幽默风趣的语言。“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的句式表达了少年鲁迅对百草园的留恋,对自由生活的热爱,而且以儿童的心理来作种种揣度,更显质朴、天真、可笑。

  问:私塾先生给大家印象最深的表现是什么?(读书的样子)

  让学生依照书上的描写,模仿先生读书的样子。若有条件,可适当化装:长衫、眼镜、胡须……

  问:为使人物形象生动有趣,鲁迅描写了教书先生哪些方面?(神态描写——微笑起来……;动作描写——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语言描写——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

  教师强调:刻画人物,需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板书)

  私塾先生在文中并非反面角色,作者并没有表现出对先生的恶感,也没有把主题放在批判旧教育制度上。尽管先生有些古板迂腐,但不失为一位教学认真、心地善良、值得尊敬的老人。在鲁迅看来,“三味书屋”的生活和“百草园”一样,是值得留恋和回忆的。

  五、梳理总结

  本文思路清晰,先写“百草园”,后写“三味书屋”,中间用过渡段。写百草园重点写了三方面内容,写三味书屋重点写了私塾先生读书神态,层次分明。语言轻松愉快,幽默风趣,可读性很强。笼罩全文的是一种依依深情。

  六、课后作业

  刚才我们一起分享了童年鲁迅的欢乐。同学们也是十一二岁,也是刚刚走出童年的大门。

  童年就像珍藏在你们记忆深处的桃花源,有青山、有绿水、有白云、也有蓝天;有晚归的牛羊,有牧童的短笛;更有母亲那一声声悠长的呼唤。童年,浓缩了一段历史,一段泪珠也在唱歌的历史;童年,沉淀了一个童话,一个冬天里也有花香的童话。童年的故事说不完,就像大海里的珍珠,每一颗都晶莹剔透,每一颗都熠熠闪光。同学们能不能把童年的趣事说出来给大家听,让我们也一块来分享你们的快乐呢?大家想不想用我们这节课学到的方法试着也写一篇《难忘的童年》,和鲁迅先生比一比谁写得好呢?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 6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具体生动、准确传神的特点。

  2、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体会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快乐自由活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语言具体生动、准确传神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经历,体味童真、童趣。

  教学设想:

  本文是作者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是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恋歌。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出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教学本文,围绕教学重难点,采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课间播放歌曲《童年》,营造学习氛围。)

  一、创设情境,精心导入

  二、走进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

  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确凿菜畦收敛倜傥蝉蜕攒

  2、根据意思写词语:

  很少有人到来。()

  人声喧嚷嘈杂,好像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

  垫高枕头,无忧无虑地睡觉。 ()

  四、认定目标

  五、揣摩题义:

  文章题目传递给我们有哪些信息?

  六、徜徉百草园、趣味无限

  跳读课文百草园部分(1—8自然段)思考:百草园有哪些趣事?

  七、合作交流、美点欣赏

  1、第2自然段作者写百草园了哪些景物?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景物写得如此精彩?

  提示:从用词是否准确、修辞手法、观察、顺序、观察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特殊句式等方面进行赏析。

  2、美女蛇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

  3、找出第7自然段描写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动词的作用。

  交流总结写景技巧:准确用词理清顺序多样角度妙用修辞特殊句式

  4、品析第9自然段(出示第9自然段)

  ①三个“也许””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②两个“我的”、三个“们”表达了“我”什么情感?

  八、走进三味书屋,苦中找乐

  相比百草园,三味书屋的生活怎么样呢?(浏览课文10——24自然段,试举例说明。)

  九、学生质疑、主旨探究

  鲁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

  十、课堂练习

  必做题:(任选一题)

  1、仿写句子: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2、模仿“雪地捕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一种活动,注意用词准确。

  选做题:

  摘抄文中喜欢的段落,来点赏析会更好!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 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鲁迅及其对他的评价: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2、了解作品的相关知识:《》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于《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里。

  3、掌握下列字的正确读音:

  确凿 菜畦 蟋蟀 缠络 觅食 竹筛 渊博 鼎沸 倜傥 锡箔 桑葚 油蛉

  斑蟊 收敛 珊瑚 骨髓 秕谷 罕至 绣像 盔甲 叵测 窦

  4、掌握下列词语解释:

  确凿 鉴赏 人迹罕至 质朴 方正 倜傥 缠络 恭敬

  5、描写景物的方法: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即找出所要描绘的景物独特而又细微的地方,并用准确的语言把它传神地描述出来。

  景物描写的作用:对景物进行生动细致地描写,实际上多是为了寄托与抒发作者的感情。

  6、记叙的顺序:学习一篇记叙文,要把握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分为:顺叙、倒叙和插叙。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可使文章脉络清楚,条理分明,有头有尾。倒叙是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这样的顺序可以加强表现力,突出记叙的重点。插叙是在记叙过程当中,插入另一些有关情节,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对主要情节起到补充衬托的作用。

  7、对比:是将两个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较,从而突出优劣正误。

  二、能力目标

  1、学习状物、叙事、写人的方法,特别要注意学习百草园中景物描写一段能够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多角度有序描写的方法。

  2、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3、通过语言文字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学习按照时间顺序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内容。

  5、揣摩语言,思考作者怎样遣词造句。

  三、情感目标

  1、认识鲁迅。

  2、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童心。

  3、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4、明白鲁迅“夕拾”“朝花”的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爱憎感情。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童年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地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二、文章思路

  一文的标题是“从……到……”的格式,表明文章主要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来记叙的,由此把握全文的结构就较为容易了。作者先写百草园:“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再写三味书屋:“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额“三味书屋”。时间顺序与空间的变换顺序是一致的。在两部分内容之间,作者安排了一个过渡段,即第九自然段。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9)记叙了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10~结尾)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思路非常清晰。在记叙百草园的有趣生活过程当中,插叙了美女蛇的故事,这段插叙的作用在于映衬百草园具有神话般的色彩。

  三、写作特点

  1、本文采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

  2、运用对比方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用词准确、鲜明、生动,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如作者用“扫开、露出、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罩住”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4、课文描写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状物、叙事、写人都真实具体,放得开,收得拢。

  四、第二自然段写景的脉络

  本文第二自然段写景相当精彩。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样一组词语,引出15种景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泥墙根、油蛉、蜈蚣、何首乌藤、木莲藤、覆盆子)、4件趣事(找蜈蚣、按斑蟊、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前两个“不必说”略写百草园概貌,“单是……就有……”则比较详细地写百草园一角“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已趣味无穷,可见园子里佳趣俯拾皆是,渲染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感情色彩。写景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前一个“不必说”写静物由低到高,后一个写动物由高到低。整体部分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部分则由动物写到植物。

  五、作者怎样描写百草园

  第二自然段除了脉络清晰的特点,作者还抓住景物特点,对百草园作了细致的描写。这段文字着重描绘了百草园在春夏季节的景色,写得精彩生动而富有情趣。在抓景物特点时,作者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使百草园的景物有形有色,有声有味。春末的菜花,盛夏的鸣蝉,秋天的蟋蟀,加上捕鸟的冬季——这一切综合在一起,构成了丰富而美丽的四季风采。作者写景用词准确,语言生动形象。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石井栏的“光滑”,黄蜂因为肥胖而“伏”在菜花上,叫天子因为轻捷而能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些描写体现了鲁迅先生用词的准确、生动;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这样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同时让我们听出了作者对百草园由衷的喜爱之情。

  了解写景的这些方法,不仅对于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有很大帮助,而且对于阅读写景的文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都有好处。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抓住了石井栏的“光滑”,黄蜂的“肥胖”……等诸多景物的特征。要做到这点,必须做到用眼看,细细观察;用心想,慢慢揣摩。还要注意写景的顺序。作者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采用了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写景顺序,这样,就能把百草园给人的总的印象交代得清清楚楚。再其次,还要注意作者如何做到了多角度地观察。例如:从听觉角度写“油蛉在这里低唱”,而从视觉角度写“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等景物。这些描写从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把百草园在一个儿童眼里的感受写得有声有色,加之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见动,静动交错变化运用,叫人读来有滋有味,整个画面才能给人生机勃勃、如临其境的感觉。另外,写景离不开抒情的支撑,在对百草园的描绘中,作者正是将自己童年时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融进对景物的描绘中,让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六、的过渡

