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二下册语文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1-08-10 19:36:06 高二下册 我要投稿

高二下册语文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二下册语文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高二下册语文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黄河远上”还是“黄沙直上”

  《全唐诗》中王之涣的七绝《凉州词》,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但是对诗中第一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却一直争论不已,我以为应是“黄沙直上”。原诗是: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981年出版的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中,作者从文学角度对“黄沙直上”和“黄河远上”的韵味意境进行了比较,结论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这可能就是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吧。只是这富于美感的“黄河远上”是否是王之涣的原词呢?

  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同他的《登鹳雀楼》一样,采用的是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寓意于物,寓情于景。玉门关位于甘肃西部沙漠中的疏勒河谷,距黄河最近处(青海共和曲沟)的直线距离有770公里,距凉州(甘肃省武威市)的黄河达1000公里。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风格大相径庭的。这首《凉州词》又称《出塞》,被《全唐诗》收在第17卷“乐府杂曲”中,是供乐工制曲演唱的歌词,是在当地唱给出塞入塞的政吏、商贾和游客听的,有劝人思归之意。采用“黄河远上白云间”这种虚幻的曲词亦与当时演唱的氛围不符。王之涣出生晋阳(今太原),又是当时熟知和善写边塞风光的著名诗人。正因为他有耳闻目睹家乡沙尘天气和西北边关地区沙尘暴天气的经历,才能写出“黄沙直上白云间”这样生动形象的新颖绝句,使整首曲词沁人肺腑,确能使听者感到出塞之悲凉而动容怀乡。

  我国地质学家王嘉荫在1963年编著出版的《中国地质史料》中,已经注意到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型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史书记载里称这种天气为雨土,如北魏“景明四年(504年)八月辛巳,凉州雨土复地,亦如雾”。在王之涣所处年代及其前后50年间,《旧唐书》上记载的雨土天气有:“德宗贞元十年(794年)三月己亥,黄雾四塞,日无光”……这是一些发生在京师(也可能包括当时比较繁华的北方地区)的雨土记载,由此可以毫不怀疑地推论,当时在沙漠环绕的玉门关地区确有可能发生与“雨土复地,亦如雾”和“黄雾四塞,日无光”相同的“黄沙直上白云间”的天气现象。

  40年来,一些文学家和科学家曾多次指出“黄河远上”之误。1963年,我国气象学创始人竺可桢指出:“现行唐诗集第一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但古本唐诗原为‘黄沙直上白云间’。依照玉门关的气候和地理看,后者是合理的。”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刘永济在1981年出版的遗著《唐人绝句精华》中指出:“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有计有功《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1983年10月26日,我国地质学家尹赞勋在《科学报》上撰文指出:“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黄河远上’,背离原意,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在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横排简体字《全唐诗》中,《凉州词》的第一句是“黄砂直上白云间”(集作“黄河远上白云间”)。这里的“集”指的是清宫廷内所藏《全唐诗集》,为清初季振宜所编,这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全唐诗》同时刊出“黄沙(在表述微小石粒时砂、沙二字相通)直上”和“黄河远上”两种版本,而且主次分明,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它让人们看到了王之涣身后流传一千二百多年的“黄沙直上”,也看到了近三百年来从出现到取代“黄沙直上”的“黄河远上”。孰实孰误,不言自明。

  研究古代诗文,有时从美感角度提出取舍,似无不可。但是,那种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未必是恰当的。只有当我们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原本变异,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历史真相的时候,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选自《中国图书评论》,有删改)

  1.本文不取“黄河远上”而用“黄沙直上”,下列各项中不支持这种观点的一句是( )

  A.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黄河远上”,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B.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寓意于物,寓情于景”的风格大相径庭的。

  C.“黄沙直上白云间”流传了1200多年,“黄河远上白云间”自清代开始流传,不到300年。

  D.赞同“黄沙直上”的主张实际上是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只是从富于美感的角度阐述。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清初季振宜编写的《全唐诗集》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

  B.沈祖棻认为,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可能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

  C.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是因为他们在研读诗作时,更多甚至完全考虑审美感受,即将自己主观的东西强加到诗作中,有违作者初衷。

  D.人们对《凉州词》第一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一直争论不休,原因之一是评赏的角度不同。

  3.下面对原文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凉州词》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原因之一就是“黄河远上”富于美感。

  B.王之涣写出《凉州词》这样脍炙人口的诗作,是个人创作风格、生活环境和演唱氛围共同作用的结果。

  C.竺可桢、刘永济、尹赞勋对“黄河远上”作正误辨析的具体角度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分析、研究诗歌要尊重历史实际的思想。

  D.研究古代诗文,应该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原本状态,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历史真相。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礼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 )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客舍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①

