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六年级上册《自相矛盾》课堂实录

时间:2021-08-14 10:15:14 六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小学六年级上册《自相矛盾》课堂实录

  【小学六年级上册《自相矛盾》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小学六年级上册《自相矛盾》课堂实录

  师:(出示“矛”的古文字)在古代,有这么一种武器,猜猜它的名字?

  师:在你的印象中,什么人会使用矛?

  生:古代的将军、武士。 在古代,还有这样一种武器(出示“盾”的古文字)一起说——盾。

  师:同样是一种武器,他们有什么差别?

  生:盾是防御的,矛是攻击的。

  师:我们把这两种武器放在一起的时候,就变成一个词语,齐读——矛盾。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生:前后相对。

  师:两样不相干的武器放在一起时就变成了一件事情,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呀,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矛盾课文,题目就叫——自相矛盾。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出示词语)课文虽然短,但有几个关键词语考考你会不会读? 指读第一行“盾 坚固 戳不穿”,师评价:注意了词语间的停顿。 指读第二行“矛 锐利 能戳穿”, 指读最后一个词“张口结舌”。

  3、指导书写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词中有两个字提醒大家注意的, 第一个“矛”,师范写:横构下面有一点,最后还有一撇。 “盾:”先写横撇,再写竖撇,一横长,一竖短,下面加个目。 请大家把作业纸拿出来,把课题中的“矛盾”补充完整。 (师提醒写字姿势)

  4、齐读大屏幕上三行词。

  师:当我们把这些词连起来读的时候,你是不是联想到了课文?能不能借助这些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课文讲了一个楚国人卖矛和盾,说他的盾很坚固,什么矛都戳不穿;又说他的矛很锐利什么盾都能戳穿,旁边有个人问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会怎么样,他张口结舌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师:你一定读懂这个故事了。

  生: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夸自己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没有矛能戳得穿,他又说自己的盾是世界上最锐利的,没有盾能防住它,有个旁观者问他如果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问得楚国人张口结舌。

  师:他不但记住了课文,还会加进自己的理解来讲。

  5、师:同学们,要想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故事,还得回到故事的现场。来看课文。

  师引读课文: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说——(指读) 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指读) 楚国人一共说了两句话,先根据自己的读法辨一辨。(生自读)

  师:请问楚国人卖的是什么?

  生:矛和盾。

  师:如果让你来卖,你怎么介绍自己的矛和盾?

  生:我的'盾非常坚固,我的矛非常锐利。

  师:他用自己的话说的,我要求能不能读出来?如果让你来卖,你怎么读? 指读。“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什么矛都戳不穿它;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师:他是这么介绍的,你呢?再指读。

  师:同样的文字每个人介绍的语气是不一样的。再指读。

  师:楚国人在介绍自己的矛和盾的时候,书上用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词语,你注意到了吗?

  生:夸口。

  师:什么叫夸口?

  生:很夸张地说。

  师:你试着学着楚国人夸张地说一说。指读。

  生:我觉得他是夸大地说。

  师:你也来夸大地说。指读。

  师:你觉得楚国人——

  生:本来他的矛和盾不像他说得那么坚固。

  师:自卖自夸。再默读这两句话,你从哪儿发现他夸张,说大话吹牛?

  生:他说我的盾坚固得很,说明他的盾十分坚固。

  师:突出“得很”,再读。

  生:还有“随你”也是夸大,

  师:换个词 生:不管你。

  生练读。

  师:他理解了,但读不出,谁来帮帮他。再指读。 指读以上两句话。

  师:同学们再来看这两句话,楚国人介绍时很有特点“我的盾坚固得很”,他为什么不说“我的盾很坚固”?

  生:程度更加深一点。

  师:强调他的盾——

  生:非常坚固。

  师:改一下,他的盾是——

  生:十分坚固。

  生:我的盾是最坚固的。

  师:所以他才说我的盾坚固——得很。一起读好这两句话。

  师:就在这时,有个围观的人问:如果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样呢? 再请一生读刚刚两句话。另请一生读旁观者的话。

  师:有两个词红色的(你的,你的),能读好吗?

  生再读。 师再请学生分角色读。

  师:楚国人话都说不出,连嘴巴都打结了吧,这就叫——张口结舌。刚刚夸得那么好,怎么一下子张口结舌了?

  生:他说盾能挡所有的矛,他卖的矛也是其中一个。

  生:楚国人说他的矛十分锐利,他的盾十分坚固,如果他的矛戳穿他的盾,说明他的盾不是最坚固,如果他的盾挡住他的矛,说明他的矛不是最锐利的。

  师:他已经给我们两种结果,如果用矛戳盾,戳穿盾说明——

  生:盾不是最坚固。

  师:如果他的矛没有戳穿他的盾——

  生:他的盾不是最坚固。

  师:他已经被我们混乱了。

  生:他的矛不是最锐利的。

  师:同学们,除了戳穿戳不穿还有什么情况?