  本文第9段为全文的过渡段,从内容到结构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既照应课文前半部分“我”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又为下文将去三味书屋提前作了交代。本段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自己对百草园的热爱和恋恋不舍之情。至于因为何故而不能常去百草园玩乐,文章并没有明确直接的交代,只是用了“不知道”、“也许”表示自己的推测。这些词语不仅真实得反映了当时的心理,还对百草园的生活巧妙地进行了补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离开百草园时那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当然,百草园毕竟曾经给自己带来无限乐趣,所以,在去三味书屋之前,还不忘用两个“Ade”以表示与给自己带来无穷乐趣的小动物告别,这也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生活恋恋不舍之情。

  七、品味描写捕鸟的一段文字

  作者在描写冬天的百草园的乐趣时,有一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这段文字的最大特点就是用词准确精练,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雪地捕鸟的整个过程,读来让人如临其境。其中一连串的动词“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九个动词用得十分准确。在组织学生欣赏这段文字的时候,可先让学生进行圈点批注,钩出这九个动词来,然后试着让学生作动作揣摩这个过程。课堂上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动笔进行仿写。如让学生用一连串不少于5个的动词描写一个游戏或者一个连续的动作,在同学间展开交流,议议谁仿写的最好。这样,读写有机地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欣赏优美文字的时候,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一定要学习抓关键词句。应当注意不要把关键语句误解为华丽的语句,只是相对于其他词语来说,它在描写景物、刻划动作、塑造形象、表达感情、点明中心等方面有着更为深刻准确的表达作用。以“雪后捕鸟”这段为例,那些表示捕鸟动作的九个动词就成为描绘捕鸟过程的关键词。正是这些词语的运用,准确、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捕鸟的整个过程。不仅仅是针对捕鸟这段进行分析,读任何文章,理解关键语句,都绝不能脱离特定的语言环境妄加理解,而是必须结合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揣摩,这样才能准确理解作者所赋予这些词语的特殊含义。

  八、如何理解三味书屋的生活

  长期以来,人们在分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之间的关系的时候,主流的看法是认为二者形成了对比的关系。认为百草园的清新、亮丽、神奇与三味书屋的昏暗、枯燥、森严、无味之间形成了对比关系,前后分别包含了作者强烈的褒贬之情。

  除此“对比说”之外,还有两种认识:

  一种意见认为,前后是和谐统一的。贯穿全文的,是中年的鲁迅先生对儿时快乐生活的甜美回忆,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即便是三味书屋的生活,对于同年的鲁迅而言也同样是新鲜而充满快乐的。

  第三种意见认为。前后是衬托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衬托三味书屋的生活,从而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损害和束缚。

  上述三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比较而言,这里所述的第二种看法更接近鲁迅先生创作本文时的心理背景,更能为读者所接受。实际上,我们从作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描写中,也不难发现自立行间洋溢着快乐的情趣。从“黑油的竹门”、大匾等陈设,从那没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仪式,从同窗趁先生读书入神时,溜到三味书屋后的小花园“折腊梅”“寻蝉蜕”到人声鼎沸的课堂,自得其乐的老先生,颇有些成绩的绣像,飞速进步的“对课”,处处洋溢着一种成年人回顾往事的乐趣,时时流露出新奇天真和快乐的情趣。

  九、如何评价文中的私塾先生

  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的问题是怎么回事,却不作回答,而且是脸上还带着怒色,先生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如何评价这位先生呢?

  私塾是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它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传播祖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启蒙儿童,使学童在读书识理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但是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回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这种教学思想是不可取的,它挫伤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的规则但不用,描写出了先生严格而不厉害的形象,表现先生对他的学生管理中的开明思想,在鲁迅眼里,先生实际上是可亲、可敬的。当然,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私塾教育管理方法的落后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段的学生能够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教师要抓住“准确”、“迅速”、“适应”三个基本要求来训练学生默读。默读后,应当让学生先理清各段的主要内容,再把临近的、意思相关的段归并成部分,归纳各部分的大意,然后再把各部分的大意归纳出来,总结文章的中心意思。

  十、默读指导教学建议

  从“三味书屋”的学习中,同学们应当通过鲁迅先生对私塾先生或直接的评价(“方正、质朴、博学”),或言行的描述,准确把握作者对其先生的态度。至于这部分的一些生僻难解的词语,则不必深究。

  十一、第二自然段教学建议

  对百草园部分的学习,第二部分是重点。作者用五彩的画笔描绘自然美景、园中乐趣,我们也须细细揣摩其中深意。同时,从鲁迅先生的笔下,我们也可以掌握一些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诸如写景首先要观察,观察则要调动起人的各种感官因素,从而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还要讲究顺序,使文章层次清晰。写景还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更广阔的天空,使优美的景致中融入更浓厚的感情。

  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对这一段落中的好词好句做圈点批注,或者自由发言,举例说明自己对词句意境的揣摩与理解。教师可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一边写,一边帮助学生理清这段的脉络。最后让学生按照黑板上的关键词复述,直至熟读成诵。(书后没有要求背诵这一段,但是对有能力的学生,背诵这样的段落的要求是合理的)

  提倡动笔进行仿写练习。模仿“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进行景物描写的练习,并在学生中进行交流,将仿写优秀的段落抄在卡片上,办成语文墙报进行展览……总之,让学生多读多写,学习优美的语言,围绕课堂阅读展开的活动要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基本出发点。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布置预习〗

  (1)查字典:给课文“预习提示”中和阅读过程当中的生字注音,连同课文注释中的文字注音一起拼读,并抄录积累。

  (2)阅读理解课文中注释的词义,其他生词查词典解决,抄录积累。

  (3)指出本文的文体,作者及其称号、著作,抄录积累。

  (4)通读全文,熟读课文第②段和第⑦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

  (5)以《我的乐园》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对身边生活作细致观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课堂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先由上单元写“家庭生活”引入学生另一个身边生活“学校生活”,交代本单元学习的就是“学校生活”,然后投影课本插页中鲁迅像,并强调鲁迅作品在中国文学上的影响和在教材中的地位引入本课学习,板书课题。

  2、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本课时学习要点。

  (二)预习检查:

  作为本课的预习检查,内容很重要:

  一是通过检查预习(1)、(2)、(3),教师帮助明确后,完成目标①;二是检查预习(5)时(注意省时)只作抽查,且主要记录一二个同学习作中词语的形容、动作的表述与文段总体意思一致和不一致的句子作课堂训练时的范例,检查不作评述。此外,检查预习(4)主要是为学生疏通阅读障碍和强调课文重点文段。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写了哪几个地方?作者喜欢哪一个地方?

  讨论:从题目上看,本文应分几个部分?

  [两部分]

  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在层次结构上中间怎样处理?

  [过渡]

  学生讨论明确后再让学生找出文中的过渡段。

  3、学习第②自然段:

  让学生在笔记本上抄写全段,并举例说明自己对文字的感悟,揣摩这段景物描写的特点。讨论完毕后可让学生进行景物描写特别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句式的仿写,并在全班交流。

  小结:词语本身是有感情色彩的,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不直接说出来,借助“抓住景物特征,准确的形容”即能表情达意,无论是阅读理解或表达,应深刻地体会这一点。

  4、学习③-⑥段:

  略讲。先小结第②段"词语形容景物美,喜欢百草园是‘乐园’;然后用谈话法让学生结合课文逐层明确:这一层写故事——喜欢听神秘的故事——长妈妈讲的故事很神秘——很喜欢听——百草园是“乐园”

  5、学习⑦⑧两段

  在文中找出捕鸟过程的句子并上讲台演示捕鸟过程,再导入准确表述动作的学习。由于演示中,动作的准确表述很具体,易快速把握。在课堂上继续安排仿写练习,用至少5个动词描写一连串的动作或者一个游戏的过程。

  语言特点: 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

  6、第一部分小结: 从整部分层次结构上作简单小结。

  五、布置课后练习作业:

  1、背诵第二段。

  2、百草园里,作者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是学校生活。三味书屋直接写了学校生活。试预习三味书屋部分,分别找出两部分中"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并加以对比,结合完成文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体会文章对三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

  2、讨论文章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朗读第九自然段

  完成课后练习三

  点拨:

  1、副词及其表达作用。

  2、过渡的知识

  二、默读10-24段

  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点拨:第10段的描写。第17段的描写。

  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你喜欢他吗?

