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那树课文句子赏析

时间:2021-04-01 10:12:31 优美句子 我要投稿

那树课文句子赏析

  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那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的代表作之一。文章讲述了一棵古老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可最终却被人类残忍“屠杀”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对都市文明发展之后人类破坏大自然的愤懑。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那树课文句子赏析,欢迎阅读。

那树课文句子赏析

  那树课文句子赏析

  1、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这与那树“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它的根须形成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一里一里铺过来”“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其来甚速,而“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其行极缓,两相对照,自然界生命的生长发展极为迟缓,而人类文明的发展极为迅速。自然界各物种在人类的破坏性开发面前,显得极其脆弱,是一种严重的不对称。对大自然的开发利用,有时是好事,但有时也会是坏事,有可能人为地造成自然界生态失衡。作者没有直接表达类似的思想,但我们可以揣摩其心理,应该能体会得到上述意思。

  2、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读“咬”“骨粉”和“呻吟”这几个词语有怎样的感受?从课文中再找出几个类似的词语进行品味。)

  “咬”“骨粉”和“呻吟”这都是描写性、形象性很强的词语,再现了一幅人类屠戮大自然生命的图景。“咬”给人以视觉的感受,“骨粉”诉诸视觉,“呻吟”则诉诸听觉,都给人以痛苦和悲哀的感受。本来这几个词语不应当用于此情此景,但作者富于创造性,故意用这几个词语来描景写意,表达对伐树人的愤恨,所以它们在这种特殊的语境中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类似于这样表达愤恨的感情色彩的'词语还有一些,如倒数第一段,“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3、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在离巢后,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想像“依依不舍”的场面,说一说蚂蚁和大树互相倾诉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种特异现象。)

  蚂蚁和大树互相倾诉了什么,可以由学生自己去自由想像,并鼓励富有创造性的想像。至于作者为什么描写这种特异现象,可以参看理解探究的“如何理解‘蚂蚁国’里的事情”。

  那树课文赏析

  全文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从开头到第五自然段,写的是那树庇护人类。第二层次是第六到第八自然段,写的是那树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第三层次是高潮也是结尾部分,写的是人类无情地将那树“屠杀”。作者用极其绮丽、华美又入木三分的语言,将这个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来令人扼腕叹息。

  我们先看第一层次。文章开头就写道:“当那树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这一排比句,一开始就向读者标明了那树立在路边“很久很久了”,也为下文路变宽、车增多、房扩张作好了铺垫,更为那树最终被人“杀戮”埋下了伏笔。第二、三自然段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拟人,写出了那树为人们带来的好处。首先,那树虽“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这两个句子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既新奇又贴切,生动地写出那树坚固又充满生机的特点。然后写那树带给人们的好处:“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漏下来的碎汞”诗意地点明了那树茂密的树顶给人带来的阴凉。在四、五两段中,作者运用了三个“于是”,是那树,使“鸟来了”,而“鸟叫的时候”,又使孩子唱起歌来,这最终不就是树带给了孩子快乐的歌声吗?又是那树,使情侣有了一个清静的环境,有了“更黑的黑暗”。正因为这样,那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可是人类的文明却比那树延伸得更快,第二层中的第六段就写道:“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此处运用排比,写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迅猛,这也是那树与人类文明产生矛盾的开端。紧接着,文章写道:“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露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这新颖奇妙的比喻写出了那树虽在“死鱼般的灰色包围之下”,仍“绿得深沉”,仍富有“诗意”。而当第七自然段中,“计程车像饥蝗拥来”,更让读者感受到人类文明建设如汹涌之大潮一样漫天而来,这也意味着那树与人类的文明建设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已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因此,作者在第八自然段中用了三个深情的“啊”,为即将被押上“刑场”的树呐喊,鸣不平!

  到了第三层次,这棵树就要引颈受戮,而看看人类“屠杀”这棵树的理由吧:“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这四句话是人类“屠杀”这棵树的理由,也是“屠杀”这棵树的过程。第一句是原因,我们仔细一读就可以发现,文中的“对准”和“撞去”就富有极强的讽刺意味,强调了驾驶者完全是因为酒后超速驾驶而撞到树的,与树毫不相干。第二句“于是人死”就变得顺理成章,如此快的速度(相当于每小时100公里左右),又是“对准”了“撞”,不死才怪!“于是”有前面这样的行为,所以后面就有这样一个结果,非常符合逻辑。而第二个“于是”,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就令人匪夷所思了。明明是驾驶者违规驾驶,最终所谓的“交通专家”却“宣判那树偿命”,这符合逻辑吗?这简直太荒谬!而更令人咋舌的是第三个“于是”,很快的,人类就将其“屠杀”,好像将那树屠杀是多么的及时,多么的正确!而那“血腥” 的“屠杀”过程更令读者不寒而栗:“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踝骨”“ 白森森的骨粉”两个词就是说明那树分明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咬”“嚼碎”“撒”三个动词细腻、真实且极其震撼地记录了那树被活活“屠杀”的悲惨场景,读来令人感到悲愤。

  之后,作者就把这棵树当作人来写:“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 “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句中的“肢解”“切断”等词生动地表现出人类这个“刽子手”的残忍和无情。

  最后,还有两句话值得我们玩味:“在陷阱未填平之前,车辆改道,几个以违规为乐的摩托车骑士跌进去,抬进医院。”这一句与前面的“驾驶者”一句相呼应,有力地说明了当树已经被“屠杀”后,车辆也已经改道,可依然有所谓的“摩托车骑士跌进去,抬进医院”,极力讽刺了人类“屠杀”这棵树的荒谬! 第二句也是文章的最后一句:“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这一句用了三个“一层”,既写出了树的根被这些重压活活闷死的事实,又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这棵树完全被“屠杀”的愤懑之情。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那树》的语言是精彩纷呈的,有准确传神的词语的镶嵌,使文章极富张力;又有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不断铺排,使文章文采斐然;更有讽刺、对比、呼应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处处精警、耐人寻味。

【那树课文句子赏析】相关文章:

《那树》课文片段研读赏析03-25

那山那树07-27

《三棵树》课文赏析指导04-03

那山·那树·那背影10-10

海燕课文句子赏析02-28

课文《松鼠》重点句子赏析04-21

那树,那土地经典日志01-05

那山那树那枣散文01-21

那树那人10-23