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穷人》同步练习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只要有考核要求,就会有试题,试题有助于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大家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下《穷人》同步练习,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
澎湃(pài bài) 勉强(qiánɡ qiǎnɡ) 刮断(ɡuā ɡuǎ) 仍旧(rēnɡ rénɡ) 模样(mé mú) 忐忑(tǎn tán)
二、区别字组词。
舱 ( )
航 ( )
怒 ( )
恕 ( )
忧 ( )
优 ( )
撕 ( )
嘶 ( )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寒风( ) 波涛( ) 神情( ) 脸色( ) 天气( ) 心情( )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忧愁担心。 ( )
2、遇事不利;遭遇不好。 ( )
3、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 )
五、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皱( ) 勺( )
2、描写动作的词:________________
3、描写神态的词: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中的“你”指的是 ,“他们”指的是 ,“死人”指的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渔夫觉得“是个问题”,是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渔夫经过认真考虑,决定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市》语文同步练习
【本课重点】
《山市》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山市的出现分三个阶段:初现孤塔宫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楼出现。结尾照应开头。“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难得一见,此是作者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所写,令人回味无穷。
【基础练习】
1.《山市》选自《 》,作者 , 代 家。
2.给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相顾惊疑。( ) A.照顾 B.看 C.拜访
(2)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 A.像 B.若干 C.如果
(3)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 A.细小 B.值得 C.匆匆
(4)惟危楼一座。( ) A.危险 B.危害 C.高
3.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恒(经常)不一见 相顾(看)惊疑
B.始悟为(成为)山市 以(用)亿万计
C.惟(只有)危楼一座 则明(明显)渐少
D.或凭(凭借)或立 与世无别(差别)
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D.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5.判断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
(2)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
【拓展阅读】
1.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遮蔽)
B.不能复分别。(分辨)
C.妻始时恒答言“见”。(永恒)
D.绐云“不见”。(哄骗)
(2)翻译句子:
①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②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3)楚人的妻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不见”的?“默然大喜”表现了楚人怎样的心态?
(4)楚人真的能隐形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故事。
3.读读蒲松龄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创作风格。
4.下面是某旅游景点的一则告示,仔细阅读后请说出它的含义。并模仿它的表现手法,为保护学校的草坪拟写一则告示。
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火眼金睛】
1.改正下列各句中使用不当的词语:
(1)纸上的字迹很含糊,看不清楚。
(2)大家采用课余时间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3)知错就改的态度是准确的。
(4)小明做了好事,他妈妈逢人便夸耀他。
精析:(1)句中“含糊”的意思是表达不清,应该用“模糊”。(2)句中“采用”应该改为“利用”。(3)句中“准确”应该改为“正确”。(4)“夸耀”应该改为“夸奖”。
【学习预报】
1.自主探究。
(1)这篇散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你读了有哪些感受?划出你不理解的语句,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
(2)鲁迅对待自己错误的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对于鲁迅,你还了解什么,同过请教师长,去图书馆查资料或者上网搜索的方式,更全面地了解鲁迅。
(3)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亲情”,读完《风筝》,你觉得这篇散文的主题还有没有其他的解读?
20. 山市
【基础练习】
1.略。
2.(1)B (2)A (3)C (4)C
3.A
4.C
5.(2)夸张 (2)比喻 (3)排比
【拓展阅读】
1.(1)C
(2)①于是在树下仰面摘取树叶——螳螂侦察等候捕蝉用的那片遮蔽自己的树叶,而摘取它。
②携带树叶来到市场上,当面拿别人的东西。
(3)被楚人问得不耐烦的时候哄骗了他。“默然大喜”表现了楚人自以为找到了一种不劳而获的途径而沾沾自喜的心态。
(4)不能。他是一个妄图掩盖自己的罪行,贪婪而愚蠢的人。
2.略。
3.略。
4.略。
猫的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相称________ 消耗________ 蜷伏________ 娱乐________
惩戒________ 屋脊________ 叮咛________ 凝望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nüè________待 yuān________枉 懒duò________ 鸟lónɡ________
biàn________诉 sǒnɡ________恿 安xiánɡ________ 乞ɡài________
3.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________,可怜这两个月来相伴的小侣!