  点拨: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去理解

  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

  A、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

  B、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

  C、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

  D、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3、百草园中有许多趣事,如拔何首乌等,作者在三味书屋有没有?分别是哪些趣事?

  点拨:第17段;读书;上课时的画画等。

  4、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三、讨论文章的主题

  讨论课后练习一

  点拨:从文中看来,作者觉得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

  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最后统一为第三种(参见“教法建议”)。

  四、积累

  鲁迅先生刻"早"字的故事。

  五、作业

  你知道鲁迅先生的经历吗?请同学们查找课外资料,写一篇介绍鲁迅先生的练笔,下节课上课时给大家介绍。

  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演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设计思想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材重点,选用的教法和预计效果如下:

  提问法、讨论法——能精讲、善导、内容要点集中,思维方向集中。

  比较练习法——优化训练,突出重点,使难点形象化。

  读写结合法——以写促读、突出“应用语文”。

  谈话法、演示法——激发阅读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突出“与生活密切联系”,创设良好课堂气氛。

  探究活动

  请同学们上网或者去图书馆查找课外资料,然后汇总资料,自行选择完成下列任务中的一项:

  1、写一篇介绍鲁迅先生的练笔。

  2、制作介绍鲁迅先生的简单网页(或课件)

  3、完成一份介绍鲁迅先生生平为主题的小报。

  4、制作鲁迅图片资料的展板。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 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和主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2、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

  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教学方法:自读、探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2、题解: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四、整体把握

  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提问: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重要意义?板书:乐园

  2、分组讨论: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用自己的话来总结)

  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3、提问: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4、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五、细读课文

  提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1)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2)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形:肥胖、高大、臃肿、小球

  声:长吟、弹琴

  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鸣蝉。

  秋景:蟋蟀的叫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2.完成第一课时补充作业。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第一部分。

  1.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的是什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可让学生简要复述和评论这个故事。

  2.问: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讨论并归纳: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下面一段写的是什么?

  写的是冬天的百草园。

  4.冬天的百草园最有趣的是什么事?

  捕鸟。

  5.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讨论并归纳: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二、阅读课文过渡段和三味书屋部分

  1.学生齐读过渡段。

  2.问:“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讨论并归纳: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3.问:“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讨论并归纳: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

  4.问: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问:第二部分一开始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讨论并归纳:先生很“和蔼”。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6.问: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

  ?讨论并归纳: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

  7.问:“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8.问:你认为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有那些地方写得有趣味?

  9.问:从作者的记叙和描写中,你觉得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感情?

  10.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三、小结

  全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表现了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乐的生活。

  四、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2.做第二课时补充作业。

  第三课时

  一、问题探究

  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二、小组讨论:

  1、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于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细致的观察生活,好奇心

  2、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原来的贪玩到现在的用心学习,有趣的故事到听不懂的文章。对长妈妈的依恋到对老师的尊敬。

  3、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鲁迅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自己的烦恼,自己的思想与见解了,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他能够逃避,不去上学吗?

  板书:成长。

  4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是年龄的增大?是体重的增加,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见解。

  三、作业

  下面这段话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有朋自远方来

  活动目标

  了解“朋友”的内涵,学会与别人交朋友。认清自我,让别人愿意与自己交朋友。

  活动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2.课前每位学生各剪三颗红五角星,以便上课时做游戏用。

  3.教师准备本课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活动一:交流收获,解读“朋友”

  导语设计:世界华人成功学激励大师陈安之先生说:“要成功就要和成功者在一起”,也就是说要和成功者交朋友。可见,我们要成功,交朋友很重要,交什么样的朋友更重要。为了同学们现在和将来的成功,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叩响友谊的大门,努力寻找一把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

  1.交流收获。同学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交友的格言、故事等,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启示。

  明确:(1)交友名句:①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②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③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2)交友故事:①管宁割席,道不同不以为友;②蔺相如和廉颇刎颈之交;③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2.解读“朋友”内涵。

  (1)教师出示“友”字的小篆写法,让学生猜一猜它是个什么字,并解释其内涵。

  明确:这是“友”字的小篆写法,它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握手是为了表示友好,就像生活中的朋友相见,大家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情。所以“友”字本义是友好之意。

  (2)教师出示甲骨文的“朋”字,让学生讨论它看起来像什么,并解释其内涵。

  明确:“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平等的内涵。

  小结:通过对“朋友”两字的解读,我们可以将“朋友”的内涵理解为平等而友好的人际关系。平等意味着重视而非歧视对方;友好则意味着我们的言行举止不仅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带来痛苦,而且会给他人带来快乐和益处。

  活动二:聆听故事,辨别朋友

  1、请班同学以下说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在我______的时候(横线上可填:考试、痛苦、生病、开心、获奖、生日……),朋友———————(横线上填写朋友的表现。)

  2、同学们听完故事后,一起来思考:故事中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为什么?

  3、教师个别提问,引导学生掌握辨别真假朋友的标准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体验交友经历,并从一定的情境中学会辨别真假朋友,掌握甄别真假朋友的标准。为下一个活动奠定基础。

  活动三、我评我选,体验互动

  1.教师教师活动规则:每位同学拿出三颗红五星,在红五星上写上班中最喜欢的同学姓名及喜欢的理由。全班四组同学依次开展送星活动,每位同学要将手中的红五星送给班里最要好同学。活动过程中同时播放周华健演唱的歌曲《有一个朋友是你》

  2.比一比:班里哪位男、女同学得到的红五星最多(即:最具有人气),并请上讲台,在学生的掌声中给予颁奖,最后对同学们在红五星上写出的理由进行归纳。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最受欢迎的同学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不受欢迎的同学有什么品质?如何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4.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和发言内容,进行小结,归纳以下结论:

  友谊技巧:

  (1)平等互惠,学会体谅朋友的难处,相互给予与分担。

  (2)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

  (3)坦诚相待,坚持原则,绝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情。

  [教学提示]通过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力、锤炼语言的能力,可以检验学生对“朋友”一词理解的广度和深度。进而“朋友”这一。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实体验受人欢迎的快乐,从活动中归纳总结出受人欢迎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避免了“满堂灌”式的教学。

  活动四:活学活用,自我反思

  请你结合自身情况,思考一下,如何交到更多的好朋友,需要做哪些具体的改变?把这些具体的行为改变写在纸上,比如:“言行上应该变得更有礼貌”,并与大家分享。

  总结:交友看起来很难,如果你真正明白了“朋友”的真谛,并积极得在生活中去实践它,平等而友好的对待身边的同学,想必会有很多同学愿意与你为友!正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人恒敬之。交友之道也就在于此,后祝大家尽快交到越来越多的好朋友。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掌握交友的关键点,给涉世未深的学生提些改变一生的交友忠告。

  活动五、自我认识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了解了你,你对自己和同学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将活动中的自我介绍写成一篇文章,或为你的朋友写一段介绍文字。不少于400字。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 9

  【教学目标】

  1、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用阅读通用学案,留给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阅读体验,再在讨论阅读所得中学会参与、表达、倾听与讨论,获得自己的阅读成果。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理解作品内容,领会文章主旨,鼓励独特见解,引导明确:从自由自在的嬉戏到接受学校教育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成长阶段,都一样的值得珍惜。