  生:矛戳了一半戳不下去了

  生:矛戳了盾,盾碎了,矛的头掉了。

  生:盾没破,矛也没碎。

  师:说明这两样东西都不容乐观。我们做了这么多假设,他说的话总是——

  生:他说的话总是不实现的。

  生:总是会露馅的。

  生:总是很矛盾的。

  师:他用了“矛盾”,不管怎么样,他说的话总是前后抵触,这就叫——自相矛盾。

  我们已经理清了当时的现场,作者写自相矛盾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不要夸大,要把它最真实的一面体现出来。

  师:就是要实事求是。

  生:一个人的行为和举止不能表现不一致。

  师:前后言行一致。把两点结合起来,我们就读懂自相矛盾这个故事。

  (句子的意思并不难懂,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句义的强化上面,使学生对这两个句子有深刻的印象——楚国人到底说了两句什么话,他说的话主要意思是什么?为达到这个目的,先让学生“读”句子,通过指读、齐读等朗读方式让学生读熟句子,读出“夸大”的话气,读懂句子的意思。在朗读指导中,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感悟,鼓励孩子进行个性化朗读。不管他突出强调哪一个词语来体现夸口,老师都给予肯定。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在评价中加深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在评价中增加孩子的自信。)

  三、补充学习

  《自相矛盾》古文 在《韩非子》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出示小古文《自相矛盾》)

  师:先跟我读两遍,第一遍注意红色的生字。第二遍注意句子中的停顿,已画好节奏号。 师领读,生跟读。第三遍齐读。

  师:读了三遍,其中有几个关键字理解吗?“楚人有鬻”中“鬻”什么意思?

  生:卖。

  师:“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陷”什么意思?

  生:戳穿它。

  师:小古文不仅让我们读懂,还可以表演。让你学古人,你会怎么说?先试一试。 指读。“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师:“之”读正确。学生自由练读。 再指读。指名问问他。(读: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再请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读。

  师:能一个人把这个故事诵读下来吗?指名读。

  师评价:第一次读小古文能读得这么好,真了不起,掌声献给她。 再指读。

  师评价:这是轻轻吟诵。 再指读。 (学生对古文很有兴趣,让学生读读,讲讲,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古文,同时也产生了学习古文的兴趣,由于前面的学习活动比较充分和深入,学生也消除了学习古文的畏难情绪,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拓展活动。)

  四、延伸再学

  师:同学们,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楚人都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但他心里肯定有想法的,请大家拿出作业纸,如果你的作业纸上写着“楚国人看见眼前笑成一团的围观者,心想 ”,就写楚国人心里的想法;如果你的作业纸上写“围观的人看见眼前这可笑的一幕,心想 ”,就写围观的人心里的想法。 学生练笔。

  师:先听听楚国人的说法。

  生:我这次说了大话,本以为大家会抢着买,谁知他们一下子看出来,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被大家取笑一番,真丢人啊!我以后再也不说大话了。

  师:她想的不太全面。

  生:我真不应该夸大自己的矛的盾,现在怎么解释呀!如果用我的矛戳我的盾,一定会露馅的,怎么办呀?

  师:给这两个楚国人提提醒,不仅仅是夸大而已,听听围观的人怎么说。

  生:这个人说话真是前后抵触,我可不能像他一样夸大某个事物、某个人,否则难免自相矛盾,实事求是才是最好的方法,我要做个诚实的人。

  生:卖矛的盾的人说他的矛能戳穿所有的盾,又说他的盾能防住所有的矛,前后抵触,哈哈哈,说话那么矛盾。

  师:看他们把自己的答案修正一遍,听听他们的见解。

  生:这个人还说自己的矛是最锐利的,自己的盾是最坚固的,我看他是吹牛吹大发了。

  师:是仅仅吹牛呢吹大发了吗?看看黑板,他说的话前后—— 生:欺骗顾客。

  师:有欺人之嫌。

  生:他说的话前后抵触。

  师:再修改一下自己的话,特别是楚国人,你不仅仅在夸大,还在前后抵触呢。 (学习这个故事,必须让学生明白点什么,这是本堂课教学至关重要的一步。

  这里借用“写想法”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和写作欲望。“写想法”与“懂得了什么道理”其实是一回事,但是形式不同,效果也不同。帮楚国人写想法形式新颖,学生乐于去做,写得还算精彩,但是刚开始,学生的认识停留在表层,只认识到说大话不好,教师继续引导,把学生引导到思想的深处,接近“自相矛盾” 的本源之处:楚国人的根本性错误是前后两句话自相矛盾,前一句是对后一句的否定,后一句是对前一句的否定,两句话有你无我,有我无你,不可能同时成立。至此,才算真正理解了“自相矛盾”的意思。)

  五、布置作业

  师:成语故事不但给我们带来快乐,还告诉我们一定的道理。

  课后作业:

  1、回家后把《自相矛盾》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读读《韩非子》中其他成语故事,如《滥竽充数》《守株待兔》《郑人买履》等。

  3、自己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自相矛盾的事情?如果有,试着写下来。


【小学六年级上册《自相矛盾》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六年级上册《自相矛盾》教学实录07-04

六年级上册《自相矛盾》说课稿(精选10篇)04-19

六年上册语文《自相矛盾》课文06-27

六年级上册语文《麋鹿》课堂实录06-01

六年级上册《草虫的村落》课堂实录03-20

小学六年级《自相矛盾》导学案06-29

关于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自相矛盾》的教案04-17

六年级上册《给家乡孩子的信》课堂实录06-02

《金色的脚印》教学课堂实录(六年级上册)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