②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________。
③妻常常________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④它很________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A.酸辛 预兆 叮嘱 悲愤
B.酸楚 预警 叮咛 悲楚
C.酸辛 预警 叮嘱 悲楚
D.酸楚 预兆 叮咛 悲愤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班级不但信任他,而且连以前反对过他的其他班级也信任他了。
B.照片拍得好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深刻的思想认识、较高的艺术修养所决定的。
C.应该尽量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被全体同学掌握,特别是普通班级一定要提高教学质量。
D.经过刻苦训练,在奥运选拔赛上他轻松晋级,成为这个项目第一个取得奥运会参赛资格的人。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调查 风调雨顺 B.筹备 一筹莫展
C.缅怀 触目伤怀 D.赔偿 得不偿失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新春将至,一场罕见的大雪席卷南方。大批战斗在抗灾一线的人们,徒步于深雪之中,运送物资;________。他们恪尽职守、无私奉献,________,让节日充满温情与感动,让雪灾中的中国祥和温暖。
A.攀爬于电杆之上,检修线路 严冬的冰雪、灾难的阴影被驱散了
B.攀爬于电杆之上,检修线路 驱散了冬日的严寒、灾难的阴影
C.于电杆之上攀爬,检修线路 驱散了冬日的严寒、灾难的阴影
D.于电杆之上攀爬,检修线路 严冬的冰雪、灾难的阴影被驱散了
7.仿写句子
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1)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2)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3)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4)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5)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6)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7)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8)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9)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10)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11)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12)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13)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8.用横线画出正面直接描写“猫”可厌的句子,归纳一下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1)—(13)自然段,将其概括为六个情节,给每一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探究
阅读下边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我最好的老师
①怀特森先生教的是六年级的科学课。在第一堂课上,他给我们讲了一种叫作凯蒂旺普斯的东西,说那是种夜行兽,因为在冰川期无法适应环境而绝迹了。他一边说,一边把一个头骨传来传去,我们都作了笔记,后来又进行了测验。
②他把我的试卷还给我时,我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都被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测验不及格。
③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的呀!接着我意识到班里的每个人都没及格。发生了什么事?
④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所以,我们笔记里记下的那些都是错的。难道错的答案也能得分吗?
⑤不用说,我们都气坏了。这种测验算什么测验?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
⑥我们本该推断出来的,怀特森说道。毕竟,正当传递凯蒂旺普斯的头骨(其实那是猫的头骨)时,他不是告诉过我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吗?怀特森描述了它惊人的夜间视力,它的皮毛的颜色,还有许多他不可能知道的事实。他还给这种动物起了个可笑的名字。可我们一点没有起疑心。
⑦他说我们试卷上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他也真这么做了。
⑧怀特森先生说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什么。课本和老师都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人一贯正确。他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一旦认为他错了,或是课本上错了,就大胆地说出来。
⑨上怀特森先生的课,每一次都是不寻常的探险。有些科学课我现在仍然能够差不多从头至尾地记起来。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他的大众牌轿车是活时生物。我们花了整整两天才拼凑了一篇在他那里通得过的驳论。他不肯放过我们,直到我们证明我们不但知道什么叫生物,且还有坚持真理的毅力时,他才罢休。
⑩我们把我们这种崭新的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课的课堂。这就给那些不习惯被怀疑的老师带来了问题。我们的历史老师讲着讲着,会有人清清嗓子,说道:“凯蒂旺普斯。”
⑾如果要我给我们的学校危机提出个解决办法的话,我一定会提出怀特森先生。我没做出过什么重大的科学发现,但我和我的.同学们从怀特森先生那里得到了一种同样重要的东西,一种正视着某个人的眼睛,告诉他他错了的勇气。怀特森先生还让我们看到,这么做有时候是很有趣的。
⑿这里面的价值并非每个人都能觉察到。有一次我把怀特森先生的事讲给一位小学老师听,他惊骇极了。“他不该像这样捉弄你们的。”那小学老师说道。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全错了。
13.“班里的每个人都没及格”的表面原因和实质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什么说对于这个编造出来的故事,“我们本该推断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从怀特森老师那里学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当历史老师上课时,有人说“凯蒂旺普斯”这意味着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对待怀特森老师的态度变化上看,本文采用的手法是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18.本文介绍了怀特森老师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答:____________
猫
1.Chèn hào quán yú chénɡ jǐ nínɡ nínɡ
2.虐 冤 惰 笼 辩 怂 详 丐
3.C 4.D 5.D 6.B
7.示例:语文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语文是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语文是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听之动容。
8.“并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掉了好几块”“忧郁”“懒惰”。从形态和性情两方面介绍的。
9.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
前五个情节是详细描写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跌宕起伏,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10.文章中的“我”是这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11.表达了作者自责、内疚的思想感情。
12.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内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在结构上,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形成了首尾圆合的特点。
13.表面原因:“给的答案是错的,错的答案不能得分。”
实质原因:学生们没有怀疑精神。
14.此题从文中第⑥段即可找到答案:正当传递凯蒂旺普斯的头骨时,他告诉我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
15.大胆怀疑的精神,敢于发问的勇气。
16.意味着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产生了怀疑。
17.先抑后扬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18.两件事:一是关于凯蒂旺普斯的故事;一是老师说他的汽车是活的生物。说明怀特森老师时刻注意教给学生要有怀疑精神和坚持真理的毅力。
【小学六年级下《穷人》同步练习】相关文章:
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04-10
小学二下《听诊器的由来》同步练习题08-08
初一下语文《鲁迅自传》同步练习及答案04-02
小学六年级下《穷人》教学设计08-09
阅读理解同步练习04-24
《张衡传》同步练习08-09
《玲玲的画》同步练习08-06
《伟大的悲剧》同步练习08-09
《蜜蜂引路》同步练习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