  3、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4、揣摩作者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指导学生写作,能在记叙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学生地主题阅读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2、对文章主旨的主体领悟。

  3、准确的表达。

  【教学难点】

  1、学生讨论阅读所得,形成自己的阅读成果。

  2、准确表达的训练与运用。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学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阅读方法指导与学生对作品的主体阅读与体悟。

  〖教学程序

  一、通用阅读指导

  目的:重新明确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要求和程序,为生成性阅读做好准备。

  1、二步自读法指导及阅读要求。

  2、分发学案。

  3、重申学案填写的方法。

  二、生成性阅读

  目的: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宽松、没有太多的事先束缚的状态下,获得对本文文本阅读的第一手经验。

  1、学生开展主体阅读,理解文本,感悟主题,揣摩表达,收集所得,提出疑问,自述理由。

  2、碰到困难与周围同学交换意见或向老师求助。

  3、教师巡视,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碰到的难题。

  4、完成阅读后,与周围同学交流阅读所得,探讨问题。

  5、完成学案相关内容的填写,要注意味自己的观点准备理由,等待下节课参与全班的讨论。

  三、阅读思路的拓展

  目的:根据本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采用双向互动对话式阅读的方法,拓展阅读思路,开展更深层次的主体阅读活动,为下一课时的讨论和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作更充分的准备。

  1、教师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运用猜测、联想、换位思维等方法,估测本文的写作内容、顺序安排和主要写法。

  2、学生讨论。

  3、归纳结论:

  ⑴ 从标题上看,作者必须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地点转移顺序来安排写作内容,重点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各自的样子和生活状况;两者之间必须安排过渡,过渡段要交代转移的原因;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有可能形成对比。

  ⑵ 从上面的猜测可以看出,阅读本文,应先从整体上掌握4个问题:百草园的样子和生活?三味书屋的样子和生活?为什么到三味书屋?作者力图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课外围绕猜测获得的结论,作进一步深入的阅读,准备下课时交流阅读所得,参与讨论,收获自己的阅读成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交流阅读所得、讨论读后疑问、整理各自领悟、收获到的阅读成果;

  2、进行语言运用训练。

  〖教学程序

  一、交流阅读所得,探讨对文本的整体理解

  1、出示上课时学生归纳所得的对文章整体把握必须首先解决的4个问题:

  ⑴ 百草园的样子和生活?

  ⑵ 三味书屋的样子和生活?

  ⑶ 为什么到三味书屋?

  ⑷ 作者力图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交流阅读所得。

  3、对有不同看法的结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要充分地给学生时间探讨,不能急于下结论。

  4、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的是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悟解,要借助课后第一题,引导学生明白:从自由自在的嬉戏到接受学校教育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成长阶段,都一样的值得珍惜。

  这是最基本的底线。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可以保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观点,教师要允许这种不同理解的存在。

  二、交流阅读所得,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独特领悟

  1、学生说出自己认为文中写得精彩成功的地方,或说出觉得作品写得失败的'地方要求说明理由。

  2、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做到:一是引导学生说透,二是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讨论百草园物事、雪地捕鸟、痛别百草园三个文段中语言运用技巧和情感色彩的表达的作用,达成第3、4个教学目标。

  3、对精彩之处多形式朗读。

  三、讨论阅读中产生的疑问,激励深入或拓展式的探讨

  1、学生说出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并陈述自己的理由,或陈述自己对答案的猜想。

  2、教师引导、激励学生参与探讨,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来碰发学生对作品的进一步解读;对学生实在莫衷一是的问题,教师可作适当点播;对课堂上解决不了,又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充分肯定,并且存疑,激发学生课外进一步寻求答案。

  3、教师在本环节中要高度注意,随时根据学生的问题和讨论的情况,判断、选择、生成新的学习点,并引导学生探讨学习。

  四、归纳形成结论

  1、学生整理阅读和探讨所得,在学案上整理、写下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交流学习成果,谈学习的感受。

  3、共同归纳学习成果,让学生形成必要的笔记。

  4、教师强调:这些成果都是同学们自己在阅读和探讨中自己收获的,而不是老师讲给的。

  五、语言运用训练

  课后题二、三题。

  六、作业

  1、基础作业:

  ⑴ 生字词抄写、生字注音,重点词语的解释;

  ⑵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说……”仿写;

  ⑶ 雪地捕鸟仿写:动词的准确运用。

  2、拓展阅读:练习册课外文段阅读。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 10

  【教学目标】

  1、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用阅读通用学案,留给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阅读体验,再在讨论阅读所得中学会参与、表达、倾听与讨论,获得自己的阅读成果。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理解作品内容,领会文章主旨,鼓励独特见解,引导明确:从自由自在的嬉戏到接受学校教育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成长阶段,都一样的值得珍惜。

  3、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4、揣摩作者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指导学生写作,能在记叙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学生地主题阅读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2、对文章主旨的主体领悟。

  3、准确的表达。

  【教学难点】

  1、学生讨论阅读所得,形成自己的阅读成果。

  2、准确表达的训练与运用。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学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阅读方法指导与学生对作品的主体阅读与体悟。

  〖教学程序

  一、通用阅读指导

  目的:重新明确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要求和程序,为生成性阅读做好准备。

  1、二步自读法指导及阅读要求。

  2、分发学案。

  3、重申学案填写的方法。

  二、生成性阅读

  目的: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宽松、没有太多的事先束缚的状态下,获得对本文文本阅读的第一手经验。

  1、学生开展主体阅读,理解文本,感悟主题,揣摩表达,收集所得,提出疑问,自述理由。

  2、碰到困难与周围同学交换意见或向老师求助。

  3、教师巡视,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碰到的难题。

  4、完成阅读后,与周围同学交流阅读所得,探讨问题。

  5、完成学案相关内容的.填写,要注意味自己的观点准备理由,等待下节课参与全班的讨论。

  三、阅读思路的拓展

  目的:根据本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采用双向互动对话式阅读的方法,拓展阅读思路,开展更深层次的主体阅读活动,为下一课时的讨论和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作更充分的准备。

  1、教师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运用猜测、联想、换位思维等方法,估测本文的写作内容、顺序安排和主要写法。

  2、学生讨论。

  3、归纳结论:

  ⑴ 从标题上看,作者必须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地点转移顺序来安排写作内容,重点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各自的样子和生活状况;两者之间必须安排过渡,过渡段要交代转移的原因;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有可能形成对比。

  ⑵ 从上面的猜测可以看出,阅读本文,应先从整体上掌握4个问题:百草园的样子和生活?三味书屋的样子和生活?为什么到三味书屋?作者力图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课外围绕猜测获得的结论,作进一步深入的阅读,准备下课时交流阅读所得,参与讨论,收获自己的阅读成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交流阅读所得、讨论读后疑问、整理各自领悟、收获到的阅读成果;

  2、进行语言运用训练。

  〖教学程序

  一、交流阅读所得,探讨对文本的整体理解

  1、出示上课时学生归纳所得的对文章整体把握必须首先解决的4个问题:

  ⑴ 百草园的样子和生活?

  ⑵ 三味书屋的样子和生活?

  ⑶ 为什么到三味书屋?