  卢纶

  步月访诸邻,蓬居②宿近臣③。

  乌裘④先醉客⑤,清镜早朝人。

  坏壁烟垂网,香街火照尘⑥。

  悲荣俱是分⑦,吾亦乐吾贫。

  【注】①崔补阙:崔峒。司空拾遗:司空曙。这两人是作者的好朋友,先于作者入仕。作者卢纶,曾三次应举,三次落第。②蓬居:茅蓬,作者自指其室。③近臣:皇帝所亲近的臣子,指两位到访的朋友。④乌裘:指落魄失意。⑤先醉客:比客人先醉的人,作者自指。⑥香街:上朝时经过的街道。火照尘:上早朝时家仆举火引路。⑦分:命运。

  8.颈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请简要赏析。(5分)

  9.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 , ”两句巧妙地借助比兴的手法,写女子年轻时长得就像润泽的桑叶一样。

  (2)《琵琶行》中“ , ”两句描写了琵琶女初次出场时因羞怯矜持而犹豫不决的情态。

  (3)杜甫《登高》中通过“ , ”两句环境描写,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并以猿与鸟的活动来表现自己心境。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吴文俊的数学世界

  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尽管高三时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就进入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1940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学教员,直到1946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

  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综观其一生,数学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获得成功,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所以不能忽略学习,可是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些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都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

  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对系统学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吴文俊同样清醒认识到:“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

  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他说:“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他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吴文俊37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俊反问道:“我为什么不能保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功夫。他说:“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方法。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 (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

  相关链接

  ①1974年,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从中得到启发,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点的数学机械化之路。他提出的“吴方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统,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实现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国际机器证明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S.穆尔说:“在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明处于黑暗时期,而吴的工作给整个领域带来光明。”(黄婷、邱德胜《数学大师: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

  ②一般说来,吴教授的工作,都是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的。(陈省身为吴文俊颁发杰出科学家奖时的评语)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吴文俊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一度想转到物理系,后来遇见一位高明的数学老师武崇林,他才打消了转系念头。

  B.吴文俊清楚地看到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提出了用计算机实现数学定理证明的方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

  C.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期待着未来的中国数学家开拓创新,取得巨大成就,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D.外国不少数学家只靠巧思妙想研究数学,尽管名气很大,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而是坚持用自己以客观为主的方法研究数学。

  E.吴文俊在拓扑学、机器定理证明、数学机械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独创性成果,获得了国际数学界同行的高度认可与评价。

  (2)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4)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8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河北一中学就12名学生因携带手机被学校劝退一事作出回应,并非是___________的突然之举,而是在多次告知教育无效的情况下,为了维护大多数学生利益而做出的无奈之举。

  ②现在很多名人因在国内做了一些公益事业,受到了国人的赞赏,但又因他们有外国国籍遭到各方人士的___________。

  ③法院审理的暴恐分子,虽认罪态度较好,但用残忍手段作案多起,杀害多人,仍是___________。

  A.口诛笔伐 罪不容诛 不教而诛

  B.口诛笔伐 不教而诛 罪不容诛

  C.不教而诛 口诛笔伐 罪不容诛

  D.不教而诛 罪不容诛 口诛笔伐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曹文轩在获安徒生奖后,有人撰文指出他将女性塑造成“纯洁、温柔、善良”,是服务于男性欲望,是典型的“男性中心视角”。

  B.魏则西走了,但医疗骗子并不会主动淡出江湖。如何不让下一个“魏则西”重蹈覆辙,是政府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

  C.TCL集团此前陷入并购低谷后,布局上游面板业务,其旗下华星光电已是全球第五大液晶电视面板厂商,最终在逆境中实现了千亿跨越。

  D.我们交谈的,也就大多是纸本上的风雅了。那些曾经辛劳的乡野生活,渐渐地淡薄甚至忘却了我们。

  14.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独龙江水还是那么清明透亮,在江流平缓处,蓝色独龙江, 洁亮如银。

  A.险滩激流,浪花卷起千堆雪;似翡翠般碧蓝,如美玉般透亮温润,

  B.似翡翠般碧蓝,如美玉般透亮温润;浪花卷起千堆雪,险滩激流,

  C.险滩激流,浪花卷起千堆雪;如美玉般透亮温润,似翡翠般碧蓝

  D.似翡翠般碧蓝,如美玉般透亮温润;险滩激流,浪花卷起千堆雪,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沙枣还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是 ① ,无论怎样干旱,只要插下苗子,就会茁壮生长,虽不水嫩可爱,但顽强不死,直到长大。二是 ② ,它的枝条上长着尖尖的刺,动物不能伤它,人也不能随便攀折它。正因为这点,沙枣林常被栽在房前屋后当围墙,或在地边护田。三是 ③ ,它的根扎在白色的盐碱土上,枝却那样红,叶却那样绿。因为有这些优点,它在严酷的环境里照样能茁壮地生长。

  16.阅读下面图表,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概括图表所反映出来的信息(不超过30个字)

  五、(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杨绛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D(“黄沙直上”应为“黄河远上”。)

  2.B(相对应的语句在第二段,原文中“‘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是沈祖棻的结论,“这可能就是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这一结论是作者推测出来的,并非沈祖棻的结论。)

  3.A(“黄河远上”是近300年来才出现的,而后取代“黄沙直上”,选项中“一千多年来”与此不符。)

