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为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文章通过一系列情节和人物对话、行动、表情、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了英雄荆轲的形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荆轲刺秦王》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荆轲刺秦王
刘向 编〔两汉〕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 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秦武阳 一作:秦舞阳)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 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文学常识填空。
《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______________历史著作,初名______________,经过汉代______________整理编辑,始定名《战国策》,全书共______________篇。
答案:国别体《国策》 刘向 33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樊於期( ) 而右手揕其胸( ) 以药淬之( )
人不敢与忤视( ) 为变徵之声( ) 士皆瞋目( )
厚遗秦王宠臣( )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
答案:wū zhèn cuì wǔ zhǐ chēn wèi cù
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2)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5)诸郎中执兵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7)断其左股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答案:(1)眼泪 鼻涕 (2)礼品 货币 (3)走投无路贫困 (4)袒露一只臂膀 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5)宫廷的侍卫 称中医医生 (6)投击拿着 (7)大腿 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两项是( )
A.秦王还柱而走 B.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C.予羁縻不得还 D.居十日,扁鹊望桓公而还走
E.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计日以还
提示:B、C两项中“还”都是“回来”的意思。
答案:BC
2.下列各句中括号内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拔剑,剑长,操其室。
B.(郑伯)许君焦、瑕。
C.(荆轲)发图,图穷而匕首现。
D.(高渐离)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提示:A项中省略的是“秦王”;B项中省略的是“晋惠公”;D项省略的是“荆轲”。
答案:C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秦王必说见臣。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3)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4)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答案:(1)秦王一定会高兴地接见我。(2)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伤害了长者的心意。(3)现在(是)拿着一把匕首进入凶险难测的强bao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是因为等待我的外地客人和(我)一同去。(4)愿意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民,(燕王)排在诸侯的行列,供应、贡献、赋税和郡县一样,只要能奉守祖先的宗庙。
4.根据全文的思路,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提示:根据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来划分。
参考答案:(1)开端(秦将王翦破赵——愿足下更虑之):行刺缘起。
(2)发展(荆轲知太子不忍——终已不顾):行刺准备。
(3)高潮(既至秦——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廷刺秦王。
(4)结局(末段):荆轲被斩。一幕惊雷乍起、剑拔弩张的活剧,以秦王“目眩良久”告终。
5.易水诀别一段的描写烘托了怎样的气氛,其中的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结合具体的描写语句分析。
参考答案:这段描写,烘托了一种慷慨悲壮的气氛。如“白衣冠”“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风萧萧兮易水寒”等都是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其中音乐描写表现荆轲的思想感情,也是渲染悲壮气氛。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函:盒子。
B.北蛮夷之鄙人 鄙人:粗鲁、地位低下的人。
C.自引而起,绝袖 绝:断绝,挣断。
D.剑坚,故不可立 拔坚:坚固、锋利。
提示:D项中的“坚”应该是“剑插得紧”的意思。
答案:D
2.选出与“秦王还柱而走”中的“还”用法不同的一项( )
A.秦武阳色变振恐 B.轲既取图奉之
C.图穷而匕首见 D.使工以药淬之
提示:题干中“秦王还柱而走”的“还”是通假字,通“环”,环绕。A项“振”通“震”。C项“见”通“现”。D项“淬”通“粹”。B项“奉”意思是“奉献,捧送”。
答案:B
3.下面各句中的“兵”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左右欲兵之 C.不得持尺兵
B.不及召下兵 D.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提示:A项中“兵”的含义是“杀”。其余三项中“兵”的含义都是“兵器”。
答案:A
4.简述文中第一段中的“顾”“笑”“前”三个动词的表达效果。
提示:分析表达效果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采用了什么方法;二是表达了什么样的内容。
参考答案:与秦武阳的“色变振恐”对照,表明他的沉着机智、镇定自若,确具有超人的胆略和非凡的气质。
【《荆轲刺秦王》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及答案07-19
《荆轲刺秦王》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07-19
人教版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同步练习题10-17
荆轲刺秦王01-09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及反思10-22
荆轲刺秦王教案12-26
荆轲刺秦王的教案12-26
《荆轲刺秦王》的教案12-26
《荆轲刺秦王》教学实录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