  ⑷ 作者力图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交流阅读所得。

  3、对有不同看法的结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要充分地给学生时间探讨,不能急于下结论。

  4、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的是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悟解,要借助课后第一题,引导学生明白:从自由自在的嬉戏到接受学校教育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成长阶段,都一样的值得珍惜。

  这是最基本的底线。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可以保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观点,教师要允许这种不同理解的存在。

  二、交流阅读所得,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独特领悟

  1、学生说出自己认为文中写得精彩成功的地方,或说出觉得作品写得失败的地方要求说明理由。

  2、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做到:一是引导学生说透,二是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讨论百草园物事、雪地捕鸟、痛别百草园三个文段中语言运用技巧和情感色彩的表达的作用,达成第3、4个教学目标。

  3、对精彩之处多形式朗读。

  三、讨论阅读中产生的疑问,激励深入或拓展式的探讨

  1、学生说出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并陈述自己的理由,或陈述自己对答案的猜想。

  2、教师引导、激励学生参与探讨,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来碰发学生对作品的进一步解读;对学生实在莫衷一是的问题,教师可作适当点播;对课堂上解决不了,又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充分肯定,并且存疑,激发学生课外进一步寻求答案。

  3、教师在本环节中要高度注意,随时根据学生的问题和讨论的情况,判断、选择、生成新的学习点,并引导学生探讨学习。

  四、归纳形成结论

  1、学生整理阅读和探讨所得,在学案上整理、写下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交流学习成果,谈学习的感受。

  3、共同归纳学习成果,让学生形成必要的笔记。

  4、教师强调:这些成果都是同学们自己在阅读和探讨中自己收获的,而不是老师讲给的。

  五、语言运用训练

  课后题二、三题。

  六、作业

  1、基础作业:

  ⑴ 生字词抄写、生字注音,重点词语的解释;

  ⑵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说仿写;

  ⑶ 雪地捕鸟仿写:动词的准确运用。

  2、拓展阅读:练习册课外文段阅读。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 11

  教学目标:

  1、整体感受,先整体把握结构,后整体感受内容,呼应练习一。

  2、重点品味、体会景物和行为描写准确、真切、生动的表达效果,总结学习借鉴,呼应统习二。

  3、引导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力所能及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深化学习,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着力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感受其景其情其意,培养主体意识、合作与探究精神。

  2、难点:描写三味书屋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适当感知即可,无须深究。

  教学方法:

  采用"活动式"教学法。用重点词语对应寻找活动,快速把握整体结构;用"听-读-思-议"四步活动,整体感受内容;用"做""演"的体验活动辅助重点把握与难点化解。

  课前准备

  ①查工具书读准音

  ②读顺文,尤其是引用的古文。

  ③读懂义,指文章大意,圈出感兴趣的内容。

  整体感知

  导语

  1、检查预习

  下列加横线字该怎么读?(以多媒体显示,或用实物投影显示。学生认读后配上注音)

  确凿 菜畦 蟋蟀 缠络 觅食 竹筛 渊博 鼎沸 倜傥 书塾

  2、听读活动

  (1)听的要求与策略(多媒体显示)。

  ①文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哪些是写"百草园"的?哪些是写"三味书屋"的?请边听边划出对应词语,如"百草园""三味书屋",将课文作结构划分。

  ②你在预习时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描写所寄托的思想感情,已有初步感受,请再听听老师的诵读,进一步加深感受。

  (2)读的要求与策略

  教师在钻研教材,把握特点基础上,为课文选配适当的背景音乐,范读力求做到:音(清晰、准确、优美)的示范,韵(白话与文言的不同风格)的呈现,情(欢快与苦闷)的感染,意(天真、雅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的导引,发挥教师范读的多重隐性教育功能。这种面对面的互动是其他名人的诵读录音替代不了的。

  3、思考活动

  (1)学生活动要求:将自己读的感受与听老师读的感受结合起来,思考听读前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2)教师辅助策略:启发学生用视读法,浏览重要段落,然后结合思考练习一,作出选择。可以赞成其中一说,推翻自己重立一说更为可贵。巡视课堂,及时帮助解决思考中的疑难问题。

  4、交流活动

  (1)关于结构切分

  明确:第l-8自然段写百草园的生活,第10-24自然段写三味书屋的生活,第9自然段是两部分的过渡。因为第9自然段落笔在对百草园的.留念,过渡段放在前部分为好。

  (2)关于"思想感情"的整体感受

  引导:"百草园"里充满欢乐,这是出自孩子的天性。请女同学齐诵第2自然段,男同学齐涌第7自然段,品一品是不是这种感觉。(齐诵)"三昧书屋"内枯燥乏味,也是孩子自由好动的天性逆反。下面分角色诵读第17-23自然段,悟一悟是不是这种意味。(一人读解说性文字,一人读先生话语,一人读我的文字,齐读"大家"的内容;要求读出个性,读出情趣。)(诵读)有空就溜出去玩,老师发火了,便扯着喉咙,各读各的书,虽调皮而可爱,说枯燥也有趣。私塾先生读书的声音、模样,也很有趣。总体看,乐也好,苦也好,都凝聚着天真调皮的童心稚趣,它们共同组成了鲁迅挥之不去的甜美回忆。因而,文章前后两部分内容貌似对立,实则统一,思考练习一的第三种意见为好。

  (站在孩子角度参与活动,对其他见解,有偏执的引导,合理的肯定,有创意的表扬,促成自由争鸣的"场效应"形成,使课堂出彩。)

  (以上为第一课时主要教学活动)

  5、品析活动

  (1)预习要求:见"练习"二、三题的具体内衣

  (2)活动形式:合作竞争。在个体全面预习的基础上,临时分成三个学习小组,抽签选定三个重点段的阅读。选定学习组长,组长主持组内的交流,集思广益,形成最佳解读;然后分组展示解答成果并接受其他组的质疑,看谁完成的又快又好。如何展示,由各小组设计,可选代表用语言汇报,可设计游戏演示(如捕鸟的过程),但须以美读为基础,使活动中书声不断。

  (3)活动引导

  关于第2自然段的重点品析

  ①用词的准确性及其表达效果(学生活动之后多媒体显示)。

  A、色彩:碧绿、紫红、黄。

  B、形状:肥胖、高大、臃肿。

  C、声音:长吟、弹琴。

  D、味道:又酸又甜。

  E、动作:伏、窜。

  有色有声 有滋有味 春夏秋冬 乐趣无穷

  ②仿写因情而评,把握句子特点,表达效果好,即肯定表扬。

  关于第7自然段的重点品析

  ①用词的准确性及其表达效果(学生活动之后,媒体显示)。

  A、动词:扫、支、撒、系、牵、看、走、拉、罩。

  B、效果:过程清楚、真切、生动,蕴含喜爱之情与顽皮天性。

  ②游戏写作展示。

  可以动作表演的形式,可以语言表达的形式,两种兼具更好。教师评定宜持欣赏、鼓励、表扬的态度。

  关于过渡段的重点品析

  ①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②流露的感情:对百草园的喜爱、留恋(再次引导全班同学揣读"不能……了"。两个"Ade"、两个叹号内容,加深感悟),对三味书屋的畏惧(再次引导揣读"最严厉""无从知道"等内容,加深感悟)。

  ③物名前加"我"的表达效果:表示亲密,体现童心童趣。

  活动总结

  (1)活动方式:教师提出课堂总结的方向,放手让学生学会总结。

  ①主题方面:作者通过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②技巧方面:在写作上有哪些方法值得学习?

  (2)规范结论:

  主题: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的举动和欢乐的心理。

  技巧:抓住景物特点,从形、声、色、味、动作等多方面去描写有着情感去表现。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 12

  【教学重点】

  学习重点应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园”。即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这一部分。只有深刻体味到在“百草园”这个自由广阔的天地里能够享受到无穷乐趣这一点,才能进一步理解“三味书屋”单调、沉闷、枯燥的生活是怎样束缚和摧残着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的。

  【教学难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3、理解结尾的话。

  4、理解行文中叙述口吻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2、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3、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学习方法】

  朗读法、感悟、品味、交流。

  【课前准备】

  1、读准“读一读”中的字音。

  2、自看并理解注释中的词语。

  3、阅读课文,质疑。

  4、思考:探究与练习。

  【课堂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学生已学过回忆鲁迅的作品《一面》,可以用提问回忆的'方法回顾已学过的有关鲁迅的知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2、导语:

  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里面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感情,阅读时要细心品味;文章写景状物、叙事写人真切具体,要注意揣摩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

  三、学习文章结构

  1、提问: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讨论并归纳: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从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提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讨论并归纳:

  ⑴百草园:从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⑵三味书屋:从“出门向东”到完。

  ⑶过渡段:第9自然段。

  3、提问: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讨论并归纳: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四、学习景物描写

  4、提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讨论并归纳:(老师提示引导并归纳)

  ⑴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⑵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内容)

  形:肥胖、高大、臃肿、小球。

  声:长吟、弹琴。

  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鸣蝉。

  秋景:蟋蟀的叫。

  ⑶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再由高到地写动物;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

  ⑶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确是儿童的乐园。

  5、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写景的妙处。

  五、学习民间故事和冬天的百草园

  1、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的是什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可让学生简要复述和评论这个故事。

  2、问: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讨论并归纳: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下面一段写的是什么?