  4.B

  5.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科举、外交等,土地、户籍、赋税、俸禄由户部掌管。

  6.C“他仍坚持离职”错误,原文“不听”的主语是皇帝,即皇帝不接受言官的建议。

  7.(1)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译出大意给3分,“权幸”“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译出大意给3分,“忠谠”“报”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8.运用了对比(虚实结合)的手法。(2分)前一句写了诗人居住在简陋的茅草屋里,墙壁破损,挂满了蛛网,烟气升腾,一片破败的景象。(1分)后一句想象两位到访的贵客都是皇帝的近臣,他们上早朝的时候,走在通往皇宫的繁华的大街上,由家仆举着灯火在前面照明引路,这是何等的荣耀。(1分) 两种景象(一实一虚)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诗 人生活落魄和艰难的处境,透露出诗人难言的苦楚和自嘲。(1分)

  9.对好友的来访感到喜悦,他拿出好酒殷勤招待。 对自己科场落榜、仕途失意、贫穷潦倒的生活现状很苦闷,流露出自嘲之意。对一切荣辱悲欢都是命中注定的人生宿命的无奈。诗人表示,即使 过得贫穷潦倒,也要生活得快乐,表现出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给满分)

  10.(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1.(1)E项3分,B 项2分,A项1分,CD不给分。

  (2)①遇到两个良师,一个发现他具有数学潜力,一个指点他摆脱专业的困惑。②敏锐地看出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汲取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③开展研究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④他独立思考,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答对其中三点即可给满分)

  (3)①奥数应建立在兴趣之上,属于研究性、高层次学习;②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和功利化,不利于系统学习数学;③数学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

  (4)①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让专业研究充满活力和生机;②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有广泛兴趣,有利于打通文理隔膜和思维障碍而开阔专业研究的视野;③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他的数学研究;④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他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⑤兴趣广泛,有利于洞察时代发展背景下的专业研究趋势,汲取滋养专业研究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答对其中四点,即可给满分)

  12.C(口诛笔伐:诛:讨伐。伐:攻击。指用言论或文字宣布罪状,进行声讨。不教而诛: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罪不容诛:诛,把罪人杀死。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大恶极。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13.B(A、的错误是“塑造”缺宾语,在善良后加“形象”。 C、有歧义,因为 “最终在逆境中实现了千亿跨越”的对象是TCL集团还是华星光电。 D、主客颠倒,是我们忘却了乡野生活,不是乡野生活忘却了我们。)

  14.D(根据前后语句连接)

  15.① 抗旱力强 ②能够自卫 ③它能抗盐碱

  16.除大部分吸烟者不支持酒店茶楼禁烟外,居民普遍支持公共场所禁烟。

  【译文】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任庶吉士。弘治年中,授予编修一职,不久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完成,迁任左中允。武宗即位,因为东宫恩赐,升任左谕德,充当为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编修《孝宗实录》。当时文学侍从不攀附刘瑾,刘瑾很憎恨他们,说《大明会典》在刘健等人手中完成,耗费很多,要求削减参与编修者的官职,降傅珪为修撰。不久因为《孝宗实录》编成,傅珪升任左中允,再升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替费宏担任礼部尚书。礼部的事务与其它各部比较相对简单,但从傅珪开始多次直言规劝,章奏就多了起来。皇帝喜好佛,自称大庆法王。西域僧人求百顷田地作法王下院,皇帝的亲笔命令下到部里,说大庆法王的命令与圣旨等同。傅珪假装不知道,执意上奏说:“谁是大庆法王,敢与皇帝并列,是对皇帝大不敬。”皇帝下诏不过问,求田之事也最终停止。傅珪闲居时类似木讷不会说话的人,到担当大事时,毅然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人不能改变,最终因为这忤逆权贵佞臣而离职。教坊司乐官臧贤请求换牙牌,式样要做得像朝廷官员的一样,又请求重新铸造他自己的方印,傅珪阻止没有做成。臧贤经常在阉党面前指责傅珪,盼望着除去傅珪。御史张羽奏报云南灾情,傅珪趁此竭力陈说四方灾害可怕。正德八年五月,再次奏报四月灾情,傅珪于是进言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害六十九次。现今从去年秋天以来,地震雷鸣,天降冰雹,辰星坠落,龙虎出现,地裂山崩,总共四十二次,加之水涝旱灾不断,灾害没有像这样严重的。” 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恰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恪守正道被欺凌,阉党就假托帝王诏命令二人退休。长安和洛阳监官和谏官交互向皇帝上书请求二人留任,皇帝不听。傅珪归家三年,御史卢雍称赞傅珪在位有古大臣风范,家里没有积蓄,每天为吃饭发愁,乞求发放每月的禄米和仆人每年的食米,以表示朝廷对官员的优待。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傅珪去世,终年五十七岁。嘉靖元年录入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毅。(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高二下册语文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题03-15

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题和参考答案06-05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的质量模拟试题03-23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质量模拟试题03-13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03-06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03-08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备考模拟试题03-15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备考综合试题03-15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复习题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