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草莓》教学资料
【初三上册《草莓》教学资料】
(一)、作者简介
伊瓦什凯维奇:即雅罗斯瓦夫·伊瓦什凯维奇,波兰作家(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1938)、《奥林匹克颂》(1948)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秋天的辫子及其他诗歌》(1954)、《阴暗的小道》(1957)、《明天收割节》(1963)、《一整年》(1967)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生活、大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中篇小说《圣女约安娜》(1943) 描写17世纪波兰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编成电影。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 (1956~1962)描写波兰贵族地主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的生活。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
(二)、相关知识
草莓,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茎,叶子有长柄,花白色。果实为红色,肉质多汁,味道酸甜,供食用。有的地方也称其为杨梅。
(三)字词障碍
1、字音字形
枝柯(kē) 生意盎(àng)然 酣(hān)然 沁(qìn)人心脾
韶(sháo)华 荒诞(dàn) 惴惴(zhuì)不安
2、词语注释
[反常] 跟常理相反,跟常情不同。
[疏落] 稀疏零落。
[起眼] 课文中是显眼、引人注目的意思。
[欢歌笑语] 欢乐地歌唱,快活地笑。形容十分高兴、非常欢喜的场面。
[妖艳] 课文中指鲜艳,明丽。
[兴味] 趣味、兴趣。
[漫步] 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硕大] 指非常大,超出一般。
[稀世] 世上少有。
[消逝] 消失。
[察觉] 发觉,看出来。
[色调] 课文中指色彩、景象。原指画面上表现思想、情感的色彩及浓淡。还用来比喻文艺作品中思想感情的色彩。
[幻觉] 课文中指虚幻的、不真实的感觉。原指在没有外在刺激的情况下而出现的不正常的知觉。幻觉有多种,如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等。
[隐瞒] 课文中指否认、不承认。原指掩盖真相不让人知道。
[妙龄] 课文中指青春年少的时期。原指女子的青春时期。
[突变] 突然的或急剧的变化。
[如花似锦] 形容风景、前程等十分美好。也用来比喻色彩绚丽。
[禀赋] 指人先天具有的体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质。
[心性] 课文中指性情、性格。
[再造] 课文中指重新改造。原指重新给予生命,多用于表示对重大恩惠的感激。
[剥夺] 课文中指强行夺去。通常还用以指依照法律取消。
[若明若暗] 比喻对问题或情况有所认识却不很清楚,也指对某事态度不明朗。
[馨香] 课文中指香气、香味。
3、同义词辨析
(1)硕大 高大 巨大
三个词都是形容词,都有很大的意思。
主要区别:
“硕大”:比较强调形体上非常大,超出一般规模和水平,没有局限于高度、规模、数量等。“高大”:的基本含义是又高又大。
“巨大”:则指规模、数量等很大。
本课例句:“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2)思绪 思路
两个词都是名词,都有思想的线索的意思。
主要区别:“思绪”除了具有“思路”的基本含义以外,还有一层意思,即指情绪、心情。如:思绪不宁。
本课例句:“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