  写的是冬天的百草园。

  4、冬天的百草园最有趣的是什么事?

  5、捕鸟。

  6、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讨论并归纳: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六、小结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七、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段。

  2、“百草园”里,作者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是“学校生活”。“三味书屋”直接写了“学校生活”。试预习“三味书屋”部分,分别找出两部分中“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并加以对比,结合完成文后练习一。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 13

  一、教学目标

  1.采用默读的方式,一气读完文章,了解课文大意,能够用表格的形式归纳内容要点。

  2.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味关键语句,感受百草园之乐和三味书屋之乐。

  3.试着站在小鲁迅和大鲁迅的视角,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字里行间去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试着采用默读的方式,不分心,不停顿,一气读完文章,了解课文大意。

  2.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感受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美好与快乐。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笔下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不是枯燥无味,而是快乐的。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情感。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默读法、朗读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在课文解读中,教师要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课文比较长,学生初步学习默读,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和足够的默读时间,教师也要耐心等待学生阅读完整篇文章。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总是怀念美好的童年,童年的快乐、童年的苦涩、童年的惊心动魄。大作家鲁迅被誉为“民族魂”,他有过怎样的童年时光?让我们阅读课文,看看小时候的鲁迅玩些什么,学些什么,想些什么。他和你有相似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引发共鸣,激发阅读兴趣。

  (二)默读感知

  1.默读提示。

  默读是一种很重要的读书方式,与朗读相比,默读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默读时,请大家注意:“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如果遇到生字生词,可以猜读或者暂时跳过去。默读有字数的要求,每分钟要到达五百字。我们可能暂时还到不了这个速度,但可以试着使用这种读书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2.默读课文。

  本文共两千五百多个字,大约需要五六分钟。

  【设计意图】教师明确默读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归纳能力。

  3.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结构。

  (1)本文的题目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过文章,再看看题目,你从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文章标题用“从……到……”的句式,点明全文写了两个地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一个是自由玩耍的地方,一个是读书学习的地方。)

  (2)请你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句。(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

  (3)文章是怎么把这两个部分连接起来的?(文章采用承上启下的过渡,即课文第九段。)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结构,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和段落,为快速把握文章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内容探究:百草园──我的乐园

  1.写一写。

  请你再次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的内容要点,并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预设:

  提示:学生梳理内容要点容易遗漏,教师提醒学生逐段梳理。难点可能在情感的概括,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完善此表。

  2.比一比。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哪里的生活有乐趣?

  【设计意图】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形成对照,乍看当然是百草园有乐趣。顺利引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3.找一找。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预设:

  景物之乐:看看、摸摸、听听、爬爬、吃吃、捉虫子、拔何首乌等。

  人事之乐:“我”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但从没有见过美女蛇。

  “我”跟闰土的父亲学捕鸟,“我”却不大能用。

  4.读一读。

  (1)场景再现──美女蛇的神秘奇异。

  朗读这段文字,哪些内容是长妈妈在讲?哪些是小鲁迅在听?长妈妈为什么给小鲁迅讲这个故事呢?想象这个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领会、体验当年小鲁迅听长妈妈讲故事的时候,无尽的想象带来的快乐。

  (2)内心展现──雪地捕鸟的惊心动魄。

  雪地捕鸟是百草园生活中的一件大乐事。你能体会一下小鲁迅雪地捕鸟时的心情变化吗?读书时,请你用声音的轻重缓急表达出来。

  教师带学生重点学习雪地捕鸟过程中动词的准确适用,抓住关键词句做分析。

  【设计意图】提示学生要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感受捕鸟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期待、紧张、兴奋、遗憾,体验动手实践的快乐。

  5.议一议。

  请你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百草园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

  示例:

  概括性词语:有趣。

  依据: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充满了乐趣。碧绿的菜畦,看着就让人喜欢了;紫红的桑椹,味道一定美极了;还有低唱的小虫子,声音多么美妙。更有趣的是荒草中有美女蛇,下过雪还可以捕鸟,这是一个有趣的百草园。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感知课文内容,弄懂大意,了解文章的结构,培养学生梳理和概括的能力。

  (四)情感探究:三味书屋──深切的怀恋

  1.三味书屋──失去乐园的怀恋和恐惧。

  (1)朗读课文第九段: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可“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

  (2)说说作者内心的情感。

  预设:

  文章说“不知道为什么”,然后三个“也许是因为”的连用,从一个小孩子的'心里猜测,写出了我后悔在百草园里淘气、搞破坏,更害怕去那个陌生的地方。把百草园里的一草一木当做朋友,全是深切的怀恋。

  2.三味书屋──“后园”里的偷来的快乐。

  (1)三味书屋──枯燥无味。

  有同学说感受到三味书屋的生活很枯燥。

  示例:

  概括性词语:枯燥。

  依据:在第九段中,作者用三个“也许”表明自己被送到三味书屋是因为干了坏事而受到惩罚,学生问老师“怪哉”老师也不会告诉学生,就只是让学生读书,在这里的生活真是枯燥得很。

  (2)三味书屋──你怎么看?

  示例:

  概括性词语:快乐。

  依据: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可以偷偷跑到后园去折腊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如果被老师发现了,大家就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然后是听着老师入神的读书声而继续游戏。这里虽然没有百草园自由,但也有快乐。

  3.三味书屋──真正的快乐在哪里?

  (1)默读“我就只读书……终于到七言”。挖掘书屋生活真正的快乐。

  (2)学业的进步才是真正的快乐。

  预设:

  “我就只读书”的生活也快乐:学习生活很充实,老师对“我”的态度从“严厉”到“好”起来,读的书多起来,对课的字也加起来,“终于到七言”。学业的进步是一个学生真正源于内心深处的快乐。

  【设计意图】这段文字,是老师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内容。读懂此处,恐怕才算明白了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真情感:快乐、自豪而又怀恋,对老师也很有感激之情。

  4.三味书屋──深切的怀恋。

  (1)假如你是小鲁迅,你觉得百草园的生活有趣味还是三味书屋的生活有趣味呢?

  (2)假如你是大鲁迅呢?

  【设计意图】在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以后,深入到作者的内心深处,感受作者传达的美好情感,获得人生的有益启示。

  (五)课堂小结

  每个长大了的人,都对童年的生活有着特殊的感情,温暖而又快乐。愿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童年放在记忆中好好珍藏。

  (六)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生字词语:按照田字格规范抄写,注意笔顺。

  2.默读《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注意阅读的速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并把课文内容讲给父母、亲人听。

  【设计意图】1.重视汉字的书写规范。

  2.熟习默读,了解文章大意,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 14

  一、课前创设情境

  欣赏音乐罗大佑的童年

  二、上课过程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用左手摩擦右手,然后攥起右手然后放开,看有东西吗?

  生:没有。

  师:这就对了,这就是游戏,童年的鲁迅也喜欢游戏,今天我们就一块看一下鲁迅喜欢玩什么样的游戏,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从百草到三味书屋》。

  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假如童年鲁迅邀请你到他家做客,并和你一同浏览百草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生浏览课文后思考可以和同桌讨论,然后四人一组交流。

  班上交流:

  生1:我选择冬天去,因为可以玩雪并且能捉麻雀。

  师:好,现在我考考你,在百草园里怎么捕麻雀,不准看课本,其他同学听一听,他的方法行不行?

  生1:用一截木棍支起一个筛子,在筛子下面撒些谷子,用绳子拴着木棍远远的拉着,看到麻雀走到筛子底下,一拉就能罩住麻雀。

  师:你们觉得这种办法行吗?

  生2:应等雪下得大一些,麻雀找不到吃的时,扫出一块空地,放谷子太浪费,用秕谷就行。

  师:经过这两个学生的合作同学们满意了吗?

  生(齐声):满意了。

  师:好,下面把刚才同学说的动词划出来,同学们要养成及时划出重点的习惯,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福楼拜曾经说过表达某一个动作只有一个动词最合适。同学们齐读一下这一段,注意划出的动词要重读。

  生齐读第7自然段。

  师:我建议同意冬天去百草园的同学经常与鲁迅联系,下雪时好去游百草园。

  生边笑边点头。

  师:同学们继续说出自己的选择。

  生:我想春天去,因为春天百草园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有很多美景。

  师:请你找出描写美景的句子,读一下。

  生读第2自然段。

  师:春天的有,春末夏初的也有,你春末夏初去最好。

  师:其他同学继续说。

  生:我想秋天去,因为秋天可以吃桑葚。

  师:桑葚是什么时候成熟?

  生齐声:春末夏初。

  师:对,我建议你们组和刚才一个组都在春末夏初去。

  生:我们想秋天去,因为秋天可以捉蟋蟀和蜈蚣。

  师:好,看来百草园春夏秋冬景色不同,趣味无穷,随时都可以去。

  我给大家读一段,大家感受一下怎么样?(师随便读而且删掉一些形容词)

  生评价(此环节较好,让学生给自己知错,自学生以自信,让学生感受到了民主平等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生:你读的不怎么样,没读出感情。

  师:应怎样读出感情,你示范一下。

  生有感情的读。

  师:你读得真好,读出了作者那种轻松愉快的感情,我一定向你学习。

  生:你如果声音大一些,感情再丰富一些会更完美。

  师:谢谢你给了我鼓励,更完美说明你觉得我读得还可以。

  生:“单是……弹琴”应读的快乐些

  师:好,你示范一下。

  生读。

  师:你读得确实很好,重音很突出。

  师:你们觉得我有读错的地方吗?

  生:有,你落掉了“碧绿”、“光滑”、“高大”、“紫红”“肥胖”等一些词语。

  师:可是按我刚才读的也能把想要介绍的都介绍了,为什么还要加上这些词?

  生:那样不生动,影响了我们的心情。

  师:对不起,我这样读让你感受不到那种轻松快乐的心情,我一定改,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呀”!

  师再读(按原文有感情的读)

  师:这样可以了吗?

  师:我会继续努力的。就让我们带着自豪、快乐、喜悦的心情齐读一下本段。

  师:老师提醒大家晚上在百草园需要注意,谁能帮忙提醒一下?

  生读美女蛇传说的一段。

  师:我们是不是就不能去了?

  生:没事,那只是个传说。

  师:对,因为百草园太吸引人了。我曾经到过百草园,拍了很多照片。

  屏显照片,其中覆盆子的图片很突出。

  师:读一下描写覆盆子的句子。

  生读。

  师:其中“攒”字用的非常好,他的弟弟周作人曾经对这个字作了评价

  师:随着时间的流逝,鲁迅到了上学的年纪,在告别百草园时有怎样的心情,找有关句子读读。

  生读第9自然段过渡段。

  生:留恋。

  生:疑惑。

  师再读句子。

  生:害怕。

  师:书塾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猜一下。

  生:自由快乐。

  生:枯燥的。

  生:可能不如百草园有趣,但可以学到知识。

  生:无聊的,因为“三味”指的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师:哎呀,这位同学知识真丰富!刚才同学们说的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枯燥无味,一种是自由快乐的,到底是怎样呢?请大家自己去看一下。(快速发下课文描写三味书屋生活的部分,课前发的是课文的前一部分)

  (本环节充分显示了老师的智慧,能够激发学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让学生迫不及待的去阅读)

  读完后交流.

  师:说一下文章写的和你想象的一样吗?你觉得三味书屋怎么样?

  生:老师的知识非常渊博.

  生:感觉到三味书屋很严厉,有戒尺,并且有时还罚跪.

  生:和我想象的差不多,因为前面有交待,这是全城最严厉的私塾.

  师:这里是不是真的经常打手心,隔三岔五的就罚跪?

  生:不是,因为文中有交待“有戒尺但不常用”。

  师:对,这里既严厉又宽松,先生还是比较温和的,在三味书屋的隔壁还有一个私塾,先生很严厉经常打学生的手心,而寿镜吾老先生既严厉又温和,还是一个比较好的老师。

  生:和我想的'不一样,这里虽然严厉但是也有自由,鲁迅会苦中作乐,在私塾里还能捉苍蝇喂蚂蚁。

  师:对,在这里不可能像百草园一样无拘无束,是从顽童到学童的变化。

  生:和我想的差不多,我可以从五言对到七言,学到很多东西。

  生:鲁迅家里不富裕,没有纸,在这里可以画画。

  师生同笑。

  师:鲁迅十三岁之前家庭还是比较富裕的,他在私塾里画画并不是乱画还是有节制的,要不他能学到那么多知识吗。

  生:我觉得先生有点怪,问他问题却不会答。

  师:问的问题不解答,问的什么问题?

  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师:你能解答吗?

  生:读注释

  师:纠正读音“东方朔shuò”.

  师:我觉得你这种说法不科学,如果我正在上课,学生提出无关问题,我也不会答。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三味书屋虽然单调毕竟能学到东西,还可以偷偷出去玩,像有的学生说的可以苦中作乐,而且培养了一个兴趣,什么兴趣?

  生:齐读句子

  师:介绍鲁迅后期美术,童年的兴趣应该保护好,它就像一粒种子,不经意间就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师:我们可以把卖掉绣像的句子去掉吗?

  生:不能,讲出了绣像现在的下落。

  师:对,他是表示惋惜,不仅惋惜绣像更是留恋当时的生活。

  师:好,我们的游览结束了,我想采访一下同学你有什么收获?

  生:鲁迅的童年是美好的。

  师屏显在三味书屋拍的照片,讲到了鲁迅的座位有一次调换(从可钻出去的大洞换到了一个角上,为了不受出去玩的同学的干扰)

  最后师屏显感受。

  下课!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 15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我们的欢乐与回忆。今天,我们就跟随鲁迅先生的脚步,一起走进他的童年乐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生:百草园里有很多有趣的植物和动物,还有美女蛇的故事。三味书屋里有先生、学生读书的场景等。

  三、品读百草园

  1.师:请同学们再次阅读描写百草园的段落,说说百草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百草园很有趣,有很多好玩的东西。

  生:百草园充满生机,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

  2.师: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百草园的有趣和生机呢?

  生:“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句话写出了百草园里有很多好看的植物和好玩的动物。

  师:很好,这句话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百草园的丰富多彩。还有其他语句吗?

  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句话把油蛉和蟋蟀当成人来写,很有趣。

  师:对,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百草园的生机与活力。

  四、解读三味书屋

  1.师:三味书屋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请同学们阅读描写三味书屋的段落,说说你的感受。

  生:三味书屋很严肃,先生很严厉。

  生:三味书屋也有一些有趣的`地方,比如学生们可以在后园里玩。

  2.师: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三味书屋的严肃和先生的严厉呢?

  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这句话可以看出先生很严厉。

  师:不错,那三味书屋有没有有趣的地方呢?

  生:“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这句话写出了三味书屋后园的有趣。

  五、总结拓展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童年的欢乐与美好。请大家课后再读一读这篇课文,体会鲁迅先生的情感。同时,也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趣事,写一篇小短文。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 16

  一、导入

  师:童年是一首纯真的歌,童年是一幅多彩的画。每个人的童年都有难忘的回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看看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有着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思考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朗读课文。)

  生: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包括在百草园的快乐时光和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三、赏析百草园

  1.师:百草园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请同学们默读描写百草园的段落,画出你觉得有趣的语句,并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默读,圈画语句。)

  生:“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句话写出了百草园里有很多美丽的景物。

  师:你说得很对。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百草园的丰富多彩。还有其他有趣的语句吗?

  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句话把油蛉和蟋蟀当成人来写,很有趣。

  师:非常好。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百草园的生机与活力。

  2.师:除了这些有趣的'景物,百草园里还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呢?

  生:可以听美女蛇的故事。

  师:对,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的色彩。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呢?

  生:为了增加百草园的趣味性。

  生:也可能是想表达对童年的怀念。

  四、走进三味书屋

  1.师:三味书屋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请同学们阅读描写三味书屋的段落,说说你的感受。

  生:三味书屋很严肃,先生很严厉。

  生:但是也有一些有趣的地方,比如学生们可以在后园里玩。

  2.师: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三味书屋的严肃和先生的严厉呢?

  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这句话可以看出先生很严厉。

  师:那三味书屋后园的乐趣又体现在哪里呢?

  生:“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五、总结升华

  师: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童年的两个不同的世界——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百草园是一个充满生机与乐趣的乐园,三味书屋则是一个严肃又不失趣味的读书之地。鲁迅先生用他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他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希望同学们也能珍惜自己的童年时光,留下美好的回忆。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 17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的童年有哪些美好的回忆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看看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二、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朗读课文。)

  生:百草园里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比如植物、动物,还有美女蛇的故事。三味书屋里有先生和学生读书的场景。

  三、探究百草园

  1.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百草园的乐趣。请同学们默读描写百草园的段落,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并说说你的理由。

  生:“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它写出了百草园里有很多美丽的景物和有趣的动物。

  师:这句话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百草园的美景和趣味展现得淋漓尽致。还有其他同学喜欢这句话吗?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我觉得这句话的描写很生动,让我仿佛看到了百草园的样子。

  2.师:百草园里除了这些美景和动物,还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呢?

  生:可以听美女蛇的故事。

  师: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呢?

  生:为了让百草园更有趣。

  生:也可能是想表达他对童年的怀念。

  四、解读三味书屋

  1.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三味书屋。请同学们阅读描写三味书屋的段落,思考:三味书屋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生:三味书屋很严肃,先生很严厉。

  生:但是也有一些好玩的地方,比如后园。

  2.师: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三味书屋的严肃和先生的严厉呢?

  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这句话可以看出先生很严厉。

  师:那三味书屋后园的乐趣又体现在哪里呢?

  生:“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五、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鲁迅先生的童年既有百草园的欢乐,又有三味书屋的严肃。你的童年又有哪些难忘的回忆呢?请大家课后写一写自己的童年趣事,与同学们分享。

  六、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感受了他童年的欢乐与美好。希望同学们珍惜自己的童年时光,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 18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我们的欢乐与回忆。今天,我们就跟随鲁迅先生的脚步,一起走进他的童年乐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生:百草园里有很多有趣的植物和动物,还有美女蛇的故事。

  生:三味书屋主要写了读书的生活和先生的形象。

  师:很好,同学们概括得很准确。课文先写了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后写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三、品读百草园

  1.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描写百草园的部分,找出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并说说理由。

  生:我觉得“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句话很有趣,作者用了很多形容词来描写百草园的景物,让人感觉百草园很美。

  师:说得很好,这段描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百草园的生机勃勃。还有其他同学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我喜欢美女蛇的故事,很神秘,让人有点害怕又很想听下去。

  师:这个故事确实为百草园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那大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呢?

  生:可能是为了增加百草园的趣味性。

  生:也可能是想表现童年的好奇和幻想。

  2.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百草园是鲁迅先生童年的乐园,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充满了生机与乐趣。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再次感受百草园的美好。

  (学生朗读课文。)

  四、感悟三味书屋

  1.师:接下来,我们走进三味书屋。请同学们默读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思考: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怎样的?

  生:三味书屋的生活比较枯燥,每天就是读书、背书。

  生:但是也有一些有趣的地方,比如学生们可以在后面的小园子里玩。

  师:大家说得很对。三味书屋的生活虽然相对枯燥,但也有一些别样的乐趣。

  2.师: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先生的语句,说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从这里可以看出先生很有学问。

  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比较仁慈。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先生既有传统私塾先生的威严,又有一定的仁慈之心。

  五、总结拓展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百草园的快乐和三味书屋的别样经历,都成为了他人生中宝贵的财富。请大家课后再读一读这篇课文,体会鲁迅先生的文字魅力。同时,也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写一篇小短文。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 19

  一、导入

  师:童年是一首悠扬的歌,总是让人回味无穷。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为我们展现了他的童年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充满童趣的世界。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朗读课文。)

  生:课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小时候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

  师:非常准确。那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百草园很有趣,有很多好玩的东西。

  生:三味书屋有点严肃,但是也有一些好玩的地方。

  三、精读百草园

  1.师:现在我们先来品读百草园的部分。请同学们找出描写百草园景物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我感受到百草园很美,有很多不同的景物。

  师:对,这段描写非常生动,作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百草园中的各种景物。还有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百草园很有生机,有很多小动物在里面。

  师:很好,百草园确实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那作者在百草园里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生:可以捉蟋蟀、找蜈蚣。

  生:还能听美女蛇的.故事。

  2.师: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这个故事,感受一下其中的神秘氛围。

  (学生分角色朗读。)

  四、研读三味书屋

  1.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三味书屋。请同学们默读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思考:在三味书屋,鲁迅先生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

  生:每天要读书、背书,很枯燥。

  生:但是也可以在小园子里玩,还能画画。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虽然相对枯燥,但也有一些小小的乐趣。

  2.师: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先生的语句,分析一下先生的形象。

  生:“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先生看起来很有学问。

  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先生不是很严厉。

  师:大家分析得很到位。先生既有传统文人的儒雅,又有一定的慈爱之心。

  五、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了乐趣。你的童年有没有类似的地方呢?请大家课后写一写自己的童年趣事,与同学们分享。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 20

  一、新课导入

  师:童年是一幅绚丽的画卷,每个人的童年都有独特的色彩。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看看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有着怎样的故事。

  二、课文朗读

  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感受鲁迅先生的文字魅力。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学生朗读课文。)

  三、分析百草园

  1.师:读完课文后,我们先来看看百草园。请同学们找出描写百草园景物的段落,读一读,并说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生:“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向云霄里去了。”这些景物颜色鲜艳,形态各异。

  师:非常好。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百草园的美景。那在百草园里,鲁迅先生都有哪些有趣的活动呢?

  生:可以捉虫子、拔何首乌。

  生:还能听美女蛇的故事。

  师:这些活动充满了童趣。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也体现了鲁迅先生童年的好奇心。

  2.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百草园的段落,读出其中的趣味和生机。

  (学生朗读。)

  四、解读三味书屋

  1.师:现在我们来看看三味书屋的生活。请同学们默读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思考:三味书屋的学习环境是怎样的?

  生:三味书屋比较严肃,有很多规矩。

  师:对,三味书屋是传统的私塾,有一定的.规矩和约束。那在这样的环境下,鲁迅先生有没有找到一些乐趣呢?

  生:可以在小园子里玩。

  生:还能画画。

  师:是的,即使在相对枯燥的学习环境中,鲁迅先生也能找到一些乐趣。这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态度。

  2.师: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先生的语句,分析先生的性格特点。

  生:“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先生看起来很有学问。

  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先生不是很严厉。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准确。先生既有传统文人的风范,又不失慈爱之心。

  五、总结拓展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百草园的快乐和三味书屋的别样经历,都成为了他人生中宝贵的回忆。请大家课后写一篇短文,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与鲁迅先生的童年进行对比。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原文03-18

鲁迅与三味书屋的故事07-2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09-0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01-1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阅读理解11-0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09-1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经典)04-23

有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